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河北省深州市长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小明感觉不舒适,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下列物质中不能在血浆中出现的是()A.尿素 B.甘油三酯C.血清球蛋白 D.Na+载体【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详解】A、尿素为内环境的成分,能在血浆中出现,A错误;B、甘油三酯为内环境的成分,能在血浆中出现,B错误;C、血清球蛋白位于血浆中,C错误;D、Na+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不能在血浆中出现,D正确.故选D。【点睛】易错点:(1)只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有温度和酸碱度C.内环境渗透压与血红蛋白等干脆有关D.长期养分不良简洁导致机体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1)小肠汲取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4、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5、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中含有血细胞,A错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B错误;内环境渗透压大小取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以及细胞内液的大小,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长期养分不良简洁导致机体组织水肿,D正确。【点睛】本题的学问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对内环境稳态概念、理化性质等,驾驭相关的学问点并理解学问点是解题的关键。3.关于人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状况下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恒定不变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C.人的体温维持依靠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答案】A【解析】正常状况下人体的体温在37℃左右保持相对稳定,A项错误;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使酶保持正常的活性,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B项正确;人体体温的来源是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能量,C项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二者不平衡则出现体温上升或降低的现象,D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小脑、大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小脑D.脑干、脊髓、小脑【答案】B【解析】【分析】人的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限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能调整体温、水分平衡,脑干能维持呼吸等。【详解】依据题意分析可知:完成呼吸、排尿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脑干、脊髓。阅读反射属于人类的语言功能,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C、D错误,B正确。5.确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神经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答案】C【解析】【分析】突触在传递兴奋的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改变,在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须要的时间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时间长,所以突触越多,须要的时间越长。【详解】确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故选C。6.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糖上升;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这两种激素对调整糖代谢的关系是()A.协同作用 B.拮抗作用C.反馈调整 D.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与血糖调整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上升。【详解】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高血糖素的作用是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相反,两者表现为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整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整的详细过程,驾驭与血糖调整相关的激素种类及详细的生理作用,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7.在大脑皮质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整和限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调整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种调整作用叫做()A.拮抗作用 B.协同作用C.反馈调整 D.拮抗作用和反馈调整【答案】C【解析】【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整方式叫做反馈调整。反馈调整是生命系统中特别普遍的调整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反馈调整分为正反馈调整和负反馈调整。【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某些激素分泌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反馈调整中的负反馈调整,故选C。8.与激素调整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整的特点是①调整速度快②调整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精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①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整速度快,①正确;②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整速度快,不是调整速度慢,②不正确;③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整作用比较局限,不是范围广泛,③不正确;④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整作用的部位精确,④正确;⑤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整作用的时间短,⑤正确;⑥通过分析可知神经调整作用的时间短,不是作用的时间比较长,⑥不正确。故选D。【定位】激素调整与神经调整的关系【点睛】(1)神经调整是指神经系统调整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协作,协调一样,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2)激素调整是体液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整。(3)在人体内,体液调整和神经调整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较项目
神经调整
体液调整
作用途径
作用时间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快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精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9.据《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称,肺具有造血功能。这给血液病患者和须要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移植的肺属于A.病原体 B.抗原 C.抗体 D.免疫器官【答案】B【解析】【分析】病原体是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详解】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属于外来物,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移植的肺属于抗原。故选B。【点睛】病原体包含抗原,部分病原体进入机体,机体中淋巴细胞,会特异性的识别病原体上某些独有的分子结构,从而产生免疫反应。10.将生长素能透过的明胶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如图所示。赐予单侧光照耀一段时间后,幼苗将A.直立生长 B.不生长 C.向光弯曲生长 D.背光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胚芽鞘的生长具有弯向光源生长的特性,而胚芽鞘尖端为感光部位.由于生长素能透过明胶,所以生长素能通过明胶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详解】赐予幼苗尖端单侧光照耀,尖端能感受光刺激,从而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往背光一侧进行横向运输;且生长素能透过插在幼苗尖端与其下部之间的明胶,所以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没有受到影响,因此,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所以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和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缘由。11.要使芦苇的纤维长度较原来增加50%左右,需在芦苇的生长期喷施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 B.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 D.赤霉素【答案】D【解析】乙烯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B错误。细胞分裂素的作用为促进细胞分裂,C错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D正确;
12.据联合国预料,我国人口在2024年以后会出现负增长,其依据是A.诞生率与死亡率 B.迁入率与迁出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详细关系如下图:【详解】诞生率和死亡率确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因此能干脆影响种群密度改变的是诞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料种群密度的改变方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3.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A.同种生物全部成熟个体的总和 B.全部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C.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总和 D.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种群的概念即可分析作答。【详解】种群是指肯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C正确,ABD错误。14.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要求考生理解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相关概念,能依据题干材料描述推断出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依据题意,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因植物的垂直分层而导致动物的垂直分层,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ABD错误。15.以下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弃耕的农田渐渐变成森林B.森林大火后仍长成森林C.火山喷发后重新生长成森林D.水域污染后经治理,各种生物种类渐渐增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起先次生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水域污染后经治理的演替.2、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起先初生演替,如火山喷发后的演替.故选C.16.下列对免疫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浆细胞特征之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较多B.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C.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特异性免疫重要功能D.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增加免疫效应【答案】C【解析】【分析】记忆B细胞能很长时间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加免疫。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合成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中核糖体、高尔基体都相对较发达。【详解】A、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是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所以浆细胞的特征之一是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较多,A正确;B、二次免疫过程中,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C、体液中的溶菌酶属于其次道防线,所以分泌溶菌酶杀灭病原体是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功能,C错误;D、T淋巴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增加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等免疫效应,D正确。故选C。17.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试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将A.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不会发生偏转【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的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刺激点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和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从而以局部电流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详解】在c处给以一个强刺激,兴奋首先传导b处,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a点时,a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指针向左偏转。该过程中指针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故选A。18.不同激素的作用方式有一些共同特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激素作用特点的是()A.微量和高效 B.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通过导管运输 D.通过体液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调整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须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供应能量,只起到调整生命活动的作用。【详解】A、微量、高效是激素调整的特点之一,A错误;B、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是激素调整的特点之一,B错误;C、激素不通过导管运输,因此通过导管运输不是激素调整的特点,C正确;D、通过体液运输是激素调整的特点之一,D错误。故选C。19.下面是某爱好小组关于“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改变”的部分试验设计思路,其中错误的是A.由于培育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故采纳目测估计法计数B.吸取培育液前应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匀称C.试验不需设置单独的比照,但多次取样检测的间隔时间应相同且相宜D.—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加大稀释倍数重新视察计数【答案】A【解析】培育液中酵母菌逐个计数比较困难,应采纳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计数,A错误;吸取培育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匀称分布,削减误差,B正确;本试验自变量是时间,接种前就是初始状态,也就是比照组。也不存在能够影响到'时间'这个自变量的干扰因素。所以不必另设比照组,但多次取样检测的间隔时间应相同且相宜,C正确;假如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说明溶液过浓,应当增加稀释倍数,D正确,所以选A。20.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相关细胞才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削减C.神经系统可调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D.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答案】A【解析】【分析】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汲取削减→尿量增加。【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时相关细胞才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A错误;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汲取,尿量削减,B正确;
C、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整中枢,可调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C正确;
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D正确。
故选A。21.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之后HIV浓度渐渐增加,免疫系统被破坏,最终人体免疫实力几乎全部丢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细胞HIV侵入人体后始终不断削减B.T细胞膜具有能被HIV识别结合的特异性受体C.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不易传播HIVD.艾滋病病人的干脆死因往往是严峻感染或恶性肿瘤【答案】A【解析】【分析】HIV病毒是RNA病毒,在HIV病毒最初进入机体,机体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将大多数抗原歼灭,由于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因此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HIV病毒数量上升,大量摧毁人体的T淋巴细胞,最终使人体丢失大多数体液免疫实力和全部细胞免疫实力。【详解】A、HIV病毒最初进入机体时,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A错误;B、HIV主要入侵人的T淋巴细胞,所以T细胞膜上有相应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蚊蝇叮咬不会传播HIV,C正确;D、艾滋病病人的干脆死因往往是免疫功能几乎丢失而导致的严峻感染或恶性肿瘤,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驾驭特异性免疫的详细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相应的实例,能依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22.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2,4-D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赤霉素【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肯定部位合成,并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的化学物质.【详解】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而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吲哚丁酸是生长素的一种,属于植物激素,2,4-D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整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植物激素的种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实力和区分实力,属于简洁题.考生要能够区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整剂,并能识记常见的生长素类似物:2,4-D、萘乙酸等.23.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的生长 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性 D.促进侧芽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的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缘由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摘心等措施能使侧芽处的生长素降低,促进侧芽生长,从而打破顶端优势。【详解】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顶芽能产生生长素,且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处,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上升,抑制侧芽生长,因此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要对绿篱定期修剪,目的是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综上分析,ABC错误,D正确。故选D。2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整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整作用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C.植物茎切段中乙烯含量上升,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高浓度都会导致“恶苗病”【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详解】A、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整作用,A正确;B、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以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B正确;C、当生长素浓度过高时,植物茎切段中乙烯含量上升,可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C正确;D、生长素浓度过高会抑制生长,不会导致“恶苗病”,D错误。故选D。【点睛】熟知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关键。2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7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为()A.300只/hm2 B.8只/hm2 C.90只/hm2 D.150只/hm【答案】D【解析】【分析】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肯定期限后进行重捕,依据重捕中标记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记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苍鼠,其次次捕获42只灰苍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7只;依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50=42:7,N=300只,因此该灰苍鼠种群数量大约300只;地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为300只,则种群密度为150只/hm2。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26.如图为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等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答案】D【解析】【分析】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没有敌害等志向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行能依据“J”型曲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因为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诞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J”型曲线是在志向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即环境、资源特别优越,生存空间无限,A正确;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因为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B正确;C、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C正确;D、K值为环境容纳量,“J”型曲线是在志向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并不存在K值,故D项错误。本题需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D。27.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实力。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如下表【详解】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甲乙两个种群会争夺这些资源,发生竞争。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要抓住“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这一条件,结合种间关系的有关学问,推断为竞争关系。28.下列生物间的关系,与如图中物种甲、乙数量改变相符的是A.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B.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C.豆科植物和根瘤菌D.雪兔和猞猁【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呈现出的数量改变特点:甲先增加,乙后增加,甲先下降,乙后下降,由此可推出两者为捕食关系,其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详解】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A错误;T2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它们属于寄生关系,B错误;豆科植物和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雪兔和猞猁属于捕食关系,D正确。2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跳蝻、蚜虫的种群密度应采纳标记重捕法B.探讨种群数量改变可采纳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A【解析】【分析】1、对于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相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实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2、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依据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蚜虫和跳蝻的活动实力弱,因此调查农作物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纳样方法,A错误;B、探讨种群数量改变规律时可采纳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如方程式或曲线图,B正确;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有利于植物与对光的利用,C正确;D、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故选A。30.某健康成年男子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在没有增减所穿衣服的状况下,其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的改变状况是(A.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 B.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削减C.产生热量削减,散发热量增加 D.产生热量增加,散发热量削减【答案】A【解析】【分析】从25℃的环境来到5【详解】A、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B、从25℃的环境来到5℃的环境中,外界温度下降,机体散发热量增加,C、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体温才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产生热量和散发热量都增加,D错误;故选A。【点睛】维持体温恒定的要理是产热等于散热,当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上升;当产热小于散热时,体温下降,所以要想体温恒定,产热必需等于散热。二、非选择题31.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②是_____________,⑤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2)物质⑦是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对血糖向⑦的转变起____________(促进,抑制)作用。(3)胰岛素常用来治疗糖尿病,它是一种_________(填化学本质)类激素,其运用方法是__________(请从“外用”、“口服”或“注射”中选一项)。【答案】(1).肝糖原、肌糖原(2).肝糖原(3).线粒体(4).脂肪和某些氨基酸(5).促进(6).蛋白质(7).注射【解析】【分析】图中①表示消化汲取,②表示肝糖原,③表示非糖物质,⑤表示氧化分解,⑥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⑦表示脂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模特兼职工作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度航空航天技术师徒合作合同3篇
- 2024年房地产佣金服务居间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PHC管桩工程设计与施工合同2篇
- 2024年存量房交易中介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物业管理公司信息安全合同2篇
- 2024大学生科研资助协议3篇
- 2024全新环保设施投融资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演出器材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度跨国版权转让合同权益保障3篇
- 布加综合征护理
- 燃气高空作业专项施工方案
-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笔试真题2023
-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考试英语试卷
- 2024版BIM模型可视化与仿真技术培训
- 锂电储能产品设计及案例详解-笔记
- 2025届云南省昭通市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 广东开放大学2024年秋《国家安全概论(S)(本专)》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 环境行为学A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