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地区 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①遽悼悻然不乐,引疾卧家。光被旨为批答,见士民方不安如此,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上书自辩,至使天子自为手诏以逊谢,又使吕学士再三谕意,然后乃出视事。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李正言言青苗钱不便,诘责使之分析。吕司封传语祥符知县未散青苗钱,劾奏,乞行取勘。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光近蒙圣思过听,欲使之副贰枢府。光今所言,正逆介甫之意,明知其不合也,然光与介甫趋向虽殊,大归则同,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赦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忠,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不宣。光惶恐再拜。(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有删减)【注】①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材料二: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注】王安石接到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后,回复了此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出视事A诚是也B然当速改C前令之D非者E以慰F安士民G报天子之盛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用来……的,与“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的“所以”词义不同。B.谢,文中指道歉,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的“谢”词义相同。C.过听,本指错误地听取,文中是对皇上赏识自己的自谦,似于“承蒙错爱”的“错爱”。D.“何忧之有?”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的句式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在信中提到,自己在奉旨批答中直言不讳地义责王安石,是希望王安石尽快出来治事并能立即废除新法,从而造福天下。B.王安石和司马光所持政治理念虽然截然不同,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相同的,这也是司马光在信中提到的“和而不同”的内涵。C.司马光用国武子喜欢直言不讳地去揭露别人的过失,最终不得好死的事例,表明自己与国武子相似,即使不得善终也要向王安石进言。D.王安石在回信的第二段中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立足点,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的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上书自辩。(2)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14.王安石在推行青苗法时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指责,他是如何应对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上书自辩,至使天子自为手诏以逊谢,又使吕学士再三谕意,然后乃出视事。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介甫方欲得位,以行其道,泽天下之民;光方欲辞位,以行其志,救天下之民,此所谓和而不同者也。故敢一陈其志,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曩者与介甫A议论朝廷事B数相违戾C未知介甫之D察不察E然于光向慕之F心未始G变移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疾卧家中”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两句中的“引”含义相同。B.“颇督过之”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督过”含义相同。C.“出视事诚是也”与“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含义不同。D.“与罪而绝之”与“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罪”含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司马光仍在信中反复致意,表达了对王安石的敬重和欣赏,这是君子之争的典范。B.作为王安石的故交,司马光既不同于“门下之士”的歌功颂德,也有异于“非门下之士”的坐观其败,而是具陈已见。C.司马光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王安石面对异论者做法的态度和见解,并语重心长地劝告王安石应罢废新法。D.司马光举国武子的例子,是从王安石的个人利益出发,劝告他不要重蹈国武子只听好话而最终不得好死的覆辙。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2)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14.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提到“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读了选文,你认为司马光对王安石提出了哪些批评?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故古者圣主必有净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②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③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节选自《贞观政要》)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遂答云A业已为之B或道C业已许之D竟不为E停改F此则危G亡之祸可H反手而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理,文中指安定,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的“理”意思相同。B.期,文中指约定,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意思不同。C.所以,文中指……的原因,与《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意思相同。D.比,文中指近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比及三年”的“比”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不论是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还是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都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明君和忠臣相处共事,天下方可太平。B.谏议大夫王珪的看法与《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观点相近,都强调了虚心纳言的重要性,谏议大夫王珪也借此来劝谏唐太宗广开言路。C.在讨论周和秦国运长短的问题时,太宗认为,问题并非出在创业,而是出在守成上。周努力推行仁义,而秦还是崇尚诈力,所以国运会有长短不同。D.唐太宗翻阅前朝史书,意识到:当臣下进谏时,如果君主仅仅作出口头上的答复,实际上却终究不肯直面问题,这样做终将招致危亡的灾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古者圣主必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2)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14.唐太宗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劝谏虞舜制造漆器,大禹雕饰祭器,褚遂良是如何解释的?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节选自《荀子·君道》)材料二: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①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注]①馘(xù):脸。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之乱A虽成于二世B然使始皇知畏C此四人者D有以处之E而使不失职F秦之亡G不至H若此速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指坚固。与《六国论》“固不在战矣”中的“固”意思不同。B.胥,片刻。不胥时,即不待时。与《促织》“里胥猾黠”的“胥”意思不同。C.之徒,这些人。与《师说》“郯子之徒”中“之徒”意思相同,此意还有“之伦”“之属”。D.所以,……原因。与《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中的“所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想要军力强大国家稳固,想要求得安逸快乐,必须回到人民上来。B.苏轼认为,正因为六国君主残害百姓的程度远不如秦始皇和秦二世严重,所以百姓无人起来叛乱。C.秦始皇认为,依靠法律可以天下大治,官吏只要遵守大秦律法即可加以任用,有才无才并不重要。D.苏轼《六国论》中优秀人才被弃置山野加速了秦朝灭亡观点,与苏洵阐发的六国破灭的缘由完全不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2)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14.关于“君道”荀子和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鲁僖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选自孔子《春秋》)文本二: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①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之上公。宋,先代之后,于周为客。天子有事焉,有丧拜焉,非列国诸侯之所敢敌也,而曰“及楚人战于泓”。楚,夷狄之国;人,微者之称。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②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③,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④欺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有删改)注释:①即指泓水之战。子鱼向宋襄公建议,在楚军没有全部渡河、没有列阵成行做好准备时发起进攻,宋襄公未听,结果大败。②文王之战:指符合礼信仁义的战争。③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④指老年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A得B王莽以天下为可以C文取也D其得丧小E大不同F其不能欺天下G则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是农历每月初一,与此相关的还有“望”和“晦”。“望”是农历每月十五,“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B.“之”,解释为“去”,充当疑问代词“何”的谓语动词。“牛何之”属于宾语前置现象。C.“就”,解释为“赴”,与《劝学》中“金就砺则利”中的“就”意思不同。D.“孰”,疑问副词。“天下孰有不忍者”中,“孰”作“有”的状语,放在“有”的前面起到修饰作用。12.下列对材料一、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六经”之一。“宋公及楚人战于泓”一句中,苏轼对“公”“人”二字的分析,彰显了孔子正名守分的政治主张。B.《公羊传》认为宋襄公是一位仁义之君,而学者们对此多有怀疑。苏轼认为,宋襄公只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C.苏轼认为,宋襄公一方面不忍心在战场上攻击受伤之人和老年人,另一方面却用鄫子来祭祀睢水的神庙。这种前后不一的行为,宋襄公自有苦衷,天下人也都给予理解。D.苏轼认为,宋襄公昏庸无能,死后却能欺骗后世。宋襄公在用人方面不如齐桓公和晋文公,这也是他难以成就王霸之业的原因之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与之以王。(2)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14.苏轼在论证“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这一中心论点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EG11.D12.A13.(1)私下听说您不能识别鉴察我的用意,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2)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议定法令制度在朝廷上修订,把它交给有专责的官吏,不算侵夺官吏职权。14.①愤然离开,托病在家;②对司马光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③责问异论者,使其分条列举青苗法不适宜之处;④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的罪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出来办事的确是对的,但应当立即修改过去错误的法令,使士子、庶民得到安慰,以报答天子的大德。“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其后B处断开;“前令之非者”作“改”的宾语,中间不断开,其后E处断开;“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都是动宾结构,句意相关,中间G处断开。故BEG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用来……的。/……的原因。句意:这恐怕不符合英明主上用来提拔您而委以重任的本意。/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B.正确。句意:以致逼使天子亲作手诏谦词致歉。/第二天不可以不早一点前来向项王请罪。C.正确。D.错误。都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忧”。/“未有之也”。句意:又有什么可忧愁的。/没有这种情况啊。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立即废除新法”有误,原文为“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可知是“革除新法中不利于人民的措施”。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窃”,私下;“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司马光,翻译成“我”;“督过”,责备。(2)“以谓”,以为,认为;“受命于人主”“修之于朝廷”,状语后置句;有司,有专责的官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能力。①结合“悻然不乐,引疾卧家”可概括出,愤然离开,托病在家;②结合“颇督过之,上书自辩”可概括出,对司马光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③结合“李正言言青苗钱不便,诘责使之分析”可概括出,责问异论者,使其分条列举青苗法不适宜之处;④结合“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可概括出,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罪名。参考译文:材料一:近来,藩镇大臣中有说青苗钱不适宜的,天子拿出他的奏议让执政大臣观看,您突然怒气冲冲很不高兴,托病躺在家里。我奉旨起草答诏,见到士子、庶民是这样惶惶不安,您想辞职离开朝廷,这恐怕不符合英明主上用来提拔您而委以重任的本意,因此我在批答中直叙其事,用大义来责备您,本意是想促使您尽快出来治事,革除新法中不利于人民的措施,从而造福于天下。私下听说您不能识别鉴察我的用意,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以致逼使天子亲作手诏谦词致歉,又使吕学士一次又一次地表明挽留之意,然后才出来办理公务。出来办事的确是对的,但应当立即修改过去错误的法令,使士子、庶民得到安慰,以报答天子的大德。您现在不是这样,而是心情更加忿怒,推行新法越发急迫。李正言说青苗钱不适宜,您就反过来责问他,要他分别列举不适宜的地方。吕司封传言祥符县知县没有散放青苗钱,您就上书弹劾,请求审问。观察您的用意,一定是想努力奋战天下的人,跟他们分个胜败,不再考虑道理的对错,人民的忧乐,国家的安危,(对您的这种做法)我私下认为是不可取的。我近来承蒙圣上恩德错听,准备委任为枢密副使。我现在所说,正好跟您的意见相反,明明知道不合您的心意,但是我与您虽然在政治上的趋向有别,但其总的目标却是相同的,您正欲得到相位以行其治国之道,使天下的人民受其恩泽;我正欲辞去官职,以行个人之志,使天下的人民得到拯救,这就是我所说的“和而不同”的含义。因此敢于略陈我的志愿,亲自传达给您,以尽益友的情谊,至于是采纳或者拒绝,就全在您了。国武子喜欢直言不讳地去揭露别人的过失,最终不得好死。我常常不满意自己跟国武子相似,但始终不能改正。虽然如此,如果让有道德的人听到直截了当的批评,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对于书中所言)您是接受而听从,还是怪罪而拒绝,是责骂而加以侮辱,还是奏上皇上而加以贬逐,都没有什么不可,我等候命令就是了。言不尽意。我内心惶恐,谨再拜。材料二: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在于名气是否符合(实际),名气符合实际后,天下之间的道理就得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吏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CE11.D12.C13.(1)一起用就会立即求得天下太平,黎民百姓都会受到他的恩泽。(2)虽然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理解,因此(我)只简单地给您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了。14.①拒绝听取不同意见,以辞官相胁;②不能明辨是非,不能体察好友用心良苦;③心怀怨恨,对变法急于求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从前跟您议论起朝廷的政事,意见屡有不合,对此不知道您已经察觉到了或是没有察觉到,然而对于我来说对您的向往、敬慕之心始终没有改变。“曩者与介甫”省略主语“我”,完整意思是“曩者我与介甫”,没有谓语动词,句意不完整,A处不断开;“议论朝廷事”,动宾结构,与“曩者与介甫”构成完整的一句话,B处断开;“未知介甫之察不察”中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处不能断开,且“未知”前省略主语“我”,与“未知介甫之察不察”构成主谓句,CE两处断开。故选BCE。【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都是“拿来做凭借、理由”。句意:托病躺在家里。/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B.正确,两句的意思都是“责备”。句意:大加责备。/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的过错。C.正确,的确;诚心。句意:出来办事的确是对的。/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D.错误,怪罪;罪过。句意:还是怪罪而拒绝。/就这样没有罪过却要走向死亡的地方。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劝告王安石应罢废新法”错误,由原文第二段“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可知,司马光并不是“劝告王安石应罢废新法”,而是革除新法中不利于人民的措施、修改错误的法令。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起”,动词,起用;“致”,获得;“生民”名词,百姓;“被”,动词,蒙受。(2)“强聒”,勉强多说几句;“见”,被;“上报”,回信,“自辨”,为自己辩解。【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原文第二段“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苗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可概括出拒绝听取不同意见,以辞官相胁;原文第二段“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可概括出不能明辨是非,不能体察好友的用心良苦;原文第二段“出视事诚是也,然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德。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可概括出心怀怨恨,对变法急于求成。参考译文: 从前跟您议论起朝廷的政事,意见屡有不合,对此不知道您已经察觉到了或是没有察觉到,然而对于我来说对您的向往、敬慕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私下观察您独享天下的大名已经有三十多年,才能出众,学识丰富,难于起用,易于引退,远近的士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说介甫不起用便罢了,一起用就会立即求得天下太平,黎民百姓都会受到他的恩泽。到现在您执政才一周年,所有的人都把罪责推给您,不知道您可曾听到过这些议论并且知道是什么原因吧?我私下认为您的门下之士,正在天天称誉您的盛德,赞颂您的功业,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情况通报给您。而不是您的门下之士就都说:“他正受到君王的信任而专断朝政,不要触犯他而自取其祸,不如坐着等待,不出二三年,他将自己遭到失败。”像我就跟门下之士和非门下之士的态度不同,有愧作为你的朋友中的一员,不敢只求目前免于您的谴责、愤怒,而不向您一一陈述自己的恳诚。 近来,藩镇大臣中有说青苗钱不适宜的,天子拿出他的奏议,让执政大臣观看,您突然怒气冲冲很不高兴,托病躺在家里。而您却想辞职离开朝廷,这恐怕不符合英明主上提拔您而委以重任的本意,因此我在批答中直叙其事,用大义来责备您,本意是想促使您尽快出来治事,革除新法中不利于人民的措施,从而造福于天下。私下听说您对我的用意不能鉴察,大加责备,并且上书为自己辩解,以致逼使天子亲作手诏谦词致歉,又使吕学士一次又一次地表明挽留之意,然后才出来办理公务。出来办事的确是对的,但应当立即修改过去错误的法令,使士子、庶民得到安慰,以报答天子的大德。您现在不是这样,而是心情更加忿怒,推行新法越发急迫。观察您的用意,一定是想努力奋战天下的人,跟他们分个胜败,而不再考虑道理的是非,人民的忧乐,国家的安危,(对您的这种做法),我私下认为是不可取的。 您正欲得到相位以行其治国之道,使天下的人民受其恩泽;我正欲辞去官职,以行个人之志,使天下的人民得到拯救,这就是我所说的“和而不同”的涵意。因此敢于略陈我的志愿,亲自传达给您,以尽益友的情谊,至于是采纳或者拒绝,就全在您了。 国武子喜欢直言不讳地去揭露别人的过失,终于不得好死。我常常不满意自己跟国武子相似,但始终不能改正。虽然如此,如果让有道德的人听到直截了当的批评,又什么可发愁的?您是接受而听从,还是怪罪而拒绝;是责骂而加以侮辱,还是上奏皇上而加以贬逐,都没有什么不可,我等候命令就是了。江西省上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D12.B13.(1)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一定会设置七位直言规劝国君缺失的臣子,他们的进言如果不被采纳,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以死继续进谏。(2)如有不恰当的地方,有的是在刚开始时,有的是在将做完时,都应当及时进谏。14.①雕琢器物就会妨碍农业生产,编织彩绣就会加重妇女的负担。②奢侈淫逸的开始,就是危急灭亡的开端。③做漆器如果不劝谏,以后就可能会做金器,做玉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君主就回答说‘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同意做了’,终究不肯停止改正。这就是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遂答云业已为之”是动宾结构,“业已为之”作宾语,句意完整,B处断开;“遂答云”与“或道”对称,“业已为之”与“业已许之”对称,D处断开;“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是判断句,此作主语,结构完整,“此”前F处可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就不可能使国家安定。/没有深厚的道德,却想让国家安定。B.正确。约定。/一整年。句意: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满一年以后。C.正确。句意: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D.错误。进来。/等到。句意:近来我翻阅前朝史书的记载。/等到三年。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谏议大夫王珪看法与《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观点相近”错,《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是强调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言”,进言;“用”,被采用;“相继”,一个接一个。(2)“不当”,不恰当的地方;“渐”,开始;“终”,结束。【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文本“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可知,如果雕刻器物,就会妨害农业生产,如果编织彩绣就会加重妇女的负担。由文本“首创奢淫,危亡之渐”可知,开始奢侈淫逸的生活,就是开启了危机灭亡的道路。由文本“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可知,如果做漆器不劝谏,就会做金器;做金器不劝谏,就会做玉器。参考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就像鱼得到了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我虽然不算明君,幸亏你们多次匡正补救过失,希望凭借你们刚直的议论,以实现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回答说:“我听说木材弹上墨线就能锯得笔直,君主听从规谏就能成为圣主。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必须设诤臣七人,说的话如不被接受,就一个接一个地以死相谏。陛下开拓思路,采纳鄙陋之人的意见,我等处在不避忌讳的圣朝,实在愿意把愚昧之见都讲出来。”太宗称赞说得好,下诏规定今后宰相入宫商量处理国家大事,必须让谏官跟着进来,参与处理政事。有话敞开说,一定虚心采纳。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说:“从前虞舜制作漆器,夏禹雕饰祭器,当时劝谏的有十多人。制作饮食器皿一类的小事,何必苦谏?”褚遂良回答说:“从事精雕细琢会妨害农耕,编织五颜六色的彩带会妨碍妇女的正常事务。首创奢侈淫逸,就是危亡的开端。有了漆器不满足,必然要用黄金来做。有了金器还不满足,必然要用玉石来做。所以谏诤之臣必须在事情的开端就进谏,等到已做完,再劝谏也不起作用了。”太宗说:“你讲得很对。我所做的事情,如有不当,不论是在刚开始,或者是将做完,都应当及时进谏。近来我翻阅前朝史书的记载,有时臣下进谏,君主就回答说‘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同意做了’,终究不肯停止改正。这样下去危亡的灾祸,在一反手之间就会到来。”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答案】10.BDF11.D12.B13.(1)国家衰危、灭亡的情形全都在他这里积聚,却还想求得安逸快乐,这是狂妄无知的人。(2)吞并天下以后,他就认为客卿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再信任人才。14.①荀子认为,君主要爱护百姓,为百姓谋利,才能国家稳固,自身安逸。②苏轼认为,君主要善加任用有智慧、有勇气、有辩才、有气力的人,不可使他们弃置乡野,危害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朝的变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时,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畏惧这四种人,有安置他们的办法使他们不失去正常职业,那么秦朝的灭亡不至于这样快。“秦之乱”为“成”的主语,中间不断开,后面的“然”表示转折,是新一句的开头,所以“二世”后面的B处要断开。“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这一假设,有完整的主谓宾成分,应单独成句,后面的“有以”是另一句的开头,所以“四人者”后面的D处断开。“秦之亡”,作下句主语,所以“秦之亡”前面的F处要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固”,坚固/本来。句意:兵力不强大、城防不坚固。/本来就不在于战争。B.“胥”,片刻/小吏、差役。句意:不要等多久就会衰败死亡的。/乡里的差役狡猾奸诈。C.句意:从前就食于战国四公于和吕不韦的这些人。/郯子这些人。D.“所以”,……的原因/……的事情。句意:这是六国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如今您来指教我的事情。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远不如”错,因果关系也不恰当,据材料二,“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可知,六国君主残害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危削”,国家衰危;“举”,全,都;“积此”,省略句,“积(于)此”;“狂生者”,狂妄无知的人。(2)“既”,……之后;“并”,吞并;“以……为”,认为;“任”,信任。【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等内容,可知荀子认为,君主要爱护百姓,为百姓谋利,才能国家稳固,自身安逸。依据“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可知苏轼认为君主要善加任用有智慧、有勇气、有辩才、有气力的人,不可使失去正常的职业。参考译文:材料一:君主,就像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那么下边的流水也混浊。所以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人如果不能够爱护人民、不能够使人民得利,而要求人民亲近爱戴自己,那是不可能办到的。人民不亲近、不爱戴,而要求人民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牺牲,那也是不可能办到的。人民不为自己所用、不为自己牺牲,而要求兵力强大、城防坚固,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兵力不强大、城防不坚固,而要求敌人不来侵犯,那是不可能办到的。敌人来了而要求自己的国家不危险削弱、不灭亡,那是不可能办到的。国家危险削弱以至灭亡的情况全都积聚在他这里了,却还想求得安逸快乐,这是狂妄无知的人。狂妄无知的人,不要等多久就会衰败死亡的。所以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安逸快乐,那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回到人民上来。材料二:有智谋的人、有勇气的人、有辩才的人、有气力的人,这四种人,都是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大多是不能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别人的,都是要役使别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四种人不失去常业,百姓就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们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秦二世,然而在那个时候,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百姓中的优异杰出之士,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去常业。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朴实愚钝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略微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吞并天下以后,他就认为客卿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再信任人才,认为百姓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认为官吏不必有才华,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就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掉了豪杰,对于百姓中优秀而又有特殊才干的人,将他们遣散还乡。从前就食于战国四公于和吕不韦的这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是面黄肌瘦的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秦朝的变乱虽然形成于秦二世在位之时,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畏惧这四种人,有安置他们的办法使他们不失去正常职业,那么秦朝的灭亡,还不至于这样快。把上百万头虎狼放到山林里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知道它们将来是要吃人的。世人认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相信的。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答案】10.BDF11.D12.C13.(1)舍弃一头牛,在个人的德行方面不会有所减少,而孟子用王道来赞许他。(2)齐桓公、晋文公得到管仲、子犯(的辅佐)而(霸业)兴盛,宋襄公有一个子鱼而不能任用(他的建议),两者之间怎能同日而语呢。14.(1)举例论证。举宋襄公不忍伤害战场上受伤之人、老年人的例子,以及举宋襄公忍心杀害鄫国国君鄫子的例子。前后不一的行为,体现出宋襄公的伪善不仁,论证了中心论点。(2)对比论证。文中有诸多对比。如:齐宣王不忍杀一牛与宋襄公忍心杀害鄫子的对比,宋襄公不忍伤害战场上受伤之人和老年人与宋襄公忍心杀害鄫子的对比,宋襄公与王莽的对比,以及宋襄公与齐桓公、晋文公的对比。这些对比体现出宋襄公虚伪、不仁、有野心但又缺乏能力等特点,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宋襄公以为诸侯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与“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句式相同,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BD处断开。“其得丧小大不同”与“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句式相同,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F处断开。故BDF三处需要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句意:这牛要(牵)到哪里去。C.正确。赴。/接近、靠近。句意: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D.错误。“孰”的词性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而不是疑问副词。“孰有不忍”,“孰”是“有”的宾语,属于宾语前置现象。句意: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不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