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作业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作业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作业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作业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作业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作业设计单基本信息单元名称第4章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年级高二年级学期秋季教材版本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作业目标1.能够基于我们对“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信息观、系统观等生命观念,完成多种类型的相关题目。2.能够通过解读肺结核、流感、哮喘、乙型肝炎发生的作用机制和构建思维导图等题型,基于已学习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分析与综合、模型与建模等科学思维解决问题。3.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主动进行小组合作的科学探究。作业设计基础巩固(必做题,建议20分钟完成)精选题目设计意图1.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DC)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2.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CD4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B.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CD4T细胞数量下降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4.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B.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5.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长C.当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⑨时,会发生⑦过程,⑦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6.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7.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8.下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纯种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发现了小鼠的组织相容性及控制这一特性的H-2基因。通常把器官移植中引起急而快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目前已经发现了小鼠几十种组织相容性抗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识别的标志。异体器官移植能否成功,关键是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似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产生了特异性免疫B.实验一和实验二表明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C.术前给B品系小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D.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H-2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9.下图是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B.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C.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D.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10.“血清疗法”可用于一些病毒性传染病的临床救治。该疗法主要是利用康复期患者捐献的血液,经严格的血液生物安全性检测分离后,将血浆输入到重症患者体内。“血清疗法”的免疫学原理是利用康复期患者血浆中的A.抗原,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B.抗体,可以刺激重症患者产生淋巴细胞C.特异性抗体,帮助重症患者对抗病毒D.细胞因子,刺激重症患者产生较多的抗体1、2题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的组成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这一生命观念为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3、4题依托情境中的新生问题,考查学生免疫系统功能的掌握情况。5、6题依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图,意在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过程机制的理解能力。7题以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二次免疫内容的掌握情况。8题以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特异性免疫的探究实验分析能力。9题以哮喘病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免疫失调内容的掌握情况。10题以血清疗法为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免疫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必做题,建议20分钟分钟完成)11.(多选)肺结核是由肺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性疾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能在巨噬细胞中成功繁殖,并且能够修饰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宿主能控制但不能根除该菌,同时机体的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肺结核。卡介苗是由减毒结核分枝杆菌悬浮液制成的活菌苗,注射卡介苗可较长时间预防肺结核。如图是原发感染肺结核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结核分枝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为单链,易变异B.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形成的吞噬体不能与溶酶体结合C.卡介苗作为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保持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记忆D.肺结核形成时免疫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说明炎症的产生能启动特异性免疫12.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

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

、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

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

(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下图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

。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

特异性结合。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13.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图9a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化趋势。回答下列问题: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

免疫尚未被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是

。此外,T细胞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还参与

过程。(2)准确、快速判断个体是否被病毒感染是实现动态清零的前提。目前除了核酸检测还可以使用抗原检测法,因其方便快捷可作为补充检测手段,但抗原检测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据图9a分析,抗原检测在_____时间段内进行才可能得到阳性结果,判断的依据是此阶段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图9b示一些志愿受试者完成接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对各种新冠病毒毒株中和作用的情况。据图分析,当前能为个体提供更有效保护作用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梳理本单元内容,绘制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11题以肺结核的形成为情境,主要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利用特异性免疫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题以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真实事例为情境,选用疾病防控等学生熟悉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着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倡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13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探究性实验能力。14题目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方法,呈现的本单元生物学知识。探究提升(选做题,建议15min完成)15.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研究发现,细胞因子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关,甲类细胞因子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促进免疫炎症反应,乙类细胞因子则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反应的进行。人体肝细胞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攻击初期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如下图1;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2。请据图回答:(1)激活细胞Ⅲ的第一个信号来自过程(填数字序号),第二个信号来自于细胞。(2)细胞I在过程③的作用是。细胞Ⅵ由增殖分化产生。(3)若某人已注射该病毒疫苗,病毒再次入侵后,体内迅速高效的产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4)图2中,TNFa等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能与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原因是,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5)科研人员发现药物M对乙型肝炎的治疗有效果。请结合图2结果,设计实验验证药物M具有疗效,要求写出简要的设计思路与预期结果。(实验材料:乙型肝炎模型大鼠若干只、含药物M的饲料、普通饲料等)①实验设计思路:。②实验预期结果:。15题的情境最为综合,要求学生达到知识迁移应用的层次,乙型病毒肝炎的发生,给予了学生应用课堂知识解释传染病发生机制的平台,第五问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外显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生物术语的能力。作业展示与评估1.作业展示:2.教师评估:单元作业答案:基础巩固1.D2.D3.B4.B5.D6.D7.B8.D9.C10.C综合运用:11.BCD(1)活细胞(2)吸附(3)浆/效应B(4)当HA、NA出现变异的流感病毒入侵机体时,已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故需每年接种疫苗(5)ace(6)D63(7)流感病毒(8)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9)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合理即可)13.(1)①特异性②体液免疫中,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③细胞免疫(2)①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