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如衣食住行的变迁、节庆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2.近代以来,我国社会风俗的演变,如婚丧嫁娶、礼仪规范等;

3.社会变迁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核心素养目标1.历史理解:通过学习社会生活变迁,使学生理解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培养历史理解能力。

2.思辨能力: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价值观念:认识社会变迁中的优秀文化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4.社会责任:通过探讨社会生活变迁,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演变及其影响。

2.社会变迁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难点:

1.理解社会变迁背后的历史原因及其复杂性。

2.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影响。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社会生活的变迁,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其思辨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深入剖析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降低理解难度。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翻到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2.辅助材料:搜集并准备反映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社会生活是如何变迁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反映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简短介绍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社会生活变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因。

过程:

讲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影响因素。

详细介绍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组成部分,如衣食住行、节庆习俗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的实际影响或作用。

3.社会生活变迁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社会生活变迁案例进行分析,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变迁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社会变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等。

强调社会生活变迁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相关知识。

7.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所了解的社会生活变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知识点梳理1.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衣:从传统的汉服、旗装到西服、中山装的转变;

-食:饮食习惯的变化,如粮食结构、菜肴口味、饮食卫生等;

-住:居住环境的变化,从四合院、土楼到现代住宅小区;

-行:交通工具的演变,如轿子、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2.社会风俗的演变

-婚丧嫁娶:从封建礼教到新式婚礼、追悼会;

-礼仪规范:从繁文缛节到简朴实用;

-节庆习俗: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

3.社会变迁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新道德;

-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变革。

4.社会变迁的原因

-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

-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科技等领域的进步;

-文化交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社会制度: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变迁对个人及社会的影响

-生活质量:从物质匮乏到丰衣足食;

-思想观念:从封建礼教到自由、平等、民主;

-教育事业:从私塾、科举到现代教育体系;

-社会进步: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全面发展。重点题型整理1.简述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

答案: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衣方面,从传统的汉服、旗装逐渐转变为西服、中山装等;食方面,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如粮食结构、菜肴口味、饮食卫生等;住方面,居住环境由四合院、土楼向现代住宅小区转变;行方面,交通工具从轿子、自行车向汽车、火车、飞机等演变。这些变迁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举例: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令,使得男士摒弃长辫,改穿西服、中山装,体现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

2.分析历史事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答案:历史事件对社会风俗产生了显著影响。如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倡导新式婚礼、追悼会等;五四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改变了传统礼仪规范。

举例: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倡导新文化,反对封建礼教,提倡自由恋爱,使婚姻观念发生变革。

3.阐述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思想观念得到解放,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社会制度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举例: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社会主义改造,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分析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答案:社会变迁对个人成长具有积极作用。如教育机会的增多、思想观念的开放、职业选择的多样化等,为个人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举例:随着社会变迁,女性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工作岗位,实现了自身价值。

5.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发展,创新性地传承。如传统节庆习俗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

举例:端午节期间,各地举办龙舟比赛、包粽子等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板书设计1.社会生活变迁

-衣食住行

-社会风俗

-历史事件影响

2.近代以来变迁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社会主义改造

3.重点案例

-婚丧嫁娶变化

-节庆习俗传承

-教育事业进步

4.变迁原因

-政治变革

-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

-社会制度

5.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精华与糟粕

-创新性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为原则,通过清晰的条理和概括性强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变迁的知识。同时,板书中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设计,如使用不同颜色、粗体字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社会生活的变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2.案例分析法深化理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入剖析其对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的内涵。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发言机会较少,影响课堂互动效果。

2.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后作业和课堂展示为主,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掌握程度。

(三)改进措施

1.针对教学组织问题,可以调整课堂讨论时间,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充足的发言机会,提高课堂互动性。

2.在教学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