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大足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亲戚(qì)抵抗头岑岑B.花圃(pǔ)贷款千锤万凿C.徘徊(páihuí)困镜赤裸裸D.浓稠(zhōu)惊皇搓衣服2.下列带拼音的词语中,能与“宵”字搭配的一项是()A.九(xiāo)云外 B.(xiāo)售C.(xiāo)遣 D.通(xiāo)达旦3.下列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是()A.坐井观天 B.管中窥豹 C.一叶障目 D.一叶知秋4.比较阅读《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匆匆》一文侧重情感的直接表达,《那个星期天》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B.《匆匆》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将抽象的事物表达出来。C.《那个星期天》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细腻描写抒发情感。D.两篇文章都是为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5.下列哪句诗和“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的情感相似()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D.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B.虽与之俱学(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C.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D.孰为汝多知乎(因为)7.下列事例不能证明“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观点的一项是()A.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电灯泡。B.袁隆平志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经年累月田间研究,终育成杂交水稻。C.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现微积分。D.杨利伟经历严格选拔与艰苦训练,成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8.下列关于辩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辩论前,要有针对性地搜集材料,既要搜集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也要搜集反驳对方观点的材料。B.选取的事例要有说服力,可以引用名人名言。C.对方陈述时,要随时打断别人的发言,进行激烈地反驳。D.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9.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向师友、向母校告别。(1)借助拼音将下面的毕业感言补充完整。ㅤㅤ六年的小学生活,眨眼之间已近尾声。校园内,fèiténg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首làngmàn的歌。回首六年,kuānwèi于成长的足迹,jìtuō着美好的梦想。我们曾yòuzhì地嬉戏打闹,如今已懂得zérèn之重,向着未来进发。(2)仿照毕业感言中加点部分的写法,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想象与这个词语相关的事物和情形,仿写句子。安静热闹冷热伤心快乐(3)结合语境,书写临别赠言。ㅤㅤ我想引用《春夜喜雨》中的诗句“,。”送给老师,感谢他们六年来潜移默化的熏陶;我想引用《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送给同学,表达对友情的珍视;我想引用《长歌行》中的诗句“,!”送给自己,勉励自己珍惜时间,奋发向上。(4)下面是毕业联欢会节目单,请你仿照开场和结尾,结合节目内容,为第一幕和第二幕拟定主题名称,填写在横线上。开场【昨日重现】播放师生影集,回忆六年点滴。第一幕【】合唱:《给老师的信》舞蹈:《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第二幕【】小提琴独奏:《童年》小品:《谁说童年不精彩》结尾【拥抱未来】朗诵:《相信未来》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二、阅读理解。整本书阅读交流。请你认真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并完成练习。材料一:目录第一章告诫/1第二章风暴/5第三章海盗/12第四章逃脱奴役/18第五章巴西/30……第十一章生病/81第十二章康复/92第十三章岛上探险/102第十四章陶罐和独木舟/108第十五章反省/121……材料二:ㅤㅤ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我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材料三:ㅤㅤ这是最荒谬的主意!可我真是思船心切,立即着手工作。我砍倒了一棵雪松,我想当初所罗门建造耶路撒冷的神殿时也未必有一棵这样的大树。它靠近树根的直径达到五英尺十英寸,在二十二英尺处直径也达四英尺十一英寸,然后才渐渐细下去,并开始长出枝杈。我费尽辛苦才把这棵树砍倒。我用二十天的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树冠。接下来,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使其下水后能浮在水上。这时,树干已砍削得初具船的形状了。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在挖空树干时,我不用火烧,而是用锤子和凿子一点一点地凿空,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这样,不仅我自己可以乘上船,而且可以把我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10.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均出自外国小说《》,作者是(国籍)(姓名)。11.结合目录,可以判断材料三描写的内容应出现在第章。12.读到材料二描写的荒岛环境,我会联想到的成语是:。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从中可以读出他的心情。1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将主人公做独木舟的过程依次排序,把序号填进横线上。①砍倒大雪松②把中间挖空③刮出船底形状④砍掉树枝、树顶——————14.我在阅读时略算了一下,文中的主人公做独木舟用时约天。由此,我在阅读时批注了对人物的评价:。新时代少年要拍摄“革命先驱——邓中夏”的短视频,请你认真阅读短文内容,根据提示一起来完成脚本设计吧!回忆烈士邓中夏郑绍文口述郜虹记录整理(选文有删减)ㅤㅤ①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了,和我关押在同一间牢房。ㅤㅤ②邓中夏一进号子,就神情自若地和所有人打招呼,谈话应答皆从容不迫。邓中夏看见我也在这里,以同样态度打了招呼,并没显示出我们之间的特殊关系。ㅤㅤ③入狱两周之后,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可是,不到半个小时,邓中夏就回号子了。大家很诧异,我问道:“怎么这样快就结束了,他们审问你了吗?”ㅤㅤ④他说:“问过了,我学给你听听吧。”他笑了笑,装着法官的腔调表演起来。ㅤㅤ⑤“你叫什么名字?”“邓中夏,又叫施义。”ㅤㅤ⑥“你是共产党员吗?”“不错,是共产党员。”ㅤㅤ⑦“你在党支部里干什么?”“中央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政委。”ㅤㅤ⑧“还干过什么?”“够了!够枪毙了,还问什么?”ㅤㅤ⑨“贺龙红军中和你同事的还有哪些人?”“你明明知道我不会讲,何必问我?”ㅤㅤ⑩邓中夏哈哈一笑,拍着我的肩头说:“就这样五问五答,法官看再也问不出什么来,便不问了,所以我很快就回来了。”ㅤㅤ⑪邓中夏身份暴露后,由于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肯就范,遂被定为死刑犯,转移到了另一间牢房。ㅤㅤ⑫1933年9月21日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大步走向刑场。敌人害怕邓中夏进行革命宣传,命令立即开枪。就这样,在雨花台下,邓中夏英勇地献出了生命,年仅39岁。15.按照提示概括文中的三个场景,补充表格内容,把脚本设计成三个分镜头。1933年5月入狱两周后1933年9月21日刑场上,邓中夏从容宣传革命,英勇牺牲。16.第⑫自然段描写了刑场上邓中夏的表现,透过人物的、、描写,反映了邓中夏的精神品质。若为“刑场上”这个分镜头配背景音乐,选取下列哪种音乐类型最恰当。(填序号)A.舒缓轻柔B.高亢激进C.激昂悲壮D.轻松活泼17.视频开篇,新时代少年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革命烈士邓中夏,可以引用下列哪些诗句来表达深情呢?()(多选题)(填序号)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8.视频结尾,需要展现更多革命英雄的崇高品质,照样子例:李大钊——英勇就义——浩然正气①②三、习作。(30分)19.到了25世纪,科技的发达毋庸置疑,太空或许也成了人们的旅游胜地,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未来的世界让人充满幻想,会发生些什么呢?请你写一个科幻故事,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ㅤㅤ写作提示:①大胆放飞自己的想象,尽可能让故事奇特、新颖,题目自拟。②恰当地运用一些科学知识、技术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令人信服。③故事情节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故事情节完整,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分析】
A:“亲戚”中的“戚”不读“qì”,应读作“qi”,“头岑岑”中的“岑”应该是“涔”,所以错误。所以错误。
B:正确。
C:“徘徊”中的“徊”不读“huí”,应读作“huái”,“困镜”中的“镜”应该是“境”,所以错误。
D:“浓稠”中的“稠”不读“zhōu”,应读作“chóu”,“惊皇”中的“皇”应该是“惶”,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同音字的辨析与应用,同音字,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A.九霄云外:形容远得无影无踪。
B.销售:卖出货物。
C.消遣:消除;排解。指用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D.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故答案为:D。
【点评】要想掌握好词语,首先就要对字进行区分,无论是同音字,还是形近字,都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认清同音字,关键是能根据它们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情况。要了解给出词语的意思,也要明白与之意思相近的词语。“见微知著”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通过细小的迹象来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或全貌。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从局部细节推测整体情况的能力。
A.“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住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只是局部而看不到整体。
B.“管中窥豹”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的故事,意思是通过竹管的小孔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部分,不了解全貌。
C.“一叶障目”这个成语出自《鹖冠子·天则》的故事,意思是被一片叶子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整个树林,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
D.“一叶知秋”这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俶真训》的故事,意思是通过一片叶子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细微的迹象就能推测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全貌。根据上述分析,“见微知著”和“一叶知秋”都强调通过局部细节推测整体情况。所以,与“见微知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是“一叶知秋”。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了找近义词的方法,还要注意积累词语,词语积累多了,找近义词就容易多了。4.【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
A、B、C正确。D.有误,《匆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那个星期天》表达的则是作者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
故答案为:D。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出自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C.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描绘了寒食节的情景,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讽刺。
D.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表达了田园生活的乐趣。“不知秋思落谁家”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与A选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的思乡之情在情感上最为相似。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6.【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A、B、C正确。D.有误,“为”同“谓”,意思是说。
故答案为:D。
【点评】一字多义、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建议从学习能力与习惯培养入手,让学生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培养能正确选择词义的能力。也可结合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逐步提高对一词多义的认识。7.【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A、B、D正确。这三个选项都体现了人物通过长期坚持和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因此能够支持“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C.有误,因为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发现微积分。这个发现体现的是科学探索中的灵感和智慧,而不是坚定的志向与毅力。
故答案为:C。
【点评】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直接寻找:在文章中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落,通常为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这些段落常常会明确地表明文章的主旨。记叙类文章的开篇,或议论阐述,或写景铺垫,或直抒胸臆,无不与主旨密切相关。2、概括提炼:如果文章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中心段落,就需要自己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要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要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和概括。3.要点归纳法:将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例如将所有的观点、论据、事件等进行整理,然后从中找出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主旨。8.【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了辩论讨论。认真阅读所给句子,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A、B、D正确。
C.有误,对方陈述时要认真倾听,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听出别人的漏洞。
故答案为:C。
【点评】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9.【答案】(1)沸腾;浪漫;宽慰;寄托;幼稚;责任(2)热闹:热闹的春节,转眼之间已成为回忆。(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师恩难忘;童年回忆【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沸腾(fèiténg):形容液体受热到极点,冒出大量气泡。也用来形容情绪或气氛高涨。浪漫(làngmàn):指富有诗意和想象力的情调或行为,常用来形容爱情中的美好与幻想。宽慰(kuanwèi):安慰,使心情舒畅。寄托(jituo):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上。幼稚(youxhi):形容思想、行为不成熟,像小孩子一样天真或缺乏经验。责任(xérèn):应尽的义务或职责,需要承担的任务。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例句通过使用“眨眼之间”这个形象的短语,表达了时间飞逝的感觉。六年的小学生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通常是一段充满成长和变化的重要时期。然而,“眨眼之间”这个表达方式强调了这段时光的短暂和迅速,给人一种几乎来不及细细体会就已经结束的印象。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表达手法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唤起他们对自己过去时光的回忆,尤其是那些看似漫长却又瞬间即逝的经历。同时,它也暗示了成长的不可逆性和时间的无情,促使人们珍惜当下。
(3)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处: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解释:这首诗描绘了春夜降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雨的喜悦之情。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说,春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降临,默默地滋润着万物,悄无声息。这里用来形容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非常贴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处: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解释:这首诗是王维送别好友元二前往安西时所作。诗中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在分别前再喝一杯酒吧,因为一旦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这句诗常用来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伤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这句诗出自汉乐府的《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释: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象,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其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是,年轻时不努力,年老时只能徒然悲伤。这句诗常用来勉励人们珍惜青春时光,积极进取。
(4)本题考查实践作业。题目要求根据节目内容为第一幕和第二幕拟定主题名称。开场和结尾的主题名称已经给出,分别是“昨日重现”和“拥抱未来”。第一幕包含合唱《给老师的信》和舞蹈《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两个节目都与老师有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第二幕包含小提琴独奏《童年》和小品《谁说童年不精彩》,这两个节目都与童年有关,回忆和展示童年的美好。根据第一幕的节目内容,可以确定主题与老师有关,因此可以命名为“师恩难忘”。根据第二幕的节目内容,可以确定主题与童年有关,因此可以命名为“童年回忆”。故答案为:(1)沸腾;浪漫;宽慰;寄托;幼稚;责任;(2)热闹,热闹的春节,转眼之间已成为回忆;(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4)师恩难忘;童年回忆。【点评】古诗文默写是指按照题目要求,将指定的古诗文内容在脑海里回想并默写出来。这个过程通常是在考试或自我检测中完成的。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对古诗文的熟练掌握和对文字的正确理解。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准确地表达出来。【答案】10.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丹尼尔•笛福11.十四12.荒无人烟;心理;无助、悲伤13.①;④;③;②14.156;鲁滨逊是一个有耐心、不怕辛苦的人。【解析】【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以上三则材料内容均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笛福,英国小说家。
故答案为: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丹尼尔·笛福;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最后确实成了一只像模像样的独木舟,大得可乘二十六个人”可知,材料三记叙了鲁滨逊经过艰辛的劳作,终于做成了一只大型的独木舟。描写的内容应出现在第十四章。
故答案为:十四;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到处是乱石野草”可联想到的成语是“荒无人烟”。结合“我又累又饿,心里想: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去呢”可知是鲁滨逊的心理描写,从中可以读出他的无助、悲伤心情。
故答案为:荒无人烟;心理;无助、悲伤;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排序。结合“我费尽辛苦才把这棵树砍倒”“我用二十天的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树冠”“接下来,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最后刮出了船底的形状”“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做得完全像只小船”分析,顺序是:砍倒大雪松;砍掉树枝、树顶;刮出船底的形状;把中间挖空。
故答案为:①④③②;1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句子“用二十二天时间砍断根部,又花了十四天时间使用大斧、小斧砍掉树枝和向四周张开的巨大的树顶”“然后,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又砍又削”“接着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把中间挖空”可得出答案,共计156天。由此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有耐心、不怕辛苦的人。
故答案为:156;鲁滨逊是一个有耐心、不怕辛苦的人。【答案】15.邓中夏被捕了。;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16.语言;动作;神态;英勇无畏、视死如归;C17.A;C;D18.①董存瑞——舍身为国——视死如归;②邱少云——壮烈牺牲——英勇顽强。【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15.考查了内容概括。结合“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了,和我关押在同一间牢房。”可知,1933年5月,邓中夏被捕了。结合“入狱两周之后,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可知,入狱两周后,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
故答案为:邓中夏被捕了。敌人正式提审邓中夏。16.考查了形象分析、描写手法。“1933年9月21日黎明,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口号,大步走向刑场。”中的“从容”可知是“神态”描写,“穿、走”是动作描写,“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是语言描写。反映了邓中夏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若为“刑场上”这个分镜头配背景音乐,应是“激昂悲壮”,故选C。
故答案为:语言;动作;神态;英勇无畏、视死如归;C;17.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视频开篇,新时代少年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革命烈士邓中夏,可以引用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故选ACD。
故答案为:ACD;18.考查了句子仿写。例句中是英雄人物、事迹、品质,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层陶瓷片式电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024版)
- 融文:2024撰写现代化PR报告的专业指南
- 荣泰煤矿6-2中煤大巷煤柱回收开采方案
- 水源地合理开采及恢复机制研究
- 广州-PEP-2024年11版小学4年级上册英语第6单元测验试卷
- Python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授课计划
- 2024年电能仪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预制菜分类原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珠宝销售个人工作计划
- 新娘结婚致辞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组建二手车市场服务公司方案
- 培养创新思维的临床医学培训方法
- 车辆管理工作汇报
-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 集装箱式活动板房搭设施工专项方案
- 电动车电池售后服务方案、质量保障措施
- 冲压模具介绍
- 《艾滋病宣传教育》课件
- 家长会课件:三年级家长会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