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学校数学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学校数学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学校数学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学校数学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学校数学八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学校数学八上期末考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用棋子摆成的“上”字:如果按照以上规律继续摆下去,那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第10个“上”字需用多少枚棋子()A.40 B.42 C.44 D.462.如图,在中,点是边上任一点,点分别是的中点,连结,若的面积为,则的面积为()A. B. C. D.3.若3x>﹣3y,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 B. C. D.4.如图,.点,,,,在射线上,点,,,,在射线上,,,,均为等边三角形,若,则的边长为()A. B. C. D.5.在△ABC和△ADC中,有下列三个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三个命题:(1)若AB=AD,∠BAC=∠DAC,则BC=DC;(2)若AB=AD,BC=DC,则∠BAC=∠DAC;(3)若∠BAC=∠DAC,BC=DC,则AB=AD.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0个6.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在他的著作《数书九章》一书中,给出了著名的秦九韶公式;也叫三斜求积公式,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那么该三角形的面积为S=.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则△ABC的面积为().A.1 B. C. D.7.下列命题的逆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如果,那么直线经过一、三象限C.如果,那么点在坐标轴上 D.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8.如图,数轴上点N表示的数可能是()A. B. C. D.9.如图,三个边长均为4的正方形重叠在一起,,是其中两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则阴影部分面积是()A.2 B.4 C.6 D.810.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6cm,则下列线段中能作为该三角形第三边的是()A.24cm B.15cm C.11cm D.8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如图,AD∥BC,E是线段AC上一点,若∠DAC=48°,∠AEB=80°,则∠EBC=_____度.12.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CA的延长线于点E,垂足为D,∠C=26°,则∠EBA=_____°.1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和7cm,且第三边为奇数,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cm.14.如图,,,.给出下列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15.在△ABC中,将∠B、∠C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点B、C均落于边BC上一点G处,线段MN、EF为折痕.若∠A=82°,则∠MGE=_____°.16.市运会举行射击比赛,射击队从甲、乙、丙、丁四人中选拔一人参赛.在选拔赛中,每人射击10次,计算他们10次成绩(单位:环)的平均数及方差如下表.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你认为最合适的人选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甲乙丙丁平均数8.38.18.08.2方差2.11.81.61.417.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术》一书上,用如图的三角形解释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此三角形称为“杨辉三角”,根据“杨辉三角”,请计算的展开式中从左起第三项的系数为__________.18.如图,△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若AD=6,DE=5,则CD的长等于_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甲、乙两人计划8:00一起从学校出发,乘坐班车去博物馆参观,乙乘坐班车准时出发,但甲临时有事没赶上班车,8:45甲沿相同的路线自行驾车前往,结果比乙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人离学校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点A的实际意义是什么?(2)求甲、乙两人的速度;(3)求OC和BD的函数关系式;(4)求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20.(6分)“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校要求同学们在家里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本学期开学初,小颖同学随机调查了部分同学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设被调查的每位同学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为x小时,将做家务的总时间分为五个类别:A(0≤x<10),B(10≤x<20),C(20≤x<30),D(30≤x<40),E(x≥40).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本次共调查了名学生;(2)请根据以上信息直接在答题卡中补全条形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中m的值是,类别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是度;(4)若该校有800名学生,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校有多少名学生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不低于20小时.21.(6分)甲、乙两同学的家与学校的距离均为6400米.甲同学先步行400米,然后乘公交车去学校(由步行改乘公交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乙同学骑自行车去学校,已知甲步行速度是乙骑自行车速度的,公交车的速度是乙骑自行车速度的3倍.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出发去学校,结果甲同学比乙同学早到8分钟.(1)求乙骑自行车的速度;(2)当甲到达学校时,乙同学离学校还有多远?22.(8分)去年冬天某市遭遇持续暴雪天气,该市启用了清雪机,已知一台清雪机的工作效率相当于一名环卫工人工作效率的200倍,若用这台清雪机清理6000立方米的雪,要比120名环卫工人清理这些雪少用小时,试求一台清雪机每小时清雪多少立方米.23.(8分)甲、乙两人相约周末沿同一条路线登山,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甲登山的速度是每分钟米;乙在A地提速时,甲距地面的高度为米;(2)若乙提速后,乙的速度是甲登山速度的3倍;①求乙登山全过程中,登山时距地面的高度y(米)与登山时间x(分钟)之间的函数解析式;②乙计划在他提速后5分钟内追上甲,请判断乙的计划能实现吗?并说明理由;(3)当x为多少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80米?24.(8分)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所示,请写出点的坐标.25.(10分)某校260名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要求每人植树4~7棵,活动结束后随机抽查了20名学生每人的植树量,并分为四种类型,A:4棵;B:5棵;C:6棵;D:7棵.将各类的人数绘制成扇形图(如图1)和条形图(如图2),经确认扇形图是正确的,而条形图尚有一处错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条形图中存在的错误,并说明理由;(2)写出这20名学生每人植树量的众数和中位数;(3)求这20名学生每人植树量的平均数,并估计这260名学生共植树多少棵?26.(10分)仔细阅读下面例题,解答问题:例题:已知二次三项式有一个因式是,求另一个因式以及的值,解:设另一个因式为,得:,则解得:另一个因式为,的值为,问题:仿照以上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已知二次三项式有一个因式是,求另一个因式以及的值.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B【分析】由图可得,第1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6;第2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10;第3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14;…进一步发现规律:第n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4n+2);由此求得问题答案.【详解】解:第1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6=4+2;

第2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10=4×2+2;

第3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14=4×3+2;

第n个“上”字中的棋子个数是(4n+2);

所以第10个“上”字需用棋子的数量是4×10+2=42个.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2、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及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到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由的面积即可得到的面积.【详解】∵G,E分别是FB,FC中点∴,∴∵∴∵F是AD中点∴,∵,∴∴,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与中位线和中线的关系,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A【解析】两边都除以3,得x>﹣y,两边都加y,得:x+y>0,故选A.4、B【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可求得,进而证得是等腰三角形,可求得的长,同理可得是等腰三角形,可得,同理得规律,即可求得结果.【详解】解:∵,是等边三角形,∴,∴,∴,则是等腰三角形,∴,∵,∴=1,,同理可得是等腰三角形,可得=2,同理得、,根据以上规律可得:,即的边长为,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探索规律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等角对等边和探索规律并归纳公式是解题的关键.5、B【分析】在△ABC和△ADC中,有公共边AC,所以挑两个条件,看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再得出结论.【详解】∵AB=AD,∠BAC=∠DAC,AC=AC,∴△ABC≌△ADC,∴BC=DC,故(1)正确;∵AB=AD,BC=DC,AC=AC,∴△ABC≌△ADC,∴∠BAC=∠DAC,故(2)正确;由CB=CD,∠BAC=∠DAC,AC=AC,不能证明△ABC≌△ADC,故(3)不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6、A【分析】根据材料中公式将1,2,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ABC的三边长分别为1,2,,∴S△ABC==1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材料中的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掌握三斜求积公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7、C【分析】先逐一得出每个命题的逆命题,然后再判断真假即可.【详解】A的逆命题是直角三角形有两角互余,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的逆命题是如果直线经过一、三象限,那么,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的逆命题是如果点在坐标轴上,那么,是假命题,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的逆命题是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相等,是真命题,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逆命题和真假命题,会写出命题的逆命题是解题的关键.8、C【分析】根据题意可得2<N<3,即<N<,在选项中选出符合条件的即可.【详解】解:∵N在2和3之间,∴2<N<3,∴<N<,∵,,,∴排除A,B,D选项,∵,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估算,在一些题目中我们常常需要估算无理数的取值范围,要想准确地估算出无理数的取值范围需要记住一些常用数的平方.9、D【分析】根据题意作图,连接O1B,O1C,可得△O1BF≌△O1CG,那么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关系,同理得出另两个正方形的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详解】连接O1B,O1C,如图:∵∠BO1F+∠FO1C=90°,∠FO1C+∠CO1G=90°,∴∠BO1F=∠CO1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1BF=∠O1CG=45°,在△O1BF和△O1CG中,∴△O1BF≌△O1CG(ASA),∴O1、O2两个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正方形,同理另外两个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也是S正方形,∴S阴影=S正方形=1.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把阴影部分进行合理转移是解决本题的难点,难度适中.10、B【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然后从选项中选择范围内的数即可.【详解】∵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6cm,∴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即,而四个选项中只有15cm在内,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1【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B=∠DAC,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EBC的度数.【详解】解:∵AD∥BC,∠DAC=48°,∴∠ACB=∠DAC=48°,∵∠AEB=80°,∴∠EBC=∠AEB﹣∠ACB=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掌握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2、1【分析】先根据等边对等角求得∠ABC=∠C=26°,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EAB=1°,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EB=EA,最后再运用等边对等角,即可解答.【详解】解:∵AB=AC,∴∠ABC=∠C=26°,∵∠EAB=∠ABC+∠C=1°,∵DE垂直平分AB,∴EB=EA,∴∠EBA=∠EAB=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其中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1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即可得出结论.【详解】∵7﹣2<第三边<7+2,∴5<第三边<1.∵第三边为奇数,∴第三边=7,所以三角形的周长是2+7+7=16(cm).故答案为16cm.【点睛】首先根据题意求出第三边,然后再求出周长.14、①②③【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EAB=∠FAC,即可判断①;根据AAS证△EAB≌△FAC,即可判断②;推出AC=AB,根据ASA即可证出③;不能推出CD和DN所在的三角形全等,也不能用其它方法证出CD=DN.【详解】∵∠E=∠F=90∘,∠B=∠C,∵∠E+∠B+∠EAB=180∘,∠F+∠C+∠FAC=180∘,∴∠EAB=∠FAC,∴∠EAB−CAB=∠FAC−∠CAB,即∠1=∠2,∴①正确;在△EAB和△FAC中∴△EAB≌△FAC,∴BE=CF,AC=AB,∴②正确;在△ACN和△ABM中∴△ACN≌△ABM,∴③正确;∵根据已知不能推出CD=DN,∴④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根据全等的性质对选项进行判断.15、1【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MGB,∠C=∠EGC,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B+∠C的度数,进而得到∠MGB+∠EGC的度数,问题得解.【详解】解:∵线段MN、EF为折痕,∴∠B=∠MGB,∠C=∠EGC,∵∠A=1°,∴∠B+∠C=180°﹣1°=98°,∴∠MGB+∠EGC=∠B+∠C=98°,∴∠MGE=180°﹣98=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整体思想得到∠MGB+∠EGC的度数.16、丁;综合平均数和方差两个方面说明丁成绩既高又稳定【分析】根据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甲和丁的平均数最大且相等,甲,乙,丙,丁四个人中丁的方差最小,说明丁的成绩最稳定,得到丁是最佳人选.【详解】∵甲,乙,丙,丁四个人中甲和丁的平均数最大且相等,甲,乙,丙,丁四个人中丁的方差最小,说明丁的成绩最稳定,∴综合平均数和方差两个方面说明丁成绩既高又稳定,∴丁是最佳人选.故答案为:丁.【点睛】本题考查方差的意义.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即波动越小,数据越稳定.17、1【分析】根据图形中的规律即可求出(a+b)10的展开式中第三项的系数.【详解】解:找规律发现(a+b)3的第三项系数为3=1+2;

(a+b)4的第三项系数为6=1+2+3;

(a+b)5的第三项系数为10=1+2+3+4;∴(a+b)n的第三项系数为1+2+3+…+(n-2)+(n-1),

∴第三项系数为1+2+3+…+7=1,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数字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18、1.【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AC=2DE=2;然后在直角△ACD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CD的长度即可.【详解】∵△ABC中,CD⊥AB于D,E是AC的中点,DE=5,∴DE=AC=5,∴AC=2.在直角△ACD中,∠ADC=90°,AD=6,AC=2,则根据勾股定理,得.故答案是:1.三、解答题(共66分)19、(1)点A的意义是甲用0.75小时追上了乙,此时到学校的距离为60千米;(2)甲、乙的速度分别是80千米/小时,40千米/小时;(3)OC的关系式为,BD的函数关系式为;(4)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是140千米.【分析】(1)观察函数图象,利用x轴和y轴的意义即可得出结论;

(2)甲行走了60km用了0.75小时,乙行走了60km用了小时,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即可求解;

(3)用待定系数法,根据B点和A点坐标即可求出BD的解析式,根据A点坐标即可求出直线OC的解析式;

(4)设甲用时x小时,则乙为(x+1.75)小时,根据路程相等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1)点A的意义是甲用0.75小时追上了乙,此时到学校的距离为60千米;(2)甲的速度为:(千米/时)乙的速度为:(千米/时)答:甲、乙的速度分别是:80千米/小时,40千米/小时;(3)根据题意得:A点坐标,当乙运动了45分钟后,距离学校:(千米)∴B点坐标设直线OC的关系式:,代入A得到,解得故直线OC的解析式为设BD的关系式为:把A和B代入上式得:,解得:∴直线BD的解析式为;(4)设甲的时间x小时,则乙所用的时间为:(小时),所以:80x=40(x+1.75),解得:x=∴80×=140答:学校和博物馆之间的距离是14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从一次函数图象中找出相关数据是解此题的关键.20、(1)50;(2)见解析;(3)32,57.6;(4)该校有448名学生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不低于20小时.【解析】(1)本次共调查了10÷20%=50(人);(2)B类人数:50×24%=12(人),D类人数:50﹣10﹣12﹣16﹣4=8(人),根据此信息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3)=32%,即m=32,类别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60°×=57.6°;(4)估计该校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不低于20小时的学生数.800×(1﹣20%﹣24%)=448(名).【详解】(1)本次共调查了10÷20%=50(人),故答案为:50;(2)B类人数:50×24%=12(人),D类人数:50﹣10﹣12﹣16﹣4=8(人),(3)=32%,即m=32,类别D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360°×=57.6°,故答案为:32,57.6;(4)估计该校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不低于20小时的学生数.800×(1﹣20%﹣24%)=448(名),答:估计该校有448名学生寒假在家做家务的总时间不低于20小时.【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21、(1)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m/min;(2)乙同学离学校还有3200m【分析】(1)设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m/min,则公交车的速度是3xm/min,甲步行速度是xm/min,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2)8×1=3200米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设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m/min,则公交车的速度是3xm/min,甲步行速度是xm/min,由题意得:.解得:x=1.经检验x=1原方程的解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1m/min.(2)当甲到达学校时,乙同学还要继续骑行8分钟,所以8×1=3200(m).答:乙同学离学校还有3200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到甲的运动速度是解题关键.22、一台清雪机每小时晴雪1500立方米.【分析】解设出环卫工人每小时清雪立方米,则一台清雪机每小时清雪立方米,根据等量关系式:一台清雪机清理6000立方米的积雪所用时间=120名环卫工人清理积雪所用时间-小时,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一名环卫工人每小时清雪立方米,则一台清雪机每小时清雪立方米根据题意得:解得:检验:是原方程得解当时,.答:一台清雪机每小时晴雪1500立方米.【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题目意思设出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式是解此题的关键.23、(1)10,1;(2)①,②能够实现.理由见解析;(3)当x为2.5或10.5或3时,甲、乙两人距地面的高度差为80米.【分析】(1)由时间,速度,路程的基本关系式可解;(2)①分段代入相关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来求解即可;②分别计算甲乙距离地面的高度再比较即可;(3)求出甲的函数解析式,分0≤x≤2时,2<x≤11时,11<x≤20时来讨论即可求解.【详解】(1)甲登山的速度为:(300﹣2)÷20=10米/分,2+10×2=1米,故答案为10,1.(2)①V乙=3V甲=30米/分,t=2+(300﹣30)÷30=11(分钟),设2到11分钟,乙的函数解析式为y=kx+b,∵直线经过A(2,30),(11,300),∴解得∴当2<x≤11时,y=30x﹣30设当0≤x≤2时,乙的函数关系式为y=ax,∵直线经过A(2,30)∴30=2a解得a=15,∴当0≤x≤2时,y=15x,综上,②能够实现.理由如下:提速5分钟后,乙距地面高度为30×7﹣30=180米.此时,甲距地面高度为7×10+2=170米.180米>170米,所以此时,乙已经超过甲.(3)设甲的函数解析式为:y=mx+2,将(20,300)代入得:300=20m+2∴m=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