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了解诗歌大意,揣摩理解诗句

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运用想象补白、对比感受

的方法,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

感。

3.体会诗歌传达的主题,珍惜和平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

内容。

教学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

深刻主题。

一、十五从军征

(一)解题: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

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后来

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的质朴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叙事性。我们学过的《木兰

诗》就是一首乐府诗。

(二)鉴赏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对汉乐府点评:

“汉乐府采摭闾阎,非由润色。”意思是说两汉乐

府来自民间,运用通俗自然的语言真实而生动地反

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爱憎。这样的手法就

是白描。

白描,中国画表现手法,又被借用为文学创作中

的一种描写手法或风格。它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人

物或景物的特征,不加渲染、烘托、铺陈,而以极

简洁、精练的语言,昭示对象的神情、风度和外貌。

【提问】)"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

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其语言特

点是什么?

【明确】开头即由数字词入诗,从“十五”到“八

十”,且不加任何修饰,漫长的时间跨度显示了主

人公从军时间之长;一个“始”字突出了主人公返

乡之晚,饱含了主人公长年服役、有家不得归的无

奈和辛酸,也隐含显现出主人公归家心情之迫切。

结合全诗看,这又为后面写主人公家破人亡、陷入

痛苦与绝望境地的惨相埋下了伏笔。平实的叙事言

语中,流露出对主人公的深切同情。

【提问】白描手法在表现主人公所见所闻所感

时,又体现为对景物和人物形象的白描。请具体分

析。

【明确】1.对景物的白描。

(1)“松柏冢累累”是对坟场的白描,写出了

坟冢的阴森和恐怖。

【提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能否改为

“遥看是君家,君家人尽亡”?)

【明确】不可以。一切景语皆情语,“松柏冢累

累”一句用哀景抒哀情,形象可感,比“君家人尽

亡”更具有视觉冲击力;语气委婉、含蓄,引发主

人公无尽的哀思。

(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

谷,井上生旅葵”是对家园的白描,写出了家园的

荒芜和凄凉。

【小结】这两处对景物的白描,表现了主人公痛

失亲人、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况。

2.对人物形象的白描。

(1)“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是

对语言的白描,表达了主人公急切想见到亲人的心

情。

【提问】为什么不直接问“亲人怎么样”,而问

“家中有阿谁”?

【明确】“家中有阿谁“,问得令人无比心酸,

既表达了主人公返乡后迫不及待要见亲人的期盼,

更表现了主人公由于离别家乡时间太久,不知道亲

人还是否在世的复杂心绪,所以只能问家里还有谁。

(2)“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是对动作的

白描,主人公把庭院里长着的野谷舂成米来做饭,

把井边长着的野菜采来熬成羹。

【提问】家里已经是一片荒芜,亲人已经不在,

主人公目睹这种惨状,这种表现正常吗?

【明确】不正常。主人公看到家中的惨状,没有

捶胸顿足,没有抢地呼号,而是一反常态地舂米做

饭,这正是主人公遭受毁灭性打击时的独特反应,

看似平静的动作背后隐含着主人公内心无法言表的

痛楚。

(3)“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是对心理的

白描,主人公忙乎半天,突然意识到,自己孤零零

的一个人,和谁一起来吃呢?写出了他无尽的孤独、

悲痛和绝望。

(4)“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是对肖像的

白描,写出了主人公茫然地走出家门,望着苍茫的

东方,内心无比痛楚,不禁老泪纵横的神态。

【提问】“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发挥想象,

揣摩诗中主人公想“看”什么?他又“看”到了什

么?

【明确】主人公想看的是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

远处田野里庄稼灿烂金黄,丰硕喜庆;近处鲜花开

满庭院,芳香四溢;身边黄狗满院跑,鹅鸭池中游,

阿爸阿妈井边忙,兄弟姐妹一片欢声笑语……然而

他看到的却是一片荒芜死寂的景象:荒冢累累、杂

草丛生……

【提问“泪”的内涵很丰富,请设想当时的情

景,做简要分析。

【明确】①对亲人离去的痛苦和思念,②对家园

破败的悲凉和凄苦,③对自己孤独无依的忧虑和悲

伤,④对未来人生的茫然和绝望,⑤对频繁战争的

诅咒和痛恨。

【小结】白描绘景写人,语言质朴无华,潜藏着

主人公巨大的情感波涛,表达了对主人公痛苦生活

的无比同情和对黑暗社会残酷的兵役制度的极大愤

恨。

(三)对比阅读

战城南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弩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译文】城南城北都有战事,战士们战死野外,

尸体不埋葬乌鸦来啄食。

请为我对乌鸦说:“在吃我们的战士之前,请为

我们悲鸣几声!(豪,通“嚎”)

战死在野外,没人会为我们埋葬,这些尸体怎能

从你嘴中逃掉?”

清澈的河水不停流淌,茂密的蒲苇更加葱郁。

善战的骏马都在战斗中牺牲,只有劣马还在战场

上徘徊哀鸣。

在桥梁上筑起战斗工事,那南北两岸的人民将如

何交往?

无人收获庄稼,你们吃什么?想成为忠臣都无法

实现啊!

怀念那些忠诚卫国的好战士,那些思良将士实在

令人怀念:

天刚亮他们就忙着出去打仗,可是到晚上却未能

一同回来。

【析】这首诗描写了戍边将士战死沙场,横尸荒

野,即将被乌鸦啄食的凄惨景象;表达了对死难

将士的无比哀悼之情。

3.改写

少小离家老大回

——《十五从军征》改写

清明节那天,细雨蒙蒙,野外一片萧条。阵阵冷

风吹来,让人不禁心生寒意。此刻,一个白发苍苍的

老人双膝跪在一座长满荒草的坟墓边,老泪纵横。

他那浑浊的目光遥望远处,远远的天边似乎露出了

父母慈祥的笑脸……

风华正茂

遥想当年,他风流倜傥,气宇轩昂,文武双全,

不知道有多少妙龄少女为他倾倒。然而,他并没有

像其他的年轻男子那样娶妻生子,过自己的小日子。

因为他深知,好男儿志在四方。身为七尺男儿,在

国家遭受外族蹂蹒之时,就应该上阵杀敌,报效祖

国。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从戎,踏上了

征途。

沙场征战

滚滚黄沙,弥漫边关。他手持兵刃,在战场上与

敌人拼搏厮杀,伤痕累累。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

令人苦不堪言。不知在多少个不眠之夜,他面对故

土,吹响了竖笛,那如泣如诉般幽怨的笛声勾起了

他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伴着笛声,两行热泪从

他脸上滑落。他有些后悔了:“我真不该来从军啊!”

但大帅的一番豪言壮语再次鼓舞了他——“既来之,

则安之。男子汉顶天立地,决不做缩头乌龟!”

老境凄凉

年近八旬,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他已无力在军

中服役,只得收拾行囊,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故乡。

一路上,他拄着拐杖,形单影只,嘴里不停地念叨:

“想当初我征战沙场,是何等英勇!再看看现在,又

是何等凄凉!可悲可叹!”回到家乡,遇到儿时玩伴,

一阵嘘寒问暖,他心中感慨万千。玩伴手指远处的

松柏林说:“你家现在已经变成被松柏掩映的坟地

了。”他心中更觉凄然。走到家门口,他看到茅草

房早已破败不堪,屋顶开了一扇大大的“天窗”。

旁边一座长满荒草的坟墓,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到村口的一个酒家,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一壶酒,

颤巍巍地跪倒在父母的坟前,涕泪横流:“爹,娘,

我回来了此时此刻,六十五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