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五校合作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娄底市五校合作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娄底市五校合作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娄底市五校合作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娄底市五校合作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动前】2022-2023学年湖南省娄底市五校合作期末联考七年级上册历史姓名:学校:准考证号: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北京的古人类遗址有“西有周口店,东有上宅。”上宅遗址的地层堆积可分为8层(如图所示)。除第一层为耕土层外,第二层至第八层发掘出的文物有①砖瓦、陶瓷碎片;②夹砂陶器和打制石器;③磨制石器、陶器以及陶塑和石刻。结合所学,按照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砖瓦、陶瓷碎片,表明,已经进入农业文明时代;打制石器,表明,这是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表明,这是新石器时代;故②③①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2.通过对半坡人生产、生活的考古研究,发现半坡文化具有中华文明的某些特征。下列房屋复原图和出土文物中,能体现半坡文化特征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为适应北方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B是半地穴式房屋,符合题意;A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排除;C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水稻,排除;半坡居民时期没有锅刀,D排除。故此题选择B。3.“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商汤【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基础知识,由材料中的“始祖轩辕”可知指的是黄帝,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后代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综合以上分析选择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揭示了西周分封制一个最重要的内在特征是A.以周公为核心 B.以兼治天下为目的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以功劳大小为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分封土地,“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点,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综上故选C。5.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教训说明国君应该()。A.加强国防,充实国库 B.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重视教育,推行改革 D.施行仁政,勤政爱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夏商两代都是因君主暴政而亡,因此要吸取的教训是施行仁政,勤政爱民,D项正确;夏商两代都是因君主暴政而亡,与加强国防,充实国库、发展经济,增强国力、重视教育,推行改革等方面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6.《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下列哪种材料上A.龟甲和兽骨B.鹿皮和虎皮C.青铜器D.树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政治、经济、祭祀等活动。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国之大事”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在龟甲和兽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7.毛泽东评价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其“大政策”主要内容包括①推行分封制②奖励军功③实施推恩令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西周推行分封制,②奖励军功属于商鞅变法在军事上的内容,③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④统一度量衡属于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内容,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ABD错误,排除。故选C。8.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历史”“●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唐朝,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直接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成为维系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是()A.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B.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C.北筑长城,抗击匈奴 D.推广统一文字小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七国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是为了在军事上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破釜沉舟”出自()A.垓下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渡过黄河,命令全军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B项正确;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战争背景主词条:楚汉之争、成皋之战、鸿沟之约,排除A项;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排除C项;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反映了汉初()A.经济萧条 B.战乱不断 C.土地兼并 D.赋税沉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以看出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困。故A符合题意;西汉初年,国家已经统一,没有战乱不断的情况,故B不符合题意;土地兼并和赋税沉重在西汉初年不存在,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活动内容查阅文献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桓宽《盐铁论》、司马迁《史记》等观看视频《中国通史—北击匈奴、南定吴越》等搜集图片《五铢钱》《独尊儒术群雕》等考察遗址陕西茂陵、陕西凤翔县祭天遗址等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D.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五铢钱”“独尊儒术”等可知,题干研究的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在经济上统一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符合题意;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表格中没有涉及,A排除;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在表格内容中没有涉及,B排除;儒家思想确立为正统思想没有体现“五铢钱”等内容,D排除。故选择C。13.探究不同时期的社会现象,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给出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图片表明东汉时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摆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正确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4.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A.产生背景B.主要行人C.路线走向D.开通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产生背景、主要行人、开通前提,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5.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部著作是()A.《春秋》 B.《左传》 C.《史记》 D.《资治通鉴》【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材料强调的是“实录”,这反映了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C项符合题意;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A项不合题意;《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B项不合题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16.2009年12月,在河南安阳发掘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建立魏国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曹操的知识,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均与曹操有关,魏国的建立者是曹操的儿子曹丕,而不是曹操,故答案选B。17.历史示意图有助于形成时空概念.在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中,西晋应填在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之一,统一了三国,B是西晋,B符合题意;魏蜀吴三国并立,A是魏国,故A排除;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故C符合题意;南朝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D是南朝,故D排除。故选B。18.下图中的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为收复失地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受后人的尊敬。下列与祖逖相关的成语典故是A.草木皆兵 B.风声鹤唳 C.闻鸡起舞 D.破釜沉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祖逖相关的成语是闻鸡起舞,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C符合题意;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出自淝水之战,与祖逖无关,AB排除;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与祖逖无关,D排除。故此题选择C。19.如果你到山西大同去,可能看到的古迹是()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南北朝时期,修建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体现了当时雕塑艺术的高超,故C符合题意;敦煌莫高窟在甘肃,故A不符合题意;龙门石窟在河南,故B不符合题意;麦积山石窟在甘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一位同学在“三国鼎立局而的形成”一目的学习中,看到有这样一段文字:“□□□□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战后,曹操扩大了在黄河流域的势力。刘备乘机占有荆州、益州。孙权进一步巩固了江东的基业。”材料□□□□处的战役可能是()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发动了一场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C项符合题意;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打败秦军主力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D不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二、材料题(共3题,共40分)21.材料一: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请回答:(1)材料一图1、图2分别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这两种房屋分别叫什么?从生活环境的差异角度,分析出现图1、图2房屋结构特征不同的原因。(2)材料二说明了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根据所学知识,周天子是如何进行分封,哪些人能被分为诸侯?(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答案】(1)答:图1是干栏式房屋,图2是半地穴式房屋。原因:生活环境里的气候因素,南方高温多雨,北方寒冷干燥。(2)答: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分封: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诸侯:宗亲和功臣等。(3)答: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战争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了统一,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杆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坡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可知,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2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摘自《孟子•告子》(1)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答案】(1)分封制宗亲和功臣(2)关系:上下级关系。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实行分封制,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2)依据材料二“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周天子与诸侯间是上下级关系,分封制下的各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有效信息“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西周分封制的相关基础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同时思考分封制带来的影响。2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本】材料一①《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②《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孟子·梁惠王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④《韩非子·扬权第八》: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⑤《荀子·王制》: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⑥《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1)材料一中,能说明“以民为本”思想主张有:。(填写序号)【民生】材料二汉高祖下令兵士罢遣归家,回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同时还下令:“民以饥馑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高祖统一全国不久,即定下“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伍而税一”的制度。——裘斌,齐陈骏《试论中国古代“治世”的经济成因及其当代价值》(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分析这一政策的作用。【民意】民心民意通过农民起义的形式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生产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历史发展。材料三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被征发赴渔阳戍边的900名士兵在大泽乡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秦法规定,失期要判处斩首之刑。陈胜和吴广在鱼腹中置丹字帛书,写道:“陈胜王”,又在宿营地附近丛祠中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作为宣传鼓动形式。得到了众戍卒的响应和拥护。起义从起事到失败只经历了6个月时间,但是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四困于土地兼并、赋役剥削和天灾的农民大批破产流亡。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在民间传播道教,并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号为天平道。十余年间,其信徒多至数十万,皆听张角号令。(在184年二月)举事,黄巾军虽在起事之前组织严密,起事之后却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基本是各自为战。起义失败,经过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濒于崩溃。——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3)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两次农民起义的名称。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这两次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民智】(4)仿照示例,从下列图片①②中任选一幅,介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答案】(1)填序号①③⑤⑥(2)政策:休养生息。作用:使得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稳定社会局势。(3)名称: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黄巾起义特点:源于暴政、借助鬼神造势宣传、得到广泛的支持、起义以失败告终、动摇了王朝统治。(4)①名称:司母戊鼎;时期:商朝;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②名称:都江堰;时期:战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