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_第1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_第2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_第3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_第4页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东北师大附中(生物)科试卷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条形

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

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I.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pH主要靠Na+、Cl维持

B.组织液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

C.体液中约2/3的成分属于内环境

D.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均可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

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1,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

B、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B正确;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中约1/3的成分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2/3的成分属于细胞内液,

C错误;

D、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单向转化为血浆,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稳态及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B.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C.体液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内环境中,对维持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C0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稳定的状态。

【详解】A、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

稳态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A错误;

B、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环,组织液积累,引起下肢水

肿,说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B正确;

C、体液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C错误;

D、C02可以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如含CO2较多的血液,可以对呼吸中枢形成有效刺激,使呼吸加深加快,

D错误。

故选B。

3.科学研究表明,在高强度运动后会出现体温略有升高、肌肉酸痛不适等症状。下列有关剧烈运动的分析,

正确的是()

A.运动后体温略有升高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B.运动过程中氧气快速消耗,机体大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C.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可被血浆中的H2c。3等物质中和

D.运动员血红蛋白略高于正常人是内环境适应性调节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随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组成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高强度运动后会出现体

温略有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不属于稳态失调,A错误;

B、运动过程中,氧气消耗速率加快,机体中肌肉细胞无氧呼吸加强,但大部分细胞仍以有氧呼吸为主,B

错误;

C、人体中存在很多缓冲对,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运动时产生的乳酸可以被

血浆中的HC03和HPO42中和,C错误;

D、血红蛋白的作用是运输氧气,运动员中血红蛋白增高,有利于适应高强度的运动环境,这是内环境适应

性调节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4.研究表明,缺少运动可能会使人体内Piezol蛋白失去活性,会降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的密度,使血液流

动受限而活动变得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iezO1蛋白合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B.肌肉组织中,CO2一般从毛细血管向组织液运输

C.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重新吸收回淋巴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的成分,

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的成分有: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机体

细胞分泌的物质如激素、分泌蛋白等;氧气、二氧化碳。

【详解】A、PiezOl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是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A错误;

B、肌肉组织中,CO2是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从组织细胞运往组织液,再经由血液循环运输,B错误;

C、北湖安居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参与构成内环境,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

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C正确;

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成为淋巴液,D错误。

故选C。

5.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

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含有抗体、激素、尿素、CO2等物质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①和②

C.①、②、③、④中02含量最高的是③

D.①、②、④是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

内液,④表示淋巴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内环境。

【详解】A、体液①为血浆,其中含有调节物质、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故含有抗体、激素、尿素、C02

等物质,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组织液)和④(淋巴液),B错误;

C、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④表示淋巴液,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由血浆进

入组织液,再进入细胞内被消耗,因此含量最高时①血浆,C错误;

D、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液)组成了细胞的内环境,而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o

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切除下丘脑的动物丧失血糖调节能力

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均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

C.条件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D.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低级中枢

的活动;下丘脑功能复杂,不仅含有多种调节中枢,具有感受器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分泌多种激素;脊髓

是连接脑和躯干、内脏的重要通路。

【详解】A、血糖平衡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切除下丘脑后,神经调节失效,但体液调节依然有效,A

错误;

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但是不具有传

导兴奋的能力,B错误;

C、条件反射的是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非条件反射的是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神经中枢,如:脑

干、脊髓等,C错误;

D、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D正确。

故选D。

7.2023年9月27日,男女混合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举行。中国队夺得金牌并

打破亚洲纪录。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调节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运动员的呼吸节奏和心跳速度可受高级中枢调节

B.运动员划水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有关

C.运动员的躯体运动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D.运动员的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脑和脊髓的功能: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

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它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

分的重要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脊髓:是脑与躯干、

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是脑干,属于高级中枢,A正确;

B、运动员划水动作的完成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躯体运动中枢有关,该部位支配着躯体所有的运动,B正

确;

C、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为传出神经,C错误;

D、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同时也会受到高级中枢的调节,所以说运动员的脑神经和脊

神经都参与支配机体内脏器官,D正确。

故选C。

8.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酒驾的查处力度,但有极少数人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小脑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

C.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

D.调节人体呼吸和心脏功能的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脑干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脑干

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

现象,原因是酒精麻痹了小脑,A正确;

B、酒驾者按交警指挥到指定地点停车的行为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B错

误;

C、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故酒驾者在交通事故中腿部受伤,感到疼痛,痛觉形成部位是大脑皮

层,C正确;

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能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因此,调节呼吸、

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S区病变

B.感觉性记忆有效作用时间很短,所记的信息并构不成真正的记忆

C.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D.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右半球

【答案】D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有许多高级中枢,控制着脊髓等在内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还有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

和人类的语言有关,受损后会出现相应的病症,短期记忆和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联系有关,长期记忆可能

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详解】A、言语区的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它受损时,患者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

的思想,属于运动性失语症,A正确;

B、感觉性记忆是转瞬即逝的,感觉性记忆有效作用时间很短,所记的信息并构不成真正的记忆,B正确;

C、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正确;

D、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是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主要由右半球负责,D错误。

故选D。

10.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相当于细胞外)中来研究兴奋的传导。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神经纤

维膜上的位点,阴影部分表示开始产生局部电流的区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t>^I

;:■二以____

&6向物)神经纤维膜

A.刺激①之后,膜内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B.若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增大

C.刺激①之后,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D,将Na+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纤维,电流计的测量结果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

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

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详解】A、刺激①之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A正确;

B、动作电位是由于Na+内流引起的,增加培养液中Na+的浓度,刺激后会导致内流的Na+浓度增加,所以

电流计指针偏转幅度会增大,B正确;

C、刺激①之后,兴奋先传导到②,后传导到③,所以电流计会先向右偏转再向左偏转,各1次,C正确;

D、将Na+通道阻断剂作用于神经纤维,则Na+内流减少,产生的动作电位变小,所以电流计的测量结果发

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1.果蝇大脑中的饱觉感受器能够快速探测到血浆中升高的D葡萄糖,该信息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激活胰

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抑制果蝇进一步进食,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葡萄糖

A.D神经元释放的TK可能在内环境中被分解

B.D神经元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C.神经递质TK释放量减少能增强对果蝇进食的抑制作用

D.抑制饱腹果蝇D神经元的活性能模拟饥饿果蝇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葡萄糖作用于D神经元,使细胞的Ca2+通道打开,导致细胞内Ca2+增多,促使D神经

元释放TK神经递质,并作用于T神经元,T神经元通过释放相应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素生成细胞,最终释

放胰岛素。

【详解】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达突触间隙(组织液)中,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可

被灭活(在内环境的组织液中被分解),A正确;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与腺体的接头处也是一种突触的类型,B正确;

C、由题图分析可知,神经递质TK释放量减少对果蝇进食的抑制作用减弱,C错误;

D、抑制饱腹果蝇的D神经元活性,能促进果蝇继续进食,因此能模拟饥饿果蝇的表现型,D正确。

故选C。

12.如图表示人体内神经一肌肉接头,当神经元动作电位(AP)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触发Ca2+通道开放,

进而推动突触小泡的释放。研究发现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Ach的分解,眼镜蛇毒中含有的。神经毒素可特异

性的与ACh受体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

髓鞘

Ca2+通道

运动神经轴突末梢

突触小泡

(含ACh)

Ach受体

胆碱酯酶

注:ACh为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

A.Ach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B.在突触后膜处发生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化

C.有机磷杀虫剂中毒,可能会导致肌细胞持续兴奋

D.被眼镜蛇咬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无力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

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

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详解】A、Ach为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神经末梢内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故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A正确;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会完成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化,B错误;

C、有机磷杀虫剂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会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无法及时分解,进而导致肌细胞(突

触后膜)持续兴奋,C正确;

D、眼镜蛇毒中含有的a神经毒素可特异的与ACh受体结合,阻碍ACh传递兴奋,导致肌细胞无法兴奋,

可能表现为肌肉麻痹无力,D正确。

故选Bo

13.利用某海洋动物离体神经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到以下结果。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示动

作电位传导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蠹C

用40O

40白②④

bd(

(m位

myV置

V日)

)》

①⑤

-70

-+

70++------+++++++

轴突——+++++--------

--+++++---------

+++------+++++++

甲乙

A.兴奋在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图甲、乙中发生Na+内流的阶段分别是a〜c、③〜⑤

C.图甲、乙中c、③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膜内侧

D.图甲、乙中d、④过程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当某

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2、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

示动作电位传导。

【详解】A、兴奋在体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A正确;

B、动作电位产生时,Na+内流,所以图甲、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c、③〜⑤,B正确;

C、图甲、乙中c、③点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错误;

D、图甲、乙中d、④时间段静息电位在重新形成,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D正确。

故选C。

14.冬天时,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结

果感觉到左手热、右手凉,形成不同感觉的原因是()

A.皮肤感受器不同B.传出神经不同

C.体温调节中枢不同D.效应器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

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A、健康人将左、右手分别放在冷水和温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同时将两只手浸入同一盆凉水中,由

于温差的不同,左手上的温觉感受器兴奋,而右手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因而经过传入神经和神经

中枢的作用后,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感觉不同,分别是热觉和冷觉,A正确;

B、感觉的形成不需要传出神经的参与,B错误;

C、冷觉和热觉形成过程中体温调节中枢是相同的,位于下丘脑,不符合题意,C错误;

D、感觉的形成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需要效应器的参与,D错误。

故选A。

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可调控激素的分泌,但激素对神经系统无影响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不同,但都存在分级调节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广泛的原因是激素没有特异性

D,促胰液素的发现证实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是:(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没有导管直接弥散到体液中,内分泌细胞产生的

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选择靶细胞,是

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靶细胞发生

一系列的代谢变化,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4)微量和高效。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职能范围和特点虽然不同,但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生命活动的

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导,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许多内分

泌腺受神经直接支配,相当于反射弧的效应器。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使中枢神经系统保持高度警觉

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多细胞动物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对内、外环

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机体正常代谢。

【详解】A、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导,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调节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其他内分

泌腺的功能,许多内分泌腺受神经直接支配,相当于反射弧的效应器;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A错误;

B、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发挥作用,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体液调节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进行

分级调节,神经调节通过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实现分级调节,B正确;

C、体液调节作用广泛是因为激素可分布于全身,且有的激素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激素具有特异性,C错

误;

D、促胰液素的发现证实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但并没有证实与神经调节无关,D错误。

故选B。

16.人在长期恐惧、焦虑时会出现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肾上腺素、钠尿肽的调节有关。

当心脏血输出量过多时,心房细胞就会分泌肽类激素一一钠尿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促进肾脏排钠、

排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调节血糖含量升高

B.钠尿肽分泌导致尿量增加,与抗利尿激素是协同关系

C.钠尿肽经导管弥散进入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发挥作用

D.钠尿肽分泌过多时,可能会抑制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减少排钠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

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

觉(主动饮水)。

【详解】A、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的作用,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能调节血糖升高,A正

确;

B、钠尿肽能促进肾脏排钠、排水,即抑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多,抗利尿激素导致尿量减少,

B错误;

C、钠尿肽属于激素,没有导管,弥散进入体液,经体液运输,C错误;

D、钠尿肽促进肾脏排钠,醛固酮都能促进肾脏重新收钠,钠尿肽分泌过多时,可能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从

而减少排钠,D错误。

故选Ao

17.我国目前正在筹备第40次南极科考。在极地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科考队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改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环境下,科考队员的皮肤通过辐射散失的热量增多:

B.与常温相比,科考队员在户外做相同工作需消耗更多的能量

C.正常饮食和活动情况下,低温环境中,科考队员的排尿会增多

D.科考队员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调查工作时体内的酶活性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温调节是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在低温环境中,由于机体散热多,为了维持机体体温恒定,

机体的产热也增多,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详解】A、在低温环境中,科考队员的体温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大,机体通过辐射散失的热量增多,A正确;

B、与常温相比,低温条件下机体散热多,产热也多,消耗的能量多,B正确;

C、在正常饮食和活动的情况下,低温环境中,排汗减少,排尿增加,C正确;

D、人是恒温动物,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的能力,进行调查工作时体内的酶活性不变,D错误。

故选D。

18.空腹血糖是糖尿病筛查常用检测指标之一,但易受运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干扰,影响筛查结果。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空腹时健康人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不分泌激素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只消耗没有补充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

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

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2、当血糖浓度下降时,

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

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

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

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详解】A、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血糖,使血糖

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但不是绝对的恒定,A错误;

B、空腹时糖尿病患者的细胞供能不足,糖尿病患者的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

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供能,B错误;

C、运动时血液中的葡萄糖消耗的同时,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对血糖进行

补充,C错误;

D、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肾上腺素增多,促进血糖升高,D正确。

故选D。

19.早秋,小帅上身只穿着短袖去跑操,出门顿感寒风料峭,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打了个寒战,他返回穿外

套,并迅速跑到跑操队伍,三圈过后,他大汗淋漓、口干舌燥。从小帅同学离开宿舍到跑操结束这一过程

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打“寒战”能增加产热,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生理性调节

C.跑操过程中呼吸加深加快是C02浓度升高,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结果

D.跑操过程中肌糖可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消耗的血糖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寒冷时,机体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

节使细胞代谢加快,产热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骨骼肌战栗等维

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详解】A、打“寒战”是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能增加产热,是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支配骨骼肌的结果,

属于神经调节过程,A错误;

B、感觉到寒冷后及时穿外套的过程属于行为性调节,B错误;

C、跑操过程中产生大量C02,使细胞外液CO2浓度升高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结果,C正确;

D、肌糖不能分解为葡萄糖补充消耗的血糖,D错误。

故选C。

20.瘦素是动物体内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和食物摄入的一种激素。有研究表明蛋白酶P会

影响瘦素的作用。分别用高脂及正常饮食饲喂实验小鼠一段时间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下丘脑神经组织

中蛋白酶P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A组B组C组

高脂饮食正常饮食高脂饮食

说明:凝胶电泳条带粗细与

被检测物质含量正相关

蛋白酶P基因野生型野生型

敲除小鼠小鼠小鼠

A.瘦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在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

B.A、C组结果比较可推测蛋白酶P能减少瘦素受体含量

C.脂肪细胞、下丘脑细胞的细胞内液和血浆都能检测到瘦素的存在

D.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患者可以开发抑制蛋白酶P基因表达的药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电泳图分析可知,C组瘦素受体表达量低于B组,而A组瘦素受体表达量高于B组。三组小鼠中,

BC组野生小鼠神经细胞中蛋白酶P含量最高,最低的是A组蛋白酶P基因敲除的小鼠,由此推测,蛋白

酶P可能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膜上瘦素的受体来发挥作用。

【详解】A、瘦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在体内需

要源源不断地产生,A正确;

B、蛋白质酶P基因敲除小鼠在高脂饮食情况下,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最多,野生型小鼠(含有

蛋白质酶P基因)在高脂饮食情况下,小鼠细胞膜上瘦素受体的表达量最少,据此可知,A、C组结果比较

可推测蛋白酶P能减少瘦素受体含量,B正确;

C、瘦素是动物体内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参与调节能量代谢和食物摄入的一种激素。脂肪细胞细胞内液和血

浆都能检测到瘦素的存在,下丘脑细胞中不能检测到,C错误;

D、由实验结果可知,敲除蛋白酶P基因的小鼠瘦素受体含量多,故针对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可通过抑制

蛋白酶P基因的表达来治疗,D正确。

故选C。

2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是研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方法,可用于甲状腺机能减

退(简称甲减)病变部位的定位诊断,该方法是将TRH静脉推注,测定推注前后血清中的促甲状腺激素(TSH)

和甲状腺激素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物缺碘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B.若推注后TSH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患者可能下丘脑病变

C.若推注后TSH水平无明显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患者可能垂体病变

D,若推注后TSH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患者可能甲状腺病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

定浓度后,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

平。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

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详解】A、碘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甲状腺机能衰退,甲状

腺激素含量偏低时,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A错误;

B、下丘脑病变的甲减患者在TRH兴奋试验中,血清中的TSH水平通过注射会有所上升,甲状腺激素水平

升高,B正确;

C、垂体病变的甲减患者,在TRH兴奋试验中,血清中的TSH水平无明显变化,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

化,C正确;

D、甲状腺病变的甲减患者,在TRH兴奋试验中,血清中的TSH水平因注射而有所上升,甲状腺激素水平

无明显变化,D正确。

故选Ao

22.下列曲线显示了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体方法①:注射抗体

平V

'、、、、》法②:注射抗原

071421

|时间/d

注射时间

A.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B.医学上可以用方法②达到预防几种子宫颈癌的目的

C.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用时将长于7d

D.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体内抗体出现的峰值将等同于方法②曲线的峰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学的应用包括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其中治疗预防可通过抗体注射实现对感染者

及时的救治,免疫预防通过注射抗原实现,会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

抗体,进而增强免疫力;器官移植后的机体通常需要设法通过药物降低免疫力,以便保证移植器官的存活。

【详解】A、方法①通过注射抗体增强免疫力,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灭抗原,

方法②表示免疫预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见,方法②能使人获

得更持久的免疫力,A错误;

B、医学上可以利用方法②同时注射多种病原体制成的疫苗,达到预防几种子宫颈癌的目的,B正确;

C、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体内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用时将短于7d,C错误;

D、当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由于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体内抗体出现的峰值将高于方法②曲线的峰值,

D错误。

故选Bo

23.部分淋巴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与凝血因子vn相似,导致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凝血因子的抗

体,从而使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自发性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种疾病叫获得性血友病。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针对凝血因子vn的抗体可由记忆细胞产生

B.获得性血友病是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缓解获得性血友病症状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

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

B、获得性血友病是由于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凝血因子的抗体,是自身免疫病,是免疫自稳异常导致的,B

错误;

C、获得性血友病是自身免疫病,所以使用免疫抑制剂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缓解获得性血友病症状,C正

确;

D、使用免疫抑制将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的功能,因此不能减少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数量,D错误。

故选C。

24.生物学家斯马特•帕博发现,Toll样受体蛋白是由TLR基因家族(包括TLR1、TLR6、TLR10等基因)

表达的一类参与先天性免疫的蛋白质,突变后的T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但过量的Toll样受体蛋白可

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Toll样受体蛋白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TLR基因家族不参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

C.TLR基因突变后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

D.突变后的TLR基因过量表达可能会引发组织损伤

【答案】B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

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

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

用的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三大基本功能。

【详解】A、Toll样受体蛋白是由TLR基因家族(包括TLR1、TLR6、TLR10等基因)表达的一类参与先

天性免疫的蛋白质,因此该受体蛋白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A正确;

B、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TLR基因家族表达的蛋白质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反应,因而可参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B错误;

C、突变后的T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强,但过量的Toll样受体蛋白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

体而引发免疫反应,可见,TLR基因突变后可能使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C正确;

D、突变后的TLR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将花粉等过敏原误认为外来病原体而引发免疫反应,因而可能会引发

组织损伤,D正确。

故选B。

25.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10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随

着病情发展最终出现肌肉痉挛、喉头阻塞等症状,确诊为破伤风(病原体是破伤风杆菌)。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右足底伤口小,说明只有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

B.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

D.对此人立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②树突状细

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

胞;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

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

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

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

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过程:①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

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②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

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③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

体感染的靶细胞。④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引发了特异性免疫,说明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均已被攻破,A错

误;

B、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

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B正确;

C、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

细胞吞噬掉,细胞毒性T细胞并不能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C错误;

D、对此人立即注射含抗体的血清,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D错误。

故选Bo

26.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越太,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越强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

U)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

信号。

(2)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

(3)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详解】A、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

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

B、受体和供体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的差异性越大,受体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生免疫反应的程度越强,

B正确;

C、血浆置换术可以去除受者体内天然抗体,避免激发免疫反应,所以在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

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实质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的移植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

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D错误。

故选D。

27.下图表示的是清华大学研究发现的“脑一脾神经轴”调节免疫活动的机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

B.刺激CRH神经元后几秒钟之内,会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号明显加强

C.据图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一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

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

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

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

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详解】A、由题图可知,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释放信号作用于脾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

肾上腺素与T淋巴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接受抗原刺激的T淋巴细胞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B细胞

上的受体结合,可促进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属于体液免疫过程,A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因此刺激CRH神经元后几秒钟之内,会记录到脾神经的电信

号明显加强,B正确;

C、图示乙酰胆碱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应为细胞因子,其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

细胞,C正确;

D、适度压力刺激使“脑一脾神经”兴奋性提高,有利于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释放,作用于B细胞有利于

增强机体免疫力,D正确。

故选Ao

28.2023年4月,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团队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原位肝细胞癌(HCC)

模型,并发现采用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HAA)治疗小鼠原位肝细胞癌、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作用机

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癌细胞

B.机体清除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C.细胞因子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且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D.与对照组(HCC组)相比,3HAA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缓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该研究的自变量是是否用3HAA处理原位肝细胞癌模型,因变量是肿瘤的体积。根据题目信息可

知,3HAA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一定的疗效。

【详解】A、癌细胞作为抗原,免疫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癌细胞,A正确;

B、免疫细胞具有防卫、监视等功能,当体内细胞病变如癌变时,免疫细胞可以及时清除它,体现了免疫细

胞的免疫监视作用,B正确;

C、细胞因子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

D、根据题意可知,3羟基邻氨基苯甲酸(3HAA)治疗小鼠原位肝细胞癌、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故推测

3HAA治疗组的肿瘤生长缓慢,D正确。

故选C。

29.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实验说明感光部位和弯曲生长部位都在胚芽鞘尖端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C.温特的实验证明了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呼I喙乙酸

D.达尔文和鲍森•詹森的实验必须始终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实验分析:

1、达尔文:①胚芽鞘+单侧光一向光生长;②去尖端+单侧光一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

光T生长,不弯曲。分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弯曲。

2、鲍森•詹森: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一不弯曲;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一弯曲。结论:胚芽

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结论:尖端产

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4、温特: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

切面的某一侧。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

5、1934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其化学成分是咧噪乙酸。

【详解】A、达尔文提出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

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A错误;

B、拜尔的实验结论为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B错误;

C、温特的实验结论为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未探究其

化学成分,C错误;

D、根据达尔文和鲍森・詹森的实验可知:实验过程必须始终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D正确。

故选D。

30.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

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供体(含IAA的琼脂块)

鲁镐_c_-—豌豆茎切断(1.2cm)

羊全脂一H—受体件含IAA的琼脂块)

A,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

B.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

C.实验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上,对照组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

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生长调节物质

CFM,因变量是受体琼脂块是否含有生长素,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