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1.gif)
![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2.gif)
![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3.gif)
![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4.gif)
![毫针刺法(全)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d9a889b85061cef72c0ac7abfff23f8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tiontechniques)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毫针刺与灸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点;2.掌握耳针的解剖与重点耳穴、操作方法与临床选穴思路;3.了解三棱针、头皮针、眼针、手针、腕踝针、电针、足针、皮内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等针刺方法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第四章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1刺灸法总论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tiontechniques)主要阐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刺灸法概念针具与刺法的源流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主要内容刺灸法总论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t2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毫针的结构、规格以及定穴、消毒灯针刺前准备工作;2.重点掌握毫针进针法以及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3.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运针与留针、出针方法以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3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的结构5.是针柄的末端4.是从针根至针尾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呈螺旋状3.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2.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亦称针体1.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5.是针柄的末端4.是从针根至4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的长度规格表寸0.51.01.52.02.53.03.54.04.5毫米15254050657590100115毫针的粗细规格表号数2627282930313233直径(毫米)0.450.420.380.340.320.300.280.26毫针的规格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的长度规格表寸0.51.015毫针刺法的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针刺练习指力手法毫针的练习方法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毫针刺法的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针刺练6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灵枢∙官针》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例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以选粗且略长的毫针;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择较短、较细的毫针。根据腧穴位置:
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
皮厚肉多之处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例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
应刺入1寸,可选用1.5-2寸毫针。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7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捻转法(twirlingmethod)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特殊情况: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采用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甚至发生晕针等。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表现:轻—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皮厚肉多之处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进针时徐徐刺人,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又称爪切进针法。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运针与留针、出针方法以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②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滞针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1)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min,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3)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min。为避免造成器械的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成2%溶液,提高沸点至120℃,从而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8毫针的选择和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4.治疗室内的消毒治疗室无人后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最好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保持空气流通和环境洁净毫针的选择和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9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重要性(1)腧穴的正确定位(2)针刺的施术操作(3)持久的留针(4)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10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11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特殊情况: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采用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甚至发生晕针等。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1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角度(1)直刺(perpendicular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人。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平刺(horizontalneedling)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13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深度(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3.方向(1)依经脉循行定方向(2)依腧穴部位特点定方向(3)依治疗需要定方向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深度14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二)进针法刺手: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位。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needleinsertion)
仅运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单手持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单手持针15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needleinsertion)
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皮肤上,刺手持针,紧靠押手切按腧穴的手指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
又称骈指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拟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刺手向下捻动针柄,押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16毫针基本操作技术(3)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拟刺腧穴处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走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4)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拟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印堂穴等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17毫针基本操作技术(5)弹针速刺法
押手拇、食指末节指腹捏一无菌干棉球握住针身下段,留出针尖2-3分,对准穴上,用刺手食指或中指指甲对准针尾弹击,使针迅速刺入。此法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3.针管进针法(insertionofneedlewithtube)
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毫针基本操作技术(5)弹针速刺法18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行针手法行针/运针概念: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提插法捻转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19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手法概念应用提插法(liftingandthrustingmethod)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人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肌肉丰厚的部位。捻转法(twirlingmethod)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滞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手法概念应用提插法(liftingan20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辅助手法概念作用循法(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弹法(handle—flickingmethod)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的作用。刮法(handle—scrapingmethod)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刮法、弹法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摇法(handle—shakingmethod)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浅表部位的腧穴)飞法(flyingmethod)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肌肉丰厚部位)震颤法(handlevibratingmethod)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辅助手法概念作用循法(massagealo21脊髓损伤——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或麻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表现:提插捻转出针均困难捻转法(twirlingmethod)《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择较短、较细的毫针。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的作用。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肌肉丰厚的部位。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掌握毫针的结构、规格以及定穴、消毒灯针刺前准备工作;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needleinsertion)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心脏——轻者出现强烈刺痛;循法(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得气(needlesensation)概念: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脊髓损伤——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或麻2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XX得气啦!得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1、患者的感觉、反应;2、医者刺手的感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XX得气啦!得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当针刺腧23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得气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呢?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得气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呢?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24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如果不得气,是原因造成的咩?有没有解决方法?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可能是因为:医者——①因取穴定位不准确;②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患者——体质虚弱、病久体虚、正气衰惫,以致经气不足;
其他病因,患者感觉迟钝、丧失,不易得气环境——寒冷、阴雨潮湿不易得气解决办法1、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2、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方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如果不得气,是原因造成的咩?有没有解决方法?25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毫针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其它补泻基本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毫针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其它补泻基本补泻捻转26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补泻捻转角度用力频率操作时间拇食指方向捻转补泻补法小轻慢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泻法大重快长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泻浅深插提幅度频率操作时间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小慢短,下插用力为主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大快长,上提用力为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补泻捻转角度用力频率操作时间拇食指方向捻27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捻转补泻提插补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捻转补泻提插补泻28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此法主要用于印堂穴等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重—呼吸困难,唇甲发绀,血压下降(1)指切进针法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震颤法(handlevibratingmethod)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1)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人,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2)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3)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29毫针基本操作技术(4)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5)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4)开阖补泻30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烧山火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透天凉方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按深、中、浅的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将针紧提至天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烧山火透天凉31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1、机体的机能状态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针具及手法的选择和运用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32留针与出针(一)留针法(needleretaining)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20-3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二)出针法(needlewithdrawing)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留针与出针33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弯针晕针断针血肿刺伤内脏/脑脊髓外周神经损伤滞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弯针晕针断针34重者,急诊抢救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1、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重者,急诊抢救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needleinsertion)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肌肉丰厚的部位。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弹法(handle—flickingmethod)原因:刺入过深,伤及肺脏捻转法(twirlingmethod)(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循法(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原因:患者/医生处理:起针、平卧、温开水人中、内关、足三里针刺/按压百会、关元、气海艾灸表现:轻者/重者预防晕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重者,急诊抢救原因:患者/医生处理:起针、平卧、温开水表现:35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位改变处理:延长留针时间;循按滞针附近的腧穴,或弹扣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表现:提插捻转出针均困难预防滞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位改变处理:延长留针时间;循按滞针附近36原因:医者/外部因素处理:轻微/弯曲角度过大/弯曲不止一处/如由患者体位所致,使患者慢慢恢复体位表现: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预防弯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原因:医者/外部因素处理:轻微/弯曲角度过大/弯曲不止表现:37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未及时处理处理:医者/若断端针身显露于皮外,可用手指/镊子起出若完全没入皮下,外科手术取出表现:针身折断预防断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处理:医者/若断端针身显露于38原因:刺伤血管处理:微量皮下出血/局部肿胀剧烈,青紫面积大表现: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青紫预防血肿针刺异常情况原因:刺伤血管处理:微量皮下出血/表现:针刺部位肿胀疼痛,预39原因:刺入过深,伤及肺脏处理:起针、半卧位休息,切勿翻转体位,漏气少者可自行吸收;严重者及时抢救表现:轻—胸闷、心慌、呼吸不畅;重—呼吸困难,唇甲发绀,血压下降预防气胸针刺异常情况原因:刺入过深,伤及肺脏处理:起针、半卧位休息,切勿翻转体位40刺灸法各论刺伤其他内脏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表现:疼痛和出血eg.肝、脾——出血、肝区脾区疼痛、疼痛感可向背部放射
出血量过大,出现急腹症(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等)
心脏——轻者出现强烈刺痛;重者可有剧烈撕裂痛。
肾脏——腰痛、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
空腔脏器(胆囊、膀胱、胃、肠等)——疼痛处理:轻者,卧位休息
重者,急诊抢救预防:解剖知识,安全范围施针,胸腹、腰背掌握好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行针幅度宜小。刺灸法各论刺伤其他内脏41刺灸法各论刺伤脑脊髓原因:项部穴由于针刺过深或者方向不当而伤及延髓
胸腰段以及棘突间的腧穴,如果针刺方向不当和深刺,可伤及脊髓表现:延髓损伤——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不清等
脊髓损伤——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或麻
木,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处理:及时出针。轻者,休息
重者,神经外科(脑外科)抢救预防:针刺头项及背腰部腧穴,要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方向,不宜大幅度提插,禁止深刺!刺灸法各论刺伤脑脊髓42刺灸法各论外周神经损伤原因:强刺激手法或者使用粗针出现触电感后,仍旧大幅度提插。表现:麻木、灼痛等;严重者出现神经分布区域及支配脏器的功能障碍或末梢神经炎。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
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预防:神经干附近穴位手法宜轻,出现触电感,不要再做任何手法!刺灸法各论外周神经损伤43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木,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押手拇、食指末节指腹捏一无菌干棉球握住针身下段,留出针尖2-3分,对准穴上,用刺手食指或中指指甲对准针尾弹击,使针迅速刺入。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医者——①因取穴定位不准确;(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捻转法(twirlingmethod)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掌握耳针的解剖与重点耳穴、操作方法与临床选穴思路;皮厚肉多之处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又称骈指进针法。(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为避免造成器械的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成2%溶液,提高沸点至120℃,从而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运针与留针、出针方法以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刺灸法各论(1)双手进针法有哪几种?如何操作及区别应用?(2)影响针刺补泻效果产生的因素有哪些?(3)试述迎随补泻中泻法的具体操作。(4)试述捻转补泻中补法的具体操作方法?(5)发生晕针应如何处理?复习思考题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掌握耳针的解剖与重点耳穴、操作方44第四章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tiontechniques)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毫针刺与灸法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注意点;2.掌握耳针的解剖与重点耳穴、操作方法与临床选穴思路;3.了解三棱针、头皮针、眼针、手针、腕踝针、电针、足针、皮内针、穴位注射、小针刀等针刺方法的操作方法与适应症。第四章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45刺灸法总论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tiontechniques)主要阐述刺法、灸法的基本知识及其具体操作技术,为针灸临床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刺灸法概念针具与刺法的源流灸法的起源与发展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主要内容刺灸法总论刺灸法(Needlingandmoxibust46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毫针的结构、规格以及定穴、消毒灯针刺前准备工作;2.重点掌握毫针进针法以及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3.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运针与留针、出针方法以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刺灸法各论第一节毫针刺法47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的结构5.是针柄的末端4.是从针根至针尾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呈螺旋状3.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2.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亦称针体1.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5.是针柄的末端4.是从针根至48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的长度规格表寸0.51.01.52.02.53.03.54.04.5毫米15254050657590100115毫针的粗细规格表号数2627282930313233直径(毫米)0.450.420.380.340.320.300.280.26毫针的规格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的长度规格表寸0.51.0149毫针刺法的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针刺练习指力手法毫针的练习方法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毫针刺法的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针刺练50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灵枢∙官针》曰: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例如:男性、体壮、形肥,且病变部位较深者,可以选粗且略长的毫针;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择较短、较细的毫针。根据腧穴位置:
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宜短而针身宜细;
皮厚肉多之处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例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
应刺入1寸,可选用1.5-2寸毫针。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51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捻转法(twirlingmethod)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特殊情况: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采用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甚至发生晕针等。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表现:轻—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皮厚肉多之处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用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进针时徐徐刺人,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又称爪切进针法。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掌握针刺的角度、方向与深度,运针与留针、出针方法以及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②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滞针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毫针的选择和消毒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1)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2)药液浸泡消毒法将针具放入75%酒精内浸泡30-60min,取出用消毒巾或消毒棉球擦干后使用。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3)煮沸消毒法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水沸后再煮15-20min。为避免造成器械的锋刃变钝,如在水中加入重碳酸钠使成2%溶液,提高沸点至120℃,从而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52毫针的选择和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3.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4.治疗室内的消毒治疗室无人后应用紫外线灯照射最好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保持空气流通和环境洁净毫针的选择和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53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重要性(1)腧穴的正确定位(2)针刺的施术操作(3)持久的留针(4)防止晕针、滞针、弯针甚至折针等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54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55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特殊情况:对于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采用卧位,以防病人感到疲劳甚至发生晕针等。常用针灸体位体位的选择56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角度(1)直刺(perpendicular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垂直刺人。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此法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3)平刺(horizontalneedling)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人。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57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深度(1)年龄——年老体弱,气血衰退,小儿娇嫩,稚阴稚阳,均不宜深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可适当深刺(2)体质——对形瘦体弱者,宜相应浅刺;形盛体强者,宜深刺。(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4)部位——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的腧穴宜深刺。3.方向(1)依经脉循行定方向(2)依腧穴部位特点定方向(3)依治疗需要定方向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深度58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二)进针法刺手:右手持针,以拇、食、中指夹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将针刺入穴位。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固定针身。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needleinsertion)
仅运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单手持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单手持针59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needleinsertion)
指刺手和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1)指切进针法
又称爪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皮肤上,刺手持针,紧靠押手切按腧穴的手指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适用于短针的进针。(2)夹持进针法
又称骈指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拟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刺手向下捻动针柄,押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夹持进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2.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60毫针基本操作技术(3)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将拟刺腧穴处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走手食、中二指或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主要适用于皮肤松弛的部位。(4)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拟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提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印堂穴等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3)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61毫针基本操作技术(5)弹针速刺法
押手拇、食指末节指腹捏一无菌干棉球握住针身下段,留出针尖2-3分,对准穴上,用刺手食指或中指指甲对准针尾弹击,使针迅速刺入。此法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3.针管进针法(insertionofneedlewithtube)
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毫针基本操作技术(5)弹针速刺法62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行针手法行针/运针概念:毫针刺人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提插法捻转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行针手法提插法捻转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63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手法概念应用提插法(liftingandthrustingmethod)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使针由浅层向下刺人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操作谓之提,如此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就构成了提插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肌肉丰厚的部位。捻转法(twirlingmethod)将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操作不当:容易出现滞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手法概念应用提插法(liftingan64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辅助手法概念作用循法(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针刺不得气时,可以用循法催气此法能推动气血,激发经气,促使针后易于得气。弹法(handle—flickingmethod)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的作用。刮法(handle—scrapingmethod)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经气未至,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刮法、弹法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摇法(handle—shakingmethod)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浅表部位的腧穴)飞法(flyingmethod)针后不得气者,用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肌肉丰厚部位)震颤法(handlevibratingmethod)针刺人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毫针基本操作技术辅助手法概念作用循法(massagealo65脊髓损伤——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或麻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表现:提插捻转出针均困难捻转法(twirlingmethod)《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此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择较短、较细的毫针。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有催气、行气的作用。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肌肉丰厚的部位。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掌握毫针的结构、规格以及定穴、消毒灯针刺前准备工作;双手进针法(Double-handedneedleinsertion)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毫针刺人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min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心脏——轻者出现强烈刺痛;循法(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得气(needlesensation)概念: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脊髓损伤——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或麻66毫针基本操作技术XX得气啦!得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当针刺腧穴得气时,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同时,医者的刺手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涩滞或针体颤动等反应。1、患者的感觉、反应;2、医者刺手的感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XX得气啦!得气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呢?当针刺腧67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得气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呢?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金针赋》也说:“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得气的临床意义又是什么呢?得气与否以及气至的68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如果不得气,是原因造成的咩?有没有解决方法?临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气时,可能是因为:医者——①因取穴定位不准确;②为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患者——体质虚弱、病久体虚、正气衰惫,以致经气不足;
其他病因,患者感觉迟钝、丧失,不易得气环境——寒冷、阴雨潮湿不易得气解决办法1、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2、另外应运用催气、候气方法。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如果不得气,是原因造成的咩?有没有解决方法?69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毫针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其它补泻基本补泻捻转补泻徐疾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复式补泻手法烧山火透天凉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毫针补泻手法单式补泻手法其它补泻基本补泻捻转70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补泻捻转角度用力频率操作时间拇食指方向捻转补泻补法小轻慢短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泻法大重快长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提插补泻浅深插提幅度频率操作时间补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小慢短,下插用力为主泻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大快长,上提用力为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基本补泻捻转角度用力频率操作时间拇食指方向捻71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捻转补泻提插补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捻转补泻提插补泻72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此法主要用于印堂穴等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消毒。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重—呼吸困难,唇甲发绀,血压下降(1)指切进针法原因:施术者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因针刺过深,或者提插幅度过大而造成相应的内脏损伤。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震颤法(handlevibratingmethod)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将毫针等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在盛有清水的消毒煮锅内,进行煮沸。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毫针基本操作技术(1)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人,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人,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2)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人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人为泻法。(3)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也可置于器械消毒液内浸泡,如“84”消毒液,可按规定的浓度和73毫针基本操作技术(4)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5)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毫针基本操作技术(4)开阖补泻74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烧山火视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地、人三部),先浅后深,每层依次各作紧按慢提(或用捻转补法)九数,然后退至浅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即将针按至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透天凉方法是针刺入后直插深层,按深、中、浅的顺序,在每一层中紧提慢按(或捻转泻法)六数,然后插针至深层,称为一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将针紧提至天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毫针基本操作技术烧山火透天凉75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1、机体的机能状态2、腧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针具及手法的选择和运用毫针基本操作技术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76留针与出针(一)留针法(needleretaining)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留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刺的作用和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而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20-30分钟。但对一些特殊病证,如急性腹痛,破伤风,角弓反张,寒性、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即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可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二)出针法(needlewithdrawing)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指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慢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用力过猛),静留片刻,然后出针。出针时,依补泻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疾出”或“徐出”以及“疾按针孔”或“摇大针孔”的方法出针。留针与出针77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弯针晕针断针血肿刺伤内脏/脑脊髓外周神经损伤滞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弯针晕针断针78重者,急诊抢救利用针管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1、应重新调整腧穴的针刺部位、角度、深度。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重者,急诊抢救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处理:切勿继续提插捻转,应缓慢出针以便在留针过程中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可以注射营养神经药(VitB族),或者在神经支配区域选择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的方法。单手进针法(Single-handedneedleinsertion)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灵活掌握,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在肌肉丰厚的部位。是针身的尖端锋锐部分,亦称针芒弹法(handle—flickingmethod)原因:刺入过深,伤及肺脏捻转法(twirlingmethod)(2)斜刺(obliqueneedling)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左右倾斜刺人。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循经性肌肤响动、震颤等反应,有时还可见到针刺腧穴部位的循经性皮疹带或红、白线状现象。循法(massagealongtherelatedmeridian)原因:患者/医生处理:起针、平卧、温开水人中、内关、足三里针刺/按压百会、关元、气海艾灸表现:轻者/重者预防晕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重者,急诊抢救原因:患者/医生处理:起针、平卧、温开水表现:79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位改变处理:延长留针时间;循按滞针附近的腧穴,或弹扣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表现:提插捻转出针均困难预防滞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位改变处理:延长留针时间;循按滞针附近80原因:医者/外部因素处理:轻微/弯曲角度过大/弯曲不止一处/如由患者体位所致,使患者慢慢恢复体位表现: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预防弯针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原因:医者/外部因素处理:轻微/弯曲角度过大/弯曲不止表现:81原因:针具/医者手法/弯针、滞针未及时处理处理:医者/若断端针身显露于皮外,可用手指/镊子起出若完全没入皮下,外科手术取出表现:针身折断预防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规范范本
- 2025年婚庆婚礼现场婚礼用品租赁与配送合同模板
- 辽宁2025年辽宁科技学院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2025年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改革办)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北2025年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属企业招聘1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墙体锚固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光弹应力冻结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非标自动化机械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远距离求生电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等离子电视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国际中文教材评价标准》
- 2024年剧本改编:小说电影舞台剧改编剧本杀合同
-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赏析
- T-CVIA 138-2024 移动智慧屏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下(多选、判断题)
- 20S515 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
- 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
- 《药品管理法》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助贷机构业务流程规范
- DL∕T 5106-2017 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
-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3月修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