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化学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_第1页
安徽省化学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_第2页
安徽省化学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_第3页
安徽省化学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_第4页
安徽省化学高一上学期2024年测试试卷及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安徽省化学高一上学期测试试卷及解答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B.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C.短周期主族元素X、Y能形成X2Y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位于周期表ⅡA答案:A;C解析:A.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为S,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高正价为+6B.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C,原子核电荷数为6,但中子数不一定为6,如 C.短周期主族元素X、Y能形成X2Y型化合物,可能为NO、CO、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可能为He或第ⅡA族元素,如为综上,本题选AC。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D.元素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A选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在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这导致反应物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生成了新的分子种类。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原子的总数目也没有发生改变。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元素是由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质量自然也不会改变。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3、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做还原剂,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只能做氧化剂B.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C.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存在电子的转移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A选项,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由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只能做还原剂。但非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只能做氧化剂,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中,氢气就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另外,在某些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也可以做还原剂,如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就是还原剂。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金属原子失电子的多少并不能直接决定其还原性的强弱。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例如,钠和铝在反应中都可以失去电子,但钠的金属性强于铝,因此钠的还原性也强于铝。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电子的转移。在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例如,在氢气和氯气的反应中,氢气和氯气都是单质,分别作为还原剂和氧化剂。在铁和硫酸铜的反应中,铁是单质作为还原剂,硫酸铜是化合物作为氧化剂。因此,D选项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和D。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答案:C解析:A.吸热反应不加热不一定不会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但常温下就能进行,故A错误;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高温下才能发生,但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C.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就放热,否则吸热,故C正确;D.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氢气和氧气常温下不反应,但点燃会瞬间完成,故D错误;故选:C。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基本单位C.水的摩尔质量是18D.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L【答案】

B

【解析】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只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故A错误;B.1mC.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D.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综上所述,选B。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C.胶体粒子不能透过滤纸D.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答案:C解析:A.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即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不停的、无定向的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易聚集,所以胶体比较稳定,故A正确;B.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C.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滤纸的孔径,故C错误;D.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为胶体粒子的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径,故D正确。综上所述,不正确的选项是C。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A.稀有气体的单质为单原子分子,不存在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则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B.原子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强烈的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原子间的作用力为共价键,由于原子间均为共价键结合,不能发生相对滑动,所以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B。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铁在B.0.1mol⋅L−C.标准状况下,22.4L的CCl4D.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C−答案:D解析:A.铁与氯气反应,铁被氧化为+3价,氯气被还原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0.1mol铁完全反应需要0.15mol氯气。但题目中只给出了B.题目中只给出了Na2CO3C.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不是气体,因此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V=nD.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都是CH2,即每个分子中都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因此,28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可以看作是28gCH2的混合物。28gCH2的物质的量为28g14g/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水达到饱和汽压一定与水蒸气的体积无关B.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说明气体压强是由气体的重力引起的C.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压是一定的,这个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E.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A选项: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饱和汽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压也是一定的,这个饱和汽压与体积无关,故A正确。B选项:用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很费力,是因为气筒内的气体被压缩时,压强增大,在气体压力作用下,很难压缩,与气体的重力无关,故B错误。C选项:饱和汽压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和温度。饱和汽压越大,表示该物质越容易挥发。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液体的饱和汽压是一定的,这个饱和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C正确。D选项: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但绝对湿度不一定大,故D正确。E选项:液体表面张力的产生原因是: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即是表面张力,故E正确。综上,正确答案是ACDE。10、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C.胶体一定是纯净物D.胶体不均一、不稳定答案:B解析:A选项: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B选项: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径,因此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小于滤纸的孔径,因此能透过滤纸。故B正确。C选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D选项:胶体在一定条件下是均一、稳定的,如氢氧化铁胶体在静置时不会分层或沉淀。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如果条件改变(如温度、pH值等),胶体可能会发生聚沉。但题目中直接表述为“胶体不均一、不稳定”是不准确的。故D错误。1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氧元素参与B.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A选项: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是电子的转移,与是否有氧元素参与无关。例如,反应ZnB选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和还原是同时进行的,不存在先后顺序。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B选项错误。C选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物质,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而不是升高。还原剂才是失去电子的物质,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C选项错误。D选项: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即同一种物质可能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例如,在反应Cl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物质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B.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C.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答案:B解析:A.金属单质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导电,但金属单质中只含金属键,不含离子键,故A错误;B.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故B正确;C.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等,故C错误;D.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B。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C.极性分子中一定不含非极性键D.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答案:D解析:A选项: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并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以过氧化氢(H2O2B选项:非极性分子中不一定含有非极性键。以二氧化碳(CO2)为例,它是一个非极性分子,但其分子内只含有C选项:极性分子中也可以含有非极性键。以过氧化钠(Na2O2)为例,虽然它是一个离子化合物,但如果我们只看其中的过氧根离子(O22−D选项:双原子单质分子,如H2、O2、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变化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热与反应条件的关系。A选项,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即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故A正确。B选项,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需要高温下才能发生,但它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C选项,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为多余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故C错误。D选项,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因为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才能使得反应进行,故D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15、某无色气体中可能含有CO2、CO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②通过灼热的Cu③通过白色Cu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C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和H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和HD.原混合气体中无法确定是否含CO2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增大。二氧化碳会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若原混合气中有二氧化碳,则会发生CO②通过灼热的Cu③通过白色Cu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存在,但这并不能确定二氧化碳是原混合气体中的,还是前面步骤中生成的(如第一步中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的,或第二步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但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氢气,所以这里的二氧化碳只能是前面步骤中生成的,且由于第一步反应中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这一步的实验现象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关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额外信息)。综上所述,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定没有氢气。故答案为:A。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moB.1molC.在标准状况下,H2OD.标准状况下,1molO答案:D解析:A.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B.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在标准状况下(即0∘C、101.325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即C.在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而是液体。因此,其体积不能通过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所以C选项错误。D.在标准状况下,无论是纯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只要其物质的量相同,那么它们的体积就相同。因为此时所有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同。所以1molO2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在实验室中,需要配制500mL0.2mol/L的硫酸铜溶液。请写出详细的配制步骤,并计算所需硫酸铜(CuSO₄)的质量。答案:配制步骤:计算:首先,根据所需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对于500mL0.2mol/L的硫酸铜溶液,其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c×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取16.0g的硫酸铜固体。溶解:将称取的硫酸铜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转移:将溶解后的硫酸铜溶液沿玻璃棒转移至500mL的容量瓶中。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摇匀:盖好容量瓶的瓶塞,上下颠倒摇匀。装瓶贴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计算和误差分析,明确配制原理及操作步骤是解题关键,注意容量瓶规格选择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题目难度不大。在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时,要特别注意单位的换算和计算的准确性。在配制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引入误差。特别是定容步骤,需要准确控制加入蒸馏水的量,以确保溶液的浓度准确。第二题题目:在实验室中,你需要制备一定量的氢氧化铁胶体,并验证其形成。请详细描述制备过程及验证方法,并解释其中涉及的化学原理。答案与解析:制备过程:准备约5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取1~2mL饱和的氯化铁(FeCl₃)溶液,逐滴加入正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注意要边加边搅拌,避免溶液局部过热而引发沉淀。继续加热并搅拌,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停止加热。此时,烧杯中的液体即为氢氧化铁胶体。验证方法: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光线通过胶体,观察是否出现光亮的“通路”。这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有散射作用,若观察到此现象,则说明已成功制备出胶体。电泳实验:将氢氧化铁胶体置于U形管中,并在其两端接入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观察胶体粒子是否向某一极移动。由于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因此会向电源负极移动。若观察到此现象,也说明已成功制备出胶体。化学原理:水解反应:氯化铁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但由于加热促进了水解反应的正向进行,且生成的盐酸在此条件下易挥发,使得水解反应不断向右进行,最终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FeCl胶体的性质:胶体粒子大小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因此,胶体粒子能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电,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在本实验中,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是由于其吸附了溶液中的氢离子所致。第三题题目: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铁、铜都无C.烧杯中铜、铁都有D.烧杯中有铁无铜答案:A、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铁和铜的金属性强弱关系,即铁的金属性强于铜。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铁会先于铜被氧化。接下来,我们分析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和铜粉的反应:铁粉首先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因为铁的还原性强于铜。反应方程式为:2F当铁粉完全反应后,如果氯化铁溶液还有剩余,那么铜粉会开始与氯化铁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F现在,我们根据反应情况分析选项:A.如果铁粉的量恰好与氯化铁溶液完全反应,或者铁粉的量稍多但不足以将生成的氯化亚铁全部还原为铁,那么烧杯中会剩余铜粉而无铁粉。因此,A选项正确。B.如果氯化铁溶液的量远大于铁粉和铜粉的总量,那么铁粉和铜粉都会被完全消耗,烧杯中无剩余固体。因此,B选项正确。C.如果氯化铁溶液的量不足以完全消耗铁粉,那么烧杯中会剩余铁粉和铜粉。因此,C选项正确。D.由于铁的金属性强于铜,铁会先于铜被氧化。因此,在反应结束后,不可能出现烧杯中有铁无铜的情况。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为A、B、C。但需要注意的是,原题目可能只要求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或者题目表述有误导致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在这里,我们按照题目可能存在的多种理解给出了所有正确的选项。第四题题目:实验室中常用氯酸钾(KClO₃)和二氧化锰(MnO₂)的混合物加热来制取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9.6g。请计算:(1)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答案:(1)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5.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需要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已知量对未知量进行准确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化学方程式要准确,始终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还要注意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