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古代中国经“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下列技术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青铜2.物质组成中,不含原子团的是()A.NH4C1B.Fe(OH)3C.H2CO3D.NaCI3.图示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取用液体B.滴加液体C.量筒读数D.加热液体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B.焚烧垃圾,净化校园C.垃圾分类,以保护环境D.禁用农药,保护水源5.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H2SO3+2H2=S↓+3H2O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成物有沉淀B.反应物是H2SO3和H2,生成物是S和H2OC.该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D.每1份质量的H2SO3和2份质量的H2完全反应,生成1份质量的S和3份质量的H2O6.201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的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提倡公交出行 B.减少燃煤发电 C.加强大气监测 D.露天焚烧垃圾7.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不必清洗,不会污染整瓶试剂C.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外,可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D.量筒读数时,量筒放平稳,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8.已知: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现象,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二氧化碳和水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氧化镁 C.液态氧 D.氯酸钾10.下列家庭用的物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白醋 B.面粉 C.味精 D.蔗糖11.草酸(H2C2O4)在一定条件下受热会发生分解,某同学对分解产物的可能组合进行了以下猜想:①H2、CO②H2、CO2③H2O、CO2④H2O、CO2、CO。根据你的推理,在这些猜想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2.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状态C.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氧气可助燃13.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燃烧后的气体在干燥烧杯壁上冷凝成液滴时,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4.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保护牙龈等。下列有关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4:3B.维生素C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核C.维生素C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D.维生素C分子是由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层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固体二氧化碳被称为“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C.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下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请写出D中试管内主要气体的化学式_____。(2)能证明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3)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什么?_____(写一条即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_____g;(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_____(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18.(8分)硝酸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化学式为NH4NO3,请回答:(1)硝酸铵由________种(填写数字)元素组成;(2)硝酸铵中氮、氢、氧元案的质量比_________;(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尿素也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其化学式为CO(NH2)2。80g硝酸铵与______g尿素中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

A、谷物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蚕丝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烧制瓷器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冶炼青铜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D【解析】A、NH4C1中含有铵根,错误;B、Fe(OH)3中含有氢氧根,错误;C、H2CO3中含有碳酸根,错误;D、NaCl中不含有原子团,正确。故选D。3、C【解析】

A、取用液体药品时,试剂瓶上的标签要向着手心握,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错误;B、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伸入试管内,这样会污染药品,故B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D、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D错误。故选C。4、C【解析】

A.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没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故错误;B.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C.垃圾分类,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故正确;D.农药对保护农作物的生长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能禁止使用,故错误。故选:C。【点睛】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原理和相关操作等。然后结合实验情景和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选择好净化的方法,进行净化实验操作,或者是通过细心地思考、探究,来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等。5、D【解析】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硫是沉淀,故A正确;B、化学方程式“=”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反应物是和,生成物是和,故B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D、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粒子个数,不是质量,故D错误;故选:D。6、D【解析】

A、提倡公交出行,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符合这一主题;

B、减少燃煤发电,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这一主题;

C、加强大气监测,控制污染源可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环境,符合这一主题;

D、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不符合这一主题。

故选:D。7、C【解析】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防加热时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正确;B、滴瓶上的滴管专用,无需清洗,故正确;C、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要注意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如果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D、量筒读数时,量筒放平稳,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故选C。8、B【解析】

A、甲实验生成的物质全部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乙实验装置相对封闭,被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扩散到空气中的物质相对较少,因此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不能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氢铵升华导致的消失,故选项说法错误;C、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反应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分解生成了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9、B【解析】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B、氧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C、液态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D、氯酸钾中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选:B。【点睛】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10、B【解析】

A、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C、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11、C【解析】

解:由草酸的化学式H2C2O4可知,又因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意义: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分子比1:2,此时原子比是1:1:2的关系;则②H2、CO2和④H2O、CO、CO2可能成立,而根据推测,下列这些假设中不可能成立:①H2、CO;③H2O、CO2。故选C。12、D【解析】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宏观意义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微观意义:⑵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原子之比。质量意义:⑶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有关物质的质量比,故选D。13、D【解析】A、蜡烛的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正确;B、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正确;C、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D、烧杯上的液滴是由于水液化而形成的,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D。14、B【解析】

A、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维生素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6:8:6=3:4:3,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没有说明维生素C分子的个数,无法确定原子核的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维生素C分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5、C【解析】

A、大气层中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正确。B、固体二氧化碳被称为“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C、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用于制取大量CO2,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测量的实验数据更准确【解析】

(1)试管中的白磷充分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剩余的主要是氮气,氮气化学式为。(2)由于足量的白磷燃烧耗尽试管内的氧气,而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会观察到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故填:进入试管中水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3)该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始终封闭,所测量的实验数据更准确。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9.816g10%【解析】

现有含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NaOH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根据上图分析可知:80克氢氧化钠溶液与混合溶液中硫酸恰好完全反应,(160g-80g)克氢氧化钠溶液与混合溶液中的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详解】(1)由图可知,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设:消耗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x=16g;y=10%。答:(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沉淀的质量9.8g;(2)求混合液中CuSO4的质量16g;(3)求该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18、37:1:1235%60【解析】

解:(1)硝酸铵由氮、氢、氧3种元素组成;(2)硝酸铵中氮、氢、氧元案的质量比=(14×2):(1×4):(16×3)=7:1:12;(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35%(4)80g硝酸铵中氮元素质量为=80g×35%=28g,尿素的质量=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