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二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3.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生前事迹感动了社会。沈浩生前工作的小岗村,因为当年18位村民印下红手印的契约(见图)而被称作“中国第一村”。这份契约见证了他们在1978年就开始尝试A.农村合作社B.公私合营C.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5.20世纪初,美国众议员从最初的65人逐渐增加到的435人。1929年,胡佛总统上任后要求国会制定全国议席分配法,把众议院议员席位固定为435席,最终国会通过了胡佛提出的法案。由此可知A.美国国会受行政机构控制 B.胡佛抑制了州权主义扩张C.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基石 D.胡佛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6.头巾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至爱,披戴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以名士命名所戴头巾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北宋程颢曾戴此巾而得名。南宋林景熙有诗云:爆竹声残事事新,独怜临镜尚儒巾。这表明A.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B.文人风气崇尚浮华C.主流意识向服饰渗透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7.据记载,1935—1942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150余家,平均每年建厂19个;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有59家,1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资本总额5202万元,为民国前期新式工业资本总额的28倍。这表明抗战时期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B.抗日根据地建设效果明显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D.政府加大中西部发展投入8.某同学运用以下史实撰写历史小论文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一国两制。最合适的主题是A.中国走向世界 B.改革开放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 D.伟大的历史转折9.如表为某学者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地区动力应用情况的统计据如表可知,当时的英国A.棉纺织业发展极为迅速 B.蒸汽动力趋势不可逆转C.水动力在各地仍占优势 D.动力变革推动均衡发展10.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王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11.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舰突破虎门要塞,珠江两岸聚集数万民众,以冷漠、平静的神情围观战事。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官兵纷纷跳水时,两岸民众如看马戏看到精彩处一样发出嘘嘘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A.国人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B.农民起义爆发的必然性C.中英武器装备差距悬殊 D.民众已经抛弃华夷观念12.商周之际,人们普遍认为,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是身负天命不可替代的。纣王自恃“天命在身”而肆意为虐。自从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试图转变这种固有的政治意识,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制造“天命在德”的政治舆论。这一变化旨在A.强化君主专制 B.塑造政治认同 C.否定“君权神授” D.宣扬道德教化13.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 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 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14.罗斯福新政得到广大工人的拥护,但是也有部分资本家将其称为“剥削富有者的暴政”。以下新政政策最容易引起资本家反对的是()A.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B.复兴工业,调整农牧业C.政府担保存款,恢复银行信用D.实施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15.有学者总结了汉初的经济政策,如下表所示。这些政策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确立B.促进了盐铁官营的实施C.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D.协调了农工商业的关系16.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A.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B.“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C.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D.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新思潮17.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而黄宗羲却认为:“君臣的名分,是因为天下的缘故而有的,我如果没有治理天下的职责,那么我对于君主来说就是路人。而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这主要反映出黄宗羲A.反对入世为官 B.主张限制君主权力C.强调民主思想 D.倡导新型君臣关系18.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观察如图,下列项中的经济文化现象与图中地点对应正确的①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②地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③地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④地为朱熹、陆九渊讲学之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19.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了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20.商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占卜显兆吉凶皆由他亲自制定,在甲骨文中的反映就是经常出现“王占曰”。这一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实际服务于王权 B.商王权力高度集中C.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D.君权神授思想盛行21.“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段文字中破格用人,使其参与宫廷决策核心,形成“内外朝”制度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22.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下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23.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A.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B.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24.1960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东方政策,希望改善苏法关系。1964年I月,法国与中国建交,并呼吁西方各国也承认新中国。1966年7月,法国宣布退出北约。之后,戴高乐还访问了苏联和许多东欧国家。这表明A.法国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B.西欧经济复兴直接促使两极格局瓦解C.军备竞赛加剧导致美法关系急剧恶化D.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呈现出多极化态势25.商鞅变法时期推行家庭分异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汉代提倡家庭和睦,出现一些父子兄弟同产共居的大家庭。自两汉以后,更是形成一些累世同居的义门大族,家庭人数达数百人。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学教化功能增强 B.门阀士族力量壮大C.田庄经济得到发展 D.小自耕农逐渐衰退26.上海近代竹枝词“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27.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知杭州。刚上任不久,杭州大旱,随即“湿疫”疫情四起。他带头并号召富豪捐款修建名为“安乐坊”的医院,“作饘粥,药饵,遣吏挟医,分方治病,活者甚众。”(《续资治通鉴长编》),可见A.宋代各种疫情灾害频发 B.宋皇室对疫情不闻不问C.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 D.宋朝开始中药治疗疫疾28.明代陶瓷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瓷器被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地区。据此推断当时A.朝贡贸易获得迅猛发展 B.殖民扩张带动瓷器外销C.瓷器设计符合西方审美 D.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29.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职工总数从上年度的3100万剧增至5194万。1961年,中央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随后两年,全国共减少城镇职工2546万人。这一变化A.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B.是“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C.导致了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整顿D.说明当时生产力不足以支撑快速城市化30.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主人公拉萨洛出生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这部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 B.突出了人文精神C.讽刺了工业文明 D.表达了理想幻灭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儒学的传承问题(1)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的鲜明特点。(2)综观东汉以来的时代变化,概括儒学面临困局和挑战的主要原因。(3)宋人在复兴儒学方面,是如何体现“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32.“冲击——反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华文明是……内向型大陆文明。……由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中华文明缺乏内在动力去突破传统框架,它只能在巨大的冲击下,被迫对西方作出反应,这就是费正清著名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一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老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沉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摘编自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材料二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摘编自《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1)列举出中国近代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四例?(2)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实有哪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冲击——反应”模式?3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潘恩幼年失学,先后做过店员、教员、税吏等职业。1774年,因对英王言论不敬,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随后远赴北美求生。当时,北美独立的先驱们都还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1776年初,潘恩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出版。他在书中指出: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在仅有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高达50万册。受潘恩思想的影响,1776年7月,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独立运动正式拉开序幕。——摘编自《潘恩,被历史辜负的人》(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919年-1920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故①正确;1921年--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④正确,所以选D;《四国条约》是美英法日四国签订的,相约“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与中国无关,故②错误;《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美英法日意五国签订的关于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与中国无关,故③错误,所以ABC错误。2、D【解析】

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3、D【解析】

1978年小岗村村民率先实行包干到户政策,开始尝试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正确;A是1953年开始实行;B是1953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C是1958年。4、C【解析】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5、D【解析】

胡佛关于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的方案需要国会制定法案通过,体现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制衡,这是符合美国宪法的规定的,D正确;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A错误;材料与州权主义扩张无关,B排除;C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6、C【解析】

宋代士大夫文人喜欢头巾,因为程颢带的头巾,被文人儒士效仿称为程子巾,说明对儒士的儒学文化融入到文人的服饰之中,即主流的儒学向服饰渗透,故选C;A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浮华,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南北文化,D错误。7、C【解析】

材料表述的是抗战时期陕西的工厂数量及资本总额较民国前期有较大发展,陕西位于西部地区,因此能说明西部地区近代化建设的成就。故C项正确。材料仅记载了抗日时期陕西的工业情况,无法比较区琙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故A错误。抗日根据地,指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建立的反抗日本占军的统治而建立的根据地,主要在农村,而工业主要在城市,因此工业的发展不能说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陕西工业的发展,未体现政府的举措。故D项错误。8、C【解析】

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一国两制,都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符合题意;ABD都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故排除。9、B【解析】

根据表格可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大部分地区蒸汽动力的马力数超过水动力,总马力数远超水动力,说明蒸汽动力趋势不可逆转,B正确;题干列举的工厂不一定是棉纺织厂,排除A;C与表格数据不符,排除;各地蒸汽动力使用明显不平衡,排除D。10、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选项A从题干引文中看不出来,排除。从引文中的“蔑视”等可以看出当时女工在社会上仍旧受到歧视,排除B项。从“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而斗争,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11、A【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战败,而两岸的居民并没有感到同情,说明他们并不站在清政府这一边,并没有认为这场战争是中外之间的民族战争,说明民族意识淡薄,故选A;材料没有出现农民起义问题,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武器差距,排除C;材料是说民族意识问题,不是华夷观念问题,排除D。12、B【解析】

依据材料“君主受上天的旨意统率万民”“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并结合商周政治制度来看,周朝改变政治意识以获取百姓的认同、支持。B正确;君主专制出现于秦朝,A排除;“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C排除;道德教化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提出的,D排除。故选B。13、A【解析】

地理环境会影响文明,如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A正确;并非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地理环境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地理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早期社会价值观念,排除C;地理环境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从地理环境角度不能细致展现历史发展进程,排除D。14、D【解析】

罗斯福新政中的“实施社会保障”触及到资本家的利益,一定程度体现下层民众的利益,所以遭到资本家的反对,故选D;兴办公共工程也创造资本家投资机会,排除A;复兴工业,调整农牧业,符合资本家的直接利益,排除B;政府担保存款,恢复银行信用,有利于化解资本家的融资问题,排除C。15、C【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减轻赋税,允许百姓铸钱、冶铁和煮盐,这一政策有利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故D项说法错误。16、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说“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但是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C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故A项错误;根据“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的往来是一种侮辱,故B项正确;“师夷长计”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他提出的前提是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比中国人先进,不符合材料中“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17、D【解析】

由材料“自西汉以来,君为臣纲被认为不可动摇”“黄宗羲却认为……为君之师友”可知,黄宗羲倡导建立新型的君臣关系,故选D;材料“我一旦为官,则为君之师友”即已说明黄宗羲并不反对入世为官,排除A;材料中黄宗羲重新定义了为官之道,却未说明君主权力应当受到限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君主权力的限制,故其也无法体现民主的思想,排除C。18、D【解析】

①是陕西,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排除①;②是浙江,在宋代江西景德镇名窑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排除②;③是广东,宋代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技术推广到闽粤江南地区,③正确;④是江西,此地的白鹿洞书院是朱熹和陆九渊讲学之地,③④正确,故选D;①②对应不正确,排除ABC。19、A【解析】

乡约是利用理学思想教化乡民的工具,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并把宣讲皇帝圣谕作为主要内容,这一变化是皇权借助乡约向基层社会扩张够正确选项为A;官方推行乡约,宣讲圣谕虽然反映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管控能力的加强,但据此认为,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到基层社会,则属于对历史现象的过度解释,排除B;南宋后期,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排除C;材料所示变化实际上是儒学士人自发的社会教化被官方化,成为宣扬国家意志的工具,而儒学本身也是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以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于促进儒学的传播,排除D。20、A【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商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负责吉凶的占卜,表面上看出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实质上是商王通过神权为王权服务的,故选A,排除C;商王实行内外服制度,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君权神授思想,D错误。21、B【解析】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从而形成“内外朝”制度。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项。22、D【解析】

材料“1954年日内瓦会议……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反映了日内瓦会议时期美国仍然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拒绝与中国代表接触,故D正确;日内瓦会议的成果并不能说明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而是说明美国敌视中国,故B排除;新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表明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故C排除。23、B【解析】

根据“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知,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故B正确;农民也应该按照土地和财产的数量纳税,农民的赋税负担没有减轻,A错误;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两税法按田亩资产多寡交税,而且贵族官僚、富商地主也得交纳,从而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错误。24、A【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改善苏法关系”、“与中国建交”和“退出北约”等行为说明法国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干涉,努力开创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与材料信息无关,也并非是西欧经济复兴的直接影响;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军备竞赛对美法关系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法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多极化态势的出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5、A【解析】

从秦到汉再到两汉以后,血缘、亲情在维系家庭、家族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观便是以血缘感情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自汉代儒学独尊以来,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故答案选A;题中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儒学教化功能的增强,没有体现门阀士族力量的壮大,排除B;田庄经济发展和小自耕农的衰退均无法体现,排除CD。故选A。26、B【解析】

洋务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组建了新式军队,创建了北洋舰队,故材料“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反映的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海面未收功一战”指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总归虚牝掷金黄”意思是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故B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到1842年,清末新政从1901年到1911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均不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7、C【解析】

材料反映了苏轼任杭州知府时杭州发生的“湿疫”疫情,他组织富豪捐款修建医院抗击疫情,说明政府主导抗击湿疫疫情,故C正确;材料只是体现1089年这一年的疫情和自然灾害,故A说法错误;B与材料无关;早在东汉张仲景就用中药治疗疫疾,D说法错误。28、D【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明代史实可知,明代海禁政策推行后,官方贸易受阻,大量中国瓷经由私人贸易销往国外,材料体现了海上私人贸易日益兴盛的现象,故D正确;“朝贡贸易”输出海外陶瓷数量有限且明中后期后贸易受阻,故A错误;殖民扩张与明朝陶瓷销往海外无直接关系,故B错误;C项中“西方”与材料中“东亚,东南亚一带”不符,故C错误。2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严重超过了城市承受能力,因此,1961年,中又作出大幅度精简职工的决策,D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B是纠正“左”倾错误的表现,排除;C是纠正“左”倾错误的具体措施,排除。30、B【解析】

16世纪的欧洲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小癞子》不同的人物形象和状态反映了人文精神,B正确;作品更接近现实主义,排除A;这一时期工业文明尚未兴起,排除C;作品反映的是希望,而非幻灭,排除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春秋战国的孔孟之道;汉代经学;宋明理学。从时代变化;统治需要;文化交融等角度归纳(说出2个角度即可)(2)军阀割据和集权制度瓦解使儒家官学地位失去政权保障;道教盛行和佛教传入也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唐中期来的时变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化,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3)在排拒佛、道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解析】

(1)三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即可作答出春秋战国的孔孟之道;汉代经学;宋明理学。特点:根据所学可从时代变化、统治需要、文化交融等角度归纳出答案。(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儒家丧失了官学地位,道教盛行和佛教传入也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唐中期以来的时变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化,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相应的伦理纲常遭到巨大沖击。(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人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一一理学。32、(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条》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3)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能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形成观点。例如: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认为是西方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其实质是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视作西方入侵,从而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有其片面性等。评分项二:史实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史实正确。评分项三:论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明冲突和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面对这一冲击,近代中国人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做出了积极反应。由此可见,“冲击——反应”模式符合中国历史演进的实际。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