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自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交往,为了构建人际关系都非常繁忙,当然多半是一种功利性:的交往,很少是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真正的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就绝不会这么繁忙了。还有人写书来教你怎么通过搞人际关系来获利,有一本书叫《能说会道者赢》,教你靠耍嘴皮子来3获取成功。前几天我在机场书店还看见了一本书,书名叫《饭局人脉学》,真让人难受啊,心里真是鄙视啊,这种最上不了台面的恶俗习气居然冠冕堂皇地变成了一门学问,在书店里公开销售,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估计相当畅销吧。我相信这是我们国家当今现实的反映,现在吃喝风1盛行,请来请去其实都是在发展人脉,从人脉中捞取好处。还有就是办各种各样的总裁班、商务班,办得挺起劲,商学院办,许多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也在办。很多人其实对学什么并不感兴趣,目的也是发展人脉。我相信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才不屑于上这种班呢,他一定是立足于自己的思考和学习,用不着靠这个来提高自己;一个真性情的人也不会去上这种班,他不要发展人脉,他要真朋友。
看重外在的、功利的交往的另一面,就是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害怕独处,一个人待着就觉得不对头,就会心里发慌,得赶快逃避,去做一些事务性的事情,或者去找人聊天,或者去娱乐场所打发时间,不敢独自面对自己,要逃避这个自我,我觉得很荒唐。当然,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交往的,没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我说,一个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个可怜虫,这证明了他的灵魂是空虚的。
我自己觉得,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独处的时刻,整天在外面做事和交往,这样的生活简直是灾难,我绝对忍受不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他的灵魂是在面对上帝,这正是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空间。这个话托尔斯泰也说过,他说交往的时候人面对的是局部,是片段,只有独处的时候人面对的才是整体。所谓面对整体,就是从具体的生活和事务中抽身出来了,开始进入思考人生全局问题、根本问题的状态中了。
我还有一个体会,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你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你在外部世界中吸取了很多印象,它们是杂乱的,独处就是你在整理和消化这些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价值的新的经验放到你的内在记忆的恰当位置上,让你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不断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整体。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会影响到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会使你在外部世界里活动的时候仍然是清醒的,你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怎么去要。否则的话,你是盲目的,会完全受杂乱的印象支配,被你在外部世界里的遭遇拖着走,迷失了方向。
一个人不厌烦自己,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一向认为,和交往相比,独处是更重要的能力。你不善于交往,这也许是一种性格的缺点,最多会使你在社会上吃点亏。但是,如果你不能独处,这是灵魂的缺点,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浅薄。事实上,人和人之间交往的质量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素质,高质量的交往一定是存在于素质好的人之间的。素质好的人之间,他们的交往第一有精神含量,不会只是功利性的;第二即使涉及功利,比如合作做事,也一定会讲诚信、守规则。相反,素质差的人之间谈不上精神友谊,往往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并且没有诚信,不守规则。
我强调独处的重要,当然,独处的时候你不能什么也不干,只是在那里待着,这未免古怪,你总是要做点事情的,那就应该做那种能够帮助你独处、让你的独处有内容的事情。我的经验是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写日记,文字本身不重要,写日记是一个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安于独处,在独处时反思你的生活,整理你的内心,记录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印象。通过写日记,我自己有两个感觉:一个是生活得更加投入、更加细心了,因为经常反思和甄别生活中什么经历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当你真正生活的时候,不但外在的肉体的眼睛是睁着的,内在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着的,在留意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这样日积月累,内心就会越来越丰富;另外一个是生活得更超脱了,写日记反思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在审视身体自我的经历,在帮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更高的自我或者说理性的、灵魂的自我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大,这实际上就是使自己越来越超脱于身体自我的外在经历了。当然,这个更高自我的生长是需要营养的,营养从哪里来?就是我在独处的时候做的第二件事情——阅读,读那些好书,读那些有精神营养的书。
(摘编自周国平《寻求智慧的人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当今的现实是人们都非常繁忙,原因是构建人际交往,发展人脉,从中获利导致的。
B.出书、办各种培训班是功利性交往的具体体现,功利性交往的另一面是人们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C.有智慧的领导者不屑于上各种培训班,一定是立足于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来提高自己。
D.交往者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交往的质量,素质好的人之间的交往常常是高质量、有精神含量的。
2.对“独处"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是一个人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独处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是他的灵魂在面对上帝。
B.托尔斯泰说独处就是从具体的生活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开始进入思考人生全局问题、根本问题的状态中。
C.独处是外部整合的过程,是在整理和消化从外部世界吸取的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独处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能独处,这是性格的缺点,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浅薄。
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文中所说的“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内涵的一项是()
A.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庄子《山木》
B.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C.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D.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写日记"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作家日记选段
鲁迅雨,傍午霁。午后视察国子监及学宫,见古铜器十事及石鼓,文多剥落,其一曾剜以为臼。中国人之于古物,大率尔尔。
郁达夫同蒋光慈出来,到街上打听消息,恐怖状态,仍如昨日,不过杀人的数目,减少了一点。这些狗彘,不晓得究竟有没有人心肝的。晚上,我心里终究觉得不快乐,因为外面的恐怖状态,不知道要继续到什么时候。
托尔斯泰在我的长篇小说里,我揭露出俄罗斯政权的罪恶。倘若我发现政权是令人十分满意的话,那么,我就献出我全部的生命。
卡夫卡睡觉,醒来,睡觉,醒来,可怜的生活。我不会让自己累着。我要跳进我的小说里,即使这会划破我的脸孔。
A.鲁迅的日记,记录和保存了那些有价值的印象,显示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品质。
B.郁达夫的日记,反思和甄别了生活中经历的重要和有意义的事,体现了内在灵魂的丰富。
C.托尔斯泰的日记,审视和超脱了身体自我的经历,具有现实的理性,确实称得上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D.卡夫卡的日记,细心和投入地观照自我的内心,其中的单调、冷峻,表现的是灵魂的自我。
5.周国平说:“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弦歌①
李骏虎
也许是云贵高原的托举,昆明这座城距离天空更近一些。那些平日里擦着树梢闲荡的云,无心地聚拢在西南联大校园的洋铁皮屋顶上,急急地落下一阵暴雨,轰鸣声之强度不弱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这一场雨来得急,砸着教室屋顶的洋铁皮。昏暗的教室中,闻先生伫立在小小的讲台上,望向窗外云隙里透出的天光,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
他转回身,拍拍手上的粉笔屑,掸掸袍袖,扑打长衫的前襟,单单忽略了粉笔灰落得最多的蓬乱的胡须。他蓄起胡须,是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他是知道的,他仿佛是向着虚空在讲自己所发现的中国文学史。她以神话为源头,是一部探寻这民族、这文化的力量的唯物史观的文学史。他正要把他的发现慢慢地讲给青年们听,他们却纷纷离开了教室。除了眼前和他对坐在昏暗里的这个学生,其他人没有再回来。闻先生记得,初到昆明时他开讲中国神话课,学生们如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一样围绕着他。他开始埋首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之后,学生们就渐渐离开了他。不知从何时起,每次授课,面对的都是这唯一的学生。
雨住后,天空复亮,头顶的铁皮渐渐沉默下来。
“新之,我们走吧,今天路滑得很。”两人相继走出教室。他们都住在司家营,新之是闻先生的研究生。
满城草木被雨水洗得发亮。走了一段路,路面开始泥泞,闻先生索性脱去鞋袜,把鞋提在手里,赤脚踩进温热的软泥里。他问:“新之,你知道我心底的想法吧?"
何新之赶上一步,答:“我知道先生心里有一团火……”
闻先生往前走了一步,望着前面的山路说:“青年们看见我钻进了故纸堆里,难免误会我变成了条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何新之看着先生蓬草般的须发中闪烁的双眼,说:“先生的很多诗不就是这样的吗?从《死水》,从绝望里,向着一个理想挣扎着飞奔。那理想不就是未来的中国?那时候无数的青年都跟着您飞奔,跟着您写诗!先生为什么不再写诗而只做研究了呢?”
闻先生轻轻地反问:“你想想,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吗?"
到了家,闻先生扶着太太的臂膀说:“去江边站一站吧。”闻太太看着远去的何新之,轻声问:“青年们都去哪里了?以前一直都有很多人跟你一起回来,怎么——真是因你不写诗吗?"闻先生望着江畔树影下的波光,慢慢地说:“青年们总会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我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青年们会懂得的。”
闻先生伸出手臂,一指眼前东去的江水,说:“青年代表着进步的力量,青年就是进步的方向!就像这不息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向大海。"
闻太太笑起来了:“还说不作诗了,这不就是诗吗?走吧,回去吃饭了。”
夜,静得使人忘却今夕何夕、此地何地。闻先生想起了以前的自己。那时,他怀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回到祖国。然而,面前的祖国却是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于是《死水》喷涌而出。那时跟着他的青年们很多,他领着他们作诗。他们高声朗诵他的《死水》《口供》,跟着他从“一沟绝望的死水"里向着一个理想——“咱们的中国”挣扎、呐喊,而自从自己有了“考据癖"并以学者自居后,青年们就渐渐离开了他。
这时候,独对这万籁俱寂的宇宙,在这仿佛无声的世界里,他听到了自己胸中又响起战鼓一般沉闷而有力的心跳声。
是从故纸堆里抬起头来做一个斗士的时候了。案头这部《中国文学史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棘的实践者了。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然而白天照常光临了。闻先生举着烟斗,抖动着胡须,昂然道:“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我迟早要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
日本投降的消息使昆明沸腾,闻先生剃去那长过胸口的蓬大胡须,他为抗战蓄须明志,终于在胜利后,再度露出了倔强的大嘴和下巴,配上刚毅的眼神。闻先生却依然不曾展露他的笑容,端着烟斗说:“我们得到了期待中的胜利,还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和平,也许真正的奋斗才刚刚开始吧。"这不是他的宣言,但他的确从这一刻起成为一个民主斗士了。
闻先生几乎日日都在演讲,大声疾呼“要和平,反内战”。这时候他身边的青年空前多起来了,而跟他站在一起的教授多是民盟的成员——潘光旦、楚图南、李公朴和费孝通等。
一天早晨,住在城墙根下的费孝通先生吃惊地发现,屋子背后的城墙被挖了一个洞,大到特务们可以随时钻进他的家里。“他们准备动手了!"他匆匆去找闻一多和李公朴这二位“最敢讲话的人”。来到李公朴的家门口,果然看到几个特务远远近近地监视着。他敲门,开门的是李太太张曼筠。
“你要想办法离开昆明,他们急了!"费先生劝道。李先生沉吟片刻,说道:“他们要杀你,在什么地方都一样。看情况,我已走不出昆明了。为了民主,我愿意把我的血同许多革命先烈的血流在一起。”
“那就不要出门的好!"
“门还是要出的,但我每次双脚迈出这大门,就没有打算再回来。”
李先生和太太照旧外出,一日在归途中,李先生突然在枪声中倒下了。
李先生的追悼会在高原的雨中进行着,张曼筠的控诉被特务的哄笑和谩骂打断。闻先生内心的火山爆发了,他冲上台,拍着桌子,像擂响了战鼓:“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他的演讲震惊了中外。现场的一千多名青年注视着他,为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语气鼓掌。
下午,昆明又响起了枪声。闻先生那部《中国文学史稿》也永远成为残篇了。他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就是当天上午脱口而出的《最后一次演讲》。
(有删改)
【注】①《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粮食断绝,大家都饿得不能站起来,但孔子依然坚持讲学,弦歌不辍。
6.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和何新之的对话,下列对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闻先生的研究生,何新之明白闻先生的良苦用心,知道闻先生所进行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是比写诗更重要的工作。
B.对闻先生的询问,何新之的回答是“我知道先生心里有一团火”,这“一团火"应该是指闻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感。
C.青年们看见闻先生钻进故纸堆进行学术研究而对闻先生有所误解,但闻先生却坚信自己的研究是有巨大价值的。
D.何新之认为,闻先生的《死水》等诗歌影响、引领了青年,使无数的青年为了“未来的中国”而跟着闻先生飞奔。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闻一多先生在黑板上写下的这句话,是他的内心告白,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坚定、乐观的精神。
B.小说善于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举着烟斗,抖动着胡须”的细节描写,意在体现闻先生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
C.小说以“永远成为残篇了"暗示闻一多先生殉难,表达了悲痛之情;以“最后一部光辉的作品”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崇高敬意。
D.作为一篇历史小说,本文既有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了闻一多这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兼具文学性。
8.小说以“弦歌"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环境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影响着人物行动,为人物行动提供依据。在这篇小说中,闻一多先生身份的多重转换也和社会环境有关,请根据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壁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材料二: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令齐军善射者万余,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树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到,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及公子A返B晋邦C举兵D伐郑E大破F之G取H八城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道于虞"和《石钟山记》中“而大声发于水上”这两个句子包含相同的特殊句式。
B.三晋,指赵、魏、韩三国,三国原属晋国,后来一分为三,故以“三晋"称这三国。
C.“百里而趣利者”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两句中的“趣”字意义相同。
D.“世传其兵法"与《种树郭橐驼传》“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两句中的“传"字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形的东西,大的一定是从小的发展起来的,经历长久的事物,数量众多的一定是从少量发展起来的,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细微时着手。
B.白圭、丈人重视大堤上的蚁穴和烟囱上的缝隙,他们谨慎对待容易的事避免危险,仔细处理细小的事远离危害和损失。
C.赵、魏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军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迫使魏国大将庞涓回救大梁,从而达到救韩的目的。
D.孙膑在对魏国作战中智计百出,庞涓却骄傲轻敌,率领轻兵锐卒日夜兼程追赶齐军,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最终兵败自刎。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
②令齐军善射者万余,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14.材料一认为“为大于其细也”,材料二孙膑安排了哪些“细"来引庞涓中计?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古代诗歌阅读
汉宫春·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佳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中期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④故人:指北宋初年以写梅著名的诗人林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通过东君不惜、雪压风欺、燕子不来等描绘了梅花萧瑟冷落的生长环境,愈显梅花潇洒出尘。
B.梅花是凌寒而开,不仅与蜂蝶无缘,薄情的燕子也怕冷,不肯飞来观赏,轻易把赏花佳期失去。
C.下片首句化用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
D.“空自倚”“风流"二句收束全篇,以人格化手法,赞美梅之孤高自诩的风流,含蓄蕴藉,余韵悠长。
16.请结合词句分析下片借梅花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思想感情。
17.(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与疑虑,李密用“,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是醉心官场、贪慕名利之人。
(2)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___?___"。
(3)中国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客至》中刚刚安居草堂的杜甫,尽管盘中菜肴简单,且“___”,也愿与邻翁对饮;《登快阁》中知音难觅的黄庭坚,也只能无奈慨叹“___”,可见酒是液体的诗,诗成了情酿的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语言文字运用Ⅰ
龙年春节,在大量优质国风短视频推介下,“国潮”马面裙爆火。如果在短视频里看中了马面裙,?网上下单方便快捷。多个电商平台的大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以来,马面裙的搜索量比2023年同期翻了23倍,不少热销单品的销售额超过了百万元;在我国汉服生产基地之一的山东曹县,仅2024年前两个月,马面裙的销售额就接近5.5亿元。
马面裙的火爆不仅仅____,更有着强烈的真实感。无论是穿梭热门景区还是行走寻常巷陌,无论是好友聚会还是亲朋拜年,人们都能看到身着马面裙的年轻人在喜气洋洋地拍照。独具特色的马面裙与热闹的节日气氛,成了春节假期一道生动的风景线。
穿着马面裙,打卡博物馆,聆听编钟音韵,漫游国风古城……在裙裾飘荡之中品味传统文化之美,在举手投足之间读懂中华文明基因。____,华夏精神记在心,有这样对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喜爱,马面裙带来的“汉服热”,已成为现象级的“国风热”,这一切的背后,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必然不会是稍纵即逝的短期现象,一定能持续升温,热辣滚烫,生生不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9.下列各项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词语“国潮"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恩格斯指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
B.“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C.百团大战中,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被括号内的成语替换后,不符合原句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穿梭热门景区还是行走寻常巷陌。(街头巷尾)
B.人们都能看到身着马面裙的年轻人在喜气洋洋地拍照。(和颜悦色)
C.必然不会是稍纵即逝的短期现象。(转瞬即逝)
D.一定能持续升温,热辣滚烫,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语言文字运用Ⅱ
三星堆各类文物上龙的数量不少于30个。沟通天地人神并展现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而且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虔敬的从天而降的龙也是权力的象征。
三星堆的龙,①既有像青铜神树上这样神性满满、威风凛凛的,②也有虎头虎脑、可可爱爱的。8号祭祀坑的青铜虎头龙身像还没完全出土时就“冲上了热搜”,③一条三星堆发现的青铜龙,④明明是一条龙看上去却虎头虎脑,头上有龙一样的双角却长着一对老虎耳朵,乍一瞧活灵活现,十分可爱。⑤这条青铜龙尽管看起来气场似乎不那么强大,⑥但它的造型也是飞身向下的姿态,表达的寓意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一个桥梁。
21.文中第一段画横线句子是个长句,请改写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出了自己在双腿残疾之后的沮丧、失落、难过。那时的他,看到的、想到的、思到的,都只有自己的苦。在他母亲去世之后,他才明白母亲当时承受的苦要加倍于他,也只有在此时,他才看到了、想到了、思到了母亲的不易。看自己时,他想到的是自己要不要活;看母亲时,他想到母亲的艰难、坚韧,明白要好好地活。从“看自己”到“看母亲"产生的结果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班级将举行读书分享会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和生活实际写一篇发言稿,在活动中谈谈你对“看自己”与“看他人"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3.C
4.A
5.①独处就是保留开阔的空间让灵魂生长,让自己能够抽身于具体的生活、事务,真正面对自己的灵魂,思考人生。②整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进行内在整合,让内心世界丰富而有条理,从而清醒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③通过日记反思,进行有营养的阅读,更高地审视自我,不断靠近理性的、灵魂的自我。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其他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概念,然后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文中所说的“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内涵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1.A项,说法绝对,文中为“多半是"。
故答案为:A。
2.B.将作者的理解当成了托尔斯泰的话。
C.“独处是外部整合的过程”错,原文是“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
D.“这是性格的缺点”错,原文为“这是灵魂的缺点"。
故答案为:A.
3.A.交友好比作画,唯有对朋友无所求,这份友谊才能长久,写文章最好如山峰一样奇势迭出、峰回路转,最忌平坦。此句表达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交朋友不是交那些富贵或者酒肉的朋友,交一些茶炉夜话的知心朋友就行,写文章就要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好比山峦叠嶂才有韵味。
B.与朋友交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龄等的差异,重要的是朋友之间能够交心。有道是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知心朋友相交,其他的世俗事又何必理会呢?
C.山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滋润有光泽,深潭里如果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山崖也不会变得苍凉贫瘠。用比喻说理的手法,寓意一个地方有了出众的人或事物的话,会使这个地方增添光彩。此句写相互借助,有功利性,不能体现“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的内涵。
D.冬夜有客来访,一杯热茶当美酒,围坐炉前,火炉炭火刚红,水便在壶里沸腾。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热情相待,表现出清新、隽永的意境。
故答案为:C。
4.A项,“严于解剖自己"错,解剖的是社会。
故答案为:A。
5.根据“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他的灵魂是在面对上帝,这正是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空间。”可知,独处就是保留开阔的空间让灵魂生长,让自己能够抽身于具体的生活、事务,真正面对自己的灵魂,思考人生。根据“我还有一个体会,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你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你在外部世界中吸取了很多印象,它们是杂乱的,独处就是你在整理和消化这些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价值的新的经验放到你的内在记忆的恰当位置上,让你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不断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整体。"可知,整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进行内在整合,让内心世界丰富而有条理,从而清醒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根据“我的经验是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写日记,文字本身不重要,写日记是一个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安于独处,在独处时反思你的生活,整理你的内心,记录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印象。通过写日记,我自己有两个感觉:一个是生活得更加投入、更加细心了,因为经常反思和甄别生活中什么经历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当你真正生活的时候,不但外在的肉体的眼睛是睁着的,内在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着的,在留意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这样日积月累,内心就会越来越丰富”。可知,通过日记反思,进行有营养的阅读,更高地审视自我,不断靠近理性的、灵魂的自我。
故答案为:①独处就是保留开阔的空间让灵魂生长,让自己能够抽身于具体的生活、事务,真正面对自己的灵魂,思考人生。②整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进行内在整合,让内心世界丰富而有条理,从而清醒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③通过日记反思,进行有营养的阅读,更高地审视自我,不断靠近理性的、灵魂的自我。
【答案】6.A
7.B
8.①运用孔子“弦歌不辍"的典故,赞美了闻一多先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治学、弦歌不辍的精神。②“弦歌”即“教化"之意,小说主要是写闻一多先生以自己的学识、爱国行动对青年的教育和影响,以“弦歌”为题,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
9.①在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时期,闻一多先生是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诗人,他创作诗歌引领青年为未来的中国而奋斗。②在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先生是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学者,他希望从中看清中华民族的病症,并为之开出药方。③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闻一多先生是追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民主斗士,他几乎日日都在演讲,大声疾呼“要和平,反内战”,最后被特务枪杀。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鉴赏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说常见的艺术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写、侧面或间接描写,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设置悬念,抑扬对比法等等,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含义能力。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如果有深层含义,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深层含义,这样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读懂文本,分析文中环境变化的几个阶段,再理解随着环境变化人物形象发生的变化,最后组织语言作答。
6.A项,“何新之明白闻先生的良苦用心,知道闻先生所进行的中国文学史研究是比写诗更重要的工作”错误,从文本中何新之的疑惑“先生为什么不再写诗而只做研究了呢”,以及闻先生的反问“你想想,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吗”等内容可知,何新之并没有明白闻先生进行中国文学史研究的良苦用心。
故答案为:A。
7.B项,“意在体现闻先生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愤慨"错误,闻一多先生彻夜思考,最终决定要做一个斗士,小说通过这个细节描写,意在体现闻一多先生宣布这个决定时的毅然决然。
故答案为:B。
8.对人物形象的作用:运用孔子“弦歌不辍”的典故,赞美了闻一多先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治学、弦歌不辍的精神。对小说主旨的作用:“弦歌"即“教化”之意,小说主要是写闻一多先生以自己的学识、爱国行动对青年的教育和影响,以“弦歌"为题,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
故答案为:①运用孔子“弦歌不辍”的典故,赞美了闻一多先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治学、弦歌不辍的精神。②“弦歌"即“教化”之意,小说主要是写闻一多先生以自己的学识、爱国行动对青年的教育和影响,以“弦歌"为题,高度概括了小说的内容。
9.根据“青年们总会懂得的,没有比历史更伟大的诗篇。我是要抗战,不要内战的。我要从历史中看清这民族的病症,我已为她开出了药方!青年们会懂得的。”可知,在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时期,闻一多先生是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诗人,他创作诗歌引领青年为未来的中国而奋斗。
根据“案头这部《中国文学史稿》还没有完成大纲,而他已经为这民族开出了药方,明白自己应该去做一个披荆斩棘的实践者了。"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先生是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学者,他希望从中看清中华民族的病症,并为之开出药方。
根据“闻先生几乎日日都在演讲,大声疾呼'要和平,反内战'。”可知,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闻一多先生是追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民主斗士,他几乎日日都在演讲,大声疾呼“要和平,反内战”,最后被特务枪杀。
故答案为:①在军阀混战、帝国主义横行时期,闻一多先生是有着强烈爱国情感的诗人,他创作诗歌引领青年为未来的中国而奋斗。②在抗日战争时期,闻一多先生是致力于研究中国文学史的学者,他希望从中看清中华民族的病症,并为之开出药方。③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闻一多先生是追求和平、反对内战的民主斗士,他几乎日日都在演讲,大声疾呼“要和平,反内战”,最后被特务枪杀。
【答案】10.CEG
11.C
12.D
13.①叔瞻进谏说:“这是一位贤德的公子,君主您应用厚礼招待他,可以借此积下您的恩德。"
②命令一万多名善于射箭的齐兵,在道路两旁埋伏,约定说:“傍晚看见这里有火把燃起,就一齐射箭。”
14.①齐军进入魏国以后,逐天减少行军灶的设置。②孙膑在马陵设伏,刮下树皮,在树干上写字。③孙膑与士兵约定傍晚时分见火放箭。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行政建制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关于实词,本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平时的学习中应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多加积累,做题时结合句子进行判断即可。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⑸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有形体的东西,大的一定由小的发展而来;经历长久的事物,数量众多的一定由数量少的发展而来。所以说:“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细微。"因此要想控制事物,就要从细微时着手,所以说:“图谋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千丈的长堤,会因为蝼蚁的洞穴而被冲毁;百尺高的房屋,会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的火星而被焚毁。所以说:“白圭巡视大堤,要求堵塞蝼蚁的洞穴,老年人防范火灾,要用泥涂封好烟囱上的缝隙。"因而在白圭的治理下没有水患,在老年人的防范下没有火灾。这都是谨慎地对待容易的事情来避免危险,认真仔细地处理微小的事情来远离大的危害和损失。从前晋国的公子重耳出国流亡,经过郑国,郑国国君对他不以礼相待。叔瞻进谏说:“这是一位贤德的公子,君主您应用厚礼招待他,可以借此积下您的恩德。”郑国国君没有听从。叔瞻又进谏说:“您不用厚礼接待他,不如把他杀了,不要留有后患。"郑国国君又没有听从。等到晋国的公子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发兵来讨伐郑国,把郑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郑国八座城池。晋献公用垂棘产的壁玉向虞国借道去进攻虢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说:“不行。嘴唇没有了,牙齿会觉得寒冷,现在虞国和虢国是相互救助,不是互相施受恩德。如果今天晋国消灭了虢国,明天一定会随之灭掉虞国。”虞国的国君没有听从,接受了晋国的壁玉而借给晋国道路。晋国已夺取了虢国,返回后,又转过来灭掉了虞国。
材料二:
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赵、韩、魏三国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跑去百里远的地方去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跑到五十里远的地方去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煮饭的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煮饭的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煮饭的灶。"庞涓行军三天,(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们)魏国境内三天,逃跑的士兵已经超过了一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一万多名善于射箭的齐兵,在道路两旁埋伏,约定说:“傍晚看见这里有火把燃起,就一齐射箭。”庞涓果然当晚赶到被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中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10.句意为:等到晋国的公子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发兵来讨伐郑国,把郑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郑国八座城池。
“举兵伐郑”意思是:发兵来讨伐郑国,这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前后都要断开,选择CE;“大破之"意思是:把郑国打得大败,后面应该断开,选择G。
故答案为:CEG。
11.A.正确,都是状语后置句;“假道于虞”即“于虞假道”,“而大声发于水上”即“而大声于水上发"。
B.正确。
C.错误,同“趋”,争取、争夺/同“取"。
D.正确,流传/记载。
故答案为:C。
12.D项,“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错误,由材料二“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可知,这是孙膑设计让庞涓上当的假象,并不是事实。
故答案为:D。
13.得分点:
(1)“谏”,进谏;“厚待”,用厚礼招待;“此贤公子也”判断句;
(2)“夹道”,道路两旁埋伏;“期”,约定;“齐军善射者"定语后置句。
故答案为:①叔瞻进谏说:“这是一位贤德的公子,君主您应用厚礼招待他,可以借此积下您的恩德。”
②命令一万多名善于射箭的齐兵,在道路两旁埋伏,约定说:“傍晚看见这里有火把燃起,就一齐射箭。"
14.根据“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可知,齐军进入魏国以后,逐天减少行军灶的设置。根据“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可知,孙膑在马陵设伏,刮下树皮,在树干上写字。根据“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可知,孙膑与士兵约定傍晚时分见火放箭。
故答案为:①齐军进入魏国以后,逐天减少行军灶的设置。②孙膑在马陵设伏,刮下树皮,在树干上写字。③孙膑与士兵约定傍晚时分见火放箭。
【答案】15.C
16.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题材、结构、情感的鉴赏。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再对照选项进行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15.C项,“意在衬托出‘玉堂’中梅花的风流"错,“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句是反问句,是说那些华丽的堂宇比不上这江边梅花所处的茅屋疏篱的环境,意在凸显野外江边梅花的不慕富贵、品性高洁,并非玉堂中的梅花。
故答案为:C。
16.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在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在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
“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
“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
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①“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③“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④“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17.【答案】(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樽酒家贫只旧醅;青眼聊因美酒横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宦、矜、岂、踯躅、樽、醅、聊。
故答案为:(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樽酒家贫只旧醅;青眼聊因美酒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①怎么买呢;②是数据上的;③霓裳华服穿在身
19.B
20.B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引号,先判断文章中引号的用法,再逐个判断选项中引号的用法,然后选出正确的一项。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18.第一处,根据前文“如果在短视频里看中了马面裙”,后文“网上下单方便快捷”,可知,应填“怎么买呢”;
第二处,根据“仅2024年前两个月,马面裙的销售额就接近5.5亿元”,后文“更有着强烈的真实感”,可知,应填“是数据上的";
第三处,根据“华夏精神记在心”,可知,应填“霓裳华服穿在身"。
故答案为:①怎么买呢;②是数据上的;③霓裳华服穿在身
19.B选项和文中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A.表示引用。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讽刺、否定。
故答案为:B。
20.A.寻常巷陌:指普通的街道和小路。街头巷尾:指大街小巷。替换后符合原句意思。B.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喜的样子。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强调脸色表情和顺,与原句意思不符,故不能替换。C.“转瞬即逝”与“稍纵即逝"都有一会儿就消失的意思,都可以用于时间或时机。替换后符合原句意思。D.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替换后符合原句意思。
故答案为:B。
【答案】21.从天而降的龙沟通天地人神,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虔敬,也是权力的象征。
22.③改为“三星堆发现的一条青铜龙”;⑤改为“尽管这条青铜龙看起来气场似乎不那么强大"。
【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语序不当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找出句子主干,然后将修饰语变成小短句。或者是找出较长的句子,修改成短句。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21.首先提取主语“从天而降的龙沟通天地人神”,再确定四个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分别是“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虔敬”“也是权力的象征"。
故答案为:从天而降的龙沟通天地人神,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虔敬,也是权力的象征。
22.原句有两处错误:
语句③“一条三星堆发现的青铜龙”定语语序不当,“三星堆发现的"为领属性定语,应放在数量性定语“一条”之前;
语句⑤“这条青铜龙"位置不当,应在关联词“尽管”之后。
故答案为:③改为“三星堆发现的一条青铜龙";⑤改为“尽管这条青铜龙看起来气场似乎不那么强大”。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结合统编教材《我与地坛》的内容进行铺垫,表述了“看自己"与“看他人”的关系。材料用史铁生看自己时的“狭隘"、看母亲时懂得要“旷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人应该怎样来“看自己"、怎样来“看他人”,应该怎样来处理“看自己"和“看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个人要想变得“旷达"开阔”“坦荡"宽容”等,就要学会“既要看自己,又要看他人”,这样才能不受局限,才能心胸开阔,才能走出困境。
【立意提取】①只看自己,天地狭窄,兼看他人,胸怀开阔;
②看自己剖析不足,看他人学习优点;
③由看自己转向看他人,才能扩大境界;
④既能看自己,又能看别人时,世界就变广阔了;
⑤看自己,也看别人,让天地广阔;
⑥反观自己才能进步;
⑦观看他人,才能明确目标。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自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现代文阅读Ⅰ
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交往,为了构建人际关系都非常繁忙,当然多半是一种功利性:的交往,很少是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真正的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就绝不会这么繁忙了。还有人写书来教你怎么通过搞人际关系来获利,有一本书叫《能说会道者赢》,教你靠耍嘴皮子来3获取成功。前几天我在机场书店还看见了一本书,书名叫《饭局人脉学》,真让人难受啊,心里真是鄙视啊,这种最上不了台面的恶俗习气居然冠冕堂皇地变成了一门学问,在书店里公开销售,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估计相当畅销吧。我相信这是我们国家当今现实的反映,现在吃喝风1盛行,请来请去其实都是在发展人脉,从人脉中捞取好处。还有就是办各种各样的总裁班、商务班,办得挺起劲,商学院办,许多大学包括北大、清华也在办。很多人其实对学什么并不感兴趣,目的也是发展人脉。我相信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才不屑于上这种班呢,他一定是立足于自己的思考和学习,用不着靠这个来提高自己;一个真性情的人也不会去上这种班,他不要发展人脉,他要真朋友。
看重外在的、功利的交往的另一面,就是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害怕独处,一个人待着就觉得不对头,就会心里发慌,得赶快逃避,去做一些事务性的事情,或者去找人聊天,或者去娱乐场所打发时间,不敢独自面对自己,要逃避这个自我,我觉得很荒唐。当然,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是需要交往的,没有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我说,一个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是个可怜虫,这证明了他的灵魂是空虚的。
我自己觉得,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独处的时刻,整天在外面做事和交往,这样的生活简直是灾难,我绝对忍受不了。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他的灵魂是在面对上帝,这正是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空间。这个话托尔斯泰也说过,他说交往的时候人面对的是局部,是片段,只有独处的时候人面对的才是整体。所谓面对整体,就是从具体的生活和事务中抽身出来了,开始进入思考人生全局问题、根本问题的状态中了。
我还有一个体会,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你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你在外部世界中吸取了很多印象,它们是杂乱的,独处就是你在整理和消化这些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价值的新的经验放到你的内在记忆的恰当位置上,让你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不断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整体。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会影响到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会使你在外部世界里活动的时候仍然是清醒的,你知道自己该要什么,怎么去要。否则的话,你是盲目的,会完全受杂乱的印象支配,被你在外部世界里的遭遇拖着走,迷失了方向。
一个人不厌烦自己,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一向认为,和交往相比,独处是更重要的能力。你不善于交往,这也许是一种性格的缺点,最多会使你在社会上吃点亏。但是,如果你不能独处,这是灵魂的缺点,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浅薄。事实上,人和人之间交往的质量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素质,高质量的交往一定是存在于素质好的人之间的。素质好的人之间,他们的交往第一有精神含量,不会只是功利性的;第二即使涉及功利,比如合作做事,也一定会讲诚信、守规则。相反,素质差的人之间谈不上精神友谊,往往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并且没有诚信,不守规则。
我强调独处的重要,当然,独处的时候你不能什么也不干,只是在那里待着,这未免古怪,你总是要做点事情的,那就应该做那种能够帮助你独处、让你的独处有内容的事情。我的经验是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写日记,文字本身不重要,写日记是一个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安于独处,在独处时反思你的生活,整理你的内心,记录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印象。通过写日记,我自己有两个感觉:一个是生活得更加投入、更加细心了,因为经常反思和甄别生活中什么经历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当你真正生活的时候,不但外在的肉体的眼睛是睁着的,内在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着的,在留意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这样日积月累,内心就会越来越丰富;另外一个是生活得更超脱了,写日记反思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在审视身体自我的经历,在帮它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更高的自我或者说理性的、灵魂的自我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大,这实际上就是使自己越来越超脱于身体自我的外在经历了。当然,这个更高自我的生长是需要营养的,营养从哪里来?就是我在独处的时候做的第二件事情——阅读,读那些好书,读那些有精神营养的书。
(摘编自周国平《寻求智慧的人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国家当今的现实是人们都非常繁忙,原因是构建人际交往,发展人脉,从中获利导致的。
B.出书、办各种培训班是功利性交往的具体体现,功利性交往的另一面是人们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C.有智慧的领导者不屑于上各种培训班,一定是立足于自己的思考和学习来提高自己。
D.交往者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交往的质量,素质好的人之间的交往常常是高质量、有精神含量的。
2.对“独处”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独处是一个人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独处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是他的灵魂在面对上帝。
B.托尔斯泰说独处就是从具体的生活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开始进入思考人生全局问题、根本问题的状态中。
C.独处是外部整合的过程,是在整理和消化从外部世界吸取的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D.独处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能独处,这是性格的缺点,会使你整个人变得浅薄。
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文中所说的“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内涵的一项是()
A.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庄子《山木》
B.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C.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D.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杜耒《寒夜》
4.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写日记”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表格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作家日记选段
鲁迅雨,傍午霁。午后视察国子监及学宫,见古铜器十事及石鼓,文多剥落,其一曾剜以为臼。中国人之于古物,大率尔尔。
郁达夫同蒋光慈出来,到街上打听消息,恐怖状态,仍如昨日,不过杀人的数目,减少了一点。这些狗彘,不晓得究竟有没有人心肝的。晚上,我心里终究觉得不快乐,因为外面的恐怖状态,不知道要继续到什么时候。
托尔斯泰在我的长篇小说里,我揭露出俄罗斯政权的罪恶。倘若我发现政权是令人十分满意的话,那么,我就献出我全部的生命。
卡夫卡睡觉,醒来,睡觉,醒来,可怜的生活。我不会让自己累着。我要跳进我的小说里,即使这会划破我的脸孔。
A.鲁迅的日记,记录和保存了那些有价值的印象,显示了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品质。
B.郁达夫的日记,反思和甄别了生活中经历的重要和有意义的事,体现了内在灵魂的丰富。
C.托尔斯泰的日记,审视和超脱了身体自我的经历,具有现实的理性,确实称得上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D.卡夫卡的日记,细心和投入地观照自我的内心,其中的单调、冷峻,表现的是灵魂的自我。
5.周国平说:“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A
2.A
3.C
4.A
5.①独处就是保留开阔的空间让灵魂生长,让自己能够抽身于具体的生活、事务,真正面对自己的灵魂,思考人生。②整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进行内在整合,让内心世界丰富而有条理,从而清醒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③通过日记反思,进行有营养的阅读,更高地审视自我,不断靠近理性的、灵魂的自我。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其他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的概念,然后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判断正误。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解答本题,先理解文中所说的“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内涵是什么,再逐个分析选项,判断正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1.A项,说法绝对,文中为“多半是”。
故答案为:A。
2.B.将作者的理解当成了托尔斯泰的话。
C.“独处是外部整合的过程"错,原文是“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
D.“这是性格的缺点"错,原文为“这是灵魂的缺点”。
故答案为:A.
3.A.交友好比作画,唯有对朋友无所求,这份友谊才能长久,写文章最好如山峰一样奇势迭出、峰回路转,最忌平坦。此句表达的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交朋友不是交那些富贵或者酒肉的朋友,交一些茶炉夜话的知心朋友就行,写文章就要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好比山峦叠嶂才有韵味。
B.与朋友交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年龄等的差异,重要的是朋友之间能够交心。有道是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与知心朋友相交,其他的世俗事又何必理会呢?
C.山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滋润有光泽,深潭里如果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山崖也不会变得苍凉贫瘠。用比喻说理的手法,寓意一个地方有了出众的人或事物的话,会使这个地方增添光彩。此句写相互借助,有功利性,不能体现“情感的、精神性的交往"的内涵。
D.冬夜有客来访,一杯热茶当美酒,围坐炉前,火炉炭火刚红,水便在壶里沸腾。此句写客人寒夜来访,主人点火烧茶、热情相待,表现出清新、隽永的意境。
故答案为:C。
4.A项,“严于解剖自己”错,解剖的是社会。
故答案为:A。
5.根据“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在面对自己的灵魂,或者说他的灵魂是在面对上帝,这正是灵魂生长不可缺少的一个空间。"可知,独处就是保留开阔的空间让灵魂生长,让自己能够抽身于具体的生活、事务,真正面对自己的灵魂,思考人生。根据“我还有一个体会,独处实际上是一个内在整合的过程,你在整理自己的内心。你在外部世界中吸取了很多印象,它们是杂乱的,独处就是你在整理和消化这些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有价值的新的经验放到你的内在记忆的恰当位置上,让你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一个不断丰富而又有条理的整体。”可知,整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进行内在整合,让内心世界丰富而有条理,从而清醒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根据“我的经验是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写日记,文字本身不重要,写日记是一个辅助手段,可以帮助安于独处,在独处时反思你的生活,整理你的内心,记录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印象。通过写日记,我自己有两个感觉:一个是生活得更加投入、更加细心了,因为经常反思和甄别生活中什么经历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当你真正生活的时候,不但外在的肉体的眼睛是睁着的,内在的灵魂的眼睛也是睁着的,在留意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有意义的,这样日积月累,内心就会越来越丰富"。可知,通过日记反思,进行有营养的阅读,更高地审视自我,不断靠近理性的、灵魂的自我。
故答案为:①独处就是保留开阔的空间让灵魂生长,让自己能够抽身于具体的生活、事务,真正面对自己的灵魂,思考人生。②整理自己的内心,对自我进行内在整合,让内心世界丰富而有条理,从而清醒从容地应对外部世界。③通过日记反思,进行有营养的阅读,更高地审视自我,不断靠近理性的、灵魂的自我。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现代文阅读Ⅱ
弦歌①
李骏虎
也许是云贵高原的托举,昆明这座城距离天空更近一些。那些平日里擦着树梢闲荡的云,无心地聚拢在西南联大校园的洋铁皮屋顶上,急急地落下一阵暴雨,轰鸣声之强度不弱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这一场雨来得急,砸着教室屋顶的洋铁皮。昏暗的教室中,闻先生伫立在小小的讲台上,望向窗外云隙里透出的天光,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
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
他转回身,拍拍手上的粉笔屑,掸掸袍袖,扑打长衫的前襟,单单忽略了粉笔灰落得最多的蓬乱的胡须。他蓄起胡须,是为了表示抗战的决心。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他是知道的,他仿佛是向着虚空在讲自己所发现的中国文学史。她以神话为源头,是一部探寻这民族、这文化的力量的唯物史观的文学史。他正要把他的发现慢慢地讲给青年们听,他们却纷纷离开了教室。除了眼前和他对坐在昏暗里的这个学生,其他人没有再回来。闻先生记得,初到昆明时他开讲中国神话课,学生们如被磁石吸引的铁屑一样围绕着他。他开始埋首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之后,学生们就渐渐离开了他。不知从何时起,每次授课,面对的都是这唯一的学生。
雨住后,天空复亮,头顶的铁皮渐渐沉默下来。
“新之,我们走吧,今天路滑得很。”两人相继走出教室。他们都住在司家营,新之是闻先生的研究生。
满城草木被雨水洗得发亮。走了一段路,路面开始泥泞,闻先生索性脱去鞋袜,把鞋提在手里,赤脚踩进温热的软泥里。他问:“新之,你知道我心底的想法吧?"
何新之赶上一步,答:“我知道先生心里有一团火……”
闻先生往前走了一步,望着前面的山路说:“青年们看见我钻进了故纸堆里,难免误会我变成了条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
何新之看着先生蓬草般的须发中闪烁的双眼,说:“先生的很多诗不就是这样的吗?从《死水》,从绝望里,向着一个理想挣扎着飞奔。那理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级职称聘用协议书
- 最精简门面租赁合同样式
- 全面担保合同文本范例
- 抵押合同违约责任认定
- 房产新政下买卖合同纠纷处理
- 企业财产转让协议书范本
- 代理经销合同书样本
- 换向器购销合同
- 机械设备改造合作协议
- 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2024年
- DB21T 3354-2020 辽宁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湖南文艺出版社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 我的家乡安徽课件
- 原油电脱盐电脱水技术
- 小学生劳动教育评价细则
- 专业工程分包业主审批表
- XX公司员工跟投管理办法
- 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报告、统计与调查处理制度
-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钢结构(本)不计分-3.3小测验答案
-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疏散应急预案(精选14篇)
- 不合理处方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