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DNA衍射图谱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D〖祥解〗1、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析】A、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但15N没有放射性),B错误;C、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一词,并不知道是DNA,C错误;D、DNA衍射图谱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2.同学X把材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等量标记后,放入罐中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所示。以下同学对该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同学A认为把罐子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B.同学B认为要把该罐子中的所有A球和B球取出放入另一个罐子中,再分别从两个罐子中摸一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C.同学C认为从罐子里摸出四个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D.同学D认为从罐子里摸出两个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析】A、把罐子里的白球换成大球,则在摸取时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就分别摸取了A/a和B/b,则该方法取出的球为非等位基因,可模拟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自由组合定律是两对等位基因的参与,把该罐子中的所有A球和B球取出放入另一个罐子中,再分别从两个罐子中摸一球并记录,会出现同时摸出A球和a球、B球和b球的类型,无法模拟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D、据题意可知,罐子里的球是材质、大小相同,在摸球的时候无法区分两对等位基因的区别,故无论是摸两个球还是四个球,均不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CD错误。故选A。3.下列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含有1700个碱基对,其碱基排列方式可能有41700种B.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C.既有DNA又有RNA的人体细胞,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因此遗传物质不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答案〗B〖祥解〗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析】A、人体内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A错误;B、位XY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B正确;C、既有DNA又有RNA的人体细胞,其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C错误;D、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在转录时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D错误。故选B。4.某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动物的尾巴有长尾和短尾两种表现型,长尾对短尾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精子不育。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短尾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B.长尾雌性个体与长尾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短尾雄性个体C.长尾雌性个体与短尾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既有雄性个体又有雌性个体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性个体均为长尾,则母本是纯合子〖答案〗C〖祥解〗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精子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雌配子Xb正常。【详析】A、短尾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Y,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短尾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中,A正确;B、长尾雌性个体与长尾雄性个体杂交,长尾雌性的基因型为XBX-,长尾雄性的基因型为XBY,雌株中可能有Xb配子,所以子代中可能出现短尾雄性,B正确;C、长尾雌性个体与短尾雄性个体杂交,长尾雌性的基因型为XBX-,短尾雄性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性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性,C错误;D、若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长尾,故其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由于母本的Xb是可育的,故该母本为XBXB纯合子,D正确。故选C。5.DNA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而实现的,DNA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表达,从而促使癌症的发生和恶化。调控简图如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故DNA不存在甲基化B.甲基化直接抑制抑癌基因的翻译,从而使基因无法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C.甲基化会改变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碱基中嘌呤的比例D.人体肌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可能被甲基化〖答案〗D〖祥解〗甲基化,是指从活性甲基化合物上将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核糖核酸加工。【详析】A、DNA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而实现的,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发生转录和翻译,也可以发生甲基化,A错误;B、甲基化直接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从而使基因无法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B错误;C、DNA甲基化在DNA上添加了甲基(-CH3),组成DNA的化学元素为C、H、O、N、P,因此甲基化不会改变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也不会改变碱基中嘌呤的比例,C错误;D、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只能在红细胞中表达,人体肌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可能被甲基化,因此肌肉细胞中不能合成血红蛋白,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不同生物体可遗传变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基因重组转化为S型菌B.由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所结籽粒少C.某人患有遗传病,则该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由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控制野茉莉花色基因可以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答案〗A〖祥解〗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其来源主要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详析】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实质上是S型菌的DNA片段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重组,A正确;B、由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没有籽粒,B错误;C、患有遗传病的个体,如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控制野茉莉花色基因可以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是因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A。7.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400。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患甲病的男性多于女性B.调查乙病发病率应从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C.若Ⅲ2和Ⅲ3婚配,生育的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1/12D.若Ⅲ5和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42〖答案〗C〖祥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详析】A、Ⅱ3和Ⅱ4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儿子Ⅲ3,则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因此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甲病的男性多于女性,A正确;B、欲调查乙病的发病率,则应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正确;C、分析遗传系谱可知,Ⅲ2基因型为bb(1/2)XAXa或bb(1/2)XAXA,Ⅲ3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单独考虑甲病,患病概率为为1/4,不患甲病为3/4;单独考虑乙病,患病概率为1/3,不患乙病概率为2/3,若Ⅲ2和Ⅲ3婚配,生育的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1/4×2/3=1/6,C错误;D、Ⅲ5基因型bb(1/2)XAXa或bb(1/2)XAXA,人群中正常男性基因型BBXAY或BbXAY,由于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bb=1/400,则b=1/20,B=19/20,正常男性中Bb概率为(2×1/20×19/20)÷(2×1/20×19/20+19/20×19/20)=2/21,若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bb)的概率是2/21×1/2×1/2=1/42,D正确。故选C。8.若二倍体的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全部只来源于父母中的一方,称为单亲二体(UPD)。UPD的某种发生机制是父母一方产生了含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有丝分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发育而成。根据该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理论上三体合子有丝分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B.即使父亲表型正常,X染色体UPD也可导致女儿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若X染色体UPD的男性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色盲基因可以来自其母亲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一色盲UPD男孩,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其中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所以理论上三体合子发生卵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A正确;B、即使父亲表型正常,则母亲可能是携带者,母亲两条X隐性染色体形成了受精卵,导致女儿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若色盲基因可以来自其母亲,则子代UPD的基因型为XX,为女性,故若X染色体UPD的男性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父亲,C错误;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一色盲UPD男孩,则色盲UPD男孩的XY染色体均来自其父亲,由于子代含有XY染色体,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D正确。故选C。9.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下图左侧为某只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显微照片,研究人员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后得到右侧图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萨顿曾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23、12、11、22五种可能情况D.左侧照片不属于该蝗虫减数分裂特定时期的物理模型〖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即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B正确;C、该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条,进行分裂时,可能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有丝分裂后期、末期)、23(细胞分裂的间期,体细胞或减数第一次分裂)、12(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1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2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这6种可能情况,C错误;D、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左侧照片是实物图,不属于模型,D正确。故选C。10.物质B与碱基T的结构相似,可替代碱基T参与DNA的复制。两条单链均含有物质B的DNA(记为BB)可被染成浅色,一条单链含物质B的DNA(记为BT)能染成深色,而不含物质B的DNA(记为TT)不被染色。下图是将1个普通的蚕豆根尖细胞用物质B处理后,在不同细胞周期观察到的某条染色体的三种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第二次复制的中期,所有染色体均为乙图类型B.甲图的染色单体复制成乙的事实支持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C.丙图染色体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三个细胞周期中D.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含有图丙类型染色体的细胞数目至少为1个,最多为4个〖答案〗D〖祥解〗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析】A、DNA分子在含物质B的条件下,进行两次复制,经过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均为一条链含有B,一条链不含B,即为BT类型,被染成深色,而后经过第二次复制,一个BT类型的DNA分子经过复制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一个是BT类型、一个是BB类型,则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共用着丝粒的每条染色体均为乙图类型,A正确;B、甲图的染色单体均为BT型,说明两个DNA分子均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不含B),因此该事实支持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B正确;C、丙图染色体中含有的两个DNA分子均为浅色,即其中包含的DNA分子均为BB型,其至少需要经过三次复制后产生,即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三个细胞周期中,C正确;D、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含有图丙类型染色体的细胞数目为2个,含有图乙所示染色体类型的细胞有2个,D错误。故选D。11.如图表示中心法则的有关内容,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过程可以发生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B.b过程与c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一种⑤只能对应一种④,一种④必然对应多个②上的密码子D.②上可结合多个③,以提高每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速度〖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图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氨基酸,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详析】A、图中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继续分裂,不能进行DNA复制,所以a过程不可以发生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A错误;B、b过程表示转录,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C-G、G-C;c过程表示翻译,碱基配对方式有A-U、U-A、C-G、G-C,所以两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正确;C、密码子位于②mRNA上,一种⑤tRNA只能对应一种④氨基酸,细胞中④氨基酸的种类有21种,而②mRNA上的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2或3种为终止密码,可见一种④必然对应1个或多个②上的密码子,C错误;D、②mRNA上可结合多个③核糖体,同时合成多个相同的蛋白质分子,以提高翻译的效率,但不能提高每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速度,D错误。故选B。12.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200个个体,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W、w只位于X染色体上。对这些个体的有关基因扩增后,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w的基因频率是()A.2.5% B.3% C.4% D.6.5%〖答案〗B〖祥解〗一、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每个个体看作含有2个基因,A基因频率=(AA个数×2+Aa个数)/(个体总数×2)。a的基因频率=1-A基因频率。(2)已知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3)遗传平衡时: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开方。二、X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A基因频率=(♀XAXA数目×2+♀XAXa数目+♂XAY数目)/(♀总数×2+♂总数)。【详析】根据图片可知XWXW有96,XwXw有1,XWXw有3,XWY有96,XwY有4,W、w这对等位基因总共有300个,其中w有1×2+3+4=9,所以w基因频率等于9÷300×100%=3%,B正确。故选B。13.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调查组分析了来自当地屠宰场的243头野猪、家猪品种肌肉的DNA样本,发现其中16%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家猪与野猪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属于同一物种B.核辐射可能导致家猪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但性状不一定变化C.核事故前后,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不变D.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因为家猪与野猪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核辐射可能导致家猪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但由于基因结构中存在非编码区,同时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变化,B正确;C、核辐射属于诱变因素,因此,核事故前后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会有不同,C错误;D、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对动植物发生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14.某同学欲建立果蝇(2n=8)正常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模型。现有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相应工具。该同学纸上画出细胞形态(能容纳所有的染色体),把橡皮泥做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表示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虽然果蝇体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该同学只需选择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B.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你可以确定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C.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观察到细胞内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那么这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D.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观察到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那么该细胞内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I: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II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种颜色,4对同源染色体可以用2种颜色来表示,A正确;B、减数分裂I的前期、中期、后期染色体也均为8条,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B错误;C、果蝇(2n=8)的一个染色体组应该含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如果含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则称为基因组,C错误;D、没有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II的后期、末期,此时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C。15.新冠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新冠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NA既含有该病毒的基因,也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B.新冠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后,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聚合酶C.假设(+)RNA上有600个碱基,C+G占碱基总数的30%,则一个(+)RNA复制形成一个(+)RNA共需要C+G360个D.由图可知,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RNA→蛋白质、RNA→RNA、蛋白质→蛋白质〖答案〗ABC〖祥解〗分析题图:图中①表示以正链RNA(+)为模板合成RNA(-),②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正链RNA(+)。【详析】A、RNA(+)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因此其含有该病毒的基因,同时RNA(+)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形成RNA聚合酶,说明其上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A正确;B、新冠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由图可知,新冠病毒的RNA侵入细胞后,可直接作为模板翻译出RNA聚合酶,B正确;C、假设(+)RNA上有600个碱基,C+G=30%×600=180个,则一个(+)RNA复制形成一个(+)RNA共需要复制两次,复制出(-)RNA时需要180个C+G,再复制出(+)RNA时,也需要180个C+G,故共需要C+G360个,C正确;D、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到蛋白质,D错误。故选ABC。16.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子粒糊粉层的有色与无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子粒胚乳饱满和凹陷不饱满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均为完全显性。某生物兴趣小组取纯合玉米有色饱满和无色凹陷不饱满的植株杂交,F1均为有色饱满,F1产生的雌雄配子存活率相同,令F1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不饱满:无色饱满:无色凹陷不饱满≈281:19:19:8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色对无色为显性,子粒胚乳饱满对凹陷不饱满为显性B.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比例应接近9:1:1:9C.亲本植株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套袋处理D.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Ⅰ时期发生了自由组合〖答案〗ABC〖祥解〗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析】A、题中显示,纯合玉米有色饱满和无色凹陷不饱满的植株杂交,F1均为有色饱满,因而说明有色对无色为显性,饱满对不饱满为显性,A正确;B、F1自交,统计F2的表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不饱满∶无色饱满∶无色凹陷不饱满≈281∶19∶19∶81,该比例不符合9∶3∶3∶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但出现四种表现型,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交叉互换。F2中无色凹陷不饱满(bbdd)的比例为81/400,因而可求出bd配子的比例为9/20,则AB配子的比例为9/20,因而可推测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BD∶Bd∶bD∶bd=9∶1∶1∶9,因此,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比例应接近9∶1∶1∶9,B正确;C、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因此,亲本植株杂交过程中需要进行套袋处理,C正确;D、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分裂Ⅰ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进而导致了重组类型的产生,D错误。故选ABC。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则基因频率也一定改变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会使易感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从而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答案〗BC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B、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则基因频率未必一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错误;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D、常期使用某种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从而产生耐该抗生素的菌群,但易感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不是抗生素诱导的结果,D错误。故选BCD。18.第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又叫双脱氧链终止法,它以DNA合成反应为基础,反应体系中需加入双脱氧三磷酸核苷酸ddNTP(有ddATP、ddGTP、ddCTP、ddTTP4种,该化合物的五碳糖2'、3'碳原子都不含羟基)。在人工合成DNA体系中,双脱氧三磷酸核苷酸可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形成焦磷酸和双脱氧核苷酸并释放能量,若子链延伸时连接ddNTP则合成终止,否则可继续延伸。下图是该技术的测序原理和待测DNA序列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得到的电泳图谱。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体系中必须加入模板、4种dNTP和1种ddNTP、ATP、DNA聚合酶B.ddNTP可以起到终止子链延伸的作用,其原理可能是2'碳原子不含羟基,无法连接新的脱氧核苷酸C.据图中原理,利用上图中待测DNA序列,加入ddCTP的一组中,可以形成4种长度的子链D.上图中待测DNA的碱基序列是3'-GACTGCCA-5'〖答案〗ABD〖祥解〗基因检测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DNA序列,以了解生物体基因状况的技术手段。双脱氧链终止法是DNA测序的基本方法,其原理是:核酸模板在核酸聚合酶、带有3′-OH末端的单链核苷酸引物、四种dNTP存在的条件下复制或转录时,如果在反应系统中分别引入单一种类的ddNTP(即2、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只要ddNTP掺入链端,该链就停止延长,末端掺入dNTP的片段可继续延长。【详析】A、双脱氧三磷酸核苷酸可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形成焦磷酸和双脱氧核苷酸并释放能量,故反应体系中不需要加入ATP,A错误;B、若子链延伸时连接ddNTP则合成终止,否则可继续延伸,ddNTP可以起到终止子链延伸的作用,其原理可能是3'碳原子不含羟基,无法连接新的脱氧核苷酸,B错误;C、根据电泳图谱可知,待测DNA的碱基序列中含有3个C(胞嘧啶),且C(胞嘧啶)不在DNA的末端,故利用上图中待测DNA序列,加入ddCTP的一组中,可以形成4种长度的子链,C正确;D、根据电泳图谱,由左到右读出待测DNA的碱基序列是5'-GACTGCCA-3',D错误。故选ABD。三、非选择题19.图示为DNA分子片段,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②表示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2)DNA分子的特异性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DNA分子一般能准确复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若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且都被15N标记,其中胞嘧啶有60个,则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需要原料胸腺嘧啶__________个,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比例是_________。〖答案〗(1)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2)每个DNA分子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核苷酸)排列顺序(3)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4)①.980②.7/8##87.5%〖祥解〗图示为DNA分子片段,①为A或T,②是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G组成的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小问1详析】与C配对的碱基是G,故②表示的中文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析】不同的DNA分子由于碱基的排列顺序存在差异,因此,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核苷酸)都有其特定的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着特定的遗传信息,从而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小问3详析】因为DNA具有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进行,所以DNA分子一般能准确复制。【小问4详析】若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60个,则A=140个,连续复制3次,需要原料胸腺嘧啶:(23-1)×140=980个。DNA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的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15N,所以含14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比例是(23×2-2)/(23×2)=14/16=7/8。20.图一表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只标出部分染色体),图二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1)根据图一中的__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可以判定的该动物个体的性别,依据是_____________。(2)相互易位即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若该动物个体是相互易位杂合子,则在减数分裂的__________时期会出现图一丙所示的“十”字形像,一个“十”字形像中有__________条DNA单链。(3)现有图一丁所示细胞多个,细胞继续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种类数是____。(4)根据图二分析,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的时期对应的点为_____________。(5)图二中⑥→⑦染色体发生的行为是__________,请在图一找出对应图形:_____(填“乙”、“丙”“丁”或“无”)。该行为_____(填“会”或“不会”)被秋水仙素所抑制。(6)图二中②对应时期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答案〗(1)①.丁②.细胞质均等分裂(2)①.减Ⅰ前期(四分体或联会)②.16(3)6(4)④⑤(5)①.着丝粒分裂②.乙③.不会(6)次级精母细胞〖祥解〗分析题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说明甲→乙表示进行有丝分裂;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十”字形像,处于减数分裂I前期,说明甲→丙表示进行减数分裂;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说明甲→丁表示进行减数分裂。【小问1详析】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所以可以根据细胞丁来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小问2详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若该动物个体是相互易位杂合子,则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会出现图丙所示的“十”字形像,一个“十”字形像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16条DNA单链。【小问3详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图丁所示细胞继续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Abh、abh、ABH、aBH、AbH、aHb,共6种。【小问4详析】DNA聚合酶活性非常高应该是在DNA复制时期,看横坐标即2n→4n的过程中,对应图中的④和⑤时期。【小问5详析】⑥→⑦染色体加倍,说明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的。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上的形成,不会影响着丝粒的分裂。【小问6详析】②染色体减半,DNA为2n,说明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21.果蝇的棒眼(B)对正常眼(b)为显性、红眼(R)对杏红眼(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摩尔根等人选育出一个果蝇品系Muller-5品系(简称M-5)。M-5品系可用于检测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可见突变(可通过表型观察出来的突变),并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是否具有致死效应等。将野外采集经诱变处理的野生型雄蝇,与M-5品系雌蝇杂交,选择多只F1雌雄蝇做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观察统计每瓶中F2代的表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瓶F2中只有雄性果蝇表现突变性状,说明辐射诱发雄果蝇产生了____性突变;若F1中_______________,说明辐射诱发雄果蝇产生了显性突变。(2)若F2代雌雄数量之比为______,说明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完全致死突变(胚胎致死);若F2代雌雄数量之比为__________,说明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3)果蝇的棒眼(B)与圆眼(B+)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E、e表示)。现有若干圆眼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得到的子代比例如下表所示(没有基因突变发生),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子代中圆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子代圆眼长翅雌果蝇与圆眼残翅雄果蝇杂交,F2中圆眼长翅雌果蝇占比为________。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雄蝇200只100只200只100只雌蝇400只200只0只0只〖答案〗(1)①.隐②.雌果蝇出现新性状(突变性状)(2)①.2:1②.大于1:1,小于2:1##在1:1—2:1之间(3)①.EeXB+XB②.3③.1/4〖祥解〗由题可知,辐射诱发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知基因发生突变。若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即T→t表示,亲本果蝇基因型为XTXT和XtY,F1果蝇不会出现突变性状,F1雌雄果蝇交配后得到F2,F2的雄性中可能出现突变性状。若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即t→T,亲本果蝇基因型为XtXt和XTY,F1雌果蝇均表现为突变性状。【小问1详析】经诱变处理的野生型雄果蝇与M-5品系杂交,在某瓶的F2中只有雄性果蝇表现出突变性状,说明该突变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如果亲本杂交后,F1出现突变性状,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小问2详析】如果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完全致死突变,将其与M-5品系杂交,F1中不会出现致死基因纯合子,所以F1均存活。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含致死基因的雄性为致死基因纯合子,这些雄性个体胚胎致死导致F2代雌雄数量之比为2:1。如果诱变导致野生型雄果蝇X染色体上产生了隐性不完全致死突变,则F2中含致死基因的雄性部分个体死亡,导致F2代雌雄数量之比在1:1—2:1之间。【小问3详析】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圆眼长翅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个体中长翅:残翅均为2:1,说明控制翅形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EE纯合致死,亲本均为Ee。由实验结果可知,子代中雌性均为圆眼,雄性中圆眼:棒眼=1:1,说明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Ee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是EeXB+Y,子代中圆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3种,分别是eeXB+XB+、eeXB+XB、eeXB+Y。子代圆眼长翅雌果蝇(1/2EeXB+XB+、1/2EeXB+XB)与圆眼残翅雄果蝇(eeXB+Y)杂交,F2中圆眼雌性占1/2,长翅占1/2,所以F2中圆眼长翅雌果蝇占比为1/4。22.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发现其“生物钟”受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二者表达的产物分别为PER和TIM蛋白。研究发现PER蛋白浓度变化与果蝇近24小时内的昼夜节律保持同步“振荡”。研究还发现PER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会与TIM结合形成复合物,运输到细胞核中积累,进而调控per基因的表达,如图1所示,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雄蝇200只100只200只100只雌蝇400只200只0只0只(1)per基因和tim基因指的是有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定律。(2)图1中,per基因表达过程包括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per-mRNA的5'端位于________(a端、b端)(3)科学家模拟自然条件对果蝇进行“12h光照-12黑暗”处理,检测细胞内per-mRNA与PER蛋白相对含量,并绘制曲线图(图2所示)。PER蛋白相对含量呈现__________的大致变化规律。根据该曲线图推测图1中④过程表示_______(促进、阻遏)。〖答案〗(1)①.遗传效应②.(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①.①②②.b端(3)①.光照下含量逐渐降低,黑暗下含量逐渐升高②.阻遏〖祥解〗per基因控制合成PER蛋白的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该过程在细胞的细胞核中,以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RNA聚合酶的的催化下转录为per-mRNA,通过核孔出来,进而在核糖体上翻译出PER蛋白。【小问1详析】基因指的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生物钟”受X染色体上的per基因和2号染色体上的tim基因调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析】①代表转录,②代表翻译,图1中,per基因表达过程包括①②。根据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长短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b向a,翻译的方向是从5'端向3'端,所以5'端位于b端。【小问3详析】从图中可以看出PER蛋白相对含量呈现光照下含量逐渐降低,黑暗下含量逐渐升高。PER蛋白相对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不会偏差太大,说明系统存在反馈调节,所以④应该表示阻遏作用,不至于其含量过高。23.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体细胞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死亡。(1)上述事实证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__。(2)正常光照下,基因型为AA的玉米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这说明______________。(3)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突变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如图)中一条7号染色体的片段m发生缺失,记为q;另一条正常的7号染色体记为p。已知片段m缺失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且胚囊中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某同学根据该信息判断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位于片段m上,请写出他的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该同学为确定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尝试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来判断。请帮助其完成该实验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性状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或者答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3)①.若基因A或a在缺失片段m上,则q染色体上没有基因A、a,又因为含有这样的q染色体的花粉或卵细胞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植株甲不能产生(需指明相应的花粉和卵细胞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②.植株甲自交,统计F1成熟植株表现型及比例(植株甲自交,统计F1幼苗植株表现型及比例)③.若子代深绿色∶浅绿色=1∶1,则说明含有a的花粉失去受精活力,可证明A位于p染色体上,a位于q染色体上。④.若子代浅绿色∶黄色=1∶1,则说明含有A的花粉失去受精活力,可证明A位于q染色体上,a位于p染色体上。〖祥解〗基因对性状控制有两种方式: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近而控制代谢过程,以此来控制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同时又受环境的影响,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小问1详析】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其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而色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而可推测,上述事实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小问2详析】正常光照下,基因型为AA的玉米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这说明生物性状受基因与环境共同控制。即表现型等于基因型+环境。【小问3详析】浅绿色突变体成熟植株甲的体细胞基因型为Aa,如果基因A或a在缺失片段m上,则q染色体上没有基因A、a,又因为含有这样的q染色体的花粉或卵细胞都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则植株甲不能产生,因此,植株甲的A或a基因不会在片段m上。该同学为确定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子代深绿色∶浅绿色=1∶1,则说明含有a的花粉失去受精活力,可证明A位于p染色体上,a位于q染色体上,②若子代浅绿色∶黄色=1∶1,则说明含有A花粉失去受精活力,可证明A位于q染色体上,a位于p染色体上。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DNA衍射图谱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D〖祥解〗1、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详析】A、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实验用到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15N同位素标记法(但15N没有放射性),B错误;C、格里菲斯通过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一词,并不知道是DNA,C错误;D、DNA衍射图谱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到了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2.同学X把材质、大小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等量标记后,放入罐中模拟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所示。以下同学对该做法的评价正确的是()A.同学A认为把罐子里的白球换成大球,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B.同学B认为要把该罐子中的所有A球和B球取出放入另一个罐子中,再分别从两个罐子中摸一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C.同学C认为从罐子里摸出四个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D.同学D认为从罐子里摸出两个球并记录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答案〗A〖祥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详析】A、把罐子里的白球换成大球,则在摸取时每次摸一大一小两球就分别摸取了A/a和B/b,则该方法取出的球为非等位基因,可模拟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自由组合定律是两对等位基因的参与,把该罐子中的所有A球和B球取出放入另一个罐子中,再分别从两个罐子中摸一球并记录,会出现同时摸出A球和a球、B球和b球的类型,无法模拟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D、据题意可知,罐子里的球是材质、大小相同,在摸球的时候无法区分两对等位基因的区别,故无论是摸两个球还是四个球,均不能模拟自由组合定律,CD错误。故选A。3.下列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含有1700个碱基对,其碱基排列方式可能有41700种B.位于XY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C.既有DNA又有RNA的人体细胞,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D.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因此遗传物质不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答案〗B〖祥解〗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析】A、人体内控制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A错误;B、位XY同源区段的基因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B正确;C、既有DNA又有RNA的人体细胞,其遗传物质是DNA,而非主要是DNA,C错误;D、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在转录时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D错误。故选B。4.某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动物的尾巴有长尾和短尾两种表现型,长尾对短尾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精子不育。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短尾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B.长尾雌性个体与长尾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短尾雄性个体C.长尾雌性个体与短尾雄性个体杂交,子代中既有雄性个体又有雌性个体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性个体均为长尾,则母本是纯合子〖答案〗C〖祥解〗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基因型XX代表雌性个体,基因型XY代表雄性个体,含有基因b的精子不育即表示雄配子Xb不育,雌配子Xb正常。【详析】A、短尾性状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或XbY,由于父本无法提供正常的Xb配子,故雌性后代中无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故短尾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性中,A正确;B、长尾雌性个体与长尾雄性个体杂交,长尾雌性的基因型为XBX-,长尾雄性的基因型为XBY,雌株中可能有Xb配子,所以子代中可能出现短尾雄性,B正确;C、长尾雌性个体与短尾雄性个体杂交,长尾雌性的基因型为XBX-,短尾雄性的基因型为XbY,由于雄性提供的配子中Xb不可育,只有Y配子可育,故后代中只有雄性,C错误;D、若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长尾,故其母本只提供了XB配子,由于母本的Xb是可育的,故该母本为XBXB纯合子,D正确。故选C。5.DNA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而实现的,DNA甲基化可能使抑癌基因无法表达,从而促使癌症的发生和恶化。调控简图如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再分裂,故DNA不存在甲基化B.甲基化直接抑制抑癌基因的翻译,从而使基因无法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C.甲基化会改变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碱基中嘌呤的比例D.人体肌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可能被甲基化〖答案〗D〖祥解〗甲基化,是指从活性甲基化合物上将甲基催化转移到其他化合物的过程,可形成各种甲基化合物,或是对某些蛋白质或核酸等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甲基化产物。在生物系统内,甲基化是经酶催化的,这种甲基化涉及重金属修饰、基因表达的调控、蛋白质功能的调节以及核糖核酸加工。【详析】A、DNA甲基化调控主要是通过调节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活性和表达水平而实现的,高度分化的细胞也可发生转录和翻译,也可以发生甲基化,A错误;B、甲基化直接抑制抑癌基因的转录,从而使基因无法控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B错误;C、DNA甲基化在DNA上添加了甲基(-CH3),组成DNA的化学元素为C、H、O、N、P,因此甲基化不会改变DNA分子的化学元素组成,也不会改变碱基中嘌呤的比例,C错误;D、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只能在红细胞中表达,人体肌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可能被甲基化,因此肌肉细胞中不能合成血红蛋白,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不同生物体可遗传变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肺炎链球菌可以通过基因重组转化为S型菌B.由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所结籽粒少C.某人患有遗传病,则该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D.由于基因突变的随机性,控制野茉莉花色基因可以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答案〗A〖祥解〗可遗传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可传给下一代,其来源主要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详析】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实质上是S型菌的DNA片段与R型菌的DNA发生了重组,A正确;B、由二倍体水稻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没有籽粒,B错误;C、患有遗传病的个体,如染色体变异引起的遗传病,不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控制野茉莉花色基因可以突变为多种等位基因,是因为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错误。故选A。7.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为1/400。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群中患甲病的男性多于女性B.调查乙病发病率应从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C.若Ⅲ2和Ⅲ3婚配,生育的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1/12D.若Ⅲ5和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42〖答案〗C〖祥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基因传递过程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详析】A、Ⅱ3和Ⅱ4不患甲病,但生出了患甲病的儿子Ⅲ3,则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因此甲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甲病的男性多于女性,A正确;B、欲调查乙病的发病率,则应在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B正确;C、分析遗传系谱可知,Ⅲ2基因型为bb(1/2)XAXa或bb(1/2)XAXA,Ⅲ3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单独考虑甲病,患病概率为为1/4,不患甲病为3/4;单独考虑乙病,患病概率为1/3,不患乙病概率为2/3,若Ⅲ2和Ⅲ3婚配,生育的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1/4×2/3=1/6,C错误;D、Ⅲ5基因型bb(1/2)XAXa或bb(1/2)XAXA,人群中正常男性基因型BBXAY或BbXAY,由于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bb=1/400,则b=1/20,B=19/20,正常男性中Bb概率为(2×1/20×19/20)÷(2×1/20×19/20+19/20×19/20)=2/21,若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bb)的概率是2/21×1/2×1/2=1/42,D正确。故选C。8.若二倍体的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全部只来源于父母中的一方,称为单亲二体(UPD)。UPD的某种发生机制是父母一方产生了含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有丝分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发育而成。根据该机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理论上三体合子有丝分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B.即使父亲表型正常,X染色体UPD也可导致女儿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若X染色体UPD的男性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色盲基因可以来自其母亲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一色盲UPD男孩,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其中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所以理论上三体合子发生卵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A正确;B、即使父亲表型正常,则母亲可能是携带者,母亲两条X隐性染色体形成了受精卵,导致女儿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正确;C、若色盲基因可以来自其母亲,则子代UPD的基因型为XX,为女性,故若X染色体UPD的男性个体患有红绿色盲,则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父亲,C错误;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一色盲UPD男孩,则色盲UPD男孩的XY染色体均来自其父亲,由于子代含有XY染色体,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D正确。故选C。9.雌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4(22+XX),雄蝗虫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23(22+X)。下图左侧为某只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显微照片,研究人员对其染色体进行分析后得到右侧图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萨顿曾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C.该蝗虫体内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46、23、12、11、22五种可能情况D.左侧照片不属于该蝗虫减数分裂特定时期的物理模型〖答案〗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的排布与细胞内;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即将基因与染色体进行类比,在研究蝗虫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假说,A正确;B、根据题图可知,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该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组成为22+X,B正确;C、该蝗虫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3条,进行分裂时,可能出现的染色体数目共有46(有丝分裂后期、末期)、23(细胞分裂的间期,体细胞或减数第一次分裂)、12(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1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2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2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这6种可能情况,C错误;D、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左侧照片是实物图,不属于模型,D正确。故选C。10.物质B与碱基T的结构相似,可替代碱基T参与DNA的复制。两条单链均含有物质B的DNA(记为BB)可被染成浅色,一条单链含物质B的DNA(记为BT)能染成深色,而不含物质B的DNA(记为TT)不被染色。下图是将1个普通的蚕豆根尖细胞用物质B处理后,在不同细胞周期观察到的某条染色体的三种图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第二次复制的中期,所有染色体均为乙图类型B.甲图的染色单体复制成乙的事实支持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C.丙图染色体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三个细胞周期中D.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含有图丙类型染色体的细胞数目至少为1个,最多为4个〖答案〗D〖祥解〗DNA的复制: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详析】A、DNA分子在含物质B的条件下,进行两次复制,经过第一次复制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均为一条链含有B,一条链不含B,即为BT类型,被染成深色,而后经过第二次复制,一个BT类型的DNA分子经过复制后产生的两个DNA分子一个是BT类型、一个是BB类型,则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共用着丝粒的每条染色体均为乙图类型,A正确;B、甲图的染色单体均为BT型,说明两个DNA分子均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不含B),因此该事实支持DNA的半保留复制学说,B正确;C、丙图染色体中含有的两个DNA分子均为浅色,即其中包含的DNA分子均为BB型,其至少需要经过三次复制后产生,即最早出现在蚕豆根尖细胞的第三个细胞周期中,C正确;D、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含有图丙类型染色体的细胞数目为2个,含有图乙所示染色体类型的细胞有2个,D错误。故选D。11.如图表示中心法则的有关内容,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过程可以发生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B.b过程与c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一种⑤只能对应一种④,一种④必然对应多个②上的密码子D.②上可结合多个③,以提高每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速度〖答案〗B〖祥解〗题图分析:图中①是DNA,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②是mRNA,b表示转录过程;③是核糖体,④是氨基酸,⑤是tRNA,c表示翻译过程。【详析】A、图中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过程。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已高度分化,不再继续分裂,不能进行DNA复制,所以a过程不可以发生在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A错误;B、b过程表示转录,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C-G、G-C;c过程表示翻译,碱基配对方式有A-U、U-A、C-G、G-C,所以两过程涉及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正确;C、密码子位于②mRNA上,一种⑤tRNA只能对应一种④氨基酸,细胞中④氨基酸的种类有21种,而②mRNA上的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2或3种为终止密码,可见一种④必然对应1个或多个②上的密码子,C错误;D、②mRNA上可结合多个③核糖体,同时合成多个相同的蛋白质分子,以提高翻译的效率,但不能提高每个蛋白质分子的合成速度,D错误。故选B。12.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200个个体,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W、w只位于X染色体上。对这些个体的有关基因扩增后,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w的基因频率是()A.2.5% B.3% C.4% D.6.5%〖答案〗B〖祥解〗一、常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每个个体看作含有2个基因,A基因频率=(AA个数×2+Aa个数)/(个体总数×2)。a的基因频率=1-A基因频率。(2)已知基因型频率: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3)遗传平衡时: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开方。二、X染色体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基因型个体数量:A基因频率=(♀XAXA数目×2+♀XAXa数目+♂XAY数目)/(♀总数×2+♂总数)。【详析】根据图片可知XWXW有96,XwXw有1,XWXw有3,XWY有96,XwY有4,W、w这对等位基因总共有300个,其中w有1×2+3+4=9,所以w基因频率等于9÷300×100%=3%,B正确。故选B。13.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国际调查组分析了来自当地屠宰场的243头野猪、家猪品种肌肉的DNA样本,发现其中16%是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后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因为家猪与野猪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所以属于同一物种B.核辐射可能导致家猪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但性状不一定变化C.核事故前后,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不变D.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C〖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因为家猪与野猪杂交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同一物种,A正确;B、核辐射可能导致家猪的某些基因发生突变,但由于基因结构中存在非编码区,同时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基因突变后性状不一定变化,B正确;C、核辐射属于诱变因素,因此,核事故前后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会有不同,C错误;D、生活在此区域的动植物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对动植物发生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14.某同学欲建立果蝇(2n=8)正常减数分裂的染色体变化模型。现有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相应工具。该同学纸上画出细胞形态(能容纳所有的染色体),把橡皮泥做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表示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虽然果蝇体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但该同学只需选择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制作B.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你可以确定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C.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观察到细胞内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那么这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D.如果你看到该同学制作成功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分裂模型中,观察到细胞内没有染色单体,那么该细胞内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BC〖祥解〗减数分裂过程:(1)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分裂I: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分裂II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析】A、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种颜色,4对同源染色体可以用2种颜色来表示,A正确;B、减数分裂I的前期、中期、后期染色体也均为8条,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B错误;C、果蝇(2n=8)的一个染色体组应该含有4种不同的染色体,如果含有5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则称为基因组,C错误;D、没有染色单体是减数分裂II的后期、末期,此时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C。15.新冠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下图表示新冠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NA既含有该病毒的基因,也含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B.新冠病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