![真题练习03 《〈论语〉十二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39/2E/wKhkGWcI7pyAcU8-AAHBunPDBX4199.jpg)
![真题练习03 《〈论语〉十二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39/2E/wKhkGWcI7pyAcU8-AAHBunPDBX41992.jpg)
![真题练习03 《〈论语〉十二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39/2E/wKhkGWcI7pyAcU8-AAHBunPDBX41993.jpg)
![真题练习03 《〈论语〉十二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39/2E/wKhkGWcI7pyAcU8-AAHBunPDBX41994.jpg)
![真题练习03 《〈论语〉十二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39/2E/wKhkGWcI7pyAcU8-AAHBunPDBX41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论语》十二章一、课内阅读(一)(2022·重庆·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第③章“温故而知新”中,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恰当才能有所成就。D.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毫不掩饰他对颜回的钟爱,是因为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4.有人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我们今天没必要再读《论语》了,你如何看?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二)(2022·河南安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对于学习,你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三)(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6.解释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思而不学则殆(4)博学而笃志7.翻译句子。(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从本文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9.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的学习有什么指导。(四)(2022秋·山东德州·七年级德州市第十中学校考期末)《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4)博学而笃志1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12.翻译下列句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1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二、对比阅读(五)(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节选自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乙】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节选自《论语·学而》)注: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④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1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君子应有足够的气度。B.“温故而知新”中的“新”指新的知识,这句话意思是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C.“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在这里有“疑惑”的意思,表明只思考不学习还是有疑惑的。D.“鲜矣”中的“鲜”是“少”的意思,突出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很重要。16.把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7.孔子说“从心所欲”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吗?请联系文本说说你的理解。18.两个文段都提到“君子”,请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六)(2022秋·云南楚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思而不学则殆殆:(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4)长而异俗
异: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1.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22.【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七)(2022秋·云南文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节选自《礼记·大学》)[注释]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
故:
(2)思而不学则殆
殆:(3)不如乐之者
乐:
(4)欲治其国者
欲: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5.请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在[甲]文中选择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26.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外,[甲][乙]两文都提到①的重要性。[甲]文告诉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乙]文告诉我们要②。(八)(2022秋·浙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27.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学术——联想到“孤陋寡闻”中的“寡”推断其义为“少”。B.少习吏事——回忆“学而时习之”,推知“习”义为“复习”。C.及为相——回忆“可以为师矣”,推知“为”义是“做,担任”。D.每归私第——查字典。从“次序”“贵族的居所”等义项中判断“第”为“居所”的意思。2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9.参照示例,赏析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示例】去后乃至:“乃”是“才”的意思,写出了友人珊珊来迟,没有按时到达,表现了友人的不守诚信。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31.有人评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今我们学习《论语》,又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甲文与生活实际谈谈。(八)(2022秋·河南新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二)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③。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④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⑤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⑥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节选自《列子》)【注释】①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②请:请教。③关尹子:即尹喜,曾任函谷关令,擅长射箭。④弗:不。⑤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⑥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3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4.说说你对语段(一)第②则的理解。35.从学习的角度看,语段(一)第⑤则与语段(二)各说明了什么道理?(九)(2022秋·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选自《论语》)【注释】①知:同“智”,机智,聪明。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3)知者不惑()
(4)勇者不惧()3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是以谓之‘文’也”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3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9.【甲】【乙】两文都涉及虚心求学的问题。请写出相关的句子。(十)(2022秋·黑龙江七台河·七年级统考期末)【甲】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篇》)4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学而不思则罔(2)传不习乎(3)益者三友(4)损者三友4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42.【甲】【乙】两文中都谈到了一个什么共同的话题?这个话题的关键词是什么?43.请写出出自《论语》中的两个成语。(十一)(2023秋·广东汕头·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4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思而不学则殆()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颜氏家训(节选)》)【注释】①还(xuán):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诫4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王生好学而不得法()(2)王生益愠()47.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48.王生在好友李生的教导中惊觉了,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到了《论语》十二章中哪些学习上的道理?
03《论语》十二章一、课内阅读(一)(2022·重庆·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第③章“温故而知新”中,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恰当才能有所成就。D.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毫不掩饰他对颜回的钟爱,是因为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4.有人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我们今天没必要再读《论语》了,你如何看?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能忍受
河流2.(1)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日夜不停。(2)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3.C4.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再读。《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所论及的是人类公共的、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强调了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2)句意: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3)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4)句意:孔子在河边说。川:河流。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逝:指流逝的时光。斯:这里指“川”,即河水。(2)句重点词:择:选择。善:优点,长处。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指对于学问和学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故选C。4.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示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内容,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②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④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⑤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⑥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⑦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⑧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⑨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二)(2022·河南安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哪一种品质?颜回的“不改其乐”包含了什么道理?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对于学习,你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答案】1.同“悦”,愉快自我检查、反省2.(1)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3.安贫乐道。“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②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①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愠:恼怒。②句中重点词语有:温:温习;故:学过的知识;以:凭借;为:成为,作为。3.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夯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由此可知,颜回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孔子极力赞赏颜回的安贫乐道。颜回的“不改其乐”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明确的奋斗目标,就不会顾及外界条件的恶劣,能够在贫苦的环境中感悟到生活的快乐和学习的乐趣。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可定位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从中可知孔子这是提倡将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围绕此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学习应先培养兴趣,当对一门学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进而学得比别人好。【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夯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三)(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5.《论语》是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的一部书6.解释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思而不学则殆(4)博学而笃志7.翻译句子。(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8.从本文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9.青少年正处于求学阶段,正需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试选取课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谈谈它对你的学习有什么指导。【答案】5.儒孔子及其弟子言行6.(1)同“悦”,愉快;(2)守信用;(3)疑惑;(4)忠实、坚守。7.(1)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2)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8.示例: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博学笃志(任意选择其一即可)9.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总认为只有上课听讲最重要,读了这一则,我发现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复习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感悟,这样才能有效、扎实地掌握知识。【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为: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信:守信用。(3)句意为: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殆:疑惑。(4)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忠实、坚守。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择,选择;善,好的,优点;其,代“他们”。(2)三人,泛指多人;行,同行;必,一定;焉,句末语气词。8.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结合理解积累可知,由“温故而知新”演化成: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由“择其善者而从之”演化成: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由“逝者如斯夫”演化成:逝者如斯,指时间就像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由“博学而笃志”演化成:博学笃志,指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据此总结作答即可。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选取文中与学习有关的一则来谈。其中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中任意选择一则,结合生活实际,阐述自己的看法作答。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了这一则,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的道理,只有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四)(2022秋·山东德州·七年级德州市第十中学校考期末)《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4)博学而笃志11.与“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12.翻译下列句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13.《论语》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为何不先说“思而不学则殆”,而是先说“学而不思则罔”?说说你的理解。1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答案】10.说,同“悦”,愉快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迷惑坚定11.B12.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13.“学”是“思”的先决条件,先学后思符合认知规律。14.《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为: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3)句意为: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罔:迷惑;(4)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表转折。A.表承接;B.表转折;C.表示修饰;D.表并列;故选B。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13.本题考查语句分析。按人们的认知规律来讲,只有先学习了某种知识以后,才会引起自己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学习是思考的先决条件,没有学习,就不会有思考,经过思考之后,明白了自己学习上掌握的不牢固不准确的地方,于是就又继续学习。所以先说“学而不思则罔”,后说“思而不学则殆”。14.本题考查内容及写法分析。根据这五则的内容可知,《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的大多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言。语言简单,却含义深刻。多被后人引为格言警句。如“有朋自这方来,不亦乐乎”“不足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论语》中的句子集中体现了孔子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的认识与看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得是学习方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个人修养。【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二、对比阅读(五)(2022秋·河南南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节选自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乙】有子曰①:“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②,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④!”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节选自《论语·学而》)注: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②弟(tì):同“悌”、敬爱兄长。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意思是没有这种人。④与:即“欤”字,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字皆作“与”。1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中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君子应有足够的气度。B.“温故而知新”中的“新”指新的知识,这句话意思是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C.“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在这里有“疑惑”的意思,表明只思考不学习还是有疑惑的。D.“鲜矣”中的“鲜”是“少”的意思,突出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姐妹很重要。16.把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7.孔子说“从心所欲”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吗?请联系文本说说你的理解。18.两个文段都提到“君子”,请概括孔子所说的君子品格。【答案】15.B16.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替别人办事情是否全力以赴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讲信用呢?师傅传授我的功课(学业)是否温习了呢?17.不是。孔子说的“从心所欲”并不是毫无拘束,而是“不逾矩”,即在不超过做人规矩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的自在生活。任何时代,人们要过自由的生活,必须要遵照国家法律和人文道德的约束。自觉约束个人的行为,才能过有秩序的相对的自由生活。18.君子品格:①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②孝敬父母,友爱兄弟。③艰苦朴素(不注重物质享受)。④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⑤走正道。虚心好学。【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和句子。B.“温故而知新”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新”指的是新的理解与体会。这里理解为“新的知识”不正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多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这里“多温习新旧知识,就能当别人的老师了”表述不正确;故选B。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吾: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而:连词,表转折,却。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乎: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结合甲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越过法度和规矩”可知,这里的“从心所欲”也是需“不逾矩”,因此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是过毫无拘束的生活,而是到了七十岁思想境界变得更高了,已经形成了习惯,就算没有约束,也不会越过法度规矩;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自由的生活也有前提条件,即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不违背人文道德,能自觉地做到自我约束,才能拥有相对的自由生活。18.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甲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知,君子在学习上自律,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恼怒,可见君子做人坦荡,心胸开阔,宽容大度;结合乙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知,真正的君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结合乙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可知,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谦虚好学,概括即为艰苦朴素;做事敏捷,脚踏实地;言语谨慎,不夸夸其谈;走正道;虚心好学。【参考译文】(乙)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舒适,做事勤敏而说话谨慎,接近德才兼备的人而改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六)(2022秋·云南楚雄·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干、越、夷、貉:泛指各国家和少数民族。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亦说乎
说:(2)思而不学则殆殆:(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4)长而异俗
异: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21.请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理解。22.【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9.同“悦”,愉快疑惑喜爱,爱好不同20.(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2)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21.示例:这句话包含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许多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有人擅长绘画,有人擅长书法,我们多学习别人的优点,一定会获益匪浅。22.【甲】文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则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3)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喜爱,爱好;(4)句意: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异:不同。2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可以凭借。(2)临:面对。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该句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实际上是教导人们要懂得去发现身边人的优点和长处,认真学习对方的优点,而同时也要注意对方的缺点,如果觉得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及时改正。2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第二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第三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四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第五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据此可知,从学习的态度、方法和兴趣方面来论述学习。乙文中从“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可知,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来论述学习。【参考译文】(乙)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同,这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七)(2022秋·云南文山·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古之欲明①明德②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③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④。(节选自《礼记·大学》)[注释]①明:动词,彰明。②明德:美德。③齐;治理,整理。④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
故:
(2)思而不学则殆
殆:(3)不如乐之者
乐:
(4)欲治其国者
欲: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25.请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在[甲]文中选择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26.除“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外,[甲][乙]两文都提到①的重要性。[甲]文告诉我们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乙]文告诉我们要②。【答案】23.故:学过的知识:殆:疑惑乐:以……为乐欲:想要24.(1)(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自己身上)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25.示例一:我选写学习态度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学完一个知识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对过去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示例二:我选写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它给我的启示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26.修身养性;正心、诚意、致知、格物。【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2)句意: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殆:疑惑;(3)句意: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乐:以……为乐;(4)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想要。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择:选择;善:有点;从:指学习;改:改正;(2)欲:想要;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修其身:进行自我修养。2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从甲文选择一句,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法”任一方面表述即可。示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启发我们要享受学习的乐趣,以学习为快乐,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示例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启发我们要向他人学习,随时随地的去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示例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启发我们做人要讲究“仁”,应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26.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根据甲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乙文“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可知,两文都提及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根据乙文“欲修其身者先正齐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知,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可见乙文告诉我们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参考译文】(乙)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八)(2022秋·浙江·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节选自《论语》十二章)【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27.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学术——联想到“孤陋寡闻”中的“寡”推断其义为“少”。B.少习吏事——回忆“学而时习之”,推知“习”义为“复习”。C.及为相——回忆“可以为师矣”,推知“为”义是“做,担任”。D.每归私第——查字典。从“次序”“贵族的居所”等义项中判断“第”为“居所”的意思。2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9.参照示例,赏析画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示例】去后乃至:“乃”是“才”的意思,写出了友人珊珊来迟,没有按时到达,表现了友人的不守诚信。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31.有人评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当今我们学习《论语》,又有什么收获呢?请结合甲文与生活实际谈谈。【答案】27.B28.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9.每归私第:“每”是“每次”的意思,写出了赵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都会读书,表现了赵普读书的勤奋。30.(1)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31.示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温习旧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这一则告诉我们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对于学习很重要。我在生活中,常会因为温习而受益,今后也将更注重复习,争取有更多的新体会、新发现。【解析】27.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B.“少习吏事”,意思是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习:熟悉;故选B。28.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故停顿是: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言字词的赏析。“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意思是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每”是“每次”的意思,说明每天都是这样,写出了赵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都会读书,表现了赵普读书的勤奋。30.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好,喜爱,爱好;者,代词,“……的人”;乐,以……为快乐。(2)句重点词语:及,等到;次日,第二天;临政,处理政务;处决,处理决断;如流,很快。3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阅读的解读能力。此题目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切身体会与启发。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温故而知新”一句话的重点在“温”字,温故就是温习旧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领会贯通来“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参考译文】乙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八)(2022秋·河南新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二)列子①学射,中矣,请②于关尹子③。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④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⑤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⑥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节选自《列子》)【注释】①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②请:请教。③关尹子:即尹喜,曾任函谷关令,擅长射箭。④弗:不。⑤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⑥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3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4.说说你对语段(一)第②则的理解。35.从学习的角度看,语段(一)第⑤则与语段(二)各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32.说同“悦”愉快
以……为快乐3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作为老师了。(2)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34.示例: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反省自己的行为,替别人办事要竭尽全力,与朋友相处要讲诚信,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意思相近即可)35.示例:语段(一)第⑤段说明的道理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善于向他人学习。语段(二)说明的道理是:学习要善于掌握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解析】3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也是很快乐吗?说:同“悦”愉快;(2)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快乐。3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温:温习;故:旧的知识;知:获得;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为:做、成为;矣:了;(2)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舍弃。34.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强调治学的人必须重视道德修养,时常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替他人办事要竭尽心力,与朋友交往讲究诚信,温习老师学过的知识,通过反思提高自身水平。3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根据(一)文第⑤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可见孔子告诫我们要“以人为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向别人虚心学习,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根据(二)文“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可知,列子射中靶心却不知道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关尹子认为这样不能算是学会射箭了,列子在苦练三年后再次向其请教,关尹子借射箭之事点明“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即学习要善于掌握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参考译文】(二)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三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要牢牢记住,不要忘掉。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九)(2022秋·陕西西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选自《论语》)【注释】①知:同“智”,机智,聪明。3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2)吾日三省吾身()(3)知者不惑()
(4)勇者不惧()3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是以谓之‘文’也”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3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39.【甲】【乙】两文都涉及虚心求学的问题。请写出相关的句子。【答案】36.生气,恼怒自我检查、反省迷惑,疑惑畏惧,恐惧37.B38.(1)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学习)的乐趣。(2)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39.【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析】3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3)句意为:智慧的人不疑惑。惑:迷惑,疑惑;(4)句意为:勇敢的人不畏惧。惧:畏惧,恐惧。37.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所以给他谥号叫“文”。之:代词,指孔文子。A.句意为: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之:调节音节,无意义;B.句意为: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之:代词,指元方;C.句意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之:结构助词,的;D.句意为: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之:助词,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以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B。3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堪,能忍受;忧,穷困清苦;改,改变。(2)句重点词语:不,不要;患,担心;人,别人;不己知,不了解自己。3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围绕“虚心求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瓦楞纸板输送带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RF IC 设计服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拖拽式滴盐撒播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运水式模温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准则一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讲解
-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讲解
- 2025软件产品代理版合同书
- 安防设备采购政府采购合同
- 2025房屋抵押贷款的合同范本
- 2025承运合同书范本范文
- 2025年华侨港澳台生联招考试高考地理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全文)
-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9000字(论文)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大全》
- 第六章-1八纲辨证
- 《工业机器人系统维护(ABB模块)》试卷10套
- 危险性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中国石油大学环境生物工程
- 浙江省名校新2025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学习2024《关于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解读课件
- 2024年县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活动方案
- 足球场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