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1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2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3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4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3中期报告

一、课题提出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国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从内容、形式和时间上都予以了保证。但从操作层面上来看,如何具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并无明确规定,这既为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又为学校提供了一个机遇与条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舞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各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从而形成学校特色。如果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操作过程中,找不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形式,那么很有可能又会回到单纯的劳技、信息技术课老路上,形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从而失去了这门课程开设的本来意义,基于这种考虑,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不少城市学校已先行一步,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由于资金短缺、信息闭塞、师资不齐等诸多原因,起步较晚,即使有个别学校试点,但在操作模式、组织形式、实施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许多问题还没成熟的研究方案,实际可供参考的资料并不多,这就增加了开发难度,不过,这也是我们迫切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原动力。我校虽然是一所农村中学,但通过多年的教研积累,学校不仅有着较为丰富的课改资源,而且有着较强的教研师资队伍,也取得了不少教研成果,深得上级部门的好评。我们积累下来的课题相关的经验,学生近年来通过动手实践而形成的较强的综合素质,都能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开发的研究,提供较为扎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在2007年6月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提出申请,确立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2007年10月得到项目组的正式立项通知。为了确保这一课题能得到近距离的有效指导与管理,学校又于2008年3月正式向县教育局教研室申请立项。学校正式成立以李成杰校长为主持人,常务副校长陈大海、教育专干朱辉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精心挑选刘建亚、李建中、刘润生、袁桂林、万龙、蒯利民、丁雪松、彭志华、戴成松、熊泽民10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参研教师中学高级教师2位,中学一级教师8位,而且他们都是从教多年而又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都是身居教学第一线敬业精神极强的教师,这为我校的课题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课题界定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的一门课程,因此,学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特别强调“实践”与“体验”。本地现有的自然、社会资源是我校综合实践的源头活水。本地的乡土文化、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经济价值,很值得学生了解与探索。因此,我校拟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从本地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历史背景等具体情况出发,具有浓郁的地域气息,并有机结合学生生活背景、生活经验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操作性较强,更能凸显学校特色。

三、研究目标本课程总体目标表述如下:以农村中学的现状和价值取向为研究的起点,以学校的发展和对策研究为指归,探索适应农村中学周边环境、教育资源、师资生源等低成本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和策略,探寻与农村中学条件和需要相适应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构建既能体现国家的统一性要求,满足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需要,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同时,在开发的实践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彰显学校特色。具体课程目标分解如下:共享,在与同伴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懂得了合作的重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掌握与他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技巧。通过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自然、认识了社会、体验了生活,培养了自然的关爱、以及对社会、对自我负责的意识;健全完善了人格。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家庭、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开放性,需要社区以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甚至要他们共同参与开发。由于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而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走出校园、走入社区、走向社会。指导教师不仅要带领孩子安全地开展调查、采访、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要与家长、社会各界和孩子一起,共同挖掘本地蕴藏的课程资源。如:《桃源大种鸡》的研究就得到了三阳镇政府、畜牧部门、养殖户的大力支持,《寻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活动得到了部分家长、文化部门和民间艺人的大力支持,在社会上产生的极好的影响。

六、阶段成果通过前阶段的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教师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科研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通过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高尚情操等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参研教师这期间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方面的论文20篇;其中有6篇获得国家级奖励,有1篇获得省级奖励,有6篇获得市级奖励,有18篇获得县级奖励,其中突出的例如:李成杰校长撰写的综合实践案例获得国家级一等奖,蒯利民老师的《快乐是第一元素——农村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点滴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朱辉老师的《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丁雪松老师《开展综合实践创造人文之美》、李建中老师《加强农村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国家二等奖,刘建亚老师、李建中老师、刘润生老师等人均有多篇论文获得市、县级奖励。在课例方面有:有6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励1个,省级奖励3个,市级奖励1个,县级奖励1个。刘建亚老师的说课《“寻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在全国第六届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得一等奖;课题组丁雪松老师、彭志华老师、刘润生老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究录像课在湖南省电教馆组织的“三优联评”中获得省级二等奖;刘建亚老师《南京大屠杀网络探究》课获得常德市综合实践——劳技教育优质录像课市级二等奖;张丽玲的说课《组织一次“校园新歌填词大赛暨演唱会”》获得桃源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有效指导竞赛活动县级一等奖。学生中有2人获国家级奖励,1人获省级级奖励,6人获市级级奖励,12人次获县级奖励。其中突出的有九年级学生葛柳华等人共同制作的“寻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页在第9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王勇贵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大赛中,获国家级优秀奖;王磊等3人在常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市级奖。七、疑难困惑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有些大型活动涉及到的面较广、持续时间较长,有时我们只好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由学生就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就势必造成活动的组织松散,活动效果质量不高,这对活动的总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部分家长对此也颇有微词,认为孩子在外跑来跑去影响学习,男女生在一起又担心交往不正常……评价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一个难点。如果设计档案袋评价,势必给老师增加了非常重的负担,过程中的及时评价又无法系统反映学生的发展,现行《素质报告册》中也没有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评价。如何科学的评价教师与学生还真是一个难题。另外校本课程资源实践基地的萎缩,校本课程与教学质量问题,如何推广课题研究成果等等问题,都急需解决。

八、后段设想对下阶段课题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