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物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二: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退而A与万章之徒B序《诗》《书》C述D仲尼之意E作《孟子》F七篇G其后H有驺子之属。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乘之国”与“千乘之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乘”的意思相同。B.“万取千焉”与“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焉”的意思不同。C.“时日害丧”与“日与子弟角”(《促织》)两句中“日”的意思不同。D.“道既通”与“家中诸母皆通文”(《与妻书》)两句中“通”的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问孟子,孟子不远千里而来,是不是将给他们国家带来利益。B.孟子说,如果从君王到百姓都只追逐私利,不顾仁义,那么个人会丧命,国家会灭亡。C.孟子认为,周文王有德行,能享受欣赏鸟兽的快乐,夏桀没有德行,无法享受这种快乐。D.太史公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说的那句话“何以利吾国”时,总会有所感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2)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14.孟子游历诸国,为什么未获重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材料二: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夫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为亭A于堂之北B而凿池C其南D引流种树E以F为休息G之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部分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指我,与《齐桓晋文之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中的“予”含义相同。B.材料一中“始治官舍”与材料二中“修既治滁之明年”两句中的“治”含义相同。C.而,表转折关系,与《答司马谏议书》“而天下之理得矣”中的“而”用法不同。D.“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与《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为书命名、汉武帝为年号命名、叔孙为儿子命名,古人面临的喜事大小不同,但都喜欢以所喜之事命名,这对苏轼产生了影响。B.苏轼到任扶风的第二年,在已经建好的亭子里摆设酒宴,与朋友相聚宴饮,一问一答之间,可见作者心忧天下苍生的情感。C.欧阳修发现滁州城南一百步的地方山水风景优美,十分欢喜,于是让人拓出空地,修建一座亭子,此后常与百姓在此游玩。D.滁州在五代混战时曾是兵家争夺之地,宋太祖领兵平定滁州。到欧阳修在滁州时,滁州已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地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2)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欲求晖、凤就擒之所。14.请简要概括苏轼、欧阳修为自己建的亭子所命之名的缘由。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天下事有见以为缓,而其实不可不蚤为之计者,此狃目前者之所狎视,而深识玄览之士之所蒿目而忧也,则今之备荒弭盗是已。尝观《周礼》,以荒政十二聚万民,而除盗贼即具于中,何者?国富民殷,善良自众;民穷财尽,奸宄易生。昔人谓“圣王之民不馁,治平之世无盗”,此笃论也。今上统驭方内,仁怀义震,靡所不至,宜民生阜康,暴民不作矣。乃吴楚之东西,大江之左右,近而宛洛,远而闽蜀,饥馑频仍,群不逞之徒钩连盘结,时戢而时动,此非盛世所宜有也。愚以为备荒弭盗,皆今急务。古今备荒之说,不可缕数,总之,修先王储偫①之政,上也;综中世敛散之规,次也;移粟移民,裒盈益缩,下也。咸无焉,而孳孳糜粥之设,是激西江之水,苏涸辙之鱼,蔑有及矣。试详论之。《周礼》既有荒政,为遇凶救济之法矣,而又遗人所掌收诸委积,为待凶施惠之法。廪人所掌岁计丰凶,为嗣岁移就之法。未荒也,预有以待之;将荒也,先有以计之;既荒也,大有以救之。故上古之民灾而不害。中世敛散之规,皆师其遗意。可见施行者,如李悝之平籴,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耿寿昌之常平,谷贱则增价以籴,谷贵则减价以粜;隋长孙平令民家出石粟输之当社,以备凶年。此所谓中世敛散之规,今之所当亟于修举者也。(节选自焦竑《备荒弭盗议》)材料二: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②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其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③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④,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节选自刘敞《患盗论》)【注】①储偫:储备,存储物资以备需用。②龠(yuè):古代量器。③出:脱离。④直指之使:即直指使,文中指朝廷派往地方专管盗贼的官吏。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若夫A衣食素B周其身C廉耻夙D加其心E彼唯恐F不得齿良人G何敢然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荒弭盗”中的“备”,与《劝学》“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含义不同。B.“除盗贼即具于中”的“除”,与《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中的“除”含义相同。C.“不可缕数”中的“数”,与《谏逐客书》“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中的“数”含义不同。D.“不若起而图生也”中的“若”,与《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若”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焦竑看来,那些缺少远视而只顾眼前的人是不易产生“备荒弭盗”主张的。B.焦竑为论证“备荒弭盗”的观点,既结合百姓的现状,又联系《周礼》中的内容。C.在刘敞看来,如果政治修明、教化盛行、百姓贫富差距不大,可有效减少盗贼产生。D.从具体途径来看,焦竑与刘敞都主张通过借助法律的手段来落实“备荒弭盗”的观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荒也,预有以待之;将荒也,先有以计之。(2)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14.焦竑为何视备荒弭盗为当务之急?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旧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新唐书·杜甫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B.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是指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称之为“六经”。B.“会禄山乱,天子入蜀”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C.行在,亦称“行在所”,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指皇帝行幸所至的地方。D.“绝言者路”中的“绝”,同“而绝江河”(《劝学》)、“不绝如缕”(《赤壁赋》)中的“绝”含义都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多次向皇上进献文章,还常自己夸耀自己,说自己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光大《六经》,但还是可以比得上扬雄、枚皋的。B.杜甫和房琬曾是贫贱之交,房琯被罢免了宰相后,杜甫上奏章为房琯说情,惹得皇上大怒,皇上让三司会审他。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14.请结合文本及教材中《登高》一诗,简要概括杜甫五十九岁时去世的原因。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地,知战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精锐骑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斫木下,期曰:“夜见举火即万弩俱发。”涓果夜至,立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田忌从A之B魏C果去邯郸D与齐战E于桂陵F大G破梁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文中指离开,与曹操《短歌行》中“去日苦多”“去”意思不同。B.固,文中指本来,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意思相同。C.度,文中指推测、估计,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的“度”意思相同。D.解,文中指解开,与《庖丁解牛》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的“解”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作者认为,凡是兴兵打仗,一定要做到了解对方,这样才能很好地预判,进而取得战争的胜利。B.孙膑和庞涓都熟读兵法,但是孙膑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说明孙膑比庞涓更能活用兵法。C.材料一中,孙膑用兵打败庞涓,主要原因一是利用了地利,地形狭窄;二是利用了天时,夜间天黑。D.材料二中,孙膑因为懂得解开纠缠丝线不能硬拉、劝架不能参与其中的道理,才能抓住本质,迂回取胜。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乃弃其步军,与精锐骑兵倍道兼行逐之。14.两次战争中,魏国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D12.B13.⑴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⑵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益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14.孟子学习的是孔道,主张仁义,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而战国时期各国兼并攻伐,需要的是能攻善伐的人才,孟子的主张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因此孟子未获重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中,主语承前省略,是孟子,“序”是谓语,“《诗》《书》”是宾语,本句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应在C处断;“述”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是“仲尼之意”,句意完整,应在E处断;“作”是动词,作谓语,其宾语是“《孟子》篇”,句意完整,应在G处断。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句意: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B.正确。语气助词;/兼词,相当于“于之”,从哪里。句意: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C.正确。太阳/名词作状语,天天。句意:这太阳什么时候消亡呢?/天天和其他年轻人斗蟋蟀。D.“意思不同”错。“通”,通晓。句意:当通晓孔道之后。/家中的各位长辈都通晓文字。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那么个人会丧命,国家会灭亡”错。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可知,原文只是说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会陷入危险的境地,没有说国家会灭亡和个人会丧命。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⑴“苟”,假若;“后”,意动用法,以……为后;“先”,意动用法,以……为先;“餍”,满足。⑵“利诚乱之始也”,判断句;“罕”,很少;“原”,根本原因、根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和“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可知,当时各诸侯国正在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需要的也是能攻善伐的人才,而孟子学习的是孔子之道,主张仁义,称述的是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长途辛劳而来,是不是将给我国带来利益呢?”孟子答道:“王何必非要说利呢?也要有仁义才行呢。如果王只是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呢?’大夫也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地呢?’那一般士子和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呢?’这样,上上下下都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危险了!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里头,他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里头,他就拥有一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不说是够多的了。假若他把义抛诸脑后而事事利字当先,那他不把国君的一切都剥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以仁存心的人是会遗弃他的父母的,没有以义存心的人是会怠慢他的君王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觐见梁惠王。王站在池塘边,一边欣赏着鸿雁、麋鹿,一边说:“有德行的人也享受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有这一切,也没法享受。(怎么这样说呢?我拿周文王和夏桀的史实为例来说说吧。)《诗经·大雅·灵台》中说:”开始筑灵台,勘测又标明,百姓都来做,慢慢就完成。王说才开始,不要太着急,百姓如儿子,都来出把力。王到鹿苑中,母鹿正栖息,母鹿肥又亮,白乌毛如雪。王到灵沼上,满池鱼跳跃。,虽然周文王用了百姓的力量筑高台,挖深池,但百姓乐意这样做,他们管这台叫‘灵台’,管这池叫‘灵沼’,还乐意那里有许多麋鹿和鱼鳖。古时候的圣君贤王因为能与老百姓同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夏桀却恰恰相反,百姓诅咒他死,他却自比太阳:“太阳什么时候消亡,我才什么时候死亡。')《汤誓》中便记载着百姓的哀歌:“这太阳什么时候消亡呢?我宁肯和你一道去死!,老百姓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即使有高台深池、珍禽异兽,他又如何能独自享受呢?”(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二: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益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轲,是邹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E11.B12.D13.(1)忧愁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2)我曾经考察过滁州的山水,查核过滁州的图籍,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擒获的地方。14.苏轼因久旱逢雨,感到优乐,故命名为“喜雨”;欧阳修因为当地百姓获得丰收,生活快乐美满,自己又与民同乐,故命名为“丰乐”。

【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为亭于堂之北”是状语后置句,其后断句,所以B处断开;“而凿池其南”,也是状语后置句,“其南”前省略了介词“于”,其后断句,所以D处断开;“引流种树”“以休息之所”中间停顿,“引流种树”包含“引流”“种树”这两个动宾结构,联系紧密,所以E处断开。故选BD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我到扶风的第二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够揣摩得到。B.错误,不同,修建;/治理、管理。句意:才开始造官邸。/我担任滁州的太守(治理滁州)后的第二年夏天。C.正确,表转折;/表承接。句意: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了。/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可以认识清楚了。D.正确,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既于山谷之间得斯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未尝技经肯綮”。句意: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宰牛刀)连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滁州已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地方”错,根据“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等内容,可知现在的滁州,也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事情,不能算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愈”,痊愈;“适”,恰好。(2)“尝”,曾经;“考”,考察;“按”,查核。【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可知:苏轼因久旱逢雨,感到优乐,所以把亭子命名“喜雨”。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夫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可知:欧阳修因民众和自己都为丰收而感到快乐,所以把亭子命名为“丰乐”。参考译文材料一: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过了三个月,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材料二:我担任滁州的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向滁州人讯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擒获的地方。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淮河之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草木凋零,山岩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0.CEG11.D12.D13.(1)在未发生荒灾时,预先做好准备;在荒难即将来临时,先制定计划。(2)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14.①重视“备荒弭盗”古以有之,今时应继承之。②当下饥荒频发,不逞之徒勾结煽动,非盛世所应有景象,不能彰显皇帝的“仁怀义震”。【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两句均为主谓结构,结构相同,句式一致,语意完整,中间要断开,故C处断开。“廉耻夙加其心”主谓结构,语意完整,其后要断开;“彼”,代词,为下句主语,之前要断开,故E处断开。“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为主谓宾结构完整的句子,语意完整,之后要断开;“何”,疑问词,引起下文的内容,之前要断开,故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备”,防备。/具备。句意:防备饥荒和消除盗贼。/自然就会达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精神境界。B.正确。“除”,均为除去。句意:除去盗贼的方略包含在其中。/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病。C.正确。“数”,计数。/几个,若干。句意:多的数不过来。/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D.错误。含义不同。“若”,及,比得上。/如果。句意: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都主张通过借助法律的手段”错误。根据材料二“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可知,刘敞主张通过满足衣食,重视礼义廉耻教化来落实“备荒弭盗”观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荒”,发生荒灾;“预”,预先、预备;“计”计划,谋划。(2)“虽”,即使;“烦”,烦劳;“科”,法律条文;“固”,本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尝观《周礼》……而除盗贼即具于中”可知,古人即重视“备荒弭盗”,今时应继承之。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饥馑频仍,群不逞之徒钩连盘结,时戢而时动,此非盛世所宜有也”可知,当下饥荒频发,不逞之徒勾结煽动,并非盛世所应有的景象,不能彰显皇帝的“仁怀义震”,故应“备荒弭盗”。参考译文:材料一:天下有些事情,人们往往认为可以缓一缓处理,但实际上却不可以不早早筹划。这些事务常常为目光短浅的人所忽视,却让有远见卓识的人极目远望忧虑不已。当今的防备饥荒和消除盗贼的问题,就属于这类事务。我曾阅读《周礼》,其中描述了通过十二项荒政措施来聚集万民,除去盗贼的方略包含在其中,为何如此?因为国家富强、人民殷实,善良的人自然众多;而民穷财尽,则奸邪之徒容易滋生。古人曾说“圣明君主的子民不会饥饿,太平盛世没有盗贼”,这是非常正确的论断。当今皇上统御天下,仁义的恩德救济,没有地方不到的,理应使百姓生活富足安康,暴民不再兴起作乱。然而,从吴楚之地到大江两岸,从近处的宛洛到远处的闽蜀,饥荒频发,那些心怀不满的人勾结在一起,时而收敛时而煽动,这并非盛世所应有的景象。我认为,备荒和弭盗都是当今的紧急任务。关于古今关于备荒的方略,多的数不过来。总的来说,效仿古代圣王储备物资的政策是上策;综合中世时期收敛与发散的规律是中策;通过移民移粟方法,拿多余的一方增加给缺少的一方是下策。如果都没有这些(措施),而只是忙于设置粥场来赈济饥民,那就像是用西江之水来拯救干涸车辙中的鱼,没有能够有效果的。让我详细论述一下。《周礼》中既有荒政的规定,作为遭遇灾难时的救济之法,同时也有遗人负责收集剩余物资,作为等待灾难发生时的施赠之法。廪人则负责计算每年的收成丰歉,为来年储备粮食做好准备。在未发生荒灾时,预先做好准备;在荒难即将来临时,先制定计划;在灾难已经发生后,大量采取措施进行救济。因此,上古时代的民众即使遭遇灾难也不会受害。中世时期的收敛与发散的规律,都是遵循了《周礼》的遗意。我们可以看到,如李悝的平籴之法,中度饥荒时就发放中度丰收时所储存的粮食,大饥荒时则发放大丰收时所储存的粮食;耿寿昌的常平之法,在粮价低廉时提高价格收购,粮价昂贵时降低价格出售;隋代长孙平让每家每户按规定的数量缴纳粮食到本乡,以备凶年之用。这些都是中世时期的收敛与发散的规律,是当今应当急切修复和实行的政策。材料二: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生活无忧;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丰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贼却没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来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围,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没有太大的作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A11.D12.D13.①臣依赖于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私下担心漂泊而死在路途沟壑。②(杜甫)游览岳祠(南岳庙),大水突然而至,过了十天他没找到食物,(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他,(杜甫)才得回来。14.①国家动荡,漂泊难归,体弱多病;②怀才不遇,贫病交加,饥寒交迫;③暴食牛肉,饮酒大醉,伤害身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弱的甚至要被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夺”是“寇”的谓语,“寇夺”意思是“叛军到处抢掠”,主谓结构,意思完整,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BC;“省视”作“甫”的谓语,意思完整,在其后断开,可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意思都是“恰逢、正赶上”。句意: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恰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畅。C.正确。D.错误。与“不绝如缕”中的“绝”含义相同。三处“绝”的意思分别是:断;横渡;断。句意: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却能够横渡江河。/像一根丝线那样的连着,没有断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错误,由原文“慷慨怀古,人莫测也”可知,人们不能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绪业”,祖业;“属”,写、连缀;“且”,将近;“转死”,漂泊而死。(2)“遽”,突然;“涉旬”,过了十天;“具”,准备;“乃”,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要点的能力。由原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知,杜甫去世的原因是国家动荡,漂泊难归,体弱多病;由原文“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等信息可知,他怀才不遇,贫病交加,饥寒交迫;由原文“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可知暴食牛肉,饮酒大醉,伤害身体,这也是他去世的原因之一。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就任,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不用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右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如果被治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杜甫向皇帝谢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弱的甚至要被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流落到剑南,在成都西郊建筑茅舍。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一天想杀死杜甫,集合官吏到门前。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顺流而下到江陵,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客居耒阳。(杜甫)游览岳祠(南岳庙),大水突然而至,过了十天他没找到食物,(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他,(杜甫)才得回来。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杜甫曾经随同李白和高适从卞州路过,饮酒醉了登上歌舞台,情绪激昂地写怀古的诗歌,人们不能猜测他。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B12.C13.(1)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就应根据它发展的趋势来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2)于是丢下他的步兵,率领精锐骑兵每天加倍行进地追赶齐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