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UDC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PGBXXX-201X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Codeforjointlessconstructionofsuper-largeareaslabs-on-ground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PAGEPAGE18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9]88号)的要求,由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会同有关科研、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分析和大量试验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现行有关国内外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5.施工准备;6混凝土地面施工;7.现场监测与试验;8.施工质量验收;附录A;附录B。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负责日常管理,(按部的叙述)由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国家标准《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编制组(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邮编:400045,E-mail:rgsbzz@163.com)。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目录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基本规定 64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 74.1一般规定 74.2材料要求 74.3配合比设计 84.4制备及运输 95施工准备 116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 126.1一般规定 126.2模板工程 136.3钢筋工程 146.4混凝土工程 146.5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 167施工现场监测与试验 178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质量检验及验收 198.1质量检验 198.2质量验收 19附录A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阶段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的计算方法 20附录B跳仓间距的计算方法 28附录C混凝土早期收缩测定方法 29引用标准名录 32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及质量验收,改善混凝土地面开裂控制效果,特制订本规范。1.0.2本规程适用于不留设伸缩缝、不设后浇带、对建筑功能、工期等有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其他有类似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可参照使用。1.0.3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厚度小于500mm,短边尺寸不小于30米,或面积大于900平方米的实体混凝土,或者需要特殊技术措施防止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地面。2.1.2永久伸缩缝permanentmove-mentaljoint将建筑物(构筑物)或其结构水平、垂直分割开来,防止由于温度变化(热涨、冷缩)使结构产生裂缝或破坏的永久留置的预留构造缝。2.1.3后浇带post-caststrip考虑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将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具有一定宽度的混凝土带。2.1.4无缝施工jointlessconstruction在超大面积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留设伸缩缝、后浇带,将混凝土地面浇筑成超大面积实体的施工方法。2.1.5跳仓施工法alternativebayconstructionmethod用施工缝将超大面积的混凝土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小块体,相邻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2.1.6跳仓间距distanceofalternativebay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跳仓施工法中,划分地面块体的长、宽尺寸。2.1.7温度应力thermalstress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2.1.8收缩应力shrinkagestress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2.1.9混凝土早期收缩concreteearlyageshrinkage混凝土凝结硬化前(即塑性状态),由于毛细管压力、沉降运动、早期化学收缩以及早期自收缩等引起的宏观体积变化。2.1.10有害裂缝harmfulcrack影响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的不稳定裂缝。2.1.11贯通性裂缝transversecrack贯穿混凝土结构全截面的裂缝。2.2符号2.2.1温度及材料性能——混凝土热扩散率;C——混凝土比热容;Cx——外约束介质(地基或老混凝土)的水平变形刚度E0——混凝土弹性模量;E(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弹性模量;Ei(t)——第i计算区段,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ftk(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Kb,K1,K2——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传热系数修正值;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Q0——水泥水化热总量;Qt——龄期t时的累积水化热;Rs——保温层总热阻;t——龄期;Tb——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Tb(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Tbm(t)、Tdm(t)———混凝土浇筑体中部达到最高温度时,其块体上、下表面的温度;Tmax——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max(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Tq——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时的大气平均温度;T(t)——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绝热温升;T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Tw(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ΔT1(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ΔT2(t)——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块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差;ΔT1max(t)——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ΔT1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度的增量;ΔT2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块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βμ——固体在空气中的放热系数;βs——保温材料总放热系数;λ0—混凝土的导热系数;λi—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2.2.2数量几何参数——无缝施工的跳仓间距;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浇筑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h——混凝土的实际厚度;h′——混凝土的虚拟厚度;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δ——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δi——第i层保温材料厚度。2.2.3计算参数及其它H(τ,t)——在龄期为τ时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K——防裂安全系数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k1、k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M1、M2……M11——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Ri(t)——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n——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水力半径的倒数;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β——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的修正系数;β1、β2——混凝土中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修正系数;ρ——混凝土的质量密度;——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εy(t)——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龄期为t的配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λ——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λ1、λ2——粉煤灰、矿渣粉掺量对应的抗拉强度调整系数;σx(t)——龄期为t时,因综合降温差,在外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拉应力;σz(t)——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块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计值;σzmax——最大自约束应力。

3基本规定3.0.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施工前,应针对工程情况进行无缝施工设计。3.0.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3.0.3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0~C35的范围内;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宜结合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的施工方法配置抗裂的构造钢筋;3设计中宜采用减少超大面积无缝地面工程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4当混凝土地面直接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3.0.4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超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跳仓间距,同时确定施工阶段超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防裂技术措施。3.0.5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35℃;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30℃;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1.5~2.0℃/d。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4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4.1一般规定4.1.1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地面工程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使用矿物掺合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4.1.2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应根据预拌混凝土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4.2材料要求4.2.1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的有关规定。4.2.2配制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地面工程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的有关规定;2宜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3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4.2.3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骨料宜采用中砂;2应选用非碱活性的骨料;3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采用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大于1%;4粗骨料最大粒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5当采用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6当采用非泵送施工时,粗骨料的粒径可适当增大。4.2.4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有关规定。4.2.5外加剂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4.2.6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4.2.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环境温度、施工要求、运输距离等因素经试验后确定;2外加剂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的适应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进行试验;3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宜选用使混凝土收缩性小的外加剂。4.2.7混凝土拌合及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4.3配合比设计4.3.1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早期收缩性能、施工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等要求,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条件下,混凝土配合比应遵循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和低早期收缩性能的原则。4.3.2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混凝土性能试验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混凝土抗裂性和早期塑性收缩性能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01的规定执行。4.3.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宜为120±30mm;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65kg/m3;4最大水胶比和最小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等的有关规定,且水胶比宜为0.4-0.45;5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6砂率宜为38%~42%;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8整合进4.3.1,保留泵送等多种情况4.3.4在混凝土制备前,尚应进行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尚应进行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还应根据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输送管径、泵送距离、气温等具体施工条件试配;并应进行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泌水率和可泵性等对超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地面工程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可通过试泵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整合进.5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防裂控制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4.4制备及运输4.4.1根据混凝土的制备量与运输能力,应选用具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能力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设计、施工的技术要求。4.4.2混凝土不宜采取多厂家制备的方式。供应能力不满足要求,需要多厂家制备预拌混凝土的工程,应符合原材料、配合比、材料计量等级相同,以及制备工艺和质量检验水平基本相同的原则。4.4.3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工作性、连续性的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工作性;应采取保证连续供应的措施,并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4.4.4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车辆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具有防风、防晒、防雨和防寒设施。

5施工准备5.1.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经无缝施工设计确定跳仓间距,提出施工阶段的综合抗裂措施,制订关键部位的专项施工方案。5.1.2做好地基处理后,进行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基层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技术要求。5.1.3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应在防水工程、混凝土的模板和支架、钢筋工程、预埋管件等工作完成并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1.4施工现场设施应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按时完成,场区内道路应坚实平坦,必要时,应与市政、交管等部门协调,制订场外交通临时疏导方案。5.1.5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5.1.6用于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设备,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全面的检修和试运转,其性能和数量应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5.1.7混凝土的测温监控设备宜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配置和布设,标定、调试应正常,保温用材料应齐备,并应派专人负责测温作业管理。5.1.8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前,应对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并应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同时应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5.1.9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

6地面无缝施工6.1一般规定6.1.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性质、结构特点和环境条件等,按照制订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6.1.3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至少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2跳仓施工法中的跳仓间距,可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并结合工程现场具体情况确定;3混凝土施工进度计划应保证相邻混凝土块体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4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5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6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7混凝土浇筑顺序;8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措施;9主要应急保障措施;10特殊部位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措施。6.1.4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宜采用跳仓法施工(图6.1.4),跳仓间距根据无缝设计的计算结果、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图6.1.4跳仓法施工浇筑示意图6.1.5超长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跳仓的分块单边最大尺寸不宜大于3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6.1.6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需要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间隙时间。6.2模板工程6.2.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模板和支架系统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应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荷载。6.2.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模板系统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还宜结合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混凝土浇筑体的养护方法进行保湿、保温构造设计。6.2.3跳仓施工法留置的竖向施工缝,宜用钢板网、免拆模铁丝网或小木板拼接支模。6.2.4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正常环境条件下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天;2有条件时宜适当延迟混凝土拆模时间;3拆模后,应采取预防寒流袭击、突然降温和剧烈干燥等措施。6.3钢筋工程6.3.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中,钢筋配置应遵循小直径小间距的原则。6.3.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中钢筋除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裂构造钢筋宜利用结构设计中原有的受力及构造钢筋贯通布置;2钢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配置方式;3温度、收缩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应大于200mm;4当生产和使用要求不允许混凝土类面层开裂时,宜在混凝土顶面20mm处配置直径为4mm,间距为100mm的钢筋网。6.3.3钢筋的质量、加工及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其它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6.4混凝土工程6.4.1原材料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称量宜采用电子计量系统,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计量。6.4.2混凝土拌合物的搅拌、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6.4.3采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其泵送工艺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6.4.4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入模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混凝土最低温度不宜低于5℃,若温度低于5℃,混凝土宜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6.4.5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工程无缝施工,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浇筑分块进行,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块同时浇筑;2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工艺;3混凝土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6.4.7在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和变形,并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6.4.8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中,6.4.9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养护工作。6.4.11混凝土地面应进行动态保湿保温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加强早期养护,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2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应经常检查保水层(如塑料薄膜、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3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6.4.12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6.5特殊气候条件下的施工6.5.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宜规定合理的工期。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遇冬期、炎热、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6.5.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中,混凝土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规定。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6.5.3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5℃以下。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6.5.4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6.5.5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7施工现场监测与试验去掉应变监测7.0.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均匀布置;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应变的要求确定;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5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20mm处的温度;6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20mm处的温度。7.0.2超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的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内部测温点、结构表面测温点、环境测温点的测温,应与混凝土浇筑、养护过程同步进行;2应按测温频率要求及时提供测温报告,测温报告应包含各测温点的温度数据、温度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内容;3混凝土结构中心位置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小于20℃时,可停止测温。7.0.3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浇筑体的测温频率应体现早期密集的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2在混凝土浇筑后1天内,每4h一次;3在混凝土浇筑后2-7天内,每6-8h一次;4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每昼夜不应少于2次。7.0.4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2测试范围:-30℃~150℃;3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7.0.5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7.0.6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监测点的温度变化曲线、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7.0.7发现监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质量检验及验收8.1质量检验8.1.1混凝土拌合物质量1混凝土拌和系统中各种计量仪器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标定合格后方能使用,且应每月自检1次。2混凝土拌合物质量检验项目包括:出机坍落度、入模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等。拌合物质量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0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8.1.2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1的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l07的有关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8.1.3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检验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50082的有关要求。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8.2质量验收8.2.1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其它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8.2.2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混凝土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

附录A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阶段综合温降的计算方法A.1混凝土的绝热温升A.1.1水泥的水化热(A.1.1-1)(A.1.1-2)(A.1.1-3)式中:Qτ——在龄期τ天时的累积水化热(kJ/kg);Q0——水泥水化热总量(kJ/kg);τ——龄期(d);n——常数,随水泥品种、比表面积等因素不同而异。A.1.2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应在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用量确定后根据实际配合比通过试验得出。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考虑根据下述公式进行计算:Q=kQ0(A.1.2)式中:Q——胶凝材料水化热总量(kJ/kg);k——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其值取法参见表A.1.2。A.1.3当现场采用粉煤灰与矿渣粉双掺时,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下式进行计算:k=k1+k2-1(A.1.3)式中:k1——粉煤灰掺量对应的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表A.1.3取值;k2——矿粉掺量对应水化热调整系数可按表A.1.3取值。表A.1.3不同掺量掺合料水化热调整系数掺量010%20%30%40%粉煤灰(k1)10.960.950.930.82矿渣粉(k2)110.930.920.84注:表中掺量为掺合料占总胶凝材料用量的百分比。A.1.4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可按下式计算:(A.1.4)式中:T(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绝热温升(℃);W——每m3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kg/m3);C——混凝土的比热,一般为0.92~1.0〔kJ/(kg.℃)〕;ρ——混凝土的重力密度,2400~2500(kg/m3);m——与水泥品种、浇筑温度等有关的系数,0.3~0.5(d-1);t——混凝土龄期(d)。A.2温升估算A.2.1浇筑体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可采用有限单元法或一维差分法。A.2.2有限单元法可使用成熟的商用有限元计算程序或自编的经过验证的有限元程序。采用一维差分法,可将混凝土沿厚度分许多有限段Δx(m),时间分许多有限段Δt(h)。相邻三点的编号为n-1、n、n+1,在第k时间里,三点的温度Tn-1,k、Tn,k及Tn+1,k+1,经过Δt时间后,中间点的温度Tn,k+1,可按差分式求得:(A.4.2)式中:——混凝土的热扩散率,取0.0035m2/h。ΔTn,k——第n层热源在k时段之间释放热量所产生的温升。A.2.3混凝土内部热源在t1和t2时刻之间释放热量所产生的温差,可按下式计算:(A.4.3)A.2.4在混凝土与相应位置接触面上释放热量所产生的温差可取ΔT/2。A.3温差计算A.3.1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可按下式计算:(A.5.1)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内的表层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A.3.2混凝土浇筑体的综合降温差可按下式计算(A.3.2)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在混凝土龄期为t内,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可通过温度场计算或实测求得(℃);——混凝土浇筑体达到最高温度Tmax时,其块体上、下表层的温度(℃);——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度(℃);——混凝土浇筑体预计的稳定温度或最终稳定温度,(可取计算龄期t时的日平均温度或当地年平均温度)(℃)。A.4混凝土收缩变形值的当量温度A.4.1混凝土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可按下式计算:(A.2.1)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相对变形值;——在标准试验状态下混凝土最终收缩的相对变形值,取3.24×10-4;M1、M2、…M11——考虑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可按表A.2.1取用。A.4.2混凝土收缩相对变形值的当量温度可按下式计算(A.2.2)式中:——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收缩当量温度;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取1.0×10-5。表A.4.1混凝土收缩变形不同条件影响修正系数水泥品种M1水泥细度(m2/kg)M2水胶比M3胶浆量(%)M4养护时间(d)M5环境相对湿度(%)M6M7M8减水剂M9粉煤灰掺量(%)M10矿粉掺量(%)M11矿渣水泥1.253001.00.30.85201.011.11251.2500.540.001.00无10101低热水泥1.10400251.221.113060.050.85有1.3200.86201.01普通水泥1.05001.350.51.21301.4531.094000.76--300.89301.02火山灰水泥1.06001.680.61.42351.7541.07501.00.31.030.150.68--400.90401.05抗硫酸盐水泥0.78————402.151.04600.800.61------——----452.5571700.770.51.310.250.55------------503.03100.9680----------------14~1800.93900.540.71.43--------注:1——水力半径的倒数,为构件截面周长(L)与截面积(F)之比,(m-1);2EsFs/EcFc——配筋率,Es、Ec——钢筋、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Fs、Fc——钢筋、混凝土的截面积(mm2);3粉煤灰(矿渣粉)掺量——指粉煤灰(矿渣粉)掺合料重量占胶凝材料总重的百分数。附录B控制裂缝的条件及跳仓间距的计算方法B.1控制裂缝的条件B.1.1混凝土抗拉强度可按下式计算(B.1.1)式中:ftk(t)——混凝土龄期为t时的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γ——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取0.3。B.1.2混凝土防裂性能可按下列公式进行判断:(B.1.2-1)(B.1.2-2)式中:K——防裂安全系数,取K=1.15。λ——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系数,λ=λ1·λ2,可按表B.1.2-1取值;ftk——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按表B.1.2-2取值;;表B.1.2-1不同掺量掺合料抗拉强度调整系数掺量020%30%40%粉煤灰(λ1)11.030.970.92矿渣粉(λ2)11.131.091.10表B.1.2-2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符号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30C35C40ftk1.782.012.202.39

B.2跳仓间距的计算B.2.1配筋后的混凝土极限拉伸值可按下式计算:(B.2.1)式中:——龄期为t的配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龄期为t的混凝土瞬时极限拉伸值;——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N/mm2);——配筋率EsFs/EcFc(不加百分数,如0.3%,则=0.3);——钢筋直径(cm)。B.2.2根据A.7.2条的防裂判据,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无缝施工中跳仓间距按下式计算:(B.2.2)式中:——无缝施工跳仓间距;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该厚度为块体实际厚度与保温层换算混凝土虚拟厚度之和(mm);Cx——外约束介质的水平变形刚度(N/mm3),一般可按下表B.2.2取值:——龄期为t时,混凝土浇筑体在降温过程中的综合降温(℃);——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可根据试验或B.3的计算得到。表B.2.2不同外约束介质下Cx取值(10-2N/mm3)外约束介质软粘土砂质粘土硬粘土风化岩、低强度等级素混凝土C10级以上配筋混凝土Cx1~33~66~1060~100100~150B.3混凝土的弹性模量B.3.1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可按下式计算(A.3.1-1)式中:——混凝土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一般近似取标准条件下养护28d的弹性量可按表A.3.1取用;φ——系数,应根据所用混凝土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数据时,可近似地取0.09。β——混凝土中掺合料对弹性模量修正系数,取值应以现场试验数据为准,在施工准备阶段和现场无试验数据时,可按表B.3.2计算。表B.3.1混凝土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龄期为28天时的弹性模量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弹性模量(N/mm2)C252.80×104C303.0×104C353.15×104C403.25×104B.3.2掺合料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β=β1·β2(B.3.2)式中:β1——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B.3.2取值;β2——混凝土中矿粉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调整修正系数,可按表B.3.2取值;表B.3.2不同掺量掺合料弹性模量调整系数掺量020%30%40%粉煤灰(β1)10.990.980.96矿渣粉(β2)11.021.031.04

B.4温度、收缩应力计算B.4.1自约束拉应力的计算可按下式计算(B.4.1-1)式中:——龄期为t时,因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产生自约束拉应力的累计值(MPa);——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的增量(℃)。——第i计算区段,龄期为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α——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H(τ,t)——在龄期为τ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可按表B.4.1取值。B.4.2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的增量可按下式计算:(B.4.2)式中:j——为第i计算区段步长(d);表B.4.1混凝土的松弛系数表τ=2dτ=5dτ=10dτ=20dtH(τ,t)tH(τ,t)tH(τ,t)tH(τ,t)5345102030∞10.4260.3420.3040.2780.2250.1990.1870.1860.1860.1865678102030∞10.5100.4430.4100.3830.2960.2620.2280.2150.2080.2001010.2510.510.75111214182030∞10.5510.4990.4760.4570.3920.3060.2510.2380.2140.2102020.2520.520.75212225304050∞10.5920.5490.5340.5210.4730.3670.3010.2530.2520.251B.4.3在施工准备阶段,最大自约束应力也可按下式计算:(B.4.3)式中:——最大自约束应力(MPa);——混凝土浇筑后可能出现的最大里表温差(℃);——与最大里表温差相对应龄期t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在龄期为τ时,第i计算区段产生的约束应力延续至t时的松弛系数,可按表B.4.1取值。B.4.4外约束拉应力可按下式计算:(B.4.4)式中:——龄期为t时,因综合降温差,在外约束条件下产生的拉应力(MPa);——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内,混凝土浇筑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可按下式计算:μ——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15;——龄期为t时,在第i计算区段,外约束的约束系数。B.4.5混凝土浇筑体综合降温差的增量可按下式计算:(B.4.5)B.4.6混凝土外约束的约束系数可按下式计算:(B.4.6)式中:L——混凝土浇筑体的长度(mm);H——混凝土浇筑体的厚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