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程序_第1页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程序_第2页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程序_第3页
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管理程序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菌(毒)种及生物标本的管理程序1目的为加强医院菌(毒)种及生物标本的管理,确保菌(毒)种及生物标本的收集、使用、保管、运输(转运)及销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使其日常运行管理符合相关生物安全有关规定。2范围适用于二至四类病原微生物菌种、毒种(株)和生物标本的收集、保存、使用、运输、销毁等工作,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不保存一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3职责3.1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二至四类菌(毒)种及生物标本的管理。3.2微生物实验室负责定期对菌、毒种(株)的进行选择、收集、鉴定,并及时将菌、毒种(株)和生物标本,以及相关信息表妥善保存。菌(毒)种登记入库工作原则上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实验室应主动对菌(毒)种和阳性生物样本进行繁殖、登记并妥善保存。3.3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实验室内各类菌(毒)种和生物样本销毁的审核、批准及使用安全的监督检查。4分类与定义根据《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将病原微生物的菌种、毒种(株)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具体分类参照有关规定执行。5程序5.1菌种、毒种(株)及生物标本的采集与接收:下列菌(毒)种及生物样本需移交本院微生物实验室的菌(毒)种库和生物样本库集中保存:5.1.1常规检测、监测项目、科学研究分离获得的二类菌(毒)种(株)及相应的生物标本。5.1.2外部购买的菌(毒)种标准株。5.1.3有关单位上送鉴定的有保留价值的菌(毒)种。5.1.4常规检测、监测项目、科学研究分离获得的有保存价值的三、四类菌、毒种及相应的生物标本。5.2菌(毒)种保存5.2.1保存的菌(毒)种,必须具有该菌(毒)种的相关基本信息资料,经复核或鉴定后入菌(毒)种库,建立菌(毒)种档案和保存。5.2.2根据所保管的菌(毒)种的特性,采取妥善可靠的方法(如冷冻干燥/恒温合适载体保存、半固体/15±1℃、-70±1℃磁珠、细胞培养液/冷冻、液氮)保管,防止菌(毒)种生物活性的尚失或变异,并配置有足够安全的防范设施。在保存过程中,按菌(毒)种传代,鉴定操作程序进行定期检查,菌(毒)种管理员如发现菌(毒)种变异或失活,应及时上报实验室负责人及管理部门,并说明理由。5.2.3应制定严密的安全保管制度,实行双人双锁开启库门,及入库登记、库内环境设备控制记录。对不同类的菌(毒)种进行分类保存,保证菌(毒)种间无交叉污染的可能。5.2.4保管工作中保管人要做好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入库、领用、销毁等各类记录。5.3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领用审批5.3.1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是一种公共资源,原则上已经入库的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没有足够的理由不得随意领取使用,以保证生物资源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及代表性。日常检测工作、研究工作所需的菌(毒)种或生物样本各检测所(科)应事先进行复制或准备。确因工作需要应事先提出申请,经微生物实验室领导按照上述权限进行审批。但必须保证所领用的菌(毒)种不会断种或影响其生物活性及原始性。领用人负责使用过程中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5.3.1.1二类菌(毒)种和相应生物样本的领取由使用人填写《XXX一、二类菌(毒)种领用申请单》,经使用处、所和保管处、所负责人提出意见,经XXX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后,由使用所(科、处)的分管领导批准后到相应的菌(毒)种保管库领取;报XXX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5.3.1.2三类、四类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领取由使用人填写《XXX三、四类菌(毒)种领用申请单》经使用所(科、处)负责人批准领用工作用菌种,如需要到菌(毒)种库领取的,经申请使用处、所负责人和菌(毒)种库管理处、所负责人审核后,报XXX分管主任(院长)审批后领取,并报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6、菌(毒)种及相应阳性标本的销毁6.1销毁范围:在菌(毒)种及相应生物标本库中原保存的菌(毒)种,经保管处所鉴定,认为已经丧失使用和保存价值、不符合实验要求的菌(毒)种及相应的生物样本,应经送交所(科、处)的确认后可以申请销毁。6.2二类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由保管人或使用人提出申请,经保管所(科、处)或使用所(科、处)负责人签署意见,经管理部门初审,报申请所(科、处)分管领导(分管院长)审核后,报主任(院长)批准同意,销毁时应及时通知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到现场,在安全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监督下方可进行销毁;并填写《XXX菌(毒)种及生物样本销毁申请与销毁记录表》由当事人和监督人员签字确认后报单位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6.3三、四类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销毁由保管人或使用人提出申请,经保管所(科、处)或使用所(科、处)负责人审核后,报申请所(科、处)分管主任(院长)审批同意后,自行销毁,同时做好有关销毁记录,完成后报单位生物安全管理部门备案。6.4实行菌(毒)种库人员准入登记制度,需要进入菌(毒)种或生物样本库的,应按照单位有关审批程序进行审批,必要时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体防护措施。6.5进行菌(毒)种和生物样本销毁时,应在指定场所,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按照规定的消毒灭菌方法和要求进行销毁,确保销毁工作安全可靠,并做好相关记录,经相关责任人确认签字,未经可靠消毒灭菌的物品和实验材料严禁带出实验区域。7、支持性文件7.1《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7.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7.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7.4《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7.5《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7.6《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8、相关记录8.1《XXX菌种、毒种(株)目录表》(表格编号:×××)8.2《XXX菌种、毒种(株)登记表》(表格编号:×××)8.3《二类菌种、毒种(株)领用审批表》(表格编号:×××)8.4《三、四类菌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