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单元 内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_第1页
第13单元 内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_第2页
第13单元 内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_第3页
第13单元 内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_第4页
第13单元 内能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梳理知识梳理考法点睛考法点睛考法一、分子动理论主要以古诗词及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以实验现象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背景考查分子间作用力探究,利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相关现象及物质三态的微观、和宏观特性。分子间存在间隔及物质构成偶有考查。例1.(2024·天津·中考真题)“一滴独流醋,十里运河香”,醋香四溢属于现象;“日照海河景,水映彩虹桥”,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形成的。例2.(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端午节煮粽子时,厨房飘满了粽子的清香,这说明(

)A.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分子间存在排斥力C.分子在无规则运动 D.液体分子连续分布,气体分子间有间隙例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合nm。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每年春季的三台山,春意盎然,花香四溢,游客们闻香而至。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的。骑上单车,用力蹬车加速前行,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停止蹬车时,车能继续前进是因为。2.(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成都别称芙蓉城、蓉城,这座以花为名的城市自古与花结缘,大诗人陆游魂萦梦牵的诗中美景“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依旧是成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诗人闻到花香属于现象。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所蕴藏的物理知识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3.(22-23九年级上·湖北十堰·阶段练习)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应该是(选填“A”或“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填序号)温度下气玻璃板、体扩散最快。4.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说明;荷叶上的两滴水珠接触后合成更大的一滴,这表明。5.(2024·山西太原·一模)2024年2月20日,山西多地普降大雪,小明认为“雪花飞舞”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判断的依据是。考法二、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以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改变内能的方式、解释现象及内能大小的比较。例4.(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麻辣烫是乐山颇受欢迎的美食,食物在麻辣烫汤锅中温度升高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麻辣烫香味扑鼻这是现象例5.(2024·湖北宜昌·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密度,内能。(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例6.菜刀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传统手艺,如图所示,磨刀师傅磨菜刀时,手拿菜刀用力反复摩擦磨石,使菜刀刀刃变薄;磨刀时,手接触刀刃感觉有点“烫手”,有经验的磨刀师傅会洒一些水给菜刀降温;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刀刃有点“烫手”和用水降温的原因。6.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天,小梦帮妈妈煮粽子时,用大火将煮粽子的水加热到沸腾,此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改变了粽子的内能;当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的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将粽子煮熟。小梦的做法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7.(2024·天津·中考真题)在“航天日”主题活动中,小明用塑料瓶自制了“水火箭”(如图所示)。发射时,“水火箭”向下喷水从而获得升空的动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水火箭”飞出后,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8.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同学发现,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车子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最终停下,并在路面留下黑色印迹,同时车胎的温度也会升高.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此过程中的一个物理现象.

例;现象:紧急刹车后,车最终停下.物理知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法三、温度、内能、热量关系易错点,常考查温度、内能和热量间的联系,注意描述要点。例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0℃的冰块,它的内能为零 B.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C.热胀冷缩中的“冷热”是指内能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考法四、探究物质吸热能力实验主要以实验为载体考查实验方法——转化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及结论应用也是常考法。例8.(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加热时间/min01234……10水的温度/℃3034384246……70煤油温度/℃1018263442……9010.(23-24九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如图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取质量均为、初温均为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再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格。温度20304050加热时间甲04080120乙0204060(1)实验中通过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的时间”)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分析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选填“甲”或“乙”)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3)若这两种液体中选出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用,则(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冷却效果更好;(4)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这种液体在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为。[水的比热容]考法五、比热容的理解主要以生活现象为背景考查对比热容的理解,注意比热容的影响因素。另外水的比热容较大常出现解释生活现象的考法。例9.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物体温度升高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D.若物体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例10.春天走进公园闻到百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来适当降低周边地区夏天过高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___特点;把质量和温度相等的铜球和铝球同时投入沸腾的水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球(c铝>c铜)。11.下列对生产、生活中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集中供暖采用热水循环——水的比热容大B.汽车表面刷油漆能够防止铁生锈——油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C.空气开关“跳闸”——一定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D.使用煤炉要防止中毒——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有毒12.(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风向时,通常()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13.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考法六、热量的计算主要以物体吸放热,温度变化为背景,考查热量的计算。注意计算依据:热平衡方程吸放热公式:。例1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早穿皮袄午穿纱”表明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而沿海地区则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比砂石的________大,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正是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某同学家“暖气”管道中500kg的水从65℃降低到35℃,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这一过程中水的内能减少。除热传递外,__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水=4.2×103J/(kg·℃)]例12.(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某固态物体的质量为m,其物质的比热容为c,用稳定的热源对它加热(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到t3时刻停止加热,然后让其冷却。上述过程中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最后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t2时间段,该物体吸收的热量为cm(T2-T1)B.在t2~t4时间段,该物质的比热容先增大后减小C.在t4~t5时间段,该物体放出的热量为D.该物质在t5~t6时间段的比热容等于在0~t1时间段的比热容例13.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______

J/(kg·℃)。例14.如图所示的盒装牛奶的质量为250克,小明用热水加热,使牛奶的温度由22℃升高到42℃。求:(1)牛奶升高的温度Δt;(2)牛奶吸收的热量Q吸[c牛奶=2.5×103焦/(千克·℃)](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热水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小明至少要用52℃的热水多少千克?[c水=4.2×103焦/(千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春季,有经验的农民在培育秧苗时,傍晚会在秧田里灌水以防春寒冻伤秧苗,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__性质;若质量为5000kg的水温度降低3℃,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J。[c水=4.2×103J/(kg·℃)]15.打制铁质工具时要淬火以提高工具的硬度。现将一质量为420g温度为550℃的烧红的铁件淬火,淬火后温度降低到50℃,求:(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假设整个过程没有热量散失)

(1)此过程中铁件释放的热量为多少J?

(2)若这些热量全部用于加热5kg温度为30℃的水,则水温将升高到多少℃?【拓展】转化法在计算中的应用1.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kg的水和0.3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J/(kg·℃)。[c水=4.2×103J/(kg·℃)]2.小红在实验室利用电热器加热。完成了冰的熔化实验,并描绘出冰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时,冰的质量为0.5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提示:相同时间被加热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求:(1)CD段水吸收的热量:(2)则冰的比热容为多少?

课后巩固课后巩固1.(23-24八年级下·广西河池·期末)打开厨房门小明闻到了糖醋鱼的香味,这是现象;抽油烟机在工作时,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从而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油烟压向扇口排出。2.泡方便面时,方便面的调料包很难撕开,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力;倒入开水后泡一段时间方便面就可以食用了,此时周围的人很远就能闻到方便面的香味,说明分子在______。如图所示,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选择______(甲/乙/丙)玻璃管,实验现象更易于被观察,实验时应先倒入______(酒精/水)。3.(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熨斗古代亦称“火斗”,最早出现于西汉,以青铜质地为主,用高温熨平衣物,是通过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如图所示带木把的熨斗,相比金属把,使用更安全,是由于木头具有的物理属性。4.(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沿海地区比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A.质量大 B.温度高 C.密度大 D.比热容大5.(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花香满园 B.尘土飞扬 C.雪花飘飘 D.落叶纷纷6.(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给水加热B.

压缩空气C.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7.(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拉开,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在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间有引力8.(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下列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个特性无关的是(

)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B.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风一吹感觉更冷C.海边昼夜温度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D.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9.生活中有很多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错误的是()A.面包能被压扁,说明分子间有间隙B.腌制咸鸭蛋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C.“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10.如图所示,关于分子动理论的一些实验:a:浓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混合,开始界面清晰,静置几天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b:分别在玻璃管中倒入水和酒精,让它们充分混合;

c: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整杯水变红;

d: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1)a实验的现象表明____________;

(2)b实验中,根据水和酒精混合物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以上四个实验中,__________(填字母)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

(4)d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1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物质质量/g初始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