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1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2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3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4页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模板设计及技术参数 16.1.1模板体系选型 16.1.2方案及技术参数 16.2施工工艺流程 46.2.1搭设工艺流程 46.2.2高支模施工步骤及技术要求 46.3施工要点 66.3.1一般注意事项 66.3.2杆件支撑要求 76.3.3后浇带、施工缝模板施工 116.3.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126.4模板支架验收 166.4.1验收标准 166.4.2验收程序 166.4.3架体验收内容 176.4.4验收人员 196.5架体监测 206.6模板拆除 216.7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236.8支撑架体拆除 236.8.1拆架前 236.8.2拆架作业时 236.1模板设计及技术参数6.1.1模板体系选型模板均采用12mm厚的木模板,方木采用50mm×80mm,方钢采用50mm×50mm×2.5m,采用PKPM计算考虑安全系数,不再考虑方钢的力学性能,全部采用木方来计算。钢管采用φ48.3×3.6mm(为安全计算时,钢管计算选则为φ48×2.8mm)。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扣件支撑体系。6.1.2方案及技术参数1、D#地库顶板高支模区域技术参数注:通过计算,除B楼一层600*2400mm梁以外各区域技术参数均相同,所以此处以D#楼地库顶板为例进行说明,详细计算情况见计算书。混凝土梁(板)厚(mm)180mm模板支架高度(m)17.32m立柱型号(mm)Ф48.3×2.8纵距(mm)450(根据立杆布局有微调)横距(mm)450(根据立杆布局有微调)水平拉杆步距(mm)1500支模架长度(mm)14000支模架宽度(mm)6000面板材质覆面竹胶合板面板厚度(mm)12小梁材质方木小梁材质规格(mm)50×80梁(板)小梁间距(mm)300小梁两端最大悬挑长度(mm)150主梁两端各悬挑长(mm)150主梁材质钢管主梁材质规格(mm)Ф48.3×2.8主梁布置方式平行立杆纵向方向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备注1、顶部立杆水平步距为750mm(即顶部加设一道水平杆)2、剪刀撑设置:水平剪刀撑全宽全长设置3道,分别在底部、顶部、中部各一道,(地库顶板高支模中部等间距设置两道)。内部竖向剪刀撑按纵横6跨间距(不大于6m设置)全长设置。3、梁下加设一排立杆,梁板立柱共用(梁宽≥600mm时,梁下加设两排立柱)4、立杆顶部自由端长度不得超过500mm。5、高支模架体需设置安全兜网,按2步(不大于3m)设置一道水平防护兜网,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7.6m支模架高度(m)17.32m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600*900梁侧楼板厚度(mm)180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支撑立柱钢管型号(mm)Ф48.3×2.8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450梁两侧立柱间距(mm)1400(根据立杆布局有微调)步距(mm)1500楼板立柱间距(mm)450、450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7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数2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500梁底支撑小梁材料方木小梁材质规格(mm)50×80梁底支撑小梁根数5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150面板材质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2主梁材料钢管主梁材质规格(mm)Ф48.3×2.8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注:D#地库顶板高支模区存在的300×1500mm截面梁,其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不应超过450mm(其他技术参数同表中600×900mm截面梁)2、B#一层底板高支模区域技术参数注:高支模区域梁截面尺寸均小于B#一层底板高支模区域梁截面尺寸(600*2400mm),所以梁计算均以B#一层底板高支模区域梁为准,详细计算情况见计算书。混凝土梁(板)厚(mm)180mm模板支架高度(m)4.7m立柱型号(mm)Ф48.3×2.8纵距(mm)450(根据立杆布局有微调)横距(mm)450(根据立杆布局有微调)水平拉杆步距(mm)1500支模架长度(mm)8000支模架宽度(mm)3900面板材质覆面竹胶合板面板厚度(mm)12小梁材质方木小梁材质规格(mm)50×80梁(板)小梁间距(mm)300小梁两端最大悬挑长度(mm)150主梁两端各悬挑长(mm)150主梁材质钢管主梁材质规格(mm)Ф48.3×2.8主梁布置方式平行立杆纵向方向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备注1、顶部立杆水平步距为750mm(即顶部加设一道水平杆)2、剪刀撑设置:水平剪刀撑全宽全长设置3道,分别在底部、顶部、中部各一道,(地库顶板高支模中部等间距设置两道)。内部竖向剪刀撑按纵横6跨间距(不大于6m设置)全长设置。3、梁下加设一排立杆,梁板立柱共用(梁宽≥600mm时,梁下加设两排立柱)4、立杆顶部自由端长度不得超过500mm。5、高支模架体需设置安全兜网,按2步(不大于3m)设置一道水平防护兜网。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7.6m支模架高度(m)4.7m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600*2400梁侧楼板厚度(mm)180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支撑立柱钢管型号(mm)Ф48.3×2.8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450梁两侧立柱间距(mm)1400(根据立杆布局有微调)步距(mm)1500楼板立柱间距(mm)450、450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700梁底增加立柱根数2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500梁底支撑小梁材料方木小梁材质规格(mm)50×80梁底支撑小梁根数5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150面板材质覆面木胶合板面板厚度(mm)12主梁材料钢管主梁材质规格(mm)Ф48.3×2.8可调托座内主梁根数2注:表中600×2400mm截面梁两侧需额外增设竖向剪刀撑。6.2施工工艺流程6.2.1搭设工艺流程梁: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梁高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板:搭支架→测水平→摆主梁→调整楼板模标高及起拱→铺模板→清理、刷油→检查模板标高、平整度、支撑牢固情况注:高支模区域梁板应在柱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后方可进行施工6.2.2高支模施工步骤及技术要求高支模施工步骤序号步骤名称三维图示技术说明1根据现场放线定位并摆放扫地杆架体搭设前,结合施工区域尺寸及顶板梁的位置统一排列布置,并按照布置图进行测量放线,将立杆位置进行定位。立杆基础为楼板或筏板,架体搭设之前,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1.2N/mm²,并且以下两层架体禁止拆除。2竖立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立杆底部加设扫地杆距地不大于200;高支模区域下方楼板应可靠支顶,且保证与高支模区域立杆上下对照,保证高支模区域受力可靠传递。3搭设水平横杆横杆步距1500mm,按步距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架体搭设到层高1/2位置时挂设一道安全平网,在顶部增设一道安全平网,水平拉杆严禁与周边建筑外脚手架进行拉结。4搭设竖向剪刀撑架体外侧周边设置连续剪刀撑,内部中间位置纵横方向不大于6m设置由底至顶设置一道连续剪刀撑。5搭设水平剪刀撑立杆顶部、扫地杆处及架体中间部位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宽度5-8米6设置顶托钢管扣件式架体:立杆顶端伸出最上层水平杆悬臂长度不大于500mm;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超过300mm,且顶托深入钢管内的长度不小于150mm;7设置龙骨主龙骨采用双钢管、次龙骨采用铺设次龙骨50*80mm木方、40*40*2.5mm方钢→铺梁底模板→拉线检查标高→铺板底模→拉线检查板标高→铺梁侧模→梁侧模龙骨安装→安装对拉螺栓固定→检查梁截面尺寸;8铺设木方以及模板模板采用12厚木模板,50mm×80mm木方、50mm×50mm×2.5mm方钢作为次龙骨,间距不大于250mm。6.3施工要点6.3.1一般注意事项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3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4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5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6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m,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7拼装高度为2m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8当支架立柱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柱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9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示意图如下:10在立柱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11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12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采用Ф48.3×2.8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50mm处进行固定。13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6.3.2杆件支撑要求1架体立柱本工程扣件式支撑体系杆件要求如下:(1)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2)每根立柱底部应设置垫板,垫板厚度不小于50mm。(3)严禁将上端的立柱与下端的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4)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柱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6.3.2-1立杆接头位置示意图2水平拉杆(1)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2)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水平对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图:图6.3.2-2水平杆接头位置示意图(3)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3剪刀撑(1)本工程采用加强型剪刀撑,满堂模板支架立柱,应在外侧周围一圈由下至上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每隔10m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其宽度为4~6m,且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当立柱支架高度为8~20m时,在纵横向相邻的剪刀撑之间应设置斜撑,并在顶部和扫地杆剪刀撑中部增加一道剪刀撑。(2)剪刀撑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JGJ130-2011》中相关规范规定;(3)本工程剪刀撑设置方式为:水平剪刀撑设置三道,分别在顶部、扫地杆处、中部各设置一道剪刀撑(D#楼地库顶板支模架中部设置两道),水平剪刀撑应满铺满设。外侧周围一圈由下至上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中间竖向剪刀撑纵横每隔5.4米(6跨)米设置一道,竖向剪刀撑应连续设置。图6.3.2-4竖向剪刀撑示意4边梁架体支模做法边梁处梁底沿着梁的纵向附加水平钢管(伸出边梁300mm),并与梁底立杆通过斜向钢管固定,斜向钢管固定角度控制在45°~60°之间,采用旋转扣件与梁底或板底立杆扣接,扣接扣件不得少于2个。梁顶斜杆间距同梁底立杆间距梁顶斜杆间距同梁底立杆间距图6.3.2-5边梁处支模架做法5周边拉接(1)竖向结构(柱)与水平结构分开浇筑,以便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2)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3)高支模架体采用抱柱或预埋连墙件的连接方式与周边结构形成可靠拉结,连接点至架体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应与水平杆同层设置,连接点竖向间距每步设置,优先布置在水平剪刀撑处,水平向间距3跨。高大模板支撑架与非高大模板区域的模板支撑架连接成整体。连接措施详下图:6立杆若布置在洞口处及洞口周边(楼板洞口、电梯井口、风井洞口等),在洞口处立杆底部采用16号工字钢进行铺设,做为架体的基础,工字钢在孔洞两侧的混凝土伸出长度不小于200mm。7其它构造措施1)模板及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有效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2)当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其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时,应采取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底脚必须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3)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梁钢筋固定措施梁截面高度小于1米时,采用钢管临时支撑在梁两侧模板上,间距不大于1米;梁截面高度大于1米时,梁钢筋直接落于梁底模支撑架体,梁两侧模板待梁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加固。6.3.3后浇带、施工缝模板施工楼板后浇带模板在本层梁板底模支设时,后浇带两侧设置与梁板支撑体系断开的快拆体系支撑(可以在整体拆除模板时保留),以保证梁板板底模拆除后,后浇带的两侧支撑仍然保留并正常工作,避免形成悬挑结构。后浇带架体的搭设宽度比不大于3.0。1)根据图纸,对楼板、剪力墙、梁的后浇带位置进行准确定位;2)从后浇带处向两侧按照宽度比3.0及具体搭设部位的搭设高度,进行后浇带支撑体系搭设模数计算,使后浇带模板、架体独立支设;3)为防止后浇带支撑体系两侧的架体拆除时错拆后浇带架体,后浇带架体单独刷红油漆标识。图6.3.3-1后浇带处扣件式钢管模架搭设示意图梁板在相应跨度中间1/3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板施工缝处采用钢丝网片支设,梁的施工缝采用快易收口网,并用钢筋封挡。回填土的地下室顶板施工缝两侧设置止水钢板。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梯梁与楼层板相交处,在相交处梯段范围的楼梯梁和1/3休息平台混凝土亦预留,与上层楼梯混凝土一起浇筑。施工缝在砼浇注完成后应及时处理,剔去表面水泥、砂、松散石子,清理干净。6.3.4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现场布置专业的混凝土输送泵,采用地泵接泵管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捣,作业面采用布料机浇筑。浇筑时宜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待其形成一定强度后,浇筑梁板混凝土,以增加架体整体的稳定性和模板支撑架同柱的固结要求。浇捣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分包单位负责人及施工员、安全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做好各方协调工作,同时应加强对支撑系统的变形监测。混凝土从配合比到现场浇筑、养护均需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以控制混凝土水化热,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支架的安全稳定。1准备工作1)钢筋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核实预埋件、线管、孔洞的位置、数量固定情况无误。2)模板的检查验收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方案要求。3)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试验室确定配合比及外加剂用量。4)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5)浇筑混凝土用架子、走道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6)混凝土浇筑前,仔细清理泵管内残留物,确保泵管畅通。2混凝土浇筑顺序和振捣一般要求1)混凝土浇筑由低处向高处浇捣,混凝土浇筑顺序应采取从中间向两侧对称扩展的浇筑方式,避免荷载不对称造成支撑架体倾斜或失稳。对于梁及厚度大的楼板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图6.3.4-1混凝土分层浇筑示意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应控制在2.5m/h。2)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在架体外侧看模,不得在浇筑位置正下方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对支撑系统的变形监测。3)梁分层(厚度为400mm)浇筑,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展,则可连续向前推进,倾倒混凝土方向与浇筑方向相反。当浇筑至梁截面的3/4高时,应加强对支顶变形的监控。4)混凝土浇筑应垂直于主粱,并从梁柱结点向跨中浇筑,再向两边浇捣。严禁从垂直主粱一端向另一端浇捣的方式施工。5)泵送混凝土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浇筑过程中及时移动泵管。混凝土虚铺厚度控制在设计标高+15mm以内,并须随浇筑随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摊开,板厚180mm以上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振捣,避免局部堆载过高,造成局部荷载过大。板厚180mm以下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摊铺混凝土。6)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面板垂直,不得留斜搓。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7)框架柱浇筑:高支模区域框架柱需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高层不超过1000mm。3泵管及布料机加固措施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使用布料机进行混凝土浇筑,布料机不能设置于悬挑、临边、镂空通高、非水平结构上。施工时,布料机支撑脚须放置于支模立杆正上方,且不能直接搁置于模板或者钢筋上,每个支撑脚下需加铺600mm×600mm×100mm木垫块。图6.3.4-2布料机下方加固剖面示意图同时支设布料机的部位,对下部钢筋的保护层垫块进行加密,布料杆基座底部上层楼板钢筋增加马镫筋进行加固,避免损坏钢筋。2)布料机供料泵管应尽量沿梁走管,布料机出料软管沿梁出料,出料要均匀。泵管加设在楼板钢筋上时,为了避免泵管的振动扰动楼板钢筋,泵管必须架设在钢管支架上,钢管下铺放木跳板作为支撑面;泵管加设在梁钢筋上时,梁筋上铺垫轮胎,轮胎上铺设一层木枋,而后再搭设泵管,不可将泵管直接放在梁筋上。图6.3.4-3泵管及布料机布置示意图3)泵管架体需独立搭设,不与模板支架连接,泵管竖向走管布置尽可能避开高支模施工区域,应从已浇筑楼层走管至高支模施工区域。4)布料机四方立架用4道不小于8mm钢丝绳拉紧固定,不得倾斜,钢丝绳端部用花篮螺栓与板内梁筋拉紧,不得固定在竖向钢筋上。混凝土浇筑时经常检查花篮螺丝是否勾实,安全销是否牢固,严防脱钩倾覆。5)布料机尽量放置在主梁与柱交接处,此区域已进行布料机的荷载计算,满足要求。4混凝土浇筑时的安全措施由于混凝土浇筑时荷载大幅增加,而且受振动等各因素影响,必须制定好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1)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做好模板系统内人员的清场工作,浇筑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入模板系统下;2)混凝土浇筑期间及浇筑完成一天内,设专职安全员协同木工班组定时巡查检查模板及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发现异常立即停工,迅速疏散作业人员,组织人力排除险情,方能复工;3)混凝土浇筑时绝对禁止拆除任何模板支撑构件,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管。4)模板面不能集中堆放混凝土、机械,倾倒混凝土严禁用力过猛,使用振动棒严禁振动模板。6.4模板支架验收6.4.1验收标准表6.4.1-1模板支撑架体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工具钢管支撑立杆钢管弯曲3m<L≤4m≤5尼龙线、钢尺4m<L≤6.5m≤7尼龙线、钢尺立杆垂直度(全高≤10m)≤15经纬仪或线坠、钢尺搭设中立杆(h)内垂直度≤(h/500)且≤50线坠、钢尺间距纵距≤50,横距≤20钢尺水平杆水平杆及斜杆钢管弯曲L>6.5m≤10尼龙线、钢尺步距≤20钢尺表6.4.1-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轴线位置5尺量底模上表面标高±5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模板内部尺寸基础±10尺量柱、墙、梁±5尺量楼梯相邻踏步高差5尺量柱、墙垂直度层高≤6m8经纬仪或吊线、尺量层高≥6m10经纬仪或吊线、尺量相邻模板表面高差2尺量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量测6.4.2验收程序验收程序如下图所示。图6.4.2-1模板质量验收程序6.4.3架体验收内容(1)高支模支撑架体搭设前,对进入现场的各种构配件应按下35列规定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应及时清除出场35①构配件应有相应的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②构配件应有相应的产品主要技术参数及产品使用说明书;③当对构配件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质量抽检和实验。(2)高支模支撑架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应按规定对脚手架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①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②达到设计高度后;③遇有六级强风及以上风或大雨后④停用超过一个月。(3)架子搭设和组装完毕,使用前必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安全负责人、架子班长等人员组成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单。(4)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①根据编制依据相关文件规范、标准要求所形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②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③安全技术交底文件;④高支模支撑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⑤高支模支撑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⑥高支模支撑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⑦高支模支撑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5)高支模支撑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各项,并记入施工验收报告。①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钢丝绳是否松动、断股等;②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3636③杆件的设置和连等构造是否符合要求;立杆是否悬空;④垂直度、水平度及立杆的沉降是否合格;⑤搭设高支模支撑架时,应有保证安全上下的爬梯或斜道,严禁攀登架体上下。⑥扣件螺栓是否松动;⑦架体是否超载;(6)脚手架使用期间的检查①高支模支撑架使用期间必须设专人经常检查,当其从安全维护架转换为装饰施工时,必须及时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必须经过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签字批准,才能使用。②检查后不合格部位必须及时修复或更换,符合规定后,方准许继续使用。(7)安全网设置要求①严格材料进厂关,安全网必须标识齐全,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当地安监部门颁发的准用证,不合格安全网不得用于施工,使用旧网要抽样检测,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②安全网搭设应绑扎牢固、网间严密。安全网的支撑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③采用平网防护时,严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平网使用。④平网每个系结点上的边绳应与支撑架靠紧,边绳的断裂张,力不得小于7kN,系绳沿网边应均匀分布,间距不得大于750mm;⑤严格按安全防护方案要求,距地面3m处设一道安全平网,以上每隔10m设一道平网。(8)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表6.4.3-1架体验收表验收项目搭设要求验收结果1施工方案1)模板支架搭设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结构设计应进行计算,并应按规定进行审核、审批;2)模板支架搭设高度8m及以上;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jm及以上的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2架体基础1)基础应坚实、平整,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能承受支架部全部荷载;2)支架底部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底座、垫板,垫板规格应符合规范要求;3)支架底部纵、横向扫地杆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4)基础应采取排水设施,并应排水畅通;5)当支架设在楼面结构上时,应对楼面结构强度进行验算,必要时应对楼面结构采取加固措施。3支架构造1)立杆间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水平杆步距应符合设计和规范雯求,水平杆应按规也要求连续设置;3)竖向、水平剪刀撑或专用斜杆、水平斜杆的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4支架稳定1)当支架高宽比大于规定值时,应按规定设置连墙杆或采用增加架体宽度的加强措施;2)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架体基础沉降、架体变形进行监控,基础沉降、架体变形应在规定允许范围内。5施工荷载1)施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2)当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混凝土堆积高度进行控制6杆件连接1)立杆应采用对接、套接或承插式连接方式.并应符合规范要求;2)水平杆的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3)当剪刀撑斜杆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1m;4)杆件各连接点的紧固应符合规范要求。7底座与托撑1)可调底座、托撑螺杆直径应与立杆内径匹配,配合间隙应符合规范要求;2)螺杆旋人螺母内长度不应少于5倍的螺距。8构配件材质1)钢管壁厚应符合规范要求;2)构配件规格、型号、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3)杆件弯曲、变形、锈蚀量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6.4.4验收人员序号验收单位岗位姓名1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海峰2项目总工秦家顺3项目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秦家顺4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荆明星5山东贝特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张少青6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王辉7济南高新智慧谷投资置业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王远6.5架体监测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即浇捣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埋件的情况,当发现变形移位时,应组织劳动力整改,需要注意不得在浇筑正下方看模。1检测内容和监测要求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2)测点布设:观测点可采取在临边位置的支撑基础面(梁或板)及柱、墙上埋设倒“L”形直径12钢筋头。监测点应在高支模区域四周角部设置一个,中间区域每50-100m2设置一个。监测点布置详见平面布置图。3)监测频率:在架体搭设过程中、钢筋绑扎过程中、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对监测点进行巡视。图6.5-1架体竖向位移检测示意图2监测仪器名称规格数量精度电子经纬仪DT202C1精密水准仪苏一光DSZ21±2”全站仪一台LeicaTS06plus1±2”,最大允许误差±20”自动安平水准仪2千米往返±3mm红外线水准仪1激光垂直仪DZJ22h/40000对讲机12检测板手13监测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4监测说明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进行安全月检查,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2)连墙件是否松动;(3)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6)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5监测频率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实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7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1)本工程立柱监测预警值为10mm,立柱垂直偏差在24mm以内;(2)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6.6模板拆除1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2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3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全部≥100①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②底模拆除梁长>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悬臂构件达到100%后方可拆除;③板底模≤2米,混凝土强度达到50%;>2米、≤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75%;>8米,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4柱模拆除,先拆除拉杆再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到地面。5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再拆水平撑和斜撑,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不得直接往下抛。6楼板、梁模拆除,应先拆除楼板底模,再拆除侧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等该段的模板全部脱落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楼层较高,支模采用双层排架时,先拆除上层排架,使木档和模板落在底层排架上,上层模板全部运出后再拆底层排架,有穿墙螺栓的应先拆除穿墙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7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和拆除立柱同时进行。8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拉倒的拆除方法。6.7模板拆除注意事项1不能使用撬棍沿边硬撬;2拆模后,要及时做好预埋件、预留洞口复测工作;3若洞口尺寸、垂直度误差超出规范要求,及时进行修补;4做好预留口的安全防护工作;5模板拆除吊运至存放地点时,模板保护平放,然后用铲刀、温布进行清理,模板有损坏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理,以保证使用质量;6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6.8支撑架体拆除6.8.1拆架前1对脚手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