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目录1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1.1工程信息拟建黄河南路改造工程(桩号K0+000.000m~K13+488.100m段)位于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东南侧,航雅路西北侧;其道路工程起点位于川大路二段(起点坐标:X=207472.746、Y=213786.171),终点止于航雅路(终点坐标:X=206403.653、Y=214166.953),为道路改造工程。交通十分方便(详见图1-1交通位置图)。图1-1交通位置图1.2场地周边环境描述及评价拟建黄河南路改造工程ABB'段(桩号K0+000.000m~K0+740.000m段)为拟建污水管基坑,基坑深度为6.4—6.6m。西侧为已建成小区,建筑物边缘离基坑最近距离为10.82m;东侧为市政道路,整体地势平缓,周边管线较多,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详见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线探测项目成果资料。(见图1-2)拟建黄河南路改造工程CD段(桩号K0+740.000m~K1+120.000m段),为拟建污水管基坑,基坑深度为4.2—4.4m。西侧为已建成小区,建筑物边缘离基坑最近距离为11.9m;东侧为市政道路,整体地势平缓,周边管线较多,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详见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线探测项目成果资料。(见图1-3)图1-2ABB'段实景图1-3CD段实景2设计依据(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3)《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7)《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8)《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2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11)《建筑深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1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项目建筑设计图;(13)建办质〔2018〕31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14)住建部37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15)《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黄河南路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3.1地理位置双流区隶属成都市,位于成都市南郊,地处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接地带。县境东接简阳市,西邻崇州市、新津区,南靠彭山县、仁寿县,北依成都市温江区、金牛区、武侯区、龙泉驿区。全县幅员面积1067km2,地理位置为东经:103°47′56″~104°16′08″,北纬:30°15′47″~30°40′21″。双流区属交通发达地区,县城距成都市16km,西至雅安市122km,南距乐山市146km,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距县城2km,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以成都至乐山、雅安高速公路,川藏路、德阳至乐山大件路、机场路、成都市人民南路延线等10余条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构建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通车里程达2882km。成昆铁路纵贯县境,境内设有两个火车站;各乡镇和全部行政村均有公路相连。3.2气象特征双流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日照时间少、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3.5mm,其中平坝区为889.9mm、牧马山台地区943.5mm、东部红层丘陵区879.0mm、低山区1087.8mm。历史最大年降雨量为1291.3mm,最小年降雨量为645.6mm;最大日降雨量100mm,一次性最大连续降雨量200mm,最大连续降雨时间达82小时。年均气温16.2°C。3.3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处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场地孔口标高介于479.20m~480.60m,相对高差1.40m。场地整体地形变化较小,地势起伏较小。拟建场地为已建黄河南路,现状地面为混凝土路面层,局部为沥青路面,现状道路两侧建(构)筑物、管线分布较多,3.4地层岩性经勘察钻探揭露,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现将各地层的分布特征由新到老进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1)素填土①:杂色,稍密,稍湿。主要由粉质黏土组成,含粉土、卵石、基岩碎块等,硬质含量约30~40%,该层顶部为砼路面,混凝土厚度约0.30~0.50m,回填时间≥10年,基本完成自重固结。该层主要为原修筑黄河南路时填筑道路基础,该层在场地均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厚度2.00~3.20m。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1)粉质黏土②:棕黄色、褐灰色,稍湿,可塑。成分主要以黏粒、粉细粒为主,底部与卵石交界面含砂砾石及卵石,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该层在场地内均分布,本次勘察揭露厚度1.20~1.70m。3)粉土③:褐黄色,褐灰色,湿,稍密~中密。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摇震反应中等,含氧化铁、铁锰质结核、云母碎屑及含少量粘粒,部分地段底部渐变为细砂。该层场地内主要分布于ZK1~ZK8地段,本次勘察揭露层厚0.80~2.00m。4)细砂④:青灰色、褐黄色,湿,松散,以长石、石英颗粒为主,含少量云母粉和暗色矿物,局部混有少量卵石及圆砾。该层以层状形式分布于卵石层之中或粉土层之下,在场地内仅分布于ZK3、ZK6、ZK7,本次勘察揭露最大厚度0.80m。5)中砂⑤:褐灰色,松散,湿~饱和。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云母片,局部混有少量2mm~20mm的圆砾,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卵石层中间,厚度0.70~2.30m。6)卵石⑥:褐灰色、青灰色、灰黄色,稍湿~饱和,松散~密实,成分以灰岩、砂岩、花岗岩等组成,呈圆状、亚圆状,磨圆度较好、分选性一般,卵石强~中等风化,一般粒径2~10cm,大者可达20cm以上,充填物为砂、砾,黏性土。根据钻探取样及N120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依据《四川省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其密实度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密实卵石四个亚层:松散卵石⑥1: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55%以下,粒径一般为2~5厘米,最大粒径约8厘米,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夹少量粘性土,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主要呈似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动探施工时,钻杆无跳动,N120锤击数标准值N120≤4击/10cm。稍密卵石⑥2: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55%~60%,粒径一般为2~8厘米,最大粒径约10厘米,充填物主要为中粗砂夹少量粘性土,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主要呈似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上部。动探施工时,钻杆、稍有跳动,N120锤击数标准值4<N120≤7击/10cm。中密卵石⑥3: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60%~70%,粒径一般为3~10厘米,最大约为12厘米,充填物主要为砂、砾石,呈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主要呈似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上部。动探施工时,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N120锤击数标准值7<N120≤10击/10cm。密实卵石⑥4:骨架颗粒含量占总重的70%以上,卵石粒径大于100mm含量占总重的50%以上,充填物主要为砂、砾石,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呈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动探施工时,钻杆、吊锤跳动剧烈。N120锤击数标准值>10击/10cm。3.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勘察期间,场地内未见地表水。(2)地下水根据勘察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现分述特征如下:1)上层滞水根据钻探揭露,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填土层中,场地内上层滞水埋深浅,水位变化大。受场地内地形地貌和地层岩性特征的影响,上层滞水水力联系小,富水性差,水量小,呈多个相对独立的微地下水单元;该层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要补给来源,以蒸发和补给下层潜水为主要排泄方式。整体水位不稳定,连通性差,水位变幅大。2)孔隙潜水场地位于岷江水系一级阶地,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宽广河谷阶地地貌单元松散堆积层潜水,含水介质为透水性良好的砂卵石层、含黏土较重。该层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同时受地表水和侧向径流补给,并以侧向径流补给和补给地表水为主要排泄方式。3)地下水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测得场区地下水埋深1.00m~5.10m,相应标高为479.30m~474.1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年变化幅度为1.00m~3.00m,其中12、1、2月为枯水期,7、8、9为丰水期,本次勘察时间为2022年6月,勘察期间为丰水期。施工期间应密切关注地下水变化,尤其是汛期施工时,并根据地下水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根据双流周边工程勘察经验,结合本场地地处结构和水位地质条件特征,填土渗透系数可取8m/d,卵石渗透系数可取20~25m/d,砂土渗透系数可取10m/d。4支护设计体系4.1设计概述(1)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时,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2)支护结构采用荷载结构模式,按荷载“增量法”进行计算分析。(3)围护结构满足整体稳定性、抗倾覆验算要求。(4)分段选择最不利位置(最不利钻孔)进行综合计算。4.2荷载取值(1)岩土自重:按竖向全土重计,地层重度根据地勘资料取值。(2)水侧压力:地下水降至基底以下,不考虑水侧压力。(3)附加荷载:①车辆荷载:施工期间,临时道路仅供小型车辆通过,设计道路路面超载q=10kPa;②施工荷载:设计地面超载荷载q=20kN;③1.5倍基坑深度范围内禁止重车通行。4.3支护方案选择及概述本次钢板桩支护采用分段支护设计,分ABB'、CD共2段,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分诉如下:(1)ABB'段单向长度为700m,基坑深度为6.4—6.6m,基坑1.5倍深度范围内无建筑物,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采用拉森Ⅳ钢板桩支护,钢板桩长度为12m;(2)CD段单向长度为360m,基坑深度为4.2—4.4m,基坑1.5倍深度范围内无建筑物,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采用拉森Ⅳ钢板桩支护,钢板桩长度为12m;(3)ABB'段需布置6口降水井,详见大样图。5基坑支护施工说明5.1施工流程施工放线定位→平整场地→降水井施工→降水井施工并出水一定时间→钢板桩引孔→打钢板桩→土方分层开挖→安装围檩及内支撑→土方分层开挖至坑底→管涵施工→回填基坑,完成本项目施工。基坑及周边变形监测同步进行。5.2钢板桩(1)拉森Ⅳ钢板规格尺寸为400×170×15.5mm,详见下表:(2)钢板桩中间设置一道内支撑,支撑材料为DN199×12钢管;钢围檩为400×400HW型,厚20。(3)焊条:焊接采用E43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GB/T5117-2012)和(GB/T5118-2012)的规定。5.3排水分别在基坑两侧底部设置排水沟,尺寸为300×300mm。5.4施工注意事项(1)钢板桩采用引孔施工。(2)(a)偏差不应大于50m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b)桩位中心线偏差:沿垂直轴线方向不大于50mm,沿轴线方向不大于150mm;(c)桩顶标高差:<50mm;(d)孔深误差:+300mm。(3)施工钻孔时应做好地质层面记录,如发现地质情况与钻孔资料相差较大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协调处理。(4)钢板桩的检验。对钢板桩,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以便对不合要求的钢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①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部矩形比、平直度和锁口形状等项内容。检查中要注意:a)对打入钢板桩有影响的焊接件应予以割除;b)割孔、断面缺损的应予以补强;c)若钢板桩有严重锈蚀,应测量其实际断面厚度。原则上要对全部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

②材质检验:对钢板桩母材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进行全面试验。包括钢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构件的拉伸、弯曲试验,锁口强度试验和延伸率试验等项内容。每一种规格的钢板桩至少进行一个拉伸、弯曲试验。

(2)钢板桩吊运

装卸钢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钢板桩根数不宜过多,并应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

(3)钢板桩堆放:钢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

①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②钢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

③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6土方施工及基坑回填要求6.1选择合理的开挖顺序基坑开挖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依次分层、分段开挖,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得碰撞支护结构、测量标志和监测装置等,严禁野蛮施工。基坑边堆载不得超过支护设计规定的堆载值,弃土应尽量及时运走。开挖基坑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也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应在设计标高以上留一层土不挖,采用人工捡底。设计无规定时,暂留土层厚度为300mm。6.2分段分层依次开挖如基坑内建筑物的底板标高不同时,机械开挖次序应先整片开挖至较浅的基坑标高,然后再开挖至个别较深的基坑标高。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壁及基坑周边的情况。分层开挖厚度不得超过2.0m,如遇土质松散时,分层开挖厚度应作适当调整,以保证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壁的安全。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基坑开挖线、轴线、基坑几何尺寸等,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机械不能开挖到的地方(或部位),应随时配合人工进行挖掘,并将土运至机械能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挖出运走。面积较大的基坑,可配备机械进行推土、送土,以提高工作效率。应注意: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不宜再使用机械在基坑内作业,以免对基底土产生扰动。7基坑监测要求本工程基坑开挖时,在基坑外布置基坑位移、沉降监测点,发现报警时及时反馈,以便组织采取有效的的措施,确保基坑及周边设施的稳定和安全。基坑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期间,应作下列监测项目:周围地面的变形监测;坑边钢板桩的沉降、沉降差的监测;钢板桩顶水平位移、沉降监测;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基坑监测应由专业单位编写监测方案并进行实施;围护桩顶位移速率报警值为连续几次大于等于3mm/d,围护桩累计变形大于3.5cm;监测频率至少每天一次,如有异常应加密频率;监测资料应记录施工情况、挖土情况、天气情况,并及时提供,及时分析;如遇报警,应减慢施工深度或停止挖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后继续施工。8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和应急预案(1)本工程必须按信息化施工要求工作,记录施工揭露的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现场调查了解的周边环境情况,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坑变形和支护结构应力进行监测,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以上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便于设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必要时对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2)当出现危险征兆并报警后,应加密观测次数,同时启动下列抢险预案:暂停护壁及土方开挖施工,并快速查明原因,视发展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基坑回填,回填土的范围沿基坑边,回填土的高度不少于基坑深度的2/3。若有必要,经过专家论证后,对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加固工作完成后,再继续开挖土方。9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一)危大工程的重点部位和环节(1)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地质调查核实,施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与勘察、设计有出入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修改设计措施、调整挖土方案。(2)严格控制钢板桩施工质量,加强原材检查。钢板桩位置应准确,对桩及桩垂直度、孔深等进行质量验收。(3)土方分层开挖,尽可能使实际施工的各个阶段,与计算设定的各个工况一致。(4)严格控制基坑周边荷载。(5)严格进行截排水及地表水控制,做好周边封闭及给排水管网监控。(6)施工顺序严格按要求实施。(二)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1)若钢板桩支护施工质量未得到保证,可能会造成基坑变形严重,甚至垮塌,引起财产损失或安全事故。(2)场地周边存在地下管线,设计时由建设单位提供了部分地下管线资料,施工前应仔细复核周边地下管线资料,并进行相应迁改或保护,否则可能在施工时破坏周边地下管线。同时应再次详细调查周边现有建筑的基础形式,防止影响周边现有建筑的安全。(3)本项目必须做好降水、截排水工作及地表水控制工作,保证水不会对基坑安全造成影响,否则可能会造成基坑变形严重,甚至垮塌,引起财产损失或安全事故。(4)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危险源有:坍塌、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及火灾。10其他(1)基坑施工前,建设、施工和监理等单位需再次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基础埋深进行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