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第1页
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第2页
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第3页
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第4页
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垃圾处理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GeotechnicalengineeringTechnicalcodeformunicipalsolidwastetreatmentplantCJJXX—200X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施日期:200X年X月X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X北京

前言根据建设部[2003]104号文的要求,编制组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调查研究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岩土工程勘察分级;5.勘察阶段的划分;6.垃圾填埋场勘察要求;7.垃圾处理场勘察要求;8.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报告编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武汉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设计院(地址:武汉市江岸区云林街69号;邮政编码:430015)本规程参加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工业学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目次1总则…………(1)2术语…………(2)3基本规定……………………(3)4、岩土工程勘察分级…………(7)5勘察阶段划分………………(9)6垃圾填埋场勘察要求……(11)7垃圾处理厂勘察要求……(19)8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报告编制…………(28)1总则1.0.1为了在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焚烧厂、生物处理厂和综合处理厂等处理设施及其配套转运站的岩土工程勘察。1.0.3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审批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技术工作阶段要求分阶段进行。1.0.4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性质、场地条件、设计阶段的要求和特点,制定勘察纲要。无勘察纲要不得实施勘察作业。1.0.5勘察工作应充分搜集区域和场地已有勘察、测试资料,了解当地建设经验,采用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结合垃圾处理厂(场)工程特点,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建议合理的勘察报告。1.0.6生活垃圾处理厂(场)的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垃圾填埋场landfill采用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的场所,简称填埋场。2.0.2填埋库区compartment垃圾填埋场内通过工程措施修筑,用于填埋处置垃圾的凹地。2.0.3库容landfillcapacity填埋库区内能填充垃圾及辅料的总体容量。2.0.4防渗结构linerstructure通过工程措施在填埋场底部及四壁由天然(如黏土)和人工合成材料(如土工膜)形成的,具有较强防渗能力,防止液态和气态污染物对地下水和周边土壤产生影响的构筑体。2.0.5导气石笼wiremeshgabionsforairexhaust由铁丝网固定,内置穿孔管并充填砾石构成的,竖直安置填埋垃圾层中的集气设施。2.0.6垃圾处理厂refusetreatmentplant生活垃圾在特定的机械设备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实现转化的场所。2.0.7垃圾池refuseholdingtank垃圾处理厂内临时存放进厂垃圾的构筑物。2.0.8存渣池residuesholdingtank垃圾处理厂内存放处理后的垃圾残余物的构筑物。

3基本规定3.0.1勘察工作实施前编制的勘察纲要,应满足下列要求:1搜集和分析建设项目、地形、地质和当地岩土工程等相关的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调查;2根据勘察任务书要求,了解建设规划、垃圾处理场(厂)规模、处理方式、使用年限、建(构)筑物性质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明确勘察目的和需要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3应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4应根据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等级、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及地质条件等综合确定勘察工作量。3.0.2应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以及不同勘察阶段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选用恰当的勘察方法,包括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与取样、室内实验、原位测试、工程遥感、物探等。进行各类勘探、测试及试验时,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程的规定。3.0.3当二级以上、复杂工程需要直接检验不同岩土整治效果,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时,应作岩土体原位试验。试验的区、段、点的选定,应具有代表性。3.0.4岩土工程勘察的各个阶段均应结合垃圾处理厂(场)的工程特点和环境条件,做好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包括分析建设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基土的渗透性及变形特征,并预测工程建设与营运可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0.5应汲取当地建设经验,结合基础结构类型、场地地质条件、材料供应及施工技术条件,对地基基础、岩土利用与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评价意见,推荐安全、经济、合理的方案。3.0.6应对不良地质现象、特殊岩土体进行调查和评价,并提出处理建议。3.0.7新建项目,应进行建设场地地基土和水环境(背景值)调查;扩建或改建工程,应根据原有地质、环境资料和调查资料,判断场地地基土和水是否受污染及污染程度,并提出预防与处理建议。3.0.8垃圾处理场(厂)工程勘察实施前,应会同有关部门调查场地地下设施现状。在交通要道或航行水域进行勘探前,应先与交通、航运部门取得联系,获得相关资料和支持。3.0.9配套工程,如专用进场(厂)道路、场(厂)内、外供(排)水明渠和管线等专项勘察,应按《市政工程勘察规程》CJJ56要求进行。

4岩土工程勘察分级4.0.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应结合建设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综合考虑。4.0.2根据垃圾处理场(厂)工程的建设规模或垃圾转运站转运能力划分为三个重要性等级,见表4.0.2。表4.0.2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重要性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焚烧处理(t/d)生物处理(t/d)填埋处理(t/d)转运站(t/d)一级≥1200≥300~600≥1200≥1000二级50~120050~300200~1200150~1000三级≤50≤50≤200≤1504.0.3根据场地和地基失稳造成建(构)筑物破坏时其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见表4.0.3。表4.0.3各类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破坏后果建(构)筑物名称一级很严重垃圾焚烧发电的主厂房(包括汽轮发电机基础、锅炉构架基础),主控制楼或网络控制楼、通信楼、220kV屋内配电装置楼、高度大于100m的烟囱、冷却塔、贮料池。跨度大于30m的轻钢结构建筑(物料堆场、二次发酵场及其他厂房建筑,包括棚架结构建筑);分选车间;厌氧消化罐和沼气贮存罐;山谷型垃圾填埋场高度大于10m的垃圾坝、污水坝。二级严重除一、三级以外的其他生产建筑、辅助及附属建(构)筑物。三级不严重机炉检修间、材料库、机车库、汽车库、材料库棚及轻型配套设施,平原型垃圾填埋场高度小于3m的垃圾坝、污水坝。4.0.4建设场地按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三类: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复杂场地:1)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或8度以上、建筑抗震危险地段;2)地形地貌复杂,地形起伏大或地貌单元在3个以上;3)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4)地下水埋藏浅或有影响工程的多层地下水、岩溶裂隙水或其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专门研究的场地;5)岩土体性质变化大(包括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内基岩面起伏大),或涉及湿陷、膨胀、厚层软土等特殊类土且需要专门处理的场地。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中等复杂场地:1)地震基本烈度为6~8度,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2)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形起伏较大或地貌单元为2~3个;3)地质构造较复杂,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4)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对地基基础可能存在不良影响的场地;5)岩土体性质变化较大的场地。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简单场地:1)抗震设防烈度小于等于6度,或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2)地形地貌单一,地形较平坦;3)地质构造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4)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影响很小或无影响。5)地层结构简单,无特殊类土。4.0.5垃圾填埋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除应按4.0.4条外,还应考虑以下条件: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复杂场地:1)地基土防渗性差,渗透系数大于1.0×10-5cm/s2)地下水位小于2米3)垃圾坝坝址区沟谷覆盖层厚,且在坝基勘探深度范围内有厚度较大的软弱层或强透水层,须进行特殊地基处理或采取特殊坝体结构措施;4)垃圾坝坝肩所处地段山体单薄,边坡岩体严重风化,稳定性差;。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中等复杂场地:1)地基土防渗性较差,渗透系数小于1.0×10-5cm/s2)地下水位小于5米3)垃圾坝坝址区沟谷覆盖层较厚,且在坝基勘探深度范围内有一定厚度的软弱层或强透水层;4)垃圾坝坝肩山体较单薄,边坡岩体风化程度一般。3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简单场地:1)地基土防渗性好,渗透系数小于1.0×10-7cm/s2)地下水位深或无地下水;3)垃圾坝坝址区沟谷覆盖层较薄,岩体完整,风化层较薄;4)坝肩山体较厚,边坡稳定性好。4.0.6判别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应从复杂开始,向中等、简单推定,具备其中任一条即视为满足该级别复杂程度场地,以最先满足的为准。4.0.7综合建设工程的重要性等级、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岩土工程的勘察等级可按表4.0.7分为三级。表4.0.7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建设工程重要性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复杂场地甲级甲级乙级中等复杂场地甲级乙级丙级简单场地乙级乙级丙级

5勘察阶段划分5.0.1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选址和项目建议书阶段勘察(简称选址勘察)。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的专项规划,对拟选的2个及以上场址进行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包括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与比较,并提出推荐意见;2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简称可研勘察)。根据垃圾处理工艺技术要求和总平面布置,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程度,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对重要设施部位及典型区域进行勘察,对建设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进一步的评价;3初步设计阶段勘察(简称初设勘察)。初步查明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为确定总平面布置、填埋场坝型与坝高、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方案设计、不良地质现象的整治等,提供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推荐地基处理或桩基方案;4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简称施设勘察)。根据垃圾处理场(厂)类型、填埋场库区结构、容量、坝型和坝高、不同建(构)筑物的性质及已初步确定的地基方案和不良地质现象整治措施,对各建筑地段的地基作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5.0.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勘察阶段可适当调整:1对于勘察等级为丙级,简单场地,工程规模小,且建设场地总平面位置已基本确定,或场地及附近已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勘察阶段。调整后的最终勘察成果必须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2扩建或改建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应根据已有资料的研究程度确定。当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设计阶段要求时,应进行相应设计阶段的补充勘察工作。处理场(厂)属于异地扩建时,应按新建场(厂)分阶段进行;3对于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场地,或设计、施工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建(构)筑物,可根据工程需要增加必要的施工勘察;4配套市政工程,如专用进场道路、场(厂)内、外供(排)水明渠和管线等勘察阶段,可按本标准3.0.9条规定调整。

6垃圾填埋场勘察要求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垃圾填埋场及其配套设施的岩土工程勘察。6.1.2生活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人类工程活动等6.1.3生活垃圾填埋场采用分期建设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应主要满足修筑本期建设项目设计和施工的需要;涉及不同时期的坝工程——本期坝、子坝、加高坝及终场坝进行局部或整体的稳定性计算时,或涉及相邻库区的沉降变化、防渗结构设计时,应进行相应的勘察工作。6.2选址勘察6.2.1本阶段勘察以搜集资料为主,必要时辅以踏勘调查。宜搜集、调查的资料包括:1用地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垃圾处理规划;2垃圾填埋方式、填埋总容量、使用年限及建设与管理要求;3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4区域地震、地震地质资料,抗震设防烈度;5场地岩土性质和分布,防渗条件,不良地质现象;6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邻近水源地的分布及保护要求;7山谷型填埋场的流域面积、年降水量、径流量、多年一遇的洪峰流量;8矿产及开采情况,塌陷边界及影响范围;9文物保护,环境保护要求;10地区及有关行业技术标准;11当地的工程建设经验。12比例尺为1:5,000~1:50,000的地形图。6.2.2应按下列条件初步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并对拟选的两个及以上场址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荐建议:1拟选场址的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及其避开的可能性与治理难易程度;2场地及邻近是否分布活动性断裂,场地地震动参数及对建构筑物抗震的影响;3地基土和地下水的特征,拟采用的地基基础类型,地基处理难易程度;4地形起伏及对场地利用或整平的影响;5环境条件及影响。6.3可研勘察6.3.1本阶段勘察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并进行必要的勘探工作,对推荐厂址的场地和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对拟选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最终评价。6.3.2勘察前期宜搜集下列资料:1拟选场址的总体规划、总平面布置图、库区规模等;2垃圾类型、性质、成分、垃圾日处理量;3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4土石料来源及条件,包括筑坝用材料和防渗与覆盖所用粘土材料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可供给、存储的总量。6.3.3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2初步查明场地不良地质现象或地质灾害发育程度;3初步查明场地的岩土分布及均匀性;4初步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存在(包括古河道、暗河、暗沟等的分布)及其可能的不良影响;5初步判断地震条件下发生地裂、地陷和液化的可能性,并提供场址区的地震动参数;6查明场址有无压矿情况以及采矿对场址稳定性可能造成的影响;7评价推荐场址场地、地基和边坡的稳定性;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需要时提出初步防治方案。8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针对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及荷载特点,对地基处理方法和桩基选型进行初步论证,提出推荐建议。6.3.4工程地质调查或测绘及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宜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对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和复杂的场地,需要时宜进行工程地质测绘;2勘探工作量布置应根据工程需要,结合场址区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简单场地勘探点宜按网状布置,孔距约400~500m2)复杂和中等复杂场地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质单元布置,孔距宜适当加密;3)在重要设施所处地段或典型区域应布置勘探点;4)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可能采用的不同地基基础方案对稳定、变形及抗渗验算的要求。6.4初设勘察6.4.1本阶段应以工程地质测绘为主,辅以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对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地基基础方案的安全、经济性以及垃圾填埋作业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6.4.2勘察前期应取得下列资料:1比例尺为1:500~1:5000具有坐标及地形,并标有初步设计拟定的建(构)筑物平面位置及地坪整平标高的图件;2初步拟定的库区结构、坝型、坝高;3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埋深、荷载等;4防渗结构的变形要求;5工程前期勘察资料。6.4.3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查明场地的地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岩土参数;2查明场地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下水分布、水位及变化;工程需要时,宜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范围、性质、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程度等,并对其整治方案进行论证;4地震烈度为7度以上(含7度)的建设场地,应评价场地地震效应;5查明防渗、筑坝材料的类型、产地、质量、供应量及开采条件;6建(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建(构)筑物的上部荷载及使用功能,初步评价适宜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7道路岩土工程勘察,应按道路性质和使用要求进行,提供的岩土参数应满足本阶段道路设计的要求;8工程需要时,应分析预测暴雨、洪水和地质灾害对垃圾堆体、坝体的影响,预测垃圾堆体和垃圾坝发生垮塌、滑坡、沼气爆炸、污水泄漏等突发事件对下游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或建议。6.4.4初步设计阶段勘探工作量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分界线、地质构造线及地层走向;2勘探点应沿勘探线布置,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3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4勘探点的布置应结合库区坝及主要建(构)筑物的位置确定。5场区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线、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6.4.4-1确定。表6.4.4-1场区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线、点的间距(m)场地复杂程度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复杂中等复杂简单50~7070~150150~30030~5050~100100~200注:对场区内不同工程地质分区,宜根据各分区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勘探线与点间距。6场区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点深度可按表6.4.4-2确定表6.4.4-2场区初步设计阶段勘探点深度(m)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一级二级三级≥1510~156~10≥3015~3010~207建(构)筑物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6.4.4-3确定。表6.4.4-3初步设计阶段建(构)筑物勘察勘探孔深度(m)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一级>30>50二级>20>30三级>10>15注:1勘探孔包括钻孔、探井和原位测试孔等;2特殊用途钻孔除外。8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加或减小勘探孔深度:1)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3)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4)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分布均匀,且渗透性低的坚实土层(如粉质粘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6.5施设勘察6.5.1宜采用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获取工程设计所需的详细岩土参数,提出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并对不稳定地段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治理建议。6.5.2本阶段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库区结构、库容、坝型、坝高设计方案;2建(构)筑物结构类型、荷载、基础形式、尺寸、埋置深度、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标准、各建(构)筑物室内外地坪高程;3设计考虑采用的地基基础方案、地基处理方案、防渗设计方案及可能采用的施工工艺;4场地前阶段勘察报告。6.5.3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详细查明填埋场库区及建(构)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和变形特征,并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2详细查明地下水的埋藏补给条件、侵蚀性和地层的渗透性,需要进行工程降水时,应提出相应建议。3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工程需要时,估算地基沉降量,分析地基差异变形过大导致防渗衬层失效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建(构)筑物正常使用的可能性。4提供深基础开挖、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参数和支护方案。5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施工(开挖、回填、打桩等)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影响,并提出防治建议。6工程需要时,测定垃圾渗沥液的化学成分,分析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以及填埋场运营过程中出现渗沥液垂直和侧向渗漏的可能性,并进行污染预测。6.5.4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探工作量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充分利用前期勘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填埋场和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功能特点,布置勘察工作量;2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边界线、地质构造线以及地层界线,在中心部位布置1~2条主轴线,两侧各分布若干条辅助勘探线;3宜按勘探线布置勘探点,在每个地貌单元和地貌交接部位应布置勘探点,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应予以加密;4地形平坦且地层条件简单的地区,可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5本阶段勘察勘探点间距宜按表6.5.4-1确定:表6.5.4-1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探点间距(m)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复杂场地10~1515~2525~35中等复杂场地15~3025~4035~50简单场地30~5040~6050~706本阶段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按承载力计算的地基,勘探点深度应以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2)对尚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超过地基沉降计算深度;3)填埋场库区范围大,填埋深度较大,附加荷载大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4)导气石笼于防渗层连接且石笼高度超过10m时,应根据石笼的高度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5)有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6)当采用人工地基、桩基础或其它深基础时,勘探深度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7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数量应根据工程建设安全性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具体情况确定,每一主要土层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个)。工程规模大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适当增加取土试验或原位测试数据的数量。

7垃圾处理厂勘察要求7.1一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厂(不含炉渣堆场)、生物处理厂和综合处理厂等处理设施及其配套转运站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7.1.2生活垃圾处理厂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拟建厂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因素等,根据总平面布置、厂房结构、烟囱、冷却塔、管理楼等建(构)筑物结构和重要设备运行管理特点,提出岩土工程评价和建议,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7.1.3焚烧厂主厂房地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建(构)筑物所处地段地基的复杂程度,着重研究分析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征,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准确评价。当采用桩基础或人工地基时,勘察应满足相应的规定。7.1.4垃圾池和存渣池所处地段的勘察应着重分析大面积堆载对自身基础及相邻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水平位移的影响,并应分析垃圾和渗沥液对建筑材料的影响。当垃圾池和贮渣池位于斜坡或岸边且附近存在临空面时,应分析堆载对地基产生滑移的可能性。7.2选址勘察7.2.1本阶段勘察应了解工程拟建规模,以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为主。收集资料的要求按本标准第6.2.1条的规定。7.2.2应按本标准第6.2.2条的规定初步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并对拟选的两个及以上场址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建议。7.2.3本阶段勘察应完成的主要工作是:1了解各厂址区的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况,以及厂址附近断裂分布情况,基本确定厂址区的地震动参数,对厂址稳定性做出基本评价;2概略了解各厂址区地层岩性、岩土构造、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对工程拟采用的地基类型提出基本意见;3调查了解各厂址区及其附近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作用及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或避开的建议;4调查了解各厂址区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场地的影响;5了解各厂址区及其附近矿产的分布、开采和规划情况;6初步分析各厂址区环境岩土问题,以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7.3可研勘察7.3.1本阶段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地质调查或测绘,对拟选厂址的岩土工程条件及其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意见。预测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确定地基类型;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7.3.2本阶段勘察应了解工程拟建规模,并搜集下列资料:1工程拟建规模及预估的基础荷载;2拟选各厂址总体规划设想;3拟采用的供水、燃料供应、除(贮)飞灰、炉渣或筛上(下)物方式;4设计对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5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的相关内容。7.3.3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查明厂址地区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2初步查明厂址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需要时应提出防治的初步方案;3初步查明厂址范围内地层成因、时代、分布及各层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埋藏条件,以及场地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初步判断地震条件下发生地裂、地陷和液化的可能性,并提供厂址地区的地震动参数;5进一步查明厂址有无压矿情况以及采矿活动对厂址稳定性的影响,并研究和预测可能影响厂址稳定的其他环境岩土问题;6调查了解厂址区土壤标准冻结深度和最大冻结深度;7对场地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进行方案论证并提出建议。7.3.4本阶段勘察工作应符合以下要求:1本阶段勘察对于复杂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中等复杂场地可根据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对简单场地可进行工程地质调查;2勘探点宜按网状布置,并兼顾总平面布置,勘探点、线间距应能控制拟建厂区的范围内场地岩土条件的变化;3复杂和中等复杂场地的勘探点应按地质单元布置;4在重要设施和设备所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5勘探点深度应满足可能采用的不同地基基础方案对沉降、变形验算的要求。6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时,本阶段勘察应针对各类建(构)筑物的不同要求,对地基处理方法和桩基选型进行论证,推荐一个或两个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或桩型。7.4初设勘察7.4.1本阶段应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最终确定总平面布置、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基础方案设计、不良地质作用的整治及环境影响等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7.4.2本阶段勘察应取得下列资料和文件:1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2比例尺为1:500~1:5000具有坐标及地形,并标有初步拟定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及地坪整平标高的图件;3各建筑地段初步拟定的建(构)筑物基础类型、埋深,烟囱拟建高度,主要建(构)筑物的单位荷载及总荷载,以及其他拟建建(构)筑物的情况;4工程前期勘察资料,以及当地有关岩土工程资料和建设经验。7.4.3本阶段勘察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查明厂址区的地形、地貌和地层的分布、成因、类别、时代及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地基基础方案设计所需计算参数;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别、范围、性质、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等,并对提出的整治方案进行论证;3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变化规律,分析地下水对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建筑场地地下水和土层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做出评价;4查明可能对建(构)筑物有影响的天然边坡或人工开挖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其稳定性,并对提出的处理方案进行论证;5对复杂场地的厂址区进行岩土工程分区、分带(或分段)。7.4.4本阶段勘察的勘探点、线、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分界线、地质构造线及地层走向;2勘探点应沿勘探线布置,每一地貌单元均应布设勘探点;3平原地区的厂址可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4勘探点的布置应结合主要建(构)筑物位置和坐标确定;5在地貌和地层变化处或重要建(构)筑物范围内可适当加密勘探点;6本阶段勘察的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1/3,必要时可有一定数量的探井或探槽。7厂址区勘探线、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7.4.4-1确定。表7.4.4-1勘探线、点的间距(m)场地复杂程度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简单中等复杂复杂100~20070~15050~7080~15050~10030~50注:对厂区内不同工程地质分区,宜根据各分区场地(或地基)的复杂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勘探线、勘探点间距。8厂区勘探点深度可按表7.4.4-2确定表7.4.4-2勘探点深度(m)工程安全等级一般性勘探点控制性勘探点一级二级三级≥1510~156~10≥3015~3010~209当遇下列情况时,勘探点深度可作适当调整:1)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2)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3)当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一般性勘探点深度应钻入基岩,并准确判明岩性及风化程度。控制性勘探孔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必要时应钻穿强风化层;4)当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人工地基、桩基础勘探点的勘探深度应满足相应的深度要求。7.4.5山区厂址初设勘察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1分析地基变形特性,估算不均匀沉降变形量;2分析不良地质现象对厂区建筑的影响,并提出整治措施;3当厂区一侧存在临空面时,应分析评价建筑场地稳定性;4当确定采用人工地基或桩基时,应针对厂区不同建(构)筑物提出推荐方案。7.4.6在特殊岩土地区,应着重查明特殊岩土分布特征、特殊岩土性状指标、相应等级和分区。7.4.7本阶段勘察应对码头工程的岸边稳定性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进一步研究、评价,勘察工作应按《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程》JTJ240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相关规定执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码头地段存在构造断裂和不良地质现象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2勘探线应按垂直岸向或地貌单元布置,一般不少于两条勘探线,每条勘探线上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深度应至最大冲刷深度以下10m,并能满足岸坡稳定性的计算要求。7.4.8本阶段对岸坡或水中泵房和取水构筑物的勘察,应查明场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发育情况、河流冲淤特点及河道变迁情况、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基条件作出进一步评价。勘察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当场地存在构造断裂和不良地质现象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2勘探工作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基础类型、河流最大冲刷深度确定。勘探线应垂直河床布置,并不应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上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一般性勘探点至少应钻至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以下5m处,控制性勘探点不应小于20m(从地面或河床算起)。7.5施设勘察7.5.1本阶段勘察应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类别、特点、重要性采用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手段,获取工程设计所需的详细的岩土参数,对各建筑地段的地基做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评价,提出设计、施工和监测工作的建议,对已确定的地基基础方案和不良地质条件及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整治措施。7.5.2本阶段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和文件:1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2具有坐标及地形的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图;3各建(构)筑物的室内外地坪高程、上部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及拟定的尺寸、基础埋深及基底单位荷载、地基处理方案和要求,变形及差异变形控制要求;4水工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尺寸、基础埋深、基底单位荷载或总荷载,以及拟采用的施工工艺等;5以前各阶段的勘察资料。7.5.3本阶段勘察应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1详细查明各建(构)筑物地段的地基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2提供地基岩土承载力、抗剪强度、压缩模量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人工基础、桩基础等地基基础设计所需计算参数;3查明各建(构)筑物地段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当有降水时,应提供地层渗透性指标,并为降水设计提出相应建议;4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的影响;5分析和预测由于施工和运行可能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6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构)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必要时进行沉降计算;7对深基坑开挖尚应提供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技术参数,论证和评价基坑开挖、降水等对邻近建(构)筑物的影响;8当基础需要考虑动力作用时,应提供地基土的动力特性指标。7.5.4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探工作量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充分利用前期勘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厂域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以及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和性质特点,布置勘察工作量;2本阶段勘探点的布置应根据各建(构)筑物的类别及建筑场地的复杂程度确定。对于一级建(构)筑物及需要作变形计算的部分二级建(构)筑物,应按主要柱列线、轴线及基础的周围布置勘探点;对于其他建(构)筑物,可按建(构)筑物的轮廓布置勘探点;3复杂场地的勘探点布置可适当加密,必要时应逐基勘探。当条件适宜时,宜选择代表性地段布置适量的探井或探槽;4勘探点的深度应按地基设计计算类别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1)对按承载力计算的地基,勘探点深度应以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条形基础的勘探点深度不小于基础宽度的3倍,单独基础勘探点深度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倍。各勘探点深度在基础底面以下均不应小于5m;2)对尚需进行变形验算的地基,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应超过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确定应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程》(GB50007)的要求;5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根据基础底面宽度及地基土的类别可按表7.5.4确定。表7.5.4控制性勘探点点深度基础底面宽度(b),(m)勘探点深度(m)软土一般粘性土、粉土及砂土坚硬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堆积土等)b≤53.5b3.0b-3.5b3.0b5<b≤102.5b-3.5b2.0b-3.0b1.5b-3.0b10<b≤202.0b-2.5b1.5b-2.0b1.0b-1.5b20<b≤401.5b-2.0b1.2b-1.5b0.8b-1.0b40<b≤601.1b-1.5b0.8b-1.2b0.6b-0.8b注:1本表适用于均匀的天然地基,当地基为多层土时可适当调整;2勘探点深度由基础底面算起,且不应小于8m;3圆形基础可采用直径d代替基础底面宽度b;4当软弱下卧层厚度较大时,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取大值;5当场地有大面积堆载时,控制性勘探点深度应根据荷载大小及基础底面适当加深。6对于岩石地基,勘探深度应根据岩石的性质、风化程度及稳定性确定;7当采用人工地基、桩基础或其他深基础时,勘探深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7.5.6各建(构)筑物地段均应采集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数量应根据建(构)筑物类别及地基复杂程度,以建(构)筑物场地或单独建(构)筑物为单元确定,每单元同一土层内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个)。

8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报告编制8.0.1应以所处的勘察阶段搜集的全部调查资料、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室内试验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并结合工程特点、设计要求以及当地建设经验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8.0.2应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