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背诵版)(同名12173)_第1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背诵版)(同名12173)_第2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背诵版)(同名12173)_第3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背诵版)(同名12173)_第4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背诵版)(同名1217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案例分析笔记(背诵版)(同名12173)12/67大地测量 91、 简述国家各等级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92、 简述国家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113、 简述国家各等级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 124、 简述B、C、D、E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45、 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23709-2009》) 156、 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原则。 167、 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 178、 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 199、 计算题:计算GPS观测工程费用、时间和人力。 1910、 计算题:计算水准测量线路中,水准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1911、 计算题:计算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的费用、时间和人力。 2012、 简答:什么是大地高?什么是正高?什么是正常高?两者之间的关系。 2013、 简答: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 2014、 GPS观测 21GPS数据处理流程 2615、 三角测量 2716、 水准测量 2717、 跨河水准测量 3218、 大地控制网的布设 3219、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35工程测量 3920、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 3921、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程中,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图根点的检查通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 4122、 某变形监测项目,为了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 4323、 某施工测量项目,工作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哪些工作?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 4424、 某市政工程,在初测阶段,需测绘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需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哪些?简述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段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4625、 计算题:计算六边形地块面积。 4726、 控制网布设(布网) 4827、 地形图测绘(测图) 4928、 施工测量(施工) 5129、 变形测量(变形) 5230、 竣工测量(竣工) 5531、 定线(城镇规划道路定线)与拨地(建筑用地界址拨定)测量 5532、 规划监督测量 5693、 根据材料背景,简述境界要素、公路要素、铁路要素、居民地要素、地形地貌要素、水系要素等的更新思路。 10394、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组成 1039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层次 10496、 数据更新系统流程图 105地籍测绘 1069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案例中,简述来制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的工作流程。 10698、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背景材料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说明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10699、 基本地籍图的主要内容是:各级行政界限、地籍平面控制点、地籍编号、道路与道路名称、门牌号、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名称,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地类号,宗地面积。这样的要求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缺什么内容? 108100、 “在界址点、线的调查过程中,由本宗地的使用者亲自到现场指界,应由指界人在界址表上签字盖章。单位使用的土地、须由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法人代表或户主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委托书。”以上所述的指界程序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更正? 108101、 制定土地权属调查工作中地籍测量的工作流程(用文字的方式叙述),并简要说明每一个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 109102、 地籍控制测量 110103、 地籍图测绘 111104、 地籍要素测量 111105、 面积量算 112106、 成果管理 112界线测绘 113107、 某边界测绘案例,根据边界线地图、界桩登记表和相关要素编写一段边界走向说明。 113108、 简述界桩点平面坐标测绘使用的技术方法。 113109、 简述界桩点位置选定的基本原则。 113110、 界限测绘常识 113房产测绘 115111、 名词解释:房屋的建筑面积 115112、 简答: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115113、 计算:设某房产测量案例中产权面积为100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分摊所得共有面积20平方米,请计算该套房屋的分摊系数。 115114、 计算:某楼栋一至五层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一层为商业用房,北侧为全封闭阳台,二至五层为住宅,南北两侧为全封闭杨坦。共有部分分摊情况如图所示,分别计算住宅和商业的分摊系数。 115115、 房屋平面控制测量 116116、 房屋调查 116117、 房屋要素测量 116118、 房产图绘制 117119、 房屋面积两算 117120、 变更测量 119121、 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19测绘航空摄影 120122、 根据某航摄项目背景材料,计算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摄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重叠度;能够满足规范要求进行航空摄影所需的最少分区数;摄区航线条数、每条航线像片数。 120123、 航摄项目成果质量检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20124、 在什么情况下航摄仪需要检定?检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20海洋测绘 121125、 潮位改正由哪些方法? 121126、 试简述一种深度基准面的传递方法。 122127、 简述水下地形测量工程项目基本实施。 122128、 海洋测绘常识 123大地测量简述国家各等级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我国三维、动态的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应不大于±0.5mm,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8,坐标年平均变化率中误差水平方向应不大于±2mm,垂直方向应不大于±3mm。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家一等水准网结点处。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相邻控制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5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7,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50km。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在均匀分布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应用服务和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等因素。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两年。三等大地控制网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三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6,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20km。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应与省级基础测绘服务、现有技术状况、应用水平及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等目标相一致,并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线路上。四等大地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四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40mm;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1*10-5,其点间平均距离应不超过5km。简述国家各等级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国家一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精度传递。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布设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背景,选择最适当的路线。国家一等水准路线应闭合成环形,并构成网状。环的周长在我国东部地区应不超过1600km,西部地区不超过2000km。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用往返测量不符值计算的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大于±0.45mm,用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国家一等水准网每15年复测一次,每次复测执行时间不超过5年。国家二等水准网国家二等水准网是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在国家一等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或环形。国家二等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km,山地和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用往返测量不符值计算的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大于±1.0mm,用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2.0mm。国家二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复测周期最长不超过20年。三、四等水准网三四等水准网是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进一步加密。三等水准路线一般应构成环形,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线间。四等水准路线应闭合于高等级水准路间或形成支线。三、四等水准测量用往返测量不符值计算的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分别不大于±3.0mm和±5.0mm,用环闭合差计算的每千米全中误差应分别不大于±6.0mm和±10.0mm。三、四等水准测量应根据需要进行布测、复测或更新。简述国家各等级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似大地水准面以一定分辨率的格网平均高程异常来表示,其精度和分辨率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及其格网间距表示。国家似大地水准面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应不低于15’*15’,其精度:平地、丘陵地应不低于±0.3m,山地及高山地应不低于±0.6m。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点和国家水准网点的精度。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应不低于5’*5’,其精度:平地、丘陵地应不低于±0.1m,山地、高山地应不低于±0.3m。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的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其高程异常差的精度在平地、丘陵地应不低于±0.1m,在山地、高山地应不低于±0.3m。城市似大地水准面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分辨率应不低于2.5’*2.5’,其精度应不低于±0.05m。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的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其高程异常差的精度不低于±0.05m。简述B、C、D、E级GPS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项目级别BCDE卫星截止高度角10151515同时有效观测卫星数≥4≥4≥4≥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20≥6≥4≥4观测时段数≥3≥2≥1.6≥1.6时段长度≥23h≥4h≥60min≥40min采样间隔/S3010-305-155-15注1:计算有效观测卫星总数时,应将各时段的有效观测卫星数扣除其间的重复卫星数。注2:观测时段长度,应为开始记录数据到结束记录的时间段。注3:观测时段数≥1.6,指采用网观测模式时,每站至少观测一时段,其中二次设站点数应不少于GPS网总点数60%。注4:采用基于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点观测模式时,可连续观测,但观测时间应不低于表中规定的各时段观测时间的和。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23709-2009》)按照GB/T18314-2009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按照GB/T12898-2008的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计算高程异常点的高程异常:即高程异常=大地高-正常高。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照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可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计算。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高程异常控制点格网重力异常参考重力模型DEM数据融合技术拟合后似大地水准面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移去-恢复法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的布设原则。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的地形类别区域,点位在不同地形类别区域均应占有一定比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的地区应适当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各级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中4.5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用于精化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其坐标和高程精度应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的精度;用于精化省级和城市级的,不低于C级GPS点和三等水准网点的精度)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下式计算结果: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检验原则和精度评定方法。检验点布设原则:检验点点位应分布均匀,在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的地形类别以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区均应布设检验点;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国家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0个;省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10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50个;城市级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的间距不宜超过30km,检验点总数不应少于20个。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高程异常控制点间的距离应不小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在利用旧点作为检验点时,应检查旧点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是否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观测,符合要求方可利用。检验点数据处理GPS数据处理按照GB/T18314-2009的要求执行;水准数据处理按照GB/T12897-2005和GB/T12898-2009的要求执行;按公式计算检验点的实测高程异常:利用检验点的大地坐标和拟合后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各检验点的高程异常。似大地水准面精度评定: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计算的各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其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计算流程。收集、整理转换区域内重合点成果。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确定坐标系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坐标转换残差满足精度要求(合格)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计算题:计算GPS观测工程费用、时间和人力。对于同步环观测,同步环个数为(n-1)/(m-1)的最小整数,其中n为设计观测点数,m为同步仪器总数;观测天数=每点观测所需天数*同步环个数计算题:计算水准测量线路中,水准点的高程最或是值。计算题:计算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项目的费用、时间和人力。涉及外业费用通常包括:GPSC级点埋石费用、GPSC级点观测费用、三等水准路线观测费用涉及内业费用通常包括:GPSC级点处理费用、三等水准路线处理费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计算费用(按面积)简答:什么是大地高?什么是正高?什么是正常高?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地高:地面上一点沿着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体法线到参考椭球面的距离。正高:地面上一点沿着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正常高:地面上一点沿着铅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高=正常高+高程异常简答: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包括:1)仪器误差:i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的影响所引起的误差等;3)观测误差:指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4)客观因素误差,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为了减弱这些误差,作业应注意:1)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个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3)每测段设为偶数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4)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5)往返测应沿着统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6)对于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通过改正数方法予以削弱。GPS观测卫星误差及其改正:与卫星相关卫星钟差卫星星历误差相对论效应SA与传播途径相关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接收机钟差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和硬件造成的误差其它GPS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影响数据处理软件影响提高GPS网可靠性的方法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基线相连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变数不大于6条(检查GPS观测值(基线向量)质量的最佳办法是异步环闭合差,而随着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数的增加,其检验质量的能力将逐渐下降)。提高GPS网精度的方法对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同步观测,以获得他们间的直接观测基线在全面网之上布设框架网,以框架网作为整个GPS网的骨架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条引入高精度激光测距边,作为观测值和GPS观测值(基线向量)一同进行联合平差,或将他们作为起算边长。若要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测定网中各点的正常高/正高,则需在布网时,选定一定数量的水准点,水准点数量应尽可能多,且在网中均匀分布,还要保证部分点分布在网的四周。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GPS基线质量控制的指标单位权方差因子(参考因子)数据删除率(越低越好,同一时段内观测值的数据删除率,不得超过10%)RATIO(越小越好,相对意义)RDOP(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RMS(越小越好,取决于观测条件好坏)同步环闭合差(如果超限,则一定有存在问题的基线有问题,反之不能说明基线合格)异步环闭合差(最好的检验条件)重复基线较差(d<=2倍根号2*标称精度)GPS平差方法 无约束平差(用于发现粗差):不引入起算数据约束平差:平差时引入了使得GPS网产生由非观测量所引起的变形的外部起算数据。联合平差:引入地面常规观测值(边长、方向、角度等) GPS平差步骤提取基线向量(必须选取相互独立的基线;基线构成闭合的集合图形;选取质量好的基线;选取能构成边数较少的异步环的基线向量;选取边长较短的基线向量)三维无约束平差(判别是否有粗差基线,调整基线向量观测值的权)约束平差/联合平差质量控制分析(基线向量改正数、相邻点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 GPS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 格式转换 基线解算 是否完成所有基线计算(如果不,回到数据采集步骤) 网平差(提取基线向量-三维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联合平差-质量分析)三角测量经纬仪(DJ系列),全站仪高斯投影正算:由大地坐标计算高斯平面坐标;高斯投影反算:由高斯平面坐标计算大地坐标水准测量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仪器误差i角误差:前后视距相等,改变观测程序(往返测分别在上下午进行);φ角误差:仪器垂直轴严格垂直;仪器脚架的两条腿,分别在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上交替安置,并平行于测线方向零点差:测段偶数站;外界因素影响温度对i角的影响:打伞、改变观测程序、偶数站;仪器与水准标尺下沉:前后后前,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往返观测大气折光的影响:①视线离地面一定高度(二等水准高出地面0.3m)②前后视尽可能相等③选择有利观测时间(阴天、晚上、无风观测;而日出后、日落前半小时、中午、大风等不测)观测误差:水准气泡严格居中精密水准测量作业一般规定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2)仪器距前、后视标尺距离应尽量相等,其差应小于规定限值:二等水准测量中规定,视距不超过50米,一测站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0m,前、后视距累积差应小于3m。这样,可以消除或削弱与距离有关的各种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误差和垂直折光等影响。3)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置平零点的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须严格置平。4)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螺旋,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以避免倾斜螺旋和测微器隙动差对观测成果的影响。5)在两相邻测站上,应按奇、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进行观测。对于往测奇数测站按“后前前后”,偶数测站按“前后后前”的观测程序在相邻测站上交替进行。返测时,奇数测站与偶数测站的观测程序与往测时相反,即奇数测站由前视开始,偶数测站由后视开始。这样的观测程序可以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如i角的变化和仪器的垂直位移等影响。6)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应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7)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水准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在水准路线上每一测段仪器测站安排成偶数,可以消减两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误差对观测高差的影响。8)每一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应进行往测和返测,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性质相同、正负号也相同的误差影响,如水准标尺垂直位移的误差影响。9)一个测段的水准测量路线的往测和返测应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如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10)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水准器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对圆水准器应严格检验与校正,观测时应严格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11)水准测量观测工作间歇时,最好能结束在固定的水准点上,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水准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加以标记。间歇后,应对两个间歇点的高差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符合限差要求(对于二等水准测量,规定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应≤1.0mm),就可以从间歇点起测。若仅能选定一个固定点作为间歇点,则在间歇后应仔细检视,确认没有发生任何位移,方可由间歇点起测。跨河水准测量大地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技术设计:包括收集资料-现场查勘-图上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内容。实地选点实地探勘选点、标记。利用旧点时,应对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进行检查。点名通常应取居民地名,C、D、E级点也可取山名、地名、单位名。少数民族地区的点名采用音译汉语名,可附原文。新旧点重合时,通常用原名,否则因注上原名。与水准点重合时,应注明水准点等级和编号。所有点应在现场绘制点之记。A级点还应填写地质概要、构造背景及地形地质略图。点位周围存在高于10的障碍物时,应绘制点的环视图。选点工作完成后,应绘制GPS网选点图。上交资料:点之记和环视图(黑墨水填写);GPS网选点图;选点工作总结建造觇标:埋设标石:根据地区和控制点等级不同,标石有所差异。埋石工作结束后,要到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办理控制点托管手续。中心标志:基岩和基本标石的中心标志采用铜或不锈钢制作;普通标石的中心标志可采用铁或坚硬的复合材料制作;中心用十字丝或直径小于0.5mm的中心点表示上交资料:填写了埋石情况的点之记;土地占用批准文件和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埋石工作总结外业观测:包括仪器选取、制定观测计划、观测作业和数据检验等。外业观测结束后应上交专业技术设计、原始观测手簿、观测数据、观测网图、数据检核结果及观测工作技术总结。数据处理:包括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制定平差方案、分析和确定起算数据、平差处理、精度评定、整理数据处理成果、编写技术总结。质量控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相关技术规定:《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大地测量术语》、《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国家三角测量规范》、《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大地天文测量规范》、《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控制点成果(点之记、控制点网形)、外业观测手簿、观测数据处理成果、专业设计书、技术总结。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包括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数据处理等过程。技术设计:包括收集现有资料进行初步设计;实地踏勘形成布网方案;选择作业方法、精度等级、作业要求等技术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选点埋石:地面水准点应选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点位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为了控制埋石的质量以及寻找高程控制点方便,要对埋石各个环节拍摄照片。水准标石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标石,各等级水准标石要经过一定的稳定期后方可进行水准测量。埋石结束后应提交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水准点之记和路线图、标石建造关键工序照片或数据文件、埋石工作总结。观测:用于水准观测的仪器必须送国家计量部门认可的仪器检定单位检定,检验合格后在有效期限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仪器有异常情况,应按照规范进行检验或重新送检。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观测、记录时间采用北京时间,电子记录簿中的时间在出测时统一调整,记录的观测时间不得随意改动;测区水准观测中天为记录器根据经纬度计算的当地中天。二等水准观测采用单路线往返侧,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采用统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样道路进行。同一侧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进行,在日间气温相差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时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二等水准测量的不得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受旁折光影响大的路段,同一侧段的往返测应特别注意分别在上下午进行。选择良好的观测条件,并适当缩短视距,尽量使用前后视距相等。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方法进行观测。外业工作结束后,要进行外业数据整理和检查,计算规范要求的各种测段高差改正项,并进行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计算,编写观测工作技术总结。数据处理:水准网的起算数据采用国家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成果,正常重力采用IAG75椭球相应公式。水准网数据处理以观测高差为元素,二等按测站数定权,三等按距离定权。二等观测高差中按照规范要求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和日月引力改正。三等观测高差中加入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使用技术部门认可的平差软件和改正量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按照设计总结的要求编写总结。质量保证:在项目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1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项目控制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采用中队、队(院)、局三级控制,即中队100%详查,院30%抽查,局级验收,以保证生产环节所提供的产品质量。技术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项目设计书、专业设计书。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埋石工作技术总结、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数据处理资料、高程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网图、高程成果)、技术总结、图表、检查验收报告。工程测量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在现场采集数据之前,需要做哪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为满足工程需要,应选用哪些设备进行测量,并写出观测方案。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勘探、选点埋石、方案设计。资料收集:设计单位提供的线路首级控制网数据、测区周边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和水准点资料。现场勘探:对测区的人文丰富、自然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气象情况等调查,同时现场查勘控制点的完好性和可用性。选点埋石: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再各布设至少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为了减少垂线偏差的影响,高差不要相差太大;因为有通视要求,洞口处GPS基线不可能很长,一般要求300-500m若小于该值,应设强制对中装置,以减小照准与对中误差对短边测角精度的影响;按国家规范要求在所选点位埋石。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与工程要求,编制观测方案,以确定所用设备、人员、观测方案、所需时间等。以利用测区国家高等级三角点、线路首级控制网点2个,国家三等水准点1个,在进、初洞口各布设4个施工控制网点为例。设备选择:双频GPS接收机6台套,数字水准仪2台套。观测方案:平面控制采用GPSC级网观测,截止卫星高度角10度,同时观测卫星数大于等于4,有效观测卫星总数大于等于6,观测时段大于等于2,观测时长大于等于4h,接收频率30s。高程控制采用三等水准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前后视距差小于等于2.0m,任一测站上前后视距差累计小于等于5.0米,视线高度为三丝能读数,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大于等于3次。(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最终提交成果包括:1)技术设计书;2)仪器检验校正资料;3)控制网网图;4)控制测量外业资料;5)控制网计算及成果资料;6)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工程中,地形图的地形要素指什么?等高线有什么特性?图根点的检查通常用哪些方法完成?简要叙述一种图根测量的作业流程。解释“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含义。地形图的要素包括地物、地貌和图示符号。地物:地面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系及植被等称为地物,表示这些地物的符号成为地物符号。地物符号根据其表示地物的形状和描绘方法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比例符号:轮廓较大的地物,如房屋、运动场、湖泊、森林、田地等,凡能按比例尺把他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缩绘在图上的,称为比例符号,这类符号表示出地物的轮廓特征;非比例符号: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征的象形符号表示,这种符号成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半比例符号:对于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如河流、道路、通信线、管道等,其长度可以按测图比例尺缩绘,而宽度无法按比例表示的符号成为半比例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表示地物的中心位置,但是城墙等,其准确位置在其符号的底线上。地物注记:对地物加以说明的文字、数字或特定符号,成为地区注记。如地区、城镇、河流、道路名称,江河的流向、道路去向以及林木、田地类别等说明。地貌:地表的高低起伏状态称为地貌,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相连接的闭合曲线,等高线的特征有:同一等高线上的点,其高程必相等;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则必在图外闭合,故等高线必须延伸到图幅边缘。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等高线和山脊线、山谷线正交;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度陡;平距大则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因此平距与坡度成反比。等高线不能在图内中断,但遇道路、房屋、河流等地物符号可以局部中断。通常用图跟导线或GPSRTK确定图根点坐标。图根导线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野外踏勘、布点;导线测量;平差计算GPSRTK确定图根点坐标作业流程: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野外踏勘、布点;假设基准站;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某变形监测项目,为了完成变形监测任务,除了布设变形监测点外,还布设了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测量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对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工作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该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含哪些内容?布设测量基准点,是为了保证测量的基准统一;布设工作基点是为了便于测量工作,并减小测量误差。必须保证基准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测量、分析,工作基点和测量基准点间也必须进行测量,以得到工作基点的坐标值,同时可根据坐标值的差异,判断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作图分析:将观测资料绘制成各种曲线,常用的是将观测资料按照时间顺序绘制成过程线;2)统计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和变化特性,分析观测物理量的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3)对比分析;4)建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分离影响因素,研究观测物理量变化规律,进行预报和实现安全控制。常用的数据模型有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模型。提交资料包括:1)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2)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3)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4)仪器的建校资料;5)原始观测记录;6)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7)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成果资料;8)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9)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的技术报告。某施工测量项目,工作内容包括: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监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作为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了顺利完成该项目,应投入哪些设备?投入设备用于哪些工作?如何利用激光投点仪进行竖向传递?使用全站仪放样与使用GPSRTK放样有何异同?各自的优势和使用场合有哪些?投入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测量机器人(如TCRP1261,TCA2008等),数字水准仪和激光投点仪。双频GPS接收机:用于首级GPS平面控制网复测、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等工作。测量机器人: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日周期摆动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电梯井与核心筒垂直度测量、外筒钢结构测量等工作。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数字投点仪用于控制点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工程进度传递到相应楼层。激光投点仪竖向传递:用激光投点仪在±0.000层或相应楼层控制点上,进行整平、对中。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刻有+字的有机玻璃,将有机玻璃安放在代投点层上相应的传递孔上,将激光投点仪在玻璃上的投点做投点注记。为了消除仪器的轴向误差,可以在0,90,180,270四个方位投点,取其重点作为最终结果。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的距离之差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必须通视,若其放样精度不均匀,精度随视距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而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传递三维坐标,不会产生误差累积。在高精度的放样时,如毫米级精度,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室内等GPS信号弱或没有GPS信号的环境,也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具有良好GPS信号且精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场合,如(5cm精度),利用GPSRTK具有很好的优势。某市政工程,在初测阶段,需测绘路沿线1:500带状地形图,同时调查绘图范围内地下管线;定测阶段,需进行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哪些?简述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及作业流程。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段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方法有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市政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任务主要是提供地形资料,作业流程一般情况下可按踏勘及准备、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专项测量(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质量检查与验收、产品交付与资料归档的流程进行。在施测过程中,由于测量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会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问题,成为中线断链,应做断链处理。中线断链处理方法:当断链靠近线路的起、止点时,可将断链点移至起点(使起点桩号不为0)或终点(依新桩号为准);当断链点两个桩号差值小于50mm时,可将锻炼点移至较长的直线段内,断链可忽略不计,但应在技术总结中说明;断链不应设在建(构)筑物上和曲线内,宜设在直线段的整里程桩处。实地应钉锻炼桩,桩上注记线路的来向、去向和应增减的长度,通常在等号前、后分别注明来向、去向里程;断链应在各有关资料和成果图表中注明。计算题:计算六边形地块面积。(x1,y1),(x2,y2),(x3,y3),(x4,y4),(x5,y5),(x6,y6)首先平移原点,然后:S1=(x2+x1)*(y2-y1)/2S2=(x3+x2)*(y3-y2)/2……S6=(X6+X1)*(Y1-Y6)/2S=abs(S1+S2+S3+…+S6)控制网布设(布网)方法:平面控制(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网测量);高程控制(水准测量、电磁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步骤:技术设计(确定控制网等级、确定布网形式、确定测量仪器和操作规程)-图上选点、野外踏勘-埋石-观测-内业计算-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精度:a、平面:GPS(二三四等、一二级)、三角(二三四等、一二级)、导线(三四等、一二三级)b、高程:水准测量(二三四五等),四等可采用三角高程测距,五等可采用GPS拟合。在应用中根据对象选用不同等级的控制网。一个测区至少应该有3个高程控制点。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仪器检验校正资料;控制网图;控制测量外业资料;控制测量计算及成果资料;所有测量成果及电子图件。地形图测绘(测图)方法:全站仪测图或RTK测图步骤: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外业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精度:a、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图上):一般地区不超过0.8mm,城镇不超过0.6mm,水域不超过1.5mm,困难地区放宽50%。b、图根控制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大于0.1mm,高程中误差不大于等高距1/10。C、细部点坐标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平面5cm,高程2cm),一般建筑物(平面7cm,高程3cm) 技术流程:接收任务:明确任务来源、性质,开工及完成期限,测区位置及范围,成果坐标系和高程系统,比例尺及等高距,提交成果的内容和要求。资料收集:收集已有的控制成果和地形图。技术设计:根据任务要求、测区条件和本单位技术力量情况,确定作业方案、人员安排和主要技术依据。基本控制测量: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控制点,以满足图根控制测量对已知点密度和精度的要求。一般平面控制采用导线或GPS网测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主要在基本控制点基础上,布设直接供野外数据采集所需的控制点。一般采用导线测量和GPSRTK测量,其密度和精度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碎部点采集:根据作业方式不同,可采用测绘法或测记法。地形图编绘。资料检查与验收:主要对全部控制资料和地形资料的正确性、准确性、合理性等进行概查、详查和抽查。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检查包括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验收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包括概查和详查(5%-10%)。技术总结:主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设计书的执行情况等做总结,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加以说明,包括控制布点图、精度统计表盒工作量统计表等。施工测量(施工)方法:a、直接放样法(高程放样(水准仪、三角高程)、距离放样(钢尺、测距仪)、角度放样(经纬仪)、点位放样(极坐标法、GPSRTK法、全站仪坐标法、交会法等,采用钢尺、GPS仪、全站仪、经纬仪进行)、铅垂放样(经纬仪+弯管目镜、光学铅垂仪、激光铅垂仪))b、归化法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主要问题是控制竖向偏差。1)在底层布置矩形或十字形控制网,并转测至建筑物的±0.000层,作为建筑物垂直度测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2)利用铅垂仪或经纬仪(全站仪)+弯管目镜,或激光铅垂(投点)仪在±0.000层(或相应转层)控制点上做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精度传递到相应楼层;3)接收靶通常采用透明的可有“+”字线的有机玻璃,在玻璃上做投点标记;4)为了消除仪器的轴向误差,可以分别在0,90,180,270四个方位投点,取起终点作为最终结果;5)当全部投测完成后,再用钢尺或全站仪测量投点间的水平距离。若投点间的水平距离与相应控制点间的距离只差在测量误差控制范围内,完成投点,否则重投。高层建筑的高程传递通常采用悬挂钢尺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步骤:建立施工控制网-施工放样-检查-变形观测精度:规范中根据不同的施工类型,规定了相应的精度指标变形测量(变形)方法:a、水平位移监测(交会法、极坐标法、GPS测量等);垂直位移监测(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三维位移监测(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GPS-RTK法、摄影测量法等);主体倾斜(经纬仪投点法、差异沉降法等)、挠度观测(垂线法、差异沉降法等)、监测体裂缝(精密测距、伸缩仪、摄影测量等)、应力应变监测(应力计、应变计)A、沉降测量(水准测量法、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B、水平位移测量(地面测量方法、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法、GPS技术、专用测量(如视准线、激光准直法等);C、倾斜测量(相对水平方向的倾斜,如基础倾斜(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测量、倾斜仪测量);相对垂直面倾斜测量,如主体倾斜(投点法、水平角法、前方交会法、激光铅直仪观测法、激光位移计法和正、倒垂线法);D、动态变形测量(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PS实时动态差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经纬仪测角前方交会);E、地面形变测量,包括地面沉降、地震形变监测(水准测量、GPS、InSAR)。类别监测方法水平位移监测三角形网、极坐标法、交会法、GPS测量、正倒垂线法、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精密测距、伸缩仪法、多点位移计、倾斜仪等垂直位移监测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三维位移监测全站仪自动跟踪测量法、卫星实时定位测量(GPS-RTK)法、摄影测量法主体倾斜经纬仪投点法、差异沉降法、激光准直法、垂线仪、倾斜仪、点垂直梁等挠度观测垂线法、差异沉降法、位移计、挠度计等监测体裂缝精密测(量)距、伸缩仪、测缝计、位移计、摄影测量等应力、应变监测应力计、应变计精度:划分了一至四等变形观测。提交成果:1)技术设计书及施测方案;2)变形测量工程平面位置图;3)基准点和观测点分布图;4)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5)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6)原始观测数据;7)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成果表;8)反映变形过程的图表;9)技术报告书。竣工测量(竣工)方法:全站仪测图及数字编辑成图步骤:竣工图测绘,当平面位置改变超过图上面积1/3时,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应重新编制。精度:细部点坐标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平面5cm,高程2cm),一般建筑物(平面7cm,高程3cm)定线(城镇规划道路定线)与拨地(建筑用地界址拨定)测量方法:解析实钉法和解析拨定法,都是导线测量步骤:详细步骤参加《城市测量规范》7.3精度:定线中(轴)线点、拨地界址点相对于邻近高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规划监督测量方法:包括放线测量、验线测量(灰线验线、±0验线)、验收测量步骤:解析实钉法和解析拨定法精度:市政工程测量方法:规划设计阶段(提供地形资料)-施工阶段()-运营管理阶段步骤:包括踏勘及资料准备-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纵横断面测量等内容精度:精密工程测量方法:步骤:精度:线路工程测量方法:初步方案-初测-定测-施工检查-竣工测量步骤:初测(选点插旗-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定测(中线测量-中桩测量及曲线测设-水准测量及纵横断面测绘)对于线路工程注意的几个问题:平面控制测量:可在测区验线布设一级附和导线作为首级控制;使用“GNSS测绘服务系统”布设的GPS-RTK点作为图根控制点。高程控制测量:联测测区验线二三等水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施测四等水准,引测一级导线点桩顶高,留设易于保留和使用的水准点作为工程首级控制。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工程首级控制,布设成附和线路。(高程控制网应统一布设,提供施工使用的高程控制网应统一平差;水准路线宜布设成附和线路;长线路工程应联测线路附近的水准点并统一平差。)地形图测绘:地形图施测前,应展绘测区范围内规划路中线、红线,然后根据中线和坐标格网进行分幅。地形图应着重显示线路工程相关的各项要素,重点完成以下内容:居民地的各类建(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的桥墩、立柱和被上层遮住的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表示。永久性电力线、电信线的电杆、铁塔位置应实测。植被测绘要求地形图应反映植被的类别特征和范围分布。对居民地、道路、街巷、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单位名称、文物古建筑应准确注记。交叉路口、广场、停车场除测绘地物、地貌外,还应根据设计要求,测注方格网交叉点高程。注意断链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前面有题)中线测量。纵横断面测量质量检查与验收产品交付与归档地下管线探测方法:明显管线点实地调查、隐蔽管线点探查、疑难点位开挖步骤:探查-测绘地下管线现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首先收集测区的1:500地下管线综合图及资料,核实历年来的管线竣工件是否全部上图,补充没有上图的地下管线竣工资料;在现有资料全部成图的基础上,收集各专业单位现有资料,核对资料中遗漏管线、改扩建管线及废弃管线,特别注意天然气、上水、热力等管线资料的收集。地下管线实地调查:根据核实补充后的管线图,实地核实废弃管线是否存在;改扩建管线是否正确;专业单位没有资料数据的管线是否存在;各种管线地面上的附属设施是否增多或取消。实地调查的方法如下:测井法:量取井面到管外顶或井面到管内底、沟内底的埋深;量取检查井中心点到管线中心线的偏距,偏距小于20cm可忽略不计;测绘不同类型的小室及附属设施的有关数据及形状。探测法:在测井法基础上,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各种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以及埋深。地下管线点取位包括:折点、交点、弯点、三通点、四通点、变高点等,直线段不大于150m取点,曲线段应根据曲线弧度的大小进行必要的加密。所有探测仪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致性校验,以确保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探测仪定位、定深的一致性。精度:a、隐蔽管线点的探查精度:平面位置限差:0.10h;埋深限差:0.15h。(式中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单位为cm,当h<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b、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相对于邻近控制点):平面5cm,高程3cm;c、地下管线图测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建筑物、相邻管线以及规划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隧道工程测量(1)、控制:注意隧道控制网的布设(前面有题)(2)、联系测量(3)、贯通测量桥梁工程测量桥梁施工控制网等级的选择: 平面控制网:1)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线路测量控制点定位;2)可采用GPS网、三角网或导线网等形式;3)控制网的边长,宜为主桥轴线长度的0.5-1.5倍;4)当控制网跨越江河时,每岸不少于3点,其中轴线上每岸宜布设2点; 高程控制网:1)两岸的水准测量路线,应组成一个统一的水准网;2)每岸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3)跨越江河时,根据需要,可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放样:平面宜采用极坐标法、多点交会法等,高程放样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摄影测量与遥感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主要流程。(样题考查了资料准备内容、主要精度指标、主要工作流程和主要成果指标)资料准备:包括像片索引图、航空像片原始扫描数据、航摄仪检定参数(技术参数资料)、飞行记录资料、测区内现有小比例尺地形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点位略图、区域网外业像片控制点成果表、区域网外业控制点刺点片等。其中涉及的航摄仪技术参数主要包括:1)航摄仪检定坐标系;2)航摄仪框标编号和框标坐标;3)航摄仪检定焦距;4)航摄仪镜头自主轴主点坐标;5)航摄仪镜头对称畸变差测定值。内业加密点的选点和观测:内业加密点的选点观测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中心环节,主要涉及以下3项工作内容。野外像控点的转刺根据区域网的具体分区情况,将区域网间的公共野外控制点进行转标,确保区域网公共野外控制点在所有区域内不出现遗漏。内业加密点的选点内业加密点的选点应根据具体的规范要求进行。在内业加密点的选取过程中应主要注意6个方面的问题。A)每个像对不少于6个内业加密点;B)在像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确保标准点位1,2,3,4,5,6都要有加密点;C)加密点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cm;D)相邻像对、相邻航带和相邻区域网间的同名公共点均要转刺;当航向和旁向重叠过大时,隔像对、隔航带的同名公共点也要转刺;E)自由图边的加密点应选在图廓线以外。F)可根据质量检查的需要适当选取保密点。像点坐标量测像点坐标量测指的是对选出的加密点进行像点坐标两侧,其主要依据是相关规范。在内业像点坐标量测过程中应主要注意以下两个基本方面问题:A)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加密点像点坐标量测,野外像片控制点像点坐标量测、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相邻区域网中相邻航带间所有同名公共点转标量测4项内容。B)涉及像点坐标量测的精度主要包括:内定向误差不应大于0.01mm(一般采用解析框标定向);同一像点且同一人两次读数所得x,y坐标之较差不应大于0.01mm(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一般只记录一次读数);像点量测的左右视差p和上下视差q一般均不大于0.03mm。相对定向主要完成单模型的相对定向和单一航带模型连接等工作,同时也是检验选点和像点坐标量测的成果是否满足规定和精度要求的主要环节。其具体工作涉及: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q,平地、丘陵不大于0.005mm,山地和高山地不大于0.008mm同一航带模型连接较差△S(米),△Z(米)△S<=0.06*M像*0.001△Z<=0.04*M像*f*0.001/bM像*是像片比例尺分母,f为焦距(mm),b=L(1-p),b为像片基线长度(mm)解析空中三角平差计算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绝对定向、航带间同名点连接和模型连接。涉及精度包括:区域内基本控制点定向残差,不大于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区域内多余控制点不符值,不大于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同一区域内相邻航带间同名公共点坐标较差,不大于统一航带模型连接限差的根号2倍区域网接边涉及精度指标为:相邻区域同名公共点坐标较差质量检查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外业控制点和检查点成果使用正确性检查航摄仪检定参数和航摄参数检查各项平差计算的精度检查提交成果完整性检查成果整理和提交以测区为单位,以区域网为成果单元进行统一整理,包括:观测与平差成果数据文件起算数据文件(主要包括航摄仪参数设置文件、野外控制点大地坐标文件)像点坐标原始观测文件整体平差(包含区域网接边)后的像点大地坐标文件区域网外方位元素文件精度评定文件内定向和相对定向精度评定同一航带模型连接精度评定相邻航带同名像点坐标值较差基本控制点较差多余控制点较差相邻区域间同名公共点坐标较差辅助成果测区区域网分区图(含测区成图结合表、野外控制点分布、区域网的划分等内容)区域网略图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检查报告和技术总结立体测图主要流程。(样题考核了内业工作的原则、主要流程、提交成果)航空摄影测量立体测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外业调绘再内业立体测图;一种是先内业在立体测图仪上根据模型判读测图,再进行外业补测和补调。其原则为“内业定位、外业定性”。资料准备技术设计与技术要求、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量测用相关原始航片扫描数据、测区较小比例尺地形图、像片外业调绘片(先外业后内业的情况,且比例尺不宜小于成图比例尺1.5倍)、上工序检查验收报告像对定向包括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内定向精度指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0.02mm相对定向精度指标: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0.008mm绝对定向精度指标:定向点平面、高程坐标的定向误差平面误差(平地和丘陵不大于0.0002Mm,M为成图比例尺分母,山地和高山地不大于0.0003Mm)、高程误差(平地和丘陵不大于0.2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75倍)像片外业调绘调绘内容:地理名称、地类和地类界、屋檐改正信息、工业与农业设施、地上管线设施、地形与地貌信息。立体测图参照全野外调绘片在立体测图仪上认真仔细的辨认、测绘。当确认外业调绘有错误时,内业可根据立体模型影像改正,但要求在外业调绘片上做好标记和记录,于此同时将错误情况反馈给外业部门确认。测绘地物地貌时,应做到无错漏、不变形、不移位。外业调绘与补测图形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位置精度、属性精度、完整性、逻辑一致性、表征质量和附件质量七个方面。数据整理提交包括1)地形图结合表;2)地形图数据文件;3)回放地形图;4)元数据文件;5)检查报告和技术总结资料收集像片定向资料收集像片定向立体测图外业调绘与补测图形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资料收集像片定向立体测图外业调绘与补测图形编辑与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DEM生产主要流程。(样题包括:需准备资料、提交成果、工作流程图、DEM数据编辑、镶嵌的工作原则判断)资料准备原始数字航空像片、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其他外业控制成果、技术设计书定向建模内定向精度指标:框标坐标量测误差。≤0.01mm相对定向精度指标: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0.005mm,个别不得大于绝对定向精度指标:定向点平面、高程坐标的定向误差平面误差(平地和丘陵不大于0.0002Mm,M为成图比例尺分母,山地和高山地不大于0.0003Mm)、高程误差(平地和丘陵不大于0.3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75倍)特征点、线采集特别是各种水岸线、森林区域线、影像质量差,影响正常观测的范围线构TIN内插DEMDEM数据编辑在DEM编辑过程中,若发现内插形成的DEM格网点高程值异常,则必须在影像立体模型上,通过立体观测的方式对内插形成的DEM格网点逐个进行检查、修改,使每个DEM点切准地面。DEM数据接边DEM数据镶嵌与裁切在DEM镶嵌过程中,当单模型DEM数据间同名格网点高程接边较差小于或等于2倍中误差时,可将同名格网点的高程取其平均值作为各自格网点的高程值;当单模型DEM数据间同名格网点高程接边较差大于2倍中误差时,则视为超限,将其定为粗差点,并重建立体模型;对出现粗差点的DEM数据进行接边修测后重新镶嵌。DEM质量检查包括空间参考系、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和附件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包括:1)DEM数据文件;2)原始特征点、线数据文件;3)元数据文件;4)DEM数据文件结合表;5)质量检查记录;6)质量检查(验收)报告;7)技术总结报告。APDOM生产主要流程资料准备原始数字航空像片、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成果、DEM数据、技术设计书色彩调整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匀色处理。DEM采集需要特别采集大型建筑的(高架路、桥梁等)高程特征线并和其他特征线盒特征点一起构TIN。影像纠正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空间参考系、精度(数字正射影像像点坐标中误差、相邻航片的镶嵌误差、相邻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的同名地物影像接边差)、影像质量、逻辑一致性、附件质量成果整理与提交1)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文件;2)正射影像镶嵌线数据文件;3)元数据文件;4)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文件结合表;5)质量检查记录;6)质量检查(验收)报告;7)技术总结报告。RSDOM生产主要流程资料准备原始卫星影像、上年度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成果、技术设计书色彩调整包括影像匀光处理和匀色处理。控制点采集利用上年度DOM数据找到地物特征点,采集其坐标作为参考点坐标(IKONOS单景数据,地面控制点大于25个)影像纠正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空间参考系、精度、影像质量(正射影像地面分辨率、DOM图裁切范围、色彩质量、影像噪声、影像丢失)、逻辑一致性、附件质量成果检查与提交1)DOM数据文件;2)DOM定位文件;3)元数据文件;4)DOM数据文件结合表;5)质量检查记录;6)质量检查报告;7)技术总结报告。卫星影像数据与常规航空影像数据有什么不同卫星影像一般情况下至少包括4-5个波段,其中全色波段的分辨率大于多光谱波段。卫星影像是按景存储的,单景卫星影像的面积要比单张航空影像大许多倍。大部分的卫星影像没有立体像对,影像之间的重叠度较小。航空摄影设计书要求航摄任务书:封面啊、任务说明、航摄因子计算表、飞行时间计算表、航摄材料消耗计算表、GPS领航数据表、摄区略图DMC像幅规格:92.160mm×165.88mm,f=120mm航摄比例尺与成图比例尺的关系要求:航空摄影要求对飞行质量的要求航向重叠度:航向重叠度60%-65%,最大不得超过56-75%。个别像对航向重叠度虽小于56%,但大于53%,且其相邻像对的航向重叠度不小于58%,能保证测图定向点与测绘工作边距像片边缘不小于1.5cm,可视为合格。沿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实现一张像片覆盖一幅图时,航向重叠度可加大到80%-90%。旁向重叠度:30%-35%,个别最小不得小于13%。按图幅中心店敷设,保证图廓线距离像片边缘大于1.5cm。像片倾斜角不大于2,最大不超过3.像片旋角一般不大于6,最大不超过8航线弯曲度不大于3%。航高:1:5000及以下的小比例尺:同一航线相邻航片的航高差不大于30m,最大航高和最小航高之差不得超过50m。分区内实际航高和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设计航高的5%。1:2000及以上的大比例尺:同一航线相邻航片的航高差不大于20m,最大航高和最小航高之差不得超过30m。分区内实际航高和设计航高之差不得大于50m;当相对航高大于1000m时,实际航高与设计航高之差不应大于设计航高的的5%。测区边界覆盖:航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不得少于一条基线。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一般不少于像幅50%,最少不少于30%。按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旁向覆盖超出测区边界线(图廓线)不少于像幅12%。分区边界线覆盖保证:分区之间如果航线方向相同,旁向正常接飞,航向各自超出分区界限一条基线。分区之间航向方向不同时,航向各自超过分区界限一条基线,旁向超出分区界限一般不少于像幅30%,最少不少于15%。按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旁向最少不少于像幅的12%。按图幅中心线敷设航线时的飞行质量:实际航迹偏离图幅中心线不得大于图廓边长的1/5(东西向飞行为图廓南北向长度的1/5)。当实际航迹偏离超过上述规定,但其旁向覆盖仍能保证图廓线距像片边缘大于1.5cm时,可视为合格。要求一张像片覆盖一幅图时,中心片的选择要保证图廓线距像片边缘一般不小于2.5cm,最小不小于1.5cm。航线两端过渡片的相助点应落在图廓线或测区边界线之外,过渡片与中心片应能构成正常重叠的立体像对。控制航线的要求控制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应比测图航线的摄影比例尺大25%左右,航向重叠度应不小于80%,应保证隔号像片能构成正常重叠的立体像对。位于测区周边的控制航线,应保证像主点落在测区边界之外,两端要超过测区边界线四条基线。1:5000及以下的小比例尺:位于测区内部的控制航线,应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所跨乘的图廓线两侧测图航线的半条基线范围内。1:2000及以上的大比例尺:位于测区内部的控制航线,应保证其像主点落在所跨乘的图廓线两侧测图航线的半条基线范围内。两端要超过分区边界线四条基线。控制航线间交叉和衔接之处,要保证有不少于四条基线的相互重叠。大比例尺测图对航摄的要求当m像/m图=3-3.5时,航线应按图幅中心线敷设;当m像/m图=6-7时,航线应按旁向两相邻图幅的公共图廓线敷设。太阳高度角和阴影倍数的要求航摄外业工作(测区划分、像控点布设、选刺测量、野外调绘等)测区划分分区界限应与图廓线一致;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一般不得大于1/4航高;比例尺大于1/7000,分区内的地形高差不得大于1/6航高;在地形高差许可且能够确保航线的直线性的情况下,航摄分区的跨度应尽量划大,同时分区划分还应考虑用户提出的加密方法和布设方案的要求;当地面高差突变,地形特征差别显著或有特殊要求时,可以破图幅划分航摄分区。像控点布设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相对邻近基础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超过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1/5。高程控制点和平高控制点相对邻近基础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基本等高距1/10.应满足以下条件:a、像控点目标影像清晰,易于判别;b、布设的控制点宜能共用,一般布设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c、控制点距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综合法成图的控制点距航向边缘不应小于上述规定的1/2;d、控制点距像片各类标志大于1mm;e、控制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应大于3cm(18*18)或4.5cm(23*23);当旁向重叠过大,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分别布点;旁向重叠较小使相邻航向的点不能公用时,可分别布点,此时控制范围所裂开的垂直距离一般应小于1cm,困难时不应大于2cm;f、位于自由图边、待成图边以及其他方法成图的图边控制点,应布设在图廓线外。布点方法分为:综合法成图、全能法成图、航线法成图、区域网法区域网布点方法1,2适用于加密平面控制点,3适用于加密平高控制点,4适用于不规则区域网。不规则区域网布设:应在凸出处布平高点,凹进处布高程点。当凹角点和凸角点之间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在凹角处应布设平高点。像控点选刺航摄像片上平面点和平高点的刺孔偏离误差,不得大于像片上的0.1毫米,高程点如选在明显目标上,则要求相同;每个像控点只需要在一张相片上刺孔。宜选在影像小于0.2mm的点状地物中心。刺孔最大直径不超过0.2毫米。野外调绘包括a、准备工作;b、像片判读;c、综合取舍;d、着铅;e、询问、调查;f、量测;g、修补测;f、清绘;h、复查;i、接边。空中三角加密详细信息参见第20题资料准备内业加密点的选点观测相对定向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平差计算区域网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DEM生产的主要流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现有地形图为资料,通过地形图等高线矢量化,内插建立DEM;另一种方法是以航空或航天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用软件直接生成DEM。1)、1:1wDEM技术指标见下表(单位:米)项目格网尺寸高程数据取位山地高程中误差丘陵高程中误差平地高程中误差参数12.50.1±2.5±1.2±0.52)、航片估算高程精度公式(就是相对定向时模型连接高程较差公式)估算高程精度=0.04*F(mm)*M像片*0.001//(像幅(mm)*(1-航向重叠度))3)、定向精度要求:基本同DLG测图内定向:框标坐标量测误差不大于0.02mm相对定向: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不大于0.008mm绝对定向:定向点平面中误差不大于0.0002M(平地),0.0003M(高地),M为成图比例尺分母。定向点高程中误差,平地和丘陵地全野外布点不应大于0.3m,其余不应超过加密点高程中误差的0.75倍。4)、DEM编辑:相邻单模型接边,至少要有2个格网重叠带,且DEM同名格网点的高程较差不大于2倍DEM高程中误差。5)、DEM接边:如果出现大于2倍DEM高程中误差的格网点,认定为粗差点,重建立体模型。6)、数据检查:空间参考性、高程精度、逻辑一致性、附件质量7)、提交资料:DEM数据文件;原始特征点、线文件;元数据文件;DEM数据文件结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DOM生产的主要流程1)、对航摄比例尺的要求成图比例尺航摄比例尺地面采样距离(GSD)cm1: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