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_第1页
《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_第2页
《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_第3页
《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_第4页
《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邳州市教研室伏荣超《初中文学作品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系2013年7月由邳州市教研室申报的江苏省第十期教研课题,经过省教研室组织专家评审,本课题于2013年11月获得立项,批准文号为苏教研[2013]67号,课题编号为2013JK10-L060。课题立项后,课题组就开始设计调查问卷并在明德实验学校进行了试测,近期将对问卷作以修改调整,再进行大面积的调查分析。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江苏师大和徐州市教研室的领导专家,一方面对该项课题作以论证,同时请对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作以指导。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该项课题的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下面开始我的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初中文学作品:主要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等文学类文章的总称。2.教学内容适切性: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能够合宜、切中地呈现种种材料和传递信息。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学中教师有明确的语文意识、文体意识,教学内容正确、少而精,深浅把握适度,并与课程目标一致;②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抓得准,不偏离,有效地实现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及学生所学的内容相一致,且这些内容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3.案例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针对初中语文不同文体的教材内容,分类探索适切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操作,比较分析,反思提高,实现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不同文体典型课例的教学实践,探讨适切的语文教学内容,改变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现状,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外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如加涅、布鲁纳、奥斯丁、坎贝尔、布兰斯福特等,他们的著作如《学习的条件》、《有效教学策略》、《教学即沟通》、《人是如何学习的》等对我国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影响很大。国内研究有效性教学也是如火如荼,研究成果颇丰。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钟启泉教授等都是代表人物。仅从教学内容方面看,如张宇田《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李山林《语文教学内容辨正》,王本华《谈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周良华《也谈“语文教学内容”》,李海林《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周有利《语文教学内容建构的依据》,卢优卫《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成探讨》等,这些成果对本课题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王荣生教授的一堂语文“好课”的最低标准(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较低标准(教学内容正确)、较高标准(教学内容的现实化)、理想标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的观点,李海林教授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的构建等理论,为我们创生语文教学内容提供了标尺和抓手,也从实践上为教师探究语文教学有效性指出了一条道路。但以上研究成果没有根据学段、文体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宽泛性、普适性,同时更多是理论上的探究,本研究是针对初中阶段、文学类作品而开展的案例研究,因此具有一定的学段性、针对性和实践价值。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1.研究目标①通过本课题研究,更新教师观念,让“追求教学内容适切性”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主导,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的形成。②通过本课题研究,从教学内容着手,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方法、策略,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避免职业倦怠。③通过本课题研究,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遵循该内容的教学规律,探求普遍适用而有效的教学形式,使之用于学校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①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②文言文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③散文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④诗歌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⑤小说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通过课堂实录,重点研究不同文体教材适切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把握适切的课堂预设和生成,审视教师实际教的内容与学生所学内容,及其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度,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3.研究重点不同文体的教材文本适切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衔接,审视反思教师实际教的内容与学生所学所需内容及其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和关联程度,做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1.研究思路:从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入手,整体思考研究内容,分工落实研究任务,逐步达成研究目标,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及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体语文教师,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2.研究过程1)准备阶段(2013.6——2013.11)①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确定成员,明确分工,开题论证,形成开题报告(负责人:于效胜)。②对课题组成员以讲座、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掌握开展课题研究相关知识理论(负责人:于效胜吕凤良)。③在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较强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课题实施方案(负责人:于效胜张明)。2)实施阶段(2013.11——2014.12)按预定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研究,形成中期评估报告和阶段成果。课题具体实施如下:①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②文言文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③散文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④诗歌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⑤小说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在此期间,定期或不定期举行课题组研讨会,组织教师上课题研讨课,探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积累好相关调查数据及文字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阶段性成果。3)总结反思阶段(2015.1——2015.3)对照实验方案,对研究中积累的有关课例资料、体会、反思小结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写出实验总报告,形成一系列如专题研究论文、典型课例集锦等形式的物化成果,邀请专家结题。3.研究方法:①文献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适切教学内容的基本理论,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适切的一般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法。主要以王荣生教授的课程教学论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研究,丰富实践经验。②个案法:选择部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个体语文教学能力成长发展的档案。③比较研究法:通过“同课异构”“一本多教”的形式比较分析,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适切教学内容的一般规律和普遍适用的有效的教学形式,求得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④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课题内容边研究边调整,在行动中不断推进课题进展,取得预期效果。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1.主要观点①适切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证。②追求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是从原点改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无效、低效现状的有效途径,也是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另一途径。③以教学内容适切性为导向,激发青年教师内在变革的动力,开放的心态和合作的精神,这是新课程背景下促进青年教师主动发展、整体发展、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2.可能的创新之处:探讨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减少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从源头着手,破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之顽症,解决高效课堂教什么,针对不同学生不同文体教什么的问题,有可能引发我校传统的教师培训学习模式和教学研究方式的变革与创新——由理论学习为主变为实践验证为主,有可能快速提高我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水平。六、预期研究成果1.阶段成果:调查报告:《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案例:《文言文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散文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诗歌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小说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2.最终成果:案例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集》研究报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适切性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影像资料:初中语文优秀教师展示课录像、光盘等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xxx:徐州工程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教育学博士,先后主持多项省课题实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42篇。其他核心组成员及子课题主持人大多是邳州市以上骨干教师和学校中层干部,曾荣获市级语文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他们大都主持或参与过省市县级“十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课题研究工作经验,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数篇论文,完全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2.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1)相关研究成果①江苏省教科规划办“十一五”课题《农村初中生成绩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2009.12结题,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②江苏省教研室“十五”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讨论式教学与主体参与》,2004.02结题;③论著:《初中生成绩分化的解决策略》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获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④论著:《构建乡村学校学习共同体》列为高校社科文库书目,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获省第八届社科成果奖、获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⑤论文:《学习共同体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发表于《教育探索》,被引用89频次;⑥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讨论式教学与主体参与》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被转载7次,引用227频次;⑦论文:《试论现代教育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发表于《教学与管理》,被引用149频次;=8\*GB3⑧论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哲学方法(一)(二)(三)》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9\*GB3⑨论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发表于《教育实践与研究》,被引用59频次;2)主要参考文献:①(苏)维果茨基,余振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6②(瑞士)皮亚杰著,卢濬选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2③吕达、刘立德、邹海燕主编:《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④陈建华:《基础教育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5⑤张庆林:《高效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3⑥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5⑦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⑧卢秀安等主编《教与学心理案例》2002.1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1)参与实验学校研究资料丰富、网络结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备,各校愿意承担本实验所需各项经费,教育局拟划拨专款支持。2)参与实验的学校有5所省现代化示范初中。实验教师多为一线教师,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课题组建立完善的教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