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2(共113题)_第1页
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2(共113题)_第2页
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2(共113题)_第3页
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2(共113题)_第4页
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2(共113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2(共4套)(共113题)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第1套一、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试评凯恩斯主义。标准答案:凯恩斯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他主张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摆脱危机,这一主张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视。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建立了“有效需求”的理论,对“福利国家”型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做了系统而有力的论证,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对凯恩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理论,应予正确和公正的评价:第一,这种思想和理论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是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服务的。第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说的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的,对摆脱危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凯恩斯主义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7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出现了“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逐渐受到各国冷落。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论英、法、美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标准答案:(1)英、法、美有着深厚的民主自由传统,成熟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想,民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水平较法西斯势力强大;(2)美国战后强大的经济实力,英法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一定的经济基础,两国在危机前的20年代经济未出现繁荣局面,危机对其影响不像美、德等国那样大,未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三国转嫁应对危机能力较强,有可能用改良的办法来阻止危机的恶化;(3)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找到了一条应对危机的道路,同时也镇压了国内的法西斯势力;英法的资产阶级当权者以及工人阶级、民主派别大多站在反法西斯势力的一边,抵制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法西斯运动未形成气候;(4)英、法、美作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其目的不再是扩展而是维持已有的地位。德日的扩军备战使得它们达成一致,共同抗击德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标准答案:(1)内容:①财政金融的整顿和改革。1933年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后又通过《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存款保险法》、《银行法》,对美国财政金融进行全面的整顿。②调整工业生产。1933年通过了《全国产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它规定市场竞争的原则和生产的限制;对劳资关系做了规定,成立了“产业复兴局”并发起了蓝鹰运动。③保证农业生产。1933年公布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被取消后,1938年又出台了新的《农业调整法》,全面调整农业生产,减少产量,由政府对农业进行全面的调控。④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33年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为大中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的机会。1935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开始了福利国家的试验。⑤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1935年的《工业复兴法》中就包含劳工立法的内容。1935年7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了工人罢工谈判的权利。1938年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高工时数和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⑥推行睦邻政策,改善对外关系。从1934年8月签订第一个互惠贸易协定到1939年,美国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减低美国长期以来的高关税政策。后又对拉美提出了“睦邻政策”,废除了侵犯古巴政权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回了驻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军,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2)影响:①缓和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1936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方面较之危机年代也有重大进展。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③“新政”的实施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④“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试验,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经验,开创了福利国家的道路,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系统化和完善。但是,罗斯福新政毕竟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4、20世纪初出现的法西斯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恐怖主义。它与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①实行一党专政②抛弃了议会民主制③对外争夺殖民地④强化思想文化的控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法西斯党在意大利、纳粹党在德国得以上台执政的共同因素不包括()。A、统治阶级的支持B、下层人民的信任C、国家元首的授权D、发动武装政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20世纪20年代日本实行“协调外交”的外务大臣是()。A、币原喜重郎B、田中义一C、滨口雄幸D、广田弘毅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下列对日本“协调外交”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向英美作出重大让步B、放弃侵华政策C、不干涉中国内政D、在保证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与英美达成的妥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下面条约没有涉及德国的赔款问题的是()。A、《道威斯计划》B、《杨格计划》C、《日内瓦议定书》D、《洛桑协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规定德国赔款数额最少的是()。A、《凡尔赛条约》B、《道威斯计划》C、《杨格计划》D、《洛桑协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从“鲁尔危机”的发生到《道威斯计划》的实施,西方国际关系变化对当时有关国家的影响是()。①美国势力进一步向欧洲渗透②英国达到了限制法国、保持均势的目的③德国获得重建经济的有利时机④法国扩充实力争霸欧洲的计划遭重创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所产生的直接结果是()。A、促进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彻底解决了德国的赔款问题C、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D、为德国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下列关于《道威斯计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为解决德国赔款而提出的新的赔款计划B、它规定了近期赔款总数与支付来源办法C、实际上是协约国对德国政策的重大转变D、促进了德国经济恢复,为其地位提高奠定了基础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下列哪一项条约暂时解决了一战后欧洲的安全问题?()。A、《凡尔赛和约》B、《日内瓦议定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洛迦诺公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认为《公约》“标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真正的分界线。”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公约》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B、《公约》规定国家放弃以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C、《公约》永久性地禁止了战争的发生D、《公约》缔造了短暂的和平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一战后,使德国完全摆脱战败地位,恢复其大国形象的条约是()。A、《非战公约》B、《道威斯计划》C、《杨格计划》D、《洛迦诺公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洛迦诺公约》规定: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现状。在当时条件下这一规定的最大受益国是()。A、德国B、英国C、比利时D、法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30年代,美国政府对一系列国际问题执行中立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A、军事政治实力不及英法B、和平主义和孤立主义盛行C、着手应付经济危机D、以图避战自保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达是()。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④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①③B、④⑤C、②③D、①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之所以对法西斯侵略起了绥靖作用,主要是因为它()。A、给予法西斯国家直接援助B、模糊了战争的正义与非争议的界限C、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D、没有给予苏联等国的中立国地位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政策()。A、从根本上维护了美国的利益B、混淆了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C、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D、使美国彻底远离了世界战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美国中立法的实质是()。A、不向发生内战的国家出售武器B、不向交战国双方出售武器C、有益于法西斯国家得到经济军事援助D、有利于反法西斯势力的斗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不包括()。A、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C、对外资本输出的扩大D、技术革命的刺激作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20年代美国“柯立芝繁荣”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实行财政改革B、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C、推行“金元外交”D、世界大战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持续时间短B、波及范围广C、破坏性大D、持续时间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有()。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6、凯恩斯主义标准答案: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反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下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已基本丧失,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来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发展史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摆脱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没有找到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它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7、蓝鹰行动标准答案:“蓝鹰”是《全国工业复兴法》(NRA)的标志。美国在1933年6月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中规定凡遵守法规的企业在其产品上贴“蓝鹰”(蓝鹰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的标志),以示守法和致力于复兴。几周之内,250万雇主签署了这个法规,全国近90%的企业参加了蓝鹰运动。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拥护工业复兴法的运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华格纳法》标准答案:美国“新政”期间实施的调整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的劳工立法。1935年7月。罗斯福敦促国会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集体同资本家谈判合同的权利,资本家不能禁止工人罢工;成立劳资关系署以调节劳资纠纷。这一立法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人的地位,缓解了阶级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协调外交标准答案: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在任期间(1924.6~1927.4)推行的外交政策。币原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他的外交原则,包括维持和增进正当的权益;尊重外交前后相承主义,以保持同外国的信任关系;改善对美对苏关系;在对华政策上贯彻不干涉内政等。力图在各国承认日本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与英美的妥协。协调外交是二战前日本政党政治时期标榜的外交口号,同时也是守护帝国主义国家既得侵略利益的一种新的外交政略。这一外交政策受到日本国内主张武力侵华势力的责难,被称为“软弱外交”。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东方会议标准答案:1927年6月至7月7日,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对华侵略方针、转嫁国内危机而在东京召开的重要决策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所谓“满蒙政策”。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领》,制造了旨在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分离出去的“满蒙特殊论”。在日本侵华史上,东方会议是一次决定“国策”的重要会议。《对华政策纲领》勾画出田中内阁企图攫取“满蒙”和武力侵华的“积极政策”的基本轮廓,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决定攫取整个东部,加快实现大陆政策。“满蒙特殊论”则成为后来日本侵略中国和亚洲的理论根据。东方会议预示着一系列重大的武力侵华行动即将展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第2套一、论述题(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1、浅论共产国际的功与过。标准答案: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是在列宁领导下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创建的,旨在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无产阶级以对抗帝国主义,1943年为了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而结束。共产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了7次代表大会,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1)共产国际的建立,宣告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统治的破产,世界无产阶级有了团结的核心和革命的战斗司令部。共产国际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的革命原则和任务,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共产国际的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国际共运当时的发展水平,保证了共产国际的世界共产党的性质和自身的巩固,协调了各国无产阶级的统一行动;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共产国际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它对革命形势的过于乐观的估计,没有考虑到资本主义自我调整的能力,严重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共产国际指导思想的“左”倾和行动中的盲目冒进,使共产国际出现了不少失误;高度集中的组织制度存在着很多弊端,它要求各国党执行统一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一些党脱离了本国的实际,各国党独立自主的权利被削弱,压抑了国际内部民主讨论、平等协商的气氛,妨碍了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多样化发展;苏联以老大党自居,共产国际成了为其利益服务的工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标准答案:(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战期间,由于英国放松了对印度的控制,印度的民族资本有了长足的进步,战后,英国资本卷土重来恢复了对印度经济的全面控制。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英国统治者软硬兼施来对付日益高涨的印度民族主义浪潮。1918年7月,抛出《盂太古—蔡姆斯福方案》,挑拨离间印度各宗教教派及种姓间的矛盾,破坏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在怀柔政策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又于1919年3月颁布《罗拉特法》,规定殖民当局有权宣布戒严,设立特别法庭,任意搜查、逮捕和判决任何一个印度人。法令剥夺了印度人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激起了印度人民的抗议怒潮。1919年4月6日,国大党根据甘地的提议,决定举行全国总罢业,和平抵制《罗拉特法》。各地纷纷响应。英殖民当局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使群众的革命行动冲破了非暴力抵抗的范围。4月中旬,甘地匆忙要求中止运动。为将斗争拉入非暴力的轨道,1920年12月,国大党那格普尔年会正式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的方式,分为三步:一、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二、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司法机关,并辅以“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三、逐步走上抗税阶段。“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广泛响应。1921年国大党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同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交织在一起,形成民族斗争的高潮。1922年2月4日,乔里乔拉村农民为了抗议警察镇压他们的游行示威,包围了当地的警察所,焚烧警察所,21名警察在火中丧生。12日,根据甘地的提议,国大党在巴多利召开会议,决定停止不合作运动。甘地被捕。在英殖民当局血腥镇压和国大党妥协投降方针下,1920~1922年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宣告失败。(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印度的经济,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各种矛盾,而英国为转嫁危机却强化了对印度的剥削。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再次激化,民族解放运动重新高涨。在工农运动推动下,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1930年1月底,甘地向印度总督提出的11项要求被拒绝后,宣布开展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甘地发动的“食盐进军”标志着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正式开始。“食盐进军”点燃了全国抗英运动的烈火,示威游行、罢工和农民抗税斗争风起云涌。运动很快在一些地方冲破了甘地所限定的非暴力框框,开始转化为武装斗争,将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向了高潮。英国统治者一方面血腥镇压反英斗争,另一方面对印度人民采取分化瓦解的手段。1931年3月5日,甘地与英印政府总督欧文签订《德里协定》(又称《甘地一欧文协定》)。规定国大党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和抵制英货,并派代表参加圆桌会议;英国承认国大党的合法地位,废除一切戒严令,释放政治犯,实行保护关税。协定受到尼赫鲁等部分国大党领袖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反对。在甘地的影响下,国大党在1931年12月举行的卡拉奇年会上通过承认《德里协定》的决议。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转入低潮。同年9月,甘地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二次圆桌会议,在会议上,国大党提出给予印度自治领地位的要求,被英国政府拒绝。在圆桌会议结束后不久,1932年1月,殖民当局颁布了一系列紧急法令,进行大搜捕;国大党再次被宣布为非法,甘地等主要领袖又一次被捕。国大党再次恢复全国性的不合作运动,但已不可能具有1930年那样的规模和声势了。1934年5月,国大党正式宣布无条件停止不合作运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试评甘地和甘地主义。标准答案:甘地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分别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和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被授予“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因此,它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标准答案:1918年土耳其爆发了由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成功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1)从国内北来看,凯末尔革命发生在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妄图通过《摩得洛斯停战协定》瓜分奄奄一息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希腊干涉军的长驱直人,在奥斯曼人中间激起了强烈而广泛的民族主义感情,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战。(2)在群众的发动上,对农民问题的正确处理,也使凯末尔获得了国民的支持,他们是革命的主力。土耳其人民自然能够团结起来抵御外辱,正是有了这种基础,凯末尔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游击队和正规军。(3)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浓重的伊斯兰主义色彩。为保卫苏丹和哈里发而同异教侵略者进行圣战是当时号召人民的一面强有力的旗帜,正是有了伊斯兰主义的号召力,有了伊斯兰教的战斗性和排他性,才有了广大的土耳其民众加入到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中去。(4)从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来看,凯末尔在领导人民起来争取民族独立之初,就已经认识到同帝国主义必须彻底斗争,不能有任何幻想。(5)凯末尔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一位身经百战具有远见卓识的将军,铁腕式的人物。凯末尔走的始终是一条与武装斗争相结合的道路,坚持将军队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成为他日后打败希腊干涉军,签订《洛桑和约》的资本。(6)土耳其获得了苏俄的军事援助,而协约国集团内部矛盾重重,这也是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5、在俄共布十四次代表大会上谁提出了苏联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A、列宁B、斯大林C、托洛茨基D、季诺维也夫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A、实行新经济政策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联共(布)十五大通过的经济方针是()。A、着手实施“一五”计划B、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C、开展农业集体化D、实施新经济政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联共(布)“十五大”规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的实质是()。A、实行农业集体化B、使小农走上集体化道路C、为工业化的实现创造条件D、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所有制形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联共(布)“十五大”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根本上是由于()。A、1928年,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B、苏联走农业集体化道路C、苏联领导人对国情的认识不完全正确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下列苏共领导人中因反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而遭到处分的是()。A、托洛茨基B、布哈林C、季诺维也夫D、加米涅夫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A、1928年10月B、1927年10月C、1929年10月D、1933年10月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宪法的制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1936年苏联宪法规定苏联的国体是()。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农业社会主义国家C、工业社会主义国家D、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A、1936年宪法的制定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D、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苏联制定1936年宪法的目的是()。A、为落实农业集体化的方针B、为落实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C、为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D、为了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斯大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A、领导终身制,不受群众监督B、个人独裁制,缺乏民主C、权力高度集中,集中于中央最高领导D、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工商企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下列不属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产生的条件的是()。A、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B、内部经济文化落后C、公有制对支配地位的确立D、斯大林的个人因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斯大林体制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有()。①权力高度集中②党政不分③否定价值规律④忽视民主和法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点是()。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B、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和践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原因是()。A、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实施国家粮食税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C、允许资本家自由经营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3、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下列事件最能体现对苏联民主制造成重大破坏的是()。A、余粮收集制B、农业全盘集体化C、个人崇拜D、大清洗运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1934年9月苏联加人国联,对此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为了顺应建立欧洲集体全体系B、试图通过国联同英法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法西斯C、把国联当做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的工具D、为走出孤立境地,发挥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对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客观评价是()。①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②这种体制有严重缺点和弊端③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④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27、不合作运动标准答案:20世纪上半期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手段进行斗争,主要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1922年)、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1934年)、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40年~1941年)、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1944年)等组成,四次非暴力运动对英国的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8、《孟太古—蔡姆斯福方案》标准答案:英国殖民当局“怀柔政策”的产物。1918年7月,由印度事务大臣孟太古和英国驻印总督蔡姆斯福联合签署。《方案》允诺在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在大英帝国的范围内初步实现印度的责任政府。但事实上,该方案并未给印度人民带来真正的自治权利,仅仅照顾到穆斯林联盟中上层人士的利益,意在拉拢和利用他们,分裂、破坏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因此,该方案一公布,便遭到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对。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罗拉特法》标准答案:1919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的旨在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法令。由以在印度供职的英国法官罗拉特为首的委员会起草。包括《印度刑法修正案(1919年第1号)》和《刑法非常权力法(1919年第2号)》,统称“平时戒严法”。该法令规定殖民当局有权宣布戒严,设立特别法庭,任意搜查、逮捕和判决任何一个印度人。法令剥夺了印度人民最基本的宪法权利,被称为“黑色罗拉特法”,激起了印度人民新的反英斗争风暴。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阿姆利则惨案标准答案:1919年4月13日,在阿姆利则城发生的英印殖民政府军队屠杀印度人民的惨案。1919年4月6日,国大党根据甘地的建议,决定举行全国总罢工,和平抵制“罗拉特法案”。4月13日,两万群众在阿姆利则城的杰利安瓦拉培广场举行集会,庆祝本地节日。英殖民当局派兵向集会群众开枪,造成了流血惨案。惨案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英斗争,冲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认为在人民尚未学会非暴力抵抗时而发动非暴力抵抗,使他“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大的错误”,随之就宣布停止这次运动。阿姆利则惨案成为甘地于1920~1922年发动全国性非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1、乔里乔拉事件标准答案:1922年2月4日,英国殖民当局残酷镇压印度乔里乔拉村农民示威游行的事件。由于警察枪击示威群众,村民袭击并烧毁了警察所,烧死22名警察,结果遭到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44人被杀,数百人被流放。乔里乔拉事件发生后,甘地决定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本人也被逮捕,并被判了6年徒刑。印度第一次非力不合作运动宣告失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第3套一、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试述卡德纳斯改革的背景、内容、性质及意义。标准答案:(1)背景: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严重影响了墨西哥社会经济,原料生产因世界市场萎缩大量减产,国家财政极其困难,失业剧增,农产品价格大跌,社会矛盾尖锐。②在墨西哥革命爆发后的最初十几年中,由于地方考迪罗势力的重新崛起,墨西哥曾再度陷入军阀混战的政治危机之中,摆在墨西哥革命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彻底摧毁考迪罗主义政治传统,实现政治现代化,为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③封建庄园经济存在,大量农民由于债务失去土地,大量的资源被国外企业控制。④卡德纳斯提出“六年计划”的竞选纲领,得到广泛拥护。1934年7月,在他当选为总统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2)内容:①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废除债役制,试行农场合作制。②国有化运动:将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和石油公司收归国有。③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④教育改革: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⑤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改组国民革命党,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族政治体制。(3)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4)意义:卡德纳斯改革是墨西哥自1910年以来最为激进的一次社会改革,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基本上摧毁了封建大庄园制,并使民族资本取代外国资本掌握了全国最主要的经济命脉,基本上完成了1910~1917年革命以来由半封建社会过渡到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任务,为墨西哥比较稳定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试评列宁的世界革命论及其策略转变。标准答案:世界革命论指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是在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取得胜利。后来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从这个规律出发,列宁认为一方面帝国主义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加大了;另一方面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由于发展不平衡,一些不发达帝国主义国家发展起来,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于是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导致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阵线,打击了某些国家,使其成为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易被无产阶级突破,使社会主义革命得以在个别国家首先取得成功。列宁认为革命首先在一国成功,并不一定是在那些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相反他认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工业发展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只要具备了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力量就可以首先爆发革命。革命形势包括:①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②被压迫者的困苦异乎寻常地加剧;③群众积极性高涨。此外,有了革命形势还要有革命的主观力量,无产阶级发动足以推翻旧政府的强大的群众运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综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标准答案: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而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进一步加紧剥削,使得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起来。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不同的特点,领导者既有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又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思想上既有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思潮,又有综合型的民族主义思潮,同时还存在着因不同的宗教信仰而导致的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的民族主义思潮。此时的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的不合作运动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首先在文化斗争中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运动,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促使国民党将旧三民主义改造成新三民主义,并开始北伐,开始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政权作斗争,在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同日本侵略者斗争,争取民族的解放独立。印度的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发起的以非暴力为形式的斗争。非暴力包括三个时期,第一个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括受封者退出爵位称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构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的泛滥。第二个时期为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进行了“食盐进军”,农村也进行非暴力抗缴田赋运动。第三个时期为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以个人行动来实现社会建设纲领,把解救“贱民”工作放在首位。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是在土耳其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凯末尔领导土耳其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并推行了世俗化改革,包括政治改革、法制改革、教育改革、文化改革、社会生活与习俗改革、经济改革,贯彻了凯末尔主义六原则,即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等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4、下列哪一项不是凯末尔世俗化改革的内容?()。A、经济改革B、土地改革C、政治法制改革D、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改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是()。A、十一月革命B、匈牙利革命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D、凯末尔革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下列条约中,哪一个是由协约国提出的灭亡土耳其的奴役性条约?()。A、《摩德洛斯协定》B、《色佛尔条约》C、《洛桑条约》D、《海峡公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下列哪个条约为土耳其赢得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A、《摩德洛斯协定》B、《色佛尔条约》C、《洛桑条约》D、《海峡公约》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1923年10月,土耳其宣布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是()。A、甘地B、凯末尔C、孟尼利克D、提拉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卡德纳斯改革的容不包括()。A、土地改革B、国有化运动C、教育改革D、政治改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1930年,印度非力不合作运动的突破口是()。A、“独立日”B、乔里乔拉村事件C、解救贱民工作D、食盐长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一战后,有关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评价中,错误的是()。A、甘地不敢面对英国的暴政B、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能够调动各阶层C、非力不合作计划也有遏制群众斗争的一面D、国大党得到大众的拥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非力不合作纲领不包括()。A、驱逐英国殖民统治者B、抵制立法机构、法院和政府的工作C、提倡手工纺织运动D、提出拒绝纳税要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一战后,英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萧条,对其原因的探究不准确的一项是()。A、英国在一战中损失惨重B、伦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地位发生动摇C、美日与英国竞争加剧,自治领和殖民地民族工业的发展D、一战后,英国政局不稳定,政府更迭频繁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1924年1月英国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了英国历史上第一届工党政府。工党上台说明了()。A、英国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战后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此时英国已经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D、工人罢工运动得到工党政府的大力支持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下列对“蒙德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张以调节制度取代罢工活动B、提倡开展生产合理化运动,提高劳动效率C、标志着英国工业巨头对罢工运动的屈服D、表明工会领袖和工业巨头为巩固资本主义而实行合作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6、1926年英国召开了帝国会议,对其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会上英国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拥有独立地位,法律上与英国平等B、自治领仍然承认自己是英帝国的成员,并宣布效忠英王C、1931年12月,《威斯敏斯特法》批准了帝国会议的决议D、此后,各自治领已完全脱离英帝国而独立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7、体现一战后,英国自治领分离运动加强的文件是()。A、《国民公约》B、《威斯敏斯特法》C、《罗拉特法案》D、《色佛尔条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根据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英国()。A、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享有自治权B、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C、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D、允许自治领脱离英帝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9、1931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都独立自主的根本原因是()。A、自治领分离倾向越来越强烈B、英国经济衰退,国力已大为削弱C、英帝国已宣布解散D、英国改变对殖民地的统治策略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一战后,法国政府在外交方面寻求的主要目标是()。A、安全保证B、控制国联C、与大国结盟D、抵制共产主义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1、1925年10月签订《洛迦诺公约》后,法国外长白里安认为:“我国的安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保障了。”对此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条约确实为法国提供了安全保证,彻底解决了它在欧洲的安全问题B、此后,法国自身的安全需要英国和意大利的保证C、条约削弱了法国的同盟体系D、实际上公约的最大受益国是德国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2、对《魏玛宪法》的内容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规定德国为共和国,实行联邦制B、总统有很大权力,特殊情况下可以将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全部或部分中止C、规定废除等级特权和贵族称号,公民享有各种自由D、宪法彻底清除了容克地主贵族的影响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三、名词解释(本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分。)23、卡德纳斯改革标准答案: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推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规定在农村废除“债役制”,实行土地改革;把国内部分企业和外国控制的铁路、石油公司收归国有;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和扫盲。改革促进了墨西哥民族资本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啤酒馆暴动标准答案:希特勒在取得纳粹党领导权后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1923年的鲁尔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崩溃、政局动荡,巴伐利亚邦与中央政府矛盾尖锐。11月8日,希特勒认为夺权时机已到,便和鲁登道夫带领冲锋队,利用巴伐利亚邦长官卡尔在慕尼黑一家啤酒店举行集会之机发动政变,企图乘机夺取政权。由于此时纳粹力量还比较薄弱,又未取得大资产阶级和保守派的支持,政变很快被平息,希特勒也因此被判入狱五年,后提前获释。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5、“水晶之夜”标准答案:希特勒上台后,发起的迫害犹太人的暴行。水晶之夜又称碎玻璃之夜,1938年11月9日~10日凌晨,纳粹党员与党卫队假借犹太少年枪杀德国驻法公使的事件,大肆焚烧犹太教堂,捣毁犹太人的店铺和私人住宅,公然迫害、凌辱和逮捕犹太人。这一夜被砸毁的玻璃随处可见。由于被砸毁的玻璃晶莹透明,所以柏林居民用尖刻的俏皮话称之为“水晶之夜”。这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犯下的滔天罪行。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6、“向罗马进军”标准答案:墨索里尼武装夺取意大利政权时的口号。一战后,意大利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1922年10月22日,墨索里尼在那布勒斯召集3万余名武装的法西斯党徒集会,叫嚣罗马、意大利以及政府的权力是属于他们的,并宣布“向罗马进军”。10月27日,4万多名身者黒衫全副武装的法两斯党徒分4路向罗马进军,未遇抵抗便占领了从意大利北部到罗马的交通线。28日法西斯党徒进行了罗马。29日晚上,国王邀请墨索里尼到罗马,请他出面任总理并组织内阁。墨索里尼夺取政权后,便在全国建立了法西斯专制统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历史学基础(两战之间的世界)模拟试卷第4套一、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1、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标准答案:(1)表现:①战后,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由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②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国内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j大支柱。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③经济上的优势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战后欧洲各国的重建、德国的赔款以及国联建立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④国内经济的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2)原因:①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②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③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建筑、汽车、电气工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④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和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结合史实分析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后果。标准答案: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次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大跌,引发美国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危机迅速波及到了依靠美国资本的德国和依靠外贸的英国,随即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而它的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破坏性之大,为资本主义世界所罕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到沉重打击,以至于“大萧条”、“大恐慌”成为这次危机的代名词。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这次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2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不但并未带来共同的富裕,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②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而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③国际经济不平衡,导致了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产品越积越多,富裕国家增加的收入并未用来购买大批量基本食粮;另一些国家确确实实需要更多的食物,而收入又不足以购买这些东西。垄断资本企图维持垄断价格,使得问题更为严重。这又导致许多国家的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之中。④伴随着20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⑤自1924年执行《道威斯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批贷款,德国以此向其他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依赖,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场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着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工农业生产锐减,企业停产,银行倒闭,失业人口增加,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秩序混乱。间接后果:①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把危机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削减工资,提高捐税等等,从而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②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的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④经济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的债务关系,法国、英国等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⑤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三国因占有较少资源,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分化。标准答案: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的局面,西方国家经济上走向了分化:美国通过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其广阔的殖民地以及放弃金本位制,维护其资本主义的存在;以日本、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则通过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推行对外扩张。为了摆脱危机,资源自给率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等国结成联盟;面对这一威胁,垄断国际市场、资金相对充足的英、法、美则主动调和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单选题(本题共19题,每题1.0分,共19分。)4、1923年鲁尔危机期间,德国政府的对应政策是()。A、武力抵抗B、消极抵抗C、消极不抵抗D、求助国联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1923年出兵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除法国外,还有()。A、荷兰B、比利时C、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鲁尔危机”造成的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剧了德国经济的破产B、法国在经济上得不偿失C、造成了德国政局的动荡D、美国取得了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主动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1923年纳粹党魁希特勒发动了“啤酒馆暴动”,对此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希特勒企图趁“鲁尔危机”造成的混乱夺取国家政权B、由于没有受到大资产阶级的支持很快被镇压C、表明纳粹党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可以进行暴力夺权D、充分暴露了纳粹党企图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对20世纪20年代德国经济复兴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道威斯计划实施后接受了大量的外国资本B、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是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C、20年代鲁尔危机后,国际国内局势相对稳定D、实行了产业合理化,提高了效率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法西斯”一词的最初含义是()。A、权力B、独裁C、皇冠D、棒束标准答案:D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