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5-T 71-2018诉讼服务工作规范_第1页
DB3305-T 71-2018诉讼服务工作规范_第2页
DB3305-T 71-2018诉讼服务工作规范_第3页
DB3305-T 71-2018诉讼服务工作规范_第4页
DB3305-T 71-2018诉讼服务工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03.080.99

A20

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71—2018

诉讼服务工作规范

2018-09-18发布2018-09-18实施

湖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5/T71—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3

5立案..............................................................................3

6保全..............................................................................6

7送达.............................................................................10

8调解速裁.........................................................................16

9信访.............................................................................20

1012368热线.......................................................................21

11监督评价........................................................................2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登记立案流程图.................................................24

附录B(规范性附录)12368诉讼服务热线服务流程.....................................25

附录C(规范性附录)诉讼服务考核指标...............................................26

参考文献............................................................................27

I

DB3305/T71—2018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规定的起草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法院、德清县

人民法院、长兴县人民法院、安吉县人民法院、杭州舸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杭州方量企业管理有限公

司。

本标准起草人:李章军、王怡、杨敏东、李天蔚、吴炜、邹新强、姚杰、蒋莹、施佳芳、余晓峰、

许嵊岱。

II

DB3305/T71—2018

诉讼服务工作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法院诉讼服务工作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立案、保全、送达、调解速裁、信访、

12368热线、监督评价方面的管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法院诉讼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FYB2《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81号《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诉讼服务中心

人民法院为方便群众集中办理诉讼事务而设立的一站式、多渠道、综合性对外服务平台,包含诉讼

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大诉讼服务模块。

3.2

跨域立案

对依法律规定属于异地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申请执行案

件,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向就近的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申请办理立案事务,该人民法院或人民法

庭应当代为提供接收、转送起诉(申请)材料等服务,并协助受诉法院办理登记立案工作。

3.3

延伸立案

突破办公场所地域限制,将立案服务延伸到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通过与有关基层组织的对接,当

事人可选择到所在乡镇(街道)的综治中心、司法所等提出立案申请。

3.4

网上立案

1

DB3305/T71—2018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通过网上立案平台提出符合法律规定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

诉、强制执行申请进行登记立案。

3.5

滥诉和恶意诉讼

没有新的事实和理由,针对同一事项重复、反复提起诉讼,或者反复提起行政复议继而提起诉讼等

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的起诉,以及不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长期、反复提起大量诉讼,滋扰行政机

关、扰乱诉讼秩序的行为。

3.6

随机分案

根据所在法院各审判执行团队办案基数,运用电脑分案软件将案件随机、循环分配至各员额法官(执

行员)名下。

3.7

指定分案

诉讼服务中心根据所在法院业务分工,将特定类型案件分配到对应的审判执行团队(业务部门),

并由审判执行团队(业务部门)负责人分配给指定承办人。

3.8

财产保全

在利害关系人提起诉讼或仲裁之前或者当事人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为保障将来的生效裁判或者仲

裁裁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人民法院采取限制当

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财产保全包括诉前财产保全、仲裁前财产保全、诉讼中财产保全、仲裁中财产保

全、执行前财产保全。

3.9

证据保全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在提起诉讼或仲裁之前或者在诉讼或仲裁过程中依法

收存、固定证据材料以保持其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措施。

3.10

行为保全

民事诉讼中,为避免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遭受不应有的损害或进一步损害,法院责令其作

出一定行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行为保全包括但不限于人身安全保护令、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停止侵犯专利权等。

2

DB3305/T71—2018

4基本要求

4.1诉讼服务中心应按“法发〔2014〕23号”和“浙高法〔2016〕130号”的要求设置机构及配置人

员,满足立案受理、调解速裁、信访接待、送达保全、12368热线等职能要求。

4.2诉讼服务中心人员的作风纪律按“浙高法〔2016〕144号”文件的要求执行。

4.3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包括诉讼服务大厅、调解场所、信访接待场所、执行服务场所等)应与法

院年收案数以及各项服务功能相匹配,具体面积标准参照FYB2-2016执行。诉讼服务大厅面积应达到

《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规定要求。

4.4诉讼服务中心应设置导诉咨询、登记立案、诉调对接、执行服务、信访接待、便民服务、自助服

务、社会服务、投诉举报等服务区域以实现大厅服务功能;应设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以实现诉讼

服务热线功能;应建立“诉讼服务网”以实现诉讼服务网上服务功能。

4.5诉讼服务中心应配置满足日常运营的服务设施设备,可包括:

——基础设施:无障碍通道、叫号机、复印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电子显示屏等;

——自助设备:自助服务终端设备、自助查询设备、智能导诉设备、智能文件中转柜等;

——安防监控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人脸识别设备、安检设备等。

4.6诉讼服务中心应建立下列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规范服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办事公开制

度、领导值班制度、督促提示制度、监督与评价制度。

5立案

5.1综合服务

5.1.1问询导诉

5.1.1.1在诉讼服务大厅入口处显著位置设置导诉台,安排专人根据来访群众需求提供人民法院的职

能、各部门分工、受案条件、诉讼程序等信息,并指引相应的办事窗口或办事地点。

5.1.1.2协助来访群众使用自助叫号系统,并做好叫号提醒。

5.1.2分流引导

5.1.2.1设立专门窗口负责来访群众的首次接待,并根据纠纷性质和当事人意愿对纠纷进行合理分流,

引导和鼓励当事人依法选择调解、协调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5.1.2.2为当事人提供立案时间、案件编号、承办部门、承办法官及联系方式、案件当前状态、开庭

时间、已形成的法律文书等案件相关信息查询,为来访群众提供疑难解答、法律咨询服务。

5.1.3登记立案

5.1.3.1按收案量、案件类型及审理程序合理设置立案窗口,接受当事人提交的立案申请,并受理其

同时提出的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委托鉴定等申请。

5.1.3.2设立网上立案窗口和跨域立案窗口,接受咨询,提供指导,接收处理当事人在网上提交或异

地提交的一审民事起诉状、行政起诉状、强制执行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

5.1.3.3配备电子卷宗生成设备,将接收到的纸质诉讼材料即时完成电子化,保障后续审判环节能够

及时使用电子卷宗。

5.1.3.4立案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于当日移送案件材料,并做好台账登记工作。

5.1.3.5诉讼服务中心网站应提供网上立案服务,并符合以下要求:

——提供用户登录到网上立案服务的接口;

3

DB3305/T71—2018

——提供提示信息及链接,引导对家事纠纷、相邻纠纷、小额债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事故、

医疗纠纷、物业纠纷等适宜调解的事项申请网上立案的用户,通过网络调解平台先行调解。

5.1.4自助立案服务

中心应配备自助服务设备,由专人提供服务指导,方便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自助立案。

5.2立案流程

5.2.1流程

登记立案流程详见附录A。

5.2.2接受咨询

5.2.2.1导诉工作人员应了解来访群众的诉求,为来访群众做好咨询引导工作。

5.2.2.2对本中心办理的服务事项,导诉工作人员应引导来访群众到相关窗口办理。

5.2.2.3对不属于本中心办理的事项,导诉工作人员应做好解释说明并指导来访群众到相关部门办理。

5.2.2.4对停止办理、无需办理的事项,导诉工作人员应向来访群众做好解释说明。

5.2.2.5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属于本窗口办理事项的咨询一次性做出明确答复,提

供有关事项的服务告知单。

5.2.2.6各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应建立咨询接待记录,登记来访群众的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咨询内

容、处理结果等信息。

5.2.3受理申请

5.2.3.1对当事人提出的服务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应及时接待,并提供相应的申请表格和示范文本。

5.2.3.2对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登记受理,出具相应的受理

文书。

5.2.3.3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予以指正,当事人补齐

或更正后予以登记受理;对不能当场补齐或更正的服务申请,应出具相应的告知文书,一次性书面告知

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和补正时限。

5.2.3.4涉及多个窗口服务内容的服务申请,应在一个窗口受理,相关窗口分别办结后统一反馈给当

事人。

5.2.3.5当事人已在网上提出的服务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应在限期内反馈受理情况,告知下一步办理

的流程和相关要求。

5.2.4办理

5.2.4.1服务申请经审查符合办理条件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予以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告知

当事人办理的时限,确认当事人的联系方式,涉及法律文书送达的还应请当事人选择合适的送达方式。

5.2.4.2当事人按照一次性书面告知内容在指定期限内对诉状和材料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决定是否

立案的期间,自收到补正材料之日起计算;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补正的,退回诉状并记录在册;坚

持起诉、自诉的,裁定或者决定不予受理、不予立案。

5.2.4.3对当事人提出的起诉、自诉,除当场登记立案外,应在以下期限内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在

规定期限内不能决定是否立案的,应当先予登记立案。

——对民事、行政起诉,应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对刑事自诉,应在收到自诉状次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4

DB3305/T71—2018

——对第三人撤销之诉,应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30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对执行异议之诉,应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5.2.4.4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立案:

——违法起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危害国家安全的;

——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

——所诉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5.2.4.5对网上立案/延伸立案的办理,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应将是否受理的决定在3日内反馈给用户;

——对不符合立案受理条件的,应通过网上回复并说明理由,以电话、传真等其他形式进行回复

的,应当做好记录,并在网上立案平台中注明回复时间、方式及内容;

——对决定登记立案的,应及时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向当事人发送受理案件通知书、交纳

诉讼费用通知书等诉讼文书。

5.2.4.6对跨域立案的办理,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收到跨域立案的起诉(申请)材料后,应首先查验核对当事人身份信息,确认送达地址,监

督当事人在起诉状及其他诉讼材料上签字盖章,指导当事人正确诉讼,将起诉信息登记、诉

讼材料扫描到诉讼服务信息系统,并通过跨域立案系统将起诉(申请)材料推送至受诉法院。

——向受诉法院推送起诉(申请)材料后,应及时以电话或短信方式联系受诉法院办理,并在系

统中接收受理通知书或收件告知书等法律文书,当场送达当事人。受诉法院未能在1小时内

作出回复的,除直接催促外,还可向受诉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反映。

——立案登记窗口收到其他法院推送的跨域立案的起诉(申请)材料后,应在20分钟内响应,

并在1小时内处理完毕或作出回复。

5.2.4.7经审查,窗口人员发现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滥用诉权行为的,可按以下要求执行:

——如属于滥诉、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等滥用诉权行为的,根据情况,引导当事人查看立案窗口

张贴的警示宣传标识或阅读“人民法院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中载明的参与虚假诉讼应当承担

的法律责任,引导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诚信诉讼,经引导,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拒不改

正的,依法不予立案;

——如属于恶意诉讼行为且涉嫌虚假诉讼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刑事犯罪的,及时依法将相

关线索移送有关部门。

5.2.5信息采集录入

5.2.5.1信息采集

5.2.5.1.1窗口工作人员应采集以下信息,并提示原告、申请执行人或诉讼代理人尽可能提供被告或

被执行人的信息:

——立案时间;

——当事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

——当事人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者组织机构代码;

——送达地址;

——保全信息;

——当事人电话及其他联系方式;

5

DB3305/T71—2018

——其他应当采集的信息。

5.2.5.1.2窗口工作人员应对当事人的身份代码进行采集:

——当事人为中国国籍自然人的,采集公安部门编制的身份证号码;

——当事人其为非中国国籍自然人的,采集护照号码;

——当事人为中国国籍法人或其他组织的,采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质检部门编制的组织机构代

码;

——当事人为外国国籍但经批准允许在中国境内进行经营活动的,采集质检部门统一编制的特殊

机构代码。

5.2.5.2信息录入

当事人身份情况、身份代码、诉讼标的金额、案由、案号、收案时间、立案时间等立案信息应及时

录入对应的案件信息系统,并确保信息准确、完整、详细,以促进与审判、执行工作的顺利衔接和高效

运行。

5.2.6缴费

5.2.6.1涉及诉讼费用缴纳的服务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务院令第481号”《诉讼费用交纳

办法》计算金额并通知当事人缴纳。

5.2.6.2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当事人缴费回执后,应向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票据。

5.2.7送达

窗口工作人员应在承诺的期限内,将相应的法律文书通过当事人选择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送达当

事人。

5.2.8案件甄别分流

5.2.8.1当事人和证据较少、事实简单、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民商事案件可以甄别为简单

案件,应分流后采用速裁方式审理。

5.2.8.2登记立案工作人员应当在不晚于立案的次日将需要指定分案的案件分配到审判执行团队,指

定分案的案件包括:

——重大职务犯罪案件;

——请示、信访评查、申报终结、再审审查、再审案件;

——一方当事人相同、诉讼标的为同一种类的案件;

——被执行人同一的执行案件、恢复执行案件;

——其他不适宜随机分案的案件或者因工作需要进行指定分案的案件。

5.2.9案件材料移送

诉讼服务中心应当根据随机分案和指定分案情况,于分案当日将全部案件材料移送至对应的审判执

行团队。

6保全

6.1受理申请

6.1.1由诉讼服务大厅入口处导诉人员根据来访群众需求指引相应的办事窗口。

6

DB3305/T71—2018

6.1.2对申请人提出的保全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应及时接待,并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示范文本。

6.1.3窗口工作人员接收保全申请材料,应审查申请书是否载明如下事项并有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保全人与被保全人的身份、送达地址、联系方式;

——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为保全提供担保的财产信息或资信证明,或者不需要提供担保的理由;

——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6.1.4申请财产保全的,还应当审查申请书是否载明如下事项:

——请求保全数额或者争议标的;

——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或者具体的被保全财产线索。

6.1.5申请证据保全的,还应当审查申请书是否载明如下事项:

——证据的名称、内容以及所在地点;

——被申请保全的证据所要证明的内容以及与争议事实的关联性。

6.1.6行为保全申请书还应当审查是否载明如下事项:

——需责令或禁止被申请人作出的行为的内容;

——保全期限。

6.1.7对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申请,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登记受理,出具相应的受理文

书。

6.1.8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和要求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予以指正,当事人补齐或

更正后予以登记受理;对不能当场补齐或更正的申请,应出具相应的告知文书,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要补

正的全部内容和补正时限。

6.1.9仲裁中财产保全,应当告知申请人通过仲裁机构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及仲裁案件受理通知书

等相关材料。

6.1.10债务人对生效判决提出再审申请时或者再审审查期间,申请保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的财产

的,不予受理。

6.1.11再审审理期间,原生效法律文书中止执行,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应当受理。

6.2保全担保

6.2.1财产保全担保的方式

6.2.1.1财产保全担保的方式主要包括:

——申请人或第三人提供的金钱担保、物的担保;

——与申请保全人签订财产保全责任险合同提供财产保全担保的保险人出具的担保书;

——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以独立保函形式提供的信用担保;

——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的信用担保;

——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提供的信用担保。

6.2.1.2上述担保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组合适用。组合适用的,可以相应减少保证金的数额或

减少作为担保物的价值。

6.2.2财产保全担保材料要求

6.2.2.1由申请保全人或第三人为财产保全提供财产担保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告知申请保全人提交

由本人或第三人出具的担保书,载明担保人、担保方式、担保范围、担保财产及其价值、担保责任承担

等内容,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7

DB3305/T71—2018

6.2.2.2由第三人为财产保全提供保证担保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告知申请保全人提交由第三人出具

的保证书,载明保证人、保证方式、保证范围、保证责任承担等内容,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6.2.2.3由承保财产保全责任险的保险人为财产保全提供担保的,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告知申请保全人

提交由保险人出具的担保书,载明若申请财产保全错误由保险人赔偿被保全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等内

容,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6.2.3财产保全担保的数额

6.2.3.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或者仲裁前财产保全的,应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情况特殊的,

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处理。

6.2.3.2申请诉讼中财产保全或者仲裁中财产保全的,担保数额不超过请求保全数额的30%;申请保

全的财产系争议标的的,担保数额不超过争议标的价值的30%。

6.2.3.3申请诉讼中财产保全,可以不要求提供担保的情形,但其申请明显缺乏法律、事实依据或明

显超出必要范围的除外:

——低保对象、法律援助对象等确实经济困难的;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

害赔偿的;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遭遇家庭暴力且经济困难的;

——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涉及损害赔偿的;

——因见义勇为遭受侵害请求损害赔偿的;

——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发生保全错误可能性较小的;

——申请保全人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由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具有独立偿付债务能力的金

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的。

6.2.3.4执行前财产保全,可以不要求提供担保。

6.2.4保全担保的办理

6.2.4.1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保全申请依法应当提供担保而未提供的,工作人员应当在接收材料时

应一次性书面告知提供担保。

6.2.4.2对申请保全人或他人提供的担保财产,应当由法院依法办理查封、扣押、冻结等手续。

6.3保全的审查与裁定

6.3.1保全申请的审查

6.3.1.1管辖

6.3.1.1.1受理诉讼前财产保全申请或仲裁前财产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是以下人民法院之一:被保

全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被申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6.3.1.1.2受理仲裁中财产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是以下人民法院之一:被保全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被申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

6.3.1.1.3受理执行前财产保全申请的人民法院应是依法有权受理执行申请的人民法院,包括:

——执行依据系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受理执行

前财产保全申请的应当是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

地人民法院。

——执行依据系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受理执行前财产保全申请的应当是由

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8

DB3305/T71—2018

6.3.1.1.4诉前保全申请人可以向采取诉前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受理该案件,仍应当符

合有关级别管辖的规定。申请人向采取诉前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如果其诉讼标的金额超过

了该院级别管辖的权限,则应当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3.1.1.5诉讼中财产保全申请由当事人向案件承办人直接提出,参照上述要求执行。

6.3.1.2担保

6.3.1.2.1对财产保全担保,经审查,发现违反物权法、担保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禁止性规定的,

应当要求申请保全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其他担保;逾期未提供的,裁定驳回申请。

6.3.1.2.2财产保全担保不足以赔偿可能给被保全人造成的损失的,可以要求其追加相应的担保;拒

不追加的,可以裁定解除或者部分解除保全。

6.3.1.2.3经审查,认为不提供担保的理由不成立的,应当在1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提供担保。

6.3.2保全申请的裁定

6.3.2.1接受符合条件的财产保全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作出裁定;需要提供担保的,应当在提供担

保后5日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在5日内开始执行。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48小时

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6.3.2.2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或仲裁前财产保全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

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6.3.2.3当事人在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提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但提供了具

体财产线索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6.3.2.4证据保全和行为保全的裁定期限按照财产保全执行。

6.3.2.5诉前财产保全和仲裁前财产保全,作出裁定前应当先编立“财保”字案号立案。

6.3.2.6诉前证据保全和仲裁前证据保全,作出裁定前应当先编立“证保”字案号立案。

6.3.2.7申请保全人、被保全人对保全裁定或者驳回申请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书送达之日起5日

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后10日内审查。

6.3.2.8对保全裁定或驳回申请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人民法院经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

变更;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6.4保全的实施

6.4.1财产保全应当在作出裁定后1日内,编立“执保”字案号移送执行机构实施。

6.4.2人民法院应当依据财产保全裁定采取相应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6.4.3诉讼中申请财产保全,申请保全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提供明确的被保全财产信息,可以向已经

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的执行法院,书面申请通过该系统查询被保全人的财产。

6.4.4申请保全人提出查询申请的,执行法院可以利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裁定保全的财产或者保

全数额范围内的财产进行查询,并采取相应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6.4.5人民法院利用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未查询到可供保全财产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保全人。

6.4.6人民法院对查询到的被保全人财产信息,应当依法保密。除依法保全的财产外,不得泄露被保

全人其他财产信息,也不得在财产保全、强制执行以外使用相关信息。

6.4.7被保全人有多项财产可供保全的,在能够实现保全目的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选择对其生产

经营活动影响较小的财产进行保全。

6.4.8人民法院对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经营性财产进行保全时,指定被保全人保管的,应当允许其

继续使用。

9

DB3305/T71—2018

6.4.9被保全财产系机动车、航空器等特殊动产的,除被保全人下落不明的以外,人民法院应当责令

被保全人书面报告该动产的权属和占有、使用等情况,并予以核实。

6.4.10可供保全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整体价值明显高于保全裁定载明金额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

不动产的相应价值部分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但该不动产在使用上不可分或者分割会严重减损其

价值的除外。

6.4.11对银行账户内资金采取冻结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明确具体的冻结数额。

6.4.12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需要有关单位协助办理登记手续的,有关

单位应当在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后立即办理。针对同一财产有多个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的,应当按照送达的时间先后办理登记手续。

6.4.13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

裁的,诉前财产保全措施自动转为诉讼或仲裁中的保全措施;进入执行程序后,保全措施自动转为执行

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自动转换后,期限均连续计算,人民法院无需重新制作裁定书。

6.4.14申请保全人申请续行财产保全的,应当在保全期限届满7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逾期申请或者

不申请的,自行承担不能续行保全的法律后果。

6.4.15人民法院进行财产保全时,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保全人和被保全人明确的保全期限届满日以及前

款有关申请续行保全的事项。

6.4.16财产保全措施的期限,按照法律规定确定;法律没有规定的,由承办人根据案情确定。

6.4.17证据保全和行为保全的期限,由承办人按照申请并结合案情确定。

6.4.18鼓励、引导当事人在立案调解阶段申请财产保全,便于生效裁判顺利执行。

7送达

7.1通用要求

7.1.1送达方式

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委托送达、转交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电子送达和委托

第三方办理送达事务。

7.1.2送达地址的确定

7.1.2.1送达地址确认书是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制度的基础。送达地址确认书应当包括当事人提供的

送达地址、人民法院告知事项、当事人对送达地址的确认、送达地址确认书的适用范围和变更方式等内

容。

7.1.2.2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应当包括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联系电话等。同意电子

送达的,应当提供并确认接收民事诉讼文书的传真号、电子信箱、微信号等电子送达地址。当事人委托

诉讼代理人的,诉讼代理人确认的送达地址视为当事人的送达地址。

7.1.2.3告知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拒绝提供送达地址、提供虚假地址或

者提供地址不准确的法律后果。

7.1.2.4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对其填写的送达地址及法律后果等事项进行确认。当事人确认的内

容应当包括当事人已知晓人民法院告知的事项及送达地址确认书的法律后果,保证送达地址准确、有效,

同意人民法院通过其确认的地址送达诉讼文书等,并由当事人或者诉讼代理人签名、盖章或者捺印。

7.1.2.5人民法院应当在登记立案时要求当事人确认送达地址。当事人拒绝确认送达地址的,依照《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处理。

10

DB3305/T71—2018

7.1.2.6因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导致民事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直接送达的,民事诉讼文书留在该地址之日为送达之日;

邮寄送达的,文书被退回之日为送达之日。

7.1.2.7当事人拒绝确认送达地址或以拒绝应诉、拒接电话、避而不见送达人员、搬离原住所等躲避、

规避送达,人民法院不能或无法要求其确认送达地址的,可以分别以下列情形处理:

——当事人在诉讼所涉及的合同、往来函件中对送达地址有明确约定的,以约定的地址为送达地

址;

——没有约定的,以当事人在诉讼中提交的书面材枓中载明的自己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没有约定、当事人也未提交书面材料或者书面材料中未载明地址的,以1年内进行其他诉讼、

仲裁案件中提供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无以上情形的,以当事人1年内进行民事活动时经常使用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7.1.2.8人民法院按照上述地址进行送达的,可以同时以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受送达人。

7.1.2.9依前述规定仍不能确认送达地址的,自然人以其户籍登记的住所或者在经常居住地登记的住

址为送达地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其工商登记或其他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所地为送达地址。

7.1.2.10对于移动通信工具能够接通但无法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的,除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外,

可以采取电话送达的方式,由送达人员告知当事人诉讼文书内容,并记录拨打、接听电话号码、通话时

间、送达诉讼文书内容,通话过程应当录音并存卷备査。

7.2直接送达

7.2.1所有诉讼文书均以直接送达为原则。直接送达前,法院工作人员应当在送达回证上写明案号、

案由、送达的诉讼法律文书名称及数量,送达地点、受送达人名称。

7.2.2直接送达首选联系受送达人或者受送达人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在指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接受送

达。

7.2.3受送达人不在家时,可以将诉讼法律文书送交给与受送达人共同居住的成年家属签收。

7.2.4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交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

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

7.2.5受送达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可以将诉讼法律文书送交其代理人签收,但受送达人在授权委托

书中明确表明其诉讼代理人无权代为接收有关文书的除外。如果受送达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

交代收人签收。

7.2.6受送达人本人以及其同住成年家属、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

期。

7.2.7直接送达时,法院工作人员应当提醒受送达人核对诉讼法律文书及数量。

7.2.8由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诉讼代理人或者代收人签收的,应当在送达回证上注明与受送达人

的关系。

7.2.9送达法律文书时,应当向受送达人告知“×××,现在依法向你送达法律文书,请你签收。”;

如果向受送达人拒绝签收的,应当向受送达人告知“如果你拒绝签收,此法律文书将依法留置送达,并

视为已送达。”

7.2.10因当事人提供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导

致民事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直接送达的,民事诉讼文书留在该地址之日为送达之日。

7.2.11人民法院依据原告起诉时所提供的被告住址无法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当要求原告补充材

料。原告因客观原因不能补充或者依据原告补充的材料仍不能确定被告住址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向被

告公告送达诉讼文书。人民法院不得仅以原告不能提供真实、准确的被告住址为由裁定驳回起诉或者裁

定终结诉讼。

11

DB3305/T71—2018

7.3邮寄送达

7.3.1直接送达诉讼法律文书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邮寄送达的,快递封皮应当在醒目位置印制

有“法院专递”字样。

7.3.2邮寄送达交件前,应当在快递面单上写明案号、法律文书名称及数量、收件人详细收件地址,

并确保快递面单所载法律文书名称及数量与所送达的法律文书一致。

7.3.3邮寄送达的,受送达人及其代收人应当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受送达人未在送达

回证上签收但在邮件回执上签收的,视为送达,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7.3.4邮寄送达中,在受送达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未能见到受送达人的,可以将邮件交给与受送

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代收,但代收人是同一案件中另一方当事人的除外。

7.3.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送达:

——受送达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的;

——受送达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法定代理人签收的;

——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

发室、值班室的工作人员签收的;

——受送达人的诉讼代理人签收的;

——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签收的;

——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

7.3.6签收人是受送达人本人或者是受送达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的,签收人应当当场核对邮件内容。签收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当场向邮

政机构的投递员提出,由投递员在回执上记明情况后将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7.3.7签收人是受送达人办公室、收发室和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或者是与受送达人同住成年家属,受送

达人发现邮件内容与回执上的文书名称不一致的,应当在收到邮件后的3日内将该邮件退回人民法院,

并以书面方式说明退回的理由。

7.3.8受送达人指定代收人的,指定代收人的签收视为受送达人本人签收。

7.3.9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

知人民法院、受送达人本人或者受送达人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

收的,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受送达人能够证明自己在诉讼文书送达的过程中没有过错的,不适

用本条规定。

7.4委托送达

7.4.1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委托送达应当遵循级别同等的

原则,并为受托人民法院预留足够充足的送达时间。

7.4.2委托送达事项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受托人民法院出具委托函,载明委托事项,包括受送达人姓名

或单位名称、当次送达的诉讼法律文书名称以及数量,送达时如有特殊要求的应当一并注明,同时载明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将委托函与需送达的诉讼法律文书、送达回证一并邮寄给受托人民法院。

7.4.3受托人民法院收到委托送达材料后,应当按照直接送达的要求在5个工作内办结,并将送达回

证以及相关的材料寄回委托送达事项的人民法院。

7.5转交送达

7.5.1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

所在监所转交。

7.5.2受送达人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通过其所在强制性教育机构转交。

12

DB3305/T71—2018

7.5.3送达转交的,人民法院应当向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出具书函,载明委托事项,包括受送达人

姓名或单位名称、当次送达的诉讼法律文书名称以及数量,送达时如有特殊要求的应当一并注明,同时

载明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并将书函与需送达的诉讼法律文书、送达回证一并交给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

7.5.4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

期,为送达日期。

7.6留置送达

7.6.1留置送达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送达人员有直接送达诉讼文书给受送达人的行为;

——受送达人或者义务签收人有恶意拒收的行为(如无正当理由拒绝签收、当场撕毁送达回证、

否认自己是受送达人、送达人员表明身份后拒不开门等)。

7.6.2留置送达要求送达人员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1)或者所在单位代表到场见证。上述组织是同一案

件中另一方当事人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7.6.3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送达:

——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

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

——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送

达人员应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时间和地点,并把照片或录像资料存入卷宗;对情况

紧急,不具备拍照或录像条件的,须由法院两名送达人员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时间

和地点及相关情况,即视为送达。

7.7公告送达

7.7.1公告送达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即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

他方式无法送达。

7.7.2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情形包括:

——受送达人被宣告失踪或被申请宣告失踪;

——送达人员按照原告提供的受送达人的地址通过直接送达等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由受送达人

住所地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证实,或以其他适当的方

式证实,其已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

7.7.3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需公告送达的,自然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

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在受理法院所在行政辖区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受理法院是基层法院的,可以在该法院公告栏张贴送达公告(如果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应

当同时在该当事人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小区等场所张贴送达公告),公

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受理法院是中级法院的,除在该法院公告栏张贴送达公告外,应当同时在该当事人住所地辖

区基层法院公告栏张贴送达公告,或者在该当事人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

小区等场所张贴送达公告,公告期满即视为送达。

7.7.4受送达人下落不明需公告送达的,自然人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主要办

事机构所在地或登记注册地不在受理法院所在行政辖区的,除在该法院公告栏张贴送达公告外,同时还

1)“基层组织”一般是指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但在人民法院送达人员邀请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作为见

证人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还可包括基层公安派出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服务所以及社

区物业公司等。

13

DB3305/T71—2018

应根据受送达人住所地是否在本市(地级)、本省范围等情况,决定应刊登公告的报纸的级别,并在该

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送达公告。

7.7.5在当事人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小区等场所张贴送达公告的,应当张贴在上

述场所的明显位置并以拍照的方式予以固定,照片附卷。

7.7.6人民法院在受送达人住所地张贴公告的,应当采取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张贴过程。

7.7.7公告送达应当说明公告送达的原因;公告送达起诉状或者上诉状副本的,应当说明起诉或者上

诉要点,受送达人答辩期限及逾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传票,应当说明出庭的时间和地点及逾

期不出庭的法律后果;公告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的,应当说明裁判主要内容,当事人有权上诉的,还应

当说明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人民法院。

7.7.8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7.7.9在《人民法院报》或者其他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送达公告的费用,应通知申请公告人预先支

付。结案时,该费用由败诉方承担。

7.8电子送达

7.8.1电子送达的范围限于除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以外的诉讼法律文书。

7.8.2当事人同意电子送达的,应当告知提供并确认接收民事诉讼文书的传真号、电子信箱等电子送

达地址,并以送达地址确认书的方式确认。

7.8.3已经送达的诉讼文书需要更正的,应当重新送达。

7.9涉外送达

7.9.1受送达人是外国自然人的,法院可以向其在我国领域内的居住场所、工作场所直接送达;受送

达人不在,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的亦视为有效送达。但同住成年家属为同一案件的对方当事人或依照受

送达人本国法律禁止这种签收方式的除外。

7.9.2法院向外国自然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直接送达时,应当核对有效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以确认

签收人的身份以及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并以复印、摘抄等方式固定上述证据。

7.9.3受送达人是外国法人、其他组织的,法院可以向出现在我国领域内的该外国法人、其他组织的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送达。送达时应当核对有效护照或其他身份证明,以确认签收人的身份以

及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并以复印、摘抄等方式固定上述证据。

7.9.4外国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系指依照登记国法律或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包括且不限于董事长、执行董事或经理)。

7.9.5外国受送达人或其义务签收人拒绝签收法院的送达文书时,可以适用留置送达。

7.9.6涉外委托送达的方式包括并依次为:依司法协助协定送达、依海牙送达公约送达和外交途径送

达。当受送达人具备上述两种以上送达条件时,法院应按照顺序在先的方式向受送达人委托送达司法文

书。当顺序在先的委托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时,无需再采用顺序在后的委托送达方式,可直接采用《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送达方式。

7.9.7依司法协助协定、海牙送达公约或外交途径方式送达司法文书,如受委托的外国中央机关要求

收取委托送达费用的,该费用应由申请送达人员预先支付。法院在首次委托送达司法文书时,可视情一

并预收其他后续裁判、执行文书的委托送达费用(包括裁判、执行文书的翻译费用)。

7.9.8当无法向外国受送达人在我国领域内设立的代表机构有效送达时,不能以此为由直接向该外国

受送达人公告送达,而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

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规定的送达方式向该外国受送达人进行送达。

14

DB3305/T71—2018

7.9.9受送达人是外国公司的,法院可以通过该外国公司在我国领域内的子公司或其他参股公司转递

司法文书。转递后外国公司签收该司法文书或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

达问题若干规定》所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送达。

7.9.10认定涉外案件中的外国受送达人下落不明应符合以下条件:

——送达地址确为受送达人的住所地;

——有一种送达方式反馈其住所地无人接收(如委托送达回证上注明无法送达的原因是查无此人

或已搬迁但不知迁往何处,或长期无人居住或无人办公,或邮寄送达被以查无此人而退回

等)。

7.9.11通过查询,发现在省内其他法院同一时期其他诉讼中显示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在认真核实的

前提下,亦可作为认定在本案中下落不明的依据。

7.9.12涉外公告送达的,应当在《人民法院报》或省级以上对外公开发行的报纸和案件受理法院公告

栏同时刊登。

7.10委托第三方办理送达事务

7.10.1委托第三方办理送达事务,通过法院“E键送达”系统与邮政EMS专线连接,法院工作人员将

经电子签章的文书利用送达系统发送到邮政系统,邮政部门安排专人对文书进行打印、封装、送达的方

式进行。

7.10.2以“E键送达”方式诉讼文书的,其送达与人民法院送达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7.10.3“E键送达”适用对象为:民事、行政、执行案件的当事人、申请人及其代理人;刑事案件的

辩护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及其代理人以及公诉机关等诉讼参与人(以下简称“受送达人”)。

7.10.4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仅适用线下送达,下列文书可适用线上或线下送达:

——案件受理通知书;

——应诉通知书(参加诉讼通知书);

——起诉状副本、反诉状副本、上诉状副本、申请书副本;

——答辩状副本;

——证据副本;

——告知当事人审判组织组成人员通知书、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通知书;

——开庭传票;

——出庭通知书、指定辩护人通知书;

——举证通知书、听证通知书;

——执行通知书、限期履行通知书;

——缴费、缴款通知书,风险告知书、廉政监督卡;

——外网查询及裁判文书上网告知书、流程告知书;

——其他可适用线上、线下送达的诉讼文书。

7.10.5“E键送达”地址确认以受送达人提供的送达地址确认书为基础。受送达人在填写送达地址确

认书时,法院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其提供自己准确的送达地址,包括邮政编码、详细地址以及受送达人的

联系电话等。受送达人同意电子送达的,应当提供并确认接收诉讼文书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线上送

达地址,相关信息一并记入送达地址确认书。

7.10.6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诉讼代理人确认的送达地址视为当事人的送达地址。

7.10.7当事人在一审、二审和执行终结前变更送达地址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及时告知人民法院。当事

人未书面告知变更的,以其确认的地址为送达地址。

15

DB3305/T71—2018

7.10.8法院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准确地将受送达人在送达地址确认书上提供的地址录入“E键送达”平

台,并在送达平台中选取已在审判、执行系统中加盖电子印章的需送达文书,选择送达方式,提交系统

平台。

7.10.9通过“E键送达”完成送达内容打印、封装及送达工作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将回执反馈系统,

受送达人或其指定代收人在邮件回执上签名、盖章或者捺印日期即为送达之日。

7.10.10因受送达人地址不准确或送达地址变更后未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导致诉讼文书未能成功送达

的,邮政送达人员应于当日将未送达信息反馈系统。法院工作人员在收到反馈信息后2个工作日内重新

选取“E键送达”系统提供的该受送达人的其他送达地址或经联系当事人后确认的新送达地址再次提交。

无其他送达地址、无法用其他方式送达而需公告送达的,应及时在系统平台中选用公告送达方式进行送

达。

7.10.11如遇受送达人本人或指定代收人拒绝签收等情况,由法院工作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进行送达。

7.10.12未成功送达文书登记后及时统一退回人民法院。其中,市内邮件3个工作日内退回,市外邮

件7个工作日内退回。

7.10.13如当事人或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对受送达的诉讼文书内容存在异议的,应在签收阅读诉讼文书

之次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或法院送达人员提出,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查并视情作出

回复。

8调解速裁

8.1诉前调解

8.1.1诉前调解包括人民法院调解和委托第三方调解。当事人明确拒绝的,不得诉前调解。诉前调解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调解优先原则、全面调解原则、合力化解原则、司法支持原则、高效便利原则、依

法审查原则。

8.1.2下列纠纷的,应当引导当事人委托调解:

——家事纠纷;

——相邻关系纠纷;

——劳动争议纠纷;

——交通事故赔偿纠纷;

——医疗纠纷;

——物业纠纷;

——消费者权益纠纷;

——小额债务纠纷;

——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纠纷;

——其他适宜调解的纠纷,也可以引导当事人委托调解。

8.1.3各类民商事纠纷、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案件,包括刑事附带民事纠纷的民事部分,可以由律师

进行诉前调解,但下列情形除外:

——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

——可能涉嫌虚假诉讼或者刑事犯罪的;

——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破产程序等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

——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

——当事人明确表示拒绝接受调解的;

16

DB3305/T71—2018

——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一方人数众多,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代表人诉讼案件;

——其他不适宜律师调解的。

8.1.4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符合登记立案条件的一审民事案件时,应当在登记立案前对诉讼风险

进行评估提示,告知并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为当事人提供纠纷解决方法、诉讼

常识等方面的释明和辅导。当事人同意以诉前化解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签署自愿同意选择诉前化解方

式解决纠纷确认书,并在编立“引调”字号后及时将起诉材料分流至相应的调解组织进行诉前化解。诉

前化解方式解决纠纷确认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先行调解特点;

——自愿调解原则;

——先行调解人员;

——先行调解程序;

——先行调解法律效力;

——诉讼费减免规定;

——其他相关事宜。

8.1.5诉讼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专门台帐,登记内容包括案号、纠纷类型、收案日期、移交日期、交接

人员、交接材料内容及数量、调解员姓名、调解结果、退还日期等。

8.1.6当事人选择委托调解的,诉讼服务中心应当在三日内移交相关材料。

8.1.7诉前调解应当在15日内完成,各方当事人同意的,可以适当延长。

8.1.8委托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在3日内进行审查并制作调解书或者准许撤诉裁定书。不能达成协

议的,应当书面说明调解情况。

8.1.9经委托调解未达成协议,当事人提起诉讼的,应当根据立案登记制的规定登记立案。

8.1.10经委托调解达成协议后撤诉,或者人民调解达成协议未经司法确认,当事人就调解协议的内容

或者履行发生争议的,可以提起诉讼。

8.2立案调解

8.2.1立案调解的案件范围是有可能调解处理的一、二审和申请再审民事案件,但适用特别程序、破

产还债程序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民事案件除外,同

时应当遵循依法、自愿、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

8.2.2在诉讼服务中心组建专门的调解团队,负责立案调解工作。调解团队可由员额法官、未入额法

官、法官助理、司法雇员组成,调解团队负责人由员额法官担任,未入额法官、法官助理、司法雇员在

调解团队负责人或者从事调解工作的员额法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8.2.3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符合登记立案条件的一审民事案件时,应当在登记立案前对诉讼风险

进行评估提示,告知并引导当事人选择适当的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为当事人提供纠纷解决方法、诉讼

常识等方面的释明和辅导。当事人不愿意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意愿,并积极引

导当事人选择立案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8.2.4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在收到二审案件时,要充分利用审核诉讼费是否交纳到账、一审法院移送的

诉讼材料是否齐备等时间节点征询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向,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立案调解或和解方式解

决纠纷。当事人同意以立案调解或和解方式解决纠纷的,应当签署同意庭外和解申请书或制作相应笔录

等,以载明当事人的调解意向。当事人同意立案调解的,立案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在案件材料检齐完备的

当日将案件材料及时移交调解团队处理。

8.2.5调解团队在收到案件材料后应当及时进行登记梳理,并在2个工作日内由调解团队负责人(员

额法官)根据案件性质、当事人状况、调解团队成员擅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