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考试时间:2023年10月9日19:50~21:0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15小题,共45分)北京时间2023年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遥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 A.成为人造天体 B.在轨运行构成两级天体系统 C.脱离了太阳系 D.在轨运行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引力2.易对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球运动 D.月相变化〖答案〗1.A2.B〖解析〗【1题详析】卫星发射起飞进入太空,有了自己独立运转的轨道,属于人造天体,A正确;卫星绕地球公转阶段构成的是1级天体系统,仍属于太阳系,BC错误;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利用太阳能提供能量,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A。【2题详析】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故易对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是太阳活动,B正确;太阳辐射、月相变化、地球运动与信号传播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地层剖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地层序号中最易找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④地质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恐龙濒临灭绝 C.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 D.喜马拉雅山隆起〖答案〗3.A4.C〖解析〗【3题详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为中生代地层,在②中易找到爬行类动物化石,B错误。①地层为新生代地层,①中易找到哺乳类动物化石,A正确;③为古生代晚期地层,③中易找到两栖类动物化石,C错误;④为古生代早期地层,④地层中易找到海生无脊椎类动物化石,D错误。故选A。【4题详析】④为古生代早期地层,该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故C选项正确。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恐龙濒临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喜马拉雅山隆起新生代,A、B、D错误。故选C。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有着“超级天眼”之称,其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边缘。完成下面小题。5.选择在贵州省边远闭塞的山区安装建设FAST,主要原因不包括() A.无火山地震灾害发生 B.电磁环境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信号 C.工程建设量相对较小 D.喀斯特地貌保障雨水下渗,不易积水6.理论上,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的边缘。假如某日FAST接收到20万光年处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则该外星人所在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答案〗5.A6.D〖解析〗【5题详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活动较多,A错误;因为FAST地处在贵州的偏远地区,周围人烟稀少,电磁环境较好,能够收集较弱的宇宙信号,B说法正确;因为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原本是一个大型的凹地,所以建筑量较少,同时雨水容易下渗,不易积水。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6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因此20万光年外发出的信号是来自河外星系。因此D正确。7.为解决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区人们的缺水问题。某人设计的一套装置(见下图)。他先在沙地上挖出大坑,坑中置放一面凹镜,使光线汇聚到一点(焦点),在这点放上氯化钙干燥剂,最终获得蒸馏水。对于这套集水装置,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凹镜是为了更多地吸收太阳辐射 B.通过白天镜面产生高温来蒸馏干燥剂中的水分 C.因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宜推广 D.适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地区〖答案〗A〖解析〗【详析】安置凹镜是获取蒸馏水,不是获取太阳辐射,A错误;材料显示该装置是在沙地中安置,为了解决人们的缺水问题安装的,沙地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干燥剂可吸附空气中水分,白天利用太阳辐射聚焦来获取蒸馏水。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沙地修建成本高,获取水的效率低,故不适宜推广,BCD正确;题目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A。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9月6日16时46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这次地震震源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9.地震发生时,泸定一中王民同学在教室里感觉到() A.只上下颠簸 B.只前后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前后摇晃 D.先前后摇晃,后上下颠簸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②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薄 C.③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D.④圈层上部存在软流层〖答案〗8.B9.C10.B〖解析〗【8题详析】四川省泸定县位于陆地,而陆地地壳厚度平均在39-41千米,震源深度12千米依然是在地壳范围内,图中属于地壳范围内的是②,B正确;①、③、④都不是地壳,不是震源位置,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的震感是上下颠簸,横波的震感是左右摇晃,由于泸定一中在陆地上,而横波和纵波都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该同学感觉到的是先上下颠簸,后前后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①圈层是大气圈,大气圈不是连续的圈层,A错误;②圈层是地壳,地壳的厚度海洋较陆地薄,B正确;地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③圈层不是地核,C错误;④圈层是地核,没有软流层分布,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分别说出①地与②太阳辐射总量较高的主导因素() A.地势和气候 B.地势和纬度 C.洋流和纬度 D.气候和纬度12.图中C的值大约是() A.140—160 B.160—180 C.180—200 D.120—14013.图中澳大利亚内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南亚沿海地区多的主要原因()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C.地势较高,大气较稀薄 D.沙漠广布,人为干扰少〖答案〗11.A12.B13.B〖解析〗【11题详析】①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本题选A。相较于纬度更低的地方,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辐射总量仍较高,纬度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本题选A。【12题详析】图中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差值为20,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可知,C为160-180,故本题选B。【13题详析】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深居内陆,晴天多,B正确。纬度更高,不会导致太阳高度更大,A错误。内陆地区主要为盆地,地势低,C错误。人为因素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本题选B。莫霍界面深度不一,可以反映地壳厚度。读下面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图(单位: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昌地壳最厚 B.武汉地表距地幔最远 C.甲地地壳比武汉薄 D.图示区域地势中高周低15.目前绘制该图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A.遥感卫星拍摄 B.地震波波速测量 C.地下钻井探测 D.声呐探测〖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析】莫霍面以上是地壳部分,图中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越大代表地壳越厚。如图示南昌的等深线数值是在31.5-31之间,而图示区域的偏北侧等深线数值有大于34的存在,所以地壳最厚的地方不是南昌,A错误;距离地幔最远说明地壳越厚,对应等深线数值最大,图中武汉的等深线数值不是最大,B错误;甲地的等深线数值是在30.5-31之间,武汉的等深线数值是在31.5-31之间,所以甲地地壳比武汉薄,C正确;图示区域中部为水域,地势中间低四周较高,D错误。故选C。【15题详析】遥感卫星航拍的是地球表面的物体影像,无法测量地下深度,A错误;地震波波速测量可以获取地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地震波波速,莫霍界面是地震波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波波速测量得到图中数据,B正确;目前世界上地下钻井能够探测的最大深度远小于莫霍界面的深度,C错误;声呐探测不能探测地壳厚度,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分,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学们查阅地理文献获得了太阳系部分行星基本数据(表)。行星与日距离①质量②体积③自转周期公转表面平均温度℃偏心率轨道倾斜水星0.3870.050.05658.6天87.9天昼350夜-170固0.2067.0°金星0.7230.820.856243天224.7天480固0.0073.4°地球1.001.001.0023时56分1.0年22固0.0170°火星1.520.110.1524时37分1.9年昼21夜-73固0.0931.9°注:①②③栏中均以地球为1,其他行星数据为其与地球的比值;“固”指固体表面。(1)表中四颗行星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的运动特征,其中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____星;地球上之所以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____。(2)近期研究发现火星表面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且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存,请结合图表分析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及原因。____。成果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3)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___。(4)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成果3: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₂含量变化示意图。(5)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6)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答案〗(1)共面性近圆性金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2)①大气: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大气稀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②液态水:温度条件不适宜,没有液态水。③温度: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偏低,不适合人类生存。(3)岩石圈改为地壳(4)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5)中生代地层顺序和岩石(化石)(6)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或改变了大气组成成分)〖解析〗本题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圈层结构以及地质年代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表中四颗行星统称为类地行星,他们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结合图表信息可知,能够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是金星,其自转周期达到了243天。地球由于其质量和体积适中,因此拥有了适宜的大气层。【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火星质量和体积较小,因此大气层较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缺少人类呼吸的氧气。同时,火星上的水以冰的形式存在,说明温度条件不适宜,没有液态水存在。同时,火星表面由于大气稀薄,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温度较低不适合人类在此生存。【小问3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莫霍界面之上为地壳,而不是岩石圈。【小问4详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可以形成降水到达③,因此①为大气圈,③为岩石圈,④可以渗透到③,同时为②进行供水,因此④为水圈。②为①提供氧气,因此②为生物圈。【小问5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裸子植物较为繁盛,因此该时代为中生代。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依靠地层和化石进行划分。【小问6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使得大气当中氧气含量增加,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成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鲎(hòu),鲎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它们的族群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5亿年,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北部湾、东南亚及美国东海岸,数量极多。但几经兴衰,现今存活的物种只剩4个,鲎出生后13年才能性成熟,幼体主要栖息在潮间带,成年后转入浅海活动,每年冬季会游回深海冬眠,因此无法人工饲养。其血液为蓝色,是医疗中监测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试剂的重要原料。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有着食用鲎的习惯,但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危害。2019年7月,生长在我国及日本濑户内海的中华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1)简述鲎出现的地质年代并说明理由?(2)分析上图中甲地质时期主要的生物特点?(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沿海中华鲎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乃至濒危的主要原因?〖答案〗(1)古生代。理由:鲎族群在地球上生存近5亿年。(2)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盛行;小型哺乳动物出现。(3)废水排放污染浅海;人类过度捕捞;人类活动破坏其栖息地;繁殖周期长;存活环境要求高,适宜生存空间小;无法人工养殖,人为恢复困难。〖解析〗本题以中华鲎为背景,涉及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鲎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它们的族群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5亿年”结合由地质年代示意图可知,鲎出现的地质年代应是古生代。【小问2详析】中生代为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后期一些爬行运动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植物:裸子植物占主要地位。【小问3详析】水生生物数量减少的原因可以从生存空间、气候、水文、人类活动、天敌等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鲎无法人工饲养,也就无法人工培育来避免数量减少,因此人为恢复困难。沿海地区填海造陆,生存空间减少,栖息地环境遭到破坏。沿海地区容易受到污染,水质变差。中华鲎是医疗中监测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试剂的重要原料,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有着食用鲎的习惯,需求量大,捕捞量可能过大。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磁纬度是地球磁场坐标的要素之一,磁极点的磁纬度为90°,越靠近磁极的是高磁纬度,反之则为低磁纬度,地球磁场的南北极点与地理南北极点并不重合,磁场的南北极每年都有变化。在北半球,现在磁极点的位置在阿拉斯加州以北,宋代时期,北半球的磁极中心靠近西伯利亚一带。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大多数极光发生在被称为极光带的高纬度条带状区域内,从地球上空俯瞰,极光带呈现为一个在日侧较窄、在夜侧较宽的卵形区域,因此也被称为极光卵。极光产生的高度范围为距离地面的80—1000公里,主要集中在90—400公里。在300公里以上,是以波长670纳米的浅红色为主;200—300公里,以波长630纳米的深红色为主;100—200公里,以波长557.7纳米的绿色为主;100公里以下,则是蓝色、紫色或多种颜色混合成的深红色。由于红色光折射率低,所以距离磁极越远,观赏到的极光则以红色居多。下图示意地球磁纬度分布,其中甲地为格陵兰岛、乙地为拉布拉多半岛、丙地为西伯利亚、丁地为新西兰南岛。(1)简述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合观测极光的地点并说出理由?(2)在上图丁地区拍摄的极光多以红色为主,而甲、乙、丙地区拍摄的极光却以绿色居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3)简析在古代中国,人们比现在更易观赏到极光的主要原因?〖答案〗(1)乙地理由:现在磁极点位置在阿拉斯加州以北地区;乙地距现今磁极点较近;乙地磁纬度高且接近人口密集区,更易观测到极光。(2)丁地为新西兰南岛,距南半球磁极遥远;由于红色光线折射率较低,故丁地观测到的极光多以红色为主;甲、乙、丙三地距北半球磁极点较近,故以波长较短的绿色极光为主。(3)宋代时期,北半球磁极中心在西伯利亚一带;中国距西伯利亚较近,故古代中国更易观赏到极光。〖解析〗本题以磁纬度为材料设计试题,涉及自然环境整体性,极光的产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现在北半球,磁极点的位置在阿拉斯加州以北,距离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内出现极光,因此四个地点中,乙地距离磁极点较近,且人口密集,便于人类活动,可以观测极光。【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红色光折射率低,所以距离磁极越远,观赏到的极光则以红色居多。丁地为新西兰南岛,距南半球磁极遥远,距离较远以红色极光为主;甲、乙、丙三地距北半球磁极点较近,以波长较短的绿色极光为主。【小问3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时期,北半球的磁极中心靠近西伯利亚一带,距磁极点约30°以内的范围常出现极光,中国距离西伯利亚较近,可以观测到极光;如今磁极点的位置在阿拉斯加州以北,距离中国较远,因此古代中国更容易观测到极光。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考试时间:2023年10月9日19:50~21:0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15小题,共45分)北京时间2023年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遥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 A.成为人造天体 B.在轨运行构成两级天体系统 C.脱离了太阳系 D.在轨运行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引力2.易对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严重干扰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太阳活动 C.地球运动 D.月相变化〖答案〗1.A2.B〖解析〗【1题详析】卫星发射起飞进入太空,有了自己独立运转的轨道,属于人造天体,A正确;卫星绕地球公转阶段构成的是1级天体系统,仍属于太阳系,BC错误;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利用太阳能提供能量,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A。【2题详析】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故易对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是太阳活动,B正确;太阳辐射、月相变化、地球运动与信号传播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地层剖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地层序号中最易找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4.④地质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恐龙濒临灭绝 C.海洋无脊椎动物盛行 D.喜马拉雅山隆起〖答案〗3.A4.C〖解析〗【3题详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为中生代地层,在②中易找到爬行类动物化石,B错误。①地层为新生代地层,①中易找到哺乳类动物化石,A正确;③为古生代晚期地层,③中易找到两栖类动物化石,C错误;④为古生代早期地层,④地层中易找到海生无脊椎类动物化石,D错误。故选A。【4题详析】④为古生代早期地层,该时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发展,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故C选项正确。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恐龙濒临灭绝于中生代末期,喜马拉雅山隆起新生代,A、B、D错误。故选C。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坐落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有着“超级天眼”之称,其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已知的宇宙边缘。完成下面小题。5.选择在贵州省边远闭塞的山区安装建设FAST,主要原因不包括() A.无火山地震灾害发生 B.电磁环境较好,能收集微弱的宇宙无线信号 C.工程建设量相对较小 D.喀斯特地貌保障雨水下渗,不易积水6.理论上,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宇宙的边缘。假如某日FAST接收到20万光年处外星人发出的信号,则该外星人所在的天体系统为()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答案〗5.A6.D〖解析〗【5题详析】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活动较多,A错误;因为FAST地处在贵州的偏远地区,周围人烟稀少,电磁环境较好,能够收集较弱的宇宙信号,B说法正确;因为当地是喀斯特地貌,原本是一个大型的凹地,所以建筑量较少,同时雨水容易下渗,不易积水。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6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因此20万光年外发出的信号是来自河外星系。因此D正确。7.为解决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区人们的缺水问题。某人设计的一套装置(见下图)。他先在沙地上挖出大坑,坑中置放一面凹镜,使光线汇聚到一点(焦点),在这点放上氯化钙干燥剂,最终获得蒸馏水。对于这套集水装置,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凹镜是为了更多地吸收太阳辐射 B.通过白天镜面产生高温来蒸馏干燥剂中的水分 C.因成本高,效率低,不适宜推广 D.适用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地区〖答案〗A〖解析〗【详析】安置凹镜是获取蒸馏水,不是获取太阳辐射,A错误;材料显示该装置是在沙地中安置,为了解决人们的缺水问题安装的,沙地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干燥剂可吸附空气中水分,白天利用太阳辐射聚焦来获取蒸馏水。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沙地修建成本高,获取水的效率低,故不适宜推广,BCD正确;题目要求选择说法不正确的,故选A。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9月6日16时46分,四川省泸定县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这次地震震源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9.地震发生时,泸定一中王民同学在教室里感觉到() A.只上下颠簸 B.只前后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前后摇晃 D.先前后摇晃,后上下颠簸10.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②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薄 C.③圈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D.④圈层上部存在软流层〖答案〗8.B9.C10.B〖解析〗【8题详析】四川省泸定县位于陆地,而陆地地壳厚度平均在39-41千米,震源深度12千米依然是在地壳范围内,图中属于地壳范围内的是②,B正确;①、③、④都不是地壳,不是震源位置,ACD错误。故选B。【9题详析】地震发生时,由于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的震感是上下颠簸,横波的震感是左右摇晃,由于泸定一中在陆地上,而横波和纵波都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该同学感觉到的是先上下颠簸,后前后摇晃,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①圈层是大气圈,大气圈不是连续的圈层,A错误;②圈层是地壳,地壳的厚度海洋较陆地薄,B正确;地核是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③圈层不是地核,C错误;④圈层是地核,没有软流层分布,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分别说出①地与②太阳辐射总量较高的主导因素() A.地势和气候 B.地势和纬度 C.洋流和纬度 D.气候和纬度12.图中C的值大约是() A.140—160 B.160—180 C.180—200 D.120—14013.图中澳大利亚内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东南亚沿海地区多的主要原因()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C.地势较高,大气较稀薄 D.沙漠广布,人为干扰少〖答案〗11.A12.B13.B〖解析〗【11题详析】①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地位于撒哈拉沙漠,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本题选A。相较于纬度更低的地方,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辐射总量仍较高,纬度不是主导因素,BCD错误。故本题选A。【12题详析】图中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差值为20,根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可知,C为160-180,故本题选B。【13题详析】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深居内陆,晴天多,B正确。纬度更高,不会导致太阳高度更大,A错误。内陆地区主要为盆地,地势低,C错误。人为因素不是影响太阳辐射的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本题选B。莫霍界面深度不一,可以反映地壳厚度。读下面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图(单位: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昌地壳最厚 B.武汉地表距地幔最远 C.甲地地壳比武汉薄 D.图示区域地势中高周低15.目前绘制该图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A.遥感卫星拍摄 B.地震波波速测量 C.地下钻井探测 D.声呐探测〖答案〗14.C15.B〖解析〗【14题详析】莫霍面以上是地壳部分,图中莫霍面等深线数值越大代表地壳越厚。如图示南昌的等深线数值是在31.5-31之间,而图示区域的偏北侧等深线数值有大于34的存在,所以地壳最厚的地方不是南昌,A错误;距离地幔最远说明地壳越厚,对应等深线数值最大,图中武汉的等深线数值不是最大,B错误;甲地的等深线数值是在30.5-31之间,武汉的等深线数值是在31.5-31之间,所以甲地地壳比武汉薄,C正确;图示区域中部为水域,地势中间低四周较高,D错误。故选C。【15题详析】遥感卫星航拍的是地球表面的物体影像,无法测量地下深度,A错误;地震波波速测量可以获取地面以下不同深度的地震波波速,莫霍界面是地震波波速发生明显变化的界面,因此可以通过地震波波速测量得到图中数据,B正确;目前世界上地下钻井能够探测的最大深度远小于莫霍界面的深度,C错误;声呐探测不能探测地壳厚度,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分,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有了初步了解,以下为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成果1:地球的宇宙环境同学们查阅地理文献获得了太阳系部分行星基本数据(表)。行星与日距离①质量②体积③自转周期公转表面平均温度℃偏心率轨道倾斜水星0.3870.050.05658.6天87.9天昼350夜-170固0.2067.0°金星0.7230.820.856243天224.7天480固0.0073.4°地球1.001.001.0023时56分1.0年22固0.0170°火星1.520.110.1524时37分1.9年昼21夜-73固0.0931.9°注:①②③栏中均以地球为1,其他行星数据为其与地球的比值;“固”指固体表面。(1)表中四颗行星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的运动特征,其中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____星;地球上之所以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密度是因为____。(2)近期研究发现火星表面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且中纬度地区地表之下埋藏大量的水冰。若人类想在火星上生存,请结合图表分析需要改造的环境条件及原因。____。成果2: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具有圈层结构,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平行分布;但在地表附近,各个圈层却相互渗透,存在物质交换。左图为同学们用橡皮泥加手绘制作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右图为表示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3)左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____。(4)右图中的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成果3: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₂含量变化示意图。(5)图中的地质年代甲为____。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6)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____,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____。〖答案〗(1)共面性近圆性金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2)①大气:火星体积质量较小,大气稀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缺乏供人类呼吸的氧气。②液态水:温度条件不适宜,没有液态水。③温度: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偏低,不适合人类生存。(3)岩石圈改为地壳(4)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5)中生代地层顺序和岩石(化石)(6)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使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或改变了大气组成成分)〖解析〗本题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圈层结构以及地质年代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表中四颗行星统称为类地行星,他们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结合图表信息可知,能够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是金星,其自转周期达到了243天。地球由于其质量和体积适中,因此拥有了适宜的大气层。【小问2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火星质量和体积较小,因此大气层较薄且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缺少人类呼吸的氧气。同时,火星上的水以冰的形式存在,说明温度条件不适宜,没有液态水存在。同时,火星表面由于大气稀薄,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温度较低不适合人类在此生存。【小问3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莫霍界面之上为地壳,而不是岩石圈。【小问4详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可以形成降水到达③,因此①为大气圈,③为岩石圈,④可以渗透到③,同时为②进行供水,因此④为水圈。②为①提供氧气,因此②为生物圈。【小问5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裸子植物较为繁盛,因此该时代为中生代。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依靠地层和化石进行划分。【小问6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为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的出现,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是使得大气当中氧气含量增加,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成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鲎(hòu),鲎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它们的族群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近5亿年,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北部湾、东南亚及美国东海岸,数量极多。但几经兴衰,现今存活的物种只剩4个,鲎出生后13年才能性成熟,幼体主要栖息在潮间带,成年后转入浅海活动,每年冬季会游回深海冬眠,因此无法人工饲养。其血液为蓝色,是医疗中监测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试剂的重要原料。在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有着食用鲎的习惯,但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危害。2019年7月,生长在我国及日本濑户内海的中华鲎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1)简述鲎出现的地质年代并说明理由?(2)分析上图中甲地质时期主要的生物特点?(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沿海中华鲎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乃至濒危的主要原因?〖答案〗(1)古生代。理由:鲎族群在地球上生存近5亿年。(2)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爬行动物盛行;小型哺乳动物出现。(3)废水排放污染浅海;人类过度捕捞;人类活动破坏其栖息地;繁殖周期长;存活环境要求高,适宜生存空间小;无法人工养殖,人为恢复困难。〖解析〗本题以中华鲎为背景,涉及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小问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