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二十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二十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二十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二十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二十 当代中国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二十当代中国的外交【基础全面练】1.(2024·贵阳高二检测)新中国成立初,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外交方针称为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被形象地称为“另起炉灶”,故选A。“一边倒”是新中国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排除B;“求同存异”是中国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排除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新中国对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的外交方针,排除D。2.(2023·昆明高二检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与此观点相符的我国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一边倒”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解析】选C。题干材料表达的是一种包容精神及和合之道,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合,故选C。“另起炉灶”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排除A;“一边倒”指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这一边,排除B;不结盟的主要含义在于强调独立自主,和平相处,排除D。【深化点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志着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3.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外交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A.出席日内瓦会议B.参加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正常化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选C。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三件大事之一就是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C。出席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排除A、B、D。【补偿训练】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A.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C。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新中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4.(2024·北京高二检测)世纪之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的边界问题全部解决,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形成。这些外交活动体现出中国 ()A.展开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D.以“真实亲诚”的理念加强合作【解析】选C。中国解决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边界问题,与东盟发展“10+1”领导人会议机制等外交活动,体现出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故选C。材料体现的并非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与解决边界问题等不符,排除B;中国提出“真实亲诚”的理念加强同非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排除D。5.(2024·福州高二检测)成立于2000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机制。该论坛成立背景是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B.非洲国家民族独立的实现C.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D.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解析】选D。据材料“2000年”可知该论坛成立背景是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故选D。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是关于国内经济发展的,中非合作论坛体现对外关系,排除A;材料中的时间是2000年,非洲国家早已取得民族独立,排除B;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深化点拨】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6.下图是1993-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地区及次数分布示意图。——资料出自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由此可见,中国 ()A.实行“一边倒”方针B.重在建立睦邻友好关系C.推行全方位新型外交D.主导国际间的外交关系【解析】选C。从材料中出访的国家遍布全球以及次数多少可以看出,新时期我国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故选C。A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材料中涉及的地区并不只包括亚洲,排除B;“主导”的说法错误,排除D。7.下图是近几年习近平主席参与或发起的重要活动,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各国空前团结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C.世界贸易自由化D.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解析】选B。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国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故选B。当今世界国家之间因为国家利益仍旧存在冲突和动荡,排除A;当今世界并未实现贸易自由化,排除C;题干中亚太经合组织属于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主要是经济合作,排除D。【综合应用练】8.1950年,中国相继同丹麦、瑞士等西方国家建交。1952年,亚太和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亚太地区的37个国家的37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表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 ()A.打破了美国的封锁政策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外交重点转向周边国家D.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空间【解析】选D。据材料“同丹麦、瑞士……建交”“亚太和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积极拓展对外交往空间,故选D。中国的这些外交活动并未打破美国的封锁,排除A;1953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当时中国的外交重点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补偿训练】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说:“在亚非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共产党中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据此可知,作者认为万隆会议 ()A.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解析】选A。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中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选A。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B;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C;亚非会议上印度支那问题并未解决,排除D。【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一大会议:万隆会议。(3)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4)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2024·宁德高二检测)下图所示数据变化可用于说明 ()A.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行B.中苏两国关系的变化C.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异D.“一边倒”方针实行【解析】选B。1959年至1970年,中苏贸易总额呈现急剧减少的趋势,说明中苏关系恶化,故选B。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行是在1978年以后,排除A;中苏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材料突出的是中苏关系的恶化,并不是“一边倒”方针的实行,排除D。10.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尼克松时坦率地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这说明 ()A.世界格局变动促使中美关系发展B.中国为市场经济改革做外交准备C.中国维护和平放弃部分外交原则D.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务实和理性【解析】选D。1989年邓小平强调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反映了中国的对外政策逐渐务实和理性,故选D。1989年10月世界格局变动还未出现,A错误;中国强调外交活动中坚持国家利益,并不能说明是在为市场经济改革做外交准备,B错误;中国维护和平但不会放弃国家利益和外交原则,C错误。11.(2023·桂林高二检测)外交部指出,2023年中国的外交任务是夯实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争取中美关系校准并重回正确航向,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表明中国 ()A.积极统筹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B.适应多极化格局的外交新局面C.努力践行不结盟的外交总方针D.探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解析】选A。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继续务实地参与国际事务,发展同东西方多种类型国家的外交关系,表明当今中国正积极统筹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故选A。多极化格局不符合史实,排除B;新中国外交总方针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不结盟只是具体的外交政策,排除C;材料没有强调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新途径,排除D。【补偿训练】2022年11月李克强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25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17届东亚峰会。这反映出我国 ()A.积极促进了南南合作B.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与第三世界联系密切D.外交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解析】选B。出席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这些外交活动围绕周边国家进行,反映了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选B。南南合作强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材料中的日本、韩国不符,排除A;日本、韩国不是第三世界国家,排除C;D错在“突破”,排除。12.2023年3月,《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中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解析】选C。据材料中的“展现新的自信”“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可知,我国新时代的外交转向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这是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的结果,故选C。材料现象不是“开始转向多边化”,排除A;材料无法说明我国在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排除B;我国的外交宗旨是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睦邻友好只是针对周边国家,排除D。【补偿训练】(2023·武汉高二检测)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据此可见,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 ()A.继续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C.逐步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D.外交彰显理性的大国责任与担当【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核心话语概念,反映出中国致力于世界的和谐发展,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故选D。材料中未体现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重点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B;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排除C。【深化点拨】中国的世界秩序观以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立足点,以维护国际秩序总体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为着力点。联合国体制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日内瓦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法国在印度支那殖民统治的终结。此后,法国国内掀起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声,但是当时法国内阁仍屈从美国意志,不敢单独承认中国。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法国方面不断有人呼吁承认中国,但中法建交的路途上横亘着两个主要障碍:一个是阿尔及利亚战争,另一个是台湾问题。1963年7月,美国、英国和苏联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力图阻止中国和法国通过一般核试验来建立自己的核力量,这使得中法在反对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问题上又增加了一个共同点。与此同时,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对印度支那事务的干涉越来越深,再次与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相矛盾。1963年,毛泽东多次强调争取“间接同盟军”的重要性并重新解释他的中间地带思想。此时中国政府重视戴高乐要发展中法关系的言行,最后于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摘编自翟强《从隔阂到建交: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四年的中法关系》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伴随着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和对外交策略的制定,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三条外交脉络——生存、富强、和谐。中国外交70多年来,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影响迅速扩大,国际交往日益密切,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国际战略也随之丰富和发展。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是中国国际战略确立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外交方针是中国国际战略的首要任务。在政治、经济、外交三者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外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了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就必须制定一个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外交政策和执行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外交策略。——摘编自刘霏《新中国外交政策:发展、成就及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中法关系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事业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题变化:根据材料一“中法建交的路途上横亘着两个主要障碍”“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中法建交联合公报》”进行概括。原因:根据材料一“法国国内掀起要求同中国建交的呼声,但是当时法国内阁仍屈从美国意志,不敢单独承认中国”“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毛泽东多次强调争取‘间接同盟军’的重要性并重新解释他的中间地带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题成功经验:根据材料二“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是中国国际战略确立和发展的现实依据”“对外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制定一个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外交政策和执行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外交策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由敌对关系到友好建交。原因:美国企图控制欧洲,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法国实力增强,开始谋求独立自主的外交;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外交思想的完善;新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成功经验: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必须适应于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政治、经济与外交三者的辩证关系,使外交战略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强化外交战略的连续性和策略的灵活性。(言之有理即可)【拓展创新练】14.(2024·重庆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周恩来外交风云》目录(局部)一、周恩来外交生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起点——延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中国一定要管”“传说中的周恩来”万隆会议前后的周恩来“让别人看到我们,听到我们的声音”“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中美关系转折的前奏和“改变世界的一周”对日外交的“先发制人”策略尾声——摘编自傅红星《周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