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集_第1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集_第2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集_第3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集_第4页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教材内容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2.过程与方法(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0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0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口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0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2a(a≥0);√a²=a(a≥0)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教学关键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口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单元课时划分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21.1二次根式3课时21.2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21.3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关键3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口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老师点评: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二、探索新知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4(学生活动)议一议:1.-1有算术平方根吗?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老师点评:(略)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正数或0.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口解:由3x-1≥0,得:教材P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要使由①得:当且x≠-1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六、布置作业1.教材P₈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A.5B.√5C.D.以上皆不对1.形如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6三、综合提高题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2.当x是多少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当且x≠0时,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21.1二次根式(2)第二课时7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口答1.什么叫二次根式?二、探究新知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8;计算下列各式的值:四、应用拓展9(4)4x²-12x+9=(2x)²-2·2x·3+3²=(2x-3)²≥0.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分析:(略)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六、布置作业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A.a>0B.a二、填空题三、综合提高题1.计算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二、1.32.非负数21.1二次根式(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2.难点:探究结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3.(√a)²=a(a≥0).二、探究新知(学生活动)填空:(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分析:因为(1)9=-3²,(2)(-4)²=4²,(3)25=5²,三、巩固练习教材P₇练习2.,口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分析:(略)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1.教材P₈习题21.13、4、6、8.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A.0B.C.D.以上都不对).A.√a²=√(-a)²≥-√a²B.√a²>√(-a)²>-√a²三、综合提高题两种解答中,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提示:先由a-2000≥0,判断1995-aO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3.若-3≤x≤2时,试化简Ix-2I+√(x+r)+√x'-)·x+Yo。答案:三、1.甲甲没有先判定1-a是正数还是负数2.由已知得a-2000≥0,a≥2000所以a-1995²=2000.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关键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口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三、巩固练习(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教材P₁练习全部四、应用拓展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解:(1)不正确.(2)不正确.改正: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a·√b=√ab=(a≥0,b≥0),√(a≥0,b≥0)及其运用.六、布置作业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2.化简的结果是().A.√-aB.√aC.-√-aD.-√aA.x≥1B.x≥-1C.-1≤x≤1C.4√F×3√F=7√5D.5√3×4√Y=20√二、填空题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10m/s²),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720m,则下落的时间是三、综合提高题1.一个底面为30cm030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口现将一部分水例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2.探究过程: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验证:验证:同理可得:通过上述探究你能猜测出:(a>0),并验证你的结论.答案:三、1.设:底面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反过来反过来(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教学目标和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和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教学重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事②,事事;44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老师点评)二、探索新知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分析:上面4小题利用便可直接得出答案.例2.化简:分析:直接利用(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教材P14练习1.四、应用拓展且x为偶数,求的值.分析:式子只有a≥0,b>0时才能成立.因此得到9-x≥0且x-6>0,即6<x≤9,又因为x为偶数,所以x=8.∵x为偶数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1.教材P₁₅习题21.22、7、8、9.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的结果是().A.2.阅读下列运算过程:,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那么,化简的结三、综合提高题2.计算答案:二、1.乙2.(1)原式21.2二次根式的乘除(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教学目标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重难点关键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老师点评:;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₁km,h₂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的比是二、探索新知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学生分组讨论,推荐3~4个人到黑板上板书.老师点评:不是.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C解:因为AB²=AC²+BC²所因此AB的长为6.5cm.三、巩固练习教材P₁4练习2、3四、应用拓展例3.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的值.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所给的是一组分母有理化的式子,因此,分母有理化后就可以达到化简的目的.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₁5习题21.23、7、10.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如果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入(y>0)B.√xy(y>0)C.(y>0)D.以上都不对 2.把中根号外的(a-1)移入根号内得(). 3.在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C.√a*b=a²√bD.√x-x=x√x-1AB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三、综合提高题1.已知a为实数,化简: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请判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答案:三、1.不正确,正确解答:因为21.3二次根式的加减(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二次根式的加减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加减的方法.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渗透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的方法的理解.再总结经验,用它来指导根式的计算和化简.重难点关键1.重点: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根式.2.难点关键:会判定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1)2x+3x;(2)2x²-3x²+5x²;(3)x+2x+3y;(4)3a²-2a教师点评:上面题目的结果,实际上是我们以前所学的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合并就是字母不变,系数相加减.二、探索新知学生活动:计算下列各式.老师点评:2√2+3√F=(2+3)√2=5√因此,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是可以合并的,如2√2与√8表面上看是不相同的,但它们可以合并吗?可以的.所以,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分析:第一步,将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将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教材P₁9练习1、2.的值.例3.已知4x²+y²-4x-6y+10=0,求的值.分析:本题首先将已知等式进行变形,把它配成完全平方式,得(2x-1)²+ 原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应化成最简二次根式;(2)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六、布置作业1.教材P₂1习题21.31、2、3、5.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③③.√2,其中错误的有().、3次根式的有三、综合提高题的值.(结果精确到2.先化简,再求值.,y=27.答案:2.6√b-2√a当,y=27时,原式21.3二次根式的加减(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利用二次根式化简的数学思想解应用题.教学目标运用二次根式、化简解应用题.通过复习,将二次根式化成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后解应用题.重难点关键讲清如何解答应用题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关键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二次根式如何加减的问题,我们把它归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第二步,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下面我们讲三道例题以做巩固.二、探索新知速度向点A移动;同时,点Q也从点B开始沿BC边以2厘米/秒的速度向点C移动.问:几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PQ的距离是多少厘米?(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分析:设x秒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那么PB=x,BQ=2x,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求出x的值.解:设x后△PBQ的面积为35平方厘米.则有PB=x,BQ=2x依题意,得:例2.要焊接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多少米钢材(精确到0.1m)?组成,所以要求钢架的钢材,只需知道这四段的长解:由勾股定理,得答:要焊接一个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13.7m的钢材.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运用最简二次根式的合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六、布置作业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和5,那么斜边的长应为().(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A.5√2B.√50C.2√5D.以上都不对2.小明想自己钉一个长与宽分别为30cm和20cm的长方形的木框,为了增加其稳定性,他沿长方形的对角线又钉上了一根木条,木条的长应为()米.(结果同最简二次根式表示) 1.某地有一长方形鱼塘,已知鱼塘的长是宽的2倍,它的面积是1600m²,鱼塘的宽是m.(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 (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三、综合提高题1.若最简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求m、n的值.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完全平方公式a²±2ab+b²=(a±b)²,你一定熟练掌握了吧!现在,我们又学习了二次根式,那么所有的正数(包括0)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数的平方,如3=(√)²,5=(√5)2,你知道是谁的二次根式呢?下面我们观察:答案:三、1.依题意,得,,所以或所以21.3二次根式的加减(3)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含有二次根式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相除;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相除;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相除;乘法公式的应用.教学目标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乘除运算和含有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复习整式运算知识并将该知识运用于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乘除、乘方等运算.重难点关键重点: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规律;难点关键:由整式运算知识迁移到含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1.计算(1)(2x+3y)(2x-3y)老师点评:这些内容是对八年级上册整式运算的再现.它主要有(1)单项式×单项式;(2)单项式×多项式;(3)多项式÷单项式;(4)完全平方公式;(5)平方差公式的运用.二、探索新知如果把上面的x、y、z改写成二次根式呢?以上的运算规律是否仍成立呢?仍成立.整式运算中的x、y、2是一种字母,它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代表所有一切,当然也可以代表二次根式,所以,整式中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二次根式.分析:刚才已经分析,二次根式仍然满足整式的运算规律,所以直接可用整式的运算规律.=√^+√Ti=3√T+2√分析:刚才已经分析,二次根式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在乘法公式运算中仍然成立.三、巩固练习课本P₂0练习1、2.四、应用拓展化简并求值.母有理化,再通过解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得到x的值,代入化简得结果即可.五、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等运算.六、布置作业1.教材P₂1习题21.31、8、9.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的值是().二、填空题1.2的计算结果(用最简根式表示)是2.(1-2√F)(1+2√F)-(2√3-1)²三、综合提高题2.当时,求的值.(结果用最简二次根式表示)课外知识1.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它们的被开方数相同,这些二次根式就称为同类二次根式,就是本书中所讲的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练习:下列各组二次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2.互为有理化因式:互为有理化因式是指两个二次根式的乘积可以运用平方差公也是互为有理化因式.3.分母有理化是指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通常在分子、分母上同乘以一个二次根式,达到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目的.练习: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4.其它材料:如果n是任意正整数,那么练习:填空;答案:二次根式复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2.熟练地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混合运算.难点:综合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法则化简和计算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教学过程设计1.请同学回忆二次根式有哪些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出来,并说明各式成立的条件.指出:二次根式的这些基本性质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主要应用于化简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法及除法的法则是什么?用式子表示出来.指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把两个二次根式相计算结果要把分母有理化.3.在二次根式的化简或计算中,还常用到以下两个二次根式的关系式:4.在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的化简及求值等问题中,常运用三个可逆的式子:..例1x取什么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分析:(1)题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x的取值必须使两个二次根式都有意义;(3)题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x的取值必须使两个二次根式都有意义;(4)题的分子是二次根式,分母是含x的单项式,因此x的取值必须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同时使分母的值不等于零.有意义.x≥-2且x≠0.解因为n²-9≥0,9-n²≥0,且n-3≠0,所以n²=9且n≠3,所以计分析:第一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可以分解因式.把它们分别分解因式后,再利用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把式子化简,化简中应注意利用题中的隐含条件3-a≥0和1-a>0.a<1,|a-2|=2-a.(a-1)(a-3)=[-(1-a)][-(3-a)]=(1-a)(3-a)≥0.=0.因此在运这些性质化简含二次根式的式子时,要注意上述条件,并要阐述清楚是怎样满足这些条件的.问:上面的代数式中的两个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的式子如何化为完全平方式?5分析:先把第二个式子化简,再把两个式子进行通分,然后进行计算.例5计算解分析:如果把两个式子通分,或把每一个式子的分母有理化再进行计算,这两种方法的运算量都较大,根据式子的结构特点,分别把两个式子的分母看作一个整体,用换元法把式子变形,就可以使运算变为简捷.所以原三、课堂练习1.选择题:C.a≠2C.-2xC.2~/2+12.填空题:; ;;4.计算:的值.1.本节课复习的五个基本问题是“二次根式”这一章的主要基础知识,同学们要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2.在一次根式的化简、计算及求值的过程中,应注意利用题中的使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或题中的隐含条件),即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以确定被开方数中的字母或式子的取值范围.3.运用二次根式的四个基本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运算时,一定要注意论述每一个性质中字母的取值范围的条件.4.通过例题的讨论,要学会综合、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和法则以及有关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解答有关含二次根式的式子的化简、计算及求值等问题.1.x是什么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2.把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都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课题学习.图案设计.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几何,通过不同的情景设计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等重要性质,并(3)经历复习图形的旋转的有关概念和性质,分析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4)复习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通过知识迁移讲授中心对称图形和对(5)通过几何操作题,探究猜测发现规律,并给予证明,附加例题进一步巩固.(6)复习中心对称图形和对称中心的有关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7)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8)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等有关概念研究如何进行图形设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教学重点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3.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坐标间的关系.教学难点2.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的归纳与运用.教学关键2.利用几何操作,通过观察、探究,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图形的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单元课时划分23.1图形的旋转3课时23.2中心对称4课时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什么叫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教学目标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难点、关键1.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2.难点与关键: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各题.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3.圆是轴对称图形吗?等腰三角形呢?你还能指出其它的吗?(口述)老师点评并总结:(1)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2)如何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口述它既有的一些性(3)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二、探索新知我们前面已经复习平移等有关内容,生活中是否还有其它运动变化呢?回答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研究.1.请同学们看讲台上的大时钟,有什么在不停地转动?旋绕什么点呢?从现在到下课时钟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秒针转了多少度?(口答)老师点评:时针、分针、秒针在不停地转动,它们都绕时针的中心.如果从现在到下课时针转了度,分针转了度,秒针转了度.2.再看我自制的好像风车风轮的玩具,它可以不停地转动.如何转到新的位置?(老师点评略)3.第1、2两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风轮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0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0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下面我们来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一些问题.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0AB,它绕0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解:(1)旋转中心是0,∠AOE、∠BOF等都是旋转角.(2)经过旋转,点A和点B分别移动到点E和点F的位置.例2.(学生活动)如图,四边形ABCD、四边形EFGH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这个图案可以看做是哪个“基本图案”通过旋转得到的?(2)请画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3)指出,经过旋转,点A、B、C、D分别移到什么位置?(老师点评)(1)可以看做是由正方形ABCD的基本图案通过旋转而得到的.最后强调,这个旋转中心是固定的,即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但旋转角和对应点都是不唯一的.三、巩固练习教材P65练习1、2、3.四、应用拓展例3.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让一个正方形的顶点与另一个正方形中心重合,不难知道重合部分的面积为,现把其中一个正方形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问在旋转过程中,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分析:设任转一角度,如图中的虚线部分,要说明旋转后正方形重叠部分面积不变,解:面积不变.理由:设任转一角度,如图所示.在Rt△ODD′和Rt△OEE′中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要掌握: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66复习巩固1、2、3.2.《同步练习》1.在26个英文大写字母中,通过旋转180°后能与原字母重合的有().2.从5点15分到5点20分,分针旋转的度数为().A.20°B.26°△ABC旋转到△A′B'C的位置,其中A′、B′分别是A、B的对应点,且点B在斜边AA.70°B.80°C.60°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这个定点称为,转动的角为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和∠AED都是直角,点E在AB上,如果△ABC经旋转后能与△ADE重合,那么旋转中心是点:旋转的度数是 置,则,(1)旋转中心是(2)旋转角度是;(3)△ADP是三角形.三、综合提高题.1.阅读下面材料:如图4,把△ABC沿直线BC平行移动线段BC的长度,可以变到△ECD的位置.翻折180°,可以变到△DBC的位置.旋转90°,可以变到△AED的位置,像这样,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折、旋转等方法变成的,这种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三角形的全等变换.回答下列问题(1)在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移到△ADF的位置?(2)指出如图7所示中的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2.一块等边三角形木块,边长为1,如图,现将木块沿水平线翻滚五个三角形,那么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走过的路径长是多少?答案:三、1.(1)通过旋转,即以点A为旋转中心,将△ABE逆时针旋转90°.2.翻滚一次滚120°翻滚五个三角形,正好翻滚一个圆,所以所走路径是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是某条线段绕0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0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二、探索新知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A、B、C、D、E、F到0点的距离是否相等?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0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 (△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0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2.∠A0A',∠BOB′,∠COC′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老师点评:1.OA=0A',OB=0B′,0C=0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2.∠A0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D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解:(1)连结CD(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4)连结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BF是△ADE的旋转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AF的长度是多少?(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解:(1)旋转中心是A点.∴B是D的对应点∵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三、巩固练习教材P64练习1、2.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为旋转角且为90°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六、布置作业1.教材P66复习巩固4综合运用5、6.2.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A.50°B.210°C.50°或210°D.130°2.在图形旋转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图形上的每一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B.图形上每一点移动的角度相同C.图形上可能存在不动的点D.图形上任意两点的连线与其对应两点的连线长度相等3.如图,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包含图形的旋转,又包含图形的轴对称的是()二、填空题1.在作旋转图形中,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2.如图,△ABC和△ADE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底边,图中的△ABD绕A旋转42°后得到的图形是,它们之3.如图,自正方形ABCD的顶点A引两条射线分别交BC、CD于E、F,∠EAF=45°,在保持∠EAF=45°的前提下,当点E、F分别在三、综合提高题1.如图,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0,M为边上任意一点,过OM随意连一条曲线,将所画的曲线绕0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3次,每次旋转角度都是90°,这四个部分之间有何关系?2.如图,以△ABC的三顶点为圆心,半径为1,作两两不相交的扇形,则图中三个扇形面积之和是多少?3.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0点,若点E在AC的延长线上,AG⊥EB,交EB的延长线于点G,AG的延长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F,则△0AF与△OBE重合吗?如果重合给予证明,如果不重合请说明理由?答案:三、1.这四个部分是全等图形∴绕AB、AC的中点旋转180°,可以得到一个半圆,3.重合:证明:∵EG⊥AF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难点与关键: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有何关系呢?(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出△A0B旋转后的三角形.(老师点评)分析:要作出△A0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0;第二,旋转角:二、探索新知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0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0、0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0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分析:只要以0为旋转中心、旋转角以上面为变化,旋转长度为菊花的最长0A,按菊花叶的形状画出即可.(2)以0点为圆心,0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0点旋转后的图形.例2.(学生活动)如图,如果上面的菊花一叶,绕下面的点0′为旋转中心,请同学画出图案,它还是原来的菊花吗?老师点评:显然,画出后的图案不是菊花,而是另外的一种花了.三、巩固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如何作出该图案绕0点按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分析:该备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图案,是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因此,要先画出图中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是图案里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然后再根据旋转的特征,作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再按原图案作出旋转后的图案.(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求出B、C、D、E、F、G、H的对应点B(3)作出对应线段A'B'、B'C′、C′D′、D′E′、E′F′、F'A′、A′G′、G′D(4)所作出的图案就是所求的图案.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六、布置作业1.教材P67综合运用7、8、9.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1.如图,摆放有五杂梅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以中心梅花为初始位置)()A.左上角的梅花只需沿对角线平移即可B.右上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C.右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180D.左下角的梅花需先沿对角线平移后,再顺时针旋转90°2.同学们曾玩过万花筒吧,它是由三块等宽等长的玻璃镜片围成的,如图23-33是看到的万花筒的一个图案,图中所有三A.顺时针旋转60°得到的B.顺时针旋转120°得到的C.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D.逆时针旋转120°得到的3.下面的图形23-34,绕着一个点旋转120°后,能与原来的位置重合的是()A.(1),(4)B.(11.如图,五角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三角形绕中心点旋转次得到的,每次旋转的角度是2.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包括平移、、轴对称以及它们的组合变换.3.如图,过圆心0和图上一点A连一条曲线,将0A绕0点按同一方向连续旋转三次,每次旋转90°,把圆分成四部分,这四部分面积三、综合提高题.主题的徽标.2.如图,是某设计师设计的方桌布图案的一部分,请你运用旋转的方法,将该图案绕原点0顺时针依次旋转90°、180°、270°,并画出图形,你来试一试吧!但是涂阴影时,要注意利用旋转变换的特点,不要涂错了位置,否则你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并且还要扣分的噢!3.如图,△ABC的直角三角形,BC是斜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答案:三、1.答案不唯一,学生设计的只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都应给予鼓励.3.∵△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P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P′为斜边,23.2中心对称(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目标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复习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来引入旋转180°的特殊旋转——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重难点、关键1.重点: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2.难点与关键: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如图,△ABC绕点0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老师点评:分析,本题已知旋转后点A的对应点是点D,且旋转中心也已知,所以关键是找出旋转角和旋转方向.显然,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都符合要求,一般我们选择小于180°的旋转角为宜,故本题选择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已知一对对应点和旋转中心,很容易确定旋转角.如图,连结0A、OD,则∠AOD即为旋转角.接下来根据“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和“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这两个依据来作图即可.作法:(1)连结0A、OB、0C、OD;(3)分别截取OE=OB,OF=0C;(4)依次连结DE、EF、FD;即:△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二、探索新知问题: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0旋转180°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1.以0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2.各对称点绕0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老师点评:可以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0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乙: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例1.如图,四边形ABCD绕D点旋转18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写出作法并回(1)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是哪一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果是中心对称,那么A、B、C、D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是哪些点.分析:(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便直接可知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就是旋转中心.(3)旋转后的对应点,便是中心的对称点.解:作法:(1)延长AD,并且使得DA'=AD(2)同样可得:BD=B′D,CD=C′D(3)连结A'B′、B'C′、C′D,则四边形A'B′C′D为所求的四边形,如图23-44所示.答:(1)根据中心对称的定义便知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D点.(2)A、B、C、D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是A'、B′、C′、D′,这里的D′与D重合.例2.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画出以点D为对称中心,与△ABD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分析:因为D是对称中心且AD是△ABC的中线,所以C、B为一对的对应点,因此,只要再画出A关于D的对应点即可.解:(1)延长AD,且使AD=DA′,因为C点关于D的中心对称点是B(C′),B关于中心D的对称点为C(B')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教材P74练习2.四、应用拓展′B′C′的位置.(1)若平移的距离为3,求△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2)若平移的距离为x(0≤x≤4),求△ABC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y,写出y与x的关系式.∴△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易得△BDC′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C′=1(2)∵平移的距离为x,∴BC′=4-x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中心对称及对称中心的概念;2.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的概念及其运用.六、布置作业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中,是中心对称的英文字母的个数有()个.2.下面的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有()个正方形圆矩形菱形3.如图,把一张长方形ABCD的纸片,沿EF折叠后,ED′与BC的交点为G,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上,若∠EFG=55°,则∠1=()A.55°B.125°C.70°1.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必通过2.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是图形.3.用两个全等的直角非等腰三角形可以拼成下面图形中的哪几种:(填序(1)长方形;(2)菱形;(3)正方形;(4)一般的平行四边形;(5)等腰三角三、综合提高题1.仔细观察所列的26个英文字母,将相应的字母填入下表中适当的空格内.对称形式轴对称旋转对称中心对称只有一条对称轴有两条对称轴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作出关于P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并写出作法.3.如图,是由两个半圆组成的图形,已知点B是AC的中点,画出此图形关于点B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答案:三、1.略2.作法:(1)延长CB且BC′=BC;(2)延长DB且BD′=DB,延长AB且使BA′=BA;(3)连结A'D′、D'C′、C′B则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作的中心对称图形,如图所示.3.略.23.2中心对称(2)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教学目标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复习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总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重难点、关键1.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2.难点与关键:让学生合作讨论,得出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什么叫中心对称?什么叫对称中心?2.什么叫关于中心的对称点?3.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每组推荐一人上台陈述,老师点评)(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2)作关于一定点0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点(或0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和△A′B'C′,如图1和用2所示.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0在这些线段上且0平分这些线段.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证明:(1)在△ABC和△A'B'C′中,绕点0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0A绕点0旋转180°得到线段0A',所以点0在线段AA′上,且0A=0A′,即点0是线段AA'的中点.同样地,点0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0B=OB′,0C=0C′,即点0是BB′和CC的中点.因此,我们就得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0,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0成中心对称.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0成中心对称就是绕0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0、B0、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解:(1)连结A0并延长A0到D,使OD=0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3)顺次连结DE、EF、FD.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例2.(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0,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0成中心对称(只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教材P70练习.三、应用拓展例3.如图等边△ABC内有一点0,试说明:0A+0B>0C.第三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因此要应用旋转.以A为旋转中心,旋转60°,便可把0A、OB、0C转化为一个三角形内.解:如图,把△A0C以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到△A0′B的位置,则又∵∠0AO′=60°,∴△AO′0为等边三角形.即OA+0B>0C四、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及其它们的应用.五、布置作业1.教材P74复习巩固1综合运用6、7.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直角B.等边三角形C.直角梯形D.两条相交直线2.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B.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随边数增多而减少C.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3.将矩形ABCD沿AE折叠,得到如图的所示的图形,已知∠CED′=60°,则∠AEDA.60°二、填空题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而且被对称中心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图形.3.线段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它的对称中心是三、综合提高题1.分别画出与已知四边形ABCD成中心对称的四边形,使它们满足以下条件:(1)以顶点A为对称中心,(2)以BC边的中点K为对称中心.2.如图,已知一个圆和点0,画一个圆,使它与已知圆关于点0成中心对称.0是新建的三个居民小区,我们已经在到三个小区距离相等的地方修建了一所学校M,现计划修建居民小区D,其要求:(1)到学校的距离与其它小区到学校的距离相等;(2)控制人口密度,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试写居民小区D的位置,AB二、1.对称中心平分2.全等3.线段中垂线,线段中点.三、1.略2.作出已知圆圆心关于0点的对称点0′,以0′为圆心,已知圆的半径为半径作圆.23.2中心对称(3)教学内容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2.对称中心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教学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1.(老师口问)口答: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什么性质?(老师口述):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2.(学生活动)作图题.(1)作出线段A0关于0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2)作出三角形A0B关于0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则△COD为所求的,如图所示.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因为0A=OB,所以,就是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后与它重合.上面的(2)题,连结AD、BC,则刚才的两个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就成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也就是,ABCD绕它的两条对角线交点0旋转180°后与它本身重合.C因此,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学生活动)例1:从刚才讲的线段、平行四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外,每一位同学举出三个图形,它们也是中心对称图形.老师点评:老师边提问学生边解答.(学生活动)例2:请说出中心对称图形具有什么特点?老师点评:中心对称图形具有匀称美观、平稳.例3.求证:如图任何具有对称中心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分析: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对应点连线的交点,也是对应点间的线段中点,因此,直接可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证明:如图,0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中心,根据中心对称性质,线段AC、BD必过点0,且A0=CO,B0=D0,即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因此,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四、应用拓展例4.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C点和A点重合,求折分析:将矩形折叠,使C点和A点重合,折痕为EF,就是A、C两点关于0点对称,这方面的知识在解决一些翻折问题中起关键作用,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进而转化为中垂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求线段长度或面积.解:连接AF,∵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即EF垂直平分AC.由勾股定理,得AC²=BC²+AB²=5²五、归纳小结(学生归纳,老师点评)本节课应掌握:1.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2.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六、布置作业1.教材P74综合运用5P75拓广探索8、9.2.选用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梯形C.平行四边形D.正六边形2.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正方形B.矩形C.菱形D.平行四边形3.如图所示,平放在正立镜子前的桌面上的数码“21085”在镜子中的像是()A.21085B.28015C.58012二、填空题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2.请你写出你所熟悉的三个中心对称图形3.中心对称图形具有什么特点(至少写出两个)1.在平面内,如果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转动的这个角称为这个图形的一个旋转角,例如:正方形绕着它的对角线的交点旋转90°后能与自身重合,所以正方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应有一个旋转角为90°(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在相应括号内填上“真”或“假”)①等腰梯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180°;()②矩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它有一个旋转角为180°;()(2)填空:下列图形中是旋转对称图形,且有一个旋转角为120°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六边形;④正八边形.(3)写出两个多边形,它们都是旋转对称图形,却有一个旋转角为72°,并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①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如图,将矩形A₁B₁C₁D₁沿EF折叠,使B₁点落在A₁D₁边上的B处;沿BG折叠,使D₁点落在D处且BD过F点.(1)求证: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BB,判断△B₁BG的形状,并写出判断过程,绕点0顺时针旋转900得到△A₁OBj.(1)在图中画出△A₁OB₁;(2)设过A、A₁、B三点的函数解析式为y=ax²+bx+c,求这个解析式.答案:二、1.中心对称图形2.答案不唯一3.答案不唯一(3)①例如正五边形正十五边形②例如正十边正二十边形2.(1)证明:∵A₁D₁||B₁C₁,∴∠A₁BD=∠C₁FB又∵四边形ABEF是由四边形A₁B₁EF翻折的,事事,∴四边形BEFG是平行四边形.(2)直角三角形,理由:连结BB,∴∠B₁BG=90°,∴△B₁BG是直角三角形3.解:(1)如右图所示解这个方程组得0∴所求五数解析式为23.2中心对称(4)教学内容为P′(-x,-y)及其运用教学目标其运用.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后的图形.3.如图△ABO,绕点0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老师点评:老师通过巡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略)二、探索新知点关于原点0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回答:这些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2)在射线A0上截取0A'=0A(3)过A作AD′⊥x轴于D′点,过A'作A′D”⊥x轴于点D”同理可得B、C、D、E、F这些点关于原点的中心对称点的坐标.(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每四人一组):讨论的内容:关于原点作中心对称时,①它们的横坐标与横坐标绝对值什么关系?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又有什么关系?②坐标与坐标之间符号又有什么特点?提问几个同学口述上面的问题.老师点评:(1)从上可知,横坐标与横坐标的绝对值相等,纵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2)坐标符号相反,即设P(x,y)关于原点0的对称点P′(-x,-y).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例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1.如图,利分析:要作出线段AB关于原点的对称线段,只要作出点A、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解: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因此,线段AB的两个端点A(0,-1),B(3,0)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连结A'B′则就可得到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线段A'B′.(学生活动)例2.已知△ABC,A(1,2),B(-1,3),C(-2,4)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老师点评分析: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三点并连结组成△ABC,要作出△ABC关于原点0的对称三角形,只需作出△ABC中的A、B、C三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依次连结,便可得到所求作的△A'B'C′.教材P73练习.四、应用拓展例3.如图,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将直线AB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A₁B₁.(1)在图中画出直线A₁B₁.(2)求出线段A₁B₁中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3)是否存在另一条与直线AB平行的直线y=kx+b(我们发现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斜率k值相等)它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若存在,求此直线的函数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只需画出A、B两点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A₁、B₁,连结A₁B₁.(2)先求出A₁B₁中点的坐标,设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代入求k.(3)要回答是否存在,如果你判断存在,只需找出即可;如果不存在,才加予说明.这一条直线是存在的,因此A₁B₁与双曲线是相切的,只要我们通过A₁B₁的线段作A₁、B₁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₂、B₂,连结A₂B₂的直线就是我们所求的直线.A₁(1,0),B₁(2,0),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