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29社会组织的创办与发展研究第一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动因与背景。 2第二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类型与形式。 4第三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8第四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与步骤。 10第五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制约因素。 13第六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15第七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估与监测。 21第八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创新与探索。 26
第一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动因与背景。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需求】:
1.社会组织的创办源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2.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社会组织的数量、类型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社会组织的创办与发展。
3.社会组织通过提供服务、开展活动、提出倡议等方式来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时代背景】
社会组织创办的动因与背景
一、社会组织创办的动因
社会组织创办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
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是社会组织创办的最基本动因。当社会上出现某种问题或需求时,往往会有一群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或满足这些需求。例如,当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时,就会有慈善组织和扶贫组织应运而生;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时,就会有环保组织和绿色和平组织成立;当残疾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就会有残疾人权利组织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组织创办。
2.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
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也是社会组织创办的重要动因。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社会组织的创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结社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会团体是指在中国境内依法自愿组成的,具有共同宗旨、章程、组织机构和活动场所的法人。”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创办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也为社会组织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3.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
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也是社会组织创办的重要动因。当社会舆论对某种社会问题或社会需求高度关注时,往往会激发人们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热情。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志愿者组织,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灾区人民提供救助和帮助。
4.个人兴趣和爱好
个人兴趣和爱好也是社会组织创办的重要动因。当个人对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或爱好时,往往会组织起来共同开展活动。例如,热爱摄影的人们会组织摄影协会;热爱音乐的人们会组织音乐协会;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们会组织体育协会。
二、社会组织创办的背景
社会组织创办的背景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为社会组织的创办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日益多样化,对社会服务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这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市场。
2.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为社会组织的创办提供了机遇。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不再是社会服务的唯一提供者,而是转向成为社会服务的购买者和监管者。这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领域创造了机会。
3.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为社会组织的创办提供了动力。随着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公民权利和社会责任,越来越愿意参与社会事务。这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强大的动员力量。
4.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
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为社会组织的创办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社会组织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快速、便捷地传递信息,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力。这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环境。第二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类型与形式。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组织创办的目的和意义
1.社会组织创办的目的: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满足人们在文化、教育、健康、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2.社会组织创办的意义:补充政府职能、促进社会多元化、激发公民参与。社会组织的创办,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促进了社会多元化发展,激发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
3.社会组织创办的价值:凝聚社会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创造社会效益。社会组织通过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创造社会效益,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组织创办的类型
1.根据创办主体:政府创办、公民创办、企事业单位创办、国际组织创办。
2.根据组织形式: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
3.根据活动领域:经济组织、文化组织、教育组织、科技组织、社会福利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
社会组织创办的形式
1.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依照章程开展活动。
3.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社会组织创办的条件
1.有创办人。
2.有组织章程。
3.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4.有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5.有从事本组织活动所需要的专业人员。
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
1.提出申请。
2.受理申请。
3.审查申请。
4.作出决定。
5.发给证书。
社会组织创办后的发展
1.完善组织机构。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3.发展壮大组织队伍。
4.筹措资金。
5.开展活动。一、社会组织创办的类型
1.政府创办社会组织
政府创办社会组织是指由政府部门或机构直接出资创办、管理和控制的社会组织。这种类型的社会组织往往具有较强的官方色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的某些公共政策目标,如扶贫、救灾、环保等。
2.企业创办社会组织
企业创办社会组织是指由企业出资创办、管理和控制的社会组织。这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通常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捐赠、扶贫、环保等。
3.个人创办社会组织
个人创办社会组织是指由个人出资创办、管理和控制的社会组织。这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通常规模较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某种理想或目标,如慈善、公益、环保等。
4.社会团体创办社会组织
社会团体创办社会组织是指由社会团体出资创办、管理和控制的社会组织。这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通常代表某一特定群体的利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促进该群体的权益,如妇女权益、儿童权益、残疾人权益等。
二、社会组织创办的形式
1.法人组织
法人组织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法人组织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2.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非法人组织可以是临时组织、项目组织、志愿者组织等。
3.混合组织
混合组织是指既具有法人组织的特征,又具有非法人组织的特征的社会组织。混合组织可以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基金会等。
三、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
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出创办申请
社会组织的创办人需要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创办申请,并提供必要的材料,如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人员名单等。
2.民政部门审查
民政部门对创办申请进行审查,重点审查组织章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组织机构是否健全,人员名单是否符合要求等。
3.批准创办
民政部门审查合格后,会批准创办社会组织,并颁发社会组织登记证书。
4.领取印章
社会组织的创办人需要到工商部门领取社会组织印章。
5.银行开户
社会组织的创办人需要到银行为组织开立账户。
6.组织运行
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后,可以按照组织章程开展活动。第三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组织创办的类型及其特征】:
1.不同种类的社会组织:基金会、协会、商会、专业协会、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其目的是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涉及教育、文化、环境、健康、扶贫等多个领域。
2.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社会服务机构管理条例、志愿服务条例、公益事业捐赠法等。相关法律对社会组织创办的设立、管理和运行作出了详细规定。
3.社会组织创办的政策支持: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专项资金、税收优惠政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等,这些政策为社会组织创办和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与要求】:
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令第12号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
-规定了社会团体的定义、种类、登记程序、变更程序、注销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
2.《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2016年修订)
-提供了社会团体章程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3.《社会团体财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
-规定了社会团体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内容和程序。
4.《关于印发<关于社会团体接受境外捐赠管理办法>的通知》(民发〔2016〕128号)
-规定了社会团体接受境外捐赠的管理办法。
二、社会组织创办的政策
1.《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发〔2018〕16号)
-提出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创新社会组织的监管方式,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2.《关于加快构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意见》(国发〔2019〕19号)
-提出要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监督管理。
3.《关于支持社会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指导意见》(民发〔2020〕115号)
-提出要支持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三、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解读
1.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是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
-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为社会组织的设立、登记、变更、注销、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利于维护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2.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
-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社会组织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实现社会治理的协同共治。
3.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是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动力。
-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有利于社会组织创新发展,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四、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展望
1.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进一步完善。
-随着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
2.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更加开放。
-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更加开放,鼓励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3.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更加包容。
-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将更加包容,为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促进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展。第四部分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与步骤。关键词关键要点创办社会组织的宗旨和目的
1.社会组织创办的宗旨是指社会组织创办时确定的基本方向和目标,通常反映了社会组织的价值理念和服务对象。
2.社会组织创办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某一具体的目标或任务,如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等。
3.宗旨和目的是社会组织创办的基本要素,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社会组织的性质、任务和发展方向。
创办社会组织的法律程序
1.社会组织的创办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
2.社会组织创办的法律程序主要包括:申请登记、审查核准、颁发证书等步骤。
3.社会组织创办者需要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申请材料,经审查核准后,获得登记证书,方可正式成立。
创办社会组织的筹备工作
1.社会组织创办前的筹备工作至关重要,包括成立筹备小组、制定筹备方案、开展宣传动员等方面。
2.筹备小组负责筹划和组织社会组织的创办工作,制定筹备方案明确创办目标、筹备步骤、经费来源等内容。
3.开展宣传动员,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各方支持,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社会组织的创办中来。
创办社会组织的资金筹措
1.社会组织创办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会费收入、项目收入等。
2.社会组织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方案,积极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3.资金筹措应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有效合理。
创办社会组织的人员配备
1.社会组织的人员配备是保证组织有效运转的关键,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等。
2.社会组织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业务范围,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并通过招聘、调配等方式选拔合适的人员。
3.社会组织应重视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组织的整体竞争力。
社会组织的内部管理
1.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是保证组织健康运转的必要条件,包括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
2.社会组织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3.社会组织应重视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社会组织创办的程序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创办宗旨和目标。社会组织创办者应明确其组织的使命、愿景和目标,以及组织拟开展的主要活动内容。
2.选择组织形式。根据组织目标、活动内容和组织规模,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如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3.筹备资金和资源。组织创办者应筹集必要的资金和资源,以支持组织的运营和开展活动。资金来源可以包括会员会费、捐赠、政府资助、项目资助等。
二、登记注册阶段
1.选择登记管理机关。根据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登记管理机关。
2.提交申请材料。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组织章程、发起人名单、组织负责人简历、财务预算等申请材料。
3.审核批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并发放登记证书。
三、组织筹建阶段
1.建立组织机构。根据组织章程,建立组织的理事会、监事会、会员大会等组织机构。
2.制定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应制定组织章程,明确组织的宗旨、目标、组织结构、财务管理等内容。
3.开展组织活动。根据组织章程和宗旨,组织开展符合其目标的活动。
四、组织发展阶段
1.扩大组织成员。组织应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组织成员的数量,以增加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2.创新组织活动。组织应不断创新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吸引更多的成员参与,并扩大组织的影响力。
3.加强组织管理。组织应加强其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人员管理,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评估与改进阶段
1.组织评估。组织应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评估,以了解组织在实现其宗旨和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
2.改进措施。根据组织评估的结果,组织应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持续发展。组织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其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以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第五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制约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组织内部因素
1.组织结构和治理:清晰的组织结构、决策过程和问责机制对于社会组织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强有力的领导、明确的角色和职责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可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
2.组织文化:强烈的组织文化和共同的价值观可以团结组织成员、促进凝聚力和归属感,并引导组织的行为。清晰的使命、愿景和目标可以提供方向并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努力。
3.人力资源:社会组织的发展依赖于其人力资源。高素质的员工、志愿者和合作伙伴可以为组织带来知识、技能和经验,并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影响力。
社会组织外部因素
1.政策和法律环境:政府政策和法律可以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利的政策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和资源,而限制性的政策和法律则可能阻碍其发展。
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可以影响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和运营成本。经济增长时期,社会组织可能更容易筹集资金和获得资源,而经济衰退时期则可能面临挑战。
3.社会和文化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可以影响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认可可以促进其发展,而负面的社会态度和歧视则可能阻碍其发展。社会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组织数量越多,发展速度越快。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越多元化,社会组织的数量和种类越多。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容易产生社会问题,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政治因素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越民主,社会组织越活跃。
*政府政策: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鼓励政策,有利于社会组织的发展。
*法律法规: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3.社会因素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迁,如城市化、老龄化等,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影响。
*社会问题:社会问题越多,社会组织的数量和种类越多。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有影响,如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社会组织的活动。
社会组织发展制约因素
1.经济因素
*资金不足: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有限,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人员缺乏:社会组织的人员大多是志愿者,缺乏专业人员。
2.政治因素
*政府干预: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干预过多,会抑制社会组织的发展。
*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权: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权,会影响其发展。
3.社会因素
*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会导致社会组织难以发展。
*社会歧视:社会歧视会影响社会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
4.技术因素
*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社会组织难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
*技术壁垒:技术壁垒的存在,也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第六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模式与路径。关键词关键要点自下而上模式
1.自下而上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组织由精英阶层或民间力量发起创办,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
2.在该模式中,社会组织的创立者通常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公民责任感,他们以草根的力量动员社会资源,解决特定社会问题。
3.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汇聚民间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并使社会组织更加贴近民众需求,但也存在组织规模小、资金不足、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
自上而下模式
1.自上而下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组织是由政府或其他具有合法授权的组织发起创办并逐渐发展的过程。
2.在该模式中,政府或授权组织通常具有较强的资源和权威,能够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人员、政策和法律支持,帮助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3.该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宏观指导和管理,有利于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但也存在组织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容易产生官僚主义等问题。
混合模式
1.混合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组织既由政府或授权组织发起创办,又吸收民间力量参与发展的一种模式。
2.在该模式中,政府或授权组织通常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法律和资金支持,民间力量则提供人力、智力、经验和社会资源等。
3.该模式既可以发挥政府或授权组织的宏观指导作用,又可以调动民间力量的积极性,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多元化发展模式
1.多元化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组织以合作、竞争、融合等方式相互联系和作用,形成共生共存、互助互利、协同发展的格局。
2.在该模式中,社会组织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既有利益冲突,也有利益共同点,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共同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
3.该模式能够有效发挥社会组织的资源互补、功能互补和网络互补效应,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等多方主体之间的互动协同,实现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专业化发展模式
1.专业化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组织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在该模式中,社会组织拥有专门的专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问题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专业化需求。
3.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树立社会组织的专业形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社会组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际化发展模式
1.国际化发展模式是指社会组织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与境外社会组织、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
2.在该模式中,社会组织以跨国合作、跨文化交流和全球治理为主要形式,发挥国际影响力,参与国际事务,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3.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扩大社会组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取国际资源,提升社会组织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能。一、社会组织发展的模式
1.草根模式:
(1)概述:草根模式是社会组织从民间自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模式。它通常由社区居民、社会活动家或其他个人发起,以满足某一特定需求或解决某一社会问题为目的,通过自筹资金、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活动。
(2)特点:
①自发性: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是由民间自发产生的,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的直接支持和控制。
②自治性: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较高的自治性,自主决定其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方式。
③自筹资金: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依靠自筹资金来开展活动,主要通过会员费、捐赠、活动收入等方式筹集资金。
(3)优势:
①响应性: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对社区的需求和问题有较高的响应性,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②参与性: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其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③凝聚力: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能够有效地凝聚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团结。
(4)劣势:
①资金短缺: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活动。
②人员不足: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依靠志愿者开展活动,容易出现人员不足的问题。
③能力有限:草根模式的社会组织通常缺乏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难以开展复杂和专业的活动。
2.政府扶持模式:
(1)概述:政府扶持模式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给予扶持和支持的模式。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技术援助等方式,帮助社会组织发展壮大。
(2)特点:
①政府主导: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由政府主导或支持成立,其活动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②资金支持: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保障其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
③政策支持: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其开展活动和扩大影响力。
(3)优势:
①资源保障: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获得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其活动的顺利开展。
②影响力大: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问题解决。
③可持续性: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4)劣势:
①依赖性: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②官僚主义: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容易受到官僚主义的影响,导致活动开展效率低下。
③政治化:政府扶持模式下的社会组织容易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影响其活动的开展和发展。
3.市场化模式:
(1)概述:市场化模式是社会组织通过市场机制开展活动和筹集资金的模式。社会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与其他组织竞争,以获得收入和实现其社会目标。
(2)特点:
①竞争性: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在市场上与其他组织竞争,以获得收入和实现其社会目标。
②自主性: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较高的自主性,自主决定其活动的开展和管理方式。
③创新性: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需要不断创新,以提高其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优势:
①资金来源多元化: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产品或服务销售收入、捐赠、投资收益等。
②运营效率高: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较高的运营效率,能够有效地利用资源开展活动。
③可持续性: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通常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4)劣势:
①竞争压力大: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面临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②市场风险: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面临市场风险,其收入和发展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③盈利压力:市场化模式下的社会组织需要追求盈利,否则难以生存和发展。
4.混合模式:
(1)概述:混合模式是社会组织同时采用多种发展模式,以实现其社会目标。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同时采用草根模式、政府扶持模式和市场化模式,以获得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竞争力。
(2)特点:
①多元化:混合模式的社会组织采用多种发展模式,以实现其社会目标。
②灵活第七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估与监测。关键词关键要点社会组织发展评估的目的
1.评估社会组织的绩效和影响力,以确定其是否实现了既定目标。
2.提供反馈,以便社会组织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其项目和活动。
3.提高社会组织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其工作成果。
社会组织发展评估的方法
1.定性评估方法,如焦点小组、访谈和文献回顾,以收集和分析社会组织成员和利益相关者的反馈。
2.定量评估方法,如调查和实验,以收集和分析有关社会组织项目和活动的数据。
3.混合评估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社会组织发展评估的指标
1.投入指标,如资金和人力资源,以评估社会组织可支配的资源。
2.产出指标,如项目和活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评估社会组织的绩效。
3.结果指标,如受益人数和社会影响,以评估社会组织对目标人群和社区的影响。
社会组织发展评估的频率
1.定期评估,如每年或每两年一次,以跟踪社会组织的进展并确保其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2.特殊评估,当社会组织发生重大变化或面临重大挑战时进行,以评估这些变化或挑战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社会组织发展评估的报告
1.评估报告应清楚、简洁、易于理解,并包含评估目的、方法、指标、结果和建议。
2.评估报告应分发给社会组织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成员、捐助者、合作伙伴和政府机构。
3.评估报告应作为改进社会组织工作的一种工具,并用于制定未来的战略和计划。
社会组织发展评估的挑战
1.社会组织发展评估可能受到资源限制、数据缺乏和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低的影响。
2.社会组织发展评估可能受到评估者偏见和评估结果政治化的影响。
3.社会组织发展评估可能难以捕捉社会组织的长期影响和社会影响。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估与监测
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估与监测,对于确保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组织发展的评估主要包括对社会组织目标、战略、绩效、影响和可持续性的评估。而社会组织发展的监测则主要包括对社会组织目标、战略、绩效、影响和可持续性的监测。
1、目标评估:
社会组织目标评估是指对社会组织的目标进行评价,以确定目标是否实现,目标实现程度如何,以及目标是否需要调整。社会组织目标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目标设定:
社会组织在设定目标时,应当明确目标的内容、目标的指标、目标的时间期限,以及目标的权重。
(2)目标分解:
社会组织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以便于目标的实施和评估。
(3)目标实施:
社会组织在实施目标时,应当按照目标分解确定的步骤和措施,组织和调动社会组织的资源,确保目标的实现。
(4)目标评估:
社会组织在目标实施完成后,应当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目标是否实现,目标实现程度如何,以及目标是否需要调整。
2、战略评估:
社会组织战略评估是指对社会组织的战略进行评价,以确定战略是否有效,战略实施是否顺利,以及战略是否需要调整。社会组织战略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战略制定:
社会组织在制定战略时,应当明确战略的目标、战略的路径,以及战略的实施措施。
(2)战略分解:
社会组织将总战略分解为若干个子战略,以便于战略的实施和评估。
(3)战略实施:
社会组织在实施战略时,应当按照战略分解确定的步骤和措施,组织和调动社会组织的资源,确保战略的实现。
(4)战略评估:
社会组织在战略实施完成后,应当对战略的有效性、战略实施的顺利程度,以及战略是否需要调整进行评估。
3、绩效评估:
社会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对社会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价,以确定社会组织的绩效是否达标,绩效提升空间有多大,以及社会组织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绩效。社会组织绩效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绩效指标设定:
社会组织在设定绩效指标时,应当明确绩效指标的内容、绩效指标的权重,以及绩效指标的达成标准。
(2)绩效测量:
社会组织在绩效测量时,应当按照绩效指标确定的内容、权重和达成标准,对社会组织的绩效进行测量。
(3)绩效分析:
社会组织在绩效测量完成后,应当对绩效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社会组织的绩效是否达标,绩效提升空间有多大,以及社会组织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绩效。
4、影响评估:
社会组织影响评估是指对社会组织的影响进行评价,以确定社会组织的影响是否达到预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何,以及社会组织是否需要调整影响策略。社会组织影响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影响识别:
社会组织在识别影响时,应当明确影响的内容、影响的范围,以及影响的程度。
(2)影响测量:
社会组织在影响测量时,应当按照影响识别的内容、范围和程度,对社会组织的影响进行测量。
(3)影响分析:
社会组织在影响测量完成后,应当对影响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社会组织的影响是否达到预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如何,以及社会组织是否需要调整影响策略。
5、可持续性评估:
社会组织可持续性评估是指对社会组织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以确定社会组织是否有能力长期生存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可持续性风险有多大,以及社会组织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可持续性。社会组织可持续性评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可持续性指标设定:
社会组织在设定可持续性指标时,应当明确可持续性指标的内容、可持续性指标的权重,以及可持续性指标的达成标准。
(2)可持续性测量:
社会组织在可持续性测量时,应当按照可持续性指标确定的内容、权重和达成标准,对社会组织的可持续性进行测量。
(3)可持续性分析:
社会组织在可持续性测量完成后,应当对可持续性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社会组织是否有能力长期生存和发展,社会组织的可持续性风险有多大,以及社会组织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来提高可持续性。第八部分社会组织发展的创新与探索。关键词关键要点网络社群助力社会组织发展
1.网络社群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有效提高了社会组织的传播效率和范围,有助于社会组织扩大影响力和吸纳更多资源。
2.网络社群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社群获取有关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的资讯,为社会组织的决策提供参考。
3.网络社群为社会组织提供了有效的舆论监督平台,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社群对相关政策、法规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监督,有助于社会组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大数据技术赋能社会组织发展
1.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社会组织更好地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从而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社会组织识别和分析社会问题,为社会组织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大数据技术可以辅助社会组织进行风险评估,帮助社会组织预测和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提高社会组织的风险管理水平。
人工智能助力社会组织发展
1.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社会组织自动化某些重复性或繁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拖拉机买卖合同范本
- 日光温室大棚租赁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购买合同:网易云音乐版权购买协议3篇
- 人合伙生意简单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工程居间与5G技术应用合同3篇
- 2024年度居间合同:工程设计中介5篇
- 光伏太阳能板质量争议解决合同2024年度
- 2024年度钢筋工程材料配送与物流服务合同
- 财会职业访谈报告范文
- 基于2024年度标准的建筑材料供应合同标的与属性2篇
- -牡丹亭《惊梦》课件
- 慢性贫血中西医治课件
- 医疗集团运营管理解决方案课件
- 外科休克课件
- 展览展示广告制作实施方案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35KV交联电缆全冷缩户外终端制作解读课件
- 《分式的通分》导学案
- 植树造林课件介绍
- 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工程-第三章
- 品管部组织架构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