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_第1页
岳麓版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_第2页
岳麓版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_第3页
岳麓版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_第4页
岳麓版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材料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取得成就的原因1.国家的独立(保障)

5.党和政府的重视3.改革开放,经济实力的增强4.科学家的努力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材料一[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材料二美国、欧洲的一些航天专家纷纷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发表评论。“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中国已成为第三个将航天员送上天的国家,这令世界出现太空新秩序。它向世界宣示,中国有技术和财力将航天员送上天。”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振奋了民族精神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美苏争霸、中美对抗、中苏交恶vs温故.知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环境?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身处险境两弹一星陈毅直截了当地说:干!就是当了裤子,我们也要搞核导弹。国防部长林彪说:“原子弹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了。”

1964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15点整,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顷刻间核弹在试验场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一、两弹一星

知识卡片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6②中国自行设计第一枚中近程导弹成功:1964.6首次导弹核试验成功:1966.10问题:“两弹”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指什么?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两弹:原指原子弹、导弹后指核弹、导弹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材料二: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台湾问题上,美国总统都曾威胁中国使用核武器。材料三: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什么?提高国际地位

打破核威胁

自我防御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4.61964.10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10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1967.6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1970.4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1975.11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发展历程(六七十年代)钱学森中国骄傲猜一猜他是谁?

________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钱学森同志自1958年4月起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在推荐钱学森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颁奖词他是谁?________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猜一猜中国的骄傲1993年苏丹大饥荒,一只秃鹫盯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小女孩。就是这张照片,以最显著的方式表明了人性的倾覆。作者仅用一张照片就向我们展示了整个非洲1994年普利策奖得主摄影

吃饭靠“两平”的什么?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杂交水稻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东方魔稻”是“第二次绿色革命”。(西方媒体)我曾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有花生那么大。沉甸甸下垂的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我就在它下面乘凉。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袁隆平

二、“东方魔稻”(袁隆平与杂交水稻)⑵实践上:“南优二号”(1973年)“超级杂交稻”打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1、研究:⑴理论上:2、意义:⑴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⑵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⑶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三、“银河”系列计算机⑴“银河—Ⅰ”型(1983年):亿次/秒⑵“银河—Ⅲ”型(1997年):130亿次/秒1、成就:“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于1983年,它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三、“银河”系列计算机2、意义:⑴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⑵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四、“神舟”号飞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万户是明代一位才子,他用火药自制一枚火箭腾飞了几十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成功发射,16日顺利返回。2005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升空,17日顺利返回。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宇航员在飞船里工作“神舟七号”遨游太空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行走宇航员翟志刚走出轨道仓2008-09-28-17:37:42,“神七”返回舱成功着陆宇航员坐在返回仓外学史感悟1、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密切相关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3、维护世界和平4、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为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辉煌而骄傲!5、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6、作为一名青少年,理应为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课堂小结新中国科技成就两弹一星“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号飞船取得成就的原因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影响增强了综合国力振奋了民族精神图一浑仪图二原子弹爆炸图三东方红一号图四杨利伟在太空A、图一反映了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的成就B、图二反映和平利用核能C、图三反映文革促进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反映出我国载人航天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注意…请认真答题2、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银河—I计算机研制成功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建国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③正确的发展科技的规划④一些海外的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这是2008年“感动中国”评委会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备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A食品流通领域B空间技术领域C农业科技领域D文化教育领域被西方媒体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是()A.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B.“银河”系列计算机的诞生C.“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D.“神州”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A仿制近程导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