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长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四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杭州长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四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杭州长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四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杭州长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四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杭州长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四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2-浙江省杭州长河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生物四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描述正确的是A.磷脂、ATP、脱氧核糖均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细胞能干脆汲取的糖是单糖,其功能是为细胞的生命活动供应能量C.小麦种子和花生种子萌发时,有机物氧化分解散失的能量形式相同D.组成叶绿素中的镁元素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答案】C【解析】【分析】磷脂、ATP、DNA、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单糖分为五碳糖和六碳糖,其中五碳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储存在ATP中;元素在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详解】A、磷脂和ATP的元素组成是C、H、O、N、P,脱氧核糖是五碳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B、单糖中的五碳糖参加构成DNA和RNA,不参加细胞生命活动供能,B错误;C、种子萌发时由细胞呼吸供能,散失的能量都是热能,C正确;D、组成叶绿素的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组成元素、糖类的功能、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去向以及细胞中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识记相关学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不同B.氧气透过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不同C.神经细胞静息时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内流的方式相同D.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与进入根细胞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帮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分如下:自由扩散帮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须要须要须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小肠汲取葡萄糖、氨基酸此外,一般状况下,细胞通过胞吞摄取大分子,通过胞吐排出大分子。【详解】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与浆细胞分泌抗体的方式都是胞吐,A错误;B、氧气进入线粒体内膜的方式与酵母菌排出乙醇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B错误;C、神经细胞静息时外流的方式与兴奋时内流的方式都是帮助扩散,C正确;D、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红细胞的方式是帮助扩散,进入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C。3.如图为ATP分子的结构式,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表示为A—P~P~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吸能反应常与④的断裂相联系B.在结构简式中A对应结构式中的①和②,表示腺苷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之一是组成RNA的单休D.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干脆能源物质,结构简式是A-P~P~P,“~”是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其中能量,形成ADP和磷酸,释放的能量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ATP产生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ATP中的能量来自光能,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来自化学能。【详解】A、吸能反应须要ATP水解供能,高能磷酸键断裂,A正确;B、A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表示腺苷,B正确;C、断裂化学键③形成的化合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单休,C正确;D、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产生ATP,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其他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D。4.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置于相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叶片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想合理的是A.B→A,叶肉细胞汲取CO2的速率增加B.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C.B→A,光反应产生ATP的速率增加D.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过程,考查学生的获得信息的实力和综合运用实力。【详解】A、B→A,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较低,则叶肉细胞汲取CO2的速率降低,A项错误;B、B→C,C5的含量相对稳定,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相对稳定,此时,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B项正确;C、由于该种植物置于相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所以其光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D、B→C,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D项错误。故选B。5.已知某雄性动物体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若该动物精原细胞的核DNA均被15N充分标记,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一个标记的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再进行减数分裂,则含有15N标记的精细胞所占全部精细胞比例为5/8B.若40个被标记的精原细胞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后,则含15N标记的细胞约有130个C.若该被标记的精原细胞先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得到的精子和该物种未被标记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则在其次次有丝分裂后期的一个细胞中,最多含有2条被标记的染色体D.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后期时,细胞中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依次为:1、4、0、4【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依题意,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核DNA均被15N充分标记。每条染色体上的每个核DNA经过1次复制所产生的2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不含15N,且分别位于组成该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经过一次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形成的每个子细胞中,由一条染色体产生的2个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均是1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不含有15N。依此类推,结合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即可推断各选项的正误。【详解】A、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若一个标记的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每个子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所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或4个含有15N,所形成的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4个或6个或8个含有15N,因此含有15N标记的精细胞所占全部精细胞比例为1/2、3/4、1,A错误;B、1个被标记的精原细胞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可能有2个或3个或4个含有15N,若40个被标记的精原细胞连续两次有丝分裂后,则含15N标记的细胞约有80个或120个或160个,B错误;C、若该被标记的精原细胞先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则得到的每个精子中都含有2条染色体,而且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有1条链含有15N,因此得到的精子和该物种未被标记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无论进行多少次有丝分裂,细胞中最多含有2条被标记的染色体,C正确;D、该精原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后期时,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D错误。故选C。6.探讨人员发觉一种被命名为RhoGD12的基因,他们发觉带有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实力,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阻挡癌细胞扩散。对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及其作用的最合理的说明可能是A.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该基因使癌细胞快速苍老死亡B.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该基因可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C.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致使癌细胞快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D.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可阻挡癌细胞入侵其他组织、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更;(3)细胞表面发生变更,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削减,易转移。【详解】由题干中“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以阻挡癌细胞的扩散”可知,该基因在癌细胞中最可能表达产生一种糖蛋白,从而阻挡癌细胞的扩散,所以A、B、C三项均不合理;D项合理。故选D。7.在确定DNA是遗传物质的探讨过程中,艾弗里的体外转化试验以及赫尔希和蔡斯T2噬菌体的侵染试验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试验选用的试验材料细菌或病毒,均具有结构简洁、繁殖快的优点B.两个试验都应用了细菌培育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为试验胜利供应了保障C.两个试验的设计思路共同点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探讨各自的效应D.两个试验都可以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试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育→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试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试验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试验的材料,选用这类生物作为试验材料的优点有:个体很小,结构简洁,繁殖快,A正确;B、赫尔希的试验应用了细菌培育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技术为试验胜利供应了保障,艾弗里的试验没有用到同位素标记技术,B错误;C、艾弗里和赫尔希、蔡斯试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探讨各自的效应,C正确;D、两个试验都可以说明DNA可以从一个生物体内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试验、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对于此类试题,须要考生留意的细微环节较多,照试验的原理、试验采纳的方法、试验现象及结论等,须要考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留意积累。8.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进行②过程与进行④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B.⑤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赖氨酸的密码子是UUUC.①②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③过程则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D.细胞核中只能进行①②③过程,线粒体中只能进行④⑤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1、题图分析:①表示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或减数其次次分裂分裂末期;②表示染色体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③表示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其次次分裂的后期;④表示转录过程;⑤表示翻译过程。2、DNA复制DNA转录翻译时间细胞分裂的间期个体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条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ATPRNA聚合酶等,ATP酶,ATP,tRNA模板DNA的两条链DNA的一条链mRNA原料含ATCG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含AUCG的四种核糖核苷酸20种氨基酸模板去向分别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与非模板链重新绕成双螺旋结构分解成单个核苷酸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边解旋边转录一个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依次合成多肽链碱基配对A→T,G→CA→U,T→A,G→CA→U,G→C遗传信息传递DNA→DNADNA→mRNAmRNA→蛋白质实例绝大多数生物全部生物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表达遗传信息,使生物表现出各种性状【详解】A、由分析可知:遗传物质进行②复制过程与进行④转录过程所需的酶和原料都不同,A正确;B、⑤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图中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A,B错误;C、②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③过程则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其次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D、细胞核中能进行①②过程,③过程着丝点分裂时不存在细胞核,线粒体中能进行④⑤过程,还能进行DNA复制过程,D错误。故选A【点睛】熟知基因表达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留意辨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区分。9.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限制,某试验中,利用纯合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个体杂交,F1全为灰身长翅;将F1中的雌性个体与黑身残翅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4∶1∶1∶4,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灰身/黑身与长翅/残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F1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C.F1雌性个体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D.F2中的灰身长翅个体全部为杂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果蝇的灰身/黑身、长翅/残翅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限制,可分别用A/a、B/b表示,由于F1全为灰身长翅,说明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且F1基因型为AaBb。F1中的雌性(AaBb)与黑身残翅(aabb)杂交,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出现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而题中比例为4∶1∶1∶4,说明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依据分析可知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基因的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此时期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两对等位基因连锁,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1雌性个体能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错误;D、F1中的雌性(AaBb)与黑身残翅(aabb)杂交,F2中的灰身长翅个体基因型全为AaBb,是杂合子,D正确。故选C。10.W是一位52岁的男性,患有血中丙种球蛋白缺乏症(XLA),XLA的发生是因为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据调查,W的前辈正常,从W这一代起出现患者,且均为男性,W这一代的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W的兄弟在41岁时因该病去世,W的姐姐生育了4子1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下列有关XLA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最初发生基因突变的生殖细胞参加了受精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C.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有关D.W的女儿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C【解析】【分析】W的姐姐生育了4子l女,儿子中3个患有该病,还有一个儿子正常,说明不是伴Y,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以为伴X隐性。用B、b表示不患丙种球蛋白缺乏症和患有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详解】A、最初发生该突变的生殖细胞参加了受精,A正确;B、通过分析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B正确;C、该突变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无关,C错误;D、W患者基因型为XbY,W的女儿表现正常,基因型为:XBXb,该女性与正常男性XBY婚配,生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D正确。故选C。11.探讨证明,位于小鼠X染色体上的MECP2基因突变会使小鼠神经系统功能异样,丢失运动限制实力。进一步试验发觉,患病小鼠神经系统中限制躯体运动的基因结构是正常的,但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当科学家给患病小鼠注人MECP2基因的表达产物后,小鼠复原了正常活动实力。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MECP2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因此该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雄性小鼠只有一条X染色体,表达MECP2基因的机会更多C.患病小鼠运动异样是MECP2基因突变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D.通过导入可正常表达的MECP2基因的方法也能治患病小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学问,能结合所学的学问和题干信息精确推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详解】A、患病小鼠全部细胞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全部细胞基因组成相同,故MECP2基因也存在于其它细胞,A项错误;B、依据题中信息,无从推断不同性别MECP2基因的表达机会凹凸,B项错误;C、MECP2基因突变使小鼠限制躯体运动的基因无法正常表达从而患病,而不是神经发育不良导致的,C项错误;D、导人可正常表达的MECP2基因也能使小鼠相应细胞得到其表达产物,从而使小鼠复原运动实力,D项正确。故选D。12.某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①②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B.植株⑤⑥能通过有性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⑧,因而⑤⑥属于同一物种C.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D.③到⑦的过程为花粉离体培育,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③→④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③→⑥、⑤×⑥→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据此答题。【详解】射线处理是进行物理诱变,故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植株⑤⑥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⑧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⑤⑥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⑤⑥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别后不能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③到⑦的过程是将花粉培育成幼苗,为花药离体培育的过程,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重点考查育种的相关学问,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实例等,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峻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实力减弱等现象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更为外负内正⑤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⑥抗生素歼灭病菌的过程体现了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⑦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细胞周期变短⑧2、4-D、苯乙酸均为生长素类似物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1、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通常采纳喝水和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峻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分,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一样物质;通常采纳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中丢失的这些成分。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整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整剂,植物生长调整剂具有简洁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除IAA外,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详解】①严峻腹泻后,机体会丢失盐分,若只补充水分,不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①错误;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非条件反射,②错误;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体内会缺乏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使得代谢减弱,故会出现抗寒实力减弱等现象,③正确;④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不肯定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更为外负内正,这由神经递质的种类确定,④错误;⑤兴奋在体内沿着反射弧单向传递,故在草原上快速奔跑的狼体内,兴奋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⑤错误;⑥抗生素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产物,故抗生素歼灭病菌的过程不能体现人体的免疫防卫功能,⑥错误;⑦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再次刺激后,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故细胞周期变短,⑦正确;⑧2、4-D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调整剂,苯乙酸是植物合成的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⑧错误。故选B。14.在医院看病或者体检,常常会化验血液。采集手指血时,人会感觉难受但不会缩手,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递质C.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限制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整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详解】A、反射活动须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神经纤维未离体,兴奋在反射弧中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错误;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须要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限制,C正确;D、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正确。故选:A。15.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双链DNA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几乎达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后,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侵入猪细胞内的猪瘟病毒通过逆转录等过程进行自我复制C.参加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需穿戴防护服以防止感染而得猪瘟病D.一旦发觉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依据病毒的核酸将病毒分为两类:DNA病毒和RNA病毒。某些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能够进行逆转录过程。2.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详解】A、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但不能与该病毒结合,A错误;B、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其不会发生逆转录过程,B错误;C、该病毒引起的是猪的传染病,不会传染人,C错误;D、一旦发觉患非洲猪瘟病的病猪必需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D正确。故选D。16.某科研小组将一组小鼠先后置于25℃、0℃、25℃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从起先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以及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次数指标123456789A0.450.440.450.550.550.520.500.460.45B0.310.310.300.300.600.620.380.330.32C0.230.230.230.180.170.160.220.230.23A.表中指标A、B、C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B.试验中A先增加,B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整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的体温调整方式属于神经调整D.依据试验数据,可推想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由25℃→0℃,皮肤血流量会减慢,对应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先增加,对应A;随后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对应B。【详解】A、由上分析可知,A、B、C依次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皮肤血流量,A错误;B、试验中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先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整,B正确;C、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此时皮肤血流量会减慢,汗腺分泌削减,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等,属于神经-体液调整,C错误;D、依据试验数据,13min时小鼠的TRH和TSH均小于26min时,故可推想出13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小于26min时小鼠的产热速率,D错误。故选B。17.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更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题中三组试验均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C.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D.图甲中a、b、c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状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详解】图乙中,生长素的浓度最大时,豌豆幼苗茎切段比比照组的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图丙中对棉花去顶,有利于棉花侧枝的生长,有利于侧枝结棉桃,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B错误;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200mg/L~600mg/L之间,不肯定是400mg/L,C错误;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茎/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茎的a、b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因此c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根伸长的作用,d处的生长素抑制根的伸长,D正确。故选D。【点睛】驾驭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和两重性,结合题图进行分析解答便可。1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c、f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a〜j生物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更D.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胜利,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现象叫做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3、自然选择确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基因频率不断发生变更的过程。【详解】A、由分析可知:a、c、f虽然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不是同一物种,故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由基因库的概念可知:a〜j生物所含的全部基因,不能称为种群基因库,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物种,B错误;C、虽然分f〜j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更,C正确;D、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C。19.兰花通过基因的扩张和收缩致使基因组形成了5个亚科,产生更多的多样性,因此在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破坏、生物大灭亡后,快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态系统,科学探讨发觉全部现存于地球上的兰花都是恐龙灭亡时期幸存的兰花后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材料表明当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破坏后,基因的多样性越丰富物种越简洁生存下来B.兰花瘦长的花矩和生有瘦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严峻破坏后的生态系统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了变异以适应新环境D.自然选择干脆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现型,进而将适应新环境的基因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的内容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变更并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当生态系统遭到严峻破坏后,基因多样性越丰富,兰花生存几率越大,A正确;B、兰花瘦长的花矩和生有瘦长吸管型口器的蛾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严峻破坏后的生态系统不会诱导兰花基因组发生适应新环境的定向变异,而是将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选择下来,C错误;D、自然选择干脆作用于兰花个体的表现型,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精确的推断。20.下列关于生态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来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生物防治C.热带雨林中的大多数动物,只限于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1~2个层次上活动D.鸟类和哺乳动物吃100g食物,一般能使体重增加10g【答案】BC【解析】【分析】1、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敌数量、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更等的影响,此种群的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变得良好时,K值增大,反之则K值减小。

2、目前限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中有些就是利用信息传递作用。例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岀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人们还可以利用特别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削减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3、据探讨,植物只能把照耀到植物体上太阳能的1%~2%转化为化学能贮存下来,而能量从植物到植食动物或从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20%,也就是说,动物吃100g食物,一般只能使体重增加10~20g。对鸟类和哺乳动物来说,由于它们是恒温动物,时时刻刻都在耗散大量的热,所以体重的净增长还要少得多。

4、一般说来,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中的动物种类也就越多。在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物栖息,大多数动物都只限于在1~2个层次上活动。【详解】A、依据以上分析可知,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但不能通过调整种群的年龄结构来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以干扰害虫繁殖,该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C、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热带雨林中的大多数动物,只限于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1~2个层次上活动,C正确;D、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时时刻刻都在耗散大量的热,所以体重的净增长还要少得多,因此吃100g食物,一般能使体重增加不到10g,D错误。

故选B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生物防治、群落的结构和能量流淌的有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和应用实力。21.关于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测定泡菜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时,若测得光密度值偏小,应增大光波长B.制作苹果酒时,应在苹果切块后进行再清洗C.培育醋杆菌的培育基中,甘露醇的主要功能是调整渗透压D.制作果醋时,通入空气用的直角玻璃管内需塞脱脂棉球【答案】D【解析】【分析】1.光密度即吸光度,是入射光和透射光的透过率之比值的常用对数值,也称光密度。也就是说光密度值是值被材料遮住的那部分光,或者描述对象为遮光的材料而不是透射过去的光。2.微生物培育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意微生物生长对pH、特别养分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养分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3.制作果酒时应先清洗葡萄,再去枝梗,以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杂菌污染机会。在自然发酵时不要反复冲洗葡萄,以免使酵母菌削减发酵周期加长,酒精产量下降。【详解】A、测定泡菜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时,若测得光密度值偏小,应增大光程,而光的波长不变,A错误;B、制作苹果酒时,应先清洗苹果再切块,B错误;C、培育醋杆菌的培育基中,甘露醇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碳源,C错误;D、制作果醋时,通入空气用的直角玻璃管内需塞脱脂棉球,用于过滤空气,防止杂菌的侵染,D正确。故选D。22.GDNF是一种神经养分因子,探讨人员构建了含GDNF基因的表达载体(如图1所示),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为鉴定这3种连接方式,选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对筛选的载体进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DNA片段进行电泳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若图2中第②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则鉴定时所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A.XhoI B.HpaI和BamHI C.HpaI和XhoI D.BamHI和XhoI【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题意识图分析可知,经酶切后的载体和GDNF基因进行连接,连接产物经筛选得到的载体主要有三种:单个载体自连、GDNF基因与载体正向连接、GDNF基因与载体反向连接。识图分析可知,泳道①仅有一种条带,属于载体自连;泳道②有两种条带,且长度分别与质粒和GDNF基因长度相同,为正向连接,则鉴定时所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HpaI和BamHI切后的结果;泳道③有两种条带,长度与BamHⅠ酶切后结果相同,为反向连接。【详解】依据题意可知,图2中第②泳道显示所鉴定的载体是正向连接的,泳道②有两种条带,且长度分别与质粒和GDNF基因长度相同,则鉴定时所选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HpaI和BamHI切后的结果。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3.某农业生态工程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农业生态工程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C.为提高或复原土壤肥力,可对农作物进行间种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C【解析】【分析】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多种成份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和转化的原理,采纳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而设计的分层次多级别物质的农业生态系统。【详解】A、农业生态工程是应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再生产的原理为依据,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正确;B.该农业生态工程的核心技术是物质再生产即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B正确;C.对农作物进行间种可充分利用光能和CO2,与提高或复原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D.实施秸秆的多途径利用,如作为家畜的食物或沼气池的有机原料,可提高能量利用率,D正确;故选C。【点睛】结合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并分析题图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4.人的ABO血型确定于等位基因。某地区O型血占0.36,的基因频率是0.1。该地区某家系的血型状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号的基因型可能是 B.5号的血型类型有2种可能C.3号是O型血的概率是0.36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是O型的概率为5/14【答案】D【解析】【分析】1、分析系谱图:6号为O型血基因型为ii,则可知3号和4号均携带i基因,由1号为A型血和2号为AB型血,可推断1号的基因型必需为IAi,4号的基因型可能为1/2IAi或1/2IBi,5号的基因型可能为IAIB,IAIA,IAi,IBi四种可能。2、由题干“某地区O型血占0.36,IB的基因频率是0.1”可知,i基因频率为0.6,IA基因频率为0.3。则IAIB占0.06,IBIB占0.01,IAIA占0.09,IAi占0.36,IBi占0.12,由于3号必携带i基因,故3号为IAi:IBi:ii=0.36:0.12:0.36=3:1:3。【详解】A、据分析可知,1号的基因型是,A错误B、据分析可知,5号的血型类型有4种可能,B错误;C.、据分析可知3号必携带i基因,O型血的概率是0.6,C错误;D、由分析可知,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是O型的概率=(3/7×1/4)+(1/7×1/4)+(3/7×1/2)=5/14,D正确;故选D。【点睛】依据遗传图谱推出1号、3号、4号、5号可能的基因型;由题干“某地区O型血占0.36,IB的基因频率是0.1”推出3号可能基因型的概率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5.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干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1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将F1中的雌、雄果绳杂交得到F2,表现型结果如下:(限制果蝇眼色的相关基因假如是一对用A/a表示,假如是两对用A/a、B/b表示)雌果蝇雄果蝇野生型250朱红眼250朱红眼200野生型50玉色眼200白眼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B.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F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C.若F2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它的异样是因为F1代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D.若按F1产生雌配子的比例产生F2的雌蝇,则F2代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是7/10【答案】D【解析】【分析】纯合♀朱红眼×♂玉色眼→F1:♀野生眼、♂朱红眼,由此可见,后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则限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F1:♀野生眼×♂朱红眼→♀:250野生型、250朱红眼,♂:200朱红眼、200玉色眼、50野生眼、50白色眼,雌雄性状有差异,说明限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为X染色体上;F1:♀野生眼×♂朱红眼后代中,雄性后代分别比为:200:200:50:50即4:4:1:1,该性状最可能有由两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由于雄性后代分别比为:200:200:50:50即4:4:1:1,因此F1中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4:4:1:1的四种配子,A错误;

B、F1:♀野生眼×♂朱红眼后代中,雄性后代分别比为:200:200:50:50即4:4:1:1,该性状最可能有由两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并且依据雄性后代4:4:1:1,可以预料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4XaB:4XAb:1XAB:1Xab;该过程用基因型表示如下:P:XAbXAb朱红眼×XaBY玉色眼→XaBXAb野生眼、XAbY朱红眼;F1:♀XaBXAb野生眼×♂XAbY朱红眼→♀:250野生型XABXAb、XAbXaB、250朱红眼XAbXAb、XAbXab,♂:200朱红眼XAbY、200玉色眼XaBY、50野生眼XABY、50白色眼XabY,因此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F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XAbXab,B错误;

C、若F2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XabXab),雌雄配子均异样,因此它的异样是因为F1代中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且雌配子发生交叉互换导致的,C错误;

D、F2代雌果蝇(4/10XAbXaB、1/10XABXAb、4/10XAbXAb、1/10XAbXab)与白眼雄果蝇(XabY)随机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4/10×1/2+1/10×1/2+4/10+1/10×1/2=7/10,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与驾驭程度,培育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得信息、解决问题的实力。二、非选择题26.塞罕坝,意为漂亮的高岭,历史上的塞罕坝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自然名苑,辽、金时期称为“千里松林”,但后来由于人们的伐木、垦荒,使这里退化成荒原沙丘。建国后,历经三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将这里建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80%的“绿色屏障”,林场建设者也因此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殊荣。回答下列问题:(1)历史上的塞罕坝水草丰沛、森林茂密,但由于人们的伐木、垦荒等活动,曾经使得这里森林生态系统崩溃,退化成荒原沙丘,这说明白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实力有限,这一实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2)塞罕坝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从荒丘变为森林,从群落演替的角度分析,该演替属于_______演替,这个过程说明白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________。(3)目前塞罕坝林场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布着不同的动物类群,影响该动物类群分布的两种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这一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试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详细分析塞罕坝地区对人类的贡献_____。【答案】(1).自我调整(2).负反馈调整(3).次生(4).速度和方向(5).栖息空间、食物条件(6).干脆、间接、潜在(7).干脆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欣赏、科学探讨等;间接价值:水土保持、蓄洪防旱、调整气候等;潜在价值: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该实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整。物种数目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大,反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整实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2、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干脆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详解】(1)当外界干扰超过肯定的限度,森林生态系统崩溃,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是有限的,负反馈调整是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2)从

群落演替的角度看,塞罕坝从荒丘变成森林,荒丘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少量生物,属于次生演替。这个事例说明人类生产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影响动物类群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干脆、间接及潜在价值。从生物多样性价值分析,塞罕坝生态系统的复原对于人类的贡献主要为干脆价值有食用药用、旅游欣赏等;间接价值有蓄洪防旱、调整气候等;潜在价值有人类尚未发掘的价值。【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学问,要求学生熟知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难度适中。27.卡尔文以小球藻为试验材料,采纳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发觉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某探讨小组借鉴卡尔文的试验探讨,进行了以下不同的试验,依据所学学问,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探讨小组验证卡尔文的试验探讨,发觉光照30秒,14C出现在三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六碳化合物等20余种化合物中,而当把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3)中,这说明_____。(2)探讨小组用高速离心法破坏小球藻的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ATP、NADPH和CO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在基质中加入ATP、NADPH等物质主要用于暗反应中_________,假如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赐予光照,能否检测出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______(填“能”或“不能”)。缘由是_____。(3)探讨小组将小球藻放在加有相宜培育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先将试管与白炽灯离开一段距离,然后每隔一段时间移动变更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小球藻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环境条件相宜且保持不变),结果如下图所示。本试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除外界因素外,限制c点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与b点相比,尽管a点也有光照,但并没有气泡的释放,缘由是______。【答案】(1).CO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C3,然后由C3转变成其他化合物(2).C3的还原(3).不能(4).叶绿体基质中不含光合色素,光照条件下也不能产生ATP和还原氢,不能为暗反应供应能量和还原剂,因此检测不到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5).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6).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7).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了细胞呼吸【解析】【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供应能量。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与光照30秒相比,光照时间缩短为5秒时,14C主要出现在一种三磷酸甘油酸(C3)中,说明光照时间较短时,CO2固定的第一个产物是C3,还未进行下一步C3的还原。(2)光合作用过程的暗反应中C3的还原须要光反应阶段合成的ATP、NADPH,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叶绿体基质中不含光合色素,光照条件下也不能产生ATP和还原氢,不能为暗反应供应能量和还原剂,则C3的还原无法进行,所以检测不到含14C的五碳化合物和六碳化合物等物质。(3)移动变更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变更的是光照强度,所以探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由题意可知,环境条件相宜且保持不变。所以此影响因素只能考虑内因,即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含量、酶的数量等。与b点相比,a点光照较弱,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细胞呼吸。【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相关学问,难度中等,结合题意答题。28.为探究某生物的耐热性遗传,探讨人员取耐热性亲本与敏热性亲本(均为纯合子)进行了相关探讨(不考虑细胞质遗传,且不考虑变异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1)探讨人员先用耐热性个体作为父本与敏热性个体进行杂交,再用耐热性个体作为母本与敏热性个体进行杂交,分别获得F1,F2均为耐热性,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2)进一步探讨表明,耐热性相关遗传受7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限制。①若显性基因越多耐热性越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可能会出现______种表现型,其中敏热性占_____。②若只要出现显性基因即耐热,且与显性基因数量无关,抗虫与否受另一对等位基因D/d限制,其中抗虫为显性,请利用基因型为AABBDD(甲)与aabbdd(乙)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计试验推断D/d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________(写出试验方法和结论分析)。【答案】(1).耐热性对敏热性为显性(或耐热基因为显性,敏热基因为隐性)(2).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3).3或1(4).1/4或0(5).将甲与乙杂交获得F1,再将F1自交得F2,视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结论:若F2中耐热抗病:敏热非抗病植株=3:1,则D/d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F2中耐热抗病:耐热非抗病:敏热抗病:敏热非抗病=9:3:3:1,则D/d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解析】【分析】正反交试验可用于推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7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可能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也可能A和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详解】(1)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最终的试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断定,限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其显性性状为耐热性。(2)①依据题干,耐热性遗传受7号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限制,即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假如限制显性的基因均在一条染色上,显性基因越多耐热性越强,则后代有3种表现型,且其中敏热型概率为1/4;若限制显性基因和限制隐性基因均在一条染色体上,则后代只有1种表现型,无敏热型出现。②依据题干信息,推断限制该抗虫基因是否位于7号染色体上,则主要是看耐热性状与抗虫性状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设计试验如下:将甲与乙杂交获得F1,再将F1自交得F2,视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结论:若F2中耐热抗病:敏热非抗病植株=3:1,则D/d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上;若F2中耐热抗病:耐热非抗病:敏热抗病:敏热非抗病=9:3:3:1,则D/d基因不位于7号染色体上。【点睛】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假如是两对基因均为杂合的个体进行自交,那么后代会出现9:3:3:1的比值。29.为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杆菌数量,检验人员进行了如图28所示试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图中的培育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养分成格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2)该试验所采纳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接种后应在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育。(3)为防止杂菌污染须要对培育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试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比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育基平板上培育,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维生素(2).琼脂(3).稀释涂布平板法(4).无氧(5).利用剧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全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6).检验培育基灭菌是否合格(7).5.6×107个(8).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题考查微生物的试验室培育相关学问,综合运用所学学问逐项作答。【详解】(1)配制图中的培育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养分成格外,还应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琼脂。(2)该试验所采纳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乳酸菌为厌氧性细菌,故接种后应在无氧条件下培育。(3)为防止杂菌污染,须要对培育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利用剧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全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在试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比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培育基灭菌是否合格。(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育基平板上培育,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105╳(55+56+57)/(3╳0.1)=5.6×107个。(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缘由是抗生素杀死乳酸杆菌。【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育和分别相关学问,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均能用于分别菌种,但后者可用于计数,前者不行以用于计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稀释涂布分别的原理,并能对微生物计数进行分析。30.人血清白蛋白(HSA)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图一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得重组HSA的两条途径,其中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图二为相关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及HAS基因两侧的核苷酸序列。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一和图二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应当运用酶B和酶C获得HSA基因B.应当运用酶A和酶B切割Ti质粒C.胜利建构的重组质粒含1个酶A的识别位点D.胜利建构的重组质粒用酶C处理将得到2个DNA片段(2)PCR技术应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在利用该技术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的DNA作为模板,利用____________找寻HSA基因的位置并进行扩增。(3)图一过程①中需将植物细胞与___________混合后共同培育,旨在让___________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DNA上;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____________的培育基上筛选出转化的植物细胞。(4)图一③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采纳最多,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5)为检测HSA基因的表达状况,可提取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用抗血清白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试验。【答案】(1).C(2).DNA(双链)复制(3).引物(4).农杆菌(5).T-DNA(6).无色物质K(7).显微注射技术(8).蛋白质【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1、获得目的基因(目的基因的获得)①从自然界中己有的物种中分别出来,如可从基因文库中获得。

②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获得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可实行干脆分别,获得真核细胞的目的基因般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③利用PCR技术扩增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