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案例探析13000字(论文)】_第1页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案例探析13000字(论文)】_第2页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案例探析13000字(论文)】_第3页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案例探析13000字(论文)】_第4页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案例探析13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及案例分析【摘要】作为我国国家层面的一个重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能够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创新发展是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虽然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愈发重视,发展态势欣欣向荣,但是,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显得比较薄弱,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由于该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初始投入大、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效果有限,因此,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进行鼓励、引导和支持。本文回顾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及政策现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探究产业政策是否能够促进产业创新、不同类型的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情况等问题,并选取了福建省的三五互联和广东省的华为和北京市的小米三家企业作为案例,结合三地的政策发布情况和企业的R&D经费、人员、专利申请数等指标,分析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产业政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的创新。【关键词】产业政策;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目录TOC\o"1-2"\u摘要 i目录 iii引言 1一、文献综述 2(一)政策研究 2(二)创新绩效研究 4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 4(一)发展模式变迁 4(二)产业政策现状 5(三)科技创新情况 6三、产业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案例分析 7(一)以三五互联为例 7(二)以华为公司为例 9(三)以小米集团为例 11(四)案例分析结论 13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3(一)企业角度的政策建议 13(二)政府角度的政策建议 14五、研究不足与展望 15参考文献 15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人口红利推动着经济迅速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型式的发展方式已经显得缺乏上升空间,与此同时,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人口红利不复当年。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国逐步摸索出一条新的道路,那便是以创新驱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政府支持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是提高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是这样来定义电子信息产业的:运用电子和信息技术来制造和设备生产、硬件制造、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等与电子信息相关的产品,赋予其制造、加工、处理、传递、接收信息等功能。由于电子信息产业以及它的创新活动初始投入高,并且回收周期长,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效果必然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实施产业政策。而现今关于产业政策对产业创新如何影响、是否有效的评估不足,因而需要探究如何度量创新的情况,产业政策又如何影响创新绩效。从理论来看,关于电子信息产业内创新情况的研究,不少学者都聚焦于产业内部的创新活动对于创新绩效的效果,但是,从政府所颁布的政策对于产业绩效的影响这个角度去研究的却比较少。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实施,产业创新的促进需要进一步提升力度的政策。由此看来,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评估政府的政策是尤为重要的。与此同时,关于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创新情况的政策,目前对此方面评估较少。该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之一,在推动创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当中,需要对产业政策对于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内部的企业的创新情况的影响进行探究,从而为政府完善该产业的创新政策,进而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一些建议。从实践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2035年时我国科技创新实力要大幅度提高,还要位于创新型国家的前列。在如今世界经济及各方面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之下,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为抵御不确定性、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战略性产业,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必不可忽视。因而需要整理并且评价政府的政策,为制定政策梳理清晰的思路,以便于更合理和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并且良好地将创新成果转化,进而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绩效,以确保我国能够顺利转型,迈向高质量高技术创新国家的行列。一、文献综述(一)政策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就有了关于创新政策的研究。OECD界定创新政策由经济和科技政策相互协调而成,其将科技与政府的其他政策相结合,包括了经济、社会以及产业等政策,进而成为一个整体。我国大多数的创新政策研究都是沿着这个思路,以外国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徐大可(2004)等提出创新政策是一种为了创新规模的增大、能力的提高和效率的提升的综合性公共政策。伍蓓(2007)等提出创新政策的关键是对培育和形成一个创新型环境,以促进国家层面的创新体系的完善。谢青(2015)等人则认为凡是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的政策,都属于是创新政策。部分文献从政府选择的角度入手以进行分析。赵坚(2008)提出,如果市场竞争被政府所替代,由政府直接选择赢家并且扶持,后果将可能是不乐观的。为了避免该种危险,应该更大程度地利用我国在自主研发方面所具有的的比较优势,以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竞争力。江飞涛(2010)等研究发现,当我国的产业政策选择依靠用严格限制企业进入,提高门槛的方式,或者选择提高集中度,以此激励创新,反而会让受到扶持的大企业由于竞争的压力不足导致创新的动力也随之不足,与此同时还限制了其它企业的创新活动。黎文靖(2016)等则认为以上两种分析都缺乏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其考察了产业政策对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得出的结论是当政策为选择性扶持时,企业受激励的效果更显著。相同的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有所区别。蔡绍洪(2019)提出,比起对规模较小企业的影响,创新政策对于大型企业的创新产出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陈洋林(2018)等人发现民营企业创新投入相较于非民营企业而言受税收优惠影响更大。不同类型的政策对于产业创新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徐喆(2017)等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以不同搭配如何影响创新效果,其把政策工具分成了三大类,分别是供给型、需求型还有环境型,并发现当两种搭配的综合性和一致性能够较为明显地提高产业绩效,在均衡性方面政策目标会对产业绩效起负面影响,同时政策工具提高产业绩效。此外,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组合综合性关于创新的要求也不相同,供给型和环境型比需求型的要更低。刘婷婷(2018)等用了另一种划分产业政策的方式,以此研究产业政策和企业创新及绩效的关系。其划分了直接和间接两类政策,发现直接干预对创新的效果不明显,但是归属于间接诱导类的信贷和税收政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绩效。在近些年来我国实施的产业政策中,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常见手段。有研究认为,和税收优惠政策比起来,财政政策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能够促进高技术产业的产出提升。当把作用对象列入考虑范围时,政府补贴也是一种对于国有企业的研究投入和创新效果的提高有着显著效果的政策工具。但是,以长期的目光来看待,税收优惠政策比起财政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而言,其在后期的促进效果是更为明显的。因此,应当角度全面、充分考虑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制定并实施适合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认识到组合运用政策工具的重要性。因为中央和地方层面的政府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所以经济指标便成为了上级政府考察地方政府绩效的一个衡量判断标准。周黎安(2007)指出,在中央政府引导方向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官员实施针对企业的补贴和优惠,促进其业绩的提升,以便争取晋升的机会。钱爱民(2015)等通过实证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当某个产业获得产业政策支持的时候,其内部的公司能比不受支持的公司获取更丰富的补贴,此外,相较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的力度较大,并能得到超额补助,这是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导致的。与此同时,税收优惠政策是一种容易被其他产业政策较大程度影响的政策。舒锐(2013)则认为,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这两类产业政策,基本是由政策的总体导向性决定的。另外,彭纪生(2008)最早用量化的方式衡量产业政策的力度,其设计的五分量表量化了国家层面的政策的力度,其量化方式为,从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到国务院颁布的条例、各部委的部令,再到部委的暂行规定、意见和通知等,分别赋予1-5分高低不等。在他之后,马艳艳、王晓珍等都参考了该量化方式。(二)创新绩效研究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从产业内部的创新投入角度来探究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Crepon(1998)探究的是创新和绩效的关系,其针对法国的制造业,把创新指标设立成专利申请数以及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把绩效指标设立成生产率,得到的结论为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绩效。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刘利凡(2015)认为R&D经费源投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针对高技术产业,张瑛(2016)探究的是不同创新方法对创新绩效的改变效果,得到的结论是电子产业中技术的引进、改造和消化三类经费支出,能够显著提高创新绩效。赵富森(2017)等则是认为,知识资本能够帮助提升创新绩效,而研发资本的利用率是相对比较低的。张雪玲(2018)等再把范围缩小到浙江省,研究发现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是难以提升创新效率的重要原因。魏彦莉(2017)等研究的是京津冀地区,发现不是每一种投入都能够提高创新效率,研发人员投入起抑制作用,技术引进和研发资金的投入才是其促进作用的。针对信息技术产业,宋转芳(2019)认为R&D资源投入能够提高技术创新绩效。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科技创新的现状(一)发展模式变迁查阅有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的文献,参考不同学者的观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艰难起步、引入、集成和自主创新这四个阶段。从建国之初通信设备行业基本上服务于军工业时期的举步维艰,到改革开放时逐步与国际生产网络接轨,到2000年后中国开始尝试更多的自主制造,并通过收购兼并国外企业或海外投资的方式来更大程度地融入国际市场,再到2009年后的自主创新、寻求突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转变。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愈发注重,其发展态势欣欣向荣。从2009年的5.1万亿元到2019年的6.3万亿元,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不断增加,平均每年增速达到了12%。然而,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显得比较薄弱,水平比较低,依赖外国进口产品,面临着关键技术与重要配件的“卡脖子”的威胁。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之下,电子信息产业备受关注。从2018年开始,美国便制裁我国的华为和中兴公司,特别是为了禁止华为发展5G,还有后续如科大讯飞、大华科技等八家中国企业,美国商务部将其列入“实体名单”。诸如此类的限制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中如电子芯片、通信技术等高精尖行业的发展,进而危害了我国的核心利益。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蔓延至世界各地,对各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影响至今还在持续。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去年相比,虽然增加值增长了7.7%,但发展速度降低了1.6%。面对质和量的双重挑战,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刻不容缓。(二)产业政策现状刘兵(2020)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借鉴彭纪生的量化方式和政策力度公式,将其应用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政策力度衡量并进行分析。根据该种赋分值的方式,不同层次的政策的效力能够更为清晰直观地被反映出来。表1 政策力度表政策形式分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7国务院颁布的条例、规定,各部门颁布的部令6国务院颁布的意见、纲要、规划、批复、政策、决定等,各部门条例、规定5各部门颁布的意见、纲要、规划、方案等,省及直辖市政府颁布的条例、规定4省、直辖市政府颁布的意见、规划、办法、方案、政策等,各省市厅局条例、规定3各省市厅局颁布的意见、纲要、规划、办法、方案、计划、政策2通知、公告1另外,其通过收集并且整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可以将创新活动发展作为脉络,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产业创新政策,因而主要以创新政策的数量来量化产业政策的力度。通过收集、查阅和整理国务院、工业与信息化部等等国家层面的各类网站的信息,一共能够整理出从2009年到2017年的115份电子信息产业相关的政策。根据创新政策的发布单位统计,我国对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整体呈现增长趋势:2009年虽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振兴的计划,但2009、2010这两年政府相关部门颁发的文件不多,之后三年有所增长,2014、2015两年稍有下降,到2016年之后,政策数量又出现明显增加。虽然我国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多,在适用范围更大的其他政策文件中包含了电子信息产业内容的也在增加,但由于该产业起步较晚,技术层面仍有不足,因而还需要持续鼓励创新。刘兵认为,我国专门针对信息产业制订的创新政策较少。加上近年来不断升级的中美摩擦,致使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遭受威胁。(三)科技创新情况从2009年到2019年,全国范围内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数变化不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时的3703个逐渐下降为2019年的3217个。但是R&D人员不断增多,从2009年到2019年共增加了16.2万人。变化最为明显的是专利申请授权数,从2009年到2015年,每年的申请授权数的同比增长率都超过了20%,2016年及之后的增速放缓,11年来,专利申请授权数由6391件增加到了36778件。将范围缩小到高技术产业来看,从2009年到2019年,该产业的企业数逐年增加,由27218个增长到了35833个,增加了近八千家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在总体上也呈现增长的姿态,2009年到2013年,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率均超过10%,利润同比增长率则是直到2016年一直超过10%。从投入方面来看,R&D人员全时当量除了在2016年有所减少,其余年份一直在增加,2009年时仅有32万人,而到了2017年增长到了59万人。R&D经费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从2009年的774亿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2644.7亿元,是原来的三倍多。相应地,在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数图线整体为上升的曲线,从51513件增加到158354件,其中2011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率超过了20%。图12009年至2017年高科技产业R&D投入及专利申请数三、产业政策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案例分析(一)以三五互联为例1.公司概况本文首先选取的是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五互联。这家企业主要提供互联网运营服务和软件应用,主要通过SaaS模式(即一种软件布局模型)来为中小企业的客户提供服务。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但不仅限于企业邮箱、网站建设、域名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其在2004年已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以云集所为基础的信息化服务类创业板上市企业,同时还是福建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到2017年末,其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5亿元,其中股东权益合计约为10.5亿元。三五互联是中国最早一批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一开始只是针对域名注册,为电商平台提供服务,随后不断拓展业务,加入了信息化自主办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软件还有服务内容。随着公司的不断开发和投入研究,其研发水平在行业中名列前茅,仅自主研发的国家专利技术以及软件著作权就达到了40项。三五互联的营业收入增势明显,在2010年2月上市,同一年之内开设七家分公司,之后为了抢占更大份额产品市场,还选择了并购一个大型邮件系统提供商。三五互联所在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行业前景被广泛地看好。2.政策分析以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文件库为检索范围,以“福建”为关键字,2009-2017年间发布政策数共152条。其中,在《减轻企业负担政策解答(2013)》的收费减免部分,列举了2012年国家取消的三十一项行政事业收费,与所要分析的电子信息产业关联度相对较高、关系相对较为密切的包括了税务登记证工本费、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收费,等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还发布了从2013年起,取消和免征三十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文件。在同一份政策文件中的税收优惠政策部分,还提到了2013年国家为扶持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而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便是一个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重要举措。除了“营改增”之外,针对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企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有相应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例如:软件制造企业用增值税的退税政策退还得到的款项,可以作为企业研发并且扩大再生产软件产品,而不计作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我国新设立的软件生产企业,从获利年度开始,第一、第二年免除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从设立后的第三到第五年只收企业所得税的一半;对于被规划入重点布局的企业,在当年未免税的,减收企业所得税;软件生产公司用于培训员工的支出,在计算应缴税款时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的时候进行相应扣除。此外,根据国研网公布的信息产业的政策法规,国家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简称为“通知”。通知内提出了评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企业的指标,其中,研发水平占了高达35%的比例,包括但不仅限于,规定年度的前两年之中,企业所获得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会计年度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研究开发人员在公司总人数中的占比,等等。3.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根据《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管理试行办法》中,提出的衡量企业对创新的投入和重视程度的指标,以此为标准来评选重点企业,进而使企业获得国家的进一步扶持、企业本身商誉的增加和技术的提升,有助于引导和激励企业在精神层面提高创新意识,并且在物质层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根据三五互联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其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资产比率都是与之后五年相比最高的。考虑到部分政策的作用能够比较及时地显现,而部分政策发挥其效果有一定的时滞,可看出2012年、2013年的政策,即以不同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减少各类行政费用支出,这类被许多学者归类为间接诱导性的政策,能够比较显著地促进企业创新。而2014到2017年之间,福建省没有相应的支持电子信息企业的税收优惠等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对应的这段时间,三五互联的技术资本比率和研发强度都是相对较低的。表2 2013-2017年三五互联投入产出指标对比表年份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技术资产比率201320.16%10.28%2.78%202.26%8.64%201429.00%8.23%1.11%-76.35%7.37%201531.71%10.11%-14.16%-3412.95%3.80%201630.04%8.43%6.38%159.82%2.84%201731.19%8.06%7.09%7.31%2.52%(二)以华为公司为例1.公司概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1987年创设于中国经济特区的深圳,最开始时,只是一家生产和经营PBX的香港企业的销售代理。当时的华为只有六名员工和两万元注册资金,根本没有自己的产品、技术,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也没有国有企业的背景,更谈不上品牌。而当时的市场情景是国际电信巨头瓜分着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刚刚成立的华为不得不在国际电信巨头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虽然艰难,但华为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多年来,华为业务内容丰富,且不断增加,包括了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目前在信息与通信基础设备和智能终端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其业务涉及的地区也十分广泛,分布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华为全年销售收入约7212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9%。2.政策分析以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文件库为检索范围,在2009-2018年间,以“广东”为关键字,发布政策数及相关文件共259条,以“财政”为关键字检索出642条消息,以“补贴”为搜索得出126个相关文件。其中,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根据2016年发布的《四部委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产业内符合要求的部分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其列举出的条件,比如:软件产品的营业或是销售收入不少于两亿元,应纳税所得额不少于一千万元,R&D人员在月均从业人员人数中的比例不少于25%;享有核心关键技术,并且应用这个技术来进行生产经营,同时,每年研发支出金额在主营加上其他业务收入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低于5%;主营业务有自主知识产权,等等,这些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研发人员方面的限制,有利于鼓励和促进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创新,以此获得税收减免优惠。在2017年,央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了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在该份文件中,提出了要加大对于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实体经济的核心关键在于制造业,其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我国制造业还有着规模大但实力不强、缺乏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高度依赖国外等问题。为了促进我国产业创新,各部门加强了金融支持和服务,从金融的角度,以间接的方式来作用于产业。例如,优化信贷管理体制,合理了解和评估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市场前景等“软信息”,将有关内容列入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又如,鼓励各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以及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带动不同的社会资本,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3.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对比华为2012年到2018年的研发成果数据,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华为在研发方面是长期投入,并且不断增加的。其研发人员占比虽然几乎没有变化,但专利申请数逐年增多,且在有税收优惠和金融服务支持的2016年和2017年,新增专利申请数是最多的。表3 2012年至2018年研发成果年份研发人员占比累计申请专利(件)新增申请专利(件)201245%68895201345%775148619201445%871919677201545%9771810527201645%11180014082201745%12740415604201845%1342076803根据其年度报告的详细内容,也不难发现其几乎每一年的业务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包括但不仅限于DWDM光传送系统、4G移动超宽带、AI解决方案、智能计算平台等,均有较为显著的科技创新突破,而这些进步无疑能够为企业在世界的电信领域的地位更上一层楼,对华为有着深远的影响。结合整个广东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来看,除了缺失部分数据的2017年不能准确判断以外,2012年至2018年间,规模以上的有R&D活动的企业数逐年增多,由1600家增加到4122家。R&D经费内部和外部支出也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之态,尤其是增幅明显的外部支出,从288367万元增加到2211238.2万元,2018年时的支出已是2012年时的七倍多。R&D经费的增多,除了展现出企业自身科技研发的意愿,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策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产出方面,专利申请数也相应地逐年上升,从四万余件增长至八万余件,其中,2016年和2017年有相应政策支持鼓励,在这两年,专利申请数同比增长率接近30%,为统计的八年间的两个最大值,见表4。表4 2012年至2018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及增长率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专利申请数(件)454494969158119506296488084084105541同比增长率(%)9.333516.9608-12.887428.147929.599325.5185(三)以小米集团为例1.公司概况小米集团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物联网(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开发研究和销售业务,提供互联网服务,并且从事投资业务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司。公司主要通过智能手机、IOT和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等部门开展业务,其产品涵盖了智能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及其他生态链智能硬件产品。小米集团从最初开发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MIUI,到进军手机市场,再到后来推出运动相机、电视机、耳机等一系列智能产品,小米凭借智能手机以及丰富的智能家居生态链而广为大众所知,但其实,小米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人们日常生活所消费的终端产品,其在芯片领域也有所发力。小米集团早在2014年便联合从事芯片研发的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自主研发手机芯片。之后,小米旗下的一个合伙企业投资了芯原微电子这一芯片服务公司,成为第四大股东,又和阿里巴巴共同投资了音频芯片的供应商,此外,其持股的乐鑫科技也作为半导体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交易。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在芯片研发上的“后继无力”,而芯片是终端产品的核心元件,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实力。小米不管是自主研发,还是投资芯片、半导体等,体现了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视。2.政策分析以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文件库为检索范围,以“北京”为关键字,2009-2018年间发布政策数共727条,以“芯片”为关键字检索得66条,而检索关键字“小米”则有8条。在关于小米的政策文件中,与鼓励产业创新相关的直接文件不多,其中有关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的部署行动计划,该份计划主要是关于网络以及应用基础设施的升级,包括LTE网络端到端、固定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IPv6的改造,以及强化网络安全保护等,而小米则是被列举出要加快升级的示范型企业之一。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的资金工作指南的通知,2017年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包括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还有工业强基工程,其围绕“十大领域”,在关键领域寻求突破,其中便包含了智能终端核心芯片,以及先进基础工艺要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的封装、增材制造等。关于绿色制造系统的集成方面,也涉及到了电子行业,要从设计到工艺突破,再到供应链,都向绿色的方向转化。该文件提出,对运营和财务等状况符合要求的企业可申请专项资金,在设立不同阶段的目标、通过分阶段的考核之后,可分期获得补助资金。3.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小米集团从成立起到2015年间,使用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来发布申请专利,此后改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根据北京知识产权局的数据,统计2012年到2017年两个公司名下的专利数量,可知小米集团的公开专利是连年递增的,各年的专利申请以及公开专利情况如图2所示。图2小米集团专利数由图2不难看出,小米集团十分重视创新,从2014年起每年申请的专利数都超过一千件,在2015到2017年间均超过三千。虽然专利申请数稍有下降,但从公布专利数来看,除2012年到2013年,其余每年的公开专利数均逐年上升,到了2017年达到最高。此外,在专利中挑出含金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来看,小米集团的公开专利在2017年开始高速增长,这不仅从侧面反映了小米对研发的态度,也体现了政策的支持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四)案例分析结论根据以上两个地区三个企业的案例分析并且结合前人研究,不难得出,政策的刺激可以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因而,应该统筹全局,在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恰当的选择,搭配使用产业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怎样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产业政策。本文主要通过工业和信息化等门户网站查阅各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政策,通过EPS数据库、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等收集相关指标,并选取福建省的三五互联、广东省的华为和北京市的小米三家企业作为案例,查询选取的三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和创新指标。结合三地的政策发布情况,如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贷款门槛和资金补助等政策,并比较企业不同年份的R&D经费、人员、专利申请数等指标,发现当有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利好的政策时,企业的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更多,专利申请数等产出指标也越高。据此得出结论,产业政策的支持对产业创新是有正向影响的。四、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着眼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政策及创新情况,阅读大量文献并进行梳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相同类型的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类型产业政策对产业创新的影响均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从企业的角度,应该跟随政府指示,并利用好产业政策;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政府可以进行适度干预,优化不同政策应用比例,增强对产业创新影响较大的政策工具的运用,并且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一)企业角度的政策建议1.跟随政府指示,利用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的效果能否良好地发挥显现,不仅仅在于政府的制定和实施,还在于其受众的执行情况,企业在这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企业应该紧密跟随政府指示,加强利用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经常被使用,其可以帮助企业形成更优质的经营和融资环境,以促进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资金。考虑到所有的政策在被颁布之前,中央政府一定是经过了严密的论证,来保证达成预设的目标,所以,企业应当根据政策的导向,以此为参考来制订发展方案。2.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加大研发投入正是产业内部各个企业的不断创新创新,才能推动促进一个产业整体的创新。而一个企业的创新则离不开科技人才的作用。在未来,在国家注重电子信息产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背景之下,产业内的各个企业应当相应地制定详细的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方案,特别是被政策中优惠力度较大的方面。同时,可以加大重点人才、国际化人才以及高技术的引进,既从自身、从源头努力提高创新水平,也积极地从外部吸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求更快速地提升。(二)政府角度的政策建议1.政府干预为辅,市场配置为主在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应该要建立并维护一个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出台政策也应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当市场失灵之时,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多种所有制的企业。唯有更合理配置地进行资源配置,才可以更有效地激发企业活力,进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2.细化法律规定,优化不同政策应用比例当前,专门制定关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政策相对较少,且都分散在其他产业政策中,阻碍政策的发挥。并且产业政策内部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也存在不均衡性,这也会影响政策的发挥。政府在未来制订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时,应针对该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度创设一套标准,实施以后还需注重跟踪和监管,以保证效果。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各单位还要需建立一套相互协调的机制,使得各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分工和职责范围。并且,应该均衡政策的内部结构,使其更加合理,避免某一类政策工具使用过多,而其他类的占比太少,不同工具的联合有助于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多种工具中,财政补贴政策工具和金融服务政策工具被证明对产业创新的作用较大,应该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适量的财政补贴,并支持金融服务的发展,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进而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3.建立并完善创新评价体系不同的学者对于企业或产业的创新绩效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其中,专利数这一指标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在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避免一刀切,要依照企业技术的难度、深度,以技术含量来进一步分类,从而确定政策力度,进行差异化扶持。创新的数量固然重要,质量也不容忽视,不妨以专利申请总数,和发明专利申请数作为指标,从纵向角度来衡量产业每年的创新情况,同时设立投入——产出评价体系,从横向角度来衡量创新能力。衡量体系更完善和科学化,有利于产业的技术创新。五、研究不足与展望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有待深入探究:其一,因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的来源较为分散,虽然通过不同网站检索收集,但可能还存在不够完整的地方,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搜集范围,使得研究更加全面。其二,本文只是选择了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三家企业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而不同地区的企业可能受政策的影响情况不同,未来研究可以扩大样本,使得研究结果更完善、更具说服力。参考文献[1]徐大可,陈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