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说苑》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日:"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

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蒙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克者,吾是以知其

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

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谷俱生

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问诸祖己,

日:"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翱,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谴。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

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

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通,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狭,又遇君忧,拜命之辱。"

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昔者夏桀、殷纣不任其过,其

亡也忽焉;成汤、文、武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J

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

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祟。"大夫请用三牲焉,王曰:"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

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焉。仲尼闻之日:

"昭王可谓知天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郑文公卜徙于绎,史日:"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日:"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

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日:"命可长也,君胡不为?”

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

(节选自《说苑•君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第1页共37页

A.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

德/河非所获罪也/

B.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

德/河非所获罪也/

C.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

德/河非所获罪也/

D.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

德/河非所获罪也/

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老,原为一种古代礼制,择取年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以礼敬之;现指

年老在家休养。

B."又遗君忧"的"遗"指剩下,与苏轼《赤壁赋》中"托遗响于悲风"的"遗"含

义相同。

C.祟,迷信说法,指鬼神给人带来的灾祸,借指不正当的行动,如鬼鬼祟祟、暗中作

生笺

D.三牲,用于祭祀的牛、羊、猪,三者全具备称"太牢";古人也将祭祀用的鸡、鸭、

鱼称为小三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们劝谏楚庄王不要沉迷于打猎,贪图安乐,楚庄王解释说自己打猎的目的是求

取勇敢、强壮和仁义的人才,从而使楚国得以安定。

B.武丁时期,桑谷在朝廷中生长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武丁于是修身养性,追思先王政

绩,使国家再一次强大,影响力波及蛮夷之国。

C.孔子听了宋国国君对鲁人说的话后,认为宋国还是有希望的。宋君受到很大鼓舞,

开始勤于政事,最终年岁丰收,政治清平。

D.郑文公占卜后,结果显示要迁徙到绎地去。史官认为迁徙对人民有利,对国君不利,

但郑文公认为国君就是要有利于人民,坚持迁徙。

第2页共37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②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

14.本文选自《说苑•君道》,请简要概括文中体现了哪些“为君之道"。

【答案】

10、A句意:停止这件事情,从前先王割地治理国家,祭祀不超过境内能望见的山川。

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望祭的对象,祸福的到来,不会超越它们;我虽然没有德

行,也不是河神能作祟降灾的。

"止"后省略了宾语"之","古者"是下句的时间状语,与下句连接紧密,应在"古

者"前断开,排除BD;

"不是过也"为宾语前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U

11.B"遗":加给、留给;残存的。两句中的"遗"含义不同。句意:又使贵国君主

担忧/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12.D"结果显示要迁徙到绎地去"错误,由原文"郑文公卜徙于绎"可知,是郑文公

想迁徙到绎地去,所以进行了占卜,"要迁徙到绎地去"不是占卜的结果,而是占卜的原因。

13.①这就是所说的使濒临灭亡的国家留存下来、使将要断绝的世家得以延续的君主,

因此后人敬重并尊崇他。

②我活着是为了治理好人民,寿命的长短,是天时注定的,如果人民得到利益了,(那

么)没有哪一种利益比这个更大了。

14.①善于发现人才。

②勇于反思,知错能改。

③勤于政事,心系人民。

参考译文:

楚庄王喜好打猎,大夫们劝谏他说:“晋国和楚国是敌对的国家,(即使)我们楚国不

图谋晋国,晋国也必定要图谋楚国,现在大王您岂不是太沉迷在玩乐中了吗?"楚庄王回答

说:"我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那敢于冲进荆棘丛中刺杀虎豹的人,我因此知道他的勇敢;

第3页共37页

那抓住犀牛并与猛兜搏斗的人,我因此知道他强劲有力;打完猎能公平分配所获猎物的人,

我因此知道他的仁义。"凭借这个方法,楚王得到了三种人才,楚国也因此安定。所以说“如

果有心,就没有不能实现目标的事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商代的高宗是武丁,后人敬重、尊奉他,所以称为高宗。商汤以后,先王施行的德政缺

失,刑罚法律违背常规,桑秧与褚苗都在朝廷中生长,七天时间就长得非常粗大,武丁便召

见国相并问他原因。国相说:"我虽然知道这些原因,但是我不能说啊。"(武丁)又问祖

己,祖己说:"桑秧与褚苗,是野外生长的植物,却生长在朝廷之中,想来国家快要灭亡了

吧?"武丁听后非常害怕,于是开始约束自身,修养德行,追思先王的政绩,使濒临灭亡的

国家兴起,使将要断绝的世家得以延续,推举避世隐居的贤人,彰明尊老敬贤的礼节。三年

之后,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辗转来朝拜的有七国之多,这就是所说的使濒临灭亡的国家留存

下来、使》镀断绝的世家得以延续的君主,因此后人敬重并尊崇他。

宋国发生大水灾,鲁国派人慰问宋国君主说:"天降大雨,溪流与谷地都涨满了,漫延

到您的领地,我们国君担忧宋国的政事,让我来表示衷心的慰问。”宋国君主回答他说:"我

没有才能,斋戒不谨慎,封地未修整,使用民力不按时节,上天施加灾祸给宋国,又使贵国

君主担忧,拜谢关照,这是我的耻辱。"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宋国大概是有希望的!"

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说:"从前夏桀王、商纣王不去改正他们的过失,国家

灭亡得很快;成汤、周文王、周武王知道改正他们的过失,国家兴起得很迅速。有过错而去

改正,这就相当于没有过失,所以说宋国是有希望的。"宋国国君听到这些话之后,早起晚

睡,很早上朝,很晚才退朝,吊唁死者和慰问生病的人,尽力于国内的政事。三年时间,年

岁丰收,政治清平。

楚昭王生病了,占卜的人说:"这是河神在作怪。"大夫们请求用牛、羊、猪三牲来祭

祀河神。楚昭王说:"停止这件事清,从前先王割地治理国家,祭祀不超过境内能望见的山

JIL长江、汉水、睢水、漳水,是楚国望祭的对象,祸福的到来,不会超越它们;我虽然没

有德行,也不是河神能作祟降灾的。"于是不去祭祀河神。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楚昭王

可以说是懂得天理的人了,他没有丧失国家政权,是应当的啊!”

第4页共37页

都文公对迁徙到绎地这件事情进行占卜,史官说:"(迁徙到绎地)对人民有利而对国

君不利。"郑文公说:“如果对人民有利,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育众民,并为他们设立了

国君,是为了有利于人民,人民既然能得到利益,我的利益必然在其中。"侍从说:"如果

不迁徙可延长寿命,您为什么不这样做呢?"郑文公说:"我活着是为了治理好人民,寿命

的长短,是天时注定的,如果人民得到利益了,(那么)没有哪一种利益比这个更大了。"

于是迁徙到绎地。

(节选自《说苑君道》)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或日:"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短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

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

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生朝周室,为五霸长,以

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

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日:"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

十五老人。"仲尼日:"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

天下,其固免矣乎!"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

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

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子罕日:"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

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第5页共37页

子路问于孔子日:"治国何如?"孔子日:”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日:"中行氏

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

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

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

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

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

异也

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

异也

11.对文中下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朝周室"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

同。

B."其固免矣乎"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

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

含义相同

D."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种、

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

第6页共37页

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

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

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来,是

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

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

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

(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14.本文所体现的人才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人才观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C

11.B

12.B

13.(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

(2)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

些忠臣不愧疚吗?金陵语文

14.要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

人。

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

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

的后宫

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行

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使

第7页共37页

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

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

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

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

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

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

祖。以此来治理天下,一定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

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

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

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

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

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

才能到达千里。

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

召见

子韦并礼待他。左右说:"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

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

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跟

从我,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呢?"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

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范、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

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

罢免他

第8页共37页

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

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

得到吗?”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竣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

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

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

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日:"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公

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

敢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日:"秦国处僻,

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

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

失禄可乎?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日:"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俭也,不肖失伦,臣之

过,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

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何为止,简主曰:"董安于在后J'吏曰:

"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日:"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

董安于适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

后也。"简主曰:"官之宝璧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

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节选自《说苑•臣术》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任重道远似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

以肥也

第9页共37页

B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日/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

肥也

C.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日/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

以肥也

D.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日/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

以肥也

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出师表》"宜付有司"的"有司"含义相同。

B,敢是自言冒昧的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的"敢"字含义相同。

C.适在文中是到达的意思,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适"字含义不同。

D.失伦指失去应有的条件次序,"伦"与《过秦论》"赵奢之伦"的"伦"字含义不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穆公关注让商人运到泰国的盐,在亲自察看盐车时,发现百里奚的牛肥,从百里

奚的回答中认识到他是君子,再与百里奚座谈后,非常高兴。

B.公孙支是秦国的上卿,他在与秦穆公的交谈中,感觉到秦穆公对问题的看法明确深

刻了许多,知道原因后,当即向秦穆公祝贺,并要让位给百里奚。

C.赵简主在从晋阳去邯郸的路途中,为等董安于,两次停车。让引导车队前进的官吏

很是不解,赵简主通过与董安于的一问一答,委婉地解释了原因。

D.泰穆公与赵简主两位君王都能知人善任。公孙支心胸阔达,为国让贤,不计己位;

董安于忠心尽职为主分忧,•他们君明臣忠相得相益,堪称典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泰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2)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第10页共37页

【答案】10、C句意:负载重,道路遥远而艰险,牛怎么还这么肥?"(百里奚)回

答道:"臣按时给它喝水吃料,不用粗暴虐待的手段驱使它;路难走时,用身体或在前或在

后帮着拉车推车,因而牛肥。

远、险都是形容词,都是对道的陈述,所以"道远以险"与"任重"并列,排除AB;

"以时"做"饮食"的状语,"以暴"做"使"的状语,状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D。

11.C

A.正确。

B.正确。句意:我冒昧地为国家的福祥祝贺。/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C."到达"错误,"适"是副词,"刚好、恰好”的意思,句意:董安于正好赶到了。

而"舟行适临汝"中的"适"是动词,"到达"的意思,句意: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

D.正确。"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伦也"的意思是"我不贤而居高位,是君王您在选择

人才上的失误";"赵奢之伦"中的"伦"的意思是"类",句意:赵奢这一些人。

12.B"当即向泰穆公祝贺,并要让位给百里奚"错误,时间错误。由原文"公孙支遂

归,取雁以贺"可见,并非"当即"祝贺;由原文"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可

知,让贤也是在“明日"。

13.(1)秦国所处的位置偏僻,百姓见识不广,愚昧无知,这是国家危亡的主要因素,

我自知不能够身居上位,请允许我将职位让与他。

(2)赵简主可以说得上是对内能够自我反省,对外又能知人的君主了,所以他既能够

身心安乐又能使国家安定。君主如果真能像赵简主一样,那朝政就不会有危机了。

参考译文:

泰穆公让商人装运盐,向商人进行征聘,商人五张竣羊皮买下百里奚,让他把盐车赶往

秦国,秦穆公看盐车,看到百里奚的牛很肥壮,问:"负载重,道路遥远而艰险,牛怎么还

这么肥?"(百里奚)回答道:"臣按时给它喝水吃料,不用粗暴虐待的手段驱使它;路难

走时,用身体或在前或在后帮着拉车推车,因而牛肥。"穆公了解到他是位君子,让相关人

员给百里奚洗头洗澡换衣裳帽子,赐给他座位与他交谈,穆公十分高兴。

第11页共37页

某天,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很惊讶地说:"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大概得到圣人了

吧!"穆公说:"是的,我很欣赏百里奚的话,他像是圣人。”公孙支于是回去取来大雁,

向秦穆公表示祝贺。他说:"君王得到了治国安邦的圣臣,我冒昧地为国家的福祥祝贺。"

穆公没有推辞,拜了两拜就接受了贺礼。第二天,公孙支要辞去上卿的职位让给百里奚,他

说:"秦国所处的位置偏僻,百姓见识不广,愚昧无知,这是国家危亡的主要因素,我自知

不能够身居上位,请允许我将我的职位让与他。"穆公不答应。公孙支又说:“君王您没有

俵相的举荐,就得到了国家的重臣,这是大王您的福气;我见到贤臣而让位给他,这是我的

福气。现在大王您已经有福气了,却使我失掉它,难道可以吗?我请求最好还是辞去这个职

务。"穆公还是不答应。公孙支又说:"我不贤而居高位,是君王您在选择人才上的失误,

不贤而又使君王选择失当,这都是我的过错。举荐贤士而斥退不贤的人,是君王英明的表现。

现在我仍处在原有的职位上,既败坏了君王的美德,又违背了我行为的准则,所以我彳寻要逃

走。”穆公这才接受了他的请求。于是百里奚便作了上卿来裁断国政,公孙支作为次卿来辅

佐他。

赵简主从晋阳到邯郸去,走到半路上就停了下来,引导车队的官吏上前询问停下来的原

因,简主说:"因为董安于还在后面。"吏员说:"这是三军的大事,您怎么可以因为一个

人就使三军滞留不前呢?"简主说:"那就走吧。"可是驱车走了百十步又停了下来,引车

的官吏正打算上前劝谏,董安于正好赶到了。赵简主对董安于说:"秦国的道路与晋国交接

的地方,我忘了命人堵塞它。"董安于说:"这就是我留在后边的原因。"简主又说:"官

府的珍宝,我忘了派人带上它。”董安于回答:"这也是我留在后面的原因。”赵简主可以

说得上是能够自我反省,对外又能知人的君主了,所以他既能够身心安乐而又使国家安定。

君主如果真能像赵简主一样,那朝政就不会有危机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

王日:"吾猎将以求士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苞有志则无非事者",

此之谓也。汤之时,大旱七年,洛妹川竭,煎沙烂石,于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教之祝曰:

第12页共37页

"政不节耶?使人疾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宫室营耶?女谒盛耶?何不雨之极也!"蓬

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言疾旱也殷

太戊时有桑、楮①生于庭,昏而生,比旦而拱,史请卜之汤庙,太戊从之,卜者曰:"吾闻

之: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殃者祸之先者也,见殃而能为善,则祸不

至。"于是乃早朝而晏退,问疾吊丧,三日而桑、楮自亡。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

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楮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

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闻诸祖己,曰:"桑、楮者,野草也,而生于朝,

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

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宋大水,鲁人吊

之日:"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②应之曰:"寡人

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殃,又遗君忧,建命之辱。"君子③闻之日:

"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

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向使宋人不闻君

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诗》曰:"弗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此之谓也。

(节选自《说苑•君道》)

[注]①楮,一种树。②宋人,这里指宋君。③君子,这里指孔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言未已师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

不宗/言疾旱也/

B.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

不宗信疾旱也/

C.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

不宗信疾旱也/

D.盖言未已/而天大雨故天之应人/如影之随/形响之效声者也《诗》云/上下奠瘗/靡神

不宗信疾旱也/

11.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13页共37页

A.楚庄王,"庄"是谥号。春秋时期,齐、泰国君常称"公",楚国国君常称"王"。

B."苟有志则无非事者"与"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两句中"苟"含义相同。

C."蛮、夷"在文中指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在古代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的称谓。

D."拜命之辱"与"拜臣郎中"(《陈情表》两句中的"拜"含义相同,都指授予官

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汤因为连续大旱七年而令人向山神河神祷告,从政令是否适度、是否使百姓遭受

痛苦,是否贪贿成风、是否小人得势等方面进行反思。

B.殷商太戊时,有桑秧和楮苗长在朝廷的院子里,这被认为是不好的征兆,太戊后来

勤政爱民,早上朝晚退朝,关心百姓疾苦,吊唁死者。

C.武丁看到治国之道被败坏、刑法遭破坏的情况,就约束自己,检点行为,追思先王

的政绩,尊老敬贤,后来有少数民族国家前来朝拜。

D.孔子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是因为他看到了宋君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相信

宋君能够改正错误。后来宋君对于国内的政事尽心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祥者福之先者也,见祥而为不善,则福不生。

(2)向使宋人不闻君子之语,则年谷未丰,而国家未宁。

14.选文中的商汤、太戊、武丁和宋君的共同之处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

10.B

11.D"拜命之辱"中的"拜"是拜谢,句意:拜谢厚命,这是我的耻辱。"拜臣郎中"

中的"拜"是授予官职。含义不同。

12.D"肯定宋君对鲁国使臣的回话"错误,原文"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

不是肯定宋君,而是用这样的话警示宋君,以期他能改正错误。

13.(1)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吉祥的事物却做不善的事,福就不会

降。

第14页共37页

("祥",名词,祥瑞,吉祥的事;"先",先兆;"生",降临。)

(2)假设宋君没有听到孔子的话,那么粮食就不会丰收,国家也不会太平。

("向使",假使;"语",话语;"丰",丰收。)

14.(1)都是有作为的圣君,勤政爱民,致力于国家中兴;(2)善于自我反思、善

纳谏言;(3)闻过则改。当国君听到对自己的议论能及时改正错误。

参考译文:

楚庄王爱好打猎,大夫向他进谏说:"晋国和楚国是相互敌对的国家,即使楚国不去进

犯晋国,晋国也会来进犯楚国,现在大王您难道不是太沉迷于享乐了吗?"楚庄王说:"我

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通过这个方法,得到这些贤士,楚国就可以安定了。所以说“有

志向的人,那么就没有一件无目标的事情",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汤统治的时候大旱了七年,

河堤崩塌河流枯竭,天气炎热,将沙烧焦,石烧烂,于是派人拿着三足鼎,供奉山川,让他

们祷告说:"是政治不清明吗?让百姓困苦吗?行贿的人很多吗?进谗言的人很活跃吗?宫

室太奢侈吗?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很多吗?为什么这么久不下雨!"话没说完就天

降大雨,所以上天对人,好像影子总是跟着身体,回响随着声音一样。《诗》说"祀天祭地

奠埋祭品,天地诸神无不敬奉。”就是表达痛恨旱情啊。商朝太戊年间有桑、楮树在庭中长

出,晚上开始萌芽,到天亮就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了,史官请求到汤庙占卜,太戊批准了他,

占卜的人说:我听说,吉祥的事物是福的先兆,但是如果遇到吉祥的事物却做不善的事,福

就不会降临怪异的事物是灾祸前的先兆,但是遇到怪异的事物去做善事,灾祸就不会降临J

于是他早上朝而晚退朝,探问病人,吊唁死者,三天之后,庭中的桑、楮竟然消失了。高宗

就是武丁,后人崇拜并以他为典范,所以庙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德行不足,刑法违背规

矩,桑、楮全部在朝廷上生长,七天就就有两手合围那么粗了,武丁招来他的丞相询问情况。

他的丞相说"我虽然知道,但我不能说。"武丁去向祖己询问,说:"桑、楮树就是一种野

草,但是却生长在了朝堂,是想告诉我们国家要灭亡了吗?"武丁很害怕,整顿自己修习德

行思考先王的治理复兴已灭亡了的奴隶制的国家使断绝了的世袭地位的贵族得以承袭,

提拔被遗落的人才,申明养老制度。三年之后,蛮夷等少数民族国家接连朝拜的就有七

国,这就是所说的生死存亡继承将要灭亡的国家的君主,所以推崇并且尊重他呀。宋国发大

第15页共37页

水,鲁国人慰问他们说:“天降大雨,河谷暴涨,殃及到国君的土地,执政们都很担忧,派

我来慰问J宋国国君回应他说:"是我做得不好,斋戒的时候不够虔诚,国家治理得不好,

使老百姓的庄稼受到损失,所以上天降灾加以惩罚,又使君王感到担忧。拜谢厚命,这是我

的耻辱J'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宋国还能享国多久?"弟子们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犯了错误改正了,这就犹如没犯过错,所以说还能享国多久。”宋君听说了这件

事,很早起床很晚睡觉,早上朝晚退朝,勤于政务,吊唁死者慰问生病的人,同心合力治理

国家。三年之后,谷物丰收国家太平,假设宋君没有听到孔子的话,那么粮食就不会丰收,

国家也不会太平。《诗》上说:"辅佐的重担在肩,要以‘显德‘做先导。"说的就是这个

意思呀。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安陵缠以颜色美壮,得至于楚共王。江乙往见安陵缠曰:"子之先人,岂有矢石之功于

王乎?"曰:"无有。"江乙日:"子之身岂亦有乎?"曰:"无有。"江乙日:"子之贵

何以至于此乎?"日:"仆不知所以。"江乙曰:"吾闻之,以财事人者,财尽而交疏;以

色事人者,华落而爱衰。今子之华,有时而落,子何以长幸无解于王乎?"安陵缠曰:"臣

年少愚陋,愿委智于先生。"江乙曰:"独从为殉可耳。"安陵缠曰:"敬闻命矣。"江乙

去。居期年,逢安陵缠,谓曰:"前日所谕子者,通之于王乎"日:"未可也。"居期年。

江乙复见安陵缠曰:"子岂谕王乎"安陵缠日:"臣未得王之间也。“江乙日:"子出与王

同车,入与王同坐,居三年,言未得王之间,子以吾之说未可耳!"不悦而去。其年共王猎

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蜿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咒从南方来正触王左修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

射之一发兜死车下王大喜,拊手而笑,画谓安陵缠日:"吾万岁之后,子将谁与斯乐乎"

安陵缠乃逡巡而却,泣下沾衿,抱王日"万岁之后,臣将从为殉,安知乐此者谁?“于是共

王乃封安陵缠于车下三百户。故日:"江乙善谋,安陵缠知时。"

郑桓公东会封于郑,暮舍于宋东之逆旅。逆旅之叟从外来,曰:"客将矮之?"曰:"会

封于郑。“逆旅之叟日:"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今客之寝安,殆非会封者也?"郑桓

第16页共37页

公闻之,援辔自驾,其仆接浙而载之,行十日夜而至。以郑桓公之贤,微逆旅之叟,几不会

封也。

晋文公伐卫,入郭,坐士令食,曰:"今日必得大垣。"公子虑彳免而笑之。文公曰:"奚

笑?"对曰:"臣之妻归,臣送之,反见桑者而助之。顾臣之妻,则亦有送之者矣。"文公

惧,还师而归。至国,而貉人攻其地。

(节选自《说苑权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蛾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兜从南方来/正触王左

修/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免死车下/

B.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蜗/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兜从南方来/正触王左

修/王举旌旄师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先死车下/

C.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蜘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兜从南方来/正触王左

修/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并死军下/

D.其年/共王猎江渚之野/野火之起若云蜿/虎狼之嗥若雷霆/有狂兜从南方来/正触王左

修/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一发/兜死车下/

11.对文中下面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幸于楚共王"与"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字含义相

同。

B.”顾谓安陵缠曰"与"将军宜枉驾顾之"(《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相

同。

C."客将焉之"与"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两句中的"焉"字含义不同。

D."微逆旅之叟"与"微风鼓浪"(《石钟山记》)两句中的"微"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乙拜见安陵缠,一连问了安陵缠三个问题,引导安陵缠思考该如何永远得到大王的

信,进而提出让安陵缠为大王殉葬的谋划。

第17页共37页

B.安陵缠三年都没有找到与大王沟通的时机,江乙认为安陵缠不认可他的谋划;直到一

打猎,安陵缠适时表明心迹,得到共王的赏赐。

C.郑桓公被封在东边的郑国,晚上住在旅店,旅店的老人提醒他要注意时机,他幡然醒

悟,独自匆忙驾车,十天十夜赶到了郑国。

D.晋文公准备攻打卫国且志在必得,但公子虑担忧此事,公子虑讲述送妻子回娘家的故

事,

以此委婉劝谏晋文公,晋文公领悟后带兵回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抱王日:"万岁之后,臣将从为殉,安知乐此者谁?”

(2)吾闻之,时难得而易失也。今客之寝安,殆非会封者也?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有文言文断句。"若"的意思是"像","野火之起若云蜘""虎狼之

嗥若雷霆”是两个比喻句,结构相似,"野火之起"和"虎狼之嗥"对应,"云蜗"和"雷

霆”对应,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C两项。"射之"的主语是"善射者",二者不能

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

IL【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含义。A项,两个"幸"表示被宠幸。

B项,第一个"顾"是"回头"的意思;第二个"顾"是"拜访"的意思。C项,两个"焉"

都是"哪里"的意思。D项,第一个"微"是"如果没有”的意思;第二个"微"是"细小、

轻微”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项,”独自匆忙驾车”错,根据原文”郑桓公闻之,

援辔自驾,其仆接淅而载之,行十日夜而至"可知,有仆人相随。

13•【答案】(1)抱住楚王说:"您死之后,我将跟着去死为您殉葬,怎么知道享受

这种快乐的人是谁呢?"("万岁""殉""安"各1分,句意2分)

第18页共37页

(2)我听说,时机难得却又容易失去。现在客人睡得这样安稳,怕不是去受封的人吧?

("闻""寝""殆"各1分,句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关键词:(1)万岁:君王死亡的讳称。殉:

殉葬。安:怎么,哪里。(2)闻:听说。寝:睡。殆:大概,几乎。

【参考译文】

安陵缠因为容貌美丽,赢得楚共王的宠爱。江乙去拜见安陵缠,说:"您的祖先难道对

大王有奋勇杀敌之功吗"安陵缠回答:"没有。"江乙又问:“您难道有这样的功劳吗"安

陵缠回答:"没有。"江乙又问:"为什么您能够如此富贵?"安陵缠回答:"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J‘江乙说:"我听说,用钱财侍奉人的,一旦钱财用尽,人们同他的交情就会疏远;

用姿色取悦于人的,一旦人老色衰,她所得到的宠爱就会减退。今天您是一朵花儿,但花总

要枯萎,您怎样才能让大王永远宠爰你而不嫌弃你呢"安陵缠说:"我年少无知,希望先生

为我出主意。"江乙说:"只有跟从大王为大王殉葬啊。"安陵缠说:"敬听先生之言。”

江乙离开。过了一年,遇到安陵缠,对他说:”之前告诉您的,和大王沟通了吗?"说:"还

没有。"过了一年。江乙又见安陵缠说:"您还没有告诉大王吗"安陵缠说:"我还没有找

到同大王讲的时机。“江乙说:"您出去与大王坐一辆车,回来与大王一起坐。过了三年,

说没有找到时机,您认为我说的不可以吧。"不高兴地离开了。这一年,楚共王在江渚之野

打猎,围猎时放的野火如天上的云霓,虎啸狼嗥的声音若雷霆一般。一只发了狂的犀牛从南

方冲过来,正碰到楚共王车左边的马,楚共王举起指挥的旗子,让善于射箭的人射杀犀牛,

一箭射出,犀牛死在了车下,楚共王非常高兴,拍着手笑,回头对安陵缠说:"我死后,你

将与谁一起快乐啊?"安陵缠恭敬地后退,眼泪掉下沾湿衣襟,抱着大王说:"大王千秋万

岁之后,我将要跟从大王为大王殉葬,哪里知道以此为乐的是谁呢?"于是楚共王当即把车

下三百户的领地封给安陵缠。所以说:"江乙善于谋划,安陵缠了解时机。"

关阱亘公将要到东边的郑国受封,晚上住在宋东的旅店,旅店的老人从外边回来,说:"客

人将要去哪里"说:"要到郑国受封。"旅店的老人说:"我听说: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

掉。现在客人睡得安稳,大概不是去受封的人吧?"郑桓公听了这话,牵拉缰绳自己驾车,

第19页共37页

他的仆人行色匆忙地登车,走了十天十夜到了郑国。所以凭借郑桓公的贤能,如果没有旅店

的老人,差点到不了封地。

晋文公准备攻打卫国,进入城郭,让士人坐下吃饭,说"今天一定能够得到大垣。"公

子虑低头而笑。晋文公问:”为什么笑?"回答说:"我的妻子回娘家,我送她,在路上碰

到一个采桑的妇女,就去帮助(搭讪她,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发现竟然也有人正搭讪她。"

晋文公恐惧,(就打消了进攻卫国的念头),带领着军队回国。回到晋国,就听说貉人入侵

晋国。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为台,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日君不胜欲为台今复欲为钟是重敛于民民之哀矣夫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祥景公乃止。景公有马,其圉人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日: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清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J'公曰:"诺。"晏子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