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旋转的运动概念:地球围绕旋转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旋转的运动概念:地球围绕旋转的运动概念:名称恒星日太阳日参照时间旋转角度360°360°59′实质周期周期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周期大小:目前的黄赤交角是定义:面与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①使太阳直射点在线之间往返运动②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决定带的范围③产生④使长短发生变化影响地球的公转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周期角速度:除极点外,角速度相同,均为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速度平均:角速度周期大小:目前的黄赤交角是定义:面与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称为黄赤交角黄赤交角①使太阳直射点在线之间往返运动②决定回归线、极圈线的度数→决定带的范围③产生④使长短发生变化影响地球的公转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周期角速度:除极点外,角速度相同,均为线速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速度平均:角速度,线速度远日点:角速度和线速度近日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速度轨道:近似正圆的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方向:地球的自转侧视:俯视:方向:周期:昼夜更替意义:对地表调节有重要作用,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晨昏线(圈)①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②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永远平分赤道(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④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⑤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⑥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特点概念:昼夜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把纬线圈分割为弧和弧两部分)周期:昼夜更替意义:对地表调节有重要作用,保证了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晨昏线(圈)①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②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永远平分赤道(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④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⑤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⑥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特点概念:昼夜两个半球的分界线(把纬线圈分割为弧和弧两部分)一个日=24个小时形成: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也不的球体地球不停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该地经度➗15°余数7.5,则直接舍去余数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区时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结果24,则-24,日期+1若结果为负,则24,日期-1使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偏转的力地方时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规律不同而造成不同时刻总是比时刻早同一纬度地区总是比的人们先看到日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①全球共分为使运动物体的运动发生偏转的力地方时计算: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地方时相差1小时规律不同而造成不同时刻总是比时刻早同一纬度地区总是比的人们先看到日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①全球共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②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为中时区(零时区)③在中时区东,西依次划分十二区④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日期范围或比值对大气运动、河流、海水的运动方向和其他自然地理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地球椭球体形状的形成也与其自转有关,地球自转使得赤道部分略鼓,两极部分稍扁概念:因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作地方时北半球偏赤道上偏转南半球偏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影响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时的经线—变化人为日界线:经线(国际日界线)—不变日期变更线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区时区时:时区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地球的自转的地理意义地方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距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最大值出现在变化规律变化规律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大值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赤道向两极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及以北地区半球各纬度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及以南地区半球各纬度正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计算公式:计算公式:H=90―∣(φ±λ)∣(φ所求地纬度,λ太阳直射点纬度。当φ、λ同在一个半球时用“-”;反之用“+”)影响: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异和变化造成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强度不同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昼弧长,夜弧短,白昼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昼弧长,夜弧短,白昼长,黑夜;昼弧,夜弧长,白昼,黑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昼夜长短取决于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太阳直射,全球昼夜↓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②白昼越来越③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夏至太阳直射,白昼最,北极圈内全为极昼↓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②白昼逐渐变短③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秋分太阳直射,全球昼夜冬半年↓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②白昼越来越③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冬至太阳直射,白昼最,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①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②白昼逐渐变长③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春分太阳直射,全球昼夜赤道上昼夜情况全年昼夜等长南半球昼夜情况与北半球相反昼夜昼夜长短的变化变化规律变化规律影响:影响:昼夜长短的差异和变化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不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区季节变化情况原因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昼夜长短变化最,南北极圈内有和现象,且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都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现象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都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的季节;春秋二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传统四季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气候四季春季:3、4、5三个月,夏季:6、7、8三个月,秋季:9、10、11三个月,冬季:12、1、2三个月五带的划分五带划分有无和有无太阳直射划分依据:形成不同热量带各纬度的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直射点运动黄赤交角成因四季的划分季节划分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