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虚词运用及教学启示_第1页
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虚词运用及教学启示_第2页
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虚词运用及教学启示_第3页
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虚词运用及教学启示_第4页
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中的虚词运用及教学启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往往更多关注意象的分析、意思的梳理、技巧的鉴赏,在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时侧重从写作背景出发加以引导,而忽略了虚词对文本的理解及情感表达上的作用。文章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教材中古诗词中虚词的使用情况,提炼出古诗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常见虚词。并从节奏调整、串联文本、情感表达等方面总结了虚词在古诗词中的作用。最后,就虚词使用情况的研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做了相关思考。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古诗词;虚词一、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中虚词使用情况笔者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中出现的虚词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五册课本中统计到的诗歌共30首,合计529句诗句,其中涉及虚词的诗句共有178句,占比达34%。笔者将收集到的虚词按词性加以分类,其中涉及副词的多达117句,涉及介词的有34句,涉及连词的有11句,涉及代词的有12句,涉及助词的有7句。其中,副词出现次数多与其表情达意的丰富性有关,且副词在现代汉语虚词中本身也占比较大,这也说明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副词的揣摩上加强引导。统计的文本中出现的虚词如表1。二、古诗词中使用虚词的艺术效果(一)节奏调整,抑扬顿挫古诗词的朗读通常讲究押韵,有自己的节奏,这是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主要原因。但是,有时因为诗人情感表达的需要在选词用字上较为特殊,会破坏朗读节奏,这时插入一个虚词,往往能起到调整节奏的作用。《诗经》中全是四字一句,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第三句如果不加助词“于”,整个句子四字一顿的节奏就会被破坏,插入“于”字则可弥补这一节奏上的空缺,且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又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慨当以慷”一句,其中“当以”二字并无实义,但是加入后将“慷慨”二字扩充为四字句,和整体的节奏保持了一致。除此以外,诗歌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固然很好,但偶有节奏上的变化也会让整首诗多一些抑扬顿挫之感,让人读来回味无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一句上下两句各插入一个助词“兮”,如果不加的话则诗句读起来索然无味,加入“兮”后朗读的节奏由“33,323”变为“313,3123”,句子整体节奏变长,将句中的赞叹之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又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有这样一句诗:“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上半句的朗读节奏为“2212”,下半句并没有保持和上文同样的停顿节奏,变为“1222”,这样的变化既丰富了诗歌朗读的节奏,也表达出了诗人对朝代更迭的感叹。因此,在朗读诗歌时,要注意欣赏虚词所带来的节奏上的别样韵味。(二)串联文本,衔接照应诗歌就像长篇的文本一样,前后内容往往有很多的关联性,但诗歌表达有字数上的严格限制,虚词具有言简义丰的艺术效果,因而在字数有限的情况下能很好串联起诗歌的前后内容,更好地衔接文本,使诗歌更具有整体性。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何以”设问,以“唯有”作答。李白的《将进酒》中有“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不足”“但愿”上下对照写出了作者心中所好,“皆”“唯有”前后比较,写出了“饮者”的卓尔不群。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全篇几乎每句都加入了虚词,层层递进地写出了女词人内心的伤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中依次使用到的虚词有:怎、正、却、谁、怎、更、怎。第一个“怎”表明作者内心凄苦,不敌傍晚疾风;大雁飞过之时,词人正在伤心,看到这是旧时相识的燕子想到故人已经不在,内心的伤感更进一层;代词“谁”在这里构成反问句式,词人看到满地黄花也无心采摘,内心痛苦可想而知;又一个“怎”表明词人难以熬过漫漫长夜;尾句再用一个“怎”字将所有的愁苦、悲伤汇集到一起,词人真实愁苦到了极点。一连串的虚词前后照应,层层递进。使用虚词将文本串联,不仅让诗歌内容前后关联性加强,更能让读者追随作者思路,进入到诗歌鉴赏的更高层次。(三)情感表达,画龙点睛虚词虽然没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在汉语词库中数量也不多,但是在交际中除了意思的表达,还有情感的传递,而这很多时候就要靠那些为数不多的虚词。在上面提到的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三个“怎”充分写出了作者心中无法排遣的愁苦。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不思量,自难忘”,“自”突出强调了作者心中对亡妻挥之不去的爱和思念。“纵使相逢应不识”中“纵使”对不可能实现的情景做出假设,从而引出更加令人悲伤的情景,让诗句中除了悼念亡妻更多了一层自身身世飘零之感。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虚词是读者读懂诗歌、走入诗歌过程中要把握的关键。三、古诗词中的虚词研究对教学的启示(一)副词——以情态语气体悟情感汉语中副词的种类有很多: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肯否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地点副词。这些副词除了正常表达肯否、程度、时间等含义外,最主要的是在表情达意上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下面笔者将重点副词罗列如表2。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诗句中的副词时,应着重结合句子体会其带来的言外之意。例如,“征人薊北空回首”一句中意思是“征人在蓟北白白地回头”,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思考所谓“白白地”是什么意思,学生进一步思考可得出“想要回乡但是回不去的无可奈何”,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句子征人的思乡之情。再如,“映阶碧草自春色”中“自”表示“自当”,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中,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强调“自当”,学生从中可体会出诗人在自然界的春意盎然中想到了国家命运的坎坷。其他副词,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通过这一个小的突破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强调的内容。副词的数量在所统计的诗句中占比最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副词本身的数量相较于其他词性更多一点,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是我们更好地表情达意所必不可少的。因此,执教时,老师要带领学生化虚为实,理解某种语气后作者实际想要表达的内容。(二)连词——以逻辑关系串联文本连词是用来连接词、词组,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示并列、承接、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假设、因果、目的等不同的逻辑关系。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辨别出连词,把握好连词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能有效降低阅读古诗的难度。例如,“忽魂悸以魄动”中“以”表示并列关系,理解时可看作互文,即“魂魄惊动”之意。又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虽不是诗歌,但文本中连词出现的频率较高,掌握了这些连词能明显减少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学生基本能理解句子中“而”作为连词的用法,但是对“以”的用法不熟悉,根据句式的对仗关系若能掌握“以”作为连词的用法,则“请息交以绝游”“亦崎岖而经丘”这样的诗句学生理解起来便不再困难。此外,表示转折、递进等关系的连词在表情达意上也有特定的效果。“同心而离居”一句中“而”表示转折,意思是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一个“而”将前后相连,很好地表达出了不能相思而不能见面的愁苦。“酌酒以自宽”中“以”是一个表示目的关系的连词,既串联了前后文本,又写出了一个借酒浇愁的诗人形象。“纵使相逢应不识”中“纵使”意为“即使”,表示让步假设,自然引出了后面“应不识”这一情况,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永远不可能和亡妻再见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现了自己经世事多变后的沧桑憔悴。(三)代词——以疑问代词明确所思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可分为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观察所统计的含有代词的诗句发现,在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疑问代词。12个例句中,共出现疑问代词“何”7次,出现“谁”3次,在有限的研究材料里可以说占比非常高。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疑问代词所设的问在文中通常都不会有答案,也就说作者只问不答,或者不明答案。这样看来作者就并不是为答案而问,而是为了表明内心的困惑、茫然、不满等情绪。曹操《短歌行》中“何枝可依”写出了英才无明主可投的茫然;《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作者对“宇宙永恒,生命短暂”的思考;《临安春雨初霁》中“谁令骑马客京华”同样有问无答,表达的是诗人对自己困于长安,虚度时光的不满。教学中可重点就疑问代词附带的情感细加体会。(四)助词——以无意助词成句咏叹在统计到的古诗句中,出现了四个助词,分别为之、兮、于、将。其中,“之”作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通常起成句的作用,这一点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兮”在屈原的《楚辞》中常常出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主要作用在于舒缓诗歌表达的节奏以及增加咏叹、感叹意味。此外还有“于”“将”两个助词,分别用于动词前后,使语句更加和谐,无实意,不需要翻译。四、结语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