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05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全国版)_第1页
专项05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全国版)_第2页
专项05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全国版)_第3页
专项05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全国版)_第4页
专项05 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全国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05文言文阅读(含解析)-秋期九年级语文开学考试专项训练(全国版)专项05文言文阅读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不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情勤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1.用“/”给乙文画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___②手不释书

③岂他人之过哉_________④以一骡二马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伛偻提携

(2)觥筹交错

(3)树林阴翳

(4)既以名亭

6.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主张并分别说明其提出的缘由。

7.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怎么)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___然后能自反也

B.虽有至道___行天下之大道

C.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或王命急宣

D.君子之学必好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下列句子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翻译:所以学习之后感到不足,教别人后感到困惑理解:这句话强调了学和教的重要性,认为教比学更重要。

B.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知道了它范围大,却不知道它的细节理解:这句话强调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有限的。

C.舍问,其奚(怎么)决焉?翻译: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理解:这句话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问”的重要性。

10.这两篇短文都是关于学习的论述,选文【甲】提出了的观点,选文【乙】提出了的观点。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阡陌交通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

12.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

14.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四支僵劲不能动___同用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同舍生皆被绮绣___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百废具兴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D.属予作文以记之___选贤与能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在原文的结尾,作者评价马生为“善学者"。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宋濂是否属于“善学者”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8.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都属于词类活用,用法和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

B.手自笔录

C.杂然而前陈者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9.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一眼望去,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树木,就在琅琊山。

理解:此句总写琅琊山草木之秀,为后文引出醉翁亭做了铺垫。

B.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理解:此句点明了全文主旨,写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

20.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它体现了《醉翁亭记》的哪种语言风格,并结合《醉翁亭记》的具体例子(“环滁皆山也"除外),简要分析这种语言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

有人买得他(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已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榷,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万流景仰

B.一碧万顷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C.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豁然开朗

D.览物之情或异二者之为益慕圣贤之道

22.“樯倾楫摧"中的“倾”字和“一碧万顷"中的“顷”字,有的同学在默写的时候容易写混。而如果能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就不容易出错了。请你从这两个字中任选一个进行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准确地默写。

23.滕子京在写给范仲淹的一封信中说:“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

明末清初·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4.下列选项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余住西湖B.问其姓氏,是金陵人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环滁皆山也

2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长烟一空

B.拉余同饮持汤沃灌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觥筹交错

D.更有痴似相公者烨然若神人

26.若以本文题目《湖心亭看雪》做上联,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下联的一项是()

A.岳阳楼览物B.岳阳楼观心

C.醉翁亭同欢D.醉翁亭饮酒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①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②,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楼,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③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④,侵其趾而去。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嵌⑤。白日蒸崖,如行热冶⑥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

(节选自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注】①罅:缝隙。②森竖跃舞:耸立舞动。③啮:咬。④敛狂斜趋:收敛狂态,斜着快速流过。⑤嵌:高险。⑥冶:熔炉。

27.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字。

原文词句方法解释

横偃侧布成语推测法:偃旗息鼓①

侵其趾而去语境推测法②

见飞瀑之半,不甚畅课内迁移法:渔人甚异之③

而开先为绝胜查阅工具法:A.能承担;B.超越;C.美好。④(填序号)

2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巨石当其下

A.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B.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C.其真无马邪(《马说》)D.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2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

30.翻译下列句子。

(1)且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1.【甲】【乙】两文两篇游记,写景手法多样,极富情趣,请结合提示填空。

【甲】文运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游鱼与潭水相映成趣,来表现潭水①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之水从好胜到妥协的变化,表现它②的一面。山水本无情,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心中的苦闷难以排遣,只能寄情山水。甲文中“③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与久谪荒远的孤寂、凄凉的心情相吻合。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十一年赋闲,四处游山玩水。游庐山瀑布,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瀑布之景的④之情。可见山水寄情,因人而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①。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②。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⑦,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⑧无纪⑨?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②鹄(hú):天鹅。③靧(huì)面:洗脸。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疊(léi):端着酒杯。⑥蹇(jiǎn):骑驴。⑦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⑧恶(wū)能:怎能。恶,怎么。⑨纪:通“记”,记录。

32.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而林霏开泉香而酒洌B.太守之乐其乐倩女之靧面

C.行者休于树告之于帝D.以游堕事静以修身

3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杂然而前陈()(2)太守谓谁()

(3)偕数友出东直()(4)而此地适与余近()

3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5.两篇文章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范仲淹传》)

36.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

(1)去国怀乡()

(2)以母在时方贫()

(3)微斯人()

(4)人不能堪()

37.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A.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B.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C.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D.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

38.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39.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说说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节选自《兼爱中》)

【丙】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4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国之与国之相攻B.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C.是故谋闭而不兴/必兴天下之利D.其真无马邪/故人不独亲其亲

41.翻译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大道之行也》一文中孔子向学生言偃谈论了他思想中的“大同"社会愿景。

B.甲文中的“归”有“女子出嫁"的意思;“省”指探望、问候尊长,鲁迅的《社戏》中鲁镇有出嫁的女儿夏天回娘家省亲的习俗。

C.乙文中的“仁人"主要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D.丙诗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写出了农家待客的热情淳朴,充满浓郁古朴的生活气息,诗人游性十足,游意不尽。

4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体现了《大道之行也》中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其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甲文句中的“___"和“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4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将驰之

②秦悉坑之

4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47.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8.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避也

(2)蹴尔而与之

(3)故不为苟得也

(4)此之谓失其本心

4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0.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

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1.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举例说明。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5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语境猜测法①

策之不以其道成语迁移法:策马扬鞭②

悉皆怪石课内迁移法:“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③

彰示来者字典查询法:①明显,显著;②显扬,彰显;③表扬,表彰;④姓氏。④

53.根据你的理解,用“/"给文中加横线句子断句,限三处。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55.甲文以说马论人事,乙文借写景抒人情,这是两文在写作上的相似之处。两文抒发的情感也存在共同点,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战国赵将李牧,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①皆输入幕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约曰:“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盗,辄入收保,不与战。如是数岁,无所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召之,使人代牧将。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于是复请牧。牧称疾,杜门不出,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若用臣,臣如前,乃敢奉命。"王许之。李牧遂往,至,如故约。匈奴来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一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②五万人、控弦者③十万人,悉勒兵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来,佯败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以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万余骑,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犯赵边。

(选自《百战奇略》)

【注释】①市租:收取租税。②百金之士:指敢于冲锋陷阵而获得重金奖赏的勇士。③控弦者:指会拉弓射箭的射手。

5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匈奴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牧称疾,杜门不出杜:封闭

D.以数千人委之委:委托

5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A.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B.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C.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D.岁余/匈奴来/每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5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牧驻守雁门时严禁将士主动出击入侵掠夺的匈奴兵,只准退守固垒。

B.李牧的策略,不仅迷惑了匈奴人,也瞒过了赵王,误认为他畏敌怯战。

C.面对新将领受挫失利的局面,被重新起用的李牧,采取主动迎敌的策略。

D.李牧乘匈奴入侵军骄纵不备的时候,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匈奴军。

59.将第五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击数牛享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6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3)微斯人,吾谁与归?微(4)春和景明景

6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它们的写法有何不同?

63.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悲与喜,联系全文,请对两文作者的悲喜忧乐之情作出比较。

穿越时空,探寻心中桃源。小福向大家推荐了两篇文言文,请你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6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讲信修睦

(2)人不独亲其亲

(3)得树而妍

(4)恨僧少可语耳

6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2)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6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不与世俗相染,自得其乐的心情。

B.乙文以作者主观感受为线索,把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C.甲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寄托了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D.甲乙两文都用了对偶句,读起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67.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请联系甲乙两文内容,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谈谈你心中世外桃源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无麓,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①。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揖,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穠②郁。风自木杪起,纷披震荡,山与木若相顾而坠者,使人神骇目眩。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洑出石罅,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③,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④以进。酒数行,客有指其西大石曰:“此可识。”因命余。余乃援笔,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①芒角:形容山峰突出。②穠(nóng):浓,重。③颠:本指人的头顶,此处指溪水的上面。④瀹(yuè)觞:把酒烫热。

68.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又盘山行十许里:(2)尝贻余核舟一:

(3)不知其旨也:(4)宾欲休,咸曰:

6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B.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C.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D.即下马/披草踞石列坐/诸生瀹觞以进

7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书凡游者名氏及游之岁月而去。

71.选文中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2.给予、赠送;放下难道用3.①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②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4.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在生活方面不能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句意为:如果发现和自己以往听到的情况不符合,他就打开书本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从语法结构上来看,“若……不合"是一层意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与平生所闻”修饰“不合”,所以在“不合”后面停顿;“必"是一个副词,一般用在句子开所以在“必”之前也要停顿一下。故断为: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①句意: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给予、赠送。

②句意:手都没放下过书。释:放下。

③句意: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岂:难道。

④句意:就带着一头骡子两匹马,装书跟随自己。以: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①重点词:其,他们;非,不是;第一个“之”,的;不若,不如;余,我;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重点词:故,旧的,原来的;若,好像;或,有时候。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等语句可以知道,作者认为“诸生”学习不好的原因就是学习不够专注。

从【乙】文“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可以知道,顾炎武学习非常专注。因此,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在生活方面不能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点睛】参考译文:

【甲】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乙】顾炎武(字亭林)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带一骡二马驮书。有时候到了边塞岗亭,就招呼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面对面开怀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的。

5.(1)老人(2)酒杯(3)遮蔽(4)命名6.①共同主张:与民同乐或关心民众疾苦。

②甲文作者把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之间,消融与与民同乐之中。乙文作者通过对“喜雨”的叙写,提出重农、重民,与民同乐的主张。7.甲文综合运用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乙文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以小见大表达作者的民本思想。

【解析】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伛偻:老年人。

(2)句意为: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

(3)句意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蔽。

(4)句意为: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名:命名。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甲文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结合写作背景可知,作者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虽遭贬谪,但是滁州优美的山水,淳朴的民风,让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表现了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从乙文“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能看出乙文提出重农、重民的主张。此文作者苏轼从该亭的命名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民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重农、重民的儒家仁政思想。

7.本文考查写法分析。

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写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场景,以描写为主;乙文记叙作者修建亭子完工时,天降喜雨,借此展开议论,这是夹叙夹议的写法。从情感的表达方式来看,甲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受贬谪的复杂情感,这是借景抒情的写法。乙文作者通过对“喜雨"的叙写,表达了与民同乐、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感情,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表达作者的民本思想。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8.D9.B10.方法教学相长君子之学必好问

【解析】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

A.自:如果/自我;

B.道:道理/这里是指义;

C.或:有时/或许;

D.好:都意为“喜欢,爱好";

故选D。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以及对句子的理解。

A.有误,这句话强调了学和教的重要性,教和学同样重要;

C.有误,这句话的正确译文应该是:(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故选B。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以及论点提取。

结合【甲】“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等内容可知,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都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甲文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观点。可据此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11.整齐的样子交错相通以……为子职分、职守12.(1)老人和孩子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1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14.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老人与孩子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及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或者: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

(1)句意:一排排整齐的房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3)句意: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子:以……为子;

(4)句意: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培养和睦(气氛)。分:职分、职守;

1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①重点词:黄发,指老人;髫,指小孩。

②重点词: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选拔;能,才干出众;修,培养。

1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

(1)“桑竹垂馀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意思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粮食作物随着季节种植,这和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和乙文中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桃花源记》中,作者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大道之行也》中,作者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选择甲乙两文中内容表现的相似之处即可。

示例一: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民民风淳朴、安宁和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示例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写出了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写出了这里的人们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

示例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写出了桃源人不论男女都勤劳耕作,衣着淳朴。这就是大同社会中所说的“男有分,女有归”,这句写男女各司其职;

【点睛】参考译文:

(甲)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乙)大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治理天下),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把自己的父母双亲当作父母,不只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这样使老年人能够有终老的保障,使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使年幼的人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年幼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和残废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各尽自己的职分,为社会效力。女子各有自己的夫家。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而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牟取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劫夺偷盗作乱害人的坏事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5.C16.(1)住在旅馆,主人每天吃两顿饭。

(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17.属于善学的人。善于解决问题,家中没有书借书抄书。对待老师尊敬有礼。主动乐学、好学、以学习为乐。

【解析】15.本题考查通假字。

A.“支”同“肢”,“反”同“返";

B.“被”同“披”,“阙”同“缺";

C.“具”同“俱”,“阴”不是通假字;

D.“属"同“嘱”,“与"同“举”;

故选C。

1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字词:

(1)寓:住;逆旅:旅馆;日:每天;再:两顿。

(2)以:因为;口体之奉:吃穿的享受;若:不如。

17.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文章中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没有书,需要借;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写宋濂没有优秀的老师,需要到外地去寻师,并且对待老师非常尊重;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蕴袍鼻翼处其间,略无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宋濂求学路途非常困难,自己和身边同学比,衣食住行都非常寒酸、困难,但宋濂即便条件再艰苦、生活再艰难,他也没有放弃,他勤奋向学、虚心好学,所以称得上是“善学者”。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道德高,名望大,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18.D19.B20.第一问:语言简洁

第二问:示例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寥寥几字,简洁凝练,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

示例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声色兼备,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

【解析】18.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

B.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C.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D.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故选D。

19.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A.此句译为: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点。

第一问:“滁州四周山"只是单纯说明滁州四周都是大山,平铺直叙。而“环除皆山也”文字简洁,举重若轻地写尽了除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而且为下文引出醉翁亭作铺垫。

第二问,结合文章简洁的语言示例进行阐述即可。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均是山间习见之物,以此下笔,切景切境。同时,“出”“开"联属,“开”是“出"的后果。“归”“暝"联属,“归”是“暝"的前提。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再如“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兼声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还如“有亭翼然”,仅譬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滤沏文词水分,浓缩语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只字足敌万语,达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链接材料:有人买到了他的《醉翁亭记》原稿,原稿开头最早是写的是“滁州四面有山……”,总共有数十字,最后改定的时候只有“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而已。

21.D22.樯倾楫摧的“倾":是倒下的意思。这里迁客骚人看到的阴雨天气下的情境,从而产生“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一碧万顷中的“顷"是广阔无际的意思。此句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湖光春色图,把迁客骚人的喜洋洋的心情推向高潮。(任选一个即可)23.“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意思是如果没有文字记载,它的壮观与美好不会长久。这篇文章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然后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至此,“岳阳楼"因此而名扬天下,《岳阳楼记》更是因思想境界崇高而影响后人。

【解析】2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日光/景色/敬仰;

B.全、都/全、都/数词,一;

C.放晴/散开/通达、领悟;

D.都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D。

22.本题考查炼字赏析。

“樯倾楫摧”意思是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倾:倒下的意思。这里写出了阴雨天气下,湖面上船只被风雨肆虐的情境,而过往的“迁客骚人"看到这样阴森可怖的景象,难免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一碧万顷"的意思是: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是广阔无际的意思。此句描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那些远行之人“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2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题。

“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文字记载,岳阳楼的壮观与美好不会长久。据此可知,滕子京认为岳阳楼属于名楼,如果没有文字记载,它就有可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而范仲淹写文章非常好,天下人都很认可,如果他能给岳阳楼写记,必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创作了这篇散文。文章第二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首先总写岳阳楼的景色,并从空间角度描写其宽阔无际,从时间角度描写其“朝晖夕阴"的景象。接着以阴雨和晴朗时岳阳楼不同的景象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引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表现出作者虽身处江湖,却心忧国事仍不放弃政治理想的坚强意志,也是对友人滕子京的鼓励与安慰。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