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1页
1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2页
1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3页
1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4页
12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学目标掌握古代诗歌情感内容的类别特征,正确把握诗歌情感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诗歌内容情感评价观点态度【命题初探·微观考情】考势微解体悟古代诗歌思想情感、观点态度评价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要求学生能够在读懂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把握诗句含意与内容主旨,并能提炼其哲理启示。从近几年的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角度命题:理解古代诗歌情感内涵和类型、精准理解诗句、概括提炼主旨及哲理、精准分析概括情感。题干用语较为灵活,如“思想感情”“情感态度”“感情基调”“道理”“观点”等。有分析与概括两种答题要求。高考链接1.(2024新高考2卷)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2023·新高考Ι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3.(2022·新高考Ⅰ卷)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4.(2021·新高考Ⅰ卷)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5.(2021·新高考Ⅱ卷)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考向一评价思想内容

【评价思想内容·必备知识】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表现举例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的《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杜甫的《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的《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的《岁暮》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王昌龄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山河沦丧的痛苦陆游的《示儿》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的《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的《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思亲念友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闺中怀人王昌龄的《闺怨》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昔盛今衰的感慨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的《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评价思想内容·关键能力】评价思想内容四步骤【微点拨】全面理解诗词情感的思维角度1.找“情语”(1)找显性“情语”,如喜、怒、哀、乐等。(2)找隐性“情语”,即间接、含蓄传达感情的词语。(3)明确“情语”出现的位置。2.抓“景语”(1)揣摩所写景物的词语,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等,进而把握情感。(2)抓住景物前的修饰词和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3)把握景与情的内在关系: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即“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乐景哀情,哀景乐情”。3.品典故一方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全面理解诗词情感的三条思维线1.结构层次,关注时空转换,领悟情感的丰富和转变。2.抓情语情由,注意双向词,打破思维定式。3.多方开掘,内勾外联,全面分析,答全情感。【教材引航·典例剖析】一、教材引航——从教材中来【例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专业术语概括感情悲第二步:分析词句内容(1)万里:指地理长度,说明其远。(2)悲秋:在特殊季节里人的悲凉情绪。(3)常:表示频率多或者时间长久。(4)作客:“客”用现代话讲就是漂泊异乡。(5)常作客就是常年漂泊异乡。(6)百年:表示时间的长短,长年,还暗示了作者年纪大,老了。(7)多病:身体不好,多有苦痛。(8)独登台:台为高处,独登台说明没有亲朋好友。第三步:概括总结情感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答案:一可悲:他乡作客;二可悲:常作客;三可悲:万里作客;四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五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六可悲:亲朋亡散;七可悲: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八可悲:身患疾病。二、典例再现——到高考中去【例2】(2023·南通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对月有感①朱敦儒天宇著垂象,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点古来传。浪语修成七宝,漫说霓裳九奏,阿姊最婵娟。愤激书青奏,伏愿听臣言。诏六丁②,驱狡兔,屏痴蟾。移根老桂,种在历历白榆边。深锁广寒宫殿,不许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③。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注】①此词作于靖康之变后。②六丁:传说中的阴神,为天帝所役使。③星躔:星宿的序次。本词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结句都有祝愿之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专业术语概括感情表达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圆的渴望。第二步:分析词句内容词人要把只图自我快活、玩忽职守的痴蟾狡兔统统赶出月宫,将终年寻欢作乐、沉醉在“歌舞”之中而导致月有亏缺的嫦娥锁在广寒宫里,让她谨守职责,永使圆月无亏缺,世世代代总团圆。第三步:概括总结情感词人对月生愤的情感来源于偏安江南一隅的宋南渡这一特殊的时代环境。那“痴蟾”“狡兔”让人联想到王朝里只知谋身而误国的一班肉食者;那歌舞嫦娥自然是人间置山河亏缺于不顾,“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君臣的倒影。答案:①苏词的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重点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②朱词的结句“永使无亏缺,长对日团圆”,重点表达词人对收复失地、国君回归和百姓团圆的渴望。③前者侧重个体的,对亲人的祝愿;后者侧重国家的,对国家民族人民的祝愿。【即学即练·巩固提升】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春归①杜甫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②,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诗人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②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纪日。古人评点本诗“自伤自解”,诗人是如何“自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欣赏春景,化解漂泊不定、时光无常的愁情;②倚杖看石,倾壶就沙,借酒解愁;③直用“吾生亦有涯”典故,开解往来不定之苦,表达随遇而安的思想;④故作达观,以“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解析】此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自解”意为自我开解、安慰。杜甫因成都兵乱,不能回草堂,只能在阆州和梓州往返,漂泊不定,饱受战乱之苦,此次严武回蜀,杜甫也终于回到成都草堂定居,因此只能自我安慰,以消解愁闷。①一、二联写景,描写了竹子和春花,诗人从美好的景物中暂时忘却了忧愁。②借谢安望石的典故,反衬自己一事无成只能借酒浇愁。③引用“吾生亦有涯”典故,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表达随遇而安的思想。④最后借酒助兴,用“乘兴即为家”自我宽慰。考向二评价观点态度

【评价观点态度·必备知识】作者的观点态度,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来的自己对人和事的看法、态度倾向以及人生志趣或感悟等,不仅仅指诗歌通过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状态。它包括:对事物的态度、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时,往往通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来表达。所谓“评价”,即在把握相关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对这些观点态度作出自己的判断与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否正确,对别人的评价作何理解,认识是否全面,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评价时允许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行。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评价观点态度·关键能力】评价观点态度三步骤【微点拨】评价观点态度4注意1.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2.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①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②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③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又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3.归纳要全面,体察要入微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4.评价要准确,分寸要把握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方面: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没有分寸,不是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这样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都是有失公允的。【教材引航·典例剖析】一、教材引航——从教材中来【例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贺新郎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词人提出了怎样的人才观?对此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提炼内容明确观点词人刘克庄不断听到边境告警的消息,感到国势危殆,他希望当权者广招人才和英雄豪杰,共赴国难挽救危亡,写下了这首词。第二步:结合原词具体分析(1)上阕以“未必”起句,道出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2)金汤,指坚固的防御工事,张许指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这里再次提到了任人唯贤的重要性。第三步:点面结合精准全面词人上阕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下阕抚今追昔,指出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雄。答案:本词提出任人唯贤的观点。①设问。以“未必”二字起句,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举韩世忠的例子作答,提醒注意,引发读者思考。②用典。借用韩世忠的典故,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提拔人才,让有识之士有用武之地。③对比、反问。把张巡、许远等人才与“金汤”等自然条件进行对比,借反问语气强调任人唯贤的重要性,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④表达方式多样。在写景、抒情手法之外,夹以叙事、说理,于诗中发表议论,直接表达作者任人唯贤的观点。二、典例再现——到高考中去【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①;云山摛②锦,朝露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④,似二陆⑤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注】①耿耿:明亮。②摛(chī):舒展,铺陈。③(tuán):形容露水多。④长安:代指宋都汴京。⑤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云兄弟。二人在年轻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维】第一步:提炼内容明确观点该词体现了苏轼“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特点。第二步:结合原词具体分析(1)上阕“月华”四句描写的自然景物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2)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3)下阕“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豪迈自信,这也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第三步:点面结合精准全面上阕一开篇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下阕作者追忆运用了铺叙的手法表现早行的情景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兼用二陆等典故。答案:①上阕“月华”“晨霜”“云山”“朝露”等意象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意境明朗开阔,其阔大的境界与苏轼豪放词的风格一致。②下阕“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等句,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的不如意自我宽慰、优游度日的豁达情怀,这正符合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③下阕“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表现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豪迈自信,正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④整首词多用铺叙的手法表现早行的情景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兼用二陆等典故,体现了苏轼“以诗为词”甚至“以文为词”的特点。【即学即练·巩固提升】1.(2024·宁夏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蟾宫曲长沙怀古卢挚①朝瀛洲②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泽国纫兰,汀洲搴若,谁与招魂?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注】①卢挚:元成宗大德初年,作者被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不久就被外放湖南长沙。②瀛洲:本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网罗人才,成立文学馆。入选者极受人羡慕,称为“登瀛洲”,被视为登临仙境一样的幸运。此曲为怀古名篇,历来被称赞“沉郁悲怆”,请结合全曲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意境萧瑟暗淡。暮色沉沉,苍梧山被晚霞笼罩,黄陵庙的湘妃宝瑟积满尘土。②感情悲怆。作者上任要职不久就遭遇外放,他怀才不遇,只能向山水寻求慰藉,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伤与凄凉。③感情深沉、丰厚。作者由己及人,由自己的不幸遭遇想到千百年来,有不少文人骚客也被外放到长沙这偏远之地,体现出作者对这一类现象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④情感表达含蓄蕴藉。作者借寻诗、寻春来吐露心中不快,借屈原的经历来说自己,同时又把心中的悲伤情感融入眼前被暮云遮住的高山,被尘土封住的黄陵宝瑟中,饱含沉郁悲怆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确“沉郁悲怆”的意思。沉郁:情感深厚、浓郁、忧愤。悲怆:悲伤凄惨。通读全曲后,景语和情语都让人觉得沉郁悲怆。“空目断苍梧暮云,黯黄陵宝瑟凝尘”是写景句,暮色沉沉,云霞笼罩,苍梧山上的陵墓、黄陵庙的湘妃宝瑟已经覆满尘土,营造了萧瑟暗淡的意境,作者融情于景,把心中的悲伤情感融入眼前被暮云遮住的高山,被尘土封住的墓陵、宝瑟中,饱含沉郁悲怆之情。曲的题目叫“长沙怀古”,“朝瀛洲暮舣湖滨,向衡麓寻诗,湘水寻春”交代怀古的原因。早上还享受着登瀛洲般的幸运,傍晚已在湖滨泊船,去岳麓山寻求写诗的灵感,到湘水边寻找春天。早晚际遇差别巨大,上任要职不久就遭遇流放,只能向山水寻求慰藉。“泽国纫兰,汀州搴若,谁为招魂”用典抒情,在水乡中把兰花穿以为佩,在小洲中拔取香草杜若,又有谁为之招魂呢?作者化用屈原的诗句,应明确怀古的用意。比较屈原和作者,屈原也曾遭遇流放。作者借助屈原的典故,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表达怀才不遇的无限悲伤与凄凉。“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几句沉郁悲怆,世态纷争,悠久而古老的长沙又接纳过多少的迁客骚人呢?作者由自己想到古今流放到长沙的文人,由己及人,历史在不断重演,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2.(2024·漳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建元寺①李绅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②。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注】①建元寺:题目一作“和郭郧寒食”。建元寺,在今常州,始建于南朝齐高祖建元年间。②禁火辰:指寒食节。有人评价李绅本诗“意境阔大,感情刚劲”,试结合全诗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意境阔大。诗歌的抒情不拘泥个人情怀,而着意表现盛衰之感、世事变迁,意境阔大。②感情刚劲。结尾“莫悲风月独沾巾”从悲凉凄怆之气转为明快爽朗,体现出作者豁达情怀和豪放刚劲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和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建元寺内,紫荆树花开得繁盛艳丽,艳丽多姿的红药在古寺庙里怒放,春意盎然。这里也曾经热闹繁华,也曾经熙熙攘攘,但是现在繁华早已不在,只有这些花花草草还留有春天的气息。这两句可以读出诗人对盛衰变化、世事变迁的感叹,意境阔大。“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作者虽然感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但是“莫悲风月独沾巾”慰勉勿在年老之时悲哀,从悲凉凄怆之气,转为音调明快爽朗,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①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①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②玉瀣: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这首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词句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闲适之情。作者隐居“苍烟落照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经书相伴,极写隐居之闲适。②无奈之情。“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③悲愤之情。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道出了词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解析】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词人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第二句中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三、四句写自己喝完酒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体现了作者愜意的生活,写出自己生活的闲适。“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看似旷达,实际上是一种迫于现实的无奈。“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