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4.2《怜悯是人的天性》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

梭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关键概念——自爱心和怜悯心。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作品的论证思路,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学习目标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在窑厂背砖坯挣学费的少女我们的课桌我们的床同样的梦想有一种辛酸叫自食其力冒着大雪在零工市场等待雇主

以背煤为生的少年母亲是这样老去的…

导入新课

泪为心底的悲悯而流。每每孤灯夜读,总会流泪。为窦娥蒙冤流泪,为贾谊受屈流泪,为廉颇老矣流泪。常常为悲剧的结局心中一悸,为之黯然泪下。为发了疯的李尔王流泪,为殉情而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流泪……对他人不幸的最大触动,常常是潸然泪下,从那些残缺的碎片中,看到过去褪色的欢欣,怎能不为那些生命、那些美好的逝去而感伤?怜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对生之遗憾、生之残缺的深深感叹。卢梭,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唯一基础上的。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之下,不平等就发展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就将成为转向新的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种新的平等,按照卢梭的看法,是更高级的、基于社会公约的平等。这些思想是可贵的。但卢梭的这些可贵的民主思想和辩证思想始终是与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本书的写作,就是他隐避森林深处沉思默想之所得。整体感知任务一:把握文章观点,理解关键概念活动:快速阅读文本,圈点勾画关键概念,理解并辨析“自爱心”和“怜悯心”。

自爱心是使人关心自己的生存的一种情感。在自然社会中,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着各自的利益,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竭力保护着自己的利益和生命。

怜悯心是使人本能地不加害别人,并在同类遭受伤害和痛苦时,会感到天然的憎恶的一种情感。这种怜悯心是人们与生俱来的。

卢梭认为,人们心中的这两种情感相互协调,使得人们能够和谐相处。任务二:梳理文章思路,分析论证特点请你画出《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论证思维导图,并简要分析其论证特点。引出天性和美德,领起全文,为本论张本驳斥霍布斯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人类的种种美德也是由怜悯心所派生的先破后立,论证中心请你画出《怜悯是人的天性》的论证思维导图,并简要分析其论证特点。归谬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文章逻辑严密,层次清晰,有引论、本论和结论这些基本框架。本论部分采用了先破后立的并列结构。怜悯是人的天性指出怜悯心的产生是纯粹的天性的运动,是先于思维的心灵的运动论述“怜悯心”的作用: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思维进阶论证中心论点的两大方式:立论和驳论。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错误,从而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批驳论点批驳论据批驳论证驳论的方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他们都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并归纳反驳的方法。

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的。驳论点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他们都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并归纳反驳的方法。

在《阿凡提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阿凡提头上缠着筐子般大小的散蓝(一种包头,大小、款式和颜色决定社会地位)在街上走。迎面走来了一个人,看了散蓝便央求道:“可敬的学者,求您给我念念这封信吧!”“我一个字也不认识呀!”阿凡提叫道。“您别客气了,您头上缠着那么大的散蓝,怎么会没有学问呢?”阿凡提听了,顺手取下散蓝,戴在那个人头上,说道:“好,好!要是散蓝有学问,我给你戴上它,你自己念吧!”驳论点归谬法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他们都是如何进行反驳的?并归纳反驳的方法。驳论据

《文学与出汗》中对方的观点是“文学当描写永久性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论据是“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人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消灭了”的东西以后是不会有人再看到的,那么“现在的教授”又从何看见?又怎么能断定它没有描写“永久不变的人性”呢?虚假论据

反驳“读书无用论”。

驳论证:“大学生给小学生打工”,这种现象诚然存在(肯定对方论据),但是否就能证明读书无用呢?首先,这些成功的“小学生”,他们的成功,往往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比如改革开放,比如直播大潮。他们或许没有学历,但是他们有异于常人的勇气,当机立断的魄力,吃苦耐劳的毅力,谦虚好学的品质,这些“小学生”的成功,源自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而不是他们身上的低学历这一短板。如果你没有人家的优点,没目标没行动没坚持,就有着人家的缺点“没读书”,然后用“读书无用”来自我麻痹,指导你的人生,岂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是否读书,当然不能完全决定你是谁,但是,我们不能得出结论:读书无用。其次,“小学生”不一定不读书,不学习。郭德纲就是小学毕业,你能说他不爱读书,不爱学习吗?最后,低学历者突出重围,一定是少概率事件。个例不能成为普证,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驳论证:对方论据以偏概全,不能得出对方论点)驳论证

活动一:卢梭与孟子都对人类的同情怜悯之心进行了深刻阐发,甚至他们用以阐述这种情感的故事都有着相似之处。联系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说你对二人观点的理解。(探究观点)(1)二人关于怜悯之心的看法相似,都肯定人性善的主张。在立论基础上,卢梭和孟子都说人先天的道德属性是善的。①都强调了怜悯之心的普遍性:它是任何人在看到无辜者受苦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的,其针对的对象无须与主体存在特殊性关系。②都着重阐发了目击者不忍他人受苦这种情感的原发性,它是人生而有之的,在目睹他人受苦时就会自动被触发的。③都推崇了其重要的道德意义。孟子将“怜悯之心”视为人性的重要善端以及人的本质特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卢梭从自然人的概念出发,认为人先天就有怜悯心,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

任务三:中西思想碰撞,光辉照进现实(2)二人在怜悯之心对于理想政治的意义这一重要问题上的看法不同。孟子将恻隐之心作为善端,主张从“不忍人之心”发展出“不忍人之政”,即作为其理想政治体制的“仁政”;同时又以“爱有差等”作为补充命题,“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将具有普遍针对性的恻隐之心落实到家庭关系这一特定语境中,使其在其中得到培育。孟子从“四端说”开始,即强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就是说人们只有谨守道德本性,通过自律的方式来维护善性;而国家则需要引导这种善性,通过教化来发扬善性、抑制恶性。卢梭则在认可怜悯心这种自然情感之道德意义的同时,认为政治体制必然建立在对自然情感优越性的克服之上。在他看来,与理想政治相称的不是具有普遍针对性的天然怜悯心,而更重要的是以政治共同体为边界的公民情感,是爱国心。这是一种他律道德。他强调以善治权、以善扬善,强调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熏陶人们;促使人们自我克制,同情弱小的训到作用;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限制来达到维护善性的目的。

活动二:这篇文章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完此文,你有怎样的感悟收获呢?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任务三:中西思想碰撞,光辉照进现实

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卑微者,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以善心、爱心、怜悯心。用善良体察善意

用爱心浇灌世界不管你是幸与不幸,应对人常怀一颗怜悯之心。完成学案【课后作业】部分“阅读课文的节选文字,完成文侯问题”。课后作业①通过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