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8人口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8人口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8人口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8人口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8人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专练八人口一、选择题(2024·广东卷)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头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动,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慢慢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快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1~2题。1.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头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缘由是(B)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 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 D.人口老龄化慢慢加剧2.近10年来,该村发展快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C)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 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化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 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解析]第1题,20世纪80年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头至21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动,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珠三角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旁边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城市群,目的是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及收入酬劳,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淌,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由于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缘由,D错误。故选B。第2题,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业也在进行不断地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慢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想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能够供应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24·全国甲卷)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探讨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更,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第3题。3.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更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依据材料“探讨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推想出,随着蒸汽机的运用,工业快速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①正确,②错误;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更,内河航运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是在内燃机出现之后,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2024·辽宁卷)人口流淌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淌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淌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25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淌人口比例。完成4~5题。年份方式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24跨省0.390.420.380.360.360.360.360.37省内跨市0.290.270.300.310.300.300.290.28市内跨县0.320.310.320.330.340.340.350.354.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D)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淌人口比例变更趋势相同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淌人口数量相同C.2011—2025年省内跨市流淌人口比例波动上升D.2011—2025年三种方式流淌人口比例基本均衡5.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A)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②激励返乡创业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④放宽落户政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4题,2011—2014年跨省流淌人口比例波动下降,2011—2014年省内跨市流淌人口比例波动上升,二者变更并不相同,A错误;材料中为三种方式流淌人口的比例,其总数并不确定,B错误;2011—2025年省内跨市流淌人口比例基本持平,变更较小,C错误;从表格数据来看,2011—2025年三种方式流淌人口比例基本均衡,D正确。故选D。第5题,发展劳动节约型产业可大量节约劳动消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可缓解因人口净流出而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①正确;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迁往大城市,激励返乡创业,能够吸引中小城市人口回流,有利于缓解人口净流出现象,②正确;人口净流出导致中小城市人口削减,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主要是缓解人地冲突,而目前中小城市人地冲突并不突出,放宽落户政策吸引外来人口落户,但中小城市对外来人口落户吸引力不大,对缓解人口净流出作用不大,解除③④。故选A。(2024·重庆卷)常住人口指在某一地区经常居住的人,通常以是否持续居住半年以上为标准。户籍人口指户籍在某一地区的人。某市位于黄海之滨,南邻长江,常驻人口长期低于户籍人口。近年来,该市主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2024年常驻人口超过了户籍人口。下图为该市按户籍人口统计的1970—202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更曲线。据此完成6~7题。6.1970—2025年,该市户籍人口总量的变更特点是(A)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持续削减 D.持续增加7.几年来,该市常驻人口慢慢增加并超过户籍人口的缘由是(C)A.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B.生育政策调整,诞生率提高C.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D.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在2005年之前,该地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增加;2005年之后,自然增长率小于0,说明户籍人口总量在削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7题,由材料“近年来,该市主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经济高速发展”可知,该市工业企业增多,就业机会增加,故吸引了人口回流,C正确;城市化率上升,老龄化加快不能说明人口的增长,A错误;由图可知,诞生率应当是下降的趋势,最近几年也不会明显提高,B错误;乡村振兴加快,务工人员回流对乡村产生影响,对该市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2024·全国甲卷)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5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更。据此完成8~10题。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5年中心城区人口变更/万人2010—2025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更/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8.2010—2025年四城市人口变更的共同特点是(A)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9.与四城市人口变更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D)A.相像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样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10.依据四城市人口变更特点,城市规划应当引导(B)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解析]第8题,依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更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5.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削减,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削减,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削减。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第9题,题目中四城市是我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城市等级高,总人口增加,部分中心城区人口削减,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与四城市人口变更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比如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一般具有相近的等级规模,D正确;城市的空间形态、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均受城市的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各不相同,不愿定相像,A、B、C错误。故选D。第10题,由上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学问,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当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误,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变更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误;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误。故选B。(2024·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11~12题。11.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B)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12.甲省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主要考虑(A)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土地价格④环境质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1题,依据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来源分布图可知,流入人口占比最高的是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另外还有河南、江西省也属于中部地区,因此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主要来源于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仅有江苏省有流入,但占比较低,A错误;西部地区有四川省流入,且人口占比较低,C错误;图中没有显示东北地区有人口流入,D错误。故选B。第12题,甲省是江西省,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水平,①正确;江西省接近长三角地区,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流入长三角城市群,②正确;当前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流淌的主要因素,土地价格和环境质量对人口流淌的影响较小,③④错误。综合起来,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3.(2024·福建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推动郊区城市化进程通过对各种要素的集聚来促进郊区发展,1978以来上海郊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并通过建设大型购物中心来吸引入驻商家,促进新城发展。材料二临港新城(L城)是产城结合的典范。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和覆盖蓝色透水沥青路面实行,道路两旁草木林立,海风婆娑。其森林覆盖率已达50%以上。森林与滴水湖相得益彰,围绕滴水湖,形成各种各样的功能区。说明阶段Ⅲ各个要素流淌对中心城区人口拉力作用。①生产要素向郊区流淌,就业岗位增加。或者促进经济发展或者收入增加或者产业转入郊区;②居住要素向郊区流淌,改善居住条件。或者增加居住地或者基础设施完善;③消费要素向郊区流淌,生活更加便利。或者消费条件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__[解析]郊区的功能区不断增多,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淌,郊区就业岗位不断增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居民者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随着产业要素的流淌,居住要素也向郊区流淌,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随着居住区流向郊区,消费要素也向郊区流淌,布局大型购物中心,生活更加便利。14.(2024·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旁边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24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