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田灌溉技术指导书TOC\o"1-2"\h\u30247第1章概述 345191.1农田灌溉基本概念 3140471.2三农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 396701.2.1三农灌溉现状 3113481.2.2三农灌溉发展趋势 34624第2章灌溉水源与水量调配 4233182.1灌溉水源选择与规划 476832.1.1水源类型及特点 454262.1.2水源选择原则 4250712.1.3水源规划 4200372.2水量调配与优化 454522.2.1水量调配原则 4207512.2.2水量调配方法 531852.2.3水量优化措施 527320第3章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 5187713.1灌溉制度的制定 52923.1.1作物水分需求 5243133.1.2水源条件 5299653.1.3土壤特性 596683.1.4气候条件 5301383.1.5灌溉技术 5283463.2常见灌溉方式介绍 6234273.2.1地面灌溉 657553.2.2喷灌 619373.2.3微灌 673013.2.4膜下滴灌 6313483.2.5渠道灌溉 6189323.2.6自动灌溉 68321第4章灌溉设施与设备 627834.1灌溉渠道设计与施工 625914.1.1渠道类型选择 6307224.1.2渠道设计参数 6141784.1.3渠道施工技术 7149354.2灌溉设备选型与安装 765714.2.1灌溉设备类型 71964.2.2水泵选型 7171944.2.3喷灌设备选型与安装 7164074.2.4滴灌设备选型与安装 7152094.2.5微灌设备选型与安装 830677第5章灌溉自动化与智能化 8269655.1灌溉自动化技术概述 8191285.1.1自动灌溉系统的基本原理 8180105.1.2自动灌溉系统的组成 8286125.1.3自动灌溉技术的优势 8275305.2灌溉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 8269715.2.1智能灌溉系统设计原则 8207215.2.2智能灌溉系统的硬件设计 865965.2.3智能灌溉系统的软件设计 862675.2.4智能灌溉系统的实施与运行 9186775.2.5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实例 918713第6章节水灌溉技术 934926.1节水灌溉原理与方法 9174216.1.1节水灌溉原理 9235306.1.2节水灌溉方法 9198346.2节水灌溉案例分析 10199696.2.1案例一:滴灌技术在葡萄园的应用 1027456.2.2案例二:喷灌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 1081586.2.3案例三: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 1011256第7章灌溉水质与土壤管理 10237387.1灌溉水质要求与监测 10256497.1.1灌溉水质要求 10301517.1.2灌溉水质监测 11106217.2土壤改良与管理 11296047.2.1土壤改良 11187597.2.2土壤管理 1116455第8章灌溉病虫害防治与农药使用 11304578.1灌溉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11136958.1.1灌溉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11289398.1.2灌溉病虫害防治原则 12154188.1.3灌溉病虫害防治措施 12306318.2农药使用规范与安全 12274338.2.1农药选择与购买 12269328.2.2农药使用规范 12183158.2.3农药使用安全 1215505第9章灌溉管理与维护 1384669.1灌溉管理制度与组织 1335229.1.1灌溉管理制度 1326359.1.2灌溉组织结构 13228709.2灌溉设施维护与检修 13145769.2.1灌溉设施维护 1391859.2.2灌溉设施检修 13138289.2.3灌溉设施更新改造 13302519.2.4灌溉设施安全管理 1317332第10章灌溉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4718310.1现代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142029810.1.1灌溉设备智能化 141718410.1.2灌溉技术多元化 141426810.1.3灌溉与水肥一体化 141625710.1.4灌溉管理信息化 141371610.2灌溉技术展望与挑战 141245310.2.1展望 142234610.2.2挑战 14第1章概述1.1农田灌溉基本概念农田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将水资源输送到农田,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水分的一种农业技术措施。灌溉的目的在于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满足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和优质。农田灌溉涉及水资源、土壤、作物、气候等多种因素,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1.2三农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1.2.1三农灌溉现状我国农业灌溉历史悠久,灌溉技术在不断发展,尤其是国家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三农灌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我国三农灌溉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灌溉面积持续增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灌溉面积逐年增加,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有力保障。(2)灌溉技术多样化。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3)灌溉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灌溉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灌溉制度不断完善,灌溉效率逐步提高。1.2.2三农灌溉发展趋势(1)节水灌溉技术将进一步推广。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节水灌溉技术将成为农业灌溉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灌溉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灌溉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灌溉管理的精确性和实时性。(3)灌溉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灌溉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4)灌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灌溉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5)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灌溉的支持力度,推动灌溉事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2章灌溉水源与水量调配2.1灌溉水源选择与规划2.1.1水源类型及特点农田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两大类。地面水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具有水量丰富、供应稳定、易于管理等优点;地下水源则来源于地下水,其水质相对较好,但过度开采可能导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等问题。在进行灌溉水源选择时,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农田分布、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水源类型的特点。2.1.2水源选择原则(1)优先选择水质良好、水量稳定的水源;(2)水源距离农田较近,降低输水能耗;(3)水源开发与利用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4)水源选择应兼顾现有水利设施,避免重复建设;(5)水源选择应充分考虑农业发展规划和农田水利需求。2.1.3水源规划(1)调查分析当地水资源状况,制定灌溉水源规划方案;(2)合理布局水源工程,提高水源利用效率;(3)制定水源保护措施,保证灌溉水源质量;(4)充分考虑灌溉水源的可持续性,合理调配水资源。2.2水量调配与优化2.2.1水量调配原则(1)公平合理:按照农田需水量和水资源状况,公平分配水量;(2)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水源潜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3)保障重点:优先满足农业灌溉需求,保证农业生产稳定;(4)灵活调整:根据气候变化、农田用水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水量分配。2.2.2水量调配方法(1)采用灌溉制度、灌溉定额等指标,进行灌溉水量预测;(2)结合水源实际供水能力,制定灌溉水量分配方案;(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RS等,对灌溉水量进行动态监测与调控;(4)建立灌溉水量调配模型,优化调配方案。2.2.3水量优化措施(1)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灌溉需水量;(3)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维护,提高水源供水能力;(4)开展水资源监测与预报,为水量调配提供科学依据;(5)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优化利用。第3章灌溉制度与灌溉方式3.1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制度是农田灌溉管理的基础,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保障作物生长、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灌溉制度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3.1.1作物水分需求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还需关注作物临界水分亏缺期,以保证作物生长不受影响。3.1.2水源条件分析灌溉水源的供水能力、水质、水文地质条件等,保证灌溉水源的稳定供应。3.1.3土壤特性研究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渗透性等土壤特性,为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依据。3.1.4气候条件分析当地气候特点,如降水量、蒸发量、气温等,为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3.1.5灌溉技术根据灌溉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保证灌溉制度的实施。3.2常见灌溉方式介绍3.2.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是一种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包括漫灌、沟灌和畦灌等。其优点是设备投资低,操作简便;缺点是水利用率较低,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3.2.2喷灌喷灌是通过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具有节水、节能、适应性强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地形和作物。3.2.3微灌微灌是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一种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具有节水效果显著、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3.2.4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是将滴灌管埋设在膜下,通过膜上滴头向作物根部供水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保温、抑制杂草等优点,适用于北方干旱地区。3.2.5渠道灌溉渠道灌溉是利用渠道输水,将水引入农田的灌溉方式。适用于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具有投资较低、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但水利用率相对较低。3.2.6自动灌溉自动灌溉是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设备,根据作物水分需求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时间的一种灌溉方式。具有节水、省力、提高灌溉均匀性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高。第4章灌溉设施与设备4.1灌溉渠道设计与施工4.1.1渠道类型选择灌溉渠道是农田灌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土壤、气候及作物需水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常见的渠道类型包括明渠、暗渠、半暗渠等。设计时应保证渠道水流畅通,减少渗漏和蒸发损失。4.1.2渠道设计参数渠道设计参数包括渠道长度、宽度、深度、坡度等。应根据作物需水量、灌溉面积、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计算。还需考虑渠道的糙率系数、水流速度等,以保证灌溉水均匀分布。4.1.3渠道施工技术(1)施工准备:进行地形测量、土质调查、排水设施建设等;(2)渠道挖掘:按照设计参数进行挖掘,保证渠道形状、尺寸符合要求;(3)渠道衬砌:根据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衬砌材料,如混凝土、砌石等;(4)渠道防护:为防止渠道冲刷、塌陷等,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植被覆盖、加固等;(5)验收:施工完成后,对渠道进行检查验收,保证工程质量。4.2灌溉设备选型与安装4.2.1灌溉设备类型灌溉设备主要包括水泵、喷灌设备、滴灌设备、微灌设备等。应根据作物类型、灌溉面积、水源条件等因素进行选型。4.2.2水泵选型水泵是灌溉系统的心脏,其选型应考虑以下因素:(1)灌溉水源:河水、井水、水库等;(2)扬程:水泵需要克服的地形高差和管道阻力;(3)流量:满足灌溉需求的供水量;(4)水泵类型:潜水泵、离心泵、轴流泵等。4.2.3喷灌设备选型与安装(1)喷头类型:摇臂式、旋转式、固定式等;(2)喷头布置:根据喷头的工作半径和灌溉面积确定喷头数量和布置方式;(3)管道系统: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规格,保证喷灌系统运行稳定;(4)安装:按照说明书进行设备安装,保证喷头、管道、阀门等部件连接紧密,无渗漏。4.2.4滴灌设备选型与安装(1)滴头类型:压力补偿式、流量控制式等;(2)滴灌带(管):根据作物种植模式和灌溉需求选择滴灌带(管)规格;(3)过滤系统:保证灌溉水源清洁,避免滴头堵塞;(4)安装:将滴灌带(管)铺设在作物根部附近,连接供水管道,调整滴头间距和流量。4.2.5微灌设备选型与安装微灌设备主要包括微喷头、微灌带(管)等。选型与安装要求与喷灌、滴灌设备类似,主要根据作物灌溉需求进行选择。第5章灌溉自动化与智能化5.1灌溉自动化技术概述5.1.1自动灌溉系统的基本原理自动灌溉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农田灌溉进行科学、高效管理的一种方法。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参数,结合预设的灌溉策略,自动调节灌溉设备,实现农田水分的精确控制。5.1.2自动灌溉系统的组成自动灌溉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与传输、控制决策、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与传输部分负责收集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控制决策部分根据采集的数据,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执行机构则负责具体执行灌溉操作。5.1.3自动灌溉技术的优势自动灌溉技术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二是降低劳动强度,减轻农民负担;三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四是实现农田灌溉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5.2灌溉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施5.2.1智能灌溉系统设计原则智能灌溉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实用性原则,保证系统稳定可靠,易于操作;二是经济性原则,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可扩展性原则,便于后期升级与功能扩展;四是环保性原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2.2智能灌溉系统的硬件设计智能灌溉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决策模块、执行模块等。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控制决策模块根据采集的数据,制定灌溉策略;执行模块负责控制灌溉设备启停。5.2.3智能灌溉系统的软件设计智能灌溉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是数据采集与处理程序,用于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二是控制决策算法,根据农田环境参数和预设策略,灌溉指令;三是通信程序,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5.2.4智能灌溉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智能灌溉系统的实施与运行包括以下步骤:一是系统安装与调试,保证各设备正常运行;二是参数设置,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特性等,调整系统参数;三是运行监控,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灌溉效果;四是维护与升级,定期检查设备,更新系统功能。5.2.5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实例以某农田为例,介绍智能灌溉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数据采集、控制决策、执行操作等环节,实现农田灌溉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在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第6章节水灌溉技术6.1节水灌溉原理与方法6.1.1节水灌溉原理节水灌溉技术旨在通过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适时适量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避免水分浪费。(2)改进灌水方法:采用喷灌、滴灌等现代化灌水技术,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利用效率。(3)节水保水措施:采取土壤改良、地膜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渗漏损失。(4)优化灌溉制度: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调整灌溉策略,实现节水高效。6.1.2节水灌溉方法常用的节水灌溉方法有以下几种:(1)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叶片,模拟自然降雨,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水利用效率。(2)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确灌溉,减少水分损失。(3)微灌:介于喷灌和滴灌之间,以微小流量灌溉作物,适用于特殊地形和作物。(4)膜下滴灌:在地膜下铺设滴灌带,实现土壤水分的精确控制,减少水分蒸发和盐分积累。(5)渗灌:将水直接渗透到作物根系层,利用土壤毛细管作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6.2节水灌溉案例分析6.2.1案例一:滴灌技术在葡萄园的应用某葡萄园采用滴灌技术,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气象数据和葡萄生长阶段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实施滴灌后,葡萄园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产量提高20%,品质得到明显改善。6.2.2案例二:喷灌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某小麦种植区采用喷灌技术,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和精确化。通过调整喷灌系统的工作参数,使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产量增加15%。6.2.3案例三: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某棉花种植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通过地膜覆盖和精确灌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盐分积累。实施膜下滴灌后,棉花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0%,产量提高30%,纤维品质得到提升。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节水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作物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方法,以实现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第7章灌溉水质与土壤管理7.1灌溉水质要求与监测7.1.1灌溉水质要求为保证农田灌溉安全,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灌溉水质应满足以下要求:(1)pH值:5.5~8.5,适宜作物生长;(2)电导率:小于1000μS/cm,防止盐分积累;(3)总溶解固体(TDS):小于1000mg/L,避免土壤盐渍化;(4)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农产品安全;(5)有机污染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生态环境。7.1.2灌溉水质监测(1)监测方法:采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和实验室分析方法相结合;(2)监测指标:pH值、电导率、总溶解固体、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等;(3)监测频率:根据农田灌溉情况,定期进行监测,保证水质稳定;(4)监测数据管理:建立监测数据档案,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处理。7.2土壤改良与管理7.2.1土壤改良(1)物理改良:采用深翻、松土等方法,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2)化学改良: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3)生物改良:引入有益微生物,促进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7.2.2土壤管理(1)施肥管理: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避免过量施用;(2)灌溉管理: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调控灌溉水量,防止土壤盐渍化;(3)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相结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4)轮作与休闲: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实施轮作与休闲制度,保持土壤肥力。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农田灌溉水质和土壤管理水平,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提供有力保障。第8章灌溉病虫害防治与农药使用8.1灌溉病虫害发生与防治8.1.1灌溉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农田灌溉过程中,常见病虫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和害虫性等。这些病虫害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易发生,对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了解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8.1.2灌溉病虫害防治原则防治灌溉病虫害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2)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3)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化学防治;(4)针对不同病虫害,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8.1.3灌溉病虫害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发生;(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色诱性等特性,采用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等方法;(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4)化学防治: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8.2农药使用规范与安全8.2.1农药选择与购买(1)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农药品种;(2)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3)购买时,查看农药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保证农药质量。8.2.2农药使用规范(1)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增减剂量;(2)遵循农药使用期限,避免使用过期农药;(3)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提高农药利用率;(4)避免在作物生长敏感期和临近收获期使用农药。8.2.3农药使用安全(1)施药前,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2)避免在风力较大、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环境下施药;(3)施药过程中,注意农药的飘移和污染;(4)施药后,妥善处理剩余农药和废弃包装,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第9章灌溉管理与维护9.1灌溉管理制度与组织9.1.1灌溉管理制度本节主要介绍农田灌溉管理制度,包括灌溉计划的制定、灌溉任务的分配、灌溉时间的安排及灌溉水量的控制等内容。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农田灌溉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9.1.2灌溉组织结构灌溉组织结构主要包括灌溉管理机构、灌溉工作人员和灌溉实施主体。本节将阐述各组织结构的功能和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以保证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9.2灌溉设施维护与检修9.2.1灌溉设施维护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农田灌溉效果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灌溉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水泵、管道、阀门、喷灌设备等主要设施的检查、清洗、保养等内容。9.2.2灌溉设施检修灌溉设施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或损坏。本节重点阐述灌溉设施的检修流程,包括故障排查、维修方法、备品备件管理等方面,以保证灌溉设施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9.2.3灌溉设施更新改造农业技术的发展,灌溉设施也需要不断更新改造以适应新的灌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血液科基础知识
- Unit 2 My week Part B Read and write Part C 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Starter Section 3 Saying Hello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18年春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
- 网上销售合作协议书5篇
- 车辆管理工作职责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第1框 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资产评估讲解课件
- Unit 2 My na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普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完整版)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_PCL-C
- 东风汽车特约店培训资料-WDMS维修系统培训管理(PPT 131页)
- 仿生鱼机器人设计说明书
- Q∕GDW 12070-2020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图元规范
- (精心整理)小学英语特殊疑问句练习(带答案)
- 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部编)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13版)
-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全
- 铁总计统【2017】1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和费用管理的指导意见
- 蹲踞式起跑PPT
- 1云南省初中综合素质,完整版综合素质评定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