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实施指导手册_第1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实施指导手册_第2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实施指导手册_第3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实施指导手册_第4页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实施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传承与创新方案设计实施指导手册TOC\o"1-2"\h\u1481第一章文化传承与创新概述 375261.1文化传承的内涵与价值 3269471.2文化创新的意义与原则 315614第二章文化资源调查与评估 434662.1文化资源分类与特点 491172.1.1文化资源分类 4188002.1.2文化资源特点 4251492.2文化资源调查方法 5291072.2.1文献资料法 529882.2.2实地考察法 589332.2.3访谈法 5131202.2.4问卷调查法 5122302.2.5遥感监测法 5251822.3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5325872.3.1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指标 5171142.3.2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指标 5163472.3.3现代文化资源评估指标 5280942.3.4自然景观资源评估指标 6167872.3.5人文景观资源评估指标 62308第三章传承与创新战略规划 660333.1战略目标与定位 6297523.1.1战略目标 6247163.1.2战略定位 68053.2战略规划与实施步骤 6228583.2.1战略规划 6325083.2.2实施步骤 7122133.3战略保障措施 7106413.3.1政策保障 79203.3.2组织保障 770753.3.3人才保障 7108323.3.4技术保障 724143第四章传承与创新平台搭建 7135544.1平台类型与功能 7248534.2平台建设与运营 8298794.3平台管理与发展 814623第五章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 9224445.1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 9152745.2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 920355.3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1021691第六章文化产品开发与创新 10189826.1文化产品分类与特性 10175516.1.1文化产品分类 10152436.1.2文化产品特性 103506.2文化产品创新策略 11223396.2.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11103486.2.2创新设计理念 1186026.2.3技术创新 111316.2.4跨界融合 1148926.3文化产品推广与营销 11248996.3.1市场定位 11269166.3.2品牌建设 11117596.3.3营销渠道拓展 11286626.3.4文化活动策划 11183326.3.5政策支持与宣传 1215018第七章文化传播与创新 12148337.1传播途径与手段 1280507.1.1传统传播途径 12160957.1.2现代传播途径 12171487.1.3创新传播手段 12227617.2传播内容与策略 1351247.2.1传播内容 132577.2.2传播策略 13246557.3传播效果评价与优化 1330797.3.1传播效果评价 13139907.3.2传播效果优化 1319810第八章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396158.1文化产业结构与优化 13264538.2文化产业创新模式 1494228.3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1432502第九章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实施 14102319.1项目策划与论证 14309689.1.1确定项目目标与方向 1527179.1.2分析项目背景与需求 15198769.1.3制定项目策划方案 15191669.1.4论证项目可行性 15137479.2项目实施与监控 15279939.2.1项目启动与组织 15161079.2.2资源配置与调度 15322129.2.3项目进度监控 1537569.2.4风险防范与应对 15312619.3项目评估与反馈 1625079.3.1评估项目成果 1684299.3.2收集反馈意见 1652359.3.3改进项目方案 16114719.3.4持续跟踪与优化 1629155第十章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评价与推广 1686110.1成果评价体系与标准 161926410.2成果推广策略与途径 172542710.3成果应用与可持续发展 17第一章文化传承与创新概述1.1文化传承的内涵与价值文化传承,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技艺、信仰、习俗等传递给后代,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文化传承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传承:包括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各类学科知识的传递。(2)技艺传承:如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技艺的传承。(3)信仰传承:包括宗教信仰、道德观念、民族精神等在内的信仰体系的传递。(4)习俗传承:如节日庆典、礼仪制度等习俗的传承。文化传承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认同:文化传承有助于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2)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3)历史借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4)精神家园:文化传承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1.2文化创新的意义与原则文化创新,是指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文化创新的意义主要包括:(1)推动文化繁荣:文化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动力,有助于提升文化品质,丰富文化内涵。(2)促进社会发展: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3)增强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有助于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民族自信心。(4)传播文化价值:文化创新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文化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2)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保持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摸索文化创新,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指导。(4)发挥与民间力量: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发挥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5)坚持开放包容: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第二章文化资源调查与评估2.1文化资源分类与特点2.1.1文化资源分类文化资源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文化资源的属性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窟寺、石刻、壁画等;(2)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艺术、民俗、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间文学等;(3)现代文化资源:包括现代艺术、现代建筑、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等;(4)自然景观资源:包括名山大川、湖泊、草原、森林、湿地等;(5)人文景观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居、历史街区等。2.1.2文化资源特点(1)不可再生性: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无法恢复;(2)多样性:文化资源类型丰富,涵盖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3)传承性:文化资源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具有传承价值;(4)可利用性:文化资源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2.2文化资源调查方法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收集文化资源的历史、现状、分布、价值等方面的信息。2.2.2实地考察法组织专业团队,对文化资源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保存状况、环境、影响因素等。2.2.3访谈法通过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部门等访谈,获取文化资源的相关信息。2.2.4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相关人群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文化资源的认知、态度、利用情况等。2.2.5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对文化资源所在区域进行监测,了解其空间分布、生态环境等。2.3文化资源评估指标体系2.3.1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指标(1)历史价值:包括年代、历史背景、历史地位等;(2)艺术价值:包括建筑风格、雕刻技艺、绘画技法等;(3)科学价值:包括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环境保护等;(4)社会价值:包括教育、科研、旅游等。2.3.2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指标(1)传承价值:包括传承谱系、代表性人物、传承活动等;(2)文化价值:包括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3)社会价值:包括教育、科研、旅游等。2.3.3现代文化资源评估指标(1)创新性:包括设计理念、技术手段、艺术表现等;(2)社会影响力:包括知名度、传播范围、受众群体等;(3)经济价值:包括产业规模、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等。2.3.4自然景观资源评估指标(1)自然景观价值:包括景观独特性、自然美、生态价值等;(2)旅游开发价值:包括旅游吸引力、旅游设施、旅游市场等。2.3.5人文景观资源评估指标(1)历史价值:包括历史地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2)文化价值:包括文化内涵、文化传承、文化影响等;(3)旅游开发价值:包括旅游吸引力、旅游设施、旅游市场等。第三章传承与创新战略规划3.1战略目标与定位3.1.1战略目标本战略规划旨在充分挖掘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实现以下战略目标:(1)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增强文化软实力。(2)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3)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3.1.2战略定位(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保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向。(2)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4)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3.2战略规划与实施步骤3.2.1战略规划(1)梳理文化资源,明确传承与创新方向。(2)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体系,优化资源配置。(3)强化政策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3.2.2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开展文化资源调查,梳理文化传承与创新现状,明确战略目标和定位。(2)规划阶段:制定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划,明确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3)实施阶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4)评估阶段:定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调整规划。3.3战略保障措施3.3.1政策保障(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识。(2)完善文化传承与创新政策体系,保证政策落地生根。(3)加大财政投入,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资金保障。3.3.2组织保障(1)建立健全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导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2)加强文化企事业单位建设,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事业发展。3.3.3人才保障(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素质。(2)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3)加强人才激励机制,激发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力。3.3.4技术保障(1)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2)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文化传承与创新效率。(3)构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技术创新。第四章传承与创新平台搭建4.1平台类型与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平台是承载和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其服务对象、功能定位和运营模式的不同,平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文化教育资源平台: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推广传统文化教育为主,功能包括课程建设、在线教学、互动交流等。(2)文化创作与展示平台:为文化创作者提供创作空间、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功能包括作品展示、创作指导、活动组织等。(3)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以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核心,功能包括产业孵化、项目对接、政策支持等。(4)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文化机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功能包括信息发布、活动组织、合作对接等。4.2平台建设与运营平台建设与运营是保障平台功能发挥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平台建设与运营的要点:(1)明确平台定位: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求,明确平台的服务对象、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2)搭建技术支持:选择合适的技术架构和开发团队,保证平台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3)内容资源整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包括教育、创作、产业等,形成丰富多样的内容体系。(4)运营模式创新:结合平台特点,摸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5)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平台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6)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4.3平台管理与发展平台管理与发展是保障平台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以下为平台管理与发展的事项:(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平台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平台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2)提高服务质量:关注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平台功能,提高服务质量。(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平台管理和服务水平。(4)监测与评估:定期对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5)持续创新:紧跟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摸索新的运营模式和服务方式,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5.1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原则,旨在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课程设置:结合专业特点,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强化文化素养教育。(2)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实践项目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产学研合作: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4)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5.2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为保障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需建立健全以下人才培养机制与政策:(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引导高校、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2)经费保障:加大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3)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激发人才培养活力。(4)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纳入评价标准,引导人才培养方向。(5)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5.3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是保障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具体措施:(1)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考察、实践成果展示等,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3)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对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4)创新创业激励: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对取得成果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5)跟踪反馈: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第六章文化产品开发与创新6.1文化产品分类与特性6.1.1文化产品分类文化产品是指以文化元素为核心,通过创意、设计、生产、传播等环节,形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商品和服务。根据其属性和功能,文化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质文化产品:如工艺品、艺术品、书籍、影视作品等;(2)非物质文化产品:如传统技艺、民俗文化、表演艺术等;(3)数字文化产品:如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等;(4)体验式文化产品:如文化旅游、文化展览、文化活动等。6.1.2文化产品特性(1)文化属性:文化产品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民族精神、价值观和审美观;(2)创意性:文化产品开发过程中,创意和设计是核心环节,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3)经济属性:文化产品具有市场价值,能够带来经济效益;(4)社会属性:文化产品具有社会影响力,能够提升社会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5)可持续发展: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6.2文化产品创新策略6.2.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在文化产品创新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提炼出具有独特价值的元素,为产品注入新的生命力。6.2.2创新设计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新设计理念,使文化产品更具时代感和时尚感。6.2.3技术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提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和传播力。6.2.4跨界融合将文化产品与其他产业如旅游、教育、科技等相结合,实现产业融合,拓展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6.3文化产品推广与营销6.3.1市场定位明确文化产品的目标市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6.3.2品牌建设打造文化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6.3.3营销渠道拓展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拓宽文化产品的销售和传播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6.3.4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参与。6.3.5政策支持与宣传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争取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文化产品的社会认知度。第七章文化传播与创新7.1传播途径与手段7.1.1传统传播途径在文化传播与创新的过程中,传统传播途径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教育传承: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途径,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新一代。(2)民间艺术:包括民间故事、曲艺、舞蹈、戏剧等,以口耳相传、现场表演等方式传播。(3)传统媒体:如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影响力。7.1.2现代传播途径科技的发展,现代传播途径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互联网: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2)数字媒体:如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影院等,为文化传播提供新的平台。(3)虚拟现实: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文化内涵。7.1.3创新传播手段为了提高文化传播效果,需要不断摸索创新传播手段:(1)跨媒体传播: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实现多种传播渠道的融合。(2)互动体验: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让用户参与文化传播过程,提升用户体验。(3)故事化传播:将文化内容融入生动的故事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7.2传播内容与策略7.2.1传播内容传播内容是文化传播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民族优秀传统。(2)民间文化:关注民间文化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3)现代文化:关注现代文化发展,反映时代精神。7.2.2传播策略为了提高传播效果,需要采取以下传播策略:(1)精准定位:明确传播目标,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制定传播策略。(2)内容创新:结合时代背景,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创新性演绎。(3)品牌塑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传播力。7.3传播效果评价与优化7.3.1传播效果评价对文化传播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传播范围:衡量传播渠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受众满意度:了解受众对传播内容的满意度。(3)文化传承程度:评估传播对文化传承的贡献。7.3.2传播效果优化针对传播效果评价的结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1)完善传播策略:根据评价结果,调整传播内容、途径和手段。(2)提高传播效率:优化传播流程,降低传播成本。(3)加强互动交流:增加线上线下互动,提升用户体验。第八章文化产业创新发展8.1文化产业结构与优化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优化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创意、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遗产、文化传播等五大领域。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例如,将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发展数字创意产业、虚拟现实产业等。(2)提升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文创小镇等载体。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等手段,吸引优质文化资源和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文化产业集群。(3)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例如,发展网络文学、短视频、电竞等新兴文化产品,丰富文化市场供给。8.2文化产业创新模式文化产业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下几种创新模式值得关注:(1)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引入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例如数字出版、数字影视等。(2)商业模式创新。摸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如文化电商平台、在线教育等。(3)跨界融合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如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4)区域协同创新。发挥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加强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8.3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是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建设:(1)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人才培养等。(2)加强文化产业法规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3)加大文化产业监管力度。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市场监管,防止出现市场失灵、资源错配等问题。(4)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市场空间。第九章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实施9.1项目策划与论证9.1.1确定项目目标与方向项目策划阶段,首先应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的基本目标与方向。这包括深入挖掘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在创新中融入现代元素,实现文化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9.1.2分析项目背景与需求在项目策划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背景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这包括了解相关文化政策、市场趋势、受众需求等因素,以保证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社会价值。9.1.3制定项目策划方案根据项目目标、背景与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策划方案。方案应包括项目内容、实施步骤、预期成果、时间安排等关键要素。同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9.1.4论证项目可行性在项目策划完成后,需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政策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等方面。通过论证,保证项目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9.2项目实施与监控9.2.1项目启动与组织项目启动阶段,要成立项目实施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和任务。同时要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保证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和步骤推进。9.2.2资源配置与调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同时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项目实施效率。9.2.3项目进度监控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监控,保证项目按照计划推进。通过定期汇报、会议等方式,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9.2.4风险防范与应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项目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9.3项目评估与反馈9.3.1评估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等方面。9.3.2收集反馈意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项目参与者和受众的反馈意见。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9.3.3改进项目方案根据项目评估和反馈意见,对项目方案进行改进。在新的项目中,充分借鉴成功经验,避免重复犯错,提高项目实施效果。9.3.4持续跟踪与优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持续跟踪项目进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