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本诗以抒发对康桥的依恋和离别之情为主题,通过描绘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新月派诗歌的特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并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诗人的情感脉络,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并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核心素养目标《再别康桥》一诗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深化对现代诗歌情感表达与形式美的认识;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掌握修辞手法,增强自身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培养审美情趣,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水平;加强文化理解,通过了解新月派诗歌背景,认识诗人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作特点,增进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理解。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将所学内化为自身的文学素养,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为终身学习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学习《再别康桥》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诗歌韵律、节奏和象征手法。他们对徐志摩及其新月派诗歌有一定了解,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技巧,并能够分析诗歌的基本情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中学生往往对富有情感和美感的文学作品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探索诗歌背后的深层意义。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审美能力有所发展,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来探究文本。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讨论、体验和个人反思来构建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于《再别康桥》这样的现代诗歌,学生可能在理解其深层情感和隐喻意义时遇到困难。诗歌中的新月派特色,如自由诗体、象征手法的运用,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此外,如何将个人情感与诗歌情感相结合,进行有效的情感共鸣,也是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在技巧上,如何准确地分析诗歌语言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也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课文朗读设备。

2.软件资源:课文朗读软件、PPT演示文稿、诗歌分析辅助工具。

3.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及拓展阅读材料。

4.信息化资源:电子版的课文、诗歌解析、文学评论、徐志摩作品集、相关背景资料。

5.教学手段: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诗歌朗读、视频片段展示、作品分析、写作练习。

6.辅助材料:诗歌选集、文学期刊、徐志摩传记资料、新月派诗歌介绍。

7.创作工具:纸张、笔、诗歌创作本等,用于学生随堂创作和笔记。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再别康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有过离别的感觉?”(举例说明)这种情感体验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唤起大家的共鸣,让我们共同探索《再别康桥》中的情感世界。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特点。《再别康桥》通过描绘景色、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对康桥的依恋和离别之情。这是现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深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例子,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来看徐志摩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和形式传达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艺术特色。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或情感表达方式。

2.朗读体验:为了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情感,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来体验诗人的情感节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分享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现代诗歌的情感表达与个人体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并与小组成员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有助于全班同学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再别康桥》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如果对课程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交流。知识点梳理1.诗歌背景知识:《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于1928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属于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诗人在英国剑桥留学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康桥的依恋和对离别的感慨。

2.诗人简介: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以抒情、自由、新颖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3.新月派诗歌特点:新月派诗歌强调个性解放,追求诗歌形式的自由和内容的真实。其特点包括自由诗体、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注重象征和暗示等。

4.诗歌的情感主题:《再别康桥》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康桥的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康桥的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5.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通过比喻描绘出康桥美景。

-拟人: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对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的离情别绪。

-象征:如“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通过象征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6.诗歌的语言特色:

-音韵美:诗歌采用了押韵、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节奏美:诗歌的节奏变化丰富,通过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波动。

-意象美: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如金柳、青荇等,展现出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

7.诗歌的结构分析:

-诗歌共分为四节,每节四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第一节:描绘康桥美景,表达离别之情。

-第二节:通过回忆,表现诗人与康桥的深厚感情。

-第三节: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突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第四节:以景作结,抒发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8.诗歌的审美价值:通过《再别康桥》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审美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9.文化理解:《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和诗歌流派。

10.创作启示:学习《再别康桥》可以启发学生在创作诗歌时,如何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特色和结构安排来表达情感,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分析《再别康桥》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效果。

答案:

1.比喻: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句诗通过比喻描绘出康桥美景,使读者更加生动形象地感受到诗人眼中的景色。

举例:诗中的比喻手法使康桥的美景更具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拟人: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这句诗赋予青荇以人的情感,形象地描绘出其在水中的动态美。

举例: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自然景物充满生命力,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题型二:阐述《再别康桥》中的情感变化,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诗歌开头,诗人描绘康桥美景,表达了对康桥的眷恋。

举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表现了诗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2.诗歌中间部分,诗人回忆起在康桥的时光,情感变得深沉。

举例:“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3.诗歌结尾,诗人对未来充满憧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举例:“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传递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题型三:分析《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

1.“金柳”:象征康桥美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

举例:金柳的意象使诗歌画面更加生动,增强了诗歌的审美价值。

2.“青荇”:象征着诗人在康桥度过的美好时光,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举例:青荇的意象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深厚感情。

题型四:从语言特色角度分析《再别康桥》的美感。

答案:

1.音韵美:诗歌采用了押韵、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

举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诗的押韵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

2.节奏美:诗歌的节奏变化丰富,通过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波动。

举例:“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这句诗的节奏变化凸显了诗人离别的愁绪。

3.意象美: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如金柳、青荇等,展现出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

举例:诗中的意象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康桥的美景之中,感受到诗歌的意境。

题型五:探讨《再别康桥》的结构安排对诗歌主题的突出作用。

答案:

1.诗歌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有助于突出离别主题。

举例:诗歌共分为四节,每节四行,通过递进式的结构安排,使离别情感逐渐加深。

2.诗歌以景作结,抒发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强化了诗歌主题。

举例: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以景作结,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使诗歌主题更加深刻。板书设计1.标题:《再别康桥》

2.作者:徐志摩

3.诗歌背景:1928年,剑桥,新月派诗歌

4.情感主题:离别,依恋,憧憬

5.修辞手法:

①比喻:金柳,新娘

②拟人:青荇,招摇

③对比: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④象征:夏虫,沉默

6.语言特色:

①音韵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②节奏美: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③意象美:金柳,青荇

7.诗歌结构:

①开头:描绘康桥美景,表达离别之情

②中间:回忆在康桥的时光,情感深沉

③结尾: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突出诗人的离愁别绪

8.审美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9.文化理解:了解新月派诗歌背景,认识诗人在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创作特点

10.创作启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语言特色和结构安排来表达情感,提高诗歌创作能力教学反思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特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同时,通过诗歌朗读和小组讨论,学生们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