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芙蓉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赫山区2022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七年级历史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本学科为闭卷考试;3.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将姓名等相关信息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答题卡和试题卷分类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他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山项洞人 B.元谋人 C.北京人 D.蓝田人2.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活动主题是()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传说C.中国原始农耕文明 D.中国的青铜文明3.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4.据《史记》记载,华夏族最早的七位部落领盟首领依次是:黄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挚,尧,舜和禹。首领之位的传承规律是()A.禅让制,德高望重者经现任首领考验可继位 B.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最年长者可经继位C.家族继承制,黄帝直系子孙便有机会继任 D.兄终弟及制,成年的弟弟中最年长者继位5.新生入学时,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丙同学姓什么吗()A.夏 B.秦 C.唐 D.周6.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前771。”上述歌谣主要反映了()A.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B.夏商周时期政局安定C.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D.统治残暴导致亡国8.2022年1月31日除夕之夜,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向屏幕内外的观众展示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古蜀华章。青铜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原始社会居民的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C.春秋战国时期纷争 D.秦汉时期的统一局面9.关注历史教材的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两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制度变革和思想解放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兼并战争和制度变革10.战争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我们提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11.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A.燕、楚、齐、秦 B.燕、齐、秦、楚C.齐、秦、楚、燕 D.楚、燕、齐、秦12.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是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就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1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14.有副对联描述:“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对联中的“此公”指的是谁()A.李冰 B.商鞅 C.晋文公 D.大禹15.“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6.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经据典,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其中引用的经典“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思想()A.墨家的兼爱 B.儒家的仁政C.法家的法治 D.道家的辩证17.“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材料涉及的改革措施是()A.奖励耕战 B.允许土地买卖C.推行县制 D.统一度量衡18.“它是中国第一帝都。2000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19.它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这句话评价的是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0.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秦朝时,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刺史 D.御史大夫21.公元前206年,□□和□□以荥阳的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就源于此,荥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象棋之都”。文中“□□和□□”指的是A.陈胜和吴广 B.刘邦和项羽 C.曹操与袁绍 D.刘备和曹操22.西汉初年,陆贾劝谏汉高祖:“事逾(更加)烦天下逾乱,法逾滋(多)而奸逾炽(盛),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由此可知,陆贾主张A.平定叛乱 B.健全法制 C.充实兵马 D.休养生息23.某同学在复习秦汉王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大一统格局历史时,绘制了右图所示的疆城示意图。其中在西北方向的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汉代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丞相 C.太尉 D.伊犁将军24.古文中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最适合用来评价()A.祖冲之的数学成就 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画 D.钟繇的书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汉字是中华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汉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对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等方面的贡献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任继愈《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根据材料一,参考“木”字的演变特点,写出A、B两处对应的汉字。通过体验,你认为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存在怎样的联系?(2)阅读材料二,在秦统一全国后,秦朝“通行的文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文字统一的作用。(3)材料三中这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世纪大辩论”指的是哪一事件?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大辩论”产生的影响。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下表是秦朝地方行政机构示意图:——摘编自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上)》材料三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反映了西周推行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中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制度的发展演变,得出了什么重要启示?27.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材料二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阴法鲁、许树安、刘玉才《中国古代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为解决北方边境问题采取了什么共同措施。为西汉时期“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局面奠定基础的是谁?(2)材料二中指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的内容。(3)根据材料三,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4)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学习,你有何认识?28.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素养一: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示意图》(局部)(1)据材料一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并写出建立的时间。素养二: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材料二二里头遣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司母戊鼎(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见证了哪一王朝的历史?材料三《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