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潜山二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二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二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二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二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二中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图是某水城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2.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酵母菌是自养、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易于培养B.通过设置有氧(对照组)和无氧(实验组)的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C.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在产生兴奋时有Na+流入细胞,在静息时则不发生Na+的运输B.当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结合在突触后膜上时,其膜电位仍表现为外正内负,但膜内外电位差值比静息状态时更大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D.兴奋性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后可以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也可以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中若RR个体的百分率增加,则R的基因频率一定增加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5.如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该河流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大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能量/kJ鱼吃掉的浮游植物所含的能量468鱼粪便中含有的能量228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①77A.调查该河流周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计数时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B.图中b点后,藻类大量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无机盐C.表中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鱼的同化量为240kJD.表中①表示储存在鱼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6.如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一体液调节B.①②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作用于神经元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D.神经冲动在①与②之间单向传递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过程及其产物的转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结合教材内容,C5与CO2结合形成C3的场所是________。该C3与图中的丙糖磷酸________(是、不是)同一物质,作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2)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暗反应会被________,可能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3)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若该运输过程受阻,则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将会降低,该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调节。8.(10分)肾上腺素能由肾交感神经分泌,作用于肾脏,促进水的重吸收作用,寒冷环境下,肾上腺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促进细胞代谢,从而增加机体产热,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刺激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机体产热,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调节,此时和肾上腺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冷环境下,机体可以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试写出人体减少散热的调节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条途径)。(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会刺激肾交感神经分泌肾上腺素,从反射弧的角度分析,支配肾脏活动的肾交感神经属于________________。(4)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相比,肾交感神经分泌的肾上腺素所参与调节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点)。9.(10分)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乙醇积累使得猕猴喝酒易醉,乙醛积累则刺激血管引起猕猴脸红,两种物质都不积累的猕猴喝酒不脸红也不醉。请回答问题:(1)一个猕猴种群中的个体多数是喝酒不醉的,种群中偶尔出现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种群中某一代突然出现了多只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2)然而此种群或其它种群中从未出现过既喝酒易醉又喝酒脸红的个体,请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3)一只易醉猕猴与野生型猕猴杂交,子一代都是野生型,子一代互交,子二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4,这三种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易醉猕猴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酶1相关基因用A/a表示,酶2相关基因用B/b表示)。(4)为了进一步研究乙醇积累对代谢的影响,研究人员在野生型猕猴中转入了D基因,并筛选获得了纯合体,将此纯合转基因猕猴与一只非转基因的纯合易醉猕猴杂交,子一代互交后,子二代易醉与非易醉个体的比例为13:3,请据此推测D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5)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平常不喝酒,但酒量较大,有的人本来酒量很小,但经常喝酒之后酒量变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10.(10分)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半无叶型和普通叶型、种子有麻点和无麻点是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B/b和D/d的控制。让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让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无麻点=107:35:37:12,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花粉成熟前对花进行___________处理。豌豆常用于杂交实验,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2)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推测基因A/a、B/b和D/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___。11.(15分)人的体细胞和鼠的骨髓瘤细胞杂交后得到的人—鼠杂种细胞可用于基因定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细胞杂交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新产生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种双亲的__________,动物细胞杂交突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限。(2)人—鼠杂种细胞在繁殖过程中,保留了啮齿类的染色体,人的染色体优先丢失,以至最后只剩1~7条。1~7条不等的人染色体中,所含的人染色体类型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这种杂种细胞是进行基因定位的极好材料。测定杂种细胞中标记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示存在,“—”表示不存在)。基因a、b在人染色体上的位置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与染色体杂种细胞甲乙丙丁测定人体性状a+-+-b-++-c+-+-人染色体1号-++-2号+-+-3号--++(3)用人的不能利用次黄嘌呤的体细胞和鼠的不能利用胸腺脱氧核苷的骨髓瘤细胞杂交,不能同时利用这两类物质的细胞不能存活。细胞融合过程中需要筛选两两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应该把融合细胞置于添加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这种培养基按功能分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在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应将细胞置于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4)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的人—鼠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种群的K值即环境容纳量,K值和环境有关。【详解】A、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标志重捕法,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明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是: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即d~e时期,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满足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特征,C正确;D、d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即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若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但受限于环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种群K值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C【解析】

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详解】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确是因为酵母菌具有兼性厌氧且易于培养的特点,但它不是自养型生物,A错误;B、在该实验中所设置的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是为了相互对比,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错误;C、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都要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C正确;D、本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的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生成,D错误。故选C。3、A【解析】

抑制性递质的作用机理:同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离子通道开放,提高膜对钾离子、氯离子,尤其是氯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详解】A、神经元在产生兴奋时有Na+流入细胞,在静息时需要钠钾-泵将Na+运出,K+转入,A错误;B、当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结合在突触后膜上时,会使阴离子进入突触后膜,因此,其膜电位仍表现为外正内负,但膜内外电位差值比静息状态时更大,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而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D、兴奋性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后,其作用的具体表现为可以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也可以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D正确。故选A。4、B【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若RR个体的百分率增加,则R基因频率不一定增加,如RR个体只增加一点点,可是Rr个体大幅减少,rr个体大幅增加的话,R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减少,r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增加,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中的所有基因,D错误。故选B。5、A【解析】

分析图示: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溶解氧大量降低,此时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分析表格数据,鱼摄入的能量(468KJ)=鱼粪便里的能量(228KJ)+鱼同化的能量(240KJ),鱼同化的能量(240KJ)=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KJ)+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77KJ),故①代表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详解】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计数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A错误;B、在该河的ab段,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无机盐,有利于b点后藻类的大量繁殖,B正确;C、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能量,故鱼的同化能量=鱼摄入的能量(468KJ)-鱼粪便里的能量(228KJ)=240KJ,C正确;D、据分析可知,表中①表示储存在鱼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D正确。故选A。6、D【解析】

以图示中的文字信息和箭头指向为切入点,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即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既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也有胃泌素参与,其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胃泌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只有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参与,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围绕“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详解】A、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错误;B、图中①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②所示的神经元,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错误;C、胃泌素与胃黏膜壁细胞属于特异性结合,C错误;D、在①与②两个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构成了突触,神经冲动在突触之间单向传递,正确;故正确选项为D。【点睛】本题以“胃酸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叶绿体基质不是丙糖磷酸是在ATP和NADPH(光反应产物)参与下C3被还原的产物抑制叶绿体内丙糖磷酸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Pi减少;叶绿体中淀粉积累;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负)反馈【解析】

图示为暗反应过程和光合产物的转化,暗反应产生的丙糖磷酸可进入细胞质合成蔗糖,蔗糖可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等部位进行氧化分解供能或转化成淀粉储藏起来。叶绿体基质中也能由葡萄糖形成淀粉。【详解】(1)C5与CO2结合形成C3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据图可知,丙糖磷酸是在ATP和NADPH(光反应产物)参与下C3被还原的产物,而二氧化碳固定形成C3不消耗能量,所以C5与CO2结合形成的C3与图中的丙糖磷酸不是同一物质。(2)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叶绿体内丙糖磷酸浓度增加,叶绿体基质中淀粉含量增加,会抑制暗反应的进行;另外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的Pi减少,使光反应利用ADP和Pi合成的ATP减少,C3的还原速率减慢,暗反应减慢。(3)叶肉细胞合成的蔗糖通过筛管运输至根、茎等器官。若该运输过程受阻,则细胞质中的蔗糖转化形成葡萄糖的量增加,葡萄糖进入叶绿体形成淀粉并在叶绿体基质中积累,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该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与应用。8、神经—体液甲状腺激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升高传出神经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作用速度比较快【解析】

人体体温调节:

(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1)寒冷属于外界刺激,外界刺激导致激素增加并参与调节,该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的参与,也有体液调节的参与,因此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寒冷环境下,能促进机体产热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2)寒冷环境下人体可以通过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及汗液分泌减少等方式减少散热。(3)根据题意,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肾脏促进水的重吸收,降低渗透压,因此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肾交感神经分泌肾上腺素,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4)肾交感神经分泌的肾上腺素所参与调节属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作用速度比较快。【点睛】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识记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9、控制合成酶1或酶2的相关基因突变,不能产生有足够活性的酶1或酶2,导致乙醇或乙醛积累相关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酶1突变则导致乙醇积累,不产生乙醛;若酶1正常而酶2突变,则酶1仍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导致乙醛积累,因此不会发生乙醛和乙醇同时积累的情况。不醉:脸红:易醉aabbD基因通过抑制A基因表达或者抑制酶1活性而使酒精积累表现型受到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解析】

酶1活性受到抑制的猕猴易醉,酶1正常、酶2活性受到抑制的猕猴易脸红,酶1和酶2都正常的猕猴不容易醉。不醉的纯种猕猴基因型为AABB。产生酶1和酶2的是显型基因。这些都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是表现型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详解】(1)如果酶1基因突变而不能产生酶1,则猕猴会醉,如果酶2基因突变不能产生酶2,则猕猴会脸红。如果相关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种群中某一代可能突然出现多只喝酒易醉或喝酒脸红的个体。(2)酶1突变则导致乙醇积累,不产生乙醛;若酶1正常而酶2突变,则酶1仍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导致乙醛积累,因此不会发生乙醛和乙醇同时积累的情况,故此种群或其它种群中从未出现过既喝酒易醉又喝酒脸红的个体。(3)子二代表现型比例是9:3:4,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中野生型的猕猴是不醉的,说明其基因型是AABB,则易醉猕猴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9:3:4的比例中,9是双显性状,为不醉,包括A_B_个体,4中含有双隐性状,已知aabb表现为易醉,所以4是易醉,包括aa__个体,则3为脸红,包括A_bb个体。(4)纯合转基因猕猴为DDAA,非转基因的纯合易醉猕猴为ddaa,两者杂交,子一代为DdAa,子二代易醉与非易醉个体的比例为13:3,除了ddA_为不醉个体外,D_A_、D_aa、ddaa为易醉个体,D_A_为易醉个体,ddA_为不醉个体说明D基因通过抑制A基因表达或者抑制酶1活性而使酒精积累。(5)表现型由基因型控制,也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点睛】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但由于一个种群基因较多,因此突变基因的总量也不少,突变基因由于繁殖遗传传给后代,因此种群中突变基因容易保留,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就会导致生物进化。9:3:4和13:3都是9:3:3:1的变式。10、去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花较大易操作、性状易区分AAbbDD和aaBBdd基因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A/a(D/d)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解析】

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可判断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均为显性性状。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白花半无叶型无麻点=107∶35∶37∶12,即紫花∶白花=(107+35)∶(37+12)≈3∶1,普通叶型∶半无叶型=(107+37)∶(35+12)≈3∶1,有麻点∶无麻点=(107+35)∶(37+12)≈3∶1,107∶35∶37∶12≈9∶3∶3∶1,即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定律,但三对基因中只有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有两对基因为连锁。【详解】(1)在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花粉成熟前需对母本的花进行去雄处理,防止其自花受粉。豌豆为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植物、花较大易操作、性状易区分,常用其做杂交实验材料。(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均为显性性状,紫花半无叶型有麻点豌豆植株和白花普通叶型无麻点植株杂交,F1植株都表现为紫花普通叶型有麻点,说明两亲本均为纯合子,故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DD和aaBBdd。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普通叶型∶紫花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