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综合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1(共5套)(共364题)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综合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此即所谓()。A、法的意志性B、法的利导性C、法的程序性D、法的国家性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的程序性的定义。从法的形式上看,法是强调程序、规定程序和实行程序的规范,也即法是一个程序制度化的体系或制度化解决问题的程序,选项C是正确的。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从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意义上看,法体现国家的意志,选项A是错误的。法的利导性是指法律具有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这样一种特点,选项B是错误的。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选项D是错误的。2、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A、由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C、由公法为主发展为公法、私法并重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逐渐分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法从一开始是以私法为重,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法的起源是从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的过程,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法的起源是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法的起源是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选项D的说法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C。3、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之间具有()。A、手段和目的的关系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目的和本质的关系D、理论和价值的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的关系。社会作用是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调整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它是经过法的规范作用而产生的。法的作用对象有行为和社会两个层次,二者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C、D都是错误的。4、立法的关键阶段是()。A、法律案的提出B、法律案的审议C、法律草案的表决D、法律的公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制定程序。我国法律制定的程序有:(1)法律案的提出。(2)法律案的审议。(3)法律草案的表决。(4)法律的公布。其中,法律草案的表决是立法程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步骤。选项C是正确的。5、不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国籍法B、律师法C、法官法D、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宪法部门都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的法律,律师法当然不在其范围内,国籍法、法官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都属于宪法部门,正确答案是B,选项A、C、D是错误的。6、我国教师法规定:本法的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具体制定。这一规定属于()。A、确定性规则B、委任性规则C、准用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委任性规则的具体表现。所谓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例如,我国《计量法》第33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制定。本题中的题干规定即属委任性规则,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C、D都是错误的。7、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来源于()。A、古希腊B、罗马C、英国D、美国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早在古代罗马时期就存在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在查士丁尼的《学说汇纂》的前言中选用了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一句话:“有关罗马国家的法为公法,有关私人的法为私法”。当时的罗马法学家并没有将此作系统的阐释,只是企图把公共团体及其财产关系的法律与私人及其家庭方面的法律作出区别,选项B是正确的。8、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在法学上称为()。A、法律效果B、法律适用C、法律效益D、法律实效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实效的内容。选项D,法律实效是指人们实际上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行为,法律被人们实际遵守、执行或适用,法律实效强调法的实施结果之状态。选项D是正确的。选项A,法律效果指由法律专业人士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所做的关于司法行为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法律的预设要求、是否达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法律适用的应然效果的判断结果。选项A不应入选。选项B,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B不应入选。选项C,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C不应选。正确答案是D。9、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花木。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文法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分析,以便阐明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扩大解释是指在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窄时,作出比字面含义广的解释。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禁止攀枝摘花"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花木,是从目的上进行的解释。正确答案是C。10、下列关系中属于法律关系的是哪个?()A、已订婚的张某和姜某之间的关系B、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杨某与该院其他党员的关系C、被告人陈某聘请律师余某进行辩护D、王某赌博输给唐某1万元钱,立下字据表示在3天内付清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关系的相关内容。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经法律确认的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A项张某和姜某二人已订婚但没有正式登记,未得到法律的承认,不属于法律关系。B项属于党内关系,也不属于法律关系。D项不具有合法性,不属于法律关系。正确答案是C。11、在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中,有权进行行政解释的主体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法制办公室C、国务院办公厅D、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行政解释的内容。行政解释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这种解释包括:国务院和各主管部门对法律、法规的解释;省级人民政府、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对法规的解释。此外,国家军事机关的法律解释、若干国家行政机关联合进行的解释和国家行政机关与非国家机关联合进行的解释,也可归人行政解释。正确答案是D。12、根据我国法律有关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的情形?()A、王某家贫如洗却不小心在打工的企业损坏了价值30万元的仪器B、刘某偷了一辆价值100己的自行车,14年后被人查出C、李某遇到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抢劫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D、张某暴力阻止李某与赵某结婚,被害人没有起诉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责任的免责。免责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法律责任,即不实际承担法律责任。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法律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和情况是多种多样的。免责的条件和方式可以分为: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协议免责,自助免责,人道主义免责。C项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不产生法律责任,无所谓免责。C项符合题意,当选。A项是人道主义免责,B项是时效免责,D项是不诉免责,均属于免责的范围,均不应入选。13、在按主体标准划分的各种法律意识中,最为复杂的是()。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D、团体法律意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意识的分类。从意识主体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划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个人法律意识,是指具体的个人对法律现象的思想、看法、意见和情趣,它是个人独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的反映。群体法律意识是指家庭、集体、团体、阶级、阶层、民族、政党等不同的社会集合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社会法律意识是整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具有单一性。群体法律意识具有多元性、复杂性。正确答案是B。14、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有权进行司法解释,如果它们两家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应当由哪一个机关作出最终解释?()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司法部D、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司法解释的相关内容。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和这两个机关联合作出的解释。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正确答案是B。15、“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这一规则是()。A、授权性规则B、命令性规则C、强行性规则D、任意性规则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强行性规则的相关内容。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其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义务性规则、职权性规则都属于强行性规则。在体现人们个人意志的活动(如民事活动)中,强行性规则不允许当事人有个人意思表示,如果当事人之间签订了规定其他行为条件的协议,则该协议被认为是无效的,选项C是正确的。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作一定行为或不作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选项A是错误的。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选项B是错误的。任意性规则在规定主体权利义务的同时,又允许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协商自行设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在当事人没有协议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任意性规则在民商法等“私法”部门中较为常见,选项D是错误的。16、法国是欧洲大陆第一个制定成文宪法的国家,其宪法制定于()年。A、1787B、1789C、1791D、1797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宪法的产生。在欧洲大陆,法国是最早制定成文宪法典的国家。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成立了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了《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简称《人权宣言》)。《人权宣言》颁布后经过两年的时间,法国国民议会于1791年制定了法国的第一部宪法。这部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同时宣布废除各种封建制度。故正确答案为C。17、英国在17世纪就通过了《人身保护法》和《权利法案》,。1791年的法国宪法则把《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纳入宪法的文本之中。这说明()。A、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C、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英国在17世纪就通过了《人身保护法》和《权利法案》,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这并不是因为宪法不同于普通法律,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宪法是民主制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以及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都是宪法的本质属性,选项C、D都不正确。18、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的是()。A、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B、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C、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理’’、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选项A错误。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选项B错误。19、宪政的基本前提是()。A、民主制度B、保障人权C、制宪D、违宪审查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宪政与宪法的关系。宪法是一国宪政运动的结果,又是一国宪政的规范形式和依据。实行宪政必须有所依据和标准,因而,宪政的前提和基础是制宪,C项正确。民主制度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实施的结果和状态,即是宪政的表现而不是前提,选项A、B错误。宪法保障制度特别是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是实行宪政的必要条件,选项D错误。20、在宪法修改中,()需要严格限制。A、全面修改B、部分修改C、无形修改D、有形修改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宪法修改的形式。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各国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大体上有三种形式:全面修改、部分修改和无形修改。全面修改亦即对宪法全文进行修改,以新宪法取代旧宪法。部分修改亦即对宪法原有的部分条款加以改变,或者新增若干条款,而不牵动其他条款和整个宪法的修改方式。无形修改亦即在形式上没有对宪法条文内容进行修改,但在实际上却变更了其含义的修改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既不由正式修宪机关主持、通过,也不依照法定程序,而是采用其他方法变更宪法的内容,但其作用与正式宪法修改相似。然而,从树立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宪法的无形修改方式需要严格限制。所以C项正确。A、B错误。有形修改不属于宪法修改的形式,D项错误。21、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部分修改和无形修改等方式,修改程序一般包括()和公布五个阶段。A、提案、起草、审定、议决B、提案、审定、起草、议决C、起草、提案、审定、议决D、起草、审定、提案、议决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宪法修改的程序。从各国宪法规定和宪政实践看,宪法修改程序一般包括提案、审定、起草、议决和公布五个阶段。提案是修改宪法的开始,是指宪法修正案的提出,或者是说提议应该修改宪法;审定是指宪法修正案提出以后,由法定机关对宪法“应否”修改作原则上审查与决定的程序;起草是指在决定宪法应该修改后,由法定有权机关对决定修改的部分进行具体的草案拟定;议决是修改宪法的必经程序;公布是修改宪法的最后程序,也是必经程序。选项B正确。22、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A、原则上B、实质上C、根本上D、基本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的国家性质的理解。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可见,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选项B正确。23、根据宪法规定,()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A、自治区主席B、自治区党委书记C、自治区人民法院院长D、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根据宪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应当合理配置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因此,自治区主席应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选项A正确。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自治区人民法院院长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选项C、D错误。同样,自治区党委书记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没有法律根据,选项B错误。24、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选票即为当选。A、过半数,2/3以上B、过半数,过半数C、2/3以上,过半数D、2/3以上,2/3以上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选举程序的考查。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因此,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即为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25、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范围内设立。A、100户至500户B、200户至700户C、100户至700户D、200户至500户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居民委员会的设立的考查。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根据居民居住状况,按照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内设立。其设立、撤销、规模调整,由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决定。因此,一般在100户至700户的范围内设立居民委员会。故正确答案为C。26、我国宪法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负责处理。A、必须认真对待B、必须查清事实C、应当根据不同情况D、应当及时答复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公民监督权的考查。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故正确答案是B。27、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A、公民B、人民C、选民D、居民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公民的概念的考查。公民,也称国民,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选项A正确。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在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有着不同的内容,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选项B错误。选民是指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被列入选举人员名单的公民,需要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政治权利,其范围远远小于公民,选项C错误。居民是指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况的他国的公民也可能属于本国居民,与国籍无关,选项D错误。28、依法服兵役和()是公民的一项光荣义务。A、参加人民解放军B、参加武警部队C、参加预备役部队D、参加民兵组织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公民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的考查。我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我国目前实行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因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故正确答案是D。29、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必须年满()。A、23周岁B、35周岁C、40周岁D、45周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国家主席任职条件的考查。我国《宪法》第79条第2款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4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可见,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职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在政治方面,必须是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龄方面,必须年满45周岁。故正确答案是D。30、我国。1982年《宪法》已经过四次修改,共有()宪法修正案。A、17条B、27条C、31条D、37条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宪法的修改的考查。1982年宪法已经经过四次修改,共有31条宪法修正案。故正确答案是C。31、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及补选以前,由()暂时代理主席职位。A、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B、国务院总理C、中央军委主席D、全国政协主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国家主席的产生的考查。我国《宪法》第8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因此,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及补选以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故正确答案是A。3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吕刑》中所记载的内容?()A、要求在选择司法官时注意慎重、崇德B、规定了赎刑制度C、强调司法官适用刑罚不可畸轻畸重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知识点是关于《吕刑》中的一些规定。吕刑也称甫刑,它是对一次法制改革的一种综述,由它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次改革的精神在于贯彻周初的“明德慎罚”思想,强调的是国家司法从选择司法官到具体执法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慎重、崇德,选项A,是《吕刑》中的。选项B,赎刑在西周时期《吕刑》中有所体现。选项C,《吕刑》说:士制百姓于刑之中。这句话强调的是司法官员适用刑罚不可畸轻畸重。选项D,“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在夏代就已经规定过。所以,正确选项是D。33、西周时期对刑事案件收取的诉讼费用是()。A、束矢B、钧石C、质剂D、傅别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西周时期的“狱”与“讼"的有关规定。在西周时期,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已经作了区分。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民事案件,称为“听讼";审理刑事案件,称为“断狱’’。受理民事诉讼时要先收取诉讼费(束失),受理刑事诉讼时要收取证据材料(钧石),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束失是民事诉讼的费用。选项C,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形式,“质”,即所谓“大市以质;小市以剂”,凡买卖奴隶、牛马必须使用较长的契券;“剂”,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则使用较短的契券。选项D,傅别是适用于借贷关系的契约形式,“傅”即债券,债券一分为二成“别”。所以,正确选项是B。34、秦朝的法律形式中,类似于后世“律疏”的法律形式被称为()。A、封诊式B、廷行事C、法律问答D、决事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秦朝法律形式。法律问答,是秦国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采用问答的形式,类似于后世的“律疏”,即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封诊式,是关于秦国司法机关审案的原因、治狱程式、调查勘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同时也包括了一些具体的案例。选项B,廷行事即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可作为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选项D,决事比,是指在律无正规定时,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同类典型判例处断。所以,正确选项是C。35、依据“准五服以制罪”制度,如果以尊犯卑,则处罚最重的亲等是()。A、斩衰期B、齐衰期C、大功亲D、缌麻亲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选项A,斩衰期是服丧三年,着不缝边的极粗生麻布服丧。选项B,齐衰期是服丧一年或一年以下,着缝边的次等生粗麻布服丧。选项C,大功亲服丧九个月,着粗熟麻布服丧。选项D,缌麻亲服丧三个月,着细熟布服丧。在刑法适用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凡服制愈远,以尊犯卑,处罚变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所以,正确选项是D。36、大理寺正式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在()。A、曹魏时期B、北魏时期C、北齐时期D、隋朝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北齐时期正式设置了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大理寺是由廷尉扩大改称而来的,增加了中央司法机构的审判职能,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A、B,曹魏时期和北魏时期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廷尉。选项D,隋朝时期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但这一时期不是正式将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的审判机关,而是北齐时期。所以,正确选项是C。3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行政法典是()。A、《唐六典》B、《明会典》C、《五朝会典》D、《元典章》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唐朝的《唐六典》。《唐六典》修订的原则是“以官统典”,实行“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方法,将内容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和事职六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明会典》是明朝时期的法典,是模仿《唐六典》制作,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行政机关职掌和事例,颇具行政法典的特征。选项C《五朝会典》是清朝时期出现的,《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光绪会典》,合称《五朝会典》。选项D《元典章》是元朝当时地方政府对至元以来到英宗至治时期约五十年间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的汇编。所以,正确选项是A。38、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形式是()。A、刑统B、条法事类C、编例D、编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宋朝立法的形式中的编敕活动。宋朝法律形式在唐代律、令、格、式基础上,增加编敕、编例。“编敕”,是指宋朝对皇帝临时发布的敕令加以汇编,使之成为带有普遍性的法律,它是宋代最重要的立法活动;“编例",是宋朝对皇帝和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或审判的典型案件加以汇编,前者称为“条例”或“指挥",后者称为“断例。"选项D是正确的。选项A,刑统不是宋朝的立法活动;选项B,条法事类是南宋时期出现的统编敕令格式的法律形式;选项C,编例不是宋朝最重要的立法活动。所以,正确选项是D。39、系统保存元朝法律内容的是()。A、《至元新格》B、《元典章》C、《风宪宏纲》D、《大元通制》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元朝的一些重要法典。《元典章》,其全称为《大元圣政国朝典章》,这是当时地方政府对至元以来到英宗至治时期约五十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例的汇编。《元典章》虽非元代中央政府所颁之法典,但是它系统保存了元代法律的内容,成为研究元代社会及法律的珍贵材料,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至元新格》是元朝的第一部成文法典。选项C,《风宪宏纲》是仁宗时期制定的,《大元通制》是以其为基础制定的。选项D,《大元通制》是元朝制定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这部法典分制诏、条格、断例、别类四部分,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法制的基本状况,《大元通制》使得元朝法典定型。所以,正确选项是B。40、独子兼祧制度为()独创。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关于清代的继承制度。清代的继承制度表现为:严格宗祧继承的法定顺序、规定独子兼祧制度,还确定了遗嘱继承的法定效力。继承制度分为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身份继承包括宗祧继承和封爵继承,清代有严格的宗祧制度,确立以嫡长子为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清代对户绝之家,规定“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而禁止乞养异姓义子,避免乱宗。由此规定同宗独子可以实行兼祧,即一子可以继承两房宗祧。独子兼祧为清代在继承制度上的一种创制,有利于两房的延续。所以,正确选项是D。4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草案是()。A、《钦定宪法大纲》B、《十九信条》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D、《中华民国约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选项A,《钦定宪法大纲》是清王朝颁布的一部文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精神,突出的特点是皇帝专权、人民无权,实质在于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披上了“宪法"的外衣,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君主的绝对权力;选项B,《十九信条》是清政府抛出的另一个宪法性文件,也是清代统治者立宪骗局最后破产的记录。选项C,《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是北洋政府时期的第一部宪法草案,采用了三权分立的宪法原则,确认了民主共和制度。选项D,《中华民国约法》是北洋政府时期公布的,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所以,正确选项是A。4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是由()政权公布的。A、孙中山政权B、袁世凯政权C、曹锟政权D、蒋介石政权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选项A,孙中山政权时期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但是从其内容上看,实际是一个政府组织法,它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共和政体的诞生,宣告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灭亡,具有进步意义。选项B,袁世凯政权时期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约法",它是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选项C,曹锟政权时期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公布的第一部正式“宪法”。选项D,蒋介石政权制定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五五宪章”、《中华民国宪法》等。所以,正确选项是C。4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资本主义民法原则起草的民法典是()。A、《大清民律草案》B、《中华民国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民律草案总则编、债编准暂行参酌采用令》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大清民律草案》从整体结构看,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民法理论,但是它过分强调“与国际接轨",法典内容上所体现的前后两部分的差异,是近代东西方两种法律文化交融的例证。它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民法原则起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华民国民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选项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1987年颁布的。选项D,《民律草案总则编、债编准暂行参酌采用令》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一部法律。所以,正确选项是A。44、解放战争时期创制的新刑种是()。A、拘役B、管制C、罚金D、没收财产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解放战争时期刑罚制度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的相同点是:都规定了死刑、有期徒刑、劳役、罚金及褫夺公权、没收财产。不同点是:某些刑罚及执行上的变化,主要有:创造了新的刑种“管制”,指反动分子向政府登记后,将其交当地政府及群众监督改造,每日或每周须向指定机关报告其行动,限制其自由;调整了某些刑罚执行制度,主要是取消了抗日战争时期一度实行的交乡执行刑罚的制度。所以,正确选项是B。45、清末司法改革将()作为全国司法行政机关。A、大理寺B、大理院C、刑部D、法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清末法制改革,对于司法机关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是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以使行政与司法分立,并改按察使司为提法使司,负责地方司法行政工作及司法监督;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实行审检合署,在各级审判厅内设置相应的检察厅,对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提起公诉、实行审判监督,并可参与民事案件的审理,充当诉讼当事人或公益代表人。选项A,大理寺是北齐、唐朝、宋朝的中央审判机关;选项B,大理院是清末改革以后的最高审判机关;选项C,刑部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代的司法机构,到清末改革为法部;选项D,法部是清末法制改革由刑部改成的,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所以,正确选项是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8题,每题1.0分,共18分。)46、法律的强制力()。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强制力的涵义。一切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性,都有其保证实施的社会力量。所谓强制性,就是指各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强迫人们遵守的性质。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因此A、B选项是正确的。在法律得到遵守或违法主体依法自我纠正的情况下,国家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因此强制力具有潜在性。选项C也是正确的。法的实施还可以运用媒体监督、社会舆论等方式,D选项是错误的。47、下列关于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系。法律部门与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但是,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往往是由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有时候,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与部门法的名称是一致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可以认为是作为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宪法,也可以认为是作为一个法律部门的宪法部门,当然它还意味着一种作为法的渊源的宪法。又如刑法和劳动法,可以是作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刑法和劳动法,也可以被认为是刑法部门和劳动法部门。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部门法除了包括上述相应同名规范性法律文件之外,一般还包括其他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宪法部门,还包括有关国家结构的组织法、选举法、国籍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在许多情况下,部门法没有相同名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之对应。例如行政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就没有一个相同名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只有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A、B、C。48、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的分类。以法律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分为国内法与国际法。根据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而对法律分类,可分为根本法与普通法。按照法律的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分类,可以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的不同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因此A、B、C、D都是正确的。49、把法律解释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其划分标准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的划分标准。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两种。根据解释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释可以分为限制解释、扩充解释与字面解释三种。根据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法律解释分为语法解释、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因此正确答案是B、D。50、甲因为打架被判处拘役,对受害人给付赔偿费800,同时被所在单位开除公职。他所受的法律制裁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制裁的种类。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拘役属于刑事制裁,对受害人给付赔偿费800元是民事制裁,被单位开除公职是行政制裁。承担宪法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领导干部,C项不应入选。因此正确答案是A、B、D。51、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意识的分类。社会法律意识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是一个社会中个人法律意识、各种群体法律意识相互交融的产物。群体法律意识是指家庭、集体、团体、阶级、阶层、民族、政党等不同的社会集合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群体法律意识是最复杂的法律意识,A项说法错误。从法律意识的专业化、普及化程度,可以划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群众法律意识。从人的认识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法律意识可分为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感性阶段,它直接与人们日常的法律生活相联系,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表面的、直观的、自发的反映。法律思想体系是人们对法律现象认识的理性阶段,它表现为系统化、理论化的法律思想、观点和学说,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自觉的反映。职业法律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法律思想体系,非职业法律意识也不一定属于法律心理,B项说法错误。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对社会有间接作用形式和直接作用形式,D项说法错误。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现行法往往是对立的,对法的制定和实施起消极作用。C项说法正确,不应入选。因此正确答案是A、B、D。52、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我国1999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把“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二是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是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四是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五是将国家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基本政策合并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六是将镇压“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所以选项A、D正确。将“计划经济"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选项B错误。在原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文明”是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选项C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D。53、()实行由司法机关解释宪法的体制。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宪法解释的体制。由司法机关解释宪法亦即司法审查,就是司法机关是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这一制度源自美国。现今世界中,采行这一制度的国家很多,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国家,都是由司法机关解释宪法。故正确答案为A、B、C、D。54、违宪审查的对象包括()。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违宪审查的对象。违宪审查的对象是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具体说有以下几种:一是国会或者其他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二是州或者省区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三是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等;四是国际条约。故正确答案为A、B、C、D。5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考查。《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9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可见,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选项B、C正确。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选项A错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选项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C。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庇护权的考查。我国《宪法》第3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其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庇护权只能给予提出申请要求的外国人;二是外国人向我国政府提出要求避难,必须是出于政治原因,不包括一般刑事罪犯;三是我国政府对提出避难的要求,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四是被给予受庇护权利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驱逐。故正确答案是A、B、D。57、我国宗教团体的“三自”原则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我国《宪法》第36条第4款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即宗教团体应坚持自主、自办、自传的三自原则。宗教团体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宗教界保持宗教的学术文化交流联系,但不允许外国宗教势力干涉我国内部的宗教事务,我国宗教团体也不去干涉我国以外的宗教问题,以防止国际上的宗教势力干涉、控制、支配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势力。故正确答案是A、C、D。58、对国家领导人可以提出罢免案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罢免国家领导人的程序的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1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可见,可以对国家领导人提出罢免案的有全国人大主席团、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故正确答案是A、B、C。59、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是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分职权的考查。我国《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之一就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故正确答案是A、B、C、D。60、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商代开始实行以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到了商代晚期,嫡长子继承制度已经牢牢确立。西周时期确立了宗法制度,宗法制严格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度,作为西周宗法制度的一项基本制度,所以说,嫡长子继承制度严格确立是从西周开始的,被后世继承。选项A、B是错误的。所以,正确选项是C、D。61、下列选项中,属于汉朝首次创立的制度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选项A,上请原则是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所谓上请,即当官贵犯罪后,可以请示皇帝给有罪者某些优待。选项B,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和作证,这一原则也是汉朝出现的一项制度。选项C,汉朝在判决上突出的例证是秋冬行刑制度,秋冬行刑是指死刑在立秋以后、冬至以前这段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死刑。选项D,恤刑原则是在西周就已经出现。所以,正确选项是A、B、C。62、有关我国古代婚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选项A,唐律规定:“诸嫁娶违律,祖父母、父母主婚者,独坐主婚",不是“结婚、主婚皆坐”。选项B,元朝开始对媒妁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经基层官员、地方长老等保举推荐的“信实妇人",才能充任媒妁,并由官府登记在册。选项C,元朝建立婚姻关系必须订立婚书或称“嫁娶礼书”,这是元朝首次规定的。选项D,唐朝的婚姻解除的条件有“七出”、“三不去”、“义绝"。所以,正确选项是B、C、D。63、1930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民法典编目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中华民国民法》分为五编:第一篇总则分法例、人、物、法律行为、期日及期间、消灭时效、权利之行使,共七章;第二篇债分通则、各种之债,共二章;第三篇物权分通则、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典权、留置权、占有,共十章;第四篇亲属分通则、婚姻、父母子女、监护、扶养、家、亲属会议,共七章;第五编继承分遗产继承人、遗产之继承、遗嘱,共三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选项A,债编是1930年11月公布的。选项B,继承编是1930年12月公布的。选项C,亲属编是1930年12月公布的。选项D,物权编是1930年11月公布的。所以,正确选项是B、C。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64、简述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色。标准答案:(1)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它最大的特色就是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与实际需要。(2)从性质和内容上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共同意志。(3)从形式上看,我国当代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和统帅的法律体系。(4)我国当代法律体系仍在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法律体系必须随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实施,我们也在不断总结法律调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立法的内容和技术,使法律体系更为科学和完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5、简述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标准答案: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类型。其中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国家结构形式;而复合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某种独立性的成员单位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的国家结构形式。根据成员单位独立性的强弱,复合制又可以分为邦联、联邦、君合国、政合国等形式。其中联邦制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邦组成单位组成联盟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如下:第一,单一制国家划分为各个地方行政区划,国家主权先于各个行政区划存在;联邦制国家则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在。第二,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从来就不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具有任何主权特征,只有一个统一的立法机关和中央政府,只有一部宪法。但联邦制国家则不同,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联邦成员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在加入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联邦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各成员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最高政权机关。第三,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各有其权力来源。联邦的权力来源于各成员国的让与,联邦成员在组成联邦制国家时,各自把权力交与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一部分管理该成员单位内部事务的权力;而在单一制国家里,各地方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中央授权,地方的自主权或自治权是由国家整体通过宪法授予的。第四,单一制国家对外交往是单一主体,公民只有一个国籍;联邦制国家对外虽是单一主体,但成员单位也有进行国际交往的权力,公民基本上有双重国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6、简述《开皇律》的主要成就。标准答案:(1)《开皇律》总结以往的立法成果,以《北齐律》为基础,调整了篇目内容,形成了12篇的体例;《开皇律》共制定了500条律文,体现了“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特点。(2)《开皇律》的制定标志着封建制五刑正式形成,删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残酷刑罚,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3)《开皇律》区分了公罪与私罪。(4)《开皇律》改“重罪十条”为“十恶”之罪。在《北齐律》规定的“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形成了“十恶"制度。“十恶"具体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5)完善了“八议”、“官当”制度。主要表现在使封建贵族官僚享有“例减"、“听赎”和“官当”的特权。总之,《开皇律》较以往的封建法典有了较大的改革,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四、分析题(本题共7题,每题1.0分,共7分。)《继承法》第16条规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67、试分析本法条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及其类型。标准答案:从所给的法条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包含了三个法律规则,其类型均属于授权性规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8、试分析本法条所包含的法律规范的结构(要求指出三要素)。标准答案:本法条所包含的三个法律规则在法条中只表现出了行为规则部分,假定和法律后果部分被省略掉了,假定部分应该是被继承人死亡并留有遗产,法律后果部分是被继承人的遗产转移给其合法继承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9、若甲(只有妻子丙一人为继承人)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以遗嘱方式赠与其情妇乙,少量财产以遗嘱方式处分给其妻子丙,该处分行为是否有效?标准答案:若甲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以遗嘱方式赠与其情妇乙,少量财产以遗嘱方式给其妻子丙,单从本法条规则看,完全满足法律规则的规定,但由于该行为违反了民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因此该处分行为无效。这种法律适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关系,法律原则不但指导法律规则的制定、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而且当法律规则和原则发生冲突时,应适用法律原则。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0、某县选举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选举法的规定,采取了直接选举的方式。在确认选民资格时,凡年满18周岁的城镇和农村人员均列入选民资格,对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均准予其行使选举权;对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及正在被羁押的人和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一律不得行使选举权。在提出代表候选人时,有些是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或联合推荐提出的,有些是选民10人以上联名推荐提出的,有些是乡镇人大单独或联合推荐提出的。问: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该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标准答案:第一,对被羁押的人及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一律不得行使选举权是错误的。在我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二是年满18周岁;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因此,对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以及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人,均准予行使选举权。第二,乡镇人大单独或联合推荐提出代表候选人是错误的。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或者选举单位提名产生。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因此,乡镇人大不能单独或联合推荐提出代表候选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服制若近,以尊犯卑,处刑则轻,以卑犯尊,处刑则重;服制若远,以尊犯卑,处刑则重,以卑犯尊,处刑则轻。若财产转让有犯,服制若近,处罚若轻。”问题:71、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制度?标准答案: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准五服以至罪”的制度。“服制”是中国古代以丧服为标志,规定亲属之间亲疏远近的一种制度。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2、确立这一制度的立法宗旨是什么?标准答案:立法宗旨:“准五服以至罪”制度是在儒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强调了封建家庭伦理的道德规范,体现了父权、夫权的思想,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把这种道德观念融入到立法的原则当中,体现了法与礼的关系,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标志之一,其影响深远。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3、举例说明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标准答案:影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的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准五服以至罪"制度就是对它的反映,不仅确定了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而且也明确规定了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适用的原则,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五、论述题(本题共1题,每题1.0分,共1分。)74、从法的形式特征论述法的主要优点。标准答案:(1)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规范性。从其存在形态看,法首先是一种规范。法不是一般的规范,而是一种社会规范。其特点在于它所调整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社会关系)或交互行为。法作为社会规范,像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一样,具有规范性。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它表现在:法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交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标准或方向。法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包括三种:1)人们可以怎样行为(可为模式);2)人们不得怎样行为(勿为模式);3)人们应当或必须怎样行为(应为模式)。从效力上看,具有规范性的法律,不是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制定的,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不特定的人;它不仅仅适用一次,而是在其生效期间内反复适用。(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和普遍性。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这种特殊性,就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因此,从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意义上看,法体现国家的意志。所谓法的制定,就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即具有一定文字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国的各种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即属此类。所谓法的认可,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他社会规范(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法的认可主要有两种方式:1)明示认可,即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哪些已有的道德或习惯等规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认可的规范往往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默示认可,即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哪些社会规范是法律,而是通过法院判决时援引的方式承认它们的实际法律效力。以这种方式存在的法律,往往是通行于一定地区、一定民族之间的习惯法,如经国家认可的家法族规、村落规约(乡规民约)、行业(行会)规范等。同样,法是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的规范,在此意义上,法具有普遍性。所谓法的普遍性,也称“法的普遍适用性”、“法的概括性",就是指法作为一般的行为规范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和特性。法具有普遍性,并不等于说法具有绝对性和无限性,其实,法的效力也是有局限性的。因此,法只有在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或人们的行为范围以内才具有普遍的效力,而不是遍及人们社会关系、行为和活动的一切领域。(3)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这是因为:1)法的要素以法律规范为主,而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是以授权、禁止和命令的形式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法律规范中的法律后果则是对权利和义务的再分配。2)法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的,因而法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和义务。3)权利和义务是主体法律地位的体现,不管法律是怎样的法律,不管这种法律以权利为本位还是以义务为本位,权利和义务总是被立法者所充分重视,也总是受到社会各成员关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的特点,它明确地告诉人们该怎样行为、不该怎样行为以及必须怎样行为;人们根据法律规定来预先估计自己与他人之间该怎样行为,并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以及法律的态度。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这表明法具有利导性。法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双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双向”表现在:权利和义务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一个表征利益,一个表征负担,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它们互为互相排斥的对立面。(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和程序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此意义上,所谓法的国家强制性就是指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迫人们遵守的性质。也就是说,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人们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将招致国家强制力的干涉,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国家的强制力是法实施的最后的保障手段。法的程序性。法律的实施虽然是强制进行的,但它是由专门的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执行的。所谓法的程序性,即法律的强制实施都是通过法定时间与法定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法是一个程序制度化的体系或制度化解决问题的程序。法具有程序性,其理由表现在:一方面,法律在本质上要求实现程序化;另一方面,程序的独特性质和功能也为保障法的效率和权威提供了条件。通过以上对法的外在特征的分析,我们看到: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即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的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从结构上看,法这种社会规范又是一个由各个具体的法律规范(规则)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系),其内容规定的主要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模式,即人们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法通过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来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政法干警招录考试(专业综合-综合课-法律硕士类)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5题,每题1.0分,共45分。)1、关于法学的性质,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由于法学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故法学是一门科学B、由于法学解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问题,要为人们在规则下生活提供精神导向,因此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C、由于法学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它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各种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性质、特点与相互关系,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区别及相互关系,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D、由于法学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因此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学的含义和性质。法学并不是自然科学,因为它有明显的阶级性和价值倾向性,因此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研究活动和认识成果的总称。法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因此法学是一门科学。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法学解决的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因此也具有人文科学的性质,选项B的说法是正确的。法学必须对法律现象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既要考查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又要比较研究各种不同法律制度的特点、异同和相互关系;既要研究法律自身运作的机制和规律性,又要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既要研究现实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又要研究法的目的、功能、价值和作用效果。因此法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是D。2、普通法系中的普通法是指()。A、欧洲封建割据时期作为统一象征的教会法B、在欧洲大陆通行的罗马法C、英格兰各地的习惯法D、适用于英格兰全境的判例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普通法系普通法的含义。英美法系起源于公元11世纪诺曼人入侵英国后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现的普通法。1066年诺曼公爵威廉入侵后,随着土地转人诺曼贵族,在加强中央集权王权的同时,英国国王派官员至全国各地进行巡回审理,并逐渐建立了一批王室法院,以后通称为普通法院。这些官员和法院根据国王敕令,并参照当地习惯进行判决。在这种判决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全国适用的法律,通称为普通法。正确选项是D。3、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是()。A、本人的行为B、一般人的行为C、违法犯罪者的行为D、他人的行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的教育作用的对象。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使法律对一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作用的对象是一般人的行为,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行为,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可以用来制裁、强制、约束违法犯罪行为,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对他人行为的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其作用对象是他人的行为,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4、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不同,立法可分为()。A、国家立法机关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立法和授权立法B、一院制立法和两院制立法C、君主立法、议会立法、民主立法D、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立法体制的相关问题。根据立法机关的性质不同,立法体系可分为立法机关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立法和授权立法。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B、C、D选项都是错误的。5、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是()。A、立法体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的部门法体系,即将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成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B选项是正确的。对立法体系也有不同的理解,在将它理解为国家机关制定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时,它与法律体系大致上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包含有一个国家的全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含义;在将它理解为立法规划时,二者就有较大的差异,因为立法规划的内容和范围有限,不可能包括法律体系的全部内容。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法学体系是指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因此C选项是错误的。法系是比较法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地说,法系可以理解为若干国家和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的总称,法系的概念是跨越历史和国界的,更多的是表达法律的传统,揭示的是由若干国家和地区法律构成的同一类法律的共性;而法律体系则以一个主权国家的现行法为限,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6、凡法律未规定的行为规范而规定参照、援用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律,这种规则是()。A、确定性规则B、强行性规则C、委任性规则D、准用性规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规则的种类。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而是规定在此问题上应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定的规则叫准用性规则,因此D选项是正确的。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因此A选项是错误的。强行性规则,是指其规定的内容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因此B选项是错误的。委任性规则,是指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例如,我国《计量法》第33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制定。7、1979年的《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从结构上看,这一法律规范缺少什么?()A、假定B、处理C、制裁D、行为模式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按照通说,任何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构成。本题中“致使工作、生产……”是行为模式的一部分,并非假设,假设部分已省略掉,因此A选项是正确的。8、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审判机关C、国家监察机关D、国家检察机关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内容。选项D,检察机关的监督被称为检察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其监督的范围很广,包括法纪监督、经济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监所监督。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选项A,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主体的监督。因此选项A不应选。选项B,审判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审判机关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即依审判监督权限和程序对具体审判活动及其裁决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另一方面,对外监督,是依诉讼程序对本系统外的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所以B不应选。选项C,监察机关的监督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所以C不应选。因此正确答案是D。9、法律解释的方法有时是综合使用的,在通常情况下,最先使用的一个基本方法是()。A、历史解释的方法B、体系解释的方法C、目的解释的方法D、文义解释的方法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解释方法的相关内容。文义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语法结构、文字排列和标点符号等进行分析,以便阐明法律的内容和含义。历史解释是指通过对法律文件制定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历史背景材料的研究,或者通过将这一法律与历史上同类法律规范进行比较研究来阐明法律规范的内容和含义。体系解释是指分析某一法律规范在整个法律体系和所属法律部门中的地位和作用,来揭示其内容和含义。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必须使用的方法,也是首先使用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D。10、以“一个人对其他一切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关系有()。A、物权关系B、债权关系C、相邻关系D、继承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绝对法律关系的相关内容。绝对法律关系指的是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的法律关系。绝对法律关系的特点是,只有权利主体是特定的、具体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不具体的。绝对法律关系以“一个人对其他一切人”的形式表现出来,即一个特定的人与其他相对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物权关系就是绝对法律关系的典型表现。债权关系、相邻关系、继承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表现为“某个人对某个人"的形式。因此正确答案是A。11、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合法关系B、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关系C、法律关系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存在形式,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D、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关系的特征。法律关系是依法建立的社会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即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1)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2)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殊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意志性、权利义务性、客观性。A、B、C三项说法正确。法律关系的类型中,绝对法律关系中只有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是D。12、在我国,承担违宪责任、承受违宪制裁的主体主要是()。A、国家机关公职人员B、国家机关领导人员C、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D、国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俱乐部网球场施工合同
- 文化传媒行业聘用合同范本
- 书店装修泥工施工合同模板
- 学校电力设施施工合同样本
- 工厂车间内墙装修刮瓷合同
- 地热能源开发钻探合同
- 船舶修造劳务分包协议
- 建筑工程师招聘合同样本
- 外国设计师家居行业聘用合同
- 娱乐市场租赁合同
- 学校校园欺凌师生访谈记录表六篇
- 2023年度军队文职《教育学》真题库(含答案)
- 耳鼻喉科手术分级目录2022
- 课后习题答案-电机与拖动-刘锦波
- 急混合细胞白血病
- GB/T 11836-2023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23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和实施方案
-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中国阴道炎诊治课件
- 微生物生物转化
- 冠心病的护理心得体会(11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