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适用于一些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的化学课题,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并且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
2、冰醋酸(CH3COOH)在下列溶剂中电离常数最大的是()。A.液氨B.水C.乙醇D.纯硫酸
3、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反应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4、A、B为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B.A与B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A与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A与B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
5、牟老师在“物质的分类”这堂课上,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问题所在。然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A.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理解问题一解决问题C.研究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D.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
6、维生素B,可作为辅酶参与糖的代谢,并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该物质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以下关于维生素B,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σ键和π键B.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C.该物质的熔点可能高于NaClD.该物质不溶于盐酸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25℃及标准状态下测定的氢的电极电势为零B.C.在电池反应中,电动势越大的反应速率越快D.在原电池中,增加氧化态物质的浓度,必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
8、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为本。A.教科书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C.人的全面发展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0、高铁酸盐在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电解法制高铁酸盐(已知高铁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C.D.标准状况下,铁失去3mol电子可以在阴极得到33.6L氢气
11、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把水加热至沸腾,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把铁片浸入到盐酸中,有气体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
12、盐类水解原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理论性知识C.化学技能性知识D.化学情意类知识
13、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C.D.HClO的结构式:H—O—Cl
14、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可行性原则B.简约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
15、在体积固定的绝热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H2(g)+2CO(g)CH3OCH3(g)+H2O(g),下列选项不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是()。A.v正(H2)=2v逆(CO)B.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16、氧气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C.氧气瓶通常是黑身黄字D.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17、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
1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建议。A.知识与技能目标B.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C.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D.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9、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不包括()。A.实验者B.实验手段C.实验对象D.实验环境
20、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A.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B.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C.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D.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21、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B.实验法C.行动研究法D.文献检索法
22、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学习策略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B.不同的知识类型有相同的学习策略C.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D.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
2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16gO3含氧原子数量为Ⅳ。B.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Ⅳ。C.0.5mol/L的氯化镁溶液含Cl-的数量为Ⅳ。D.22.4LC2H6含共价键的数量为6NA
24、在含有Fe3+、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A.Fe3+B.Fe2+C.Al3+D.NH4+
25、下列仪器是用于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是()A.元素分析仪B.质谱仪C.红外光谱仪D.核磁共振仪
26、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B.乙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C.油脂和纤维素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D.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27、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是()。A.实物B.化学实验C.投影仪D.模型
28、下列各选项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O2B.Cl-C.2HD.Fe
29、从香荚豆中提取的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O3,遇FeCl3,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该反应可能的结构简式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30、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
31、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D.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32、雨水的PH值小于()时就成为了酸雨。A.5.6B.5.7C.5.9D.5.8
33、下列物质: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按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③>④>⑤>①>②D.②>①>⑤>④>③
34、表格中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的是()。A.B.C.D.
35、图2是A、B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B.A与B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C.在一定条件下A与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A与B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
36、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A.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B.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38、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B.化学与技术C.物质结构与性质D.化学反应原理
39、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40、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A.支架式教学B.情境式教学C.探究式教学D.启发式教学
4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2Z(g)△H>0.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42、下列有关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教学功能②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突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③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关注教学情境的可接受性④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实效性⑤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从教材文本中挖掘情境素材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
43、化学科学实验与化学教学实验的区别是()。A.内容不同B.行为主体不同C.方法不同D.要求不同
44、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A.两性化合物B.酸C.碱D.盐碱
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确定了4个一级主题B.衡量教学的好坏,主要看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C.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D.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46、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
47、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A.以实验为基础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48、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相互结合的三重表征思维方式,三重表征中的“三重”是指()。A.现象、原理、概念B.宏观、微观、符号C.电子、原子、分子D.性质、组成、结构
49、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S、SO2和Si、SiO2四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各自又能与某些酸反应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
50、分子与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一定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中含有电子和原子核B.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但原子种类不变C.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组成的气体D.氧原子只能两两结合形成气体二、多选题
51、有关下列电化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a是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图b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CuCO3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D.图d中若M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52、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
53、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4:3C.2:1D.3:1
54、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应体现的特点是()。①直观性②复杂性③发展性④关联性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56、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57、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
58、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40H-=Zn(OH)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C.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Zn(OH)=2Zn+O2↑+4OH-+2H2OD.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浓度升高
59、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
60、电极相同、电解质也相同的两个半电池,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则它们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1、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A.化学事实性知识B.概念图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
62、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D.1mol该中问体最多可以与9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63、在化学教学中,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这种兴趣属于()。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
64、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下列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内容要素的是()。A.设计化学作业B.挖掘教材内容的教学价值C.把握教材的重难点D.分析和理解教材内容
6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硝酸钾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子B.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C.硝酸铵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D.常温下,草木灰水溶液的pH小于7
66、分类是化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能量的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C.根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D.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将一个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68、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
69、下列可证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一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B.二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C.三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D.四氯甲烷没有同分异构体
7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1、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A.知识的启蒙性B.学生的主体性C.模块的选择性D.知识的多样性
72、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Cl-B.一定含有SO42-C.一定没有Al3+D.可能含有CO32-
73、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
74、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75、下列是某同学对一些化学实验仪器名称的书写,正确的是()。A.石绵网B.锥型瓶C.三脚架D.坩锅钳
76、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化学方程式C.结构式D.铝的化学性质
77、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石墨材料——石墨烯。石墨烯作为电导体,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烯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石墨烯与有机物烯烃一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C.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化合物D.石墨制取石墨烯的过程是化合反应
78、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B.实验法C.陶冶法D.启发法
79、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0、12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可能是催化剂B.表中x为4.64C.c中元素的种类等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之和D.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81、能与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83、短周期主族的非金属元素X、Y、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l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XB.第一电离能:Z>Y>XC.含氧酸的酸性:Z>Y>XD.元素的最高化合价:Z=Y>X
84、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图2,关于它的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有酸性,能与纯碱溶液反应B.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只生成一种物质C.1mol该有机物最多能和7molNaOH反应D.该有机物能发生取代反应
85、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体现“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的情景素材?()A.太阳能海水淡化B.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C.电解水实验及微观解释D.我国的淡水资源危机
86、推动、指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的内部力量是()。A.学习习惯B.学习动机C.学习成绩D.学习方法
87、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2所示转化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88、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时开始。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B.炼金术流行C.元素周期表出现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
89、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90、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化学题,刘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错题笔记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A.最近发展区理论B.尝试错误理论C.图式理论D.感知规律
91、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用结构网络的形式表示出概念的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联系的学习策略是()。A.概念形成策略B.概念同化策略C.问题解决策略D.概念图策略
92、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A.演示法B.实验法C.陶冶法D.启发法
93、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
94、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A.化学与技术B.实验化学C.化学反应原理D.化学与生活
95、下列比较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空气中氮气比氧气多B.厕所清洁剂比炉具清洁剂pH小C.钢铁门窗比铝合金门窗更耐腐蚀D.化肥KNO3比NH4NO3营养元素种类多
96、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9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CNOH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只含极性共价键D.CH中所有的价电子都参与形成共价键
98、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A.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B.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C.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D.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
99、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其结构简式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6H8O6B.维生素C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C.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D.维生素C可溶于水中
100、在反应中,下列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慢的是()。A.vA=20.5mol·L-1·S-1B.vB=75mol·L-1·min-1C.vC=0.9mol·L-1·S-1D.vD=90mol·L-1·min-1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本题解析: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宜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2、答案:A本题解析:移动,乙醇对上述电离平衡无影响,纯硫酸使上述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所以冰醋酸在液氨中的电离常数最大。故本题选A。
3、答案:D本题解析:由《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可知题干描述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4、答案:C本题解析:从结构简式中,明显可以看出B比A多一个碳原子,A、B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A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不能,B项错误。二者都含有苯环,且均含有羟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A、B都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D项错误。
5、答案:D本题解析:该老师采取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再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新课的讲授,最后由学生自己纠正问题的教学程序,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目的。
6、答案:B本题解析: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有单键和双键,所以存在σ键和π键,同时分子中还含有Cl-与N+的离子键,A项错误。该物质含有共价键,还含有离子键,B项正确。该物质的离子键由Cl-和非金属N的阳离子形成,弱于Cl-和Na+形成的离子键,所以熔点低于NaCl,C项错误。该物质含有氨基,可与盐酸反应,D项错误。
7、答案:B本题解析: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等于零是人为规定的,而不是测定的,A项错误。标准电动势Eθ=Eθ(B2+/B)-Eθ(A+/A),其数值的大小只与两电对的本性有关,与方程式的写法无关;而△r(1)数值的大小则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对于本题有2△r(1)=△r(2),B项正确。与热力学函数相同,电动势只能说明反应的趋势和限度,而不能表达时间或者速率等动力学关系,C项错误。原电池的电动势E=E正极-E负极,只有增加原电池中正极电对的氧化态物质的浓度,才能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增加,D项错误。
8、答案:C本题解析:
9、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学科教学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
10、答案:D本题解析:由总反应知,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应为浓NaOH溶液,A、B两项错误;Fe在反应中失去6个电子,C项错误;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铁失去3mol电子在阴极得到1.5molH2,标准状况下H2体积为32.6L,D项正确。
11、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A选项中汽油挥发,蜡烛受热熔化均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为物理变化,故A正确。B选项中水加热至沸腾,生成的气体是另一种形态的水,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应属于物理变化。C选项中生成气体为氢气,为化学变化。D选项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钙的生成,为化学变化。
12、答案:B本题解析:盐类水解的原理属于化学理论性知识。
13、答案:D本题解析:
14、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
15、答案:C本题解析:v正(H2)=2v正(CO)=2v逆(CO),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状态,A项正确。绝热密闭容器中平衡常数K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体系温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因该反应在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所以只要反应发生,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始终保持不变,由此不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D项正确。
16、答案:D本题解析:A是物理变化;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选项氧气瓶应是蓝身黑字。
17、答案:D本题解析: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交叉进行,A项错误;科学探究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B项错误;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C项错误;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过程,D项正确。故本题选D。
18、答案:B本题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四个方面给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建议:①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②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③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④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故本题选B。
19、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实验的构成要素包括实验者、实验手段和实验对象。故正确答案为D项。
20、答案:B本题解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为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四个环节。
21、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教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所谓调查法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及测试等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并提出具体教学建议的实践活动。教育实验法就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作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方法一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教师为研究自己的工作而综合运用的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其实质是教师进行的一种反思性实践性研究。
22、答案:B本题解析:学习策略是指适用于特定化学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总和。它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又是外显的程序、步骤、方法等。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①学习策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系统(操作层次、抽象层次);②掌握学习策略不是机械套用,而是灵活应用;③不同类型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策略;④学习策略更多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故本题选B。
23、答案:A本题解析:1mol氯气含电子数为34NA;因为不知道0.5mol/L的氯化镁溶液的体积,所以其含C1一的数量无法确定;没有标明状态,所以23.4LC2H6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则无法确定其含有的共价键数。
24、答案:C本题解析:
25、答案:B本题解析:质谱仪能测出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符合题意.故选B.
26、答案:D本题解析: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苯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A项错误。乙酸和乙酸乙酯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甲烷、苯、乙醇、乙酸和酯类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项正确。故本题选D。
27、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最丰富的情景素材。
28、答案:D本题解析:只有D选项即可以表示元素铁,又可以表示铁单质。
29、答案:A本题解析:一种芳香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8H803,则该物质中含有苯环;遇FeCl,溶液会呈现特征颜色,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酚羟基、醛基。A项,该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且分子式为C8H8O3,A项正确;B项,该分子中不含酚羟基,所以不能发生显色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项,该分子中不含醛基,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该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酚羟基,能发生显色反应和银镜反应,但其分子式为C8H60,,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故选A。
30、答案:B本题解析: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
31、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2、答案:A本题解析: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33、答案:C本题解析:烷烃的沸点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当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沸点则越低,C正确。
34、答案:B本题解析:CO2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CO2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Na2CO3可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CuO能与稀HNO3反应生成Cu(NO3)2,Cu(NO3)2可与NaOH反应生成Cu(OH)2,但CuO无法直接生成Cu(OH)2,即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HCl可与Ba(OH):反应生成BaCl2,HCl可与NaOH反应生成NaCl,BaCl2可与Na2SO4反应生成NaCl,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Mg可与O2反应生成MgO,Mg可与HCl反应生成MgCl,MgO可与HCl反应生成MgCl2,即X、Y、Z对应的物质能实现这种转化。
35、答案:C本题解析:明显可以看出B比A多一个碳原子,A、B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A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不能,B项错误。二者都含有苯环,且含有羟基,都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正确。A、B都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D项错误。
36、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7、答案:D本题解析:向酸性KMnO。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不发生反应,A项错误。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
38、答案:A本题解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对应的模块是化学2中主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
39、答案:D本题解析: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是分析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学生的“已知”,即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明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的起点。②分析学生的“未知”,即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还要涉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③分析学生的“能知”,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达到怎样的目标,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④分析学生的“想知”,即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这点往往会通过学生的疑问来体现。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⑤分析学生“怎么知”,即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水平和习惯等。
40、答案:B本题解析: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属于化学情境,因此建立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情境式教学。
41、答案:C本题解析: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则交叉点后应正反应速率在上方,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Z%增大,则200℃时Z%大,与图象不符,故B错误;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升高温度,平衡均正向移动,X的转化率大,与图象一致,故C正确;D.催化剂对平衡移动无影响,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使用催化剂平衡常数K不变,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42、答案:C本题解析:为了保证教学情境能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在创设情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学情境的教学功能、突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关注教学情境的可接受性、注重教学情境的实效性、从教材文本中挖掘情境素材。题干说法均正确,故本题选C。
43、答案:B本题解析:化学科学实验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目的,实验者运用实验仪器、设备及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化学实验对象的状态或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科学事实(即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化学教学实验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根据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运用一定的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装置等物质手段,在人为的实验条件下,改变实验对象的状态和性质,从而获得各种化学实验事实,达到化学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它们的区别在于行为主体不同。
44、答案:A本题解析:酸碱质子理论指出能够提供(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酸(布朗斯特酸),能够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是碱(布朗斯特碱)。故本题选A。
45、答案:C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课程知识
46、答案:C本题解析:按照绿色化学原则,最理想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47、答案:A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正确答案为A项。
48、答案:B本题解析:所谓三重表征思维方式,就是从宏观、微观、符号三种表征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并建立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故本题选B。
49、答案:C本题解析: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N>O,Si>S,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N<O,Si<S,A项错误。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光化学烟雾的物质是氮的氧化物,B项错误。SO2、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生成相应的盐与水,SO2可以与氢硫酸、硝酸、次氯酸等反应,SiO2可以与氢氟酸反应,S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亚硫酸钠与水,Si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氢气,C项正确。Si和氧气反应生成SiO2,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但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D项错误。故本题选C。
50、答案:D本题解析:分子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A项正确。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成了新的分子,即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故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B项正确。稀有气体是由单原子直接组成的气体,C项正确。氧原子除了可以以两两结合的方式构成氧分子形成氧气外,也可以以三个氧原子结合的方式构成臭氧分子以形成臭氧,D项错误。
51、答案:B本题解析:图a铜电极应该插在硫酸铜溶液中,银电极应该插在硝酸银溶液中,图a所示的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装置,A项错误;图b中石墨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溶液中的OH-放电,生成氧气,铜和电极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先放电,生成铜。所以析出的物质是CuO,同时溶液中生成和不存在于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CO3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B项正确。图c中如果X极是负极,则应该连接纯铜,粗铜应该和电源的正极相连,C项错误。图d中有外接电源,该装置应该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项错误。
52、答案:A本题解析:B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C、D两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故本题选A。
53、答案:B本题解析: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6mol,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6mol,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mol:12mol=4:3。
54、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概念内容的编写要体现直观性、关联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
55、答案:C本题解析:A、液晶态介于晶体态和液态之间,既有晶体的某些性质如有序性,也有液态的一些性质如流动性,A正确B、0℃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与水分子间的氢键有关,冰的水分子间的氢键更多,B正确;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伟醇、蛋白质的变老都有新物质生成,都是化学变化,但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物理化,C不正确;D、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过渡排放造成的,燃料的脱硫脱氮、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和氮氧化物的催化转化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所以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D正确,答案选C。
56、答案:B本题解析:使用情境素材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等因素而定,而不是越多越好。故本题选B。
57、答案:A本题解析:A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
58、答案:D本题解析:该电池放电时CO2被还原为HCOOH,说明选择性催化材料电极为正极,金属锌电极为负极。放电时,由图可知,负极zn转化为Zn(OH),电极方程式为Zn-2e-+4OH-=Zn(OH),A项正确。放电时,正极CO2被还原为HCOOH,电极方程式为CO2+2e-+2H+=HCOOH,1molCO2转化为1molHCOOH,转移电子数为2mol,B项正确。充电时,阴极电极方程式为Zn(OH)+2e-=Zn+4OH-,阳极电极方程式为40H--4e-=O2↑+2H2O,电极总反应方程式为2Zn(OH)=2Zn+02↑+40H-+2H20,C项正确,D项错误。
59、答案:A本题解析:新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故本题选A。
60、答案:D本题解析:
61、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
62、答案:C本题解析:由图可知吲哚的分子式为C8H7N,A项错误。苯环是平面六边形,一CHO中C原子是sp2杂化,空间构型是平面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平面,B项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出现砖红色沉淀,中间体不含有醛基,不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C项正确。lmol中间体含有2mol苯环和1mol碳碳双键,因此,最多可以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项错误。
63、答案:B本题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化学学习兴趣可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四种水平。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所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而形成的一种兴趣。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兴趣。题干中有的学生特别喜欢亲自动手操作化学实验,这种兴趣属于操作兴趣。
64、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作业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不属于化学教材分析的内容要素。故本题选A。
65、答案:B本题解析:KNO3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K+和NO,A项错误。同一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要考虑温度的因素,B项正确。NH4NO3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C项错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是强碱弱酸盐,故K2CO3,水溶液呈碱性,pH应大于7,D项错误。
66、答案:C本题解析: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是根据酸电离时产生H+的数目,而不是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故本题选C。
67、答案:B本题解析:A项,若HCl过量,则混合的溶液呈酸性;C项,溶液呈现中性;D项,若NaHSO4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则混合后的溶液呈酸性。
68、答案:A本题解析:【知识点】化学实验【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HCl发生反应,所以除去HCl中的H20可以通过浓硫酸进行,A项正确;B项,H2和CO均能与Cu0发生反应
69、答案:B本题解析: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3Cl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A错误;若甲烷是正方形的平面结构,则CH2Cl2有两种结构:相邻或者对角线上的氢被Cl取代,而实际上,其二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因此只有正四面体结构才符合,B正确;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CH4中的四个键完全相同,三氯甲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C错误;无论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还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四氯甲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D错误。
70、答案:D本题解析:向酸性KMnO。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不发生反应,A项错误。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
71、答案:A本题解析:A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
72、答案:B本题解析: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因此一定没有CO32-。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硫酸钡,一定有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引人了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Na+、Al3+至少有一种,所以正确的答案为B。
73、答案:C本题解析:A项,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在局部区域会发生析氢腐蚀,A项错误;B项,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项错误;C项,钢管若被保护可以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项正确;D项,采用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导线流向正极,D项错误。
74、答案:A本题解析: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将二氧化碳气体倒人一个装有高低2根蜡烛的大烧杯中,低处的蜡烛先熄灭,由此来引导讲授此知识点的学习。在实验中启迪思维,从而经过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75、答案:C本题解析:各项的正确写法为:石棉网、锥形瓶、三脚架、坩埚钳。
76、答案:D本题解析:“铝的化学性质”不属于化学用语的范畴,故本题选D。
77、答案:A本题解析: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石墨烯和C。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石墨烯属于无机非金属单质,不是有机物,也不是化合物,B、C两项错误。科学家对石墨进行处理,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变薄,最终获得石墨烯,并没有发生化合反应,D项错误。
78、答案:C本题解析:演示法是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实验法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启发法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79、答案:B本题解析:向0.1mol/LCH3COOH溶液中加入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项错误。加入NaOH,会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项正确。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项错误。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中c(CH3COO-)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项错误。
80、答案:B本题解析:@jin
81、答案:D本题解析:
82、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指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83、答案:A本题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A项正确。若X是P,Y是S,Z是O,则第一电离能Z>X>Y,B项错误。若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 四川省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及答案集锦
- 2024建筑施工协议代理业务规范稿
- 2024投标专用协议样本解析
- 基于网络空间安全的个人信息保护研究
- 2024年复婚二次离婚协议规范样本
- 2024专业红娘服务会员协议
- 2024年度高品质防盗门供应协议范例
- 消防安全-情系你我他
- 短视频的拍摄与剪辑
- 产品设计-浅谈智能蓝牙音响的外观创新设计
- 江苏省南京江宁联合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 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
- 医疗机构安全检查表
- 第六章-巷道支护01
- 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国标行标清单
- 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审批表
- 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策划实施方案
- 施工现场材料使用明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