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大学之道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次单元第五课*高校之道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高校之道,在明明德①道:道理 ②明:奇异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 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 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 ②知:知道【解析】B项,②“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高校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其中“止”,译为“达到”。C项,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意志坚决才能冷静不躁,冷静不躁,才能够性情安和。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D项,②“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相识、探讨后才能获得学问。其中“知”,译为“相识”。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高校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解析】A项,助词,的;代词,它们。C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或承接。D项,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想,或许。B项,均为介词,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C)①高校之道,在明明德②在止于至善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④先正其心⑤先诚其意⑥必先苦其心志⑦南征北战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解析】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②善:形容词作名词,完善的境界。③④⑤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齐,使……整齐有序;正,使……端正;诚,使……真诚、无私;苦,使……受苦。⑦南/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4.下列对《高校之道》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课文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B.课文提出的人生观要求留意个人修养,怀抱主动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与儒家的关于“入世与出世”的观点是相悖的。C.朱熹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称为“高校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称为“高校之条目”,简称“三纲八目”。D.本文虽然充溢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却有重要的朴实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论述,如提出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认知到事物发展的先和后。【解析】B项,“相悖的”错,课文中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且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高校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凹凸,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自天子以至于庶人__,_壹是皆以修身为本__。(2)《高校之道》中点明获得学问的途径的句子是:_致知在格物__。(3)《高校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动,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_身修而后家齐__,_家齐而后国治__,_国治而后天下平__。6.请筛选、整合下面这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为“慎独”下定义。要求不超过100个字。“慎独”是中国儒家创建出来的修身方法,最早载于《中庸》:“道也者,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惊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所谓“慎独”或“慎其独”,可通俗地说明为:当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其实说原委就是“慎心”,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抗拒形形色色的诱惑。【答案】_慎独亦叫慎心,是一种由中国儒家创建出来的最早载于《中庸》中的以当心翼翼地固守本性、无怨无悔地遵循、矢志不移地追求为原则的靠强大的“精神防线”来抗拒形形色色的诱惑的修身方法。__7.怎样修身?课文《高校之道》给出的方式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然后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文化自信这一角度,写一段争辩文字,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个字。【答案】_“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高校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也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才智的凝合与总结。因此它才能够在历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多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志向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严峻受挫,在反思传统时出现了很大偏差。孙中山先生说,“修齐治平”之道“本属于道德之范围”,有时却不得不“把它放在智识范围内来讲”。事实上,“我们祖宗对于这些道德上的功夫,从前虽然是做过了的,但是自民族精神失去了之后,这些智识的精神,当然也失去了。所以一般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那是习而不察,稀里糊涂的”。直到今日,虽然人们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应当更加清楚它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丰富内涵,了解它对于中华民族数千年和谐和平的巨大意义。__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行止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行与言音,不知音者不行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节选自《礼记·乐记》)材料二: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许久宁静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化教化于民。教化之情不得,雅颂之乐不成。故王者功成作乐,乐其德也。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笼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韶》也。(节选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一》)8.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BDG)故圣王已eq\x(A)没eq\x(B)而子孙eq\x(C)许久eq\x(D)宁静eq\x(E)数eq\x(F)百岁eq\x(G)此eq\x(H)皆礼乐eq\x(I)教化之功也【解析】“没”是圣王的谓语,“已”修饰“没”,所以应在“没”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许久”“宁静”是“子孙”的两个谓语,分属两个完整句子,应在“久”后面断开,即在D处断开;“此……也”是固定结构,中间不断开,应在“此”前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一,使……统一,“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友”表示使……成为挚友,两者用法相同。B.乖,混乱,与成语“出乖露丑”“乖巧伶俐”“命蹇时乖”中的“乖”词义都不相同。C.雅颂之乐,即盛世之乐,雅是朝廷乐曲,颂是宗庙祭祀乐曲。材料一中《清庙》属颂乐。D.王道,儒家以仁治天下的主见,《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主见君王“发政施仁”行王道。【解析】“表示使……成为挚友,两者用法相同”错误。使……统一,为使动用法/以……为挚友,意动用法;句意: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挚友。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材料一认为,激荡于心的情感表现出来就为声,把声依据确定的形式组成曲调就是音,其间蕴含的道理和政治是相通的,所以可以依据声音来推断政治的特点。B.材料一将“声”“音”“乐”进行了区分,禽兽懂声不懂音,一般百姓懂音不懂乐,君子才懂得乐,意在阐明乐对君子的个人修养和治国之道的价值。C.材料二认为“道”就是君主应当遵循的治理国家的基本规律,仁、义、礼、乐都是“道”得以实现的工具,其中乐变更民风民俗效果是特殊显著的。D.材料二认为乐源于人的内心情感,具有猛烈性、深刻性,所以哪怕治理国家出现偏差,用音乐歌颂君主盛德的做法,也可帮助政治,实现王道。【解析】“也可帮助政治,实现王道”无中生有,材料中以“德衰而乐存”来表现音乐的影响力许久,但并不能弥补王道的缺失。1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译文:_礼制、音乐、刑罚、政令,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就是用来统一民心、制定出治理国家的政策的。(_“极”,终极目标;“所以”,用来……的;“同”,统一;“治道”,治理国家的政策。)__(2)王者未作乐之时,乃用先王之乐宜于世者而以深化教化于民。译文:_君主未制作(歌颂自己的)音乐之时,就选用前代帝王那些适于当代的音乐作品,来对百姓进行深刻入里的教化。(“作”,制作;“乃”,就;“先王之乐宜于世者”,定语后置句,前代帝王那些适于当代的音乐作品。)__12.两则材料对“乐”的相识有诸多共同点,请简要概括。【答案】_(1)乐的产生:都是情动于心,发声而为乐。(2)乐的功能:与伦理相通,教化人民。(3)乐的宗旨:和谐政治,帮助治道。__【参考译文】材料一:因此前代先王对于能够影响人心的外界事物特殊慎重。所以用礼制来引导人们的意志,用音乐来调和人们的情感,用政令来统一人们的行动,用刑罚来防止人们的奸邪。礼制、音乐、刑罚、政令,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就是用来统一民心、制定出治理国家政策的。凡是音,皆出于人心。感情激荡于心,所以就表现为声。把声组成确定形式的曲调,就叫音。所以太平盛世的音,其曲调安详而欢乐,反映了政治的和谐。混乱世道的音,其曲调怨恨而生气,反映了政治的混乱。亡国之音,其曲调哀伤而愁闷,反映了人民的困苦。所以音乐的原理,和政治是相通的。郑、卫两地的音乐,是乱世之音,接近于散漫之音。桑间濮上的音乐,是亡国之音,它象征着政教散乱,人民流离失所,臣子犯上欺下、图谋私利而无法遏止。凡音,都是出于人心。乐,则是与社会伦理相通的。所以懂得声而不懂得音的,那是禽兽;懂得音而不懂得乐的,那是一般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君子才能通过辨别声进而懂得音,通过辨别音进而懂得乐,通过辨别乐进而懂得政事,于是就有了一整套的治国方法。所以,对于不懂得声的人,就没法和他谈音;对于不懂得音的人,就没法和他再进一步谈乐。懂得乐的人也就近乎懂得礼了。礼、乐都能够懂得,那就叫有德。德,就是得到的意思。所以隆盛的音乐,并不是好听到极点的音乐。用酒食祭祀祖庙的礼仪,不愿定要用味道极其鲜美的祭品。《清庙》中弹奏的瑟,用音色沉浊的朱弦,疏通瑟底之孔,一个人唱歌,只有三个人应和,却有余音袅袅的效果。合祭的礼仪,崇尚玄酒(代替酒的清水),盘中盛的是生鱼,肉汁也不调味,却有余味无穷的效果。所以,先王制礼作乐,目的不是为了尽量满足人们口腹耳目的欲望,而是用礼乐来教化民众,使好恶之情得到节制,从而回来到人生的正途上来。材料二:所谓“道”,就是君主应当遵循的治理国家的基本规律;仁义礼乐都是“道”得以实现的工具。所以那些道德高尚的君主去世以后,其子孙许久在位,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宁静地治理着国家,这些都是运用礼乐教化感化百姓的结果。君主未制作(歌颂自己的)音乐之时,就选用前代帝王那些适于当代的音乐作品,来对百姓进行深刻入里的教化。假如这种教化起不到入情入理的作用,就不能像“雅颂之乐”那样歌颂君主的盛德。所以君主(就要)在成就大业之后亲自制作音乐,这是他们在用音乐歌颂自己的盛德。所谓音乐,是用来变更民风民俗的。用音乐去变更民风民俗是简易可行的,用音乐去教化百姓效果也是特殊显著的。所以乐曲的声音是从各种乐器中演奏出来的,但它却来源于感情,接触到肌肤,深藏在骨髓(即使思想受到刻骨铭心的教化)。所以有的时候,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虽然有些偏差,但宣扬君主盛德的管弦之音却没有衰败。舜为政治国的年头已经离我们很遥远了,可是制作音乐歌颂君主圣德的做法始终保存下来,所以,孔子在齐国还能听到歌颂君主盛德的《韶》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吴竹如近日往来极密,来则作竟日之谈,所言皆身心国家大道理。竹如必要予搬进城住,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师友夹待,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行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行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且书信既详则四千里外之兄弟不啻晤言一室乐何如乎?(节选自曾国藩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劝学篇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有删改)材料二:高校之法:发然后禁,则扞格①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②朋逆其师,燕辟③废其学。高校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犯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高校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节选自《礼记·学记》)【注】①扞(hàn)格:相互抵触。②燕:通“宴”,消遣。③辟:邪僻,不正派。13.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须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写出断句处的字母。(BEG)且书信eq\x(A)既详eq\x(B)则eq\x(C)四千里eq\x(D)外之兄弟eq\x(E)不啻eq\x(F)晤言一室eq\x(G)乐eq\x(H)何如乎?【解析】“则”连词,连接句与句,表示顺承关系,其前应断开,选B项;“四千里外之兄弟”是“不啻晤言一室”的主语,之间可断开,强调主语,选E项;“乐何如乎”是对上句内容的评价和感慨,单独成句,其前断开,选G项。1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古文,唐时称先秦两汉之文为古文,后泛指文言写成的文章。B.艺,指技艺,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词义相同。C.反,指违反,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反”词义不相同。D.攻,指加工、处理,与“术业有专攻”中的“攻”词义不相同。【解析】“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词义不相同。句意:不宠爱自己的学业技艺/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1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A.曾国藩讲解并描述自己做学问都是猛火式,但他的挚友认为不妥,建议他搬家到城里,那里有很多师友可以学习。B.在曾国藩看来,学习要专一,每日都要打起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心无旁骛,不行太杂,否则一无所能。C.《礼记·学记》将“善问者”与“不善问者”进行对比,以设喻的方式,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按部就班。D.两则材料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方法的问题,但各有侧重,材料一强调要专于一业,材料二强调要善学善问。【解析】“都是猛火式”错误;“但他的挚友认为不妥”无中生有。由原文“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可知,全都没有用猛火煮过,并且原文并无挚友的评价,挚友只是以“盖城内镜海先生可以师事,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友事”为由劝说“我”搬到城里居住。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译文:_因此,我急于想搬进城里去,解除一切杂念,从事于“克己复礼”的学问。(“以是”,因此;“屏除”,解除;“学”,学问)__(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译文:__擅长学习的人,老师轻松但功效加倍,学生从而感谢老师。(“善”,擅长;“逸”,轻松;“庸”,功劳。)__17.曾国藩在文中以什么为喻从反面说明学习要专一?这让你联想到荀子《劝学》中的哪句话?【答案】_掘井多而无泉可饮;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用心躁也。__【参考译文】材料一:吴竹如最近和我往来很频繁,来了就作一成天的谈话,所说的都是关于修身养心治国齐家的事情。吴竹如确定要我搬进城里居住,因为城里的镜海先生可以以师礼相待,倭艮峰先生、窦兰泉可以以挚友之礼相待,老师和挚友一起帮助,即使是软弱无能的人也会树立志向。我想到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要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的工夫,全都没有用猛火煮过。虽然有些见识,是从领悟的境界中得到的。间或下点功夫,也不过闲情逸致玩味索求罢了。好比没有煮沸的热水,立刻用慢火温,将越煮越不热。因此,急于想搬进城里去,解除一切杂念,从事于“克己复礼”的学问。追求学业精深,没有别的方法,专一罢了。谚语说:“技艺多了不能够维持生活”,是说他不专一。我挖井多却没有泉水可以饮用,是不专一的过错啊。各位弟弟要力求专一于学业,像九弟志向在书法,也不愿定要全部废弃其他学业,但是每天写字的时候,不行不提起精神,随意什么时候随意什么事情,都可以触动灵感。四弟六弟,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有特地的爱好没有?假如志向在研习全部儒家经典著作,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